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中华异史》-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清华穿上衣服,坐在椅子上讯问郑山河:“老老实实回答我,是谁派你来的?为什么要杀我?还有那万明灿一家与此事有无关系?”

      郑山河仰起头,望着林清华,但并未显出害怕的样子,他说道:“好汉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事与万明灿一家没有关系,你不要为难他们,要杀我就请动手吧!”

      林清华道:“你还没回答我的问话呢!我问你为何要刺杀我?”

      郑山河道:“我与你既无冤,也无仇,我来杀你也是迫不得已。你要不死,我父母的性命就难保了!”说完神色黯然,连声叹息。

      林清华吩咐卫队长道:“你带人去把万明灿的家监视起来,但没有命令不许进屋!”随后又望着郑山河道:“我的死活与你父母有何关系?你详细的说说。”

      郑山河道:“说就说,不过你要先把我放开,并给我把椅子坐,我怎么说也是直隶第一高手,赫赫有名的南拳王,你不能这样羞辱我。”

      林清华看了看洪熙官,洪熙官点了点头,便站到了林清华身边,随后林清华吩咐卫兵给郑山河松绑。郑山河坐在一张卫兵拿来的小凳上,说了起来:“我本是直隶保定府人氏,祖上世代给京城的镖局当镖师。我十五岁就跟着父亲一起行镖,二十岁打败北京的十多个高手,夺得”南拳王“的称号。后来清兵入关,我因为父亲生病,因而并未南下。本来我是准备就此金盆洗手的,但那多尔衮不知听了谁的话,知道我功夫了得,所以派人来请我,想让我当清军的拳术教头。我虽然是一介布衣,江湖草莽,但这忠义之心还是有的,我坚决不给【创建和谐家园】出力,不当汉奸,谁知就此激怒了那多尔衮,他派了两百多【创建和谐家园】兵来抓我,但被我打死了十几个,不料他手下一个叫马宁儿的汉奸却趁我不备,抓了我的父母双亲,逼我束手就擒。

      接着我们一家就全被下入北京的天牢,那多尔衮还派人多次来劝说我,要我答应为他卖命,但被我回绝了。后来他见我不愿当教头,就改变了主意,用我父母的性命来威胁我,说如果我去杀一个人,那么他就放了我全家。我犹豫了几天,终于还是答应了。后来才知道他要杀的人就是威毅侯你了,不过多尔衮只给我一年的时间,所以我就立即跑到河南来投奔我舅舅。正当我不知从何下手时,忽然得知我表妹,也就是我舅舅的女儿喜欢一个威毅侯手下的将领,叫什么方世玉的,于是我就撺掇她搬家。接下来的事你都知道了,我也就不说了。现在我说完了,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但此事与万明灿一家无关,你不要为难他们!”说完后,郑山河站了起来,双手背到身后,等人把他捆起来。

      听完这些话,林清华与洪熙官对望一眼,随后都又望向方世玉。此时的方世玉站在门口,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看着自己的脚尖。

      林清华也站了起来,说道:“原来是这样,我也觉得万先生不是坏人。世玉,你去把卫队都叫回来,不要吓着万先生。”方世玉闻言,如蒙大赦,立即快步跑了出去。

      林清华望着郑山河道:“你刚才说你不愿当汉奸,可是你要是杀了我,那不就是帮了【创建和谐家园】的忙了吗?那不也是在做汉奸们正在做的事情吗?”

      郑山河道:“这我也考虑过了,大明朝又不少你一个侯爷,大不了再换个人当侯爷,但我的父母就不能换了!”

      林清华听了这话,有点晕,不过他再想想,就想通了,反正在百姓心中当官的都一个样,谁会想到他林清华与众不同呢?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你没杀死我,而且也是为了救你的父母,那我就不杀你了。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来人呐,把他押到惩戒营,服两个月的苦役,等期满后,再放他走。”这惩戒营是林清华用来惩罚违反了军纪的军人的地方,里面关的多是调戏妇女、强拿民财的家伙,只要够不上死罪就全部送到那里,现在那里已关了三百多人。

      郑山河被押走前,回过头来,对林清华说道:“多谢侯爷不杀之恩。不过侯爷还是不能大意,因为刺客不只我一个,为了刺杀侯爷,那多尔衮还专门派马宁儿成立了个暗杀团,好象是叫什么‘血滴子’的,侯爷还要多加小心。”

      听到这话,林清华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椅子上,心想:“我的天呐!这多尔衮真是个【创建和谐家园】!”

