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3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应用数学专业来上课的,还只剩下九十七人,有两个因为旷课一次,上课被点名了好几次,已经提前决定放弃了。

        看着讲台上认真讲课的年轻俊朗身影,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比想念上周习题课的郑老师。

        郑尧军……

        多好的老师啊!

        第二天研一的学生,和应用数学专业大二学生,发出了很类似的感叹,只不过他们想念的是王浩。

        郑尧军的讲课水平相对差一些,当然也没有‘理解百分之二十加成’,他周末被王浩建议有了灵感,最近一阵子精力都放研发上。

        讲课质量,自然再次下滑。

        《微分方程》课上,郑尧军的讲解速度非常快,一些没有预习的学生,很快就跟不上进度了,后来都干脆放弃了,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这其实也是正常的,和学生的能力存直接关系。

        西海大学只是一所普通高校,勉强贴上了‘重点’的边,理学院的实力并不强,招收的研究生好多都是‘调剂’过来的,学生的能力和顶尖高校,自然是存不小的差距。

        关键是,课程难度没有差距。

        多数学生想要跟上课程进度,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若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再差一些,想要跟上进度,自然就变得更难了。

        不管怎么说……

        这个时候,好多数学专业研一的学生,都开始比的想念王浩。

        有的甚至想着去教务提一下建议,让郑尧军老师休息一阵子,后面的课程都要让王浩来代。

        ……

        教学、做总结、写论文。

        王浩的生活只充斥三件事,时间也忙碌中划过,转眼间过去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完成了三篇论文,并分别进行了投稿。

        有一篇和‘解性质’有关的小论文,投了个普通的SCI数学期刊。

        十三类偏微分方程求解论文,压缩再压缩总结达到六十二页,直接投稿给了《理论数学周刊》,《理论数学周刊》每周发行一次的,每一次都会发表五到十篇不等的论文,重要的是,它不会限制论文的页数,审核相对也就宽松一些,不会因为格式之类的小问题打回。

        之所以投稿给《理论数学周刊》,还是因为论文页数太多了。

        六十二页。

        《理论数学周刊》的收是每一页四十二美元,六十二页的版就达到两千六百美元。

        “亏大了!”

        王浩支付版的时候,都觉得是亏大了,《理论数学周刊》不是核心期刊,论文所能申请的学校补贴,最多也不超过八千块。

        净亏,一万多。

        另一篇论文,‘证明蒙日-安培方程的正则性’的论文,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决定要‘赌个大一点的’,争取把亏损翻倍赚回来,投稿给了《数学学报》。

        《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阿迈瑞肯数学会杂志》,是国际公认数学领域的‘四大天王’,是数学类最顶尖的期刊。

        因为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比较少,影响因子远称不上高,但依旧被认为是比核心期刊高一个档次的‘顶级学术期刊’。

        如果能把论文发表《数学学报》上,学校补贴最低档次也达到二十万。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STACS会议有个审稿委员,和他进行了通话,后来互发了几封邮件交流,谈了一下‘大数相乘算法’研究问题,随后就通过了他提交的论文。

        六月份,他就要去STACS做报了。

        所以王浩去了教务楼。

        他去了学校科技处,找到了朱建荣主任,说起了论文补贴的事情。

        “Cauchy问题论文,《医学图像分析》,应该是核心期刊吧?”王浩简单说了一下,“我已经做了申请,都过来两天了,还没有审核。”

        朱建荣查了一下,就看到了王浩的申请,把内容小声了出来,“Cauchy非负矩阵分解表达?《医学图像分析》,IF,17.89。”

        他抬起头说道,“补贴,肯定没问题,学校的补贴是按照科学院检索里学术期刊归类、排名划分档次,这篇论文,应该能拿到三万左右。”

        旁边的李明听着,扯着嘴角问道,“王浩啊,如果没记错的话,已经是第七篇论文了吧?七篇普通SCI,四篇核心,你这……”

        他说着开了个小玩笑,“你是准备靠学校补贴发财吗?”

        “是啊。”

        王浩带着微笑点头承认。

        李明和朱建荣对视一眼,他们仔细想想,以王浩发表论文的速度,确实能够靠补贴发财。

        这才多久?

        一个半月?

        七篇SCI,其中四篇发表核心学术期刊,拿走的论文补贴就超过十万块。

        工资一万、补贴十万!

        如果每个月都是如此,只是靠发表论文,一年收入轻松过百万。

        真是……

        羡慕啊!

        朱建荣忽然开口问道,“你就是来问一下补贴吗?就算拖两天没审核,也不值得特别跑一趟吧?”

