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世民看到也带着斗笠的李正,上前说道:“你这是在让村民修河堤?”
“又是你啊。”李正回头见到他。
李世民笑了笑,“你前些日子说长安会下雨,真的下雨了,你是怎么算到的。”
“这很简单,下雨前都会有一些征兆的,比如说看云,感受风,看虫蚁,一些老农也看得出来。”李正说道。
说完这些李正也有些心虚,应该能糊弄过去吧。
听完李正说的,李世民笑着心里却不是很相信,一些老农确实能看出一些征兆判断会不会下雨。
但是老农能够预言一场雨下这么久?
这小子没说实话。
李世民心中笃定。
李世民问:“你让村民修河堤怕洪水?
李正笑着沉默下来。
“我问你话呢。”李世民接着追问。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的风好喧嚣啊。”
风?问他洪水他竟然说风很喧嚣?
瞧着李正的表情李世民立刻明白了,不情愿的拿出一块银饼,“还请小兄弟赐教。”
“老哥,你这么客气做什么,我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吗?”李正迅速接过银饼。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创建和谐家园】的,李君羡看着李正的嘴脸怒火中烧,就要拔刀……
“会发生洪水吗?”李世民再次问道。
李正小声对他说道:“我接下里要说的,你千万不要害怕。”
李世民点头,“请讲。”
李正低声说道:“长安各地会遭水灾,淹没庄稼,发生内涝,导致很多地方粮食欠收。”
“真的?”李世民神情紧张。
“这种话不能乱说,要是传出去说不定会朝中会以妖言惑众把我抓了。”
“怎么会。”李世民尴尬笑笑。
“怎么不会,当今陛下可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狠人。”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李世民心里想着在坊间朕就是这么一个声色俱厉的人吗?
百姓们都畏惧朕,还有什么人敢说真话?
自以为广开言路,又有几个不是阿谀奉承,又有几个敢说真心话。
李正刚说完见到李世民黑着脸,“咦?老哥你的脸怎么黑了。”
李世民恢复神情,“你凭什么说长安会有水灾?”
“你看连你都不信吧。”
李正说着带他来到泾阳河边,指着水流湍急的河面说道:“你看河水很浑浊对不对?”
“什么道理?”李世民疑惑。
“河水浑浊说明水下的河床有很多的淤泥,淤泥多了河床就高了,水能流动的空间就小了。”
李世民摇头表示不是很明白。
看在他付钱的份上,李正找了一个水洼,扔下一块石头说道:“你看看现在水是不是都漫上来了。”
“上游的淤泥不断冲刷下来,下游就会遭殃。”李正又说道。
听完李正的话,李世民盯着放在水洼里的石头立刻明白了原因。
水里的淤泥越多,河床就越高,况且长年累月下游的淤泥已经积累得非常多了。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泾阳河河床越来越高,水能流动的空间小了自然会漫上河堤,再加上如今连天暴雨。
“你立刻去上游看看。”李世民对李君羡吩咐道。
“可是……”李君羡想要留下来保护陛下,出来时又没带什么侍卫。
“叫你去,你就去。”李世民喝道。
李君羡慌张地离开去看上游的情况
李世民转头又问道:“之前你说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谷浑会来攻打大唐吗?”
“会。”李正点头。
“何以见得?”李世民问道。
李正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李世民又拿出一块银饼。
淡定地收下银饼李正说道:“你看看他们今年会不会向大唐朝贡,你再去探探吐谷浑后方的吐蕃,你就明白了。”
李世民沉默下来想着李正的话。
李正说完离开。
李世民站在原地与房玄龄四目相对。
李君羡回来之后禀报道:“陛下,上游有不少地方已经有了河水倒灌的迹象,现在倒是还好可若是雨还在下怕是……”
李世民看着河流两岸,长安农民一直都是围湖造田,粮食都种在河边。
要是河水倒灌会有多少粮食遭殃。
李世民连忙回到长安,来到宫里立刻让人去查探河流情况。
一番查探之后,果然如李正所说,不只是泾阳还有长安以北的渭水,灞上灞水,浐水……
这些河流的沿途可都是人口很多的郡县。
李世民立刻发布诏令,长安周边数十里所有郡县,修建河堤,以防水患。
³¤°²³ÇÒ²×öºÃÅÅÀÔ×¼±¸£¬ÒÔÃâÄÚÀÔ¡£
数十个官差带着斗笠,骑马离开长安,朝着各方而去。
³¤ËïÎÞ¼ÉÖªµÀÁËÕâ¼þÊ£¬³¤°²»á·¢ÉúË®ÀÔ£¿
若是在雨水多的夏季倒也是不见怪。
可现在刚刚到春季,雨水不会这么多,就算是下雨,这雨水也该几天后就停了。
“陛下,不该这么劳师动众。”长孙无忌叹道:“如此下来要用多少人力来修建河堤,长安周围的河道数千里,陛下未免有些太过了,听风就是雨。”
“赵国公的意思是……”几个县官问向长孙无忌。
这几个县官都是长孙家食邑封地的县官,长孙家是他们最大的地主,虽说他们是算是朝臣但也涉及自己地盘的事情,还是要看长孙家的脸色。
长孙无忌低声说道:“陛下虽说要修建河堤,你们就照做,但别太过劳师动众。”
“明白了。”几个县官点头。
第二十一章 明君
陛下想要修河堤就让他修,也没什么好拦着的。
长孙无忌想着,不过一场雨何必这么紧张。
自己的食邑封地吩咐一下,做做样子就好,不用这么劳师动众,这场雨说不定明天就停了。
长安的动员能力还是很好的,大多数县官还是听从安排,开始大力整治河堤。
其中也有一些县官没有当一回事,只是敷衍做做样子就了事了。
皇宫,钦天监外
宫里的太监们都绕着钦天监走,不是因为别的,是这些小太监害怕。
一边走还一边议论,有小太监路过说道:“平日里李淳风和袁天罡都好好的,怎么现在成这样了。”
又一个小太监也小声说道:“据说前些日子李淳风魔怔了,天天把自己关起来。”
“据说李淳风最近总是画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可不咋滴。”有个小太监看了一眼钦天监里的袁天罡急忙加快脚步离开。
“袁天罡也魔怔了,你知道吗?”
“别提多吓人了,有人看见袁天罡整日自言自语,一直说碎碎念说什么下雨不下雨的。”
“估计修仙修疯了吧,咱们还是离远一点。”
……
一群小太监议论着快步离开。
李淳风和袁天罡最近魔怔了,孔颖达也开始不对劲了。
孔颖达坐在自己家中,听着雨声,看着漫天大雨,眼见雨水从天上落下,在地上破碎,汇聚在一起朝着更低的地方流去。
闭上眼,孔颖达感觉自己可以呼吸到潮湿的空气,大地是圆的?
海上的桅杆,远方的大军旗帜,一幅幅画面不停地在脑海中。
许久之后孔颖达站起身,挥开衣袖,感受着风吹动自己的衣衫。
一种思想的禁锢在脑海中打开。
“大地可能就是圆的。”孔颖达苦思多日此刻得下结论。
所谓天圆地方是人们一种认知而已。
在黄帝内经,还有易经,尚书,阴阳学说,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认知就是方的。
因在地上行走觉得地永远是方的,四面都能看到天认为天是圆的。
认为天是一个罩子罩住了地面。
孔颖达像是大彻大悟一般,从眼见为实,看破虚妄。
明悟之后孔颖达又想到什么,总觉得要证明这个想法还缺了什么。
再者说所有人都觉得地是方的,自己若是说地圆怕是会被论为是邪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