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为头越》-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九章 初中生活的开始

      早上六点的时候,太阳这时还没出来,昨天的酷热已经完全褪去,这是盛夏的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候。窗外鸣了一夜的虫儿,估计也在歇气吧,反正没有发出声音,梦话、磨牙声少了,大呼噜声这时也能做到充耳不闻……,总之,这是冯一平睡的最香的时候。

      好景总是不长的,最香甜的美梦,随着三遍电【创建和谐家园】的响起,嘎然而终。

      上下左右都喧闹起来,同学们督促着起床,叠好被子,然后端着脸盆,里面放着毛巾、牙膏牙刷,去食堂外接水洗簌,顺道上厕所。

      冯一平真想赖下床,但想到这是第一天,总要给同学们,特别是给同床的几位,不要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强打精神,和肖志杰一道,整理好床铺,再迷迷糊糊的往食堂走。

      拢共只有一个水槽,十来个水龙头,他挤进去,接了一盆水,走到池塘边刷牙洗脸。

      塘那边三年级的教室里,一些同学正吹灭蜡烛,出来洗漱。这也是传统,三年级时,晚自习之后,有些同学还会留在教室里学习,早上又会提前早起学习。

      对这样的行为,学校不提倡,所以教室不开灯,只能点蜡烛。但也不反对,不管你睡的多晚,起的多早,没有老师会把你从教室里赶出来。

      六点十多分的时候,同学们成群结队的来到操场。一年级的三个班是到的最积极的,差不多到齐,三个班主任站在队列前面,数了数,都比较满意。三年级的两个班也不错,最拖拉的是二年级的两个班。

      6:15【创建和谐家园】,校长和一干领导站在台上,值日老师带着学生会的几个干部,挨班统计实到人数。

      这时教导主任从宿舍下来,身后跟着四个耷拉着脑袋的同学。他也不带他们过来,就让那四个心存侥幸的家伙在操场边站成一排,然后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这边的大部队,一边来回走,一边开训。

      等人数统计完毕,领导也没讲话,大家都知道,如果再讲话耽误时间,公路上的车辆行人会多起来,跑操不方便。

      从最右边的三年级开始,各班梯次跟进,右后转弯,踢踢踏踏的出了校门,沿着公路向南边跑去。

      班主任们在班级旁边压阵,体育组的一个老师,吹着哨子,前前后后来回跑,不多时,同学们的脚步声渐渐统一起来。

      大部队跑的不快,跑了两里多,有个拐弯,旁边是一个小村,就在村口折向后,跑回学校,全程3公里左右。还是有几个女生掉队,被体育老师护着,跟在后面慢慢的跑。

      等跑回学校,再次【创建和谐家园】,校长训话,不外乎欢迎新同学,勉励大家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之后是教导主任,表扬了大部分的同学,对一边罚站的四位提出批评。

      解散后,还有几分钟的时间,然后7点钟,早自习开始。

      7:45,早自习结束,早饭时间,8点10分开始上课。上午要上四节课,课间休息是十分钟。第二节课,课间休息的时候,又在操场【创建和谐家园】,在体育老师的示范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

      午饭后,12点到13:30,是午休时间,之后又是四节课,到17:30,晚饭,18:15,晚自习开始,晚自习一共两节,每节一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至20:30,21:30,熄灯睡觉。

      循环往复,天天如此单调紧凑。

      后来不如意、低潮、遭受挫折打击的时候,冯一平也没志气的,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现在还是在学校,该多好!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不用管那些纷繁复杂、叫人头痛的人和事。

      但当他真的回到从前,回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学习的时候,又想起走入社会的好来。是,走上社会是这样那样的压力多,但是,至少至少,能睡个懒觉吧!

      人总是这样。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看到哥哥姐姐背着书包上学,很羡慕;上学了,看到高年级的住校,不用每天学校家里来回跑,很羡慕;但到了高年级,也住校,看到那些参加工作的哥哥姐姐,很羡慕;参加工作后,形单影只的自己,看到那些成家的,很羡慕;成家后……。

      到最后,自己一步步的,成为自己曾经羡慕过的对象时,很多时候,又会怀念起从前的日子。

      要是现在还是小时候,整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和泥巴玩,该多么单纯快乐;要是现在还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每天只要好好学习,就天天向上,该多么简单幸福;要是现在还是单身一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该多么轻松惬意;要是现在……!