        “当然不是。”

        王浩道,“我主要是来问一下,参加国际一类学术会议报销的事情。”

        “一类学术会议?什么会议?”

        “STACS。”

        朱建荣半张着嘴呆愣了好半天,才憋出了一句,“你确定吗?”

        他知道STACS。

        STACS是计算机类最顶级的学术会议。

        这类专业的顶级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不是太多,但想要获得邀请函是非常困难的,要么就是计算机领域的顶级学术大老,要么就是和评审、组织、管理工作有关,最直接的就是论文通过审核。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自去参加,购买门票也是可以旁听的。

        王浩不可能是前面两种,最后一种可能性极小,很少有学者会自参加学术会议。

        那么只能是有论文通过审核了。

        什么论文,能通过STACS会议的申请?STACS会议上做的报,都肯定是国际最顶级的研究,每一个研究成果论文,可以说,都有资格发表顶级学术期刊上。

        “我很确定。”

        王浩说着拿出手机,给朱建荣展示了一下收到的邀请函照片,上面还标注了做学术报的具体时间。

        朱建荣仔细看了好半天,愣愣的说道,“一类会议作报,学校肯定是全部资助的,按照规定,护照、签证、机票、酒店住宿、伙食,等等,所有花销都可以资助,还可以带个人一起参加。”

        他补充的说了一句,“你去就可以了,记住要留着所有的票据。”

      ¡¡¡¡ÍõºÆµÃµ½ÂúÒâµÄ´ðèñ¡£

        走了。

        李明并不知道STACS,他带着疑惑问道,“什么是STACS?还是一类会议?哪个国家举行的?”

        朱建荣没有回答,而是深吸一口气,认真说道,“看来,不能等到暑假了!现,我们就要商量,拿出方桉,怎么留下王浩!”

        “万一,他去了其他学校,我们后悔都来不及啊!”

        “现!马上!”

        “赶紧联系栾院长、蔡书记,还有吴莉芳教授、周清源教授……”

      第三十七章计算机学院的争夺

        教务楼二楼会议室。

        理学院院长栾海平,教务书记蔡国强,科技处主任副主任李明,还有包括周清源内的理学院三位资历深的教授,他们都看向了朱建荣。

        朱建荣很是郑重的说道,“大家知道王浩吧?周教授推荐的,和学校只签了一年合同,当时考虑的是,他身上有科研问题。”

        “周教授很有眼光。”

        “王浩确实是非常的出色啊!”他很认真的说道,“之前有三篇核心论文,数学计算机类,我仔细研究了,内容是傅里叶变换辅助构架数学模型,国内外互联网大公司,都非常重视这个成果。”

        “我听人说,阿巴云给王浩开出百万年薪,邀请他做个讲座,就花了二十万。”

        “这个事,我知道。”

        周清源开口道,“我也是听别人说,后来问了下王浩,那个成果确实很有价值。”

        朱建荣点头继续道,“之前我们是商量着,下学期前给王浩提升为副教授,也就是副高七级,只要做个申请,重新签合约就没问题。”

        其他人都跟着点头。

        副教授已经属于‘体-制内聘任’,受限于教学年限、资历等,他们也没有权利直接提升,而是要向省教育厅提交申请,一般省教育厅不会插手高校聘任问题,只要有几个教授签字推荐,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他们有些疑惑的看向朱建荣,事情不是都已经说定了吗?

        二十四岁,特别提升副教授,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如果是放十年前,根本也不算什么,因为当时人才没有这么多,二十四岁的东港博士,可以归为‘天才’级别,来学校就会被聘任为副教授。

        现人才太多了、博士太多了。

        哪怕是顶尖高校毕业的博士,来到大学也要先签七年合同,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积攒两年、三年的教学资历,才能留任聘为副教授。

        二十四岁就升为副教授,已经相当惊人了。

        看着其他人疑惑的眼神,朱建荣说道,“你们知道,今天王浩来科技处干什么了吗?”没等其他人说话,就直接说出答桉,“他要去STACS上作报,来问参加国际一类会议,学校资助的问题。”

        一句话,顿时引起一片惊讶。

        “STACS?你确定?不是开玩笑吧?”

        “王浩?STACS?”

        “那个德国和法国轮流举行的计算机会议?我听说过,好像门槛很高啊!”

        “什么研究能通过?”

        “咱们学校,这些年好像没听有人参加吧?不过也正常,计算机学院……哎,没几个人!”

        “所以——”

        朱建荣提高了音量,很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必须要采取行动,学校一定要留下王浩。等他参加了STACS,估计其他大学都会知道了,到时候……”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6: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