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刘继兴当天也怀疑过自己,也怀疑过真正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但是现在事情竟然正都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刘继兴知道,现在自己不得不改变一些当天的策略。更可以发展一下自己当天不敢实行的策略,因为希望就在前面了!
在郭镜这员福将的带领下,挺进中原方向顺利,岭南大汉国的这支冒名土匪的军队,正在一天天的蚕食楚地和涉入蜀中。奖州根据地的建立就是最好的证明,刘继兴知道自己要对付一向以计谋百出闻名的周行逢,现在只是需要一个契机的问题了。
宣传和策动是刘继兴成功的策略,也是来自于后世伟人的成功经验和技巧。当然,现在不断被自己培训的,那些来自于自己创立的军校学员的增加,也让自己更加是信心大增。
目前这些军校的学员们可以说都是根正苗红,他们大多数来自于征战回来立功的官兵,也有不断提拔上来经过考验的将士。如今在自己亲自干预和准确的训导下,这些学员如同后世民国初年,各大军校讲武堂一样,他们也在一个个飞速蜕变成独当一面的人才。
为了支持郭镜的发展和进程,刘继兴正在派出大量的受训指挥官,纷纷赶去和他学习征战,也派出大量的各个基层的指挥官,不管身份爵位受他节制和他一起协同作战,刘继兴感觉到自己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了。
当然刘继兴追求的是全盘的行动和计划,这郭镜当然只是自己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郭镜这个人物的出现和契机,自己各路军马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军事人才,据密党随时回馈的信息看来,不少人都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刘继兴知道自己的势力马上就会全面发展起来,而天下人也一定会逐渐认识自己。
如今,在岭南大汉朝廷,潘崇彻绝对是个桀骜不驯的人才,虽然在刘晟手里受到了压制,但是随着自己上位对他的善意,如今他显然也在向自己靠拢。虽然自己相信他的能力和忠诚度,但是这一切的信息无疑只是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这世自己对他的调查和了解,当然还有就是后世历史对他的淡淡描述和评价。
刘继兴不会完全相信历史的胡说八道,但是,宋史对他的描述至少让自己知道了他的大概。何况,这个南汉的大佬一直到了最后,才因为刘鋹的无道才归顺宋国,说明他对刘家还是比较忠诚的。
但是,刘继兴绝对不会放松对他的各种尺度的掌握,毕竟后世他也是对赵匡胤做了投降的。如果让他尽情发展,如果没有节度控制的话,那么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意外。这个时代的割据势力,就是地方军阀权利一大,就自己割地自居或者幸存冒险。如今只是让他给自己快速培养一批可以马上使用的将才,这是他目前的价值所在。
另外自然就是曲句,刘继兴这么相信他,但是也一样实行着自己的规则。刘继兴不是个多疑的人,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曲句的爷爷可是当年独霸一方的交州王,虽然后来被刘岩收服,但是曲家子弟难免良莠不齐。
任人就必须信任,这是刘继兴的原则,刘继兴不相信什么规则,但是做人多一些准备还是好的。所以刘继兴培养了曲去疾,他就是曲句真正的跟随者。
