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人间最得意》-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天色清明之后,便是少梁城每日一次的早朝光景,那位大周天子尚未从御书房出来,便已经有御膳房的御厨准备好了早膳,按照宫中规矩,大周天子在上朝之前会在御膳房吃过简易早膳,只不过说是简易,实际上也有多达十五道菜肴,吃过早膳之后,大周天子须换好衣冠,然后才能去那座崇德殿见文武百官。

      依着大周祖制,在大周天子用早膳的时间里,文武百官得在崇德殿外站立等候,直到大周天子换好衣冠,议事钟声响过三次之后方得入殿,而在此期间,若是有哪一位大臣得以和皇帝陛下共进早膳,便该是实在难得的事情,足以能彰显这位大臣在皇帝陛下心中的地位。

      因此每日早朝前,等在崇德殿外的文武诸位大臣最喜欢做的便是看今日到底是谁有机会能够和皇帝陛下共进早膳,从以往的光景来看,宰执大人李济绝对是次数最多的一位,这位百官之首一直深受大周天子器重,虽说只是寒门出身,可入主政事堂之后,也早已经让百官信服,虽说称不上是什么千古名相,但贤臣能臣四字还是当得上的。

      百官聚于崇德殿外,三两人站至一起,低声细语互相攀谈,唯独站在百官之前的李济一人而立,身旁并无他人。

      这位宰执大人神情平淡,既不去看那座崇德殿,也不看百官,只是低头盯着自己的那一双靴子。

      只不过片刻,人群之后便有个身材清瘦的小太监小跑至此,来到李济身前,轻声道:“宰执大人,陛下有旨……”

      百官没有听清楚这小太监究竟是说得些什么,但是此时此刻宣旨不过也就是共进早膳一事,此事落在李济头上,没有什么人对此有异议,因此百官很快便看着这位宰执大人跟着那位小太监前往御膳房,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

      今年才堪堪花甲的李济走在熟悉无比的宫墙之中,随口问道:“陛下今日心情如何?”

      小太监轻声应道:“回宰执大人的话,陛下今日同往日一样,在御书房时,念叨得最多的还是户部尚书大人的名字。”

      李济了然一笑,平静说道:“辛老大人为国殚精竭虑,倒是值得陛下多念叨几句。”

      朝野上下都知道这宰执大人和户部尚书辛老大人是多年老友,这户部尚书被李宰执如此念叨倒也平常,因此小太监仅仅是咧了咧嘴,没有说什么。

      来到御膳房,小太监便自顾自离去,只留下李济一个人走进御膳房。

      御膳房内,那位大周天子坐在桌旁,看着这位国之柱石走进御膳房,便起身相迎,李济拱了拱手,示意不敢,大周天子不以为意,等李济在对面坐下之后,便开口问道:“李宰执,可知朕为何让你今日陪朕用膳?”

      李济看着大周天子一脸遮掩不住的喜色,哪里有不知道的道理,“想必是边疆告捷,是哪位将军?”

      大周天子笑道:“李宰执不妨猜上一猜。”

      李济告饶道:“老臣可猜不到,这等兵戈之事,真要说,就是难为老臣了。”

      大周天子摆摆手,不愿意卖关子,“那便是谢应那小子了,朕才给了他五千骑卒,这家伙便能击溃南魏国一万铁骑,谢家宝树四个字以往旁人说是夸大其词,可现如今看来应当还是理所应当。你说说,要是朕之后再给谢应这小子几万人马,朝中还会有人多嘴么?”

      李济打趣道:“辛老头儿?”

      大周天子大笑道:“这可不要那老家伙拿银钱出来,这家伙找不到由头的。”

      李济没有应声,只是自顾自端起一碗银耳羹喝了一口,含糊不清的说道:“陛下今日不会就是为了这事便召老臣来吧?”

      大周天子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轻声道:“偃师城谢家曾给朕传回来一封密信,说是在咱们大周,发现了两位仙师,一位是那座衡阳书院的读书人,朕对此不做多想,可另外一位则是一个市井少年,看起来不像个读书人,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事情便是这位少年极有可能是咱们大周人氏,而他现在就在少梁城之中。”

      御膳房之内一下子沉默下来,李济咽下嘴里的最后一口银耳羹,看向大周天子,他一直知道这位皇帝陛下一直想大周拥有一位修士的庇护,那种想法似乎比开疆扩土还要强烈。

      李济试探着说道:“既然是位少年,想必修为不至于太高吧?”

      大周天子大笑着说道:“既然是有资格踏上那条修士大路的少年,现如今修为不高那又如何,他若是肯留下,朕自然极力助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当然,这件事的前提在于他愿意庇护大周,而又恰好是周人,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李济读了一辈子书,对于治国理政倒是一点都不陌生,可要他去关注这么一件事倒是有些勉为其难了。

      看着面前这位皇帝陛下,李济问道:“那陛下准备如何做?”

