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万明灿与莫不计相互谦让一番,随即便被秦侃请回椅子上,只不过此时他已与莫不计坐的更近了些。
秦侃笑着说道:“莫先生所言极是,万先生满腹经纶,有他帮助,秦某受益匪浅。”他走到帐篷外,吩咐士兵紧守帐外,随后又走回莫不计身边,侧身坐在他身边,问道:“莫先生就别卖关子了吧,快说说那桂王下一步将怎么走吧。”
莫不计摸了摸胡子,摇头晃脑的说道:“其实依我看,桂王定然不会轻易发出讨伐我军的圣旨。”
“怎讲?”秦侃不待莫不计将话说完,便急切的追问道。
莫不计说道:“你想想,楚国公先在河南击败【创建和谐家园】铁骑,后又率军南下勤王平叛,前不久又在扬子江边大败进犯南京的洋夷军队,其功劳何其大也!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若是桂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诛杀楚国公的话,那么天下人会怎么想?”他看着秦侃的脸,低声说道:“也正因为如此,桂王才不得不用奸计谋害楚国公,所幸楚国公福大命大,才逃得性命,没被奸人所害。”
秦侃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要是桂王此时发难的话,他可就不占理了!”
莫不计说道:“其实桂王不敢擅动湖广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军队军心不稳,而且他也刚刚登基,地位也甚是不稳,所以他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稳定自己的皇位,也就没有心思再管湖广的事情了。”
万明灿摇着头说道:“可恨,实在可恨!将士在前方卖命,而朝廷却在背地暗施毒计,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朝廷的脸面何在?这岂非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秦侃附和道:“不错,以我看,咱们还是好好的把湖广先安定下来再说。”他看着莫不计那张有些劳累的脸,说道:“莫先生一路奔波,不如先歇息吧?”
莫不计摇头道:“不急,不急。方才我见营中将士们正在洗剥野菜,莫非军中粮草已尽?”
秦侃点头道:“正是,如今只剩下数日的粗粮了,不过,杨展大人已经从驻地带来些粮草,大概明日就能运到军中,想必还能撑些时候。”
“哦?杨展?”莫不计略微点了点头,说道:“我曾在南京听说过此人,听说他领着士卒在川中与张献忠周旋,应该是个人物。”他顿了顿,又说道:“楚国公收到你派人送的信,知道你军中缺粮,前些日子他因为忙着稳定湖广的局势,因而无法筹到足够的粮食,如今湖广已经大定,粮草也筹集到了些,这就派我领着人给你送来了,虽然数目不多,一共才五十船,不过也够你们撑些时候了。那些粮食就在离此不远的河边停着,由五百近卫旅士兵看守,船上还运来了三千支快枪和弹药。刚才我来的时候遇到一股官军,他们欲上船抢粮,但被乱枪打退,所以,依我看,秦将军最好马上派人去取粮食,免得落入虎口。”
秦侃不敢怠慢,马上站起身来,在洪熙官的带领下,亲自领人前往取粮。
待秦侃走后,万明灿向莫不计问道:“不知如今威毅侯,啊,不,应该是楚国公。不知如今楚国公在忙些什么?”
莫不计沉吟道:“楚国公如今并不轻松,击败桂王兵马后,他就忙着整顿镇虏军,除了将原来的军队整编之外,又大肆扩军。如今流民甚多,短短数日就在湖广一带扩军十万,若是再加上河南、淮南一带的兵马的话,如今镇虏军已经不下三十万人。”
“这么多?”万明灿有些吃惊,他追问道:“那为何不多派些人前来支援秦将军?”
莫不计叹道:“如今川中缺粮,大军无法就地筹粮,而湖广一带也历经战乱,无法筹集到更多粮食,假如派来大量军队的话,一旦粮草不济,则再多的军队也会溃散,所以平定川中的军队不在多,而在精。再说了,那些新征集来的军队缺乏训练,多是一些流民组成,军纪很成问题,没有半年的训练,恐怕难以为战。”
万明灿点头道:“确实如此,看来楚国公想的很周到啊!”
