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中华异史》-第9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四章 夺鼎 第六节 水寨

      太湖,古称“震泽”,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其水域面积仅次于鄱阳湖和洞庭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回八百里”,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大的湖泊。

      位于江南水乡的太湖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首先大规模开发这里的就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与越国,到了三国时期,东吴进一步开发了太湖流域,使得这里的经济逐渐赶上了中原地区,之后又经过了数百年的经营,到了唐朝时,这里就成为了朝廷重要的粮响来源地,以至于“安史之乱”时,朝廷不得不从这里调运大量粮响,以支援朝廷平叛的军事行动。到了南宋时期,由于中原战乱连年,残破不堪,而且南宋朝廷也定都于南方,所以,此时太湖流域的经济开始全面超越北方,以太湖为中心,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这里成为整个江南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到了元朝,在全国商品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太湖流域的经济进一步大发展,这里是朝廷禄米的重要来源地,正是为了将这里的大米运往北方,元朝才将隋朝的运河加以修整,并开凿了新的运河,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才贯通大都黎族较先进的棉纺织工艺传到这里,使得这里的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起来,著名的“乌泥泾被”也就闻名全国,使得整个松江地区成为了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太湖流域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体现,地区经济也就更上一层楼,为随后的朱元璋由南而北建立明朝打下良好的经济根基。

      不过,到了明朝末年,在全国普遍灾荒的背景下,太湖流域也遭受了多次灾害,虽然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毕竟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了一些,一些百姓走投无路下,便纷纷进入了那烟波浩淼的太湖之中,当起了打家劫舍的水寇,虽然官府多次进湖围剿,但毕竟活不下去的人太多,而且湖上水道众多,湖中岛屿也不少,再加上官军【创建和谐家园】无能,因而水寇剿不胜剿,太湖也变得危险起来。

      在太湖众多的水寇之中,最强大的一支是由一名落第的秀才率领的,那秀才叫什么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人们只知道他的外号——五尺孔夫子。

      这个外号是有来历的,据说他姓孔,身高还不到五尺,甚是矮小。本来考官看见他姓孔,而且文章也做的不错,原是打算将他录取的,但当知道他身高才五尺时,就立刻拿下了他的考卷,还做诗一首,以讽刺他的委琐形象。“五尺孔夫子”大怒之下,一把火烧掉了儒衣儒冠,发誓从此不读诗书,随后变卖了全部家产,进湖投了水寇,并给自己起了这么个有些大不敬的诨号。

      本来那股水寇与其他的太湖水寇一样,都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组成的,良莠不齐,而且组织混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自从这个“五尺孔夫子”入伙之后,情况就渐渐发生了改变,由于“五尺孔夫子”读过书,通礼晓情,又能从一些兵书上拿出些兵法之类的主意,所以这股水寇渐渐壮大起来,逐渐兼并了其他的一些水寇,最终成为了这太湖中最大的一股水寇,他们不仅在太湖众多水寇中称霸,甚至还数次单独击败前来进剿的官军,名声大噪。

      后来那水寇的头领在前往苏州会相好的姐儿时被官军拿住,随后在南京被剐了三千刀,于是这“五尺孔夫子”就被推举为新的头领。他深知自己实力有限,不可能与官军长期对抗,于是便逐渐用银子开路,最后终于成功的贿赂一名朝中的大官,在得到“五尺孔夫子”不再进扰湖边商家地主的保证后,一顶“苏州府副断事”的七品官帽就飞到了“五尺孔夫子”的脑袋上。

      这“五尺孔夫子”倒也没有将这官帽放在眼里,他只在那衙门里待了不到两天便向上官告了假,又回到了这太湖之中,并领着众部下在这太湖的湖边修筑了一座水寨。水寨位于太湖的西北边,与那无锡城隔湖而望,两地相距四五十里,站在水寨的寨楼之上,可以看见无锡城西那惠山的山顶。水寨由巨石垒筑而成,四周环以取之不尽的湖水,寨子周回七里,坚固异常,四周的寨墙上还架了几门大炮,真可谓是壁垒森严。