      经过了这件事,林清华的保卫力量又加强了一倍,连他上街也要带上三五十人,虽然林清华觉得别扭,但在洪熙官的一再坚持下,他也不得不顺从了。

      每当林清华在议事厅中办公的时候,门外总是要站上两个排的士兵,荷枪实弹,对进屋的陌生人总要进行一番仔细的搜身,以防不法之徒刺杀侯爷。所以当莫不计派来的信使前来送信的时候,也被卫兵拦了下来,一视同仁的搜了个遍。

      信使咕哝着走进屋子,对这种行为十分不满,当他见到林清华时,立即倒起了苦水。林清华微笑着让他坐下,并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好封住他喋喋不休的嘴。这一招真管用,信使立即将茶一饮而尽,然后把莫不计的信和捎来的包裹交给了林清华。

      林清华吩咐士兵将信使带去吃饭休息,随后将信拆开看了起来。信很长,除了问候的话以外,剩下的全是朝廷最近发生的一些大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了。由于朝廷中一些大臣上奏折,弹劾江北四镇的镇将,说他们迁延不战,糜费朝廷的粮饷,所以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联合起来,一起上疏弹劾刘宗周、姜曰广、陈子龙等人,扬言若不免去他们的官职,那么三镇的镇将就会立即辞官。面对这种【创建和谐家园】裸的威胁,朝廷妥协了,于是很快刘宗周、姜曰广、陈子龙三人辞官回家,而一批新的人物出现在了朝堂上,其中以阮大铖最为有名。他本是马士英一党,马士英倒台后,他被下入天牢,判了斩监候,但不知为何,没过多久又被放了出来,现在更是飞黄腾达,取代了刘宗周的位置,成了大明的左都御史。

      看完这些,林清华苦笑了几声,书生怎么能斗得过兵痞呢?

      信的后面莫不计还特意叮嘱他,一定要把送过来的那几本书好好看看,而且后面还有一页信。

      林清华迫不及待的拿起包裹,寻思道:“什么书这么重要?还要千里迢迢的送来?”打开包裹,三本厚厚的书立即露了出来。首先吸引林清华注意的是书的封面,三本书的封面都画着人物图,有男有女,不过他们都是光着身子的,而且书名也很暧昧,叫《金陵春梦》,三本书是一套,分别是上、中、下。

      林清华笑了笑,想道:“这莫不计在搞什么鬼?莫非想教坏年轻人?不过我对这种东西的抵抗力还是很强的。”

      林清华拿出一本书随便翻了翻,这才发现里面每过几页就有一幅【创建和谐家园】图,形态各异,引人遐想。林清华的好奇心被提起来了,他开始看起书的内容,这一看不打紧,却把他吓了一跳,因为这部书中的男主角的名字也叫“林清华”。

      他赶紧继续翻看下去,终于明白过来,这部书分明是有人暗算他而写的。里面的内容污秽不堪,把他描写成一个十足的色鬼和糊涂贪婪的大官。林清华耐着性子看下去,发现这部书中还将史可法、刘宗周、张慎言、陈子龙等人也描写的糜烂不堪,说他们经常与林清华举行奇异而荒淫的聚会。

      林清华再也看不下去了,他扔下书,又拿起莫不计的信,将剩下的看完。原来,这部书是于数月前出现在世面上的,开始只是一些市井之徒和无聊文人收藏,后来连朝中大臣们的手中也有了,书中不仅【创建和谐家园】裸的诋毁林清华和朝中一些大臣的名誉,而且还含沙射影的暗示当朝的皇帝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蒙在鼓里的朝廷一直到半个月前才知道此书,皇帝震怒下,命令高启潜带领东厂卫士与顺天府尹一道彻查此事,但查了十几天,除了抓住几百个贩卖此书的商贩外,一无所获。莫不计也是在得知朝廷查【创建和谐家园】后才弄到此书的,因而连夜派人将书与信一同送来,请林清华过目。

