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中华异史》-第6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左梦庚垂头丧气的坐在椅子上,说道:“现在叛军已经拿下三山门,那么他们拿下整个南京岂不是易如反掌?那样的话,我即使现在投降了,恐怕也会被他们猜疑,那我还有什么可能成功?”

      向井道:“所以将军一定要派人与三山门的叛军对峙,以便赢得时间将守卫各城门的部队集中起来,重点防御一个地区,比如说只守城北,或者只守城西。这样一来,叛军就可以入城,让他们直接与潞王的人马交战,而将军却可以从中渔利。”

      左梦庚道:“可这样一来,如果叛军先打我怎么办?”

      向井嘿嘿冷笑几声,道:“将军千万不要忘了,那潞王手里还有个叛军最希望得到的人质呢!”

      ******************************************************************************

      南京城,皇宫,武英殿。

      潞王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的望着站在殿下的群臣,他冷冷的说道:“诸位爱卿可能已经得到消息了吧?刚刚高起潜派人来向朕禀报,说那城外的叛军已然从三山门入城,而且城外的大军正从秦淮河乘着船继续涌向三山门一带。如今局势越来越坏,朕也是越来越伤心,朕伤心的是,在这种时候,居然没有一个臣子能为朕分忧,朕更伤心的是,那些明明已经归顺于朕的人见形势不妙,便又心生不臣之心,竟敢置朕的圣旨于不顾,不来觐见朕!”说到这里,潞王猛的一拍面前的龙案,呵斥道:“殿前武士!将那些首鼠两端的家伙给朕带上来!”

      数十名禁军押着近百名身穿官服的官员走了进来,并呵令他们跪倒,那并不算太大的武英殿顿时被挤得满满的,而那些官员则个个面如死灰,更有十几个居然哭了起来,将这庄严肃穆的武英殿渲染上一层悲凉的气氛。

      潞王又猛拍了一下面前的龙案,将那上面摆着的龙笔都震到了地上,他咆哮道:“怎么?朕难道还冤枉了你们?哭,你们看看你们这个样子,成何体统!”他用手指着后排六个哭得最凶的官员,说道:“殿前武士,将那几个还在哭的家伙给朕拖出去斩了!谁再哭就斩谁!”

      那六名官员被凶神恶煞般的禁军士兵拖了出去,剩下的官员们立刻停止了哭泣,全都低垂着脑袋,无精打采的盯着地面。

      潞王向站在身边的高起潜使了个眼色,高起潜点头示意,随后走上几步,高声道:“皇上有旨!众臣跪接圣旨!朕令倪光兴为天下兵马总制大将军,由其总领朕之亲军,连夜准备突围事宜。另,朕已然决定,明日卯时登基,众臣今日不许离开,留在宫城之中,以便筹备登基大典,明日卯时一到,众臣齐集武英殿外,若点卯不到,全家问斩!钦此!”

      看着底下众臣有气无力的喊着:“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潞王有些怅然若失,他无力的挥了挥手,说道:“朕现在乏了,朝议到此结束。众爱卿退下,由高起潜领办筹备之事。”

      潞王懒洋洋的站了起来,在几名小太监的扶持下,向后宫走去,连看也不看底下众人一眼。

      穿过长长的走廊,潞王正想回寝宫,却遇上了一队提着宫灯的宫女。那队宫女停了下来,并跪下,齐声喊道:“奴婢参见万岁。”这时,从那群宫女身后又走出一名少女,在走廊那柔和的宫灯下,只见那少女明眸皓齿,粉面如桃花,黛眉似弯月,活脱脱一个人间仙子。

      那少女走到潞王面前,盈盈一拜,道:“婷儿参见父王!”

      潞王道:“快快平身!”他爱怜的拉着少女的手,心情忽然好了不少,道:“这么晚了,你怎么不在宫里好好呆着,到处乱跑成何体统?”说到这里,他明显加强了语气,两只眼睛瞪着少女。

      少女道:“父王,外面的炮声好响,婷儿睡不着,所以就到佛堂去上香,一来求佛祖保佑父王身体安康,二来求佛祖保佑城内百姓能平安度过战乱。”

      潞王暗暗叹了一口气,不觉又想起了自己那早逝的爱妃。这个少女是潞王最小的一个女儿,为他的一个最受宠爱的侧妃所出,因为那妃子在此女不足岁时就因事而逝,所以潞王就对此女格外的疼爱,当此女长大后,由于其相貌与其母极为相似,以至于潞王更将全部爱心灌注在此女身上。

      潞王望着女儿的俏脸,说道:“婷儿心肠最软,真象你那过世的母亲。”

      听到潞王提起母亲,少女的眼圈红了起来,她说道:“父王不必自责,母亲早逝,那是她福缘浅,无福与父王长相厮守,她在冥冥中一定不会怨父王的。”

      潞王突然有些激动,他望着远处的一株老树,狠狠的说道:“你母亲之所以会死,全是因为那崇祯!若非是他派来监视我的东厂密探半夜偷窥,你母亲怎会受到惊吓?没有受到惊吓,她又怎么会死?”

