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金推》-第3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都挑破了,叶铮还要把家眷都迁到应天,朱元璋也没什么不可说了:“不是,标儿啊,他就是那个隐世大儒。”

        叶铮整个人完全石化:“怎么可能?!他才五岁!!”

        ……

        陈标都睡醒了一觉,爬起来嘘嘘的时候,陈国瑞还没回来。

        陈标生气了。老爹怎么说话不算话!

        但他又知道,陈国瑞回不回来,陈国瑞自己说了不算,朱元璋说了才算。

        他只能气得跑到庭院里打了一套刚从大夫那里学到的养生拳,无能狂怒。

        “唉,标儿,你在干什么?”徐达拎着一只鸡路过。

        陈标道:“睡不着,打拳……啊,徐叔叔,你回来了?我爹呢?”

        徐达撕下一只鸡腿:“被朱大帅留着了。朱大帅在详细问陈老大井田制的事。饿醒了?要不要吃一点?”

        陈标摸了摸肚子,还真的有点饿。

        他接过徐达的鸡腿,和徐达一起坐在台阶上,看着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空,一同吃夜宵。

        伺候陈标的下人给两人倒来热水润喉,又退到远处,不打扰两人。

        陈标埋怨:“说好的会早回来,爹说话不算数,食言而肥,爹一定会变成大胖子。”

        徐达啃着鸡肉,含糊不清道:“虽然我不知道食言而肥是什么意思,但我猜应该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陈标道:“我不管,爹就是要变大胖子。”

        徐达道:“好好好。你爹一定会变大胖子。”

      ¡¡¡¡Á½ÈËÓÖ³ÁĬ׿ÌÐø¸O¸O¸@¸@¿Ð¼¦Èâ¡£

        待一整只鸡被啃得只剩下鸡架子,徐达还好,陈标撑得有点慌,于是继续在庭院里打拳。

        徐达又吃了一会儿,待肚子吃撑之后,才洗手洗脸,来指导陈标打拳。

        陈标的拳头慢悠悠软绵绵,和徐达在战场上的厮杀架势不是一个套路。不过徐达上战场之后,搜罗了不少所谓武学秘籍,以掌握更好的发力姿势。

        当武将,如果只凭着一身蛮力,病痛很快就会找上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不声不响暴毙。徐达还想活到朱元璋打完天下后过好日子,很爱惜身体。所以陈标那软绵绵的拳头,徐达也能指导一二。

        陈标这个小胖墩,蹲也蹲不好,跳也跳不动,徐达还能闭着眼睛吹嘘陈标是武学奇才,听得陈标自己都躁得慌。

        两人正在庭院里玩闹时,朱元璋带着叶铮走进庭院,气得一脚把徐达踹了个大马哈。

        徐达怒道:“老大,你什么毛病!”

        朱元璋骂道:“标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不让他睡觉,习个屁的武!要习武也不是这个时候习!”

        徐达揉了揉被踹的【创建和谐家园】:“又不是我把标儿叫起来。你不回来,标儿不肯睡,怪我啰!”

        朱元璋道:“那当然是怪朱大帅!标儿啊,我跟你说,我早就想回来了,朱大帅不让,我可没办法。你看,朱大帅不仅不让我回来,把叶先生也扣着不准走。叶先生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哪能熬夜?叶先生住处很远,今夜叶先生就宿在咱们这。”

        陈标看到叶铮,立刻跳得比刚才练拳高多了,瞬间窜到了朱元璋身后,双手抓着朱元璋的衣摆,露出半张脸,警惕地瞪着叶铮。

        朱元璋疑惑:“标儿,你怎么了?”

        叶铮忍着笑道:“大概是我和景濂在应天太唠叨,烦着标儿了。”

        陈标把半张脸缩回朱元璋的背后:“没有没有,是小子愚钝,不能听懂两位先生教导。”

        朱元璋想起马氏信中所写的宋濂和叶铮缠着陈标不放的事,不由十分得意地乐了:“叶先生和宋先生看重你,你躲什么?出来,扭扭捏捏像什么话!”

        陈标被朱元璋从身后拎出来,乖乖向叶铮问好,然后又躲在了朱元璋身后。

        扭扭捏捏怎么了?我就是要扭扭捏捏?你不知道他和宋先生有多唠叨!

        陈标虽然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和人引经据典的说话啊!

        朱元璋无奈:“真是对不住,这孩子被我宠坏了。”

        叶铮微笑道:“无事无事,孩子活泼一点才好。可否将书房借给我?朱大帅明日所需文书,我还未整理。”

        朱元璋热情道:“我带你去!标儿,先去睡觉,我马上过来。”

        看到朱元璋回来,陈标终于感到困了。他打了个哈欠:“好,我先去洗澡……爹,你也必须洗完澡再睡觉,不然臭烘烘。”

        朱元璋弯下腰,捏了一下陈标的鼻子:“知道了!就你穷讲究。”

        陈标迈着六亲不认的八字步离开:“什么穷讲究,我们陈家是豪富之家,很快就能把沈家踩在脚下,成为这元末第一大豪商!”

        朱元璋挥手:“啊对对对,睡觉吧你。”

        徐达:“老大,我……”

        朱元璋一把拽住徐达,压低声音:“走,去书房看天书。”

        徐达浑身一颤,小声道:“这这这我能看吗?”

        朱元璋道:“我都要给叶先生看了,你自己说你看不看。”

        激将法虽老套,但有用。我徐达怎么能比今天才发誓效忠老大的人差!

        看他娘的!

        ……

        第二日,朱元璋精神奕奕,叶铮莫名亢奋,徐达……徐达他挂着两个浮肿的眼袋,哈欠连天。

        徐达一边捏着鼻子灌着醒神的药茶,一边迷惑道:“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人!我还睡了后半夜,你们俩一夜没睡,为什么精神还这么好!特别是,叶先生,你都五十多岁了吧!”

