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东汉末年立志传》-第6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素素背对着陈蓦站着,微微抬起头,尽量不让眼中的泪水涌出,待半响之后,她转身过来,带着几分悲仓咯咯笑道,“是人都会变的!小蓦说素素变了,难道小蓦不是么?你敢说你弃官离开长安不是为了那唐姬?小蓦是男儿,武功盖世,身旁有丽人相随,天下虽大何处去不得?但是素素离不开黄巾,那是父亲与伯父留给素素的,既是他们的宏愿,亦是他们的遗憾,作为张氏一门唯一的血脉,素素必须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机会,让父亲与伯父的宏愿得以实现,以解他们心中遗憾,为此,素素会不折手段!

        小蓦,你不懂,素素也是女儿身,如何会不想日夜陪伴在爱郎身旁?但是素素一走,黄巾就倒了,那是父亲与伯父一生的心血,甚至为此丧命,而这一切,小蓦你不懂……”

        陈蓦哑然无语,张素素说的不错,别看如今黄巾渐渐有了转机,但是这全赖张素素御下有方,恩威并施,别看黄巾信徒众多,但其中能堪一用的,寥寥无几,毕竟那些黄巾信徒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出身。

        说实话,如今的黄巾,人才凋零,早已不是甲子年有气吞山河、问鼎天下的黄巾了……

        屋内的气氛僵持住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张素素叹了口气,说道,“小蓦,不管你如何看待素素,素素也不会放弃这次绝好的机会……你走吧,小蓦,带着那唐姬辞官离开长安,素素不再……不再需要小蓦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张素素的眼中满是挣扎与不舍,但因为她背对着陈蓦站着,以至于这一切陈蓦都不曾看到。

        “……”陈蓦深深地吸了口气,转身走出了屋外。

        “两日后,我辞官离开长安!”

        听着那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远,张素素再也难掩心中的委屈与悲伤,趴在桌上无声痛苦。

        或许是两人争执的声音惊动了混在司徒府中的张白骑,陈蓦前脚一走,张白骑后脚走了进来。

        “师妹?”

        “出去!”张素素甚至没有抬头,带着几丝梗咽斥道。

        张白骑愣了愣,讪讪说道,“师妹,是我……”

        却见张素素猛地一拍桌案,怒声斥道,“滚出去!”

        “哦,哦……”从未见过张素素如此失态的张白骑心中一惊,连忙拉着房门退出了屋外。

        不说张素素在自己闺房伤心欲绝,且说陈蓦回到了自家府邸,此刻唐馨儿正满心欢愉地收拾着行装,因为陈蓦已经将辞官之事对她说过,对于唐馨儿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消息。

        正收拾着,唐馨儿忽然看到陈蓦走入了厅堂,随跟了过去,见陈蓦闷闷不乐地坐在厅中,心下很是诧异,小心翼翼地问道,“怎得?发生什么事了?”

        陈蓦微微叹了口气,将方才发生的事与唐馨儿说了一遍,听得她面露诧异之色。

        “是人皆有难言之隐,那妖女也不尽……”

        自从那日之后,唐馨儿与张素素两人算是彻底交恶,唐馨儿言张素素妖女,张素素斥唐馨儿【创建和谐家园】,两人势同水火。

        不过话说回来,唐馨儿说的话却是中规中矩,没有半点诋毁、挑拨的意思。

        “妾身以为,此事不怪我郎,亦不怪那妖女,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郎闲云野鹤,不以功名为累,乃是妾身福气;然那妖女,她亦是女儿身,对我郎又是一往情深,又如何会不愿跟随我郎身旁,只是无奈黄巾诸多事,不得空闲罢了……”

        说着,她犹豫一下,咬着嘴唇说道,“不若过些日子再离长安?”

        陈蓦抬头望了一眼唐馨儿,感觉有些诧异,好奇问道,“你为她说话?”

        唐馨儿摇了摇头,正色说道,“那妖女行径,妾身不便多嘴,也没有任何帮她的意思,妾身只是不希望看到我郎为此伤神……”

        轻轻拍了拍唐馨儿手背,陈蓦默默地点了点头,半响之后,疲倦说道,“去收拾行装吧,两日后,我带你离开长安!”