      少女用手抚着潞王的肩膀,安慰潞王道:“父王,此事你已多次说起,但女儿以为此事与太子无关,还请父王将太子放了吧!”

      潞王怒道:“怎么与他无关?他是崇祯的儿子,父债子偿!”

      少女道:“父王……”

      潞王打断了她的话,说道:“你别说了,朕意已决!还有,从现在起你就要呼朕为父皇了,因为朕已经决定明日正式登基!”

      少女显然很是惊讶,她后退几步,望着潞王,道:“父王,你……你真的决定了?”

      潞王望着那黑沉沉的夜空,说道:“自从你母亲死后,朕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是什么王爷,只要你还是王爷,而不是皇帝,那么皇帝就能掌握你和你全家的生死荣辱!要想摆脱这种境地,就必须自己登基称帝!本来是没有朕的机会的,但后来李自成打进了京城,逼死了崇祯,朕真是想不到,苍天居然会借一个贼寇的手替你母亲报了仇!这可真是苍天有眼啊!哈哈哈……”

      看到潞王的神志好象已经有些不清,少女又走上来,眼里擒着泪,说道:“父王……”未及说出什么安慰人的话,她却已先哭成了个泪人儿。

      潞王从一名小太监那儿接过一只丝帕,替少女擦干了眼泪,接着说道:“京城陷落,朕领着王府上下逃到淮安,不料还是晚了一步,那福王却抢先一步登基,他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马士英那个兵痞吗?那马士英说得冠冕堂皇,说什么福王登基是因为他的血亲较近,即位顺序在前头。屁!那一套只有那些愚民才会相信!谁能当皇帝,靠的不是什么血亲,而是实力!

      朕当时手中无兵也无权,而且也没有什么军将支持朕,朕原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了,差点儿消沉下去。不料,天不亡我,后来居然硬是冒出来个太子!”说到这里,潞王浑身颤抖起来,他紧紧的拉着女儿的手,说道:“朕开始还不信,可后来那太子拿出了崇祯的遗诏,朕才终于确定他就是崇祯的太子。朕当时差一点儿就兴奋的昏过去,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

      第二天朕就开始准备了,为了把那福王搞下去,朕可是冒了相当大的风险啊!要知道,当时朕不仅无兵无权,而且连朝上的大臣也不大熟悉,不过,为了实施朕的谋略,朕豁出去了!但朕不想连累了你们,所以派‘四兽’将你们连夜送到城外躲了起来,现在你明白那些天朕为什么不让你回府了吧?

      回来的事情就象你听说的那样了,福王被那响马林清华一把拉下龙椅,吓的屎尿齐流,而他的亲信马士英则被活活打死。这可真是大快人心!哈哈哈……”

      少女觉得今天的父王很有些不大对劲,因为平时他的嘴里是从来不带粗话的,但今天的粗话却一个接着一个,倒有点儿象那传闻中的市井流氓了。

      潞王并未将女儿那疑惑的神色看在眼里,他仍旧在那里得意的说着:“可笑那群大臣,居然会相信那个林清华的鬼话,全都以为那福王是假的,哈哈!笑死朕了!要说别的王爷我不认得,但那福王就是化成了灰我也认得!

