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乘鸾番外完结_云芨》-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就走吧。快去快回,免得被人发现了。”

        ……

        驴车一摇三晃,载着明家三个孩子往城外驶去。

        大约离城三里,有一座长亭,是东宁人送别亲友之地。

        此时,长亭里已经聚了许多士绅,一个个打扮得光鲜亮丽。

        明湘远远瞧见,二伯与父亲带着兄长站在人群中,戳了戳明皓:“咱们别过去了,到路边歇着吧。”

        明皓也怕被自个儿爹看见,到时候逃不了一顿打,就让赶驴车的停到茶寮旁。

        “七姐,我们去喝茶。”明湘说。

        明微跟着她进了茶寮,见她熟门熟路要了个雅座。

        茶寮建在这里,便是供人送别友人迎接亲朋暂歇的,地方倒是大,档次却说不上高。雅座也只是用竹帘子隔开,甚是简陋。

        坐下没多久,临座也来人了,却是几个踏青的书生。

        “今日怎么人这么多?都快满座了。”一个身形微胖的书生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抱怨。

        他一名同伴调侃:“赵兄,你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你瞧那边,就知道不寻常了。”

        那赵书生伸着脖子,往他所指之处看去,吃惊:“那是府台大人?还有诸位士绅……他们聚在此处,莫非迎接什么人?”

        “哈哈!”另一名书生笑起来,“赵兄这是才知道?我们特意绕到这边来,就是为了这个啊!方才我们还在说呢,你竟没听到?”

        “赵兄哪里听得到?”先前那位促狭地说,“他啊,这几天为了岁考熬夜苦读,就差没悬梁刺骨了,要不是我们强拖出来,只怕此刻还在读书。”

        几人笑闹一阵,终于说到正题。

        赵书生问:“府台大人亲迎,却不知迎的何人?”

        他的同伴一甩折扇,笑眯眯道:“这个人可了不得。十八岁打马游街,二十一外放为县令,屡破奇案,人称青天。二十七任知府,二十八……”

        “不用说了!”赵书生大叫一声,激动极了,“是蒋文峰?巡按御史蒋文峰?!蒋大人居然来东宁了?你们怎么不早说!”

        隔座,明微听得诧异。

        蒋文峰吗?这却是个流传后世的名臣。

        这位蒋大人,在她那个年代,倒比同时代的帝王将相都要出名。因为他的事迹,被说书人编成了话本,叫蒋青天洗冤录。

        里面写的案子,多半是说书人创作的,当不得真,但他本人确实是个奇才。

        十八岁点为探花,二十一岁外放,因为破案破出了名,调回大理寺,而后一路高升。永嘉十八年点为巡按御史,巡查各府。后来朝廷动荡,他倒是没什么影响,一直做官做到六十多告老。

        他的一生,没掺和多少政务,基本就是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打转,专职问案,非常“干净”。

        今年正是永嘉十八年,蒋文峰任巡按御史。

        原来东宁知府带人迎接的,其实是这位蒋青天?

        也对,那位杨公子身份再高,也就是个皇亲国戚,跟文臣不是一条道的,知府怎么会带人迎接他?文臣重风骨,真这么做了,会被人嘲笑的。

        明微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摇了摇头。

        她骨子里就是个江湖人,这些事一时想不到。

        “八妹,杨公子是随蒋大人来东宁的吗?”

        “对!怎么了?”明湘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她的注意力全在杨公子身上。

        明微叩了叩桌面:“你原先提起来,我还以为杨公子是到亲戚家玩的。现下想想……他怎么会与蒋大人同行?”

        一个花天酒地公子哥,一个耿介文臣,完全搭不上边。就算遇到了,也该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才是。

        明皓拖着他的公鸭嗓:“七姐,这位杨公子身上有官职的,好像是……皇城司提点。这次主要是蒋御史奉命巡查各府,圣上顺便派他同行。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就是找个由头出来玩的。”

        皇城司提点?明微更诧异了。

        这皇城司,可不是普通衙门,而是一个只听命于圣上的私密机构。换句话说,就是皇帝的耳目,专干刺探情报、监察百官的事。

        它权力很大,成员却很少现身人前,无论百姓还是官员,对它都是又敬又怕。

        而提点这个官职,应该是皇城司的二把手,必然是皇帝的心腹。

      ¡¡¡¡»ÊµÛ»á°ÑÕâÑùÒ»¸öְ룬¸øÒ»¸öæý竹«×Óµ±ÃÅÃæ£¿

      第22章 青天

        临桌已经绘声绘色说起蒋文峰如何探案的故事了。

        明皓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这个蒋大人这么厉害啊!”

        明湘对蒋大人一点也不关心,只焦灼地盯着官道:“怎么还没来呢?”

        为了看美人一眼,她也是拼了。

        明微觉得,如果她生在魏晋,肯定是看杀某位美男子的凶手之一……

        时间流逝,茶寮里的人越来越多。

        来的早还有座,来得迟就只好站屋檐下了。店家搬了七八张条凳出来,转眼坐得满满当当。

        就这样,还不停有人赶过来。

        有认识的见面打招呼:“哟,宋大哥,你也来啦?”