        唐馨儿愣了愣,即便心中很是高兴,却也明白此刻并不是表达自己喜悦的时候,盈盈一礼,知趣地退入内室,让陈蓦独自安静一会。

        两日后,陈蓦遣散了府上家仆、侍女,给了他们一些金银,让他们借此安身。

        因为顾虑陈蓦辞官后两人日后的日子也许会很清贫,唐馨儿将自己首饰都赠给了侍女翠红,让她带着这些金银返回家乡谋生,毕竟翠红也到了嫁人的年纪。

        再者,唐馨儿是心甘情愿跟着陈蓦,哪怕每日粗茶淡饭,但是没有理由让自己的侍女也跟着吃苦。

        好说歹说劝服了侍女翠红,随后陈蓦也托付了几个黄巾弟兄,让他们送她返回家乡。

        待一切处理妥当,陈蓦便将辞表交给了吕布,让吕布代为上呈朝廷,随即带着唐馨儿,两人一骑离开了长安。

        在陈蓦离开长安前,胡轸、吕布、李肃,以及陈蓦的部将王思、王充等人都来劝过陈蓦,只可惜陈蓦去意已定,以至于众人遗憾返回。

        随后周仓、裴元绍也来劝说陈蓦,只有一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张素素!

        当出了长安后,跨坐在战马黑风之上的陈蓦回头望了一眼长安城,微微叹了口气。

        “我郎可是想起了那妖女?”半偎依在陈蓦胸口的唐馨儿轻声问道。

        陈蓦自嘲一笑,摇头说道,“如今整座长安城已尽归她掌控,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无足轻重,她不再需要我了……”对历史一知半解的陈蓦也以为张素素可以借此重整黄巾。

        见陈蓦神色消沉,怀中丽人莞尔一笑,安慰说道,“倘若她是男儿身,或许如此,只可惜上天让她做女儿身,她不出面,多半是顾虑妾身,我郎莫要多想……”

        “或许吧!”陈蓦点了点头,一抖马缰,随即又停下了手中动作,茫然地望着辽阔的远方。

        他这才意识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离开长安后,他究竟该去何处呢?

        茫然地望着四周,找不到归宿的陈蓦感到异常压抑。

        见陈蓦久久未动,他怀中的唐馨儿抬起头来,见陈蓦满眼的茫然,心下微微一动,便明白了缘由,小心翼翼地说道,“我郎若是不介意,可否随妾身到颍川拜祭先祖?”

        “颍川?”

        “嗯,”唐馨儿点点头,说道,“妾身父亲一支久居颍川,曾经也是颍川名门望族,只可惜中道没落,到妾身祖辈时,已一贫如洗,若是我郎不介意,可否到颍川暂住数日?”

        “颍川么……”

        望了一眼东北方向,陈蓦一夹马腹,携唐馨儿奔颍川而去。

        

      第068章 初至颍川(一)

        事隔近两年,当陈蓦再一次踏上颍川这片土地时,心中感慨万千。

        想当年,阴差阳错来到这个时代的他从死尸堆中爬出来,没有任何选择地被周仓和裴元绍拉入了颍川黄巾,还没等他稍稍熟悉,颍川黄巾便遭逢了长社大败,八万黄巾士卒全军覆没,主帅波才忿忿而亡。

        那时候,他与张素素被迫逃亡汝南,期间,陈蓦第一次感受到了杀人的滋味。

        那种感觉不好受,有惶恐、有恐惧、有茫然失措,也有怅然若失,来自后世的陈蓦比谁都懂得生命的珍贵,但有些时候,你不杀对方,对方就杀你,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因为这是乱世!

      隆隆隆隆隆掳赂O赂@拢卢赂O赂@隆颅隆颅隆卤

        在一条小溪畔,唐馨儿蹲下身,用双手取了些溪水敷面,赶了几个时辰的路程,她隐隐感觉自己面上的皮肤有些发干,作为女子爱美的天性使然,她可不希望被陈蓦看到自己蓬头垢面的模样。

        对着清澈见人的溪水仔细梳洗了一番,唐馨儿这才站起身来,转过身去,却发现陈蓦神色莫名地望着远处的深山目不转睛,心下有些纳闷。

        望着陈蓦发呆的模样,唐馨儿眼中露出几分笑意,悄悄地向他背后走去,伸开双手想要捂住陈蓦的眼睛。

        “梳洗完了么?”陈蓦头也不回地说道。

        唐馨儿沮丧地嘟了嘟嘴,只有与陈蓦两人相处时,她才会露出自己芳龄少女顽皮的一面,除此之外,无论是在谁面前,她永远是温柔贤淑、让人挑不出任何缺点的唐姬。

        “我郎瞧什么呢?”