      李自成破开封的前一年,那福王,啊,不,那时候他还不是福王,他当时只是福王府的世子。这家伙从小就好色,那一年他带着几个家丁和打手,偷偷离开王府,来到河南卫辉府。朕的封地就是河南卫辉府,那里虽然不是什么富裕之地,但却有一个风俗,那就是每到七夕,各乡的姑娘、小姐就会由家人陪同,到府城看花会。

      名义上是看花会,但实际上却是相亲,若是赶会的男子看中了什么意中人,那么就会请媒婆前去说媒。这样一来,自然是会出现一些长相不错的女子。那福王世子就是冲这件事儿去的。

      世上有些事总会是那么的巧,那福王世子刚在市集上转了一圈儿,就遇上个美女,而那美女不是别人,却偏偏是那卫辉府知府的千金。当然了,当时福王世子是不知道那女子的身份的,他只用知道她是美女就行了。

      那福王世子一向见色起意,他吩咐手下将那女子的轿子拦下,将其家丁打散,当即就在轿子中对那女子行无礼之事。事毕,那女子将发簪【创建和谐家园】咽喉自尽,而那福王世子居然还留在那里,笑嘻嘻的看着那女子咽气。当然,他太过于狂妄了,他忘了那里不是开封,他并不是那里的地头蛇!

      卫辉府的捕快很快赶来,正欲将凶徒带走,却不料福王世子的手下功夫极高,四个人将二十名差役打得鬼哭狼嚎。不过,随后赶来的官军用鸟枪将他们制住了,那福王世子自以为自己是皇亲贵胄,谅那知府也不能把他怎样,就命手下随着官军到了知府衙门。

      他将自己的身份向那知府亮明,但那知府痛失爱女,怎肯信他?一顿杀威棒打得他差点死掉。后来一名师爷惟恐此事是真,牵连到自己,便匆匆赶来报我。我到了衙门,却也不认得他是否就真是那福王世子,我只好好言安慰那知府,并迅速差人前往开封禀报老福王。

      那老福王正为儿子失踪而烦恼,忽听到儿子被找到了,哪还敢怠慢,立即差人带上自己的印信赶到卫辉,将福王世子救出。从这以后,我就把那个纨绔给牢牢的记住了!”

      少女听见这些话中似乎涉及男女之事,脸上顿时红得象樱桃一样,她捏着衣角,问道:“那……那……父王,那知府后来怎样了?”

      潞王微微一笑,道:“我的婷儿总是这么关心别人,你先别急,我还没说完呢。那知府得知那凶徒竟然真是福王世子时,又惊又怕又怒,当晚便带着全家举火自尽了。”

      “啊!”少女一声惊呼,用手捂住了小嘴。

      潞王望着少女,问道:“你怎么不问问那福王世子带来的那几个打手怎么样了?”

      少女道:“他们是坏人,婷儿不喜欢问。”

      潞王道:“坏人与好人有时候只是一线之隔,这就要看用他们的人怎么用了!其实,那福王派来的人走的时候想把那四个打手和四个家丁一起带走的,但那知府却死活不干。知府当时的心思我能明白,主凶跑了,但这帮凶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走了!那福王世子显然也并未将他手下的生死放在心上,只是骂骂咧咧的躺在床板上被人抬走了,对于身后那几个苦苦哀求的手下连看也不看一眼。待福王府的人走后,那知府立刻命人找来一名骟马的,将那八个爪牙全部给骟了,只疼得他们满地打滚儿!”

      少女捂着耳朵,道:“羞死了,我不听!”

      潞王拿开她的手,说道:“你不听也要听,因为那八个人中,你认得其中的四个。”

      “我认得?”少女有些惊异。

      潞王道:“他们就是‘四兽’。”

      “啊!”少女惊呼出来,“是他们?”

      潞王道:“当年他们受完刑后,却并未死掉,当知府举家自尽后,我就派人把他们接入府中,命人医治。他们伤好以后,对我感恩戴德,于是就奉我为主。‘四兽’身手很好,我将他们训练成贴身保镖,而另外四人却成了我的外地眼线。”

      少女道:“那……那他们为什么……”

      看着女儿欲言又止的样,潞王道:“你是想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找福王报仇吧?其实他们数次前往开封,想杀掉那福王世子雪耻,但均空手而回。后来李自成攻破了开封,杀了老福王,而那福王世子却不知为什么跑了出去,后来就不知所踪,过了好几个月才又出现,并被崇祯封为福王,袭了爵。他们也曾想去京城找福王算帐,但被我阻止了,再后来,福王登基称帝,自然就更难报仇了。”

      少女道:“所以他们才会对父王忠心耿耿,一直是父王的心腹?”