      林清华觉得自己的头又疼起来了,对于这种先诋毁对手名誉,然后再扳倒对手的阴险手段,他在书中见得多了,以前以为那只不过是艺术夸张,但这回他总算是碰到了,而且主角就是他自己。想想自己在书中的形象,林清华欲哭无泪,若是不尽快想点办法,恐怕他就会百口莫辩,遗臭万年了。他隐隐的感到这背后有一个巨大的阴谋,“但这阴谋是什么呢?谁在幕后主持呢?居然连东厂的人都查不出来。为什么把史可法、刘宗周、张慎言这样的口碑很好的大臣也牵扯进来呢?而且连小皇帝也不放过,真是奇怪!”林清华百思不得其解。

      林清华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想着对策,一直到太阳落山,他才停下。“决不能任其猖狂!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这么干!”随后他坐下,飞快的给莫不计写了封密信,接着叫来信使,命其连夜返回南京,把密信亲手交给莫不计。

      于是,在此密信送回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国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份期刊《号角》正式在南京发行。刚开始时,《号角》以军事动态尤其是豫北一带前线的战况报道为主,辅以各地的风土人情,由于其创办的初衷是为了消弭《金陵春梦》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所以在其中还经常向士人宣扬林清华、史可法等大臣的铮铮铁骨、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并有意无意的向百姓宣扬大明的中兴气象。林清华为了利用此期刊缓慢的、偷偷的向士人灌输新式思想,还请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当世大儒为其写稿,并向他们支付一定的报酬。

      刚开始时,朝廷对《号角》的出现有些茫然,甚至有些敌意,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了它所带来的好处,因为随着《号角》的出现,《金陵春梦》的影响已渐渐消退,士人百姓的心已安定下来,市井中的那些关于朝中大臣们的流言蜚语也慢慢消失了,况且此书时不时的向百姓们宣扬一些圣人之道,使其在那些顽固保守的大臣心目中也渐渐的不那么讨厌了,在大臣们的影响下,就连皇帝也十分欣赏此书,并亲自为其提写了刊名。

      《号角》为半月刊,每半个月出一次,每本定价铜钱五十五个,几乎只相当于【创建和谐家园】。为了提高它的订阅量,林清华还鼓励莫不计请人为其写连载小说,甚至还自己亲自动笔,剽窃一些后世的著名武侠作家的著作,比如金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中的前两部。此招一出,果然见效,以前只是一些有钱的士人才会买,现在就连茶馆的说书先生也买,他们看完后便将其作为自己的说书内容,说给听众,而且有时还将书中一些其它的内容也一起说出来,这样就无意中扩大了影响面,从而为《号角》成为世界第一大期刊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林清华当然不会让《号角》变成一本武侠杂志,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此书读者的思想,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做好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了进一步激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加强民族观念,林清华还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做了一些修改,命名为《天演论》,以连载的方式写进书里。他从动物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说起,并进而把这一规律推广到人类社会,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有优劣之分的,但是这种优劣之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一个民族若是不思进取、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那么不论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如何的辉煌,最终还是会被别的更强大的民族取代、甚至消灭!而大明正处于这样的一个非常时期,是盛是衰全看人们的努力,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弱,皆有抗清守土之责!

      当然了,达尔文观点中的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一论断实在是太惊世骇俗,林清华理智的将这种观点放弃了,他可不想变得像达尔文那样,被人在漫画上画成个猴子。

      林清华拿着手里的第一期《号角》,仔细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这本书是莫不计上午刚派人送来的,那上面还闻得到墨香,由于是第一期,所以印刷质量一般,不过内容很充实,书很厚,有近五十页,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书的封面,那上面画着一个镇虏军的铁皮鼓鼓手,鼓手的两只手有力的敲着铁皮鼓,目光则坚定的望着远方。这幅图是林清华请著名画师按照写实主义的手法画的,然后又让人雕成木版,再派人送到南京。

      林清华注意到书上的一篇文章,这是由史可法写的,是他给左良玉写的一篇祭文。左良玉是半个月前死的,他的座船快到武昌时,他就一病不起,进入武昌后,拖了十几天后吐血而亡。左梦庚得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后,连夜率领大军由豫南退回襄阳,他自己则率领着一万精锐部队赶回武昌夺权。左良玉死后,为了安抚左梦庚,朝廷下旨,命其袭父爵,为宁南侯,继续统辖湖广一带。