      不过,这“五尺孔夫子”只在寨子里享受了两年就驾鹤西去了,由于没有了他的经营,这座水寨一日不如一日,眼见着就要人去寨空了。

      直到五天之前,这座水寨才又热闹起来。

      五天之前,一支来路不明的军队忽然经过这里,他们发现了这矗立在湖边的水寨,于是便不由分说攻将过来,将水寨里剩下的水寇杀了个干干净净,随后又忙了整整一天,用湖泥、木头、石块将水寨的寨墙又修的更加坚固。

      当附近的百姓们纷纷开始向外地逃难时,他们惊奇的发现了更多的军队,这些军队明显分为三个方向向这里赶来,一支尾随那支来路不明的军队而来,打着“林”字大旗,而且旗帜上还绘着一只奇怪的大鸟,听懂行的人说,那是一只凤凰,不过在那凤凰的周围似乎还有一团烈火;第二支军队则由苏州方向开来,打着“郑”字大旗,听军队中的兵卒说他们是郑芝龙的人马;剩下的那支军队则是从太湖南边的湖州和西边的宜兴一带开来,从他们那凌乱的服装和松散的队形来看,他们似乎不象官军,倒有些象是附近的乡勇。

      三支军队开到水寨附近后,立刻将那水寨围得严严实实,随后便开始从附近各处征集船只,看样子一场水陆大战即将爆发。

      ******************************************************************************

      “……我军原有八万人,经此一战,现还剩四万余人,其中有三万五千人随时可战,不过目前到达这里的只有两万多人,马满原率领的后续一万步兵和两千骑兵也将在明日赶到,如果他们走的快的话,最快今晚就能赶到。”赵奉站在林清华的面前,正向他汇报着镇虏军的损失情况。

      林清华默然点头,他知道镇虏军损失惨重,很多部队完全没有了战斗力,而且现在军中弹药奇缺,如果朝廷还不把该送到的火药送来的话,那么镇虏军可能无法顺利攻克眼前的这座水寨。他沉思片刻,问道:“那些大炮什么时候可到?”

      赵奉道:“刚才炮兵已经派人前来送信,说他们已经用船通过运河将大炮运到无锡,正在寻找马匹,如果他们能尽快找到足够的马匹的话,那么最晚明日晚上就能赶到。”

      林清华点头道:“如果朝廷的火药能快些运到就好了,那么我军就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了,只需用炮猛烈轰击水寨,那么躲在水寨中的日军就一个也跑不了!”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站在他身边的莫不计说道:“我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咱们连着派了两个人去向朝廷索要火药,可是为什么朝廷没有一点儿动静呢?而且那两个送信的人也是一去不返,我真担心朝廷中会发生什么变故。”

      林清华皱眉不语,他走到帐篷外,用千里镜向着那远处的水寨望去。在镜头中,一些日军士兵正在寨墙上来回奔跑着,用任何可能得到的材料加固寨墙,看起来他们已经做好了挨炮的准备了。

      林清华放下千里镜,对莫不计说道:“我也有些担心,难道南京城真的发生了什么变故?”

      莫不计问道:“那,咱们要不要再派人回去看看?”

      林清华稍微思索一番,说道:“我看先别着急,咱们昨天晚上刚刚派回去一个人,说不定他现在正在回来的路上呢!我看再等等。”

      “报告!”一名士兵来到林清华面前,向林清华敬了个礼,口中说道:“陈子龙陈大人在辕门外求见。”

      “哦?快请。”林清华说道。

      陈子龙随着士兵来到林清华跟前,他向林清华行礼道:“下官参见楚国公。”

      林清华走上几步还礼,说道:“陈大人不必多礼,你能这么快就拉起数万人的乡勇,真是不简单,林某很是钦佩。”

      陈子龙笑道:“楚国公过奖了,下官之所以能这么快就拉来这么多乡勇,一来是因为前次南京之战的乡勇大多没有解散,二则是因为几位豪杰之士的帮忙,要没有他们相助,恐怕如今下官正在衙门里发愁呢!”