      潞王点头说道:“若没有他们保护着你们到城外躲避,我还无法下决心动手呢!那福王不仅好色忘义,而且凉薄寡恩,我曾对他有救命之恩,他却来打你的主意。”

      “我的主意?”少女心中有些惶恐,虽然她明知福王已死,但仍是有些后怕。

      潞王道:“他登基以后,就派人到处为他采办美女,日夜寻欢作乐,后来他听说我的小女儿颇有姿色,便开始打起了你的主意。你要知道,按祖宗的辈分,我比福王长一辈,而你却和他是平辈,按说他应该喊你堂妹。可是这个畜生居然打起了堂妹的主意,实在是禽兽之举!”

      “父王,我害怕!”少女将头埋进潞王的怀里。

      潞王摸着少女的头发,说道:“别怕,有父王在,就没人能伤害你!”潞王叹了一口气,他的脸色由柔和渐渐变为冰冷,语气也再次提了起来,他说道:“得到太子将到南京的消息,我欣喜若狂,立即命‘四兽’将你们送出城,然后我便开始谋划这一切。当福王被囚禁起来以后,我为了防止他东山再起,同时也为了防止他的同党劫狱,便将‘此福王非假福王’的消息透露给了高起潜,这样一方面可以借他人之手干掉福王,另一方面可以拉近我与高起潜的关系,一举两得!不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高起潜居然不敢动手,他说他刚刚到南边,怕东厂不听他的指挥。于是我就亲自来干,听说我准备解决福王,‘四兽’争着干,当天晚上福王就和他的几个亲信一同死了,而且‘四兽’还用最恶毒的方法处理了福王的尸体,他们心中的怒气也算是发泄出来了。”

      少女的惧意更浓,她向身后望望,说道:“父王,别再说了,婷儿不想听这些!”

      潞王道:“不是父王想吓你,父王这样说,是为了告诉你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世上坏人很多,要想不被别人害,那么就必须时刻小心;第二个道理是,父王之所以想登基,完全是为了保护你们,因为只有当了皇帝,我才能更好的保护你们!”

      少女道:“可是……父王,现在城外敌军势大,恐难抵挡,不如早点出降,或可保全性命。”

      潞王道:“傻孩子!现在父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唐朝时有个姓朱的人,他的兄弟造反,而他手下的兵丁却将他推为皇帝,将唐朝皇帝逼走。后来,朝廷军队围住了城池,让他投降,他见敌军势大,只好投降。哪知朝廷出尔反尔,还是将他杀了,他在临刑前曾给后人留下话:‘一莫做,二莫休’,也就是说,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底,绝对不能半途而废!现在的父王就象他一样,已经到了一不做二不休的地步了!”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六十一节

      一艘黑漆漆的双桅船停在离江岸不远的地方,锚已经抛下,两根桅杆上分别挂着两盏风灯。江上的风渐渐的大了起来,江浪一波接一波的拍打着船身,发出“哗啦,哗啦”的拍击声。月亮依旧躲在乌云里,始终不肯露面。

      头上缠着绷带的施琅站在前桅边,抬头望了望天,他有些无奈,本以为风大起来后就能将天上的乌云吹散的,但没想到那些乌云仍旧把月亮挡的严严实实,使得江面上黑乎乎的,看不见任何东西。

      施琅向着主桅上看了看,喊道:“喂!蒋潮,你小子可给我看仔细了,万一有什么情况出现,就立刻前去报我!”

      蒋潮趴在桅斗边,向下喊道:“放心!标下不会耽误的!”他嘴里轻声咕哝着,又抬起头,极目远眺,虽然他什么也看不见,但仍是努力做出认真的样子。丑时已过,但四周仍是一片漆黑,连星星也看不见,只有那朦胧的月亮影子还可以透过乌云。

      蒋潮打了个哈欠,就着灯笼的亮光看了看身边的一个沙漏,他嘴里喃喃道:“今天怎么搞的,这时间过这么慢,故意跟老子捣鬼!”他无聊的抬起头,向西边眺望。

      “那是……”他提起双手,用力揉了揉眼睛,当他再次把眼睛睁大后,终于可以确认,在西边上游数里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模糊的灯光,从那些灯光的排列来看,应该是一只船队。

      蒋潮不敢怠慢,赶紧将身边吊着的一个竹管敲响,然后向桅杆下喊道:“喂!兄弟,快去禀报施舵头,有一支船队顺流而下,意图不明。”

      那守在桅杆下的一名水手立刻跑进船舱,去向施琅禀报。

      施琅急匆匆上了甲板,站在船头,向上游眺望。

      根据那若明若暗的灯光来判断,那支船队离这里最多不过五里,不过,看样子他们的速度很慢,似乎并不熟悉这里的水道,因而一步一停,小心翼翼的向下游驶来。

      施琅犹豫了片刻,接着便向蒋潮下令道:“蒋潮!敲锣!”