      大周天子笑着说道:“朕自然是要亲自去见他,以示大周之礼。”

      听到这番话,李济很快便皱了眉头,他摇头道:“陛下万金之躯,怎可如此,要是那少年生出歹意,大周危矣!”

      李济作为百官之首,有很多时候他的态度实际上便是百官的态度,虽说也有许多时候百官会有其他声音发出,可很明显的是,现如今这个时候,对于大周的皇帝陛下出宫去见一个修士的这件事上,百官的态度肯定会和李济一样,至少也是相差不大。

      于是大周天子的脑袋便实在是有些疼了。

      他在朝堂上怕那个死死捏住钱袋子不放的户部尚书辛太康,他在宫中怕那位整日里无法无天的安阳公主,但其实最怕的还是这位百官之首,大周的宰执大人。

      可对于这件事上,大周天子还是想争取见到那个少年,他轻声道:“偃师城传出来的消息,谢应那小子和他接触过,发现那少年其实性子不差,依着谢应那个脾气都觉得好,那便是真的好了。因此李宰执何必也不必太过于担忧了,再说了,朕与他无冤无仇,他没必要取朕的性命。”

      李济对此沉默以对。

      一君一臣沉默相对。

      片刻之后,大周天子似乎有些怒意,他一拍桌子,气愤道:“朕为大周找一个能让大周长治久安的人有何不可?”

      李济平静开口,“依老臣拙见,大周的太平,需要的是外有三军将士用命,内有治世之臣为国而谋,至于其他,其实并不太重要。”

      大周天子反驳道:“若是有其余修士谋我大周,我大周便只能眼睁睁看着!”

      李济摇头道:“此乃天命,陛下何须担忧?”

      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周天子怒不可遏,他的脖子上青筋暴涨。

      他站起身来,破口大骂道:“迂腐!”

      大周天子指着这位大周宰执的鼻子骂道:“朕从来不信什么天命,朕只信朕的臣子,朕的士卒,还有朕的大周百姓!”

      可即便如此,李济依旧是平静看着这位大周天子,没有说话。

      第一卷 北冥有鱼 第二十六章相逢于临街

      “传闻咱们那位大周太祖,当年崛起于阡陌之中,只是凭借一腔热血便建立了大周,现如今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二百五十多个年头了。”

      “我大周历代皇帝陛下,哪一个不是人杰,就拿当年的武皇帝来说,在如此危难之际都不曾答应过南魏国的和亲要求,不曾将公主送出国境,虽说之后那场战事实在是惨烈,可怎么都是值得的。”

      “现如今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其实更为了不起,虽说这些年战事不断,可眼瞅着咱们大周的疆域便扩大了不少,现如今要在少梁城为公主征婚,我若早生二十年,怎么都得去试试,说不定公主便是心仪的我这等英才也未曾可知。”

      ……

      ……

      虽说是早知道周人有一股天生的自豪感,也接触了好些年,可白鱼镇那个地方实在是过于偏僻,没见过大世面的小镇百姓能有几个说得出这些话,可到了少梁城,一座大周的帝都之后,李扶摇便蓦然发现,原来这天下的周人还是少梁城的看起来更自豪一些。出了住宿的客栈,随意找了一处早点摊子,点了一份少梁城特有的灌汤包,包子还没有到嘴里,便听到这周围食客的言语,倒是让李扶摇颇感无奈,他把筷子放回在碗沿上,微微自嘲道:“在白鱼镇待过了这么些年,原本以为已经适应了周人那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自豪感,可到了少梁城才发现,原来根本还没有适应,这座城里的周人才是全天下最无聊的一群人,我隐约记得,就连在洛阳城中,都没有延陵人会这么无趣,这些周人居然在吃早饭的时候还不忘吹捧一番这历代皇帝。”

      坐在李扶摇对面的青槐仍旧是一身青色衣衫,只不过今日却破天荒穿了一身青色罗裙,这位来自妖土的少女看了李扶摇几眼,夹了一个灌汤包放进嘴里,咬了两口之后才平静说道:“李扶摇,要是今日你再见不到那位大周皇帝,明日就启程北上,少梁城离剑山还有很远,要是你不快一些,我发誓你不会在我把你丢下之前见到那座你做梦都想见的剑山。”

      见青槐用那座剑山来做威胁,李扶摇很快便识趣的闭嘴,见大周皇帝事下,去那座剑山事大,两者之间,李扶摇自有取舍。

      青槐忽然转头看了看李扶摇,神情古怪,但就是不开口,这让李扶摇莫名其妙打了一个寒颤,他看着青槐,试探性说道:“你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提出来就是,我尽量让你满意……”

      话还没说完,青槐便平静开口说道:“再来一笼包子。”

      早点铺子的老板耳朵尖,很快便答应下来,等到热气腾腾的包子端上来之后,青槐才理所当然的说道:“等会儿你付钱。”

      这让李扶摇不禁扯了扯嘴角,心想着你就为这事儿?

