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在书棺对面的角落里,放在多台仪器,就像堆垃圾一样叠在一起,其中就有从国家科学院空运过来的文字解析仪。这些仪器刚刚专家组已经使用过,试图破解书棺密码,但是都不起作用。
此时,书棺表面的屏幕亮着白光,屏幕上显示着“《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谁”的提示语,二十几名专家都聚在书棺周围,脸上挂满疑惑,其中,已经六十七岁高龄历史学教授孙易站在书棺前,正在全神贯注地尝试输入书棺的密码。
孙易教授是历史学专家,他在书棺上输入了许多华夏历史名人的名字,但是没有一个是对的。
“孙教授,你已经输了一百多个名字,是不是该轮到我了?”这时,七十一岁高龄的物理学专家杨宇轩教授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开口催促道。
“你别急啊,我要把华夏国历史上所有君王名臣的名字都输一遍……”
“华夏有君王名臣有上千个,你输到天黑都输不完,你一边呆着去,我先来!”说完,杨宇轩教授把孙易教授拉到一边,自己霸占在书棺前,开始输入物理学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名字。
在一旁,古生物学、材料学、地质学、计算机、数学等领域的几名专家教授也是跃跃欲试,都想在书棺上输几个名字试一试。
这个书棺如此神秘,书棺的密码又如此奇怪,这些专家都心生好奇,想猜一猜书棺密码中所提及的《射雕英雄传》主角的名字到底是什么。
整个研究室里只有两个专家对在书棺的猜名游戏不感兴趣,这两个专家就是胡安教授和赵聪博士。因为他们两人昨晚已经在书棺上输入了数千个名字,折腾了整整一宿,这个猜名游戏一点都不好玩,两人早就玩腻了。
“老孙,老杨,你们是不是先停一下?”这时,胡安教授忍不住打断,“专家组的人差不多到齐了,我们先开研讨会,这书棺的猜名游戏一会再玩吧?”
闻言,二十几名专家这才终于停了下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书棺,坐回到研究室的一张实验桌周围开研讨会。
会议开始后,专家们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围绕着书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群老家伙,开研讨会也不换个地方,干嘛守着书棺开会啊?”
门口的刘星心里暗暗嘀咕了几句,书棺就在专家组身后两米的地方,刘星一旦靠近书棺,肯定被发现了,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想再打开书棺,只能等专家组开会研讨会结束后再说。
刘星并不知道这群专家的研讨会到底要开多久,无奈,他只能蹲在研究室的走廊里,密切关注着事态的进展……
……
傍晚五点,夕阳斜挂天边,刘星则斜蹲在墙边。
他下午在这里蹲点,本来是想寻找对书棺下手的机会,觉得只要专家的研讨会结束后,他就可以趁虚而入了。
事实证明,他还是太天真,远远低估了这群专家开研讨会的能力。
从早上到现在,整整十多个小时,二十多名专家一直在开会议,中间没有停过。
此时,依然能够清晰地听见实验室里这二十几名专家正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正一起讨论着有关书棺的问题。
研究室里,研讨会进行中。
“胡安教授提出书棺是史前文明的产物的论点,虽然有一定的根据,但我还是持保留意见。”历史学教授孙易说道,“我倒是觉得,书棺应该是来自未来世界,这能解释为什么书棺所采取的技术会远远超出我们眼前的时代。”
赵聪博士提问:“那如何解释《射雕英雄传》的问题呢?”
