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中华异史》-第6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史可法问道:“你是说若想把箭【创建和谐家园】,还必须先将皇上身上的肉割开?”

      “正是!”大夫面色如常的答道。

      “那样一来,流的血岂不是更多了吗?”张慎言有些紧张。

      大夫道:“所以要一边割一边缝,将所有伤口都缝起来,不使其继续流血。”

      “这……这……这……”张慎言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史可法心中一阵惊慌,但他脸上仍是毫无表情,他向那大夫说道:“你进去继续守着皇上,看看其他大夫还有什么计策没有。”

      待那大夫转身走进皇帝卧室,张慎言“扑通”一声跪倒,老泪纵横,连道:“苍天啊!你不公啊!”

      史可法赶紧拉起张慎言,道:“张大人切莫如此,万一让其他人知道,恐会引起诸多猜测,于大局不利。”

      史可法沉吟片刻,道:“事已至此,做臣子的不能不有所准备,我这就派人去将朝臣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此事。”

      ******************************************************************************

      “咔”的一声轻响,林清华将手中的一截树枝折断。

      莫不计伸手将林清华扔在桌上的半截树枝拿起,放在手中把弄着,口中却道:“此事会是谁干的呢?谁会想刺杀皇帝呢?”

      林清华将手中的另外半截树枝也扔给莫不计,说道:“依我看,谁都有可能。不过,这还要看谁能从这件事上得到最大的好处,可能得到的好处越大,那么他的嫌疑就越大。”

      “莫非是黄得功?”莫不计喃喃道,“皇帝是在他的大营外遇刺的,而刺客显然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而且他们对于皇帝出来的时机把握的也很准确,若不是黄得功,那谁能弄得这么清楚呢?”他闭上眼睛,仔细的想了想,随即又摇了摇头,把自己的这个怀疑给排除了,“若真是他,恐怕他就是个十足的笨蛋,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他是个笨蛋,所以幕后主使不可能是他。”

      林清华道:“我也觉得不可能是黄得功,以他的为人,不可能把把柄落在别人的手里,除非他疯了,或者是傻了。”

      莫不计将手中的两截树枝折成更多节,用它们摆出了个卦,他仔细的研究了半天,忽然说道:“从卦上来看,皇帝是半凶半吉,其中凶者在东方,吉者在西方,只是这卦象太模糊,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而且看起来好象是个死卦,没法继续解下去了。”

      林清华低下头来,看着莫不计摆的那个卦,没好气的说道:“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没意思!”

      莫不计道:“侯爷此言诧矣!我这卦象可不是一般的算命先生用来骗人的玩意儿,这可是我花了十年心血弄出来的一套新的卜卦之法,其脱胎于易经,又糅合了佛道两家之长,既可算天地之象,又可测人世之情,所谓鬼神莫测,讲得大概就是我的这种卜卦之法了!”

      林清华伸出手去,将莫不计摆出的卦推乱,道:“现在你再看看,这卦上又说什么了?”

      莫不计还真的看了起来,看了片刻,他抬起头,疑惑的说道:“咦!侯爷这轻轻一推,怎么又把此卦给推活了?”

      林清华很想听听他到底怎么吹,所以故做好奇的问道:“哦?我这么厉害?你说说看。”

      莫不计指着桌子上的卦象,说道:“侯爷请看,此卦本来是东方西方互不相让、势成水火的,可现在经你的手一推,卦象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势金象疲弱,而西势火象崛起,这火克金之势已成,可见此次皇帝还是有可能转危为安的,不过……”

      “不过什么?”林清华追问道。

      莫不计将眉毛一挤,脸一皱,说道:“不过这卦象上还说,在南边还有一水象,这水克火,可见前途仍是十分的迷茫,只是现在这水象势颓,好象还欠一助力。”

      林清华对于莫不计讲的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信,他懒洋洋的说道:“那依你这样说,岂不是我救了皇帝?可是眼下我既不会医术,也不会起死回生的本领,你叫我怎么救他?”

