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三人听到这话,立即把头缩了回去,并把身上盖着的草又拢了拢。“牛皮”打着一个火镰,将三人的火绳枪上的火绳点燃,静静的等候着猎物的光临。
阿济格骑在马上,一言不发,他身边的将领也无不是牙关紧闭,生怕说错一个字,使得王爷大发雷霆。吴三桂偷偷的望了眼阿济格,立刻就被他那铁青的脸色吓得低下了头,他暗暗想道:“这能怪谁呢?谁能想到这里到处都是明军呢?不过这些明军还真是奇怪,都穿着百姓的衣服,却手拿火器,若不是火器众多,我还以为是勇丁呢!但是他们的训练怎么那么差劲呢?不像是官军啊!”
阿济格的心里也在想着心事,跟着他一起逃出来的八百亲兵,由于一路之上那些奇怪明军的袭击,现在只剩下了三十几个,他们总共就剩下五十个人,五十匹马,不过这样跑起来倒也快了许多。
就在阿济格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忽然听见一声尖利的呼哨声,不等他反应过来,从土路的两边就闪出一道道亮光,接着便是那熟悉的火器轰鸣声。不等身边的部下全部落下马,阿济格猛的一抽鞭子,如离弦之箭一般窜出老远,紧跟在他身后的则是一向反应敏捷的吴三桂。
听到队长的那一声呼哨,“牛皮”、小马哥、驼子就一起向着清兵开枪,但三人的枪只有两支响了,驼子的那一支却没响。驼子赶紧查看,这才发现自己一时慌张,竟然没有将引火药池上的防风盖打开,火绳触不到药池里边的火药,自然就打不响了。
驼子赶紧把防风盖打开,但此时清兵已跑出很远,距离他们最后这个麦草堆已有十五丈远。驼子也顾不得隐蔽了,他站了起来,瞄准跑在前面的一名清兵,猛的抠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脆响,那名清兵用右手捂着胸口,身子晃了晃,接着便倒下马来,但他的左脚仍挂在马镫上,被马又拖行了五十丈才停下。那名紧跟在他后面的清兵见他倒地,本想低身将他拉住,但只略一躬身,便又起身,头也不回的向东跑去。
看到清兵已被自己杀的落荒而逃,众人全部跳下麦草堆,而且树林中也跑出一些人,他们欢呼着涌向清兵们的尸体,将他们身上的东西搜刮一尽,甚至连衣服裤子也不放过,更有几个胆大的,从腰间抽出大刀,把清兵的脑袋砍下来,用他们脑后的辫子把其拴在一起。
驼子跳下麦草堆后,立即和小马哥一起向远处跑去,不一会儿他们返回。驼子左手里攥着那清兵的人头,右手则提了一个褡裢,而小马哥则牵着那清兵的马,与驼子并肩走在一起。
驼子高声喊道:“队长,【创建和谐家园】掉了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大官,瞧,他身上还有公文呢!”说完便将人头与褡裢一起举了起来。
队长高兴的道:“是嘛,快把褡裢给我看看!”
队长接过褡裢看了看,从里面抓出几封信件,颠来倒去的看。驼子看到这副情景,说道:“队长,你不是不识字吗?怎么看得这么认真?”
队长道:“侯爷说了,凡是缴获了敌人的信件之类的东西,一定要上缴。对了,你还缴获了什么东西没有?”
驼子立即回答:“没……没有,就这些!”
小马哥道:“驼子,你怎么又谦虚起来了?你就快把你那几个金元宝交出来吧!”说完便伸手从驼子紧捂着的口袋里掏出四个金元宝,每个足有五两重。
队长看着金元宝,笑着说道:“【创建和谐家园】,怎么跟你说的?一切缴获要上交,由队长统一分配。你小子倒好,竟敢私藏!不过,看在你击毙了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大官的份上,就赏你一锭,剩下的大家平分!”