历史学教授孙易揣测道:“《射雕英雄传》记录的或许是未来世界面临的一场末日灾难。雕兽可能是一种星际异兽,来自外星,它们入侵了我们这个星球,与未来的人类发生了战争。未来人类把这个书棺送到我们这个时代,或许是想把未来雕兽的信息提前告诉我们,好让我们做好准备,应对星际雕兽的入侵,从而挽救未来人类的命运。”
胡安教授又问:“如果真是未来人类要传递信息给我们,为什么要给书棺加密呢?我们根本不知道《射雕英雄传》主角是谁。”
历史学教授孙易分析道:“我们的确不知道《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谁,但是其它人或许知道。我的意思是说,未来人类对我们了如指掌,他们也许已经选择了特定的人选来打开这个书棺。因此,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能打开书棺的人。”
“孙教授,你这个想法完全是凭空猜测,比老胡的史前文明论更不靠谱。”物理学家杨宇轩解释,“根据目前最前沿的物理学理论,穿越技术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书棺不可能是来自未来。”
历史学教授孙易坚持道:“穿越现在不能实现,未必代表未来不能实现,科技是会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赵聪博士提醒:“老孙,要是这么猜的话,可能性就太多,这书棺可能来自过去,也可能来自未来,还可能来自外星,甚至可能来自理论上的多元宇宙……这会陷入不可知论的境地!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更有实质性意义的切入点,否则讨论起来会没完没了。”
胡安教授沉吟片刻,说道:“我们唯一的线索就是书棺的密码提示语,我认为还是应该回到《射雕英雄传》主角的思路上来,这是书棺上唯一的提示信息,它很可能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专家们交换了一下意见,纷纷表示赞同。
“行,下面我们缩小讨论的范围,针对《射雕英雄传》的主角问题,我们进行一下深入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
“胡教授认为《射雕英雄传》是史前文明射雕军的首领或战斗英雄,这个思路有点意思,而且从最近几年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能够找到一些有力的支持。”
“我反对史前文明的说法,如果真有这么发达的文明,不可能只有一个书棺,应该有大量高科技文明产物存在才对。”
“其实,我觉得你们的思路可能都错了,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射雕英雄传》的主角就是人类呢?《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有可能根本不是人,而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是一种形而上的理念或精神。我认为,思路应该进一步打开,《射雕英雄传》的主角应该具有深层次的内涵。比如,《射雕英雄传》要传递就是一种有关英雄的信念,英雄嘛,就要为国为民……”
……
二十几名专家激烈地做着讨论,整整讨论了一个下午,他们还是意犹未尽,两个小时里,他们又提出了《射雕英雄传》主角的17种假设,并准备一一展开讨论,试图进行科学论证。
夜幕降临,太阳已经落山,但是专家们有关《射雕英雄传》主角问题的研讨会却还没有落幕。
这群专家老当益壮,精力相当旺盛,看他们的架势,似乎准备通宵讨论,连夜宵都买好了,赵聪博士还买了一箱方便面、一箱火腿肠和一罐咖啡。
了解完这些信息,蹲守在门口的刘星险些崩溃,专家不愧是专家,果然有异于常人之处,意志力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看到专家们这么拼,刘星知道自己是拼不过他们了。今天想对书棺下手几乎不可能,只能等这群专家消停一点,再来蹲点。
天色暗了下来,已是晚上七点,刘星决定不再这里浪费时间,准备先去图书检测中心,取一下《书墓笔记》的鉴定结果。
“《书墓笔记》应该鉴定好了吧?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
PS:感谢书友【忘了我的未来】【?I?】【莫明h】【我是书虫4】的打赏,以及所有投推荐票的书友。
第017章 鉴定《书墓笔记》
天海大学考古研究院大楼302号房,实验桌上的长方体的玻璃罩中,摆着一堆人体白骨,正是御风山无名古墓中挖掘出来的尸骨。
此时,刘诗茗等几名考古人员面戴着口罩,正一起进行着有关尸骨的化验。化验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下午,接近尾生。
“诗茗,你弟弟的病似乎真的复发了。”这时,一名老考古研究员脱下手套说道。
“你发现什么了?”刘诗茗关切地问。
“刘星今天下午在301号研究室门口蹲守了整整六个小时,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老古老研究员把手套丢在桌面上,说道,“如果是正常人,怎么可能做这么无聊的事?”
刘诗茗心头一疼,她也觉得弟弟今天下午不太正常,一直守在研究室的走廊里,哪也没去,这和刘星平常的行事风格不太一样。
弟弟的痴呆症真的复发了?
想到这里,一股苦涩涌上心头,刘诗茗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
“姐,你什么时候下班?”
正想着,忽然刘星来到门口问道,刘诗茗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七点,说道:“阿星,你要回家了吗?”
“不是,我先去图书检测中心取《书墓笔记》的鉴定报告。”
听到刘星的决定,刘诗茗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下午带刘星去图书检测中心,就白白花掉了2000元的鉴书费,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心疼。万一刘星现在到了图书检测中心之后,又要再鉴书,这可怎么办?
刘诗茗脱下面罩,走出研究室:“阿星,《书墓笔记》的鉴定结果我明天再帮你拿,我们现在先回家,好吗?”
