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第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更多精校小说尽在知轩藏书下载:http://www.zxcs.me/

      ==========================================================

      书名: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作者:无语中

      内容简介:

        高中毕业生司徒济民意外地回到了晚清咸丰年间,很快,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作为21世纪现代人的他立刻发现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自己在那个时代简直是寸步难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他的内心发生了裂变:司徒济民悄然退场,“李富贵”应运而生。

        李富贵在加入了天主教会,做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眼中的“二鬼子”后,凭着一连串的机缘巧合,终于觅得了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白银十万两。

        本欲在商战中大展拳脚的李富贵在得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随即以自己的原始资本组建团练,建立了“富贵军”,与太平军开战,与清廷周旋。从此,他决定要借用洋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成就自己的不世霸业……

        ————

        很多朋友对标题中汉奸一词表示不解与不满,加上这个词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是想纪念一些历史上被划到汉奸行列中的先贤,我觉得可以以郭嵩焘为代表,这样一个中国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近代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汉奸,甚至死后还被要求开棺鞭尸以谢天下。“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同时也希望看过此书的读者明白汉奸是一个非常非常重的罪名,在开口骂人汉奸的时候能想一想历史上这些饮恨的先贤。

      【作品相关】

      无语中的创作历程

        如果告诉任何一个教过无语的老师在下现在正在写小说,而且还出版了的话,只要他们没有忘记无语那就肯定会笑掉大牙,或者把脑袋摇下来。在下小时候很会讲故事,但是也仅止于此,毕竟我们那个时代说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无语又是背负着各位数理化老师无限希望的人,所以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写小说。

        动笔写小说是出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其实那时无语只是想恶搞一下中华再起,二零零三年的时候中华再起还是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架空小说,也从来没有想到会写到这么长,现在回头还常常感叹世事的无常。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的最初构思是要被写成游记的,异时空的游记,因为那个时候我也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连续的交上大运是无法回到过去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现代知识对于一个古代的下层民众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必须先做到出人头地然后才能真正的一展所长,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开头最难,甚至难到几乎无法完成。基于这种认识原构思中的主角会历尽坎坷来验证中国近代的黑暗。但是在动笔之前无语突然灵光一现发现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还是有一个职业可以让一个现代人一瞬间就出人头地,那就是二鬼子,这个职业虽然不能让人一步登天,但是的确可以让主角脱颖而出,依靠这个逻辑整部书的走向很快就被推导了出来。

        因为是第一次动笔所以也没有什么写作计划,说得好听点是在用心写作,要是不好听就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原以为最多也就写个五十万字,不过目前《二鬼子汉奸李富贵》已经写下了差不多有八十万字,看来一百万字以内结束已经是不可能了,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语的文字控制能力还是有很大的欠缺,仍然停留在很会讲故事的水平,虽然灵感一直在向外喷涌,但是自己却不会取舍,所以不管想到了什么都会把它揉到作品里面去。

        写作的生活有苦有乐,仔细想一想创作带来的满足或许可以被称为幸福,我对幸福的定义是满足而不是快乐,否则岂不是看笑话也能看出幸福,写出一章让自己满意的文字那种混有骄傲、欣喜的奇妙心境总是让人回味良久。

        写了差不多一百万字总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不过无语在这方面的经验却不多,要说有那就是自己的作品一定必须有自己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文笔好不好很重要,同样想象力也为作品增光添彩,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那么我就无法得到创作的【创建和谐家园】,这或许是无语写作两年来得到的最重要的经验。

        熟悉这部作品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部书在明扬和幻剑曾经经历过一次风波,其中具体的细节连我也不甚明了,被搅在其中实在是很郁闷。现在选择起点正是看中这里有一个稳定的创作环境,这样我可以安心的完成自己这一部处女作,同时也希望这部书陪伴大家走下去。

      李富贵的敲门砖

        在写平生第一篇书评的时候无语就已经想到可能必须把李富贵也拎出来谈一谈,我既然把历史的可能性当做架空小说的及格线那么李富贵所处的晚清这种可能性在那里呢?