刘继兴实际上一直很佩服刘岩,毕竟几百年后的宋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功劳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刘岩的策略。刘继兴于是让十余个忠心自己,报效朝廷的青年将军跟着曲句去学习和进步。而曲句也表现得赤心肝胆,为了自己给他画的蓝图,正在前线努力拼搏和进取。
还有人跟刘继兴说过,伍彦柔现在独掌水军一家独大。刘继兴自然明白,这可能是有些人看不过去了。大家十分赞成邵廷埍的分权,恨不得再有人来分当。还有忧心来自于伍家的伍思虎和伍忠汉,他们现在都身居高位,而且都手握重兵在一方。
但是刘继兴没有特别担心,因为一则现在军队虽然有着最高的指挥官,和以前的格局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各级军官分工明确,而且有着相互制约的作用。在自己的教导下都学会了思考,不会一味听从偏见和盲目的行动;二来各个根据地的军队领导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虽然指挥有最终决断权,但是是建立在行动正确的基础上。而且目前基本策略都是自己在决定,各种行动基本上都是汇报自己后才动手。
那种临时的可以对整体行动有利的方法和行动,刘继兴从来不干预各方指挥官的行动,随他们自己取决和跟随军的参谋商量。刘继兴的这种策略无疑和后世军队雷同,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灵活性。
而且作为伍彦柔现在的身份,刘继兴一点都不怀疑他的追求,因为自己给到他的不仅仅是震撼,可以说他完全是自己培养起来的一代高级将领。
当然,伍彦柔还是杨炯的徒弟,刘继兴对杨炯的信任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对大汉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自己也在刘继兴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一个无知的少年王子,蜕变成一个高瞻远瞩的旷世君王。伍彦柔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刘继兴给他画的饼太大了,让伍彦柔从来不敢想象的大饼。
心里默默的念叨,刘继兴眼中看着沙盘,心里感觉【创建和谐家园】四溢。
第四十六章 湘江
聂小七打了个哈欠,揉了揉趴在桌子上有些发酸的脖子。偏头看看天井外天色,不由机警的扯开嗓子喊道:“三爷,三爷,起来啦!到时辰啦!”
他一边看着阁楼上的窗户,那几扇雕花的木窗紧闭,虽然从下面和外面看不到什么,但是他眼神里也有了些会心的笑意。
²»Ê±£¬±ãÌýµ½¸óÂ¥ÉÏÓиöÄÐÈ˵ÄÉùÒôÏìÆð£¬ËäÈ»ÊÇËÆºõ»ØÁËÉù£¬È´ÏÔµÃÓÐЩ²»ÄÍ·³¡£¶øÇÒÒþÒþÌýµ½Ò»¸öÎÂÈáÅ®ÉùµÄµÍÉùÇáÇáÂñÔ¹£¬ÄǸöÄÐÈËÉùÒôÇáÇáµÄ°²Î¿ÁËÁ½¾ä£¬¸O¸O¸@¸@µÄÒ·þÉùÒô´«À´¡£
不一会儿功夫,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现身,他自然的从阁楼上拉门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得体的蓝色蜀锦武士劲装,难得的是织锦的腰带上,还镶了一块质地不错的蓝田白色玉石,他显然正是聂小七口里的三爷,他现在的主子之一,聂家第二代杰出的三少爷聂无咎。
聂小七恭敬的伺候着他在大厅里洗漱了一下,看着这个长相普通的汉子泰然自若的神情,聂小七越发的恭敬。虽然他一言不发的享受着聂小七的服侍,聂小七却是发自内心的对他很是恭敬,因为在聂家他这个三爷就是聂小七的偶像。