听到队长的这番话,众人又是一阵欢呼,那驼子则立即从小马哥手里抢回了一锭金元宝。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调笑着驼子,纷纷问他何时成亲。驼子骂骂咧咧的乱吼了一通,但等众人安静下来,驼子真的为自己打算起来,他想道:“我是娶村北的赵姐呢,还是娶村南的张姐呢?赵姐的脚大,张姐的【创建和谐家园】大,都好。对了,我两个都娶!”
北线,开封城外,农历十月十五日,辰时刚过,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秋风微微吹过,带起一阵黄土。
一场惨烈的撕杀正在开封城边展开,数十门大炮正向着开封东门猛烈轰击,而城上的守城士兵正把十余门大炮从城墙上的一边移到东门附近。
陈唯一站在东门城楼上,指挥着守城官兵的战斗。清军此次居然一共带来了两百门大炮,一心想把开封城轰开。若不是因为自己一边的大炮都架在城墙之上,射程比清军的远,恐怕开封城早就被轰开了。不过,多日的轰击,开封城的城墙上已出现了数处较大的裂缝,虽经军民奋力抢修,但恐怕再也支撑不了多久。
多尔衮也在前线督战,虽然他以不断变换炮兵阵地的方法来躲避城上明军的炮火还击,但这终究不是根本办法,经过多日的炮战,他的大炮已被明军击毁了五十多尊,加上自己损坏的,清军的大炮数量已与明军不相上下,所以多尔衮的心里也很着急。
更让多尔衮着急的是,东路清军未传来捷报,而西路清军也没能到预定地点汇合,恐怕也已被明军缠住。大军在此久耗,实在是不符清军机动作战的一贯风格,而且连日的伤亡已使士兵们心生厌倦,若不能快点攻破开封城,那么清军就可能刹羽而归,一无所获。
清军的炮弹不断的落在护城河里,溅起一个个的浪花,而不多时,明军的大炮又移过来了,并且很快就开始射击,开花弹不停的飞过来,落到清军的炮兵阵地上,爆成一个个的烟花,把清军炮兵炸的鬼哭狼号。
多尔衮只得下令炮兵阵地继续转移。他看着那些炮兵手忙脚乱的转移着大炮,忽然心生一计,不禁哈哈大笑,说道:“此计妙哉!此计妙哉!用了此计,定能攻破开封!”一个毒计立即在多尔衮的心中形成。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三节
林清华率领着镇虏军的主力于十月十六日赶到开封城下,不等他们休整,就与清军的侧翼骑兵遭遇,战斗在双方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打响。
清军骑兵三万人,趁着镇虏军阵脚未稳,就发动了进攻,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
林清华将镇虏军六个师分成了三部,每部约两万人,三支部队成“品”字形散开,各相距约两百丈,每支部队成扇形,三支部队将炮兵和四千骑兵夹在中间,炮兵围成一个圈,炮口向外,利用爆破弹射击阵外的清军,而四千骑兵则负责保护炮兵的安全,与扇形阵后边的步兵一起驱散进入阵中的少量清军骑兵。
双方开战的地点离开封城还有十余里,位于开封西南面,所以开封城墙上的炮兵无法支援,一切只能依靠他们自己了。
清军骑兵仗着速度快,弓箭精准,肆无忌惮的在镇虏军阵前左右穿插,虽然始终未能攻入阵中,但却给以镇虏军重大杀伤,在清军骑兵如蝗一样的箭雨中,镇虏军中不断有人倒下,死去。
但镇虏军始终保持着阵形,士兵们随着铿锵的鼓点声,以密集的弹雨扫向清军,使得清军每杀伤一名镇虏军士兵,自己就要付出三倍甚至是五倍的代价。
林清华站在炮兵阵的中间,指挥着炮兵射击。每当看到一队清军骑兵向某个方向跑来,林清华就指挥炮兵欲先射击清军将要经过的路段,当清军正好经过时,已落地的爆破弹就会适时的在清军马队中爆炸,掀起泥土、铁屑和残肢断臂,清兵则在爆炸的轰鸣声和人员的哀号声中【创建和谐家园】。