      “豪杰之士?”林清华追问道,“不知是些什么人,他们竟然有这么样的好手段。”

      陈子龙道:“其实下官今次前来,就是向楚国公引见他们的,此刻他们正候于辕门之外,等着楚国公的召见。”

      “快请!”林清华立刻说道,他也很想见见这些豪杰之士。

      陈子龙转身走到辕门外,片刻之后三名儒衣文士已跟在他身后来到林清华面前,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几名劲装大汉紧随其后。

      陈子龙领着众人向林清华行礼,随后他将诸人一一引见给林清华。

      陈子龙首先指着身边的一名五十多岁的文士,说道:“这位是浙江右参政侯峒曾侯大人,他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字豫瞻,如今掌管嘉兴、湖州两府政事。今次之所以能这么快就召集众多乡勇,全仗着候大人左右奔劳。”

      “侯峒曾?有点儿耳熟……”林清华边与侯峒曾寒暄,边在头脑中搜寻着这个人。

      不待林清华想起来,陈子龙就忙着将另一人介绍给林清华,他指着侯峒曾身边的另一名也是五十多岁的文士,说道:“这位是几社才子夏允彝,字彝仲,他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松江府华亭人,以前曾是福建长乐知县,前几年丁忧回乡,如今在家赋闲,此次招募乡勇,他也出了大力。”

      听到这里,林清华总算是想起来了,在他眼前站着的这两个人正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气节之士,在历史上,他们都曾举兵反清,而且最终兵败被杀,其铮铮气节实在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

      林清华忽然想起一事,忙问那夏允彝:“不知彝仲先生可曾将爱子带来?”

      夏允彝显然有些意外,他说道:“在下确实将犬子带来,只是他尚年幼,不太懂得规矩,在下怕他冲撞了楚国公,所以已命他在乡勇大营之中相候。”

      “哦……这样啊。”林清华有些失望,他追问道:“不知彝仲先生将爱子带到这军中是为了什么?莫非是想让他在军中磨练一番?”

      不待夏允彝回答,陈子龙却插嘴问道:“莫非楚国公认得夏公子?”

      “呵呵……”林清华笑了几声,随即应道:“认倒不认得,不过夏公子才情甚加,我在扬州就闻听到了,所以才知道彝仲先生有个闻名江南的公子。”

      “哪里,哪里。”夏允彝赶紧谦让,虽然他不明白林清华为何这么看重他的儿子,不过,既然楚国公这么大的官员都认为自己的儿子很出色,那么他当然很高兴,他捋着胡子,说道:“犬子贪玩的很,虽然已过束发之年,但仍是胡闹的紧,经常写些没头没脑的歪诗,倒让楚国公见笑了。”他话锋一转,又说道:“其实在下此次带犬子前来,主要是想让他经历一番战火,让他懂得民生艰苦,国事艰难,也好洗练他的品性,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林清华微笑不语,他低下头来左看右瞧,只把众人弄得一头雾水。他在身上找了好半天,但什么也没有找到,最后他一拍脑袋,将武装带取了下来,连同那上面的【创建和谐家园】和子弹都交与那夏允彝。看到夏允彝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林清华笑道:“实在是没有别的拿的出手的东西,就把这当做我送给夏公子的见面礼吧,希望他能向诸位一样成为忧国忧民的忠义之士。”

      “这……这……”夏允彝对于这突然而来的礼遇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哈哈!莫非楚国公送人兵器的瘾又犯了?”陈子龙笑着说道。他见众人投来询问的目光,便向众人解释道:“诸位有所不知啊!楚国公平常最喜送人兵器,前次我听史阁部说,楚国公曾送给史德威同样的两支短枪,看来今日这楚国公的送枪之瘾又犯了啊!”他望着夏允彝手中的武装带,又说道:“看来我的运气也不错啊,一不小心就收了个好学生,不仅大家都夸他,而且连楚国公这样的朝廷重臣也甚是看重,若假以时日的话,我看复儿定会成为天下栋梁!”