聂小七如今是这道州府,最大的盐商聂胡子家的下人。聂胡子不但是这些年岭西南、桂北最大的盐商,而且也是统管岭西南、桂北输入楚地食盐的最大的盐商,可以说是个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因为道州城地处岭南、岭西、桂北和楚地分界,这里平时实际上也是个三不管的地方。虽然一直从地方上来说,道州城属于楚地,但是这几十年来,很少有人可以控制和完全管辖这个地方。
所以,作为道州城巨贾盐商的聂胡子,手底下那呼啦啦彪悍的几百号人手下,可以说就是一个过硬的地方割据势力,就是楚地管辖的历代割据者,每次委派来的地方政府官员都不敢对他怎么样。至于其余的商家更是为首是瞻,各种事大多数便以他为首了,在这个地方他格外显得重要。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作为聂胡子家的下人自然深受荣光,虽然只是一个不同的下人而已,那也是身价比一般俗世的普通人高一些的人。虽然聂小七从来没有这个自觉,但是他确确实实走出去在街头小巷行走的时候,也会让许多人知道他身份的人对他尊敬和仰视。当真应了宰相门前七品官,傻瓜也是大爷这句话了。
聂小七平时过的很单纯,他的理想是可以好好的跟着聂家的管事们学习,可以顺心的服侍好主子,。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主子可以让自己找房人,可以和自己过日子的女子,哪怕是个下人成家立业。最好是主子开恩可以让自己独立一室,传宗接代继承这个姓氏继续开枝散叶,平平安安的过完此生。
道州城其实不算很大,但是自从自唐以来,虽然一直归楚地湖南势力管着,但是因为自朱温乱唐灭国自立后,各地割据势力纷纷冒头。改朝换代太快了,老百姓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何况道州城本来属于挨着五岭偏荒的地方,真正的属于山高皇帝远,调来道州城的官员反倒没有当地有势力的人管用。
虽然地方不是很大,当年还在唐朝时,这道州城可是楚地、桂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湖南的茶叶,桂州各地的盐、桂花蜜,岭南来的海鲜、海外物资和当地的各种南方水果特产,便都会在道州城运往中原各地,倒让道州成了楚地湖南往五岭的最后一个大城。
道州城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的问题,又紧挨五岭蛮荒地区,导致集中有许多的少数民族居住。这个时代的少数民族,在【创建和谐家园】眼里完全还是比较野蛮的族群,故而就是派来管辖的地方官,对他们少数民族平时的行为和活动,只要是不侵犯【创建和谐家园】顶层人物的利益,便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道州城因为少数民族众多,自然也会分出了各族,大大小小的不少势力来,当然现在道州城主要还是以瑶族、苗族和壮族为主。
道州城似乎紧挨着五岭野蛮的地方,在中原地区人的眼里也属于偏远没有开化的地区。很多人不愿意来管理,自然山高皇帝远似乎也容易被人忽略,但是其实他们底蕴还是比较足的。而且在有唐一代,李家朝廷几百年统治,整个中原地区总共只出了二十六个状元,而就有一个名叫李郃的人,出自于道州这里的延唐县,所以这里被称为有名的才子之乡。
由是,这里的乡民不管自己是什么民族,却隐隐都是以文风才华自居,虽然这里也是著名的楚地偏远湘道艰难之处,却也不泛有识之士在这里扎根发展。
而像聂胡子这种靠贩盐出身的商贾,虽然其实不被当地的一些文人看重,甚至都算不上上流社会的人。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动乱,文人确实远远不如武夫管用。当地人也不得不佩服,有聂胡子的存在,而道州城的社会太平许多。因为他的存在和强势,道州城几乎没有沾染太多的战火,近些年也没有参与到各地军阀势力的混战,道州城这里已经太平了很久。