      吃过早点,青槐独自返回客栈,她不愿意多和外人接触,也不担心在少梁城中有人能在她眼皮子底下把李扶摇这家伙给宰了,因此就放任李扶摇一个人在少梁城闲逛,好歹也是剑士第一重境界正意的李扶摇要说在少梁城中被这些江湖武夫,贩夫走卒给谋害了,那不说青槐,恐怕就连陈嵊都要笑掉大牙。

      没有把那把柴刀背在身后的李扶摇在街上晃悠,随便找了个行人问了两句皇宫的方位,等到优哉游哉来到那座皇城之前后,李扶摇又不禁摇了摇头,这座皇城规模看起来不小,可李扶摇好说也在洛阳城待过那么几年,那身份贵重的洛阳城贵胄其实自家府邸便比这座皇城小不了多少,至于那山河之中三大王朝之一的延陵王朝的皇城,看一眼便该知道除去此城之外,天下再无第二城能与之比肩,哪里是这大周皇城比得起的。

      在皇城远处买了一串糖葫芦,李扶摇缓缓沿着皇城走过一圈之后,想着自己要是就这么冲进去,是不是得被大内侍卫乱刀砍死在宫禁之中?到时候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一个被江湖武夫砍死的剑士?

      李扶摇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摇摇头,将这些想法尽数甩出脑海之中,转而想着就要返回客栈,可走过两步,偏偏再见一家店铺是贩卖银耳羹的。

      李扶摇抽了抽鼻子,倒是闻到不少香气,才吃过一笼包子的李扶摇想了想,没想着往店内走去,可路过时,便听到那个店铺的老板使劲吆喝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咱可这是百年老店,卖得就是这大周最好吃的银耳羹!”

      兴许是这老板吆喝的内容太过于夸张,这偶尔有路过的行人都只是瞟过一眼,并不曾理会,倒是一直在想周人为何这般自豪的李扶摇停下了脚步。

      这之前才听过少梁城的闲人吹嘘这历代皇帝,这便出现了一家声称是大周最好吃的银耳羹的店铺,难不成这周人不仅自豪,而且自大?

      踏进这家卖银耳羹的店铺,由那位店铺老板亲自端上一碗银耳羹,李扶摇才开始认真打量起来这家店面,这在皇城周围,其实敢做生意的人家不多,毕竟这每日经过的都是些达官贵人,要是一不小心惹恼了一位,这生意哪里做得下去,只不过敢在这里做生意的,背后也就自然有些门道,李扶摇也不想去深究,银耳羹摆在眼前,李扶摇没有急着去端起来,只是看着那个一身粗布衣衫的中年男人,笑着问道:“老板,这当真是大周最好吃的银耳羹?”

      那个中年男人笑了笑,“兴许不一定,但去大周随便问问,旁人应当都会点头的。”

      李扶摇打趣笑道:“这是不是最好吃的,还是要吃了才知道。”

      中年男人一本正经的点头,“是这个道理!”

      李扶摇低头用木勺舀了一勺,还未放入嘴里,便啧啧赞道:“这银耳羹实在是不错,只不过就算有这么不错,也不至于这么多人盯着我吃吧?”

      中年男人索性坐下,也不卖关子,轻声道:“你知道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开这家店铺的时候的先辈们想着的是有个赚钱的营生就行了,可一代一代发展下来,谁生不出些其他想法,就好像现在,我就很想告诉他们,我这家店的银耳羹不是大周最好吃的,而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李扶摇沉声道:“做一碗大周最好吃的银耳羹不难,可要做这天底下最好的银耳羹很难啊,这天底下有这么多老字号,有几家可比你这家开的时间长许多啊,想着后来居上,不太容易。”

      中年男人笑道:“也不是全无办法,招几个好的伙计,将这银耳羹再做的好吃一些,也是有可能的。”

      李扶摇放下木勺,感慨说道:“我在家乡那边听过这么一句话,说是有位很了不起的男人说过要给他百年时间,他就能将麾下的产业提升十倍,我倒是一直很想见见那个男人。”

      中年男人叹气道:“可惜的是,他活不够百年,只能寄望于下一代了,况且他也很怕自己死之后,产业会分崩离析,所以他很想找一个朋友,最好是比他活得长得多的那种,来替他看好这份产业。”

      李扶摇抬起头,“所以你们就都来看我喝银耳羹了?”

      中年男人眼中有些歉意,“也是迫不得已。”

      李扶摇眯着眼说道:“还未请教?”