莫不计笑道:“其实这是楚国公的幕僚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来的,莫某不才,也说了几句。”
万明灿问道:“可是信上说的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莫不计道:“正是,不过,如今楚国公府中除了他们这些幕僚之外,还有不少人呢,其中以他们三人的同窗好友为多,他们在楚国公离开太湖时便慕名而来,随着大军来到湖广,如今楚国公府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万明灿点头道:“这才象话。”他沉吟片刻,又问道:“楚国公只是在忙着扩军之事吗?”
莫不计摇头道:“非也!如今楚国公可真是大忙人,他不仅在建学校,而且在建水师。”
“建学校?”万明灿眼前一亮,“是义学吗?”
莫不计晃着脑袋,说道:“不光是义学,还有其他的学校,据说楚国公想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不过,我离开的时候八字还没一撇,所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学校。不过嘛……”他的脑袋忽然停止摇晃,神色变得兴奋起来,说道:“不过,楚国公已经把军校给办起来了!”
“军校?”万明灿好奇的问道,“何为军校?”他看着莫不计愣了片刻,忽然想起了些什么,便说道:“是否是楚国公在西平寨所办的那种兵丁学校?”
莫不计点头道:“差不多,不过规模要大得多,据说第一期就准备招收五千名学生。”
“五千?这么多?”万明灿惊讶的张开了嘴,“从何处招?”
莫不计道:“大多从镇虏军军选拔,少数从读书人中招。”
“读书人?”万明灿更加惊讶了,“自古云‘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哪个读书识礼的书生会去当兵呢?”
莫不计神秘的说道:“这个嘛……楚国公自有妙计!”
“什么妙计?莫先生不要卖关子了,快些说出来吧,免得万某心中焦急。”万明灿很想知道林清华有何妙计让那些书呆子去上军校。
莫不计说道:“其实很简单,楚国公命人贴出告示,告示上说,上军校的,每月包吃包住包穿衣,而且每月还发五两银子的月俸。万先生请想想,这每月五两银子,一年就是多少?”
万明灿摸着胡子,喃喃道:“一年就是六十两,足够一家人过一年了!如今世道不好,读书人也不是人人都富裕,贫寒的士子也不少啊!想当年,与我同窗在岳麓书院读书的人中,至少有两成家境贫寒,这六十两银子确实很让人心动。”他不解的看着莫不计,问道:“打仗之事只需勇猛就可,楚国公为何要招这许多书生进来?他不怕他们拿到银子后又跑了?”
莫不计道:“这个我也不懂,不过楚国公这样干应该有他的道理,至于跑嘛,依我看他们是跑不了的,因为他们入校之时已经立下字据,一定要在军中至少呆上十年,然后方可离开军营。况且楚国公已经说了,如果干的好的话,人人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相信他们是不会白白放过这个机会的。”
“那,如今招了多少了?”万明灿问道。
“两百多个,虽然少了点儿,不过看起来已经不错了。”莫不计连连赞叹着。
万明灿闭着眼睛沉思片刻,忽然睁开眼睛,问道:“方才莫先生说,楚国公在建水师?”
莫不计点头道:“是的,楚国公专门建了个海军军官学校,就在龟山下,与军校不远,不过如今还没有建好,正在筹备之中。”
万明灿摇头道:“不妥呀!如今北边【创建和谐家园】尚未退去,随时可能南下侵扰,依万某看来,还是先将这些事情放在一边,全力收复北方失地才是啊!”