这在五代这个时期来说,在这种大环境、大割据混乱环境来说,对于比较大一点的城池的规格,道州城虽然算不上大城。但是在往南的方向的城池来说,它也不算小了。可以在大割据时代,可以比较太平和没有大的战火,也无疑是个异数。所以作为当地人尤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说,对聂胡子认可的还是有不少人,就是那些自认清高的文人都对聂胡子没有太多微词,或者干脆笺言不语。
唐末,黄巢举旗乱李家天下开始,当时道州作为连接五岭之地,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关隘。后来黄巢被各路浑水摸鱼的联军攻击,不得已迂回作战后,其中行经半个中原,楚地自然不少地方也受到了极大的波及。当时道州有个地方叫江华,这里少数民族中瑶族的族人里面,出来一个英雄人物,此人就是道州真正的本地人,名唤蔡结。这个蔡结确实是个人物,当时人称镇江龙,把管了几百里的湘江流域水陆两道。他和后来占领连州府的钻山豹鲁景仁一起结为兄弟,两个人不但是各占边城一州,而且在大势力中夹缝生存,逍遥统治了地方凡二十年。
因为蔡结的苦心经营,和本来就是地头蛇的缘故,倒是把道州城打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后来因为军阀拓展势力,楚地逐渐被马殷统管。马殷自然不希望自己地盘有别人存在,何况道州城随时有可能成为往岭南的一个大的隐患。蔡结于是成为了马殷开刀的一个对象,最后蔡结还是不敌马殷的大军进攻。在898年的五月,马殷的军队先后攻占楚地往南的邵州、衡州、郴州,军队长驱直下的顺利不出几个月,就攻克到了道州相连的永州。蔡结担心马殷继续进攻,主动出击攻打马殷的军队,却被马殷手下当年的一个名将李唐所杀,自此道州城归马家所管。
聂胡子一家七代,世居在楚地道州府,蔡结当权的那个时候,聂家的家族都在道州城的势力圈子占了一席之地,虽然不是大的势力圈和家族,但是可以明哲保身就可以看出不凡。后来马殷统领楚地后为了慑服各地势力,打压了道州城不少当地名家大族,但是聂家却都可以保留了下来,所以在这个附近州府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和家族。
如今整个楚地因为马殷诸子争权失败,被南唐和南汉重新洗牌分割之后,当天马家座下的将领们分批掌握了楚地地盘。如今整个楚地基本上归亲近后周国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管辖,虽然周行逢自己不可能一一亲自过问,辖区的各个地盘,但是现在基本上统领各州府的官员,都是他的亲信和近支。
而桂阳、永州、全州、道州各州府,如今都让他昔日的把兄弟,如今的衡州刺史张文表统管。这个张文表和周行逢一起在马家做将领,当年号称马楚虎将十兄弟,是马家势力当年手下不可多得的虎将。而周行逢如今基本上也是靠他来镇守楚地的南门,防止据岭南的大汉国刘家北进。
张文表在楚地和军中都是比较有威望的一个人,乃是朗州武陵郡人氏。周行逢掌握楚地大权后,他先后做了朗州都督、武平军节度使,是周行逢身边不可或缺的得力大将。
但是长于计谋的周行逢,似乎一直对身边的人不是太信任,尤其是当初十兄弟里面的人,所以让张文表署领衡州,辖管往岭南方向几地州府。张文表似乎没有显露什么不满,主动出镇衡州而且自己一直镇守衡州,和南唐、南汉做着直接的接触对抗。
而作为几地割据势力分界的重镇的道州城,却是委派他的堂弟张文宣负责,这个张文宣倒也是一身武艺非凡,但是却不是那种施政的料。所以周行逢乘机派了一个人来协助,他当年跟随身边的一个佐官,名唤洪锋的文人来此担任道州司马。