        叶铮亢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听闻如此道音,我怎会有睡意!”

        朱元璋骂道:“看看人家叶先生,再看看你!学着点!”

        徐达无语。学着什么?我还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几年成为大文人?

        天书不愧是天书,我一个字都没听懂!

        朱元璋拖着徐达去做会议前的准备,叶铮正准备先去大厅候着,宋濂提前到了大帅府,快步走上来。

        “子正兄,昨夜你寻找失物真是寻了许久啊。”宋濂这样一个穆如清风的人,居然露出了阴阳怪气的表情。

        叶铮微笑,不动如山:“昨夜正好遇上大帅,不小心多聊了一会儿,大帅见时辰已晚,让我在徐元帅府上暂住。蓝玉不是回来告诉你们了吗?景濂如此担心为兄的安全吗?”

      ¡¡¡¡ËÎå¥ÉîºôÎü£¬Ò²Â¶³öÁË΢Ц£º¡°×ÔÈ»¡£¡±

        两位大文人微笑的视线在空中交汇,闪烁出金石火花。

        若不是在场有很多武将,他们已经撸袖子互殴。

      ¡¡¡¡ËÎ奣º¼éթСÈË£¡

        叶铮:呵!

        有将领自来熟地把着和宋濂同来的常遇春的肩膀道:“宋先生和叶先生的感情真好。”

        常遇春沉默。

        好?他怎么觉得,这两人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

        一定是错觉。叶先生和宋先生能有什么剑拔弩张的事?总不可能是宋先生嫉妒叶先生能留宿徐元帅府?

        常遇春眼睛突然睁大,然后不敢置信地看着光风霁月的叶铮叶先生。

        叶铮已经和宋濂打完招呼,两人笑语晏晏,一同往大厅走去,中途不断说着一些周围将领听不懂的之乎者也的话。

        将领看着常遇春发呆,疑惑道:“常将军,你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多汗?很热?”

        常遇春擦汗:“嗯,很热。”

        我擦擦汗,擦擦汗。

      第22章 朱元璋准亲家叛逃

        众位将领琢磨了一晚上,今天终于能发言了。

      ¡¡¡¡ËÎ奺ÍÒ¶ï£Ò²ÔÝʱֹͣ»¥Ï๥ڦ£¬¾²ÏÂÐļǼ»áÒé·¢ÑÔ£¬²¢Ìá³ö×Ô¼ºµÄÒâ¼û¡£

        让他们惊讶的是,昨晚这群人还瞪大着眼睛装呆傻,今天居然每个人发言都很踊跃,并且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

        仔细思考后,宋濂和叶铮明白了原因。这群将领可能都是务过农吃过苦的人,真切地知道贫苦农人急需解决的问题。

        比如女子授田后,若与他村人成婚,该如何换田;

        比如一家分有很多田地,但耕种人口不足、农具不足、牲畜不足,该如何互帮互助;

        比如如何监督成丁人口划地,只靠县令肯定不够,县令之下是不是还需要新的官员;

      ¡¡¡¡±ÈÈç³É¶¡µÄÈ˿ڳýÁË×î¼òµ¥µÄÌ︳£¬Ö®ºóáæÒÛ£¬ÌرðÊÇÅ®×ÓáæÒÛÒªÈçºÎÕ÷ÊÕ£»

        比如如果成丁人口出外经商或者做官,他们的田地、赋税、徭役又该如何处理……

        宋濂和叶铮听到最后,都闭上了嘴,奋笔疾书记下将领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他们忽然发现,将领们所说的许多问题他们居然从未想到过。只从故纸堆中翻前人的田赋政策,他们忽视的问题太多了。

        不过两人毕竟是大贤。很快,他们也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帮朱元璋完善政策。

        叶铮身为事功学派传人,又在山村中长大,常带着【创建和谐家园】为邻里调解【创建和谐家园】。乡中邻里【创建和谐家园】多和田地有关,叶铮迅速跟上将领们的思路,提出切实有用的意见。

        宋濂自幼跟随名师读书,常年待在书房中,实践经验缺乏,但理论知识丰富。“朱氏特色井田制”虽是一个新东西,但遇到的许多问题,历史中已经遇到过了。

        比如女性分田会遇到的问题,在唐和唐之前的朝代就遇到了。在场的将领们不懂,但宋濂是把均田制研究透了的。

        ……

        朱元璋等人在抓耳挠腮往陈标所写的“朱氏特色井田制”框架中填内容的时候,陈标也在和三位兄长讲解“朱氏特色井田制”。

        什么大明啊朱氏啊的特色井田制,其实就是后世的农村土地承包制。

        土地归公,联产承包,农村公社互助互利,既增加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尽可能抹平了农民体能差距带来的个人生产力差距。

        但陈标完全不认为,这个政策能达到后世的程度。

        后世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国家已经有了完善的机械生产线。

        在大平原地区,有联合收割机等大机器赶场;田地零碎的小山村,农村公社也有小型机械供农民们使用。

        这个时代有什么?他们建立的农村公社,能有一头耕牛就不错了。

        而朝廷出租耕牛给农民集体使用……不好意思,西汉就有了。还需要陈标说?

        接下来就看朱元璋手中的屠刀,能让管理耕牛的官员清廉几年。

        西汉中后期,出租的耕牛只剩下老弱病残,根本没法用。补充耕牛的钱,全被官员和豪强吞了。百姓没法自己耕种,为了交税就只能把地卖掉。

        现在变卖为租,只是为王朝对土地再分配留了个保险,只要不连续遇到昏君,大明就不会烂到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2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