      中年男人平静说道:“我叫姬白夜。”

      李扶摇笑着摇头道:“之前我倒是碰见过一位公子哥,那位可也说自己叫这么个名字,难不成这个名字在少梁城这般普遍?”

      中年男人苦笑道:“家里的顽劣孩子,惯坏了,实在是有些疯。”

      李扶摇叹了口气,“我知道你知道我叫李扶摇,我也知道你为什么知道我叫李扶摇,我还知道谁告诉你的我叫李扶摇,可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会知道我会出现在这里,难不成你除了会治理国家之外,还会算命?”

      第一卷 北冥有鱼 第二十七章周人

      这场几乎注定会被写进大周史册的谈话开始的很自然,那位野心不小的大周皇帝面对着还是一个正意境小剑士的李扶摇给足了面子,谈到后来,大周天子甚至开心将那些不依不饶非要跟出来的大内侍卫全部屏退,因此这家临街才临时清理出来的银耳羹店里,便只是剩下李扶摇和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沿着之前的话题继续说了下去,“大周不大,因此朕才能将大周境内诸事都了然于胸,但这种感觉,朕其实一点都不高兴,朕想要看到的大周,并非如此。”

      李扶摇终于吃了一口银耳羹,平静问道:“那陛下可曾查出我的身世?”

      大周天子摇摇头,“大周之所以还是个小国,自然便是说明有许多方面还很落后,比如朕不管如何去查阅白鱼镇的资料,明察暗访,都查不到你是从何地来到的白鱼镇,只不过依着朕来看,你或许真的不是周人。”

      李扶摇不说话,静待着这位大周天子的下文。

      大周天子平静笑道:“可又不曾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不是周人。”

      看样子不太认真的李扶摇只是微笑道:“陛下与其去担忧我是不是周人,怎么不去想想我到底会不会留下来,大周地处偏僻,这几百年境内都没有出现过修士,就算这期间出过,可也没有一人留下来为这座王朝出过力,那么陛下怎么敢笃定在下便一定会留下来,为陛下守住这份基业,甚至是开疆扩土?”

      这位大周天子坐拥大周,平日里哪里会有人和他这般说话,按理说应该会有些不适应,可现如今他看着面前那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如此轻描淡写说着这些东西,而且看样子一点都不在意他作为大周皇帝的身份,却偏偏没有半点不适感,这位雄才大略的大周天子只是在听到李扶摇说他应当在意他会不会留下来这件事之后,眉头微微皱起,反驳道:“在朕看来,你是不是周人远远要比你会不会留下来要重要的多。”

      李扶摇有些愕然的问道:“为何?”

      这句话才问出口,李扶摇便看着这位大周天子的神态有了些变化,那种变化便好似一头熟睡的老虎猛然睁开了眼睛,他正色道:“大周自然是只能周人来守护,其余人任凭他能力再强,修为再高,只要不是周人,便自然没有资格,朕不会将大周的安危寄托在外人之手,也绝不会求外人来庇护大周!”

      一番话,掷地有声。

      其实坊间早有传言,早说了这大周上下的自豪感便是源自于大周皇室一代复一代不留余地的宣扬,方才有了现如今大周这般上下百姓身上都充斥着这种自豪感。

      而自豪感最盛的,自然还是那位大周天子。

      李扶摇在白鱼镇说书的时候,在说起这大周历代君王的时候便实在是有些意外,这个历史仅仅只有两百多年的偏远之国,这两百年来,不仅不曾给延陵纳贡,不曾和周围邻国和过亲,打过败仗,但不曾割让一寸国土,周围小国每年征发民夫去延陵劳作,唯独大周不曾让任何一位大周百姓受此之苦。

      或许也就是这样,这些周人才有这么些自豪感?

      那位大周天子感叹道:“大周连年征战,除去朕真的想打出一个大大的疆土之外,更多的其实还是因为延陵那边早有意向要灭我大周,可大周竟然不在他们眼里,竟然想驱使附近几国便想灭我大周,朕如何怕得?”

      李扶摇毫不犹豫的泼冷水,“就算陛下将这周围的邻国全部征服,延陵只要发兵,大周便是死局。”

      大周天子还没有张口,李扶摇便抢先说道:“有我也不够,除非我能走到第七境去,可就算是走到第七境,延陵铁了心的不计代价要灭大周的话,他们也请得动儒教的第八境修士。”

      在这座圣人不轻易出手的山河里,修士第八境登楼境便算是山河之中的第一等战力了!

      看着大周天子有些黯然的神色,李扶摇没来由的有些愧疚,他轻声安慰道:“延陵灭大周代价要花这么大的话,还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少年李扶摇不知道,他这样一句话远远比之前的那句话更伤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6: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