        在无语看来如果把偶然的变化限定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么有三个人可以改变当时中国的走向,第一:皇宫里出一位彼得大帝式的人物,考虑到同治、光绪都在老佛爷的威严之下,宣统又太小,即便他们真是彼得也难有作为,所以只好假设咸丰是彼得了(说这话我真是亏心啊),凭借镇压太平天国掌握军队,然后把八旗这个肿瘤割去,之后的改革就要容易的多了。这个计划看起来十分完美,可惜前提出了问题,即便是只针对一个人也不是想怎么偶然就怎么偶然,要说晚清的皇家能培养出彼得大帝我是打死也不相信,就算是部分也不可能,因为那是质的突破。

        第二个人就是民间出一位毛泽东,这个可能性比第一个要大,虽然不可能像主席那样中西贯通可是主席的军事天赋和对农村的了解是可能出现在那个时代的,凭借这样的能力推翻满清应该不算太难,这样的中国会更加强大,但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上可能会有些波折,在从乡土中走出的这一位强人的带领下中国很有可能成功的开展一场官办的洋务运动,但是终走不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圈子。

        第三个就是汉奸中出一个袁世凯(这里汉奸的定义是那些了解西方、推崇西方的人,当时这样的人最招人恨,名声有可能比那些签不平等条约的还要糟),袁世凯也是强人,不过比起前面两位那就差的多了,他出现的概率应该也会大不少。

        我们先来看看在当时很有一些汉奸味道的徐继畲,这位老兄学问够大,和魏源不相上下(就个人观点我认为徐还在魏之上),官也不小,一八四六年就作到了福建巡抚,一直到一八七三年才死,即使扣除七十以上的日子他仍有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可用,这期间又是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高发期,清廷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有所作为才对,想象一下徐继畲即使没有背叛满清的意思他只要于太平天国时期在南方推行旨在挽救清廷的洋务运动效果应该比李鸿章搞的那一摊要好吧。可惜徐继畲一八五二年就被贬还乡,从此以后十几年的时间都在家乡教书,从这上面看起来徐继畲多少有些呆气(他若不呆想必不敢如此盛赞华盛顿: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之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而性格应该与那些强人也相去很远。

        袁世凯身上的各项能力并没有哪一项不可以出现在十九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除了未经乱世在野心上可能有些妨碍,不过野心这个东西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实力强了野心自然会变大。凭袁世凯的手段英人入居福州神光寺这样的小事肯定难不倒他,可惜的是《瀛环志略》这本书恐怕就不会面世了,即便他有这样的才学也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第三条就是李富贵的敲门砖了,书里的中国隐藏着这样一种可能。李富贵来自未来,这让他手中多了许多调料,可以做出各种味道,而在此之前我必须保证炖在锅里的肉没有变质。李富贵最后教训了西班牙和俄国,我相信那个汉奸化的袁世凯如果顺利的话也可以做到,所以我可以自信的说:“肉还是很新鲜的。”

        我想大家喜欢李富贵也是因为他开创的道路的确有出现的可能,否则僧格林沁看到后世的人喜欢李富贵难免不会跳出来叫屈:“我真傻,真的,我居然呆头呆脑的真刀真枪的和洋人去拼命,冒着生命危险不说,家乡带出来的儿郎也是死的死、伤的伤,打完了降职不算还要被后世唾骂,看看人家,拿着未来的东西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后人的景仰,真是个笑贫不笑娼的世道。”

        敲门砖的主要作用在于敲门,这条准绳对于一部书结局的约束力就不那么大了,所以对于李富贵最后塑造出来的中国是不是符合历史我倒不是太关心,因为李富贵最后的国策可以算是无语的一个心愿,那就是当王权总有一天要离开中国的时候我们能够理性、冷静的对待,不必再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不管它是否现实我希望自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第一卷 曲线救国】

      序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今年刚刚考上大学(春招,由于没有漫长的暑假所以这几天玩得特别疯狂),我的学习成绩好坏参半:理科好一些,文科坏一些;体育也好坏参半:体力好一些,技巧坏一些(当然作为一个平凡人,好也没好到值得骄傲,坏也没坏到不及格)。爱好军事和历史,也没有爱到发疯的地步,毕竟在考大学的压力下没有太多精力放在爱好上。总之我是个平凡的人。