莫不计眨了眨眼睛,说道:“楚国公说了,如今时机未到,只等将川中安定下来,那时再做计议。”
第二十二节 云南密信
房门紧闭,窗户也关得严严实实,整个屋子中闷热难当,而且昏暗无比,只有那床头的一张小桌子上点着一根蜡烛,不过,奇怪的是,蜡烛的颜色既不是红的,也不是白的,而是一种奇怪的乌黑色。蜡烛的火苗一明一暗,一高一低的跳动着,就象是一个闲不住的幽灵,而且蜡烛燃烧时发出一种非常古怪的味道,与那桌子上放着的香炉中冒出的檀香味道混合在一起,使得整个屋子中充满了诡异的气味。
桌子的旁边是一张木床,床不大,正好可以躺下一个成年人。床的四周的帐子已经掀了起来,借着桌子上的那盏乌黑的蜡烛的光亮,可以看见床上正躺着个七八岁的小孩,不过,看起来这个小孩十分的孱弱,不仅呼吸微弱,而且骨瘦如柴,他那芦柴棒似的身子完全光着,有气无力的躺在床面上铺着的竹席上。
虽然屋子中闷热不堪,但小孩身上却没有一点儿汗珠,就连他身体与身子下面的竹席相接触的地方也看不到任何出过汗的迹象。
与躺在床上的小孩相反,屋子中另外的三个人却是一身的大汗。这三个人为一男两女,其中一人立在床尾,看起来端庄高贵,身穿丝制宫装,正是大西朝的皇后陈氏,此刻的她正紧张的注视着床上的小孩,神情紧张到了极点。
在离床边约五尺的地方,有一个年约四十岁的男人正在跳来跳去。男人身穿一件破烂不堪的八卦袍,头戴一顶道士帽,手中正挥舞着一把乌黑发亮的木剑,从剑的形制来看,似乎应该是桃木剑,而且看样子已经用了不少年头了。此刻,这个男人正一边提着桃木剑原地转圈,一边还在哼哼唧唧的唱着什么,他的帽子后边有个很大的破洞,以至于他在转圈的时候把帽子中拢着的头发给甩了出来,这让他看起来十分的滑稽可笑。
与这男人相配合,一名三十多岁的女人则站在桌子边,她的整个脸被染成了紫色,身穿一身黑色丝袍,丝袍上绣着一些白色的小字,丝袍的腰上系着一圈红布做的腰带,腰带上挂了满满一圈铜铃铛。这个女人一边疯狂的扭动着水桶般的腰,一边也诵吟着【创建和谐家园】似的话语,腰间的铃铛则随着她腰部的扭动,发出一连串的响声。
屋子中的气氛是这样的诡异,使得整个屋子看起来就象是一座坟墓,让人浑身不舒服。
一男一女就这样不停的表演着自己的绝活,直到他们身上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透,他们才气喘虚虚的停了下来。
男人收起桃木剑,双手合十,闭着眼睛又叽里咕噜的念了半天【创建和谐家园】,然后他睁开眼睛,望着站在床尾的陈氏,说道:“娘娘,做法已毕,小皇子能不能好,就全看娘娘的诚心了!”
陈氏走到床头,伸手摸了摸小孩的额头,随后皱着眉头看着那男人,问道:“既然已经做法了,可是为何曌儿额头滚烫,但身上却还没有汗?”
不待那男人说话,站在桌子边的那女人却开口了,她说道:“娘娘莫急,我们师兄妹法力虽然不算天下第一,可是在这川中一带,还没有那个敢和我们叫板呢!刚才师兄已经说了,到底好不好得了,还要看娘娘的心诚不诚。”
“你是说我心不诚?”陈氏显然很焦急,“曌儿已经病了七天了,我整日都陪在他身边,我的心难道还不诚吗?”
男人说道:“诚不诚心可不是这么看的,其实依我看,娘娘确实还不够诚心。”
陈氏愣愣的望着男人,问道:“我不明白,请大仙指点。”
男人说道:“昨日皇上要将那五个庸医杀掉,娘娘却前去阻止,可有此事?”
陈氏点头道:“是啊,我担心将他们杀掉,就没有人再能给我的曌儿医治了。”
男人摇头道:“所以说呀,娘娘的诚心还不够啊!若是娘娘真想让小皇子好起来,就必须让皇上杀人祭天,否则的话,天上的神仙不知道您的诚心啊!神仙不知道您的诚心,那他们怎么会下凡来给小皇子施仙术呢?”