战斗打得十分艰苦,明军不乱,但清军也不退,就这么僵持着。多尔衮见到清军骑兵正渐渐的处于下风,于是迅速命令五万围城的步兵前去支援。
守在城上的明军见状,不顾清军的炮火轰击,立即调转跑口,集中炮火轰击清军拔队出发的步兵,使其还未离开,就已折损了三成人马。但那些清军步兵最终还是前往支援骑兵去了。
陈唯一见状,顿时心急如焚,他想出城迎战清军,但又怕清军趁隙攻入城中。正彷徨无措时,忽然见到东南面一支大军急速赶来,由于距离较远,因而一时无法辨识。待那支军队靠近时,方才认出也是一支明军。
这支明军由三部分组成,一部为秦侃率领的一万镇虏军,一部为黄得功率领的九万驻守扬州的部队,一部为李成栋率领的本部人马一万人。
原来,明军于汝宁城下大败八旗骑兵后,李成栋即派人向黄得功投降,而黄得功得知消息后,一面令副将驻守在徐州以南五十里的地方,而他自己则亲率九万人到汝宁与李成栋、秦侃汇合。待三支部队在汝宁城下汇合之后,在秦侃的再三请求下,黄得功终于答应前去解救开封。他们日夜兼程,终于在林清华最危急的时刻赶到。
这支明军的生力军一到战场就列好了阵,黄得功审时度势,没有率军去支援林清华,而是率军直扑多尔衮中军大营。
多尔衮急令派出的五万步兵回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不等他的军令传到,黄得功的人马就杀了过来,将清军压向城边。
此时陈唯一不失时机的派出五千士兵乘坐羊皮筏子,从清军后方射击。清军虽然准备了攻城用的小木船,但这些木船早已被城上的炮火全部打坏,所以清军现在对于从身后杀来的、飘在羊皮筏子上的明军没有一点办法,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多尔衮此次共带了十五万清军,其中五万为精锐的满洲八旗,三万为蒙古八旗,这八万人是精锐,其中四万骑兵,四万步兵,剩下的七万人为汉军步兵,虽然战斗力差,但其火器较多,是清军攻城的主力部队。
在这半个多月的战斗中,清军于开封城下损失三万人,还剩下可战之兵十二万,林清华先牵制了三万骑兵,后又牵制了五万步兵,所以多尔衮大营中只剩下了不足四万人,而且其军中的骑兵不到一万,面对潮水般涌来的黄得功人马,还有身后夹击的明军,多尔衮很快就撑不住了,他只好命令士兵边打边向西撤,想与西南面的清军合二为一。而那正与林清华交战的骑兵也发现了多尔衮处境危急,所以他们就纷纷舍弃了林清华的军队,转而向东北冲锋,以掩护多尔衮。
林清华见围着自己的清军已全部离开,认为此时正是机不可失,所以他立即传令全军追击,留下行动缓慢的炮兵和掩护炮兵的骑兵殿后。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两支清军拼命的向一处涌,而他们的身后则是两支明军紧追不舍,就像是两只猫看见了两只老鼠,而那两只老鼠则想尽快找个地方离开。
清军很快合兵一处,而两支明军也是边战边向对方靠拢,不多时也合兵一处。
清军合兵之后,攻势立即增强,多尔衮指挥着步兵在阵形中间向明军突击,而骑兵则从两翼向明军迂回包抄。两军战了一会儿,林清华的炮兵和骑兵已经赶了上来,林清华命令骑兵掩护炮兵于开封城南门【创建和谐家园】,与从城里赶来的五千守军共同保护炮兵,然后用炮兵继续轰击清军。
双方又战了一个时辰,此时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于是各自鸣锣收兵,明军于南门结阵防御,而清军则向北撤退,并在绕了个圈后又回到了开封东门外十里的大营中。