      众人听罢哈哈大笑,直道楚国公慧眼如炬。

      林清华也与众人陪了阵笑,他知道,站在他眼前的这个名叫夏允彝的人不仅自己是个气节高尚的民族英雄,而且他的儿子夏完淳也是个民族英雄。夏完淳原名复,后改名完淳,在他的父亲夏允彝抗清失败被杀之后,他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反清,后来被清廷捕获,为了说降他,大汉奸洪承畴曾亲自到牢房里去劝降,但夏完淳将洪承畴痛斥一顿,并做诗讽刺洪承畴,后来清廷见无法劝降他,便将他杀害,遇害之时夏完淳年仅十七岁。

      林清华一向佩服这样的人,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的将【创建和谐家园】送与夏完淳。他看着夏完淳父亲夏允彝那张乐呵呵的脸,不禁想道:“不知道我到了这个时代之后,他们的命运能否改变?”

      众人又与夏允彝揶揄了一阵,陈子龙才接着向林清华介绍其他的人。他指着剩下的另一名文士,说道:“这位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黄淳耀,字蕴生,嘉定人氏,原观政都察院,两年前辞官回乡,如今也与彝仲先生一样,无官一身轻,乐的逍遥自在。此次他本来在湖州访友,听说洋夷进犯扬子江,于是便来找侯大人,欲前往军中效力。”

      “陈大人说笑了!”黄淳耀正色说道,“黄某虽然辞官,但仍时刻记挂天下苍生,逍遥自在倒是从来不曾有过,黄某也很想为天下苍生效力,只是……唉!”黄淳耀重重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脸色有些发白,似乎有些话说不出来。

      陈子龙看着黄淳耀那并不十分愉快的脸色,问道:“怎么?莫非蕴生兄有什么不适?”

      侯峒曾接口道:“我也觉得奇怪,为何蕴生老弟始终不肯再次入朝为官呢?”

      黄淳耀摇头道:“朝堂之上尔虞我诈,黄谋还是离得远些为好!”

      他的这句话显然引起了一阵共鸣,众人无不摇头叹息。

      陈子龙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会惹来麻烦,所以他迅速转移几人的注意力,他将站在几人身后的那几名劲装大汉叫到身边,随后向林清华说道:“这六位也是江南忠义之士,他们在招募乡勇一事中也出力甚多,在乡勇之中,有一大半是他们门下的【创建和谐家园】。”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四章 夺鼎 第七节 五祖

      陈子龙首先将一名年约四十左右的汉子拉到林清华面前,待那汉子向林清华抱拳行礼后,他才说道:“这位是苏州忠义门的首席教习洪英洪师傅,他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山西平阳人氏,字启盛,早年也曾效力朝廷,后来辞官回乡,清军南下之后,他也率领数十名【创建和谐家园】南下苏州避难,后入幕史阁部军中,去年潞王篡位,大肆捕拿朝廷官员,史阁部奉密旨召军讨逆,洪师傅也回到苏州招募【创建和谐家园】加入乡勇,后来从苏州一带开到南京,参与了攻城战。”

      “莫非这就是那后世著名的‘洪门’的创始人?”林清华心中寻思道,他望着眼前的这个劲装大汉,见他虽是一身劲装打扮,却难掩其温闻尔雅的文士风采,尤其是他下巴上的那一撮胡子,更是难以让人相信他居然是洪门的祖师爷。不过,林清华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陈子龙口中说他是“忠义门”的教习,而不是洪门中人。

      看到林清华望着自己的那副奇怪的神色,洪英以为林清华怀疑自己是否真是进士出身,他笑着说道:“莫非楚国公也认为在下不是进士出身?”