      这篇祭文写的骈四骊六,又没有标点,林清华看得头昏脑涨,但大意还是看懂了,都是一些赞扬左良玉的话,并且在文章中对左梦庚极为拉拢,同时也提到了林清华,胜赞他们都是朝廷栋梁。林清华为了看懂,不得不用毛笔在那些句子后面打上标点符号,其实他在开始时就考虑过在《号角》中推广标点符号的,但随即又想到读书人的顽固性,所以就没有推广,而且《号角》的字也是从上往下写的,符合当时的书写习惯。

      就在林清华准备研究下一篇文章时,洪熙官跑进了议事厅,他说道:“侯爷,有紧急军情!”

      随后林清华召集镇虏军中的高级军官,在议事厅中听洪熙官介绍军情。

      洪熙官道:“刚刚收到汝宁城送来的情报,盘踞徐州的清军在得到南下清军的支援后,立即派出八万人,向西快速挺进,已推进到离汝宁城不到一百里的地方了,看样子他们的目标不是扬州,而是汝宁。另外,根据前几天陕西传来的情报,清军数万精锐正在向武关集结,似有出关之意,其目标不明,但很可能是冲着我们而来。自从左梦庚撤退后,豫西已无大明军队,所以清军出关后,我军将直接面对清军。”

      林清华道:“左梦庚那边有什么动静?”

      洪熙官道:“细作曾化装成苦力,在左良玉出殡那天混进了左府,发现左府中出现了几个操关外口音的人,但未能弄明白他们的身份,后来在他们走后曾派人跟踪,发现他们十几个人均骑马向北而去,并一直跑到豫西南,接着就把我们的人甩掉了。”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看来我们已成了【创建和谐家园】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我看他们此次就是想一举消灭我们,而且似乎还与左梦庚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一下我们可是四面楚歌呀!”话还未说完,门外的卫兵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一细作求见。

      那细作进门后便将一张纸条交给洪熙官。洪熙官接过看看,神色一凛,又将纸条交给林清华。林清华看了看,撕掉纸条,说道:“直隶南边来的消息,【创建和谐家园】的摄政王多尔衮亲率十五万大军,由北京南下,一路偃旗息鼓,现在已到离黄河北岸一百多里的地方,可能将进攻开封。”

      听完这话,众人都是一惊,都望向林清华。

      林清华扫了一眼众人,指着地图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们来了,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现在开封城里只有陈将军率领的第一师和第二师,力量薄弱,虽然还有两万多新收编的部队,但其战斗力极差,不能依持。”说完他望向众人,说道:“刘赫!”

      刘赫闻声,立即站了出来,道:“末将在!”

      林清华道:“你现在就率领第三师和第一民兵师携带五十门大炮前往开封,协助陈将军守城,一定要把清军给我挡在开封以北!除非清军绕开开封南下,否则不许出战!若是清军绕开开封城,那么你们就派出一半的军队,尾随清军,把它给我拖住!拖一天算一天!”

      “末将遵命!”

      “秦侃!”

      “末将在!”

      “汝宁城虽小,但却是我军东面的门户,现在只有一个团的镇虏军和几万新编的部队,守卫力量不强。你马上率领第四师和第二民兵师前往汝宁支援,也携带五十门大炮。你的任务和刘赫的一样,也是尽量拖住清军,不使其绕道西进,坚决把它挡在东边!”说完林清华重重的在地图上锤了一拳。

      “末将遵命!”秦侃说完还行了个军礼。

      林清华继续道:“马满原!”

      马满原应声道:“末将在!”

      “你的骑兵师组建得怎么样了?”

      “目前人数虽凑够了,但训练仍是不足,恐怕难以与清军直接对抗,不过我带回来的那四千老兵还是可以一战的。”马满原沉声道。

      林清华道:“我给你的任务是与西平寨中的民兵一起坚守西平寨,你要把亲兵分成两部,新兵守寨,老兵集结待命,随时听候我的命令,命令一到立即出发!”