      人大多如此。

      当我们在家乡的时候,会向往他乡的精彩,在他乡的时候,又会想念故乡的温暖。当我们小的时候,只盼着快快长大,但当我们长大后,又会怀念天真无邪的年少时光。

      头有些痛,冯一平揉了揉太阳穴。现在是午睡时间,他借口不困,其实是实在受不了寝室里的交响曲,更不要想在那交响曲里,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就入睡。

      还有几个同学也呆在教室,隔壁的黄静萍也是,在那看语文。冯一平把从温红那里拿的新课本,和他借冯海涛的旧课本,进行了一番比较,发现课本改动不大。整体略略看过后,他感觉这些难度都不大。

      现在一共有九门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植物学。

      冯一平的成绩是不错的,特别是文科,一直相当好。语文、英语、思想品德,低于90分的时候很少,特别是思想品德这门课,选择题和填空题答案都是固定的,后面的回答大题,只要把要点说出来,就能得满分,因此95分以上的时候很多。

      至于历史、地理、植物学,这三门,一年级还是要考的,到了二年级,就作为选修的课程。当然,这三门主要也是靠死记硬背,对记忆力很好的他来说,也不在话下。

      他物理一直不错,初中的时候,年年代表学校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他不但能熟练掌握书中的知识,还能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题目来考同学,很得任课老师的赞赏。遗憾的是,在中考的时候,鬼使神差的,犯了个不能原谅的错误,最后一面,压轴的一道15分的大题,居然被他遗漏掉没做,导致最后成绩还不到80分,出乎所有人意料。

      反倒是一般人认为比物理要简单的化学,他却是不好不坏,严格来说,不好,就只能说是坏。不及格当然不可能,但考到80分以上的次数有限。当时王玉敏就好几次帮他分析,找原因,你记忆力那么好,没理由化学考不好啊?我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化学是最容易的,该记的记牢,然后发生变化后,两边的元素总量是相等的,把它们配平就好,你怎么就考不好呢?这个原因他也说不上来,可能是天然的就不喜欢吧!

      真正拖他后腿的,是数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还可以,二年级,也还行,三年级的时候,就实在有些勉强,特别是几何。中考的那一年,数学题是历年来最难的一次,全县及格的都有数,他呢,只考了50多分。

      不过现在,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这些简单的代数、方程式,对他而言,算得上简单。

      他甚至觉得,如果不考虑每学期的期中考试,他平时上课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期末前的一个月,自习,再看看同学的笔记,成绩应该不会比以前差。甚至是不是可以考虑,直接跳到三年级?

      不过,不说这样的动作绝对会引人注目,这样虽然会节省两年的时间,省些学费,但他还真没把握就能考上县里的高中。另外,那样他就会和肖志杰、王昌宁分开,可能就不会有原来那么好的感情,不会有两个难得的知己、兄弟,看起来还是得不偿失。

      初一的课程安排的很紧凑,而且节奏很快。他们学校一向的惯例是,到二年级末,要把初中三年的课程全部学完,初三整整一年,是用来综合复习的。老师们要赶进度,所以每节课的内容都很多,所以多数同学压力都很大。特别是理科的那几门,它是梯次递进的,前一节没有学好,下一节就会更难,跟上老师的进度很不容易。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章 小插曲

      第十章小插曲

      下午1:45,第一节课,是很枯燥的数学。外面明晃晃的太阳晒着,偶尔吹进窗子的风也是热热的,知了一阵阵的叫着,池塘里的青蛙三不两时的“呱呱”几声。

      冯一平感觉眼皮渐渐的重起来,习惯性的用左手撑着下巴,右手拿着钢笔,用力的看着讲台上边讲边板书的老师,却感觉老师的声音一会在天边,一会在耳边,忽远忽近之间,眼睛不觉耷拉上了。但潜意识一直不停的在强调,不能睡啊不能睡,于是,也许就那几秒钟的工夫,下巴轻微的晃了一下,像要从手上滑下来,但对睡着的冯一平来说,却不啻于一场震源离地面只有几十公里的八级地震,浑身一震,一下子就醒过来。

      接下来的时间,就一直在很困、小睡、惊醒之间转换着,待捱到下课,就不管不顾的趴在桌上睡起来。

      第二节课是思想品德,冯一平自己先翻了翻,看到书上冯海涛连重点线都已经划好,就把书放在一边,等到晚上自习的时候把这些重点背下来就好。

      从课桌里还是拿出一本小学没用完的作业本,想想还有什么可以好“再”创作的,12岁,初一,以前看的网络小说都可以排除,电视剧好像也可以排除,剩下的电影?好像也没什么合适的。难道就只能靠那些段子?这样一个月10块钱也保证不了啊,再者说,不可能《故事会》每期都用你的小笑话吧!