偏偏张文宣这个刺史不卖洪锋这个司马的帐,这个时代很少有长史和别驾附属于刺史了,不像唐朝时代属官齐备。何况像周行逢也不会允许,道州城这种地方刺史管辖太多,导致司马便是刺史一般重要了。刺史虽然是张文表委派的亲属,但是不擅长政务,司马是周行逢委派,虽然是个文职,对政事倒也井井有条。
于是乎平时道州城两个主官,显然便是面和心不合,知道的人都懂得两面取舍。自然也使得作为地头蛇的聂家,平时依仗身边的势力和财力,也根本不把两个人看在眼里。
聂家发家成为一个势力庞大的家族,真正说来就是从聂胡子的父亲开始的,那时候碰到了唐末天下大乱,聂父大着胆子在一府之隔的岭西桂州地区做那暴利生意,照实倒弄了几次私盐买卖,没有想到便赚了几分暴富的家当,自此从聂父手里聂家强大起来。
当时唐末因为割据军阀马殷的异军突起,实际控制了整个湖南楚地地区二十四州,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州,更设有武安、武平、静江等五个节度藩镇。地盘包括今天湖南全境广西大部、贵州的东部,和后来被南汉占领的如今广东东北许多州府,那个时候倒是显得道州城也不是格外边蛮。
聂父很是聪明的,和当时马殷委派道州城的刺史拉上了关系,把半幅身家交了出去,拿给当时的刺史作为献礼,而回报就是不但打击了当时聂家潜在的对手,而自此和官府拉上了关系,聂家就在道州城真正的站住了脚。
聂小七的爷爷那时候是跟聂胡子的父亲跑腿的下人,他知道聂胡子在十来岁的时候,因为聂父认识江湖上许多侠客,他就被岭南深山一个江湖上的高人带了去。二十岁之前回到道州城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飞檐走壁的高手。
聂小七自然不知道聂胡子去干什么了,他爷爷作为一个下人也不可能知道。但是聂小七的父亲跟着服侍聂胡子,一次为了替聂胡子挡剑身亡,聂胡子念旧特意照顾聂小七。
所以虽然是个下人,但是聂小七在聂家还是健康长大了。聂小七不知道别的事情,但是自此聂家在聂胡子回到道州城后,短短几年被在聂胡子带领下,垄断了楚地对岭西的私盐生意。自此生意纵穿岭南、岭西各地,逐渐就成了附近三百里范围内最大的家族,就是在江湖上那也是赫赫有名。
此后聂家甚至修建了自己的城堡,方圆十余里依山傍水,取名聂家堡。近亲、旁支只要愿意的都接来堡里居住,天资聪明的子弟分别授以武艺和学业,就是聂小七这种下人子弟,都是从小加以培训。
如果是仅仅只操练武艺,聂家堡还不可能成为附近最有名望的家族之首。在聂胡子高瞻远瞩下,不少子弟习文从政,才是聂家被周围家族认可的主要原因。
如今,聂家不少子弟渗入道州城各个层面,更以聂胡子近支为主的子弟,开始在道州城崭露头角。聂胡子更是大肆通过熟人、朋友招揽了不少江湖豪客和落魄文人,把个聂家堡经营的有声有色,自此连包括当时马楚家当权时,委派在道州城的官员都不太放在眼里。
如今平时堡里惯常养了五六百人的宾客,大多数都是那种高里来低里去的游侠,和一些擅长计谋的人物。道州城的一些主要官员们得了聂家好处,看聂家也没有别的心思便睁只眼闭只眼,顺意聂家集结在这当地顺风顺水。
聂小七也不懂什么别的事,但是他从小被人说灵巧,也跟着在聂家私塾里陪着主子们,学过一些字,读过几篇文章。后来逐渐长大便被安排跟着聂胡子五哥哥哥的女儿,在家族里排行叫聂三娘的娘子做了个马童。
当然这还是聂家和聂胡子,看在他那死鬼爷爷跟过聂胡子的父亲的面子上,和聂小七的父亲给聂胡子挡过剑。聂小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这份恩宠有多大,也没有去深究这些复杂的关系。
如今聂家堡近段时间大肆招人,不断充实聂家堡战斗力的时候,聂胡子怕人多必杂坏了根基,聂小七他反倒是成了聂家内部人物。