黄河自从元朝末年决堤后,就从开封北面不远处改道,由此南下,夺淮入海。由于黄河泥沙很多,所以经常淤积,使得黄河几乎年年决堤,危害两岸百姓,使得这一带成了黄泛区,稍微有点大雨,这里就会变成千里泽国。后来潘季驯受命治理黄河,他调集百万民伕,用了十年工夫,才于黄河南下的一段河道两岸筑起千里大堤,暂时压住了这条“狂龙”。
李自成攻开封时,守城的明将见闯军势大,为了守住开封,所以派人决了黄河,不仅使闯军损失惨重,而且也使附近百姓深受其害。后来李自成退走后,黄河大堤才又被修好。
现在的开封城又将面临一次黄河决堤之祸,不过这一次决堤的不是明军,而是清军。
多尔衮的大营就扎在黄河大堤之前,他命令所有的部队全部于大堤前驻扎,并派出数千人开始挖堤。
在清军刚开始挖堤时,明军探马就发觉了。林清华与众人商议,认为若不及早动手击溃清军,那么一旦黄河大堤挖开,洪水将再次淹没这里,并使这里本已严重的饥荒更加严重。
商议既妥,明军就立刻全军开拔,向驻守大堤的清军发动猛攻。
由于黄河大堤很高,使得清军居高临下,明军的第一次攻势受挫。
明军退后半里,重新列阵,林清华随后调整炮兵,将其列于中军阵后。在休息了片刻之后,明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明军炮兵先开炮轰击,全部使用爆破弹,将大堤上的清军阻隔成左右两个队伍,明军大军随后先向位于左翼的清军发动进攻。被炮火隔于右翼的清军试图前去支援,但在炮火下伤亡惨重。
多尔衮见形势危急,亲率右翼大军往攻明军炮兵,与林清华率领的保护炮兵的三万人战在一起。由于此时的清军部队已进入开封城墙上的大炮的射程,所以陈唯一命所有大炮开火射击多尔衮大军的后军,使其蒙受重大伤亡。
战斗进行了半个时辰,双方部队均已显出疲态,而且出现了逃兵。清军后军中有近一万名汉军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向北越过大堤,通过清军架设于黄河之上的浮桥逃到黄河北岸,而林清华所率领的镇虏军中也出现了逃跑现象,有三个连长带头向南逃跑,在他们的带领下,有近千名镇虏军士兵跟着一起逃跑。
站在城头上的陈唯一看到镇虏军中出现了逃兵,他恨恨的骂道:“【创建和谐家园】!在镇虏军中居然也会有逃兵?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说完便亲率三千守城部队出城拦截。不多时,陈唯一率领的拦截部队就拦住了那千名逃兵,双方对峙片刻之后,就进行了一场不长时间的战斗,逃兵中的多数人早已斗志全失,打了一两枪就跪地投降,剩下的少数军官和士兵怕受到惩罚,所以不得不拼死战斗,但他们很快就被消灭了。陈唯一命部下将俘虏的八百人押回城里,自己则亲率两千人前往支援林清华。
林清华的部队因为有人逃跑,所以军心一度有些混乱,幸亏清军的逃兵更多,所以阵脚最终还是稳住了,待陈唯一的援兵赶到后,立即军心复振,向多尔衮的清军发动了发冲击。
相比明军的从容不迫,多尔衮则显得有些焦头烂额。他得知部下有一万人逃走后,便觉不妙,本想亲去追回,但又怕自己一走,部下更是人心涣散,所以只派了一名副将带领三千人去追赶逃兵,他自己则继续留下督战。
林清华立于阵中,转头向驻守于堤前的清军望去,见其阵后挖堤的数千人正开始向大堤两边跑,而大堤上已显出了一条沟,剩下的清兵则将一些木桶搬到那条沟里。
“看来清军要炸堤了!”林清华想道。他又观察了一下明军的攻势,发现黄得功所率的部队仍被挡在清军阵前,不能向前移动一步,虽然他那里也有近三万镇虏军,但清军中的汉军火器部队多集中在大堤附近,所以明军的火器并不能完全占上风,战事成胶着状态。
林清华回过头来,看着那些在炮兵阵地上搬运炮弹的惩戒营士兵,心里想道:“只能这么办了!”
