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接下来的一路上,张寿好好问了问邓小呆在顺天府衙当令史的日子,也仔仔细细问了齐良的考场见闻。对于前者,他纯粹是关心外加好奇,但对后者,他就是审慎和小心了。
两个少年也很清楚这种分别,邓小呆是纯粹报喜不报忧,齐良则是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就这么走了一路说了一路,直到朱莹迎面策马飞奔了回来,张寿这才停了下来,心中知道,赵国公府应该是到了。果然,朱莹再也没了刚刚那佯装赌气的模样,强势地把齐良和邓小呆给排挤到了一边,和张寿并驾齐驱,这才咳嗽了一声。
“阿寿,我祖母为人最好了,你见到她时可别小心翼翼的,该什么样就什么样!她和我一样,最喜欢长得好的人,无论男女。就凭你这清俊闲雅的风仪气度,她一定会喜欢你的。”
嗯,你这一说我就明白了,你家太夫人和你一样,和我家葛老师也一样,都是颜控……
张寿如此腹诽,但脸上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放心,这是见你家祖母,又不是见洪水猛兽,我只会敬重礼待,不至于畏畏缩缩的。”
我哪里是怕你畏缩,是怕你太敬重礼待了……其实亲近点儿更好!
朱莹心里这么想,可看到齐良和邓小呆全都在旁边,她也不好把话说得太透,只能含含糊糊地说:“总之,你千万把握分寸!”
等一行人到了赵国公府门口,太阳已经渐渐落山。张寿看见金黄色的夕阳残照在门前石狮子上,将一座富丽堂皇的府邸映照得越发金碧辉煌,不由得多看了几眼,却没注意到那夕阳也正好照在了他的脸上,为他的面庞镀上了一层金色。
那些迎出来的门房和仆人,看着那位沐浴在夕阳下,金光闪闪的年轻俊秀小郎君,在对照二少爷被禁闭在府中这些天苦心孤诣让人散布的流言,突然都觉得二少爷可怜极了。
就二少爷堂堂公府公子,走出去都未必有眼前这位乡下小郎君引人注目!
张寿正打算下马,一旁阿六突然毫无预兆地说出了一句话:“少爷且坐着。”
张寿还没理解这话的意思,就只见一个身穿绸缎衣服,富态喜气的中年人和朱莹说完话,快步来到他面前,行礼作揖道:“见过寿公子。太夫人在庆安堂等您。庆安堂离这大门有些远,所以太夫人请您和大小姐一路骑马过去,到内中垂花门再下马就好。”
闻听此言,张寿第一反应就是瞅了阿六一眼。
很显然,这小子不但来过赵国公府,甚至还挺了解那位太夫人!
可阿六到他家时,才多大年纪?
吴氏常常口口声声说,当年是半路上看到一个哑巴孩子可怜,所以把人给捡了回来!
第六十六章 留宿庆安堂
张寿在后世参观过的各国皇宫和古堡豪宅多如牛毛,所以此时哪怕走在庭院深深的赵国公府中,就只见来往仆役服色如一,行动整肃,屋舍俨然,他却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自始至终视若无睹,反而在心中饶有兴致地琢磨着阿六那点小问题。
然而,齐良和邓小呆就不一样了。两人是货真价实乡下出身,虽说一个先后参加过县试和府试,一个已经在顺天府衙做了一个多月小吏,严格说起来比张寿在京城呆的时间还长,可他们头一次进这种公侯豪门,那种战战兢兢的神态却根本掩藏不住。
此刻,早一步被朱莹打发回来向太夫人请安,正等在垂花门的湛金和流银,便拉着庆安堂中的大丫头玉棠和玉兰。
见张寿徐徐策马过来,流银便得意地挑眉道:“我没骗你们吧?看看寿公子,哪里像是什么乡下小地方出来的!整个京城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风仪气度的!”
玉棠和玉兰四只眼睛盯着张寿看了足足好一会儿,这才意识到失态,忙不迭移开目光。素来和流银交好的玉兰,更是使劲拧了她一下,气急败坏地说:“你还说?刚刚我们问寿公子的时候,你在那东拉西扯尽说废话!”