        其实上面这些都是我在自言自语,之所以会如此啰嗦的向自己介绍自己,因为我需要整理自己的思路,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会更有条理一些(尽量找没人的地方,否则被人看成神经病可不要怪我)。我就正坐在一个没人的山坡上,远处有的小村庄,里面都是些破茅草房,农夫们的脑袋前面剃着光头后面留了条辫子,就跟还珠格格里的那些阿哥、额幅们差不多。可我明明记得昨天晚上我还和同学在大排档上喝酒喝到很晚,回家后连衣服都没脱倒头就睡了,为什么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草地上,周围还出现了这么多古怪的东西。一开始我也怀疑自己在做梦,在打过耳光之后还是不能太确定,倒不是说这个耳光不疼(到现在我的腮帮子还肿着呢),而是因为我以前从没在梦里打过自己耳光,究竟在梦里打自己耳光不疼的说法是不是真的我还不太确定(忘了介绍,对事物持怀疑态度是我的宗旨之一)。在回想了一遍昨天晚上的事情,对了昨天晚上我梦到了一片蓝光,肯定是那片蓝光把我带到古代的(读者:靠,梦见蓝光就能回古代,我天天梦见红光也没见我到火星上去啊。主角:这个……我也只是随便猜猜,你那么认真干吗?)

        既然已经确定了是如何回到古代的,下面的问题就是以后我该怎么办了,从醒过来开始我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不过在去找吃的之前还是应当在分析一下现在的形势。从植物来看目前应该是春天,和我来的时候一样,这很好起码暂时不用为冬装发愁。我身上除了衣物之外只有一个口琴(这也算是我的一个爱好吧)、一把电动剃须刀(带推子的那种,很奇怪吧,这主要是因为自从我考上大学后就拥有了刮胡子的权力,出于新奇我最近有事没事总喜欢把剃须刀揣在口袋里)、一块石英表(考上大学的礼物,表面上看起来金灿灿的,其实也就是个便宜货,不过拿到这个时代来卖应该能骗些钱),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了。看到剃须刀上的推子,我就知道我必须给自己理发了。虽然我也非常不舍得自己一头秀发,可是留发不留头的规矩我还是知道的,也只好先委屈他们了。找了个小水坑,趴在水边就开始剃起来了,完事之后再一看我差点落下了眼泪,这叫一难看,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看清宫戏。我的头发本来留得比较长,在从毛衣上拆了一节毛线把后面的头发扎了一下也马马虎虎算是一条辫子吧。装扮完成后我就向山坡下的那个小村庄走去,本来还想再小心一些,但是我已经饿得实在受不了了。

      第一章 张家庄、涟河镇

        失望,当我离那些农夫越来越近时我也越来越失望,而他们都停止了工作警惕的看着我。我知道我的装束在他们眼里一定是非常怪异,不过现在也顾不得那些了,点头哈腰的向一个年级比较大的农夫走去。当我走到跟前的时候,不经在心里感慨,这个样子才算是真正的饥民嘛,电视里那些除了脸上也有些土根本就没法和人家比。瘦吗?那还用说,简直是只有骨头,还个个长得跟个歪瓜裂枣似的,衣服破得不像样,身上那叫一个脏,近看起来他们的辫子也不比我的好到哪里去,前半个脑袋刮得一点都不亮,还没我那个推子推的好,后面的辫子乱蓬蓬的。我们那些群众演员实在是缺乏敬业精神,不过现在我已进完全相信这一切不是在做梦了,这样的形象就算在梦里我也想象不出来,而且我也想到在这里弄点东西当早饭的打算可能要破灭了。吃的既然没指望那就问个路吧。

        “这位老丈,跟您打听一下,这里是什么地方,昨晚上我走迷路了。”

        老头对我的神态还蛮恭敬的,可能是因为我脸色比较好看起来不像穷人吧,衣服虽然有点奇怪,不过毕竟还是新的,那时候农民也没见过什么市面,谁知到外面是怎么穿衣服的。“小哥啊,这里是张家庄。”

        听到他的口音不觉心头一喜,虽然到了古代可看来没有被传送到外地去,这里应该还是苏北。“不知这里属于哪个府县呢?”

        “这里是淮阴县,沿那条路再走个六十里路就可以到县城了。”

        “那里这里最近的镇子怎么走呢?”

        “噢,还是那条路离县城十里的地方河边上有个很大的镇子。”

        我倒,难道我还要空着肚子走五十里吗。既然饿肚子是肯定的了,那还是先和他唠唠家常套点话出来。“谢谢老人家了,看你们的样子收成不太好啊?”

        “可不是怎么的,本来这些年年景就不好,去年我们这片地又涝了,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都有人饿死了。”

        这片土地看起来是比较贫瘠。“遭了灾官府也不管你们吗?”