      陈子龙哈哈一笑,说道:“怎么样?我早就说了嘛,洪兄应该穿上儒服儒冠,这样方能让人信服,可你却偏偏喜欢穿这武人劲装,你这不是自找的吗?”

      与陈子龙一样,黄淳耀、侯峒曾、夏允彝也是相视一笑。

      看到林清华询问的眼神,陈子龙随后解释道:“不瞒楚国公,在我等几人刚在乡勇军中相会的时候,他们几人也以为这洪师傅是假冒的进士,若不是我上前解释的话,恐怕几位已经真把他当成是一员普通的拳师了。”

      夏允彝接口道:“是啊,以前我虽然曾听闻过洪师傅的事,但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名气很大的豪杰之士居然会出现在我等眼前,若非洪师傅当着我等的面轻松的做诗一首的话,恐怕我等还不相信陈大人的话呢!”

      林清华笑道:“其实我并不是不相信,只是我觉得如今放眼全天下,象洪师傅这样能文能武的读书人当真是少之又少,刚才猛然听见陈大人这样说,我一时愣住了,有点失态,还望洪师傅莫怪。”

      洪英抱拳道:“哪里,哪里。楚国公为人耿直,又肯为天下百姓出头,实乃忧国忧民之士。大概楚国公您自己还不知道吧?您在河南惩治奸恶之徒的美名都传到这江南一带了,百姓们都说您是大青天呢!”

      陈子龙说道:“不错,洪师傅讲得好,楚国公确为我朝第一好官,既爱民如子,又能为国分忧,更难得的是,楚国公麾下的镇虏军实为百战之师,不仅大败【创建和谐家园】铁骑,而且今次又击败洋夷,大明能出这样能文能武的朝廷重臣,实在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

      林清华谦让道:“几位谬赞,小子实在担当不起,还望几位就此打住。这打仗的事小子还能勉强应付,至于这做文章嘛,小子就是班门弄斧了,所以这‘能文能武’实在是让小子汗颜啊!”

      陈子龙知道林清华不喜听这些恭维话,于是便转回话头,说道:“洪师傅不仅文章做得好,而且还练了一身的硬功夫,尤其是他的一套枪法,更是特别。其枪法出自扬家枪,后又被洪师傅揉进了一些棍法,从而更是威猛异常,当者披靡。他辞官回乡后,就在乡中召集【创建和谐家园】操练枪法,以期为国出力,平息流寇。当年那李自成流寇入寇山西后,洪师傅就领着众【创建和谐家园】与那李自成人马周旋,后来李自成从京师败退,洪师傅趁机带领【创建和谐家园】截杀其后军人马,搅得李贼不得安宁。清兵入关南下,进入山西,一路烧杀抢掠,与那流寇无异,洪师傅又领着【创建和谐家园】抵挡清兵,但终因实力悬殊,不得不避难南方。南下以后,洪师傅先是去福建投奔那郑芝龙,后来见清兵继续南下侵扰,史阁部督师扬州,遂又带领【创建和谐家园】北上扬州,去史阁部军中效力。”

      听到陈子龙说起往事,洪英无限感慨,他叹道:“是啊!当年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着为先帝报仇的幌子,连我也上当了,还以为他真的是大明的忠臣呢。但后来清兵一到山西,就到处杀人、抢粮、抢女人,所做所为实与贼寇无二,我气愤不过,当即领着众【创建和谐家园】杀进清兵后军辎重大营,亲手砍下十余颗清兵人头。不过,清兵确实势大难制,而且他们军中还有汉军火器营,那火器着实厉害,轰将起来混天黑地,众【创建和谐家园】死伤惨重,连我也被铅子儿打中。”