      “这个……”莫不计显然也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正当他陷入迷茫之中的时候,帐外一名卫兵进帐禀报,说帐外有一女子求见林清华。

      “女子?”林清华心中升起个问号,“莫非是萍儿她们去而复返?”他不敢耽搁,立刻迎出帐去。

      出了帐,却见帐外果然立着一名女子,此人身材娇小,瓜子脸,丹凤眼,看似若不经风,但眼神中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坚毅。

      林清华立刻愣住了,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是认识这女子的,此女不是别人,却正是那秦淮八艳之中的李香君。

      不待林清华开口,那李香君却先跪下了,她一边用手帕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边哭道:“香君求侯爷救我家官人一命!”

      林清华赶忙抢上一步,扶起李香君,正茫然间,忽闻身后的莫不计轻轻咳了两声,方才反应过来自己的举止有些卤莽,遂赶紧放开手,也轻咳两声,说道:“香君小姐为何这样说呢?候兄不过是暂时被囚禁,还谈不上有人要杀他吧?”

      李香君道:“侯爷莫非还不知道?”

      林清华有些迷惑,问道:“知道什么?”

      李香君叹了口气,道:“看来侯爷真的不知道。原本事情确如侯爷讲的那样,我家官人暂时并无性命之忧,但自从昨夜皇帝遇刺后,情形就大变了,那张慎言……”

      林清华打断她的话,问道:“你怎么知道皇帝遇刺的?”

      李香君道:“我家官人为官很有些日子,官场上的朋友还是有一些的,香君就是听官人的一位好友说的,但请恕香君不能说出他的名字。”

      林清华道:“这我理解。你快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侯兄遇上什么凶险之事了?”

      李香君道:“我家官人要与数百名潞王的官员一同问斩了!”

      “什么?”林清华与莫不计同时一惊,林清华忙追问道:“你再说一遍,仔细说一遍!”

      李香君道:“今日中午时分,奴家正在屋中与婆婆商议如何搭救官人,却听有人传来消息,说官人要与其他人一同问斩。奴家大惊之下追问,方知原来是因为皇帝遇刺,危在旦夕,而那张慎言等人为了泄愤,便要加害那些被俘的潞王官员。奴家彷徨无计之时,幸得官人的朋友指点,得知侯爷就在此处,奴家心想侯爷与我家官人好歹也曾共事一场,况且交情非浅,所以奴家就冒冒失失的赶来了,若有冲撞之处,还望侯爷莫怪。”说到这里,她已是泣不成声,大有梨花带雨之势。

      闻听至此,林清华与莫不计对望一眼,他们都有些惊诧。在林清华看来,张慎言是东林党的代表人物,而侯方域、方以智、冒襄、陈贞慧等人均为复社中人,按说他们应该互相提携才是,可现在却是如同仇敌,看来在政治上确实没有什么永远的朋友。

      林清华安定心思,问道:“现在他们人在何处?”

      李香君道:“已经押往朝阳门外,只等朝廷下令,就要开刀问斩。”

      林清华不敢耽搁,向莫不计吩咐几句,令他速速前往顺天府,随后他亲自率领一个营的镇虏军赶往朝阳门,试图阻止行刑。当赶到朝阳门外时,他才舒了口气,因为那些所谓的潞王党羽还好好的跪在城墙根儿下,行刑还未开始。

      林清华找到监刑的一名刑部司员,向他询问情况。

      那司员见是威毅侯前来,也不赶怠慢,当下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详细经过讲了出来。原来,张慎言见皇帝伤势极重,很可能因此不治,所以迁怒于他人,认为是潞王一伙儿造成了现在这不可收拾的局面,故而擅自做主,跳开沐天波,命刑部派人从黄得功大营中将潞王党羽全部提出,押往城外,只等皇帝归天就开刀问斩。

      事情既已清楚,想到李香君那哀怨的眼神与梨花带雨的模样,再想起自己与侯方域等人的交情,林清华觉得自己不能见死不救,他对那司员说道:“这些人没有经过会审,也无判斩的公文,不合朝廷规制,暂停行刑。”

      司员道:“可是下官是奉了张慎言张大人的命令,况且史阁部与诸位大人都没有异议……”

      林清华打断他的话,说道:“你不用说了,我的命令就是暂停行刑!”他将手一挥,召来镇虏军的营长,命令道:“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准行刑,否则你就开枪!”