他立即召集所有惩戒营的士兵,命令他们组成敢死队,前往清军挖开的那条大堤上的沟,并将其占领,用水将清军填入的火药淋湿。林清华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那么就赦免他们的罪,并每人奖励三百两银子,愿意留在军中的还将官升一级。
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惩戒营中的三百多人默然无语,眼看就要冷场,忽然惩戒营中站出一人,他高喊道:“弟兄们!怕什么?大不了一死!现在【创建和谐家园】占了我大好河山,正是我堂堂男儿报国立功的好机会!若是不幸战死沙场,那么后人会记住我们的,而且这也比死在床上好上万倍!我们都是有罪之人,侯爷宽宏大量,没有杀我们,只让我们干活赎罪。现在战场情势危急,正是我们赎罪的好机会。大家还楞着干什么?一起跟我上啊!杀【创建和谐家园】!杀【创建和谐家园】!”随着他的喊声,三百多人一起喊了起来:“杀【创建和谐家园】!杀【创建和谐家园】!”粗犷的嗓音汇成一曲豪迈的乐章,而那周围不断传来的枪炮声就像是在给他们奏乐。
林清华定睛一看,喊话的人正是欲图刺杀他的郑山河。林清华大声道:“好!不愧是我中华男儿!不愧是威名赫赫的‘南拳王’!”说完他转头命令陈唯一:“陈将军,你率领三千人在他们身后掩护他们,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也率军冲到大堤上,并坚守到大军前来!”
多尔衮正在督促部下奋力抵抗明军的冲击时,忽然看见明军阵中冲出一彪人马,却不是向着他的大军而来,而是向着大堤方向冲去,由于只有几千人,因此多尔衮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黄得功得到消息,立即传令部队于阵中让开一条路,使敢死队从中穿过。
郑山河率领着敢死队冲在最前面,所有的敢死队队员均身穿厚甲,头戴铁盔,每人手持一把大刀,腰间别着四支短枪,此外他们每人还在身上捆了一个褡裢,褡裢中装着十个手榴弹,每个人的口中还咬着一根用来点燃手榴弹的火绳,在他们的身后,每人还背了个木桶。
清军将领突见从明军阵中冲出一支数百人的队伍,人人杀气腾腾,于是他急令所有火器对准这支部队开火。一阵烟雾过后,明军敢死队已倒下近百人,郑山河的左手手掌、右肩均被子弹洞穿,但他仍圆睁双眼,咆哮着率领部队冲了上去。不等清军重新上弹药,明军敢死队就与清军的前队接战了。
在冲到清军跟前十余丈时,明军敢死队就将一部分手榴弹点燃扔了出去,在手榴弹弹片的横扫下,清军前队士兵倒下一片,使其前方出现了一个缺口,明军敢死队立即冲进了这个缺口,用手中的短枪、大刀屠杀着处于震撼之中的清军。
清军将领见明军冲入本阵,急令部下收拢阵形,欲图将突入阵中的明军消灭。但清军的变阵并没有成功,明军的强大攻势使其不敢移动,而且明军趁着刚才清军的混乱,又向前突进了三十多丈,而清军则不得不向大堤后退了三十多丈,阵形进一步混乱。
由于林清华给敢死队的命令是占领大堤上被挖出的沟,所以郑山河他们不敢恋战,当把身边的清军士兵击倒后,他们就向前冲,慢慢的接近了大堤。
郑山河挥舞着大刀,随着刀片的舞动,鲜血和肉片也四处飞溅,有些则溅到了他的身上和脸上,加上自己伤口流出来的鲜血,他早已变成了一个血人,而他剩下的那一百多部下也与他相差无几。在他们的眼里,清军士兵和他们自己都已不再是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杀戮机器,不是自己把别人杀死,就是别人把自己杀死。他们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堤!