        对方哈哈一笑:“能亲眼见到蒋青天,怎么能不来呢?”

        “咦,”明湘这时才注意到,“原来他们都是为那个蒋大人来的吗?他这么有名?”

        明微心道,当然了,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只注意美人?

        “外婆,在这边等一下,蒋青天很快就来了。”清脆的童声,在窗外响起。

        明湘探头看了一眼,却见一个七八岁的女童,领着个瞎眼老婆婆走过来。

        “哇,眼睛看不见都要来看……”明湘甘拜下风,简直比她还要执着。

        明微也瞧了一眼,却皱了皱眉头。

        这对祖孙,只怕不是来看热闹的,而是来喊冤的。

        女童身上萦绕着一股死气,却不是来自本身,显然家里才死过人。老婆婆面露悲戚,握拐杖的手攥得紧紧的,别人都是兴致勃勃,只她紧抿嘴角。

        这样的两个人,过来看热闹?

        “谢谢大叔,谢谢大叔。”却是一个汉子给老婆婆让了座,女童连声道谢。

        眼看快到正午,明家三姐弟饿得茶点都啃了好几盘,外头等的人也开始焦虑,官道上终于有了动静。

        明湘率先发现,扯明微的袖子:“七姐,你看!”

      ¡¡¡¡Ò»ÐгµÂí£¬´ÓÔ¶´¦åÆåζøÀ´£¬Ô½ÐÐÔ½½ü¡£

        长亭那边,官员士绅们已经行动起来了,看来确实是他们要等的人。

        茶寮外,也有人大声喊起来:“来了来了!蒋青天来了!”

        临桌的书生也探头去看,那赵书生惊呼:“哇,竟然是驷车!还有十几辆大车,好大的排场。这真是蒋大人的车队吗?”

        蒋文峰出身小士绅家族,家底甚薄。何况,这么奢靡的作风,怎么也不像一位被百姓称为青天的清官。

        果然,围观的百姓也议论纷纷起来。

        还有人说:“置办这些车马得多少钱?蒋青天不是个清廉的好官吗?”

        “是啊!看那辆车,金闪闪的,肯定很值钱……”

        先前这些人还大声说着蒋青天如何为民作主,现下话风却变得有些微妙。

        在百姓心中,清官是有模子的。必然作风清贫,礼贤下士,与民同苦。

        像这种千里巡察,最好是两辆破车,几个护卫,才满足他们的想象。

        若是一人一仆,提着个小包裹,骑着头小毛驴,就更好了。

        其实,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本朝官员的俸禄并不低,再怎么清廉,也不会比乡间土财主差。

        再说,巡按御史出京巡察,手头能没人吗?底层官员利益关联最是紧密,就带几个护卫,别说查案,人家随时都能弄死你。

        临桌的书生见他们有怀疑偶像的意思,听不下去了,大声说道:“你们别瞎猜了!这大车肯定不是蒋大人的。这次和蒋大人同行的,是明成公主之孙、博陵侯府的三公子,这车定是他的!”

        听得此语,众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侯府公子啊,难怪了!”

        “竟是明成公主的后辈?当年公主与驸马征战沙场,为国为民,没想到……”颇有后辈不争气的感慨。

        便有人插话:“人家是皇族之后,王孙公子,排场大一些不是应当吗?难道也学你骑毛驴不成?”

        现场哄笑起来。

      ¡¡¡¡Ò²ÊÇ£¬¹«Ö÷ºÍæâÂíÓй¦ÓÚ¹ú£¬ºóÈËÏíÊÜÒÅÔóÒ²ÊÇÀíËùµ±È»¡£

        “哎呀,停下了!”明湘兴奋地揪着明微的袖子,伸长脖子看了一会儿,觉得不爽,“离得太远了,看不清楚。七姐,我们去那边看!”

        明微按住她:“不用去了,我看这位杨公子,没有下车的意思。”

        “不会吧?”

        明湘一边嘀咕,一边看过去,果然发现那辆驷车停在路边没有打开,连驾车的车夫都端坐不动。

        好大的架子,倒是挺符合传闻中的性子。

        众人翘首以待,就见一位穿常服的男子,带着几个护卫,从车队后方匆匆赶到前头,与知府等人见礼。

        隔得有些远,瞧不清他的模样,但他身板挺直,风仪极佳,倒是挺符合想象中忠诚君子的模样。

        茶寮里鼓噪起来:“蒋大人,那是蒋大人!”

        “果然一表人才啊!”

        “是啊是啊!”

        旁人都探头去看蒋文峰,明微却看着窗外那对祖孙。

        老婆婆已经站起来了,女童扶着她,两人往外挤。

        她们老的老,小的小,旁人多有礼让,便叫她们挤到前头去了。

        那边蒋文峰与众人见过礼,知府便请他上轿。

        大约是盛情难却,蒋文峰最后还是上了轿。知府的轿子紧随其后,士绅们要么上轿要么坐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城门行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