      那营长当即指挥部队围住法场,刀出鞘,枪上膛,将刽子手赶出法场。那刑部带来维持秩序的兵丁自然也不肯退让,双方箭拔弩张,一时之间法场之上杀气腾腾。

      那司员见林清华不肯退让,彷徨无计之下,只好派人回顺天府去向张慎言等人禀报。

      双方就这么对峙着,人人手心都捏着一把汗。林清华悄悄吩咐一名士兵到军营去,再调两个营前来,以便加强己方实力,以防万一。

      援兵未到,史可法却先一步赶来,他骑着一匹马奔进法场,马还未停稳,他即跳下马来,跑到林清华身前,道:“史某来迟一步,险些耽误大事!”

      林清华道:“史阁部,昨日朝堂上不是已有成议了吗,凡潞王党羽皆需交黔国公审理,未审明之前,一律暂押大营之中。但今天却突然将他们拉出来处死,这可坏了规制啊!”

      史可法将林清华拉到一边,歉然道:“威毅侯莫怪。此事实在是太突然了!”他押低声音,说道:“皇上遇刺以后,伤势不但不见减轻,反而更加重了,如今已是昏迷不醒,所以众臣才会着急,急怒攻心之下,张大人便认为潞王党羽一案事应从权,应立即将所有党羽处死,以免夜长梦多。”

      林清华道:“夜长梦多?岂有此理!今日一早我就听说那潞王咽喉中刀,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元凶已毙,党羽能有什么作为?何来夜长梦多之说?况且这么多人,谁是党羽,谁人无辜,你我等人怎能说得清楚?此事依我看,是那张慎言等人发了疯!不过,我就不明白了,史阁部可是明白人,你怎么也同意这么干呢?”

      史可法道:“当时史某也是彷徨无策了,心中慌乱至极,以至于未能思虑万全。刚才莫师爷奉侯爷之令前去找我,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有些卤莽了,当刑部的人也回去禀报这里所发生的事时,我就更着急了,便急匆匆赶来,所幸来得还算及时。”

      林清华道:“那,现在这些人该怎么处理?”

      史可法道:“我赶来时已与诸位大人商议了,这些人还是先押回顺天府大牢,待审明之后再行处罚。”他顿了一顿,又道:“威毅侯最好也与我一同返回顺天府衙门,因为有要事与诸位相商。”

      史可法口中所说的“要事”看起来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大臣们正准备商议立储君之事。按说这立储之事是皇帝的家务,是轮不到大臣门来管的,但现在皇帝处于深度昏迷中,不能言语,而且他又未大婚,更没有子嗣,所以大臣们也只好越俎代庖了。

      明朝皇位的继承最讲究的就是血统,按照血统来看,同崇祯皇帝朱由检最亲的是他的祖父明神宗的子孙,即福、瑞、惠、桂四藩王,其中原封汉中的瑞王朱常浩在李自成入陕西后就逃到了重庆,后来张献忠军攻克重庆,常浩全家被杀。另外一个有资格的是福王,但他也已死,所以,目前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惠王朱常润,另一个则是桂王朱由榔。

      按照辈分,惠王朱常润与潞王平辈,比桂王朱由榔高了一辈,所以看起来似乎他更合适一些。但事实上,群臣对于拥立何人为储君仍是争执不下,有人认为应立辈分大的,所以惠王朱常润最合适,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与其立辈分大的,倒不如立桂王朱由榔,因为他与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平辈,而朱由检是继承了其兄朱由校的皇位而当的皇帝,按照兄终弟及的方式,由桂王朱由榔来继承皇位再好不过。