湛金也低声说道:“看一旁那两个和寿公子学过两年的学生,明显就要拘束得多。从前我总觉得什么样的水土养什么样的人,现在我真是不信这话了。二少爷还叫嚣什么绣花枕头一包草,要真是这样,怎么连他死命想要大小姐嫁的陆三郎,都留在那融水村不回来了?”
玉兰却若有所思地说:“寿公子算学天赋肯定出类拔萃,只可惜不通经史,下科场就难了。不过没事,只要太夫人在,大小姐进宫去求,什么美官要不来……”
之前去过融水村的李妈妈和江妈妈领头站在最前面,却对身后几个丫头的窃窃私语置若罔闻。直到朱莹和张寿已经越来越近,身后丫头们总算都收敛了,四周围一时鸦雀无声,她们方才齐齐迎上前一步。
“大小姐安好!寿公子安好。”
张寿见朱莹二话不说一跃下马,动作利落潇洒,不禁叹了一口气,有点后悔前世里最恣意任性的时候,没怎么去玩过马,此时要他做出这种动作那是完全不可能。好在一旁牵马的是阿六,在他翻身下马时,阿六搀扶的动作相当到位,总算让他稳稳落地。
他笑着对来迎接的众人微微颔首,眼见朱莹竟然丢下他一溜烟先冲进垂花门去了,而一大堆莺莺燕燕瞬间上前簇拥了自己,他只觉得自己眼下成了初进荣国府的林黛玉,快被脂粉淹没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没有立刻挪步,而是决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小齐和小呆算是我的学生,阿六也跟随我多年,我能否带他们一块去拜见太夫人?”
面对张寿这样一个要求,李妈妈等人顿时全都有些措手不及。而更加猝不及防的,还有齐良和邓小呆。两人虽说跟到了赵国公府,但想的是张寿见过太夫人之后,也许会来和他们商讨府试名次的事,谁想到居然会是第一时间提出带他们一起去!
李妈妈第一个回过神来,见阿六面色淡定,她连忙笑道:“那是自然,太夫人最喜欢小辈们扎堆一块,年纪大了,谁不好个热闹场面?大小姐心急先进去了,寿公子和各位随我来。”
张寿不知道李妈妈是事先就已经得到了许可,还是临机应变,但人家既然轻易松口,他也就笑着谢过,随即转头对齐良和邓小呆微微颔首,却没指望两人能不紧张。至于面无表情的阿六,他一点都不觉得,这小子会紧张……
过了垂花门,迎面便是一溜五间轩敞的正房。在这日暮时分,院子里的明瓦灯已经都点亮了,照耀着四周围这些形制古朴的屋舍。张寿跟着前头引路的李妈妈,闲庭信步地走在青石甬道上,间或看一眼院子里那棵郁郁葱葱参天大树,心中生出了一个完全无关的念头。
有道是院内种树便是困,那位太夫人倒真是不忌讳的人,不过也难说,也许是门内种树便是闲呢?
正房门前自有丫头打帘,张寿进屋之后,就发现这里有别于这年头大多数屋舍一入夜后的昏暗,而是极其敞亮。那些光线从顶上和四周围的琉璃灯照下,虽说还难以将这偌大的屋子照得如同白昼,却让从前最喜欢灯光明亮的他觉得安心舒适。
说实话,穿越之后最不习惯的,就是一入夜就光线昏暗到没法干正事……
而正因为灯光明亮,等绕过居中隔屏,来到后屋时,张寿一眼就看清楚了主位上那位老妇。朱莹原本身穿一身宝蓝色男装,那艳丽华美的气质扑面而来,可即便如此,旁边那明明已经鬓发苍苍的老妇,却依旧醒目。
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双手握着朱莹的手,嘴角含笑,眉眼中透出上年长者的和煦,可偏偏那样极致安静温和的神态,却给他一种藏鞘之刀的感觉。然而,当他的眼睛和她对视时,他却分明感觉到,那双原本带着审视的眼睛一下子变了。
“阿寿,这就是我家祖母!”