        “怎么不管,收捐收税那样会忘了我们?”

      ¡¡¡¡ß×£¬ÕâÀÏÍ·»¹ÂùÓÄĬ¡£¡°»ÊÉϾÍû˵êâêâÔÖʲôµÄ£¿¡±

        “去年只是我们这一小片遭了水灾,咸丰爷哪会管到这么小的事。”

        咸丰?这么说我只在十九世纪的中叶了,整个咸丰在位时期贯穿了太平天国起义。看来该再打听一下这件事。“长毛现在闹得怎么样了?”

        “长毛?什么长毛?”

        这里是苏北,再封闭的人也不应该不知道太平军,看来洪秀全还没打到这里,可能还在广西的大山里转圈子呢。不过我记得金田起义后没几年他们就打到南京了,也就是说很快就会来了。想到这里胸中不觉一阵澎湃,既然来到这个乱世,也该成就一番事业吧。

        看到没办法从他嘴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我灌了漫漫一肚子水后道了谢离开。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向前走,我刚刚升起的一点雄心壮志很快就被饥饿消磨完了。前几年家里的人时时注意我的营养,生怕我少吃一点东西,我那里受过这罪啊。

        终于在当天下午,我饥肠辘辘地来到了涟河镇,虽然路上挖到了两个萝卜吃(不是说过路人渴了吃点西瓜都不算偷吗,那为什么我就挖了两个萝卜他们还要追在我后面用石头砸我,幸亏我长跑还不错,要不然可能就不是头上起个小包那么便宜了)可现在还是觉得胃里空荡荡的。这一路虽然没弄到什么吃的,不过我又把自己所处的环境、自身的条件、技能分析了一遍。我认识字,繁体字也能猜得出来,这时我比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强的地方,不过我不会写,可以算是个半文盲,就是说想找个和文书有关的工作是不可能的。虽然我的体力还不错,不过路上有好几次我被挑着粮食的农民远远甩在后面,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一担粮食有多重,不过在单位换算时一担是一百斤,看来从事体力劳动也是没指望了。一路上前思后想最后我竟发现在这个世界我几乎什么都做不来了,最后几个选择一是当兵不过到一线去当兵死伤的可能性很大,更不要说太平军在开始阶段仗打的非常凶,当兵只怕没什么好日子过,再就是找个作坊进去当学徒,不过吃苦不说还要耽误我好几年的大好青春,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走这条路,还是先去试试服务业好了,不要误会,也就是店小二哪一类啦,先混个温饱还可以很好的了解这个世界,就这么决定了,哎,我现在才算真正明白什么叫“万般带不走,唯有艺随身”。

      第二章 工作、要饭、教堂

        乱七八糟的街道一看就知道没有经过规划,这个镇子建在两条河交汇的地方,水运业十分发达,整个镇子也算是很繁荣啦,街上店铺林立,白天市面上人来人往的,可是在这样一个镇子里却没有一份工作。“想在我们店里做伙计啊,有保人吗?”在下午剩下的时间我问了十几家店铺除了不招人的那几家之外都是这句话。天哪,你叫我上哪里去找保人哪?而现在店铺都以经上板歇业了,路上也再没有几个行人,我则躺在一个墙角脑袋下垫着一块砖头,正在于饥寒作着斗争希望尽快进入梦境。明天,明天无论如何必须弄到一点吃的。

        一气吃了七个红烧肘子,还觉得饿,于是我就醒了过来。虽然天还只是蒙蒙亮,可街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了。紧了紧皮带,我从地上爬了起来。现在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东游西荡了,去码头上试试扛麻袋吧,昨天我就看到了这种搬运工作可没有勇气去试试,今天就咬咬牙把一天的饭弄到嘴再说。

        码头上的工头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我一番,大概对我的体格还算满意,点点头就让我上工了。工作很简单,扛一个麻袋就能拿到一个竹签,我立刻就发现我的负载量和速度都大大少于我的工友,不过既然干了也只好咬着牙挺下去。

        中午吃饭时间,其他人都拿出了干粮就着河水啃了起来,我呢只好继续扛着,真没想到我抗饥饿的能力居然有这么强。不过当天晚上我就吃到了我这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一碗面条,吃碗面条后又喝了两碗面汤揣着两个馒头离开了面摊,这一顿花掉了我这一天的所有劳动所得,虽然有点不甘心,不过还是暗暗庆幸自己饿不死了。

        第二天中午就在我啃馒头的时候,老李凑了过来,干了一天半,在工友里我也认识几个人了。“小书生(就因为我长得比他们白,干活又没力气,所以他们就叫我书生,不过说实话要论学问我可以做那些书生的老师了),昨天晚上我看见你在面摊上吃饭哪?”