      “末将遵命!”马满原大声道。

      林清华道:“剩下的人与本侯一起出征!现在大家各自回营,前往支援的部队立即出发,其他的部队抓紧时间做好出征的准备!”随后,林清华迅速赶到军校,宣布游击战培训班正式结业,所有军官立即前往各寨,准备率领各自的游击队配合镇虏军作战,同时派人向南京报信,请求朝廷派兵进攻徐州,以牵制清军。

      三天以后,汝宁城郊,齐家村。天色将晚,村子里的村民两天前就举家搬到汝宁城中去了,但村子里还是有炊烟袅袅升起。一支三百人的民兵部队正驻守在此,伙夫正在做晚饭。离村子一里多的地方有一片小树林,树林边最高的一棵树上爬着两个人,他们都是这支民兵部队的成员,一个叫土根,一个叫柱子,队长派他们侦察敌情。

      柱子坐在一根粗树枝上,一边摆弄着火绳枪,一边小声唱着歌:“……在那密密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弟兄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土根轻轻推了他一把,说道:“别唱了,小心没发现清兵,反而把清兵给引来了!”柱子停下歌唱,说道:“队长教的《民兵之歌》真好听,听说是威毅侯亲自编的呢!威毅侯真了不起!”

      突然,土根“嘘”了一声,用手指着远方,道:“看,好象有两个骑兵过来了!”柱子顺着手指望去,果然看到两名骑兵向这里跑来,不一会儿就跑到了跟前。“是清军的前队探马!看来清军的大部队不远了!准备射击!”土根命令道。

      两人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火绳枪,瞄准着越来越近的清军骑兵。“开火!”随着土根的命令,两声清脆的枪声先后响起,惊起一阵飞鸟,两名清军骑兵一个当即坠马,一个负伤逃跑。

      土根骂道:“【创建和谐家园】!老刘头造的枪真烂!下次我一定找队长要个好点的枪!”随后两人跳下树来,跑到清军骑兵尸体旁,仔细搜了搜,然后立即扛着枪向村子里跑去,柱子将从清兵身上扯下来的褡裢搭在肩膀上,一边跑一边唱:“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土根不知道的是,他刚才所打的那一枪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随着这一声枪响,一场被称为“中原大会战”的大规模战役就此拉开了帷幕,而他的那一枪正是这场战役的第一枪!

      第三卷 烈火凤凰 第一节

      公元1645年,即大明中兴元年,农历九月二十二日,清军调集三路大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河南,妄图一举消灭林清华的势力,以便为其南下解除后顾之忧。战斗首先在汝宁城郊打响,一支三百名民兵组成的游击队在齐家村与清军前锋相遇,在随后赶来的镇虏军一个师和一个民兵师的支援下,明军击退了清军前锋进攻,并成功的将清军大军拖住,使其不能前往河南中部集结。与此同时,多尔衮亲自指挥的十余万人马渡过黄河,一面派小部队佯攻开封城,而多尔衮则亲率大军赶往河南中部,但其计划被明军识破,加上一路上游击队的伏击和骚扰,使其补给线中断,为了保证大军粮草供应,多尔衮不得不改变计划,由佯攻开封变为强攻开封。这样一来,清军数路大军集结于河南中部,然后一举攻破明军指挥中枢西平寨的战略企图落空,战斗同时在北线、西线和东线打响,一场规模空前的“中原大会战”正式开始!

      西线。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阴天,夜,将近子时,伸手不见五指。

      清武英郡王阿济格站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门口,他抬头望望天,但什么也看不见,他将目光放平,扫视了一眼大营,在摇曳的火把光亮的照耀下,大营中的帐篷影子晃来晃去,跟帐篷影子一起晃动的是几个离自己很近的卫兵的黑色影子,随着火把上火苗的晃动,所有的影子都是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显得那样的诡异,而四周的静谧更增添了这种诡异感。

      阿济格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战,伸手将身上披着的褂子拉紧了些。“那个姓林的小子可真是狡猾,不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阿济格心里恨恨的想道,“哼!跟本王斗,你还嫩了点儿!等明天天一亮,本王的骑兵就能看见那些该死的陷阱和壕沟,到时候就要你的好看!哈哈哈,你哪儿不选偏偏选这么个一马平川的地方跟本王决战,真是蠢的不可救药!”想到这里,阿济格觉得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于是回到自己的帐篷里,搂着个从西安城里抢来的美女放心的睡了。