朱莹的一声提醒,把张寿从疑惑中拉了回来。他连忙上前一步,深深躬身行礼道:“张寿见过太夫人。”
然而,相比张寿,太夫人却是在片刻之后方才恍然回神。她露出了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容,竟是松开了刚刚握住朱莹的手,离座而起,上前亲自把张寿搀扶了起来。
这还不算,她便犹如面对亲近晚辈似的,双手轻轻按住了张寿的双臂,目光在他的脸上看了又看,最终轻声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不想你已经长这么大了,我简直不敢认。之前他们回来说,你如何清俊出尘,如何品行出众,如何精通算学……可这都比不上我亲眼所见。”
张寿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按着自己臂膀的力量越来越大,仿佛就预示着太夫人那激荡的心情。初次相见,他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少说为妙,因此只是对她笑了笑。
“太夫人谬赞了。”
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再配上张寿那干净清澈的笑容,太夫人不禁再次怔忡了起来。直到朱莹上前挽住她的胳膊撒娇,她才嗔怪地对孙女摇了摇头,继而再次看着张寿。
“莹莹一直被我和她爹宠坏了,之前也多亏了你们母子照顾她。她又任性给你招惹了一堆事情,就连那些乱军,说起来也是因为她和那些纨绔子的关系,才会跑到融水村去。这次你既然正好进京,就多住几天,别急着回去。”
张寿见太夫人已经在朱莹的搀扶下回座,而一旁李妈妈在下首一张椅子上铺了坐垫,他知道是为自己准备的,也就上前欣然坐下。
“本来我只是送村里那些乡亲进城卖粮,见过老师和太夫人就回去,不打算多留。结果,之前从老师那儿出来,却恰逢府试放榜,我教过两年的小齐竟然榜上有名,位列第七。”
张寿说着就冲齐良和邓小呆招了招手,等到两人齐齐上前向太夫人行礼,他突然意识到阿六不见了,可再侧头一看,却只见这神出鬼没的小子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出现在了自己身后!
“府试第七,后生可畏啊!”
太夫人点头示意李妈妈和江妈妈把齐良和邓小呆搀扶起来,嘴上说着嘉赏的话,她手中的佛珠也在一颗颗转动,眼睛却一下子眯了起来:“听莹莹说,你之前去见葛太师,却在门口遇到一大堆人行卷求学?”
“是。那件小事算是解决了。”张寿没有多言自己是怎么解决的,只若无其事地说,“小齐虽说得老师指点迷津,连日多读了不少书,但到底基础颇有些薄弱,小呆进了府衙之后,我也没给他们讲过课,我想厚颜求太夫人,今夜留他们在此,我和他们讲一堂课,如何?”
太夫人讶异地看着张寿,随即笑得眉眼全都舒展了开来。
“这等小事,用得着说一个求字?我这庆安堂两侧厢房都空着,你们三个……不,应该说是四个,今晚就住在我这东西厢里!”
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
谁说内宅不留外男的?
在庆安堂陪着那位看似和蔼的太夫人吃过晚饭之后,张寿看着那一溜三间打通,此时正在丫头仆妇们忙碌下挂上无数灯盏,一时亮堂堂起来的东厢房,不由得很想问这么一个问题。
当然,看太夫人那年纪,别说当他祖母,似乎曾祖母都有余,想来就算留他住在这庆安堂,整个朱家也没人会指摘这位不避忌男女大防。
足足等到一屋子的女人终于渐次退下,临去时外间依旧笑声不断,他瞅了一眼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的齐良和邓小呆,这才咳嗽了一声。
“小齐,你之前府试做的文章,还记得多少?尽量背给我听一遍。”
齐良只是一愣,身上那乍进豪门的种种复杂情绪,一瞬间收得一干二净。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尽量沉稳地说:“府试除却第一场的经义之外,就是两篇时文和三篇时务策,对了,还考了一道算学题。今年刚刚重新调整过府试科目,听说是王府尹的新政……”
邓小呆静静地坐在一旁,听齐良在那绞尽脑汁地回忆着数日前做的那几篇文章,心里想起自己进顺天府户房之后连轴转似的经历,不知不觉轻轻绞动手指,眉头微微蹙起。
整个户房存档的婚书,多如牛毛,而顶尖达官显贵家的婚书本来不是他这个层级的小吏能够轻易接触到的。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总算瞅了个空子,调出了赵国公府的那些案卷。可以说,他连赵国公朱泾元配续弦夫人的籍贯出身三代都查了个清楚,但朱莹的婚书……
顺天府衙户房根本就没有朱莹的婚书!