“回家不是正好路过图书检测中心吗,走吧。”
说完,刘星便快步离开,刘诗茗本想阻止,但是下午伊景恩医生曾经再三叮嘱,一定要顺着刘星的意思,千万不要激怒他,否则会加重病情。
考虑到这些,刘诗茗只好跟上,跟弟弟一起去图书检测中心取《书墓笔记》。
……
就在刘星在天海大学蹲点时,他提交的《书墓笔记》已经被送到位于鉴书大厦第七层的1号鉴书室。
1号鉴书室宽敞明亮,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里面摆放着上百台高速计算机,形成了一个局域网络系统,40多名鉴书专家坐在电脑前忙碌着,正负责各自的鉴书任务。
自从50多年前数学家为小说建立了数学模型后,小说的鉴定不再停留于文本的鉴别,而是开始朝数据化的方向发展。
如今华夏国的鉴书工作,不只依靠人力,而且还需要借助高速计算机,进行大量小说数据的运算,以确保鉴定结果更加精确。
每一名鉴书师都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一名鉴书师便具备了单独鉴定一本小说的能力。
此时,40多名鉴书师都在分别鉴定一本小说,其中,一名叫小李的鉴书师负责鉴定的小说正是《书墓笔记》。
“吴教授,您过来一下。”这时,鉴书师小李忽然停止鉴定工作,似乎发现了什么大问题。
“怎么了?”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他是鉴书室的主任吴国坤教授。
“这本《书墓笔记》情况有些反常。”鉴书师小李指着电脑屏幕,“您看,我刚刚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解构,拆离出情节线,结果发现这小说的情节结构相当繁琐,居然在20万字的篇幅里找到了18条相对独立的情节线索。”
“18条情节线?”吴国坤眉头一皱,“竟然有这种事?”
“吴教授,这么多情节线交织在一起,小说的数据会增加几十倍的运算量。这本《书墓笔记》的顾客叫刘星,他晚上七点就要来取的鉴定结果,时间恐怕来不及。”
让顾客满意,这是图书检测中心的第一原则。
吴国坤教授当机立断,朝室里的其它鉴书师说道:“你们全部停下手中的工作,现在有一个紧急任务,所有人先配合小李一起鉴定这本《书墓笔记》。顾客晚上七点就要取鉴定结果,我们一定要赶在七点前完成鉴定任务。”
等40多名鉴书师聚齐,吴国坤教授继续道,“现在分配一下鉴定任务,小周,你负责1号情节线和2号情节线。小美,你负责3号情节线和4号情节线。小郑,你负责主要角色的维度分析。小林,你负责检测小说逻辑链的稳定性。小林,你负责文本信息传输率检测;老王,你经验丰富,情节结构的解析由你负责……”
分配完任务,40多名鉴书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进入一级忙碌状态,分别操作着高速计算机,共同负责《书墓笔记》的鉴定工作。
“嘀嘀嘀!”
急促的警报声不停地响着,100多台高速计算机的红色指示灯持续闪烁,这说明计算机正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
唰!
电脑屏幕上,数据犹如流水一般,噌噌噌,快速地刷屏。
与此同时,嗒嗒嗒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整个鉴书室的空气中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时间分秒流逝。
憋着劲连续奋战了4个小时后,鉴书师们才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总算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整个鉴书工作进入最后的阶段——综合所有的小说数据,计算小说的吸引力。
出于谨慎,吴国坤教授坐到主电脑前,亲自负责这项工作,其它40多名鉴书师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他们鉴定过不少小说,但是像《书墓笔记》这么复杂情节结构的小说还是第一次。
此时,主电脑的屏幕上显示的是一种动态的情节结构图,18条起伏不定的波动线正反应着小说情节的变化规律。
“真是可惜,这本《书墓笔记》开篇的情节势能起得非常好,但是从第18个情节点起,情节势能急剧下降,并出现长长的低谷期,导致吸引力不足。”
“说得不错,要是第28个情节点增加张力,达到7000马以上的话,应该还有挽救的机会,小说或许还能达到一星级的水准。可惜,第28个情节点居然出现负势能,吸引力不但没增加,反而出现排斥力,毁掉了一本书……”
……
几名围观的鉴书师小声地议论着,言语中满是惋惜。
“不,你们错了!”
盯着电脑屏幕的情节动态图许久后,吴国坤教授忽然说道,“这本《书墓笔记》没这么简单!”
众人一愣。
“小李,第18个情节点和第24个情节点的情节势能是多少?”
“1577J和44J。”
“1577?44?”吴国坤眉头一动,分析道,“从第18个情节点开始,18条情节的势能同时降低,相互叠加,全部转化为情节动能,情节变化速度非常快,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到第24个情节点时,吸引力已经超过15000马,这是非常惊人的。”
一名鉴书师说道:“吴教授,但是之后连续7个情节点都没有再起势,情节动能没变,情节几乎是平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小说阅读舒适感应该会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