“可是……可是如今军中的大夫中也就只有这么几个医术还过得去,要是将他们杀了,那从何处找来大夫呢?”听到这话,陈氏显然很惊慌,她立刻手足无措起来。
男人笑了笑,说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
陈氏心中腾起一股希望,她忙说道:“请大仙快快讲来,若是救得了我的曌儿,就是让我死我也愿意1她伸手将头上的一支金发簪取了下来,递给那男人,随后又说道:“若是大仙救了曌儿,我必定禀明皇上,封你为国师。”
男人满意的接过发簪,随后说道:“这个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要给小皇子找一个替身。”
“替身?”陈氏睁大了眼睛问道。
男人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不错,替身!”他将手中的桃木剑递给身边的女人,随后走上前去,用手摸了摸小孩的胸口,闭上眼睛装模做样的晃了半天,然后才又睁开眼睛,说道:“依我看,小皇子实际上是被狐仙上了身了,那狐仙如今已经修炼到了五百年,可是就差一个可以带它登仙的魂魄,因而便四处寻找,终于附到了小皇子身上,于是小皇子的魂魄便被狐仙用自身法力禁锢住了,这才一病多日,而且身上发烫却无汗,这正是狐仙上身的表象啊!”
男人又闭上眼睛摇头晃脑了好一阵,才又说道:“要想治好小皇子的病,就必须将狐仙请出小皇子的身体,但此时狐仙的修炼已到最紧要关头,一旦出来就前功尽弃,所以想将狐仙请出十分不易。不过,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与小皇子年岁差不多,但体质却健壮得多的男孩,将他牵到此屋中,一刀杀掉,狐仙闻到血腥味,必然会从小皇子体内冲出,并乘着那男孩正在升天的魂魄上到仙界,那么小皇子就有救了!”
“什么?”陈氏显然很惊慌,她没有想到这神汉居然会想出这么个丧心病狂的主意来,因而她倒一时说不出话来。
男人见陈氏犹豫着,便劝道:“我知道娘娘心肠很好,不忍随便杀人。可是请娘娘想想,如今小皇子是皇上的唯一皇子,等皇上百年之后,则必定是小皇子继承皇位。如今皇上英明神武,武功赫赫,百姓哪个不说皇上好?这自古虎父无犬子,更何况皇上是龙,那么小皇子必定也是龙,将来必定也象皇上一样为万民拥戴。可是假如今日小皇子不幸夭折的话,那么天下的百姓岂不是失去了一个将来的好皇上?所以呀,这个……这个男孩就应该为天下万民着想,为了救小皇子,他应该替小皇子而去。当然了,娘娘若是实在不忍心的话,那就算了吧,免得小皇子背上罪名。”
对于这神汉所说的张献忠英明神武的屁话,陈氏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现在她的全部心思已经完全放在了她儿子身上,她的心中正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神汉向身边的女人使了个眼色,那女人心领神会,当即走到陈氏身边,说道:“娘娘尽管放心,如今这一带到处都是没饭吃的人,这卖儿卖女的多的很,一斗米卖个健壮的男孩实在是轻松的很,况且城中还有些小乞丐,既然这么些天他们都没饿死,那么他们的身体一定是不错的,只要娘娘首肯,那么我们就去给您弄几个男孩来,让他当小皇子的替身,如果过意不去的话,那就先给他吃顿好的,也免得他做饿死鬼。”
“砰”的一声,正当神汉与巫婆正在“劝导”陈氏的时候,房门忽然被人踢开了,屋子中的三人回头一看,却见张献忠领着几名亲兵正站在门口,两只阴冷的眼睛正盯着他们看。
陈氏急忙走过去,说道:“皇上,你请的这两个人是什么人,居然会出这么个点子?”
张献忠问道:“什么?”
陈氏将神汉那寻找替身的主意说了出来,张献忠这才恍然大悟。
张献忠叹道:“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原来是这个呀!”他看着那神汉,说道:“既然你说这个办法有效,那么你就快去办来,办好了,朕重重有赏!”
神汉与巫婆急忙上前跪倒,口中谀词如涌,随后两人便走出门去,到城中寻找那替身去了。
张献忠走进屋子,见窗户紧闭,问道:“怎么把窗户关上了?”他又抽了抽鼻子,说道:“这是什么味道,这么古怪?”