可刚刚看太夫人对小先生的态度,那分明是如同对自家晚辈,比一般祖母对准孙女婿的态度要热络得多。
难不成所谓指腹为婚这码事,当年只是口头约定,还没来得及下婚书?
东厢房里,齐良在背诵着自己的文章,东厢房门外,阿六正站在那儿。没人要求他如此,甚至于张寿刚才在进屋时还叫了他一块进去,然而,他却执意守在门外,对廊下和院子里那些丫头仆妇的偷窥目光视若无睹。
而正房之中,太夫人依旧端坐在中央,佛珠一颗颗地在指间转动,眼神却有些呆滞。直到李妈妈进来,她方才摆脱了那种恍恍惚惚的情绪。
“太夫人,大小姐已经回去了,我临走时,她还再三关照,说是千万别怠慢了寿公子。她还说起了八月十四那天晚上,寿公子救了她……”
“别说了!”太夫人突然打断了李妈妈的话,随即低低叹息了一声,“花七传信过来时,早就说了。我也看得出来,那是个胸中有沟壑,有胆色有谋勇的好孩子,想当初……”
李妈妈一听到想当初三个字,扭头一看,见江妈妈正如同门神一般守在门口,和东厢房那边的阿六如出一辙,她方才急急忙忙回来,顾不得僭越无礼,低声埋怨道:“太夫人还想那些陈年旧事干什么?都过去多少年了。”
“没法不想。”
太夫人眼神迷离,颓然苦笑。
“当年身怀六甲的裕妃和九娘是闺中密友,又先后怀孕,结果静极思动,那一日说动了皇上和泾儿,一块微服去进香,祈求分娩时一切平安,谁能想到业庶人侦知此事,趁机勾结弥勒教匪动乱。裕妃和九娘都逼着泾儿带人护送皇上先走,两个女人往杂役院中逃生。”
李妈妈面色复杂,低声说道:“老爷为了这事,这些年一直心怀愧疚。据说皇上也是,否则裕妃娘娘也不会只得永平公主一个女儿却宠冠后宫。”
太夫人恍若未闻,只是捏着佛珠的指节因用力而有些发白。
“裕妃和九娘在杂役院遇到了同样大着肚子逃到这里的秀才娘子张寡妇。张寡妇还拿了一把带血的镰刀,说是伤了一个乱军。九娘略通武艺,裕妃也不是娇弱女子,再加上为了保住遗腹子发狠的张寡妇,三个女人骗了几个乱军过来,合力杀人夺了兵器,从侧门逃生。”
“三个人用寺庙里找来的僧袍换下了带血的衣裳。藏身到了张寡妇那离寺庙不远的家里,不想却阵痛发作。是张寡妇死命去敲开隔壁稳婆的门,只是没想到那稳婆刚巧喝得烂醉,要不是张寡妇家里还留着个上灶的丫头吴氏,三个人还不知道什么结果。”
李妈妈还想继续打岔:“所以每到中秋节大小姐的生辰,老爷不都是竭尽操办吗?”
太夫人却并没有停止的意思,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九娘和裕妃的孩子顺当生了下来,稳婆只说是女孩,随手往旁边一放。可张寡妇一直生不下来,吴氏吓得手忙脚乱。九娘和裕妃身体虚弱,哪帮得上忙,那张寡妇也是个狠的,竟是让那稳婆不要管她直接动刀,生下来听到一句是男孩子就昏死了过去。”
“三个孩子都是早产,就那么一丁点大,如果不是那一年中秋天气热,恐怕都活不下来。”
“等花七带人找过来,就发现屋子里是一男两女三个孩子。裕妃和九娘身体健壮捡回一条命,张寡妇却是大出血刚刚咽气,吴氏正在痛哭不止。可两个女孩子却分不清谁是谁,那清醒后的稳婆被花七逼问得又惊又怕,一问三不知,吴氏哭主母都来不及,哪里知道这个?”