      就在阿济格在做着春梦的时候,大明威毅侯、豫鲁督师林清华却没有睡,他甚至都不在自己的大营里,此时的他正站在白河的河堤上,指挥着部下挖堤。

      阿济格率陕西清军主力八万人出武关后,林清华派出的探马就探明了清军的动向,综合从开封和汝宁传来的消息,林清华判断清军可能想先于一处集结,然后集中数十万人马,一举攻克西平寨。他一边传令汝宁和开封守军,无论如何都要把清军拖住,而他自己则亲率镇虏军六万人,并【创建和谐家园】了附近寨子的两万民兵和少林寺前来支援的一千僧兵,一共八万一千人,向西迎击阿济格的西路清军,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从各寨征调来的二十万民伕,他们全部拿着铁锹,推着独轮车。

      林清华站在河堤之上,望着远方传来的那若明若暗的光亮,他分不请是清军的还是镇虏军的,他只知道清军所处的位置对他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此地名曰“斜子洼”,顾名思义它是一块洼地,只是由于它凹下去的并不明显,所以不仔细查看是看不出来的。“斜子洼”紧邻白河,每到洪水季节,白河中水流不畅,便会水漫“斜子洼”,它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个湖,是因为它略微向南倾斜,而且南边十余里处有一个长三里多的豁口,流入洼中的洪水就会从此豁口流到南边的一个地势低洼的河里。

      “斜子洼”位于后世所称的南阳平原的南边,武关的东南,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和地势,林清华还是与一位老学究聊天时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清华决定就在此地为西路清军设一个陷阱。

      他率领部队先行赶到“斜子洼”,命令众人在洼中各处挖出一些深浅不一的沟,一般为十余丈长、一丈余宽,深三尺至七尺。挖好以后,林清华命人用草席将沟蒙上,里面用几根细竹竿撑起,在草席的两边各用两个铁钉钉在泥土之中,然后用浮土和草皮将草席盖上,从远处看,若是不仔细看的话是看不出来的。

      这些工作完成后,林清华命民伕和两万民兵全部转移到南边豁口处,并立即动手修一条土坝,在土坝的北边一百丈处同时挖三条宽两丈、深五尺、与土坝等长的壕沟,为了尽快完成这些工作,所有的民伕和民兵已奋战了两天一夜,在天黑下来后,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

      就在民伕们拼命挖沟的时候,林清华派去引诱清军的四千名马满原的骑兵已成功将清军引诱到“斜子洼”,并在此与早已待命已久的镇虏军主力部队合兵一处,而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双方在天黑以前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交战,但在天黑以后就各自罢兵回营。

      看到将清军牵制在此地的计划已成功,林清华命镇虏军大部趁天黑秘密撤到附近高地,只留下一个师留在原地继续迷惑清军。而他自己则亲自到白河河堤上主持挖堤,在三个工兵团的努力下,河堤终于在丑时快到时被顺利挖开三个缺口,河水从缺口处喷涌而出,将那缺口越冲越大,半个时辰不到,三个缺口已合为一个,河水夹杂着泥土向着洼地的中间扑去。

      阿济格睡得正香,忽然于梦中听到喧哗声,接着亲兵便跑进来禀报:“禀王爷,北营涨水了!而且大水正向着中军大帐而来!”

      阿济格睡意全消,他一把推开怀里的女人,说道:“又没有下雨,哪儿来的水?”不等亲兵回答,他忽然想起一事,叫道:“哎呀!我怎么把关羽给忘了?”对于熟读《三国演义》的他来说,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

      阿济格立即传令全军拔营,撤到高处。但帐篷还未拆完,水已经涨到了他的脚脖了,而且还在继续上涨。阿济格见此情景,也顾不上帐篷了,看到水向着南边流去,他立即下令全军丢弃辎重,向地势较高的北边跑。但清军的前军刚跑了不到半里,就有不少人踩中了陷阱,掉了下去,此时一些沟中已灌满了水,使得许多清兵立即成了鱼鳖。