陈氏道:“是黄大仙吩咐的,他说曌儿见不得风,这古怪味道是这蜡烛的味道,据说能驱邪。”她顿了顿,随后又说道:“不过,臣妾以为,这两个人恐怕是骗子,他们……”
“胡说!”张献忠怒道,“不许再说如此大不敬的话!黄大仙与赵仙姑是娥眉山修炼多年的仙人,他们还是很有些法力的。”
张献忠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问道:“曌儿好些了吗?”
陈氏抹了眼泪,说道:“还是那样,如今更显得憔悴了。”
张献忠转身向亲兵说道:“你们出去,去把那两个洋和尚带进来。”
陈氏疑惑的问道:“洋和尚?”
张献忠说道:“就是刚入成都时抓住的那两个来川中传教的洋和尚,一个叫什么利累斯,另一个叫安文思,他们不是说在传播什么主的福音吗?我把他们带来给曌儿看看,也许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呢1
片刻之后,两个身材修长、金发碧眼的洋人被领了进来,在亲兵们的呵斥下,二人立刻跪下给张献忠和陈氏行礼。
陈氏疑惑的问道:“他们……他们能行吗?看起来他们长得奇形怪状的,莫要惊吓了曌儿。”
张献忠回头看了眼仍旧昏迷不醒的儿子,随后叹道:“恐怕他们是吓不到曌儿的。”他看着跪在那里的两人,语气变的阴沉了许多,他说道:“你们给我听好了,要是你们医不好我的曌儿,你们就去给他陪葬!陪葬,你们知道吗?就是砍掉脑袋,跟曌儿埋在一个坟墓里1张献忠边说边用手在脖子上比划着,恐吓那两个洋人。
跪在张献忠面前的这两个洋人并不是一般的商人,也不是冒险家,他们全都是从欧洲远道而来,到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一个名叫利累斯,另一个名叫安文思,他们都是耶稣会会士。他们在澳门停留了一年,在学会了汉字后,便北上北京,在北京呆了两年,学会了官话后,便又转道入川,随后就在四川停留下来,一边与官府中人结交,一边则利用与官员们的私交,在成都一带传教,直到张献忠入川之后,他们才停止传教,因为他们被张献忠的兵抓了起来,并被关入监狱,若非张献忠想见识一下洋和尚有什么法术的话,恐怕他们二人已死在了监狱里。
相比之下,安文思的汉语说的要好得多,他马上就听明白了张献忠的意思,于是赶紧说道:“万能的主一定会保佑好人,皇帝陛下是好人,小皇子也必定是好人,请皇帝陛下放心,小皇子一定没有事的。”
安文思与利累斯来到床前,他们盯着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的小孩,片刻之后他们就意识到,张献忠交给了他们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他们看来,躺在床上的这个小孩根本就已经快要咽气了,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复苏的迹象了。
他们两人对望一眼,随后用拉丁语快速的交谈起来。
利累斯最先开口,他问安文思:“看起来我们恐怕无法救活这个可怜的孩子了,上帝似乎已经准备召回他的羔羊。”
安文思抓了抓脑袋,小声说道:“不行,绝对不能让皇帝知道我们救不活他,要是让他知道了,也许我们马上就会被砍掉脑袋,那样一来,我们就无法完成教廷交给我们的使命了!”
利累斯问道:“那怎么办?”
安文思说道:“看起来这个小孩似乎是发热,我们应该尽快给他散热才行。”
利累斯问道:“你能行吗?”
安文思点了点头,说道:“我在西班牙的时候跟一个医生交往过几天,知道一些医术。”
张献忠见二人在床边嘀嘀咕咕了半天,有些不耐烦了,他说道:“你们在那里说什么?莫非在想办法逃跑?”
安文思转头说道:“不,陛下,我们是在商议治疗方法。”
“商议妥了吗?”张献忠问道。
安文思道:“是的。我们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给小皇子殿下散热,因此必须将门和窗户全部打开,并用烈酒为小皇子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