经过苦战,郑山河他们终于达到了大堤之上。他们继续挥舞着大刀,将那些正在大堤上搬运火药桶的清军士兵赶下大堤。这些清军士兵多是新收编的汉军部队,战斗力不强,看见明军这支血人部队如此不要命的打法,他们早就吓呆了,除了抱头鼠窜以外,他们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也没有,更别提发动反攻了。
郑山河立即命令部下从黄河中打水,而他自己则挥舞大刀在那些火药桶上砍出一个个的裂缝。等水打来,明军敢死队队员就将水从这些裂缝中倒入,把里面的火药淋湿。
清军将领见大堤已失,害怕多尔衮怪罪,只得亲率一千亲兵前往大堤,试图将明军赶下大堤。
等主将一走,守卫大堤的清军渐渐失去斗志。陈唯一见机不可失,立即率领部下向前推进,而黄得功也率领部队紧随其后。
在明军的步步紧逼下,清军再也支持不住,前军中有人大喊一声,顿时队形混乱不堪,纷纷丢掉手中的火器,转头向大堤的斜上方跑,准备通过浮桥逃到北岸。这一跑立刻带动清军后队人马,整个守卫大堤的清军部队崩溃了。清军士兵你推我挤,互相踩踏,短短片刻时间,大堤上又是尸积如山。等到众人越过大堤上了浮桥,更是拥挤不堪,不断有人落水,等明军赶到大堤之上时,发现黄河上已漂着成千上万人。
守卫大堤的清军部队崩溃后没多久,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也崩溃了。多尔衮只好率领着混乱不堪的大军撤向浮桥,与刚刚赶到的黄得功人马又杀在一起。由于陈唯一率领镇虏军部队将大堤上的火药桶搬下,并开始修补大堤,使得明军火力减弱,而这支清军中多是八旗部队,战斗力较强,加上这浮桥是他们逃生的唯一通道,所以人人奋勇,居然打退了黄得功的人马。
林清华见多尔衮已退,立即率领部队追击,到浮桥附近时与黄得功合兵一处,继续攻击逃跑中的清军。明军急于将清军消灭在河边,而清军则急于逃命,双方都是拼死战斗,小小的浮桥渡口立即成为了修罗地狱,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鲜血,双方士兵的血逐渐汇聚到一起,顺着黄土地流入黄河之中,将那河水染得通红,血红色的河水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发出幽暗的红光,冲击着所有人的视觉和神经。
多尔衮骑马跑在部队的前面,很快就在亲兵的护卫下过了河,他站在黄河北岸,望着南岸的战斗和浮桥上仍在急急忙忙奔跑的部下,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长叹,命令亲兵放火烧桥。
此时留在黄河南岸的清军均是汉军,约三万人,他们正拼死战斗之时,忽见浮桥起火,顿时手足无措,面对明军的猛烈攻击已毫无斗志,先是数千人跪地投降,接着剩下的人也纷纷跪地投降,只有少数强悍之辈仗着水性好,扔掉兵器,跳进浑浊的黄河之中,妄图游到对岸,但明军不停的向他们射击,河中的旋涡也很多,除了少数命大的人外,大多数沉尸河底。
明军见浮桥已断,便不再追击,收降了清军降兵后,明军也撤回开封城休整。
至此,清军对中原地区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攻击行动宣告失败,明军大获全胜。此役明军共歼灭和招降清军十二万人,其中八旗精锐近五万。虽然明军伤亡也较多,仅镇虏军就伤亡三万人,而黄得功部伤亡人数超过五万,但此役遏制了清军南下的势头,自此以后,清军再也无力主动发起大的战役,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明军手中。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四节
清军撤离开封后,多尔衮就烧掉大部分粮草,将大军驻扎于济南一带休整,而开封城里多日以来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开封城中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恢复了平静,重新操持起旧业,忙着奔生活。
与民间的轻松气氛不同,开封城中镇虏军中军行辕前的校场上气氛凝重,所有镇虏军中的各级军官均在此【创建和谐家园】列队,等候着林清华训话。
林清华站在检阅台上,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向大家宣示一个道理,那就是军中无戏言,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必须遵守军纪!”说完他扭头向检阅台边喊道:“都出来吧,你们都是英雄,别那么扭扭捏捏的!”