      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之间,顺天府衙门的大堂就象是菜场一样热闹,看着这些吵来争去的群臣,林清华终于再一次感受到了明朝党争、政争的厉害。作为一个外来人,林清华是不会主动介入这种毫无意义的争吵之中的,他只是静静的站在堂下,观察着众人的表情,等候着事态的发展。

      “威毅侯,你来说说看,谁为储君最为合适?”黔国公沐天波的声音传来,将林清华也拖下了这趟混水之中。

      林清华想了想,道:“依我之见,谁来当储君都一样,只要他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行!”他望着黔国公那张通红的脸,说道:“黔国公那里不是有太祖皇帝留下的密诏吗?那上面说以黔国公为主官,所以这事黔国公的话最有用。”

      他将这个皮球又踢了回去,将众人的目光又牵回了沐天波身上。

      沐天波心中窃喜,当下不动声色的沉吟道:“这个嘛……,依老夫之见,当以桂王最合适。当年桂王逃出那反贼张献忠之手后,避难广西梧州,老夫前来南京勤王之时,曾听说桂王人品甚好,这天子以德不以才,所以老夫以为若立桂王,则若假以时日,其必为一代尧、舜之君。”

      史可法闻听此言,有些奇怪,他问道:“可下官却听说那桂王自幼失学,全未读书,却不知是真是假。”

      沐天波道:“桂王虽然才学不高,但人品甚好,这就够了,要不然朝廷要我等这些臣子干什么?我等还不是以才学辅佐天子吗?天子以仁立天下,臣子以才辅天子,这才是圣人之道啊!”

      一直站着默不做声的郑森终于开口了,他道:“我以为如今形势微妙,立君一事似乎不宜久拖不决,还是应尽早决断。”

      沐天波斜眼瞧着郑森,问道:“那依你看,立谁为好?”

      郑森道:“依我看,立储君当以离南京最近者为先,所以唐王最为合适,他现正就藩于杭州,若是快的话,一日就可赶到南京,也免得时日迁延,不利朝政。”

      “一派胡言!”沐天波怒目圆睁,瞪着郑森,咆哮道:“唐王虽是皇家苗裔,但其血亲甚远,根本就不能与桂王、惠王相争!”

      “黔国公此言诧矣!”一人走出来,为郑森解围,却是那被陈子豪救出牢房的黄道周,现在他的脸上已经完全没有了那种菜色,他走到沐天波面前,说道:“如今形势危急,皇上伤势毫无好转迹象,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是立那桂王,别的不说,他人在梧州,从那里赶到南京,没有一两个月恐怕是赶不到的,而这南京畿辅重地,怎可将皇位空缺?况且唐藩原封地为南阳,此处乃光武中兴之地,当年刘秀从这里发兵,终于复汉家之业。如今天下残破,以今揆古,易世同符,所以立唐王甚好。方才黔国公说的好,‘以德不以才’,老夫以为此言放在唐王身上甚为妥帖,唐王虽出生于王府,却从小就饱经患难,知道民间疾苦,将心比心,老夫以为立唐王最好。”

      史可法显然不同意黄道周的话,不过他对于就近立储还是很赞赏的,他说道:“那惠王现正就藩于嘉兴,嘉兴离南京也不算远,最多数日路程,况且他与皇上血亲较近,不如……”

      张慎言听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走出来说道:“诸位怎么只商议立储之事,却全然忘记了救治皇上之事?如今皇上虽然伤势甚重,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救治的可能,诸位不如多议一下延请良医之事吧!”

      史可法叹道:“这件事当真难办之极!大夫已经说的很清楚,若想救治皇上,则必须割肉取箭,但天子九五至尊,身系社稷,我等臣工如何有这个胆量同意?”

      张慎言道:“那……那难道我等就坐在这里眼睁睁看着皇上驾……驾崩?”

      大堂之中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都紧闭嘴唇,生怕说错一个字就会后悔莫及。

      林清华见众人都不说话,当下也不开口。虽然他也想保持沉默,但却不料张慎言逼了上来。张慎言走到林清华身边,说道:“刚才威毅侯阻止行刑,那么威毅侯一定有什么妙计让皇上脱险吧?”