      说到这里,洪英将右手袖子挽起,露出小臂。他指着那小臂上的一个深陷进去的铜钱大小的伤疤,说道:“诸位请看,这就是拜那清兵火器所赐!”他摇着头将袖子放下,叹道:“可叹呐,这枪不是那【创建和谐家园】打的,而是同样说着汉话的汉军打的,这可真让洪某憋气的很啊!而且这一枪打得真是狠,将我的手筋给伤了,虽然现在已经痊愈,但终究还是留下后患,每到阴雨天伤疤处便酸痛不堪,即使是平常的日子,右手也使不出太大的力。”说完,洪英抬起头,望着林清华,说道:“此次来到楚国公军营之中,一见镇虏军的军容,倒真让洪某惊讶万分。贵军不仅军服与其他官军不同,而且就连手中所拿火器也是奇异的很。更让洪某敬佩的是贵军的军纪,所到地方不仅秋毫无犯,而且在伤亡甚重的情势之下,居然还能保持军容不溃,当真是了不起!以前听人说起镇虏军的战绩,洪某还不敢相信,直到今日,洪某才真正是相信了。”

      听到洪英这样说,林清华神色有些黯淡,他面显愧色的说道:“镇虏军与洋夷交战数日,损失惨重,我亲率的五万人死伤三万多,剩下的也没有了什么战斗力,洪师傅刚才看见的这些军队是前军人马,他们是由江北刚刚调过来的,因为他们并未与洋夷军队接仗,故而损失不大,所以看起来军容还算整齐,假若洪师傅去镇虏军后军中看看的话,你就不会这样说了。今次大战,林某实在是无地自容,不仅指挥混乱,而且只凭意气用事,致使部下伤亡惨重,虽然将士们拼着性命将洋夷击退,可是毕竟损失甚重,林某愧对将士们。”

      “楚国公不必太过自责,自古并无常胜将军,就算是孙武子复生,也无把握仗仗不败,何况此仗镇虏军并未失败,洋夷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路狂奔,连抢劫路过的村寨的工夫都没有。”陈子龙安慰着林清华,“况且自古有云‘杀敌一万,自损八千’,镇虏军能够在伤亡甚重的情形下保持军容不散,这已经是十分的不易了!”

      “是啊,自古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多少将军是踩着士兵的尸骨爬上高位的?”一直站在林清华身后不说话的莫不计走上几步,他摸着不多的胡子,说道:“楚国公能有这样的心思,那么就是很难得了,相信那些为朝廷和百姓捐躯的将士们如果泉下有知的话,他们也会瞑目的。”

      “这位是……”洪英早就注意到了莫不计,他见莫不计开口说话,便询问起身边的陈子龙。

      “噢,这位是楚国公身边的谋士,姓莫。”陈子龙赶紧介绍道。

      “在下莫不计,早就闻听洪师傅大名,想不到今日能够与洪师傅攀谈,在下十分欣慰,还望洪师傅多多指教。”莫不计一边向洪英作揖,一边做着自我介绍。

      “哦?莫非你就是那个在南京办那《号角》的莫不计?”洪英问道。

      “是,正在在下。”莫不计答道。

      洪英仔细看了看莫不计的脸,沉吟半晌,说道:“那《号角》我也曾拜读过,其书中所说的一些事情倒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只是有些又过于匪夷所思,比如那个什么‘进化’,洪某直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不如等会儿向莫先生求教一番?”

      莫不计有些尴尬的笑笑,说句实话,对于林清华在书中所写的一些内容他也搞不太清楚,他望向林清华,见他向着自己微一点头,当下心中已有主意,遂答道:“不瞒洪师傅,那《号角》一书并非莫某一人所办,那书实在是楚国公的主意,书中的很多文章也是他亲手所做,所以您向在下询问,倒不如直接去与楚国公攀谈一番。”

      “哦?这《号角》中的文章居然是楚国公亲手所做?果然了不起!”洪英对于林清华更感兴趣了,“那洪某倒真想好好的向楚国公讨教一番,还望楚国公莫要藏私。”