想到当年那兵荒马乱,太夫人只觉得额头太阳穴突突直跳,仿佛想到了调动府中家丁家将四处搜寻儿媳和裕妃的往事。而之后那段纷争,更是令她深深叹息。
“事情捅到太后那儿,她为怎么养这三个孩子犯了难,我本来想把男孩子一块接到家里来,泾儿却对皇上说,这三个孩子同年同月同日生,男孩子是可以养在朱家,甚至皇家,可将来万一被奸人以身世引诱,说不定谣言满天飞。还是把他放在外面,找一个好先生教导。”
“至于女孩子,不论是皇家公主,还是朱家女儿,我们两家一家随便挑哪个养着,如何娇生惯养都不过分。将来若是那张寡妇的儿子人品俊秀,我们不管把哪个女孩子嫁了过去,那都是一桩上好姻缘,也算是还了她和九娘裕妃一块逃生,收留她们,请了稳婆的恩德。至于旌表张寡妇,且等孩子成年之后。”
“那吴氏因张寡妇对她有大恩,一力要求她来抚养男孩子,还说张寡妇早就给孩子起名阿寿。因为那时候动乱刚平,朝中甚至有人借机指斥太后,泾儿就请示皇上,派了一些老兵过去保护,又送了滑头精明的老刘头夫妇,安排吴氏捡了个阿六。”
“好在她不知道裕妃的身份,一心只以为都是我赵国公府家眷。”
太夫人说着说着,摇头哑然失笑:“这段往事,除了泾儿和九娘,府里知道的也就是你和阿江了。”
“阿寿自幼身体病弱,吴氏又如同母鸡护雏,泾儿知道她也是秀才家出身的女儿,只是遭难流落到张寡妇家,就假托货郎送了些书过去。听说孩子认字快,就是身体太糟糕了。那一年葛太师过去时,阿寿也没出来。从那开始,泾儿在我面前就决口不提联姻的事了。”
“若非我这次一念之差,我还以为要把事情带到坟墓里去。等挑个好时候,我会一五一十告诉了阿寿。只是旌表一事,我先要和裕妃商量,再去太后皇上面前说。”
第六十八章 授课和闹事
见太夫人似悲似喜,听着这旧事重提,李妈妈连忙安慰道:“总之是太夫人一片护犊之心,老爷一片仁善之心,才能收到如今这最好的结果。”
“这些年,我一直都当莹莹是我孙女,裕妃也对永平公主很好。天幸张寿如今健康俊秀,不负他母亲拼死把他生出来。唉,裕妃对把他放在乡间心怀内疚,九娘更是和泾儿和我大吵一架,觉得应该把他养在府里,恼我母子无情,遁入昭明寺带发修行,连莹莹都不肯见。”
“皇上和泾儿把张寡妇夫家和她祖上几代人全都摸了个清楚,把那稳婆和吴氏还有整条街上都排查了一遍,当日再没有第二个孕妇和孩子,那就是个秀才娘子。若非适逢乱事,本来她应该会安安稳稳带着孩子小富即安的,唉。”
说到这里,太夫人怒色乍起:“所以,别说张寿的【创建和谐家园】只不过是府试第七,便是府试第一,那也当得起!堂堂葛太师徒孙,连个小小府试第一都得不了吗?那些腐儒如今一个个叫嚣封禁关口,不许国外书籍人士入关,化外都是番邦蛮夷,天晓得是怕什么?”
“也许是怕退位之后远航海外的太祖皇帝没有死在那次海难,而是在海外又繁衍生息了一支!”
这一次,李妈妈噤若寒蝉,却是再也不敢说话了。
东厢房中,张寿听完了齐良那大致复述完整的几篇文章,随即若有所思地一边摩挲下巴,一边在屋子里来来【创建和谐家园】踱着步子。然而,最让他惊讶的是,王府尹出的那一道算学题。
井不知深,若绳三折入井,井外余绳四尺,若绳四折入井,井外余绳一尺,问井深几何?
居然是绳长测井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