      “当当当”一阵密集而紧促的锣声响起,将这沉寂的黑夜唤醒。

      施琅平时对手下要求极严,因而水手们很快就在甲板上【创建和谐家园】起来了,而且船上的大炮也被炮手们装好了弹药,推出了舷窗。

      施琅下令:“起锚!升帆!前桅挂起红灯,召集其它船只向我靠拢!”

      三只巨大的红色风灯很快就出现在了前桅杆上,随着风轻轻的晃荡着。

      附近的十多艘船看见红灯,立刻起锚,向着施琅的船靠了过来。在施琅发出的各种命令下,桅杆上的灯笼的数量和颜色不断的发生变化,整个船队也随着灯笼的变化而变换着队形,最终排成了一条长队,从江中心逆流而上,向那由上游而下的船队驶去。

      待离那支上游的船队还有一里时,施琅下令放下一只小艇,派十名士兵划着小艇,向着那支身份不明的船队驶去,以查明其真实身份,而他自己则率领船队紧随其后,并做好战斗准备。

      站在施琅身边的张阿斗看着那只小艇渐渐远去,有些担心的向施琅说道:“施舵头,何必这么小心啊?直接乱炮打过去不就行了吗?万一又是敌人的话,那……”

      施琅听到这里,只觉头上一痛,他伸手摸了摸头上的绷带。施琅头上的伤是三天前弄的,那天他正在采石一带巡逻,负责警戒南京上游,快到中午时,手下报告,说有一只船队顺流而下,向采石开来。施琅事先就接到史可法的命令,说将有一支军队可能会由湖广一带前来支援,要他小心接纳。

      施琅以为那只船队就是由湖广一带而来的援军,便迎上前去准备接应,但没想到那只船队虽然确实是从湖广一带下来的,但却并不是前来支援的军队,而是左梦庚的湖广败兵,一共近万人,乘着船东进南京,本来是前来投奔左梦庚的,但却首先遇上了施琅的船队。

      双方对于这场遭遇战都是没有丝毫准备,当发现对方是敌非友时,一场混战立刻展开。施琅船队大炮犀利,船只速度又快,因而很快就将左梦庚败兵击溃,迫使他们弃船登岸,向江西一带逃去。不过,在混战中,站在甲板上督战的施琅也被一支流矢击中了头部,所幸伤势不重,休息两天就好了。

      此时施琅忽闻张阿斗这样说,心中也开始犹豫起来,他望着那一里外的不明身份的船队,见其队形严整,显然不大可能是溃兵。他用脚踢了身边的张阿斗一脚,说道:“你小子整天就是出坏主意!莫非你想把老子害死后谋老子的位子?那船队要真的是镇虏军的援军怎么办?要是打了他们,就算是老子当场不死,回去也会被处斩!老子怎能不小心?”

      话虽这样说,但施琅还是有些担心的,所以他命各船做好战斗准备,只等他的命令一下,便开炮轰击对方船只。

      看来施琅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那派去的士兵很快就与那支船队取得了联系,他们确实是由湖广一带东进支援的镇虏军,而且那带队的将领也随小艇来到了施琅的船上。

      施琅笑着向那刚刚上了甲板的镇虏军将领抱拳道:“在下施琅,为郑芝龙将军麾下。”

      那镇虏军将领也抱拳道:“在下镇虏军赵奉,奉威毅侯命令,由西平寨经湖广前来支援勤王军。”

      施琅道:“在下奉令在此迎接诸位。但军令如山,还请赵将军出示调令。”

      赵奉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交给施琅,说道:“调令在此,请过目。”

      施琅接过调令仔细看了看,随后将调令交还赵奉,道:“没有问题了,请赵将军回船,在下这就护送将军去南京。”

      赵奉道:“不知我部由何处进攻?”

      施琅道:“这个我也不清楚,待到了南京城外史阁部大营,或许就知道了。”

      ******************************************************************************

      虽然太阳还未爬上来,月亮仍被几片乌云遮住挂在天边,但天色已经蒙蒙亮了。

      南京城,武英殿,卯时三刻。

      潞王面色沉重的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跪着的百余名大臣,听着他们口中发出的低沉忧郁的声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响彻整个武英殿,虽然不够洪亮,但已经不错了,起码把那隆隆的炮声给暂时压下去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3 1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