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随后,课程开始。

        这次还是使用了一个教学币,促进‘傅里叶变换’相关研发的灵感值获取。

        王浩感觉课程进展顺畅了一些,脑子里依旧源源不断的获取知识内容,可相比昨天的情况来说却差了不少。

        课程中途的时候,他查看了一下任务进展,发现灵感值只增长了‘31’点。

        “这个数字,肯定比不上昨天。”

        “应该是重复问题。单一一个研究,肯定是有上限的,或者说,很多学生的想法相同,就不能带来新的灵感。”

        “但是有几十点增长,也不少了……”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研究,灵感值不断的增长,而‘偏微分方程解析’的研究,灵感值则非常可怜。

        一直到现只增长了‘5’点。

        “大概是和研发难度以及相关性有关。”

        “讲的就是傅里叶变换,灵感值增长的就比较快,偏微分方程解析是基础研究,难度评级是‘B’,傅里叶变换,也只是偏微分求解的一种方法而已。”

        王浩仔细思考着明白过来。

        他继续投入到课程中,不断和学生进行互动,还穿插一些附带的知识,让课程内容显得丰富而有趣。

        那些认真听课的学生,都觉得王浩讲的非常好,比原来的‘李老’都不差。

        那些不听课的学生……

        有三个被叫起来罚站,还有一个迟到半个小时,干脆算旷课被记下名字。

        ……

        中午。

        王浩吃过了午餐后,就回到办公室工作,傅里叶变换相关的应用拓展、算法拓展,已经总结的差不多了。

        他打算把内容拆分,写成三篇论文发表。

        一部分是傅里叶变换应用研究,联系偏微分方程求解的内容,以探讨和思考为主。

        其他两个部分,都是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据模型,并应用于数据分析的算法研究。

        后面部分的内容比较多,再做精简总计也会超过三十页,想要投稿并一口气发表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才会拆分成两部分发表。

        下午时间,王浩连续工作了三个多小时,随后才冲了杯咖啡休息一下。

        论文主体内容,都已经写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润色一下,修改论文的格式,再找个学术期刊进行投稿。

        他也研究起了投稿问题。

        西海大学理学院有合作的学术杂志,通过校内的编辑审核后,就能够直接发表出来。

        但是,合作的学术杂志评级非常低,只是勉强达到‘被认可’级别,学术领域不具备影响力。

        而国内有影响力的杂志,都需要缴纳不低的用才能够发表。

        王浩决定投稿给一家国外杂志--《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

        《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是专业的数学计算机学术期刊,专注于发表数据构架、算法以及信息通讯领域的研究内容。

        计算机数学、算法领域,《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的影响力排名世界前十。

        最重要的是,《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发表论文,不止不收还会给过稿作者提供稿。

        虽然只有象征性的每篇一百欧元,但是有稿总要比没有好。

        “一篇一百欧,三篇就是三百欧!”

        “三百欧,三千块。”

        “如果每个星期发表三篇论文,一个月就能多赚一万二,比工资还高……这也是赚外块的好办法啊!”

      第八章看吧,我就知道!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王浩把精力全部投入到论文的完善上。

        首先把论文内容整理好,一点点的翻译成英文版。

        然后,研究一下投稿杂志的要求。

        慢慢的改、慢慢的完善,花了两天、十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三篇论文完成。

        “大功成!”

        把论文发到了杂志的投稿邮箱,再附带一篇简单的讲解和审稿建议。

        随后,浑身上下放松下来。

        是彻底的放松。

        自穿越以来到现,王浩都一直忙碌着,准备教桉、撰写课题报,后来就一直总结知识、撰写论文。

        等等。

        一直不断的忙碌,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不确定自己能否能留下来。

        骤然间,成为了一名数学博士,身上背负着被污蔑的科研污点,又获得了‘X教授系统’,留大学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有了‘傅里叶变换’相关的成果,投稿到了顶级杂志期刊,还不确定是否能过稿,他也百分百确定,自己能够留下来。