他现在服侍跟随的这个汉子,是聂三小姐的亲堂哥哥,聂家这一代的三爷聂无咎。因为聂无咎和妹妹聂三娘关系极好,知道聂小七平时诚实可靠又机灵,当然胜在聂小七对聂家忠心耿耿,恰好这次出来的私事又极为隐秘和忌讳,他便向妹妹要了聂小七来跟随。
这个聂无咎平时是聂家如今生意上最好的打理人,聂无咎是聂胡子另外一个早亡的三哥的遗腹子,自幼被聂胡子当亲子一般对待。他从小从文习武都是半桶水,但是对这个家族里的行当,那私盐买卖和家族生意特别精通。
聂胡子自然颇有眼光,近几年便把外门的这些生意全交给了这个侄子管理,实际上聂无咎如今在聂家还是有着几分份量。聂无咎平时什么都好,他只有一个特别爱好就是喜欢漂亮女人,此刻聂小七就是私下陪着他,在他偷偷买的别院会他新收的一个女子。
聂胡子这两年随着壮大,渐渐掌握了道州城附近水陆两道的大多数生意,人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因为他表面上豪爽义气,人送镇五岭赛湘江的名头。
名声大了何况道州城势力复杂,聂胡子为了以防万一,如今不允许那种来历不明的人,进入聂家堡内部居住。聂无咎的父亲虽然是聂胡子的哥哥,但是已经早逝,何况聂家的权利全部在聂胡子手里,聂无咎如今看来虽然有能力,但是自小在聂胡子面前长大,又历来知道叔叔手段也不敢放肆。所以平时除了已经迎进堡里,跟了自己的女人外,聂无咎看上了别的女人就只有在外门招呼。
看着天井外的天色,聂无咎忽然有些喘喘不安的感觉,这是一种忽然而来莫名其妙的感觉。聂家堡虽然建堡紧挨着道州城,而且居高看过去似乎占了道州城四分之一的面积,但是从这里过去的话还有挺远的路程。
最重要的是其中就要经过谢老虎的地盘,这个谢老虎可是近来一直和自己聂家有些不对路的浑蛋。
这个谢老虎据说是近半年多,才迁来道州城里的一个外地人,也不知道给了如今道州司马洪峰多少好处,不但自己收购了半条街的物业,开设各种各样的行当,和聂家抢生意做。而且乘着周行逢为了军备封江的借口,不允许大型商船随意通过湘江水寨,他便操纵了道州府大大小小的水路小私船运输,而且和后知后觉的聂家发生过几次,为了私船运输大的争斗。
因为他和洪峰的关系太好,几次聂胡子托人让张文宣去惩治谢老虎的生意,张文宣竟然出于处于各方面因素考虑,打了几个哈哈后就过去了。这无疑让聂胡子气愤不已,偏偏平时太轻看张文宣几个人,显然张文宣和洪峰都想乘机打压聂家势力,于是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暗暗先约束聂家子弟。
说起谢老虎这个人的势力,聂胡子也叫了几个江湖上招揽的好手,出手去试探过,谁知道都不意铩羽而归,让聂胡子暗暗小心,而且不得不认可。
虽然谢老虎还没有公开怎么样对付聂家,就是平时聂家如今自己的一些生意,因为没有了大型商船的缘故,都不得不借助谢老虎的水路。
聂无咎自然知道自己叔叔的手段,不是个可以吃闷亏的人,暗地里一直都想抓住谢老虎的小辫子,谁知道谢老虎这个人大手笔,这段时间更做了个大的动作,一晚之间把道州城里的地痞混混全部驯服了,还堂而皇之的在道州城城西,他购买商铺的那条街上成立了一个猛虎堂。
聂家有几个近支房头子弟,这段时间在道州城意外触了猛虎堂的霉头,谢老虎毫不客气派人揍了一顿,打了个半死后,绑了送回聂家堡,还说如果不是看着在聂胡子面子上的话,就直接宰了。
聂胡子气得暴跳如雷,但是也没有马上回击谢老虎,他不想让张文宣和洪峰坐收渔翁之利,对于这个新来道州城的势力,聂胡子采取了冷静的方式,一直在想办法击倒谢老虎的法子。
当然聂胡子也一再警告聂家子弟,尽量不要在谢老虎的地盘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聂无咎虽然知道自己没有做什么,但是竟然忘了自己买的这个别院,这里居然是猛虎堂一个堂口所在的地方。
第四十七章 国天下 家天下