        “是啊,大叔。”在面摊上吃饭很奇怪吗?

        “就你每天挣那几文钱够吃吗?”

        “够是不太够,可我一个人也没有做饭的家伙自己又不会做又能怎么办呢?”

        “噢,那你也没地方住咯?”

        “我住在前面那条胡同的墙根底下。”

        “哎,不如你住到我那去,反正我是一孤老头子,咱俩合伙吃,你看怎么样?”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我赶忙表示同意然后千恩万谢了一番。

        吃晚饭的时候我才知道,两个人合伙吃饭我不见得能沾到什么便宜,虽然老李的收入比我要高很多,可他一顿可以吃下五大碗米饭,而我要不是每天高强度的劳动可能一碗都吃不下去,老李做的饭硬如枪子,一点点咸菜就是佐餐的佳肴了,倒是那一大碗浓汤鲜美无比,看着汤里的那一点点豆腐和青菜我心中不觉疑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吗?

        这样每天三餐一宿总算是解决了,形势慢慢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也终于对自己的适应力产生了一点点信心。每天工作以后我也会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做,可是一来是想不到,二来腿就跟灌了铅一样也没有力气去跑,就这样在码头上干了有半个月。

        这天和往常一样去扛麻袋,奇怪怎么今天的麻袋特别沉。越干头还越昏,终于眼前一黑,等我睁开眼发现我躺在老李的那张破床上,浑身软绵绵的。

        “你不要起来,你在发烧。”老李正在屋里做着饭。

        后来的几天我一直都躺在床上,请大夫那是根本不用想的,我只是感冒扛上几天应该就会好的,李叔白天去干活晚上回来做饭给我吃,幸好我生病以后只吃点稀饭,不然吃的可能就不太够了。有句话叫祸不单行真是至理名言啊,李叔在照顾了我三天后身上也有了感冒的症状:咳嗽、发低烧(奇怪难道我把SARS带到古代来了?)。这时候我虽然已经可以下床了,不过想去扛麻袋那可是天方夜谭,可是李叔却可以,虽然从他带回来的报酬可以看出扛的比以前要少,我仍然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敬意。

        第二天李叔又扛麻袋去了,我则坐在床上考虑以后该怎么办。疾病并没有影响李叔的食欲,这种情况不改变不用两天他就得半饿着肚子去干活。我也想把身上的带的几样东西换点钱,不过我现在这个样子只怕他们会把我当贼抓起来。

        思前想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裹上李叔的棉衣,拿了个碗,揣着口琴,到街上试试卖艺。一路上我不停的对自己说:“我这不是要饭,这时卖艺。我这不是要饭,这时卖艺。”找到人流最大的一条街坐下来,把碗放在面前挑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吹了起来,由于不用开口所以做这一切比我想象中的要容易。我的曲调和乐器在这些人看来都比较奇特,路人纷纷被我吸引的掉过头来,结果一个上午我挣到了五文钱,和我扛半天麻袋的收入差不多。

        就在我暗暗庆幸的时候,我发现我被几个比我更像乞丐的人围住了。只用了一瞬间我就想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不过电视上欺行霸市的都是些恶霸,最不济也是些小混混,而被欺负的对象也总是一些带着妙龄美女的卖艺人,怎么要饭的里面也时兴这一套?既然故事的开头和电视里不一样,自然有人打抱不平的结局也没有出现,这里的结局是我被狠狠打了一顿口琴和钱都被抢走。临走丢下一句“下次再在我们的地头上要饭就打断你的腿”。

        距离和丐帮的那场大战已经有两三个小时了,我没有回去吃饭。现在的我正坐在河边上,有点想寻死,在最总决定是否【创建和谐家园】前,我正在诅咒苍天:为什么,为什么把我弄到这个世界来?本来我有着幸福的生活,光明的未来,怎么说也是个大学生,虽然现在不是那么吃香,可搁二十年前我这样的人被称为天之骄子,没想到搁一百五十年前我竟然连要饭的资格都没有。