      汪国真的诗?不行,这个时候应该已经遍地开花,而且一首两首的也没什么用。余秋雨的散文,真不错!那是他买的少有的几本正版。特别是第一部《文化苦旅》,他反复读过多次,应该能拼凑几篇出来,可是,你一个12岁的小屁孩,能有那么宽的知识面?有那么浓厚的家国情怀?文人意气?而且印象中,好像余【创建和谐家园】的散文九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版,为了不徒增笑料,只能放弃。

      那么,想办法给《故事会》写个中篇?这个好难的。首先要雅俗共赏,这个就不容易,又要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完整的写出一个好笑,但又能给人带来思考的故事,不是他这个业余的二把刀,临时抱佛脚就能写出来的。

      经过网络文学的熏陶,论他现在的长处,应该是长篇,至少百万字以上的那种。把那些大神的成名作浓缩下,然后集众家之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几部最精彩的部分,拼凑成一部,效果肯定是可以的。

      还是年龄太小啊!哪怕现在是高中也好,有个15岁,选择余地就大多了。

      他虚视着讲台上的老师,心里却想着和上课无关的事,右手的铅笔无意识的在作业本上点啊点的,一时感概,就想顺手写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有钱和没钱,而是明知道钱就在那里,现在却不能赚过来。谁知他刚写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下课【创建和谐家园】就响起来,他也懒得再续,把作业本一合,准备放进课桌。

      这时听到旁边有人在喊,“哎,冯一平。”

      他转头一看,是黄静萍,“怎么了?”

      黄静萍同桌的王金菊趴在她肩头,笑嘻嘻的看着这边,黄静萍说:“你怎么上课的时候怎么不专心听,拿个本子准备写什么东西?”

      她这一说,冯一平想起来,思想品德的黄老师,是她二叔,那她肯定是为她二叔鸣不平吧,毕竟她二叔的课,不是照本宣科,穿插了很多故事,是一年级三个班都爱听的,冯一平刚刚一整节课,基本都心不在焉。

      对这个诘问,冯一平轻易就能解开,“没有啊,我一直都很专心啊,这么多老师的课,我最喜欢听黄老师的,你看,我还做了不少笔记呢?”说着他把书上原来冯海涛做的笔记给黄静萍看。

      离得远,黄静萍具体也看不清楚,只看到树上空白处,确实有字,还真以为是冯一平写的。

      就看没事的时候,冯文抢过冯一平手中的作业本,把温红推过来挡在中间,“我看你究竟写的什么?”一下子就看到后面,“世界上组遥远的距离”,这是什么?冯文看不懂。“你这是要写诗啊?”

      听他这样说,接下来就直接歪楼,没人在意他上课是不是开小差。温红也把头凑过去看,“哎,好像是诗哦,怎么就这一句?后面的呢?”

      黄静萍听了有些诧异,她的同桌王金菊跑过去,“什么诗?我看看。咦,就一句嘛!”

      冯一平一看,得了,索性写出来吧,免得黄静萍给她叔打小报告,顺道逗逗这些女孩子。

      于是就从冯文手里拿作业本,“想不想看完整的,想看就给我。”

      温红和王金菊都说,“给他,给他!”

      冯一平拿过本子,略回忆了下,续写下来,用的是英文,“isnotbetweenlifeanddeath,butwhenistandinfrontyou,yetyoudon’tknowthatiloveyou。”

      他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他给张彦发的第一条短信就是这个,后来反复被张彦逼着回忆,没办法不熟。

      那几个看到这个,有些傻眼,冯文迟迟疑疑的说,“这,是你写的?”

      “当然不是,”冯一平笑道,“是印度一个白胡子的老大爷写的,我在书店看到的。”

      “哦,那怎么下面都是英文?”

      “第一句是我胡乱翻译出来的,我把原文也写下来。”

      说着在本子上添下,“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

      “哦,你记性真好,”王金菊说。

      “是的,我记性一向很好。”这一点冯一平不用否认。

      “你英语也不错哦,”黄静萍也过来了。

      “没有,当时在书店,营业员在忙,旁边刚好有《英汉字典》,我查的。”冯一平继续编。

      “你这是想写给谁呢?”温红笑眯眯的问,眼光在冯一平和黄静萍脸上转,“其它的我不懂,最后的三个单词我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哦!”最后的三个单词是“iloveyou”,冯一平一脸懵懂的看着她,“我就是写着玩啊,想让你们觉得我很牛,什么意思我真不知道,你告诉我呗!”