        “那里,”陈蓦抬起手指向远处,用带着几分怅然的口吻说道,“是颍川黄巾主帅波才埋身之所……”

        “颍川黄巾?”唐馨儿愣了愣,这才想起陈蓦就是颍川黄巾出身,她轻轻握住了陈蓦的手,给予他些许的安慰。

        “我与波帅接触的时间并不长,唔,应该说我在颍川黄巾呆的日子并不久,前后差不多只有一个月左右吧,然后就是不停的逃啊、逃啊,要不是侥幸遇到了一位名医,或许我早已死去。捡回了一条命的我在伤好之后,也曾想过与黄巾保持距离,但是,却始终无法割舍……”

        “是因为张素素么?”唐馨儿小心说道。

        “呵,”陈蓦轻笑一声,摇摇头,叹息说道,“八万颍川黄巾,如今仅剩下我、周大哥、裴大哥三人……在见过那些西凉军士卒的蛮横后,我不知怎么有些怀念当初的颍川黄巾,那时候的颍川黄巾与如今假冒黄巾之名祸害百姓的恶徒、强盗之流不同,军纪严明,对州郡百姓秋毫无犯……”

        偷偷望了一眼陈蓦的表情,唐馨儿小心翼翼地问道,“倘若再给我郎一次选择的机会,我郎还会离开黄巾么?”

        陈蓦沉默了半响,神色复杂地说道,“我……并没有选择过是否离开颍川黄巾!”

        或许,陈蓦辞官离开长安的原因中,还包括了他无法接受逐渐变得充满野心的张素素,尤其是她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更加让陈蓦无法释然,比如说,用妖术控制吕布与王允,借以掌握整个长安。

        唐馨儿听罢细细一想,仿佛明白了过来,但聪慧过人的她什么也没有多说。

        “时辰不早了,继续赶路吧!”

        “嗯!”

        经中牟、长社,又连续赶了好几日的路程,陈蓦与唐馨儿这才来到颍川。

        虽说陈蓦曾经是在这块地方加入的颍川黄巾,但是对于当地的情况,他并不清楚多少,至于唐馨儿,在雒阳出生、几乎不曾离开宫门一门的她,显然还不如陈蓦知道地多。

        也不知走错了多少回路,陈蓦二人总算是遇到了几个当地百姓,一番询问,这才得知颍川的正确方向。

        在经过了一大片的荒田后,陈蓦终于望见了颍川那高耸的城墙。

        比起雒阳与长安,颍川只能算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城池,但即便如此,方圆也有近二、三十里,两丈宽的护城河,七八丈左右高的城墙,城门虽是木质,却嵌有铁皮,城上、城内也有士卒来回巡逻,粗略看去,治安好似不错。

        “站住!”

        守门的伍长抬手拦下了陈蓦,细细询问了一番后这才放他入城,毕竟陈蓦坐跨黑马、马背上斜挂着一柄宝剑,显然不是普通百姓,作为颍川城的守卫,那位伍长自然要警告陈蓦一番。

        不过当那位伍长见到陈蓦怀中还有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娇娘,并不像是那些喜欢惹事生非的侠士、浪人时,眼中的警告当即被羡慕取代,望着唐馨儿那娇美的容颜吹了声口哨,随即挥挥手让陈蓦入城。

        说到底他们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毕竟这年头到处都有发生侠士、浪人当街杀人的事例,谁叫如今天下各地兵祸不断呢,倘若提前百余年,重典之下,谁敢当街杀人?无非是朝廷不稳,乃至天下生乱,人心思乱。

        进地城中,陈蓦与唐馨儿首先要做的事,无疑是找一处合适的房屋安身,毕竟他二人来到颍川的目的是为了找寻唐馨儿家中祖坟所在,