      阿济格现在终于明白明军为什么要挖那些壕沟了,他只好下令全军停下,返回大营,准备将支撑帐篷的竹竿和木头拆下来扎木筏。

      天终于亮了,阿济格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望着同样站在水里的部下,欲哭无泪,他后悔为什么不听吴三桂的劝告,执意要与明军决战,他后悔为什么不先派人查看一下地形,把大营扎在地势高一点的地方。

      此时清军已扎了数百个木筏,但僧多粥少,清军中会游泳的不到三成,所以人人争先恐后,都把木筏看成自己唯一的希望,你挤我推,甚至拔刀相向,不少的木筏也因此而翻覆。

      更让阿济格恼火的是,那些明军士兵三五成群的坐在羊皮筏子上,不断的靠近清军,用乱枪扰乱清军的阵脚,不少清军因此而丧命,而当清军士兵想去追杀明军时,那些明军则不慌不忙的将羊皮筏子划远,或者将清军引入陷阱附近,使清军又损失了一些人马。

      明军就这样与清军周旋着,他们似乎并不急着想把清军消灭,好象清军已被他们看成了网里的鱼,已成了他们随意摆布的对象。

      阿济格数次命令清军组织敢死队,乘着木筏向明军发起进攻,但由于他们的木筏极其笨重,而且所带火器和火药已全部被水浸湿,凭着仅有的一些弓箭根本不可能与明军的火器对抗,况且明军的羊皮筏子轻巧灵活,速度很快,清军无法追上,反倒都成了木筏上的活靶子。

      骑兵似乎比步兵幸运一点,他们可以骑在马上,但很快他们胯下的马被水淹死,他们也成为了步兵。

      浑浊的河水一点也不怜悯清军的处境,仍在顽强的上涨着,很快就涨到了阿济格的胸口了,但随即也就停止了上涨,因为水已漫过了南边的土坝。林清华得知南边的土坝已经漫水,而此时白河缺口处水的流速已经减缓,于是他急令工兵团堵口。

      经过一天的苦战,清军溺毙的和被明军射杀的人数已超过两万人,而且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大多数人已疲惫不堪,不时有人昏倒在水中,若是身边无人相救,那么片刻之后就会成为一具浮尸。

      阿济格召来剩下的将领,在一个木筏之上商议对策,但众人均是一言不发,脸色铁青。阿济格看到这副景象,怒道:“本王平时待你们不薄,你们也一个个向本王要这要那,本王是有求必应,哪回亏待你们了?现在本王遇到了难处,你们却一个个像木头人一般,本王养你们何用?”他借着火把的光亮,看见吴三桂的脸上似乎有轻蔑的表情,于是喝道:“吴三桂!你说,现在我军应该如何突围?”

      吴三桂本来正在心中怨恨阿济格不听劝告,笑他是不懂兵法的莽夫,突然听到阿济格叫他,他心中一凛,想起自己终归是他的部将,性命全捏在他的手里,当即收了藐视之心,说道:“以末将看来,现在天已完全黑了,虽然对本军突围不利,但对明军的防守更不利,我们不妨现在就杀出一条血路。”

      阿济格听完,“呲”了一声,说道:“本王看你的脸色,还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计划呢,没想到也就这点办法。你能想到的,本王早已想到,还要你说?”

      吴三桂继续说道:“王爷别急,末将还没说完呢。末将以为,当前的形式,全军突围已不可能,只有以‘声东击西’之计,方能保证王爷顺利脱险。”说完后,他停下来,看着阿济格的脸色。

      阿济格沉着脸,道:“你继续说!”

      吴三桂抱着豁出去了的态度,说道:“末将的计划是:王爷可派几员副将,率领大军向南突围,此时水流仍是往南流,所以木筏的速度必然较快,等他们走出一段距离后,王爷再率领数百亲兵,乘数支木筏,向东北而去,这样一来,王爷就可安然脱险。”

      阿济格道:“那本王的这数万大军就不要了?”

      吴三桂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王爷的人没事,再组织起几十万大军也没问题。况且摄政王的大军中也需要王爷这样身经百战的将领。”

      阿济格道:“你说得轻巧!军中尚有近两万满洲八旗,这些人中有跟随本王多年的老部下,要本王丢下他们,别说本王不答应,就连本王身边的这些满洲将领也不答应!”说完,他回头望着身边的大将们。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