        因为,成果有了。

        《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不给过稿,也可以投稿到其他杂志,只要是真正有成果,论文发表只有早晚的区别。

        ‘傅里叶变换’相关的算法成果,不能算是世界顶级,但信息技术对算法要求很高,算法相关的成果会拥有不小的影响力,还会拥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这种级别的成果,差不多可以支持他留下来。

        哪怕出于其他方面考虑,西海大学不给续签合约,也肯定会有其他大学感兴趣,希望能够签下他。

        ……

        周五。

        下午和晚上有两节习题课,上午的时间则是空闲的。

        王浩决定短暂的休息一下,他坐办公室里,悠闲的喝着咖啡,看着打开的新闻网页,也和其他人聊上几句。

        几天时间,也认识了办公室里的人。

        最熟悉的当然是朱萍,信息学硕士毕业,几年前留校当了讲师,负责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

        张志强,信息学博士,带信息学院本科专业课,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工作两年半,据说马上能被聘为副教授。

        颜静,应用物理博士,也是理学院刚签下的新人。

        她是个小个子,身高只有一米五多,留着辫子瘦瘦弱弱,给人的感觉有些萌萌哒,年纪也只比王浩大三岁。

        颜静和王浩都是新人,年纪也是办公室里最小的,相对就要亲近一些。

        看到王浩一副悠闲的样子,颜静就好奇的说了句,“你不是一直忙?今天这么闲?还看起新闻了。”

        “忙完了。”

        “研究做完了?”

        “嗯。”

        “写论文了吗?”颜静好奇的问道,论文可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对研究的总结,有影响力的论文,对提升职称非常重要,还能够帮助申请科研项目。

        王浩点头道,“投稿了,现就是等着回复。”

        “哦

        王浩一直办公室里忙,其他人也知道是研究博立叶变换应用问题,具体内容就不怎么清楚了。

        他们下意识觉得是个小研究。

        如果是很大的研究,也不可能几天就做完,有个小研究,能多发表个论文,也能算是个小成果了。

        其他人听完两人的对话,就着论文的话题也谈了起来。

        大部分都是抱怨写论文难。

        朱萍就干脆直接放弃了,她扯着嗓子满不乎,“你们都是博士,我就一个普通硕士,能研究什么?我就想着,凑几篇教学论文,不难看就行了。”

        朱萍是最令人羡慕的。

        她是毕业留校的讲师,因为工作的时间比较早,签的合同是正常的工作合同,等于直接进入了体-制内,并没有其他硬性要求。

        当然了,因为受到学历限制,再想提升职称也不太可能。

        其他人,包括‘据说能提升为副教授’的张志强,暂时都只是‘临时工’,‘非升即走’可不是说说的,几年内没有足够的成果,就只能带着遗憾离开。

        王浩最惨,合同只有一年,大家都觉得他大概率留不下来。

        其实,西海大学的制度没有那么残酷,因为大学能吸引的人才有限,真正签约的博士生并不多,只要有一定的成果,就可以直接提升为副教授。

        比如,张志强。

        工作两年半时间,横向对比相对并不突出,但有了一定成果后,学校还是愿意给他提升职称待遇。

        一般签下的外来博士,只要不是表现太差,留下来是没有问题的。

        办公室里的人说着论文、职称,也好奇其他大学的情况,张志强就开口问起来,“王浩,东港怎么样?”

        “东港?”

        王浩仔细回忆了一下,有些尴尬的说道,“我也不知道,我是留校的。”

        留校,就和朱萍一样,直接签的正常工作协议。

        博士留校,一般短期内能提升为副教授。

        众人顿时投来‘怜悯’的目光,名校东港大学的留校博士,变成了西海大学的一年临时工讲师。

        好惨啊!

        王浩倒是没什么感触,他不是亲身经历者,东港大学,也只存于记忆中。

        留校博士?

        有什么大不了?

        只要研发能跟的上,副教授、教授,都是可以期待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5: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