众人向那里望去,看见一队身上全都缠满了绷带的镇虏军官兵从检阅台旁走了出来,并上了检阅台。这就是在保护黄河大堤一战中立了大功的敢死队剩下的全部官兵,他们一共只剩下三十三人,而且还有十人因为伤太重不能动,所以只来了二十三人。
林清华待其全部上了检阅台,才接着说道:“他们是所有镇虏军官兵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好汉!为了保护黄河大堤,他们拼死冲进清军阵中,伤亡惨重,只剩下了三十三人!我先前说过,只要他们成功阻止了清军炸堤,那么我就奖赏他们。他们办到了,所以我不能食言。今天,我就当着你们的面,给他们奖赏,而且还要重重的赏!”说完,他便走上前去,亲自为每个人别上了一枚银豹勋章,并将许下的每人三百两银子的赏格也发给了他们,那些伤重不能来的人则由他们的战友代他们领赏。随后林清华宣布赦免所有敢死队的人的罪,并把愿意留下的人的官职提升一级。
除了郑山河以外,所有的人均表示愿意留下继续当兵,林清华见郑山河沉默不语,于是说道:“郑兄既然不愿留下,那我也不勉强了,等会儿我命人送你一匹快马,三十斤干粮,你回直隶去吧。”
郑山河说道:“若非因为放心不下小人双亲,小人一定留下来。请侯爷放心,等小人安顿好了双亲,小人一定前来相投!”说完抱拳作揖,转身而去。
等这些功臣下了检阅台,林清华的脸色一变,说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在军队中最讲究的就是赏罚分明,既然有赏,那么就应该有罚!来人呐,把那些逃兵带上来!”
随着林清华的命令,三千名士兵押解着五花大绑的八百逃兵走到检阅台前,站成四排,在他们身后则站着荷枪实弹的镇虏军士兵。
林清华道:“我在战前就说过,凡是敢逃跑的一律严惩!一个人逃跑一个人负责,一群人逃跑一群人负责。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你们抛下战友,逃之夭夭,你们是一群懦夫!既然你们敢这么做,那么就别怪本侯不讲情面!来人那,把东西拿上来!”
十名士兵应声而出,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竹筒,竹筒里装着一些筷子。他们飞快的跑到那些逃兵们中间,一个一个的把他们身上的绳子解开,让他们从竹筒中每人抽一支筷子。这些筷子表面看起来一样,但底下的筷子头上却涂着不同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少数是黑色。
林清华见到逃兵们已全部抽出了筷子,于是说道:“红色是活签,黑色是死签,凡是抽到死签的立即枪毙!凡是抽到活签的可以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们将全部被关入惩戒营中服苦役,期限三年,除非你们能在这三年中立功赎罪,否则不能提前释放!”说完将手一挥,示意士兵们照办。
那些抽到活签的逃兵如蒙大赦,个个脸现喜色,而那些抽到死签的逃兵则人人面如死灰,大多数垂头丧气,听凭身后的士兵将自己拖走,但其中还有少数人试图顽抗,转身抢夺身后士兵的枪,但很快就被刺刀解决。等将剩下的抽到活签的逃兵全部押走,一阵枪声从校场东边传来,抽到死签的士兵已全部伏法。
望着底下脸现惶恐之色的军官们,林清华说道:“大家不要慌张,我说过了,有赏必有罚,只要诸位能谨遵号令,那么我自然是不会亏待大家的。不过若是也当逃兵,那么就别怪本侯军法无情!这是军中第一次实施‘什一抽杀令’,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以身试法!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了,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