        就在我骂累了,开始冷静地考虑要不要死的时候,河对岸的一座建筑吸引了我的注意。这座建筑是我想起这个时代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想要成为这种人几乎不需要任何条件,既不需要有显赫的身家,也不需要有过人的能力。我抬头向苍天吼道:“你想玩死我是吧,好,我们就看看究竟谁玩谁。”那座建筑是一座教堂,那一类人自然就是二鬼子。

        擦了擦伤口洗了一把脸,把李叔的棉衣脱下来再把衣服整了整,我下定决心向那座教堂走去,去推动那时空之轮。

      第三章 入教、彼得、圣经

        强打精神一头冲进教堂,看见一个老外正用吃惊的眼神看着我,我二话不说一下扑过去把他的腿抱住哭诉道:“仁慈的父啊,其饶恕我这个罪人吧;万能的主啊,请拯救我这个迷途的羔羊吧”,想到我这些天的遭遇,这一哭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接着我就一把鼻涕一把累得像他哭诉了我早已编好的经历。这个时候这个神父才从第一时间的震惊中清醒过来,来到中国将近有几年了,像这样哭着喊着要入教的还是头一次遇到。以往又是送面粉,又是布道,和给人免费看病都找不到几个人,绝大多数中国人哪怕病死也不让他治病,有一次实在没办法就想给小孩讲讲道,可那个孩子的母亲像母狮子一样扑上来把她的孩子救走,接着就有人用石头砸自己,当时的情景还真是可怕。神父又一次从回忆中清醒过来,这个人的穿着还不错,虽然很脏不过这也是见怪不怪了,起码衣服上没有补丁,一身的短打扮证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从脸上的伤来看最近吃过不少苦,总的来说是个令人满意的发展对象。他的情绪很激动,嘴里还在咕噜着什么,在中国很少看到这样情绪化的人,自己以前总是只能看到一张张麻木的脸,等他平静下来应该让他来到主的怀抱。

        等我把编好的故事说完,收住了眼泪那个老外终于开了口:“你好,亲爱的兄弟,我叫彼得,你叫什么名字?”

        就在我的名字脱口而出前我犹豫了,虽然来这之前我对自己发誓为了现世的成功,我可以抛开以前所有的东西,包括正义、自由等等。不过真的等到要这么做时,还是犹豫了一下,然自己的名字作为汉奸的名字流传下去吗?让祖先的姓氏因我而蒙羞?“我姓李,叫富贵”。最终我还是决定使用化名,好了从此这部书的主角就是李富贵了,将来他欺压乡邻也好、强男霸女也好、卖国求荣也好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了,那都是李富贵干的。

        “亲爱的兄弟,刚才你的话说得太快,我没怎么听清,能不能请你再讲上一遍?”

        于是李富贵只好把身世从新讲了一遍,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创建和谐家园】徒,简直可以算一个圣徒,而他的父亲是个坏蛋,母亲为了感化父亲而嫁给了他,生下他之后父亲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成为【创建和谐家园】徒所以李富贵没有接受洗礼但是从小接受了【创建和谐家园】教的教育。三年前善良的天使死去了,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他被他那个坏蛋父亲引诱犯下了罪恶,去年他那个坏蛋父亲也死了(父母亲大人请你们一定要原谅我,既然你们还没有出生大概不会太介意这种诽谤吧)而这三年他吃尽了苦,昨天晚上他又在梦中见到了他的母亲,经过她的教诲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回到主的怀抱。这次复述李富贵尽量说得比较慢同时加重了哀伤的语气,不过没有哭,可是还没等他说完神父已经泣不成声了。

        最后神父决定让李富贵住在教堂里,等下一次弥撒就为他施洗礼,在教堂里李富贵先负责打扫工作。第二天借口神父不应该过多的做世俗的事情,李富贵把买菜的工作也抢了过来,虽然身体还有点虚弱,不管感冒开始的那股劲头算是过去了,咬咬牙这些普通的工作还是没问题的。菜市并不远(如果那也算菜市的话),李富贵很快把菜买回来把剩下的钱还给神父,神父听了李富贵算的账开口说“亲爱的李先生,你买的菜真便宜啊!”听了这话李富贵的脸一下就红了“该死,这个老外怎么会这么精明,本来我也不打算第一次就【创建和谐家园】的,可李叔那边等米下锅啊。”

        “你看,你买这么多萝卜只用了两文钱,我以前起码要用五文。”