      他这么一说,温红还真不好意思说,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那几个字是羞于出口的,只得瞪了他一眼。

      “没事,我们抄下来就好,晚上回去问高年级的。”王金菊在旁边鼓噪。

      “没事,没事,你抄吧,记得明天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王金菊还真抄了下来,和黄静萍回到座位上就翻英语课本,不一会,两个人趴在桌子上,头对着头,“嘻嘻”的笑起来。冯一平知道,看来她们也弄懂了最后三个单词的意思。

      等吃完晚饭,冯一平又邀肖志杰、王昌宁去河里洗澡,冯文也跟着去,四个人偷偷的溜出校门,还是昨天的那个地方,脱个精光,用毛巾搓起来。同时还要小心,头发是不能打湿的,不然一时半会干不了,老师看到了就知道他们是在河里洗澡,免不了要受一顿训斥。

      冯一平闻了闻脱下来的衣服,汗味很重,但肥皂都没有,肖志杰看到了,“明天我把肥皂带过来,衣服穿三天,我们洗一次,星期六回家换一次,刚好。”

      一个星期换两次衣服,其实算是不错的。学校就没有洗澡的地方,大多数人要么中间不洗,周末回家再说,要么在晚上,接盆水擦几把,至于洗衣服,也没地方,三年级的都是把衣服拿到池塘那边手搓的。

      一年级的学生,除了天生爱臭美的女生,和少数几个男同学,其它的男生,都是不修边幅的。而且是真正的不修边幅,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大多数的男生,连梳子都没有一把,不到洗头的时候,绝不梳头。冯一平原来也这样,在家里有条件洗澡都不会天天洗,何况现在在学校这个软硬件都不具备的地方,再者说,又没有人管,那就能不洗就不洗。

      但他现在不一样,再邋遢的男人,结婚之后,总会变得讲究些,没办法啊,你邋里邋遢的,老婆不让你上床的啊。冯一平更厉害,在儿子出生之后,变得有些洁癖,一天洗手都要洗几十次,张彦都看不过去,没办法,看着那粉【创建和谐家园】嫩的小家伙,不洗干净,怎么好抱他!

      “行,那明天再换,应该是昨天在操场上除草,出汗太多。”冯一平解释道。

      晚自习的时候,冯一平把白天上过的课程,全部复习了一遍,把思想品德的几个要点背了下来,就又想发财大计,不过这一次他有经验,隔几分钟翻一下书,免得又被旁边的同学看出来。

      想来想去,再向杂志投稿,只能徐徐图之,他觉得,必须要从其它方面想办法,那他就要学学其它的知识,比如画画、音乐之类的。

      晚上,躺在床上,他又把白天上课所有的内容在心里默默过了一遍。其它都还说,才第一天,都很浅,知识点都不多,只有思想品德,要背几个要点,费了点时间。这样明天早上早自习再温习一遍,就会巩固下来。

      这个方法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坚持下来的就很少,中专三年,冯一平就坚持了下来,效果很不错,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一二名徘徊。

      所有的都过完,冯一平也困了,昨天晚上没谁好,今天中午也没午睡,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非常感谢您的点击!新人新书,出头大不易,可以的话,能收藏,投推荐票吗?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一章 开学典礼

      早晚自习一般是比较松的,老师来来,转一圈就会走,顶多,快下课之前,又会露个面,顺道去食堂打早饭。但是,一班班主任王玉敏,是个女老师嘛,有时就会杀个回马枪。走了没多久,就悄悄溜回来,站在教室最后的一个窗户外,偷偷的瞄,看谁在睡觉,谁在聊天,谁在看小说。

      现在这招还有用,但冯一平知道,后来不到一个月,这招就会失效。因为一般来说,老师在的时候,同学们读书会用心很多,会用力很多,因此声音就会大些。通常老师一走,读的同学会少一些,声音普遍都会低一些。当你听到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又大起来,特别是靠窗哪一块的声音大起来,那就意味着,有老师过来。知道了这个信号,回马枪就不管用,再被抓住的同学就很少。

      第二天早自习的时候,当王玉敏来了,走了,又悄悄的来,然后又走了之后,冯一平故意问王金菊,“昨天问到了吗?那几句话究竟什么意思?”

      王金菊和黄静萍脸一红,昨天晚上,她们拿着那张纸,问寝室里二年级的同学,听了已经译好的第一句,那些的女孩子都很有兴趣,但都没有谁能全部译出来。熄灯后,三年级的女生回来,刚好一个人带着词典准备在被窝里看呢,一查,几个人一合计,终于大致拼凑出来,于是,一屋子最大不过17岁的女孩子,都有些心潮澎湃。

      这时候,汪国真的诗集已经火遍全国,校园里也有几本在流传,舒婷他们的朦胧诗也在语文课里被选为范文。90年代初的时候,诗歌、诗人,还是很吃香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清晰的刻画出一个暗恋者的痴情哀婉。现在还不是21世纪,“爱”,还不是人们嘴上的口头禅,对于她们这些初中生来说,爱,更是一个禁忌的字眼。况且,女生在这方面一向比男生觉醒的早,已经情犊初开的她们,不少都会有个朦朦胧胧的喜欢,或者说暗恋的对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08: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