      林清华只好开口,他说道:“我是武将,只知道打仗,眼下我虽然心急如焚,但实在是毫无主意,张大人为朝廷出力甚久,应该比我想的办法好得多!”

      张慎言道:“你没有主意?那万一皇上出了事,谁来承担责任?”

      林清华道:“所以你就不想承担?所以你就让我来承担?难道朝廷的俸禄是白给你的?难道你是个吃闲饭的?”

      听着林清华连珠炮似的发问,张慎言有些招架不住了,他觉得自己就好象是一个捅了马蜂窝的人,而现在那群马蜂已经飞过来了。他下意识的后退几步,正想反驳,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整个人站在那里,傻愣愣的望着林清华。

      林清华见好就收,说道:“不如这样,我们双管齐下,一边立储,一边找人救治皇上。”

      “还要加紧捕拿刺客!”张慎言好不容易找到说辞,便连忙说了出来,他皱了皱眉头,接着说道:“立储之事……”

      黔国公沐天波走到众人面前,说道:“当立桂王。”

      郑森与黄道周齐道:“当立唐王!”

      史可法小声道:“惠王也不错……”

      ******************************************************************************

      污浊不堪的空气,臭气熏天的牢房,污水四溢的地面,构成了一幅顺天府牢房的全部画面。

      牢房还是那些牢房,衙役也还是那些衙役,只是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不同了。在这些犯人中,有不少是第二次被关在这里了,而且其中一些人居然仍旧能在牢房的墙壁上找到自己数月之前亲手写下的明志诗。

      “唉……”一声轻叹,侯方域伸出手去,试图将墙壁上的那首诗抹去。那首诗是他被潞王关进牢房后的当天写的,他在诗里痛骂潞王谋朝篡位的大逆不道之举,同时还表白了自己决不投降的心志,当时的这首诗还引来同牢房的人的赞扬,其中就有那张慎言。

      侯方域用力在墙壁上擦了半天,但那诗是他用一个碎砖角写上去的,字迹深嵌在墙壁上,根本就擦不掉。他只得放弃了这个愚蠢的举动,垂头丧气的靠着墙壁坐了下来。

      “为了香君我认了!”侯方域在心里暗暗想着。本来他是不愿意投降潞王的,但后来潞王以他们这些官员的家眷来要挟他们,逼他们就范,由于担心李香君的安全,再加上已有一些人陆续投降,侯方域只好与同僚一起投降潞王,全然将自己所写的那首明志诗抛到了九霄云外。

      “唉!世事难料啊!”冒襄的叹息声引起了周围诸人的共鸣,顿时,这间牢房里充满了男人们的叹息声,而且还夹杂着一些哭声,不大一会儿的工夫,所有的牢房里都传出了哭声,将堂堂顺天府的监狱变成了哀鸿之地。不过,在这片哀鸿声中,仍夹杂着一些人大声读诗唱曲的声音,那是从少数已经癫狂了的官员们的口中发出来的。

      侯方域站起来,走到冒襄身边蹲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辟疆兄,真想不到,你居然也被认定是潞王党羽。”

      冒襄苦笑一声,道:“早知如此,我也不会让家人四处送礼通关节了,我也和别人一样,老老实实的呆在牢房里,等着勤王军来救了!唉,真是可惜啊,可惜我家的那个祖传的紫金屏风了!多好的东西啊,居然落入了阮大铖这个狗贼的手里!”

      侯方域歉然道:“是我害了你,早知道我就不急着到处找门路了!那个紫金屏风说起来还是我亲自送给阮大铖手下的师爷的呢。”

      冒襄道:“这也怨不得你,当时勤王军攻城甚猛,家人生怕潞王狗急跳墙加害于我,所以才会去找你的,却不料我逃过了潞王那一劫,却没逃过这一劫!唉……”说完,他连连摇头。

      侯方域皱着眉头,说道:“却不知为何朝廷会改变主意?昨天不是还说要分别审明后再行处置吗?怎么今天又要将我们一起处决?”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4 1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