      林清华抱拳道:“小子斗胆胡乱写些东西,倒让洪师傅见笑了。书中的部分文章是林某所写,但还有不少是顾宁人、黄太冲、王而农几位才子所做,他们才真正是了不起呢!小子在书中写的那些东西多是我在海外时所见所闻,虽然说不上有什么大道理,但也不算太过虚无飘渺,洪师傅若有疑问尽管问,小子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讨教’二字实不敢当,倒让小子有些无地自容了。”

      洪英倒也痛快,他立刻就开始发问:“楚国公在书中说,那极南之严寒之地,有一种鸟,因为常年不飞,所以其翅膀渐渐失去飞翔之能,因此它们只能在地上奔跑,在海中游弋,却无法再飞上天去,那么洪某倒想问问,既然鸟会如此,那么人呢?如今以轿代步、以车代步的人渐多,难道若干年后,人的腿脚也会退化吗?”

      众人听他居然提出这样古怪的问题,顿时也来了兴趣,纷纷望向林清华,想看看他到底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这个……”林清华在心中快速转着主意,说实话,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想不出什么准确的答案,洪英提的这个问题在后世也有不少人提出过,只不过看起来似乎人的腿脚不会在几千年里完全退化,而且人们似乎也并不太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这准确的答案还没有。不过,倒是有人认为人的腿脚乃至手都会逐渐退化,甚至连身体都会退化,最后人类可能只剩下脑袋,更有甚者还预言人类将最终进化成一根儿脑神经。

      当然了,这些答案看起来太耸人听闻了,如果在这些人面前说出来的话,恐怕自己非得被人当成疯子不可,所以这些话是不能说的,至少现在不能。想到这里,林清华脑子一转,主意已定,当即说道:“洪先生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依我看,人的腿脚不会退化。”

      洪英眉毛一扬,问道:“那是为何?”

      林清华道:“因为人有思想,能够想问题,所以人能够预料到一些将来的事情,既然预料到了,那么就能想出办法去避免这样的事情。就好比您问的这个问题吧,既然您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您就能想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您就会多多走路,避免腿脚退化。”

      听到林清华这样回答,众人都是一愣,几人仔细回味一番,终于恍然大悟,均是点头称是,更有几人已在心中打定主意,今后定要命儿女们多多走路,免得真的腿脚退化了。

      洪英显然也被林清华这么忽悠过去了,他沉思片刻,又问道:“洪某还有个问题,楚国公在书中说……”

      “哎呀,我说洪师傅呀,这些事情您还是先放一放吧,反正有的是时间,您把这些话先留着,等打完了仗,您再问不迟。”陈子龙生怕洪英这么纠缠下去没个完,所以他赶紧打断了洪英的话,他指着洪英身后的那五名汉子,说道:“您先给楚国公引见一下您的这五个得意门生吧!您是好汉,可是您的这些门生也没有一个孬种啊!您现在有上万名徒孙,这可全靠他们给您长脸啊!”

      见陈子龙替自己转移了洪英的注意,林清华如释重负,毕竟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个皮毛,要是这洪英真的这么纠缠下去,自己说不定还真是难以抵挡,所以他也赶紧接着陈子龙的话头,说道:“是啊,是啊!我见你身后这几人个个虎背熊腰,精神头十足,一看便是豪杰之士,闻听陈大人所言,方才得知他们竟然是洪师傅的门生,这可真书名师出高徒,还望洪师傅快些将他们引见给林某。”

      洪英显然也很高兴别人赞扬他的徒弟,他笑着转过头去,吩咐道:“你们快走上些,给楚国公行礼。”

      五人应声走前几步,向林清华抱拳行礼,林清华也向五人抱拳回礼。

      洪英挨个指着他的那五个门生,依次介绍道:“这是蔡德英,年二十五,是我徒弟中功夫最好的,尤其擅长南拳。”

      “这是方大成,年二十一,他的枪法得我真传,拳脚功夫也不错。”

      “这是马超兴,年二十四,是最先投入我门下的,最擅长的是棍法。”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5 16: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