        虽然把心里的石头放下了,可还是暗骂一句“该死,为什么只加了他一倍的价钱,早知道他这么傻我起码要收他四文,又得实惠又落表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富贵过得很平淡,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经常背背圣经,因为作为一个虔诚的【创建和谐家园】如果不能时不时甩两句圣经出来就不太像了,而他原来只知道一句圣经里的格言“敌人打你的左脸,你应该把右脸也伸给他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也是圣经里的话,不过李富贵不知道这话出自圣经),可没事引用这句话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结果没几天彼得就惊奇的发现这个李先生不但可以引用圣经,甚至有时候还能冒出一两句英语的圣经,当天晚上他就写信给上海的主教汇报发展了一个如此出色的【创建和谐家园】,信中把李富贵吹嘘的真是天上有地下无,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他本人的感召之下才完成的。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李富贵居然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目前他对自己生活的小环境还算满意,经过这么多事后他确实需要舔一舔伤口,很难再有精力注意外面正在慢慢形成的风暴。

      第四章 假古董,传教

        在身体完全康复了一个月后,李富贵决定回去看看李叔,上几次送钱去的时候都是白天,李叔都干活去了。之所以这么久才回去看看主要是因为李富贵觉得作了二鬼子,羞于见人,可过了一个月李富贵发现自己欺压乡邻的机会并不多(当然前几天用棍子打了那几个乞丐不在此之列),也没做什么对不起祖宗的事,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彼得喜欢收集古董因为他对李富贵的购物能力有很深的印象所以拜托李富贵没事就帮他找找,不过稍加试探就发现这个老外对鉴赏古董一窍不通。这就应了一个古董贩子的话:“遇上这样的家伙,不卖给他假货那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妻儿”。遇上这种情况李富贵自然也不会跟他客气,才一个月就卖给他好几件假货,其实李富贵也没想到在那个时代造假的水平就已经那么高了,他是完全分不【创建和谐家园】假,唯一的办法就是往死里杀价,杀得下来就是假的,杀不下来那多半就是真的了。从古董交易上李富贵猜到彼得在中国一定还有别的秘密任务,不然凭他一个神父怎么会有那么多钱,不过李富贵现在不想管也没能力管这些事情,毕竟那个时候中国几乎如同不设防,被外国渗透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李富贵推门进去的时候李叔正在吃饭,感觉廋了一些“李叔,病可好了?”

        “啊,小哥啊,这些天你上哪去了?你身上还有病,可把我急坏了。”

        “我这段日子住在教堂。”一狠心终于把话说了出来。

        “噢,就是那个洋鬼子的地方吧,他对你好不好啊?”

        看到李叔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明白教堂是什么,李富贵不觉一愣。“还好吧,那个老外傻傻的,不过人还不错。”

        “那我就放心了。”

        接下来的闲聊中,李富贵感觉轻松了很多,李叔看起来并不怎么排外,听到老外的那些趣闻后也跟着哈哈大笑。李富贵突然心头一动想起彼得给他的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尽力发展【创建和谐家园】。

        “李叔,其实星期天你可以休息休息陪我到教堂坐坐,将来会有好处的。”一说到这个方面李富贵就开始有点结结巴巴的了,就好像自己是个搞传销的,正第一次准备坑自己的亲友。

        听了这些话李叔面容一正,双目中精光一闪而逝“小哥,从我第一次见你就发现你不是平常人,你放心,只要是你要做的,我一定都会支持你。”

        心头一震,李富贵感觉到鼻子有点发酸,的确自从认识以后李叔一直在无条件的支持自己,无条件的支持啊。不过刚才李叔的神情又让他感到一丝疑惑,看来李叔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啊。

        日子一天天无聊的过去,这天李叔给李富贵带来了一个消息,码头上的几个老板联合起来压低了码头工人的工钱,有些工人正在闹事。李富贵立刻觉察到,这倒是一个在地方上展现自己力量的机会。不过插手之前先要确认一下这个码头有没有帮派势力,上次被乞丐痛打的教训还记忆犹新,那些黑帮才不管你有没有外国人罩着,他们只会打闷棍捅刀子。问过李叔才知道这个码头是漕帮的地盘,不过他们主要对船管得严一些,对码头工人只是偶尔打架的时候会找他们去客串一下,没有什么正式的关系。

        漕帮、商人、官府、工人,李富贵顺着这些人的关系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满眼血丝的爬起来,不过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2: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