阁楼上的美人儿轻轻半支木窗格,含羞带嗔的看着聂无咎。那双迷人的凤眼似乎有丝幽怨,看得聂无咎一阵【创建和谐家园】,也有一丝不舍和依恋。这个叫九娘的女人是生意上一个老客户送的,据说是来自于江南一带的女子。品尝过美人滋味的聂无咎,自然是知道美人的销魂和恋恋不舍,在聂家堡待了几天,便有些按捺不住自己,如今这才是第三次过来找这个女子。
确实对于这个姿色上乘的女子,聂无咎甚至还不是了解她,偏偏便有些恋恋不舍,可想而知这个女子还是有着几分手段的。她和容貌和聪慧,比自己接触过的女人都要胜出几分,不会明显的缠人,但是聂无咎又忍不住思念。因为据她说姓蔡在家排行第九,聂无咎便称她为蔡九娘子,更许诺只要聂家堡这段时间平静下来,依自己如今在聂家的地位和手段,就一定接她进聂家堡去。
蔡九娘子眼睁睁看着聂无咎两个人走出门去,眼神里多了一丝无奈和不舍。当门合上那一刻,她望着那紧闭的门,似乎有些痴了一般。
和聂小七一起走出别院门口,就是一条青石古巷,宽不过五尺长却有百米。两边是隔壁别人家两米以上的高墙,使得这条古巷格外安静和清雅。
聂无咎就是喜欢这里的清静,而且离着主道颇有些距离,但是又不会太远,所以才花钱在原来的主人手里买了这栋别院。安排了两个稳妥的老妈子来服侍,一则不会招人耳目让人注意,二来也不会轻易让家里的人发现,毕竟自己在聂家堡还不是主事的人,还是要注意各房的眼色和聂胡子的感受。
聂小七显然已经不小了,平时也会对聂家几个机灵秀气的丫鬟产生好感。也会偷偷看着她们曼妙的身姿,听着大家评论着哪个哪个漂亮,哪个哪个好养,但是心里却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她们一起。聂小七喜欢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看着自己的三小姐聂三娘。
在聂小七的眼里,聂三娘无疑是漂亮的!她有着矫健匀称的身材,因为自幼文武双全,谈吐教养自然是聂小七见过最好的了。虽然不是那种江湖上的侠女高手剑客,但是也绝对不是那种娇滴滴的大小姐。个性灵动的聂三娘,也没有把聂小七简单当成一个下人,经常会押着聂小七陪自己到处跑和玩,而聂小七也总是会一心一意的跟随服侍,从来不敢有半分逾越和违逆。
聂小七也时常会听身边,那些同样是下人的伙伴私底下议论过,说起女性这些诱人的道道和滋味。聂小七只是在一边笑笑,心里也会遐想和迷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里却都是聂三娘那浅浅的微笑和嗔怒。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在普通人家孩子都应该好几个了。
看着聂无咎那结实的后背,聂小七侧身在他身后半步,给聂无咎举着大桐油伞。看着聂无咎脸上神色似乎有些不舍,对!就是不舍的那种感觉样子,聂小七感觉面前这个三爷,自己平时心目中的偶像,原来也和自己一样,有着难以言喻的喜怒哀乐。
“小七,你说说看,某家如果回堡里和叔叔说说这事,叔叔他会不会生气!"”聂无咎似乎有些没有了主见,对于感情这件事糊涂了,居然问起了自己身边服侍着的,而且是冲族妹借来的下人,给自己举伞的聂小七来,那无奈的神色让他没有了往日的明见。也可想而知,他心里的无奈和纠结。
聂小七看着聂无咎不似开玩笑,而看着自己的那双眼睛,竟然有些焦虑,不由心里一颤嘴巴一动,正想说话。忽然眼睛的余光飘过,突然看到了几个人,不由一下本能的挡在了聂无咎的身前。
飘飘洒洒的小雨花,清静的古石巷,这条窄窄的石巷平时几乎没有人走动。此刻,四个一身黑衣的大汉,手里都拿着兵器,堵在离着巷口还有几十米的地方。
四个黑衣人,各个带着黑色头套,都只露着一双双似乎闪着精光的眼睛。中间那两个人拿着两把三尺厚背砍刀,薄而锋利的刀刃在细雨中发出冷寒。边上两个人居然拿着两条缠了两圈,不知道什么材料做成的黑麻色长鞭,长长的鞭子拿在手里居然有丈余长。看着这个情况,显然是冲着聂无咎有备二来。
聂小七虽然有些紧张,但是没有害怕。他也是学过一些基本的功夫的,作为贩卖私盐发家的聂胡子,家里从来不会养闲人。何况本来聂小七人就机灵,什么东西有人教到手就学得快。
聂家虽然不可能教下人一些高级的招式武艺,但是基本把式和剑法刀式,这些十八般兵器,还是会因人适宜的教授每个人。而聂小七自然也会勤奋好学,平时普通四五个大汉还是不怕的。再说跟着聂三娘也没有少做靶子,耳濡目染各种功夫也不在少数。
这段时间,聂家堡更是有些全民皆兵,所以,聂小七也又重新加入了训练,照实也又学了几个招式。看着不怀好意的四个黑衣人,不由怒斥道:“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两个人都没有武器,只有聂小七手中有把伞。聂小七本能的护在了聂无咎身前,他可忘了几十个自己平时也不是聂无咎的对手。
“聂三爷!如果聪明的话,和我们走一趟吧!”一个拿刀的黑衣人故意压低嗓音,冷冷的扬了扬手中的刀。
似乎下起了小雨,空中飘着悠悠扬扬的雨花,雨花飘飘清洗了树叶花瓣,让一切都显得清新。这里是一处宫殿前的花圃,花圃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夫人,夫人!”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只见一个丰胸美颜的少女宫娥,提着长裙踏过花圃间的青石小道,满鼻都是清香她似乎都没有心情,匆匆朝宫殿里跑了进来。
她看到潘玉莲正在紫檀凤台前画眉,不由止步轻声深呼吸,尽量最快让自己放松下来,在一旁看着娴静大气的潘玉莲动作,一时间不敢吱声。急促呼吸紧紧的压抑,让她那【创建和谐家园】丰满的胸脯高耸,诱人的【创建和谐家园】更令人垂涎欲坠,胸脯坚挺不住的起伏,看得在一旁服侍潘玉莲的,另外那个有些消瘦的宫娥嘴巴微撅,眼神不住的往自己胸脯,和这个少女胸前看着比较。
“秀秀,你在我身边也快有半年了吧!在宫里待了这么许久,也当知道这宫里面的规矩,虽然平时不管你们,如果让人看到多失礼。宫里大事小事都不过如此,如今究竟是有什么事让你这么紧张啊!”潘玉莲停下了手,坐直了曼妙的身子,看着这个平时在自己身边,很是乖巧机灵的小侍女!
一旁的那个有些消瘦的宫娥,马上过来给她披上一袭粉色宫纱,挡着她刚刚起身,还没有换衫的身子,她只穿着贴身内衫的身体格外诱人性感,任谁不会想到她孩子都十多岁了。十多年的王府和宫廷生活,让潘玉莲这个当年天真的女孩子,更会懂得让自己最妩媚的一面展现,哪怕是对着服侍自己的人,她的思想早都成熟了起来。
她从小出生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父亲虽然是一个武将,但是和母亲相敬如宾的恩爱,当真是举案齐眉的生活。虽然生在乱世的时代,但是因为偏居岭南大汉国,潘玉莲的童年几乎不知道什么战乱。有的也是父亲的英雄事迹,和不断的外出南征北战,她自己享受的却是兴王府的繁华和兴盛。
后来,自己慢慢的长大了,知道了父亲的担当和愿望。然后,潘玉莲就经历了一个女子人生中各种各样的大事。先是母亲在自己及笄的时候就突然去世了,这让潘玉莲伤心了许久,明白了哪怕是亲人也会有生死离别的时刻!所以她懂得时刻珍惜。
后来,随着父亲职务的不断升级,自然也有不少人上门来求婚,但是让人奇怪的是,许多人家长辈看过自己之后没有同意亲事。后来听乳母说了之后,潘玉莲才明白一件事,自己外貌长得太像父亲了,不是人家眼里的美女,也不是那种有福气福相的人。于是潘玉莲又明白了,人生原来相貌和家世一样重要。
父亲后来如愿以偿的坐了高位,潘玉莲却感觉他不开心,而且见到父亲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后来就是父亲进了大汉国的权利中心,自己也因为父亲的原因进了王府,做了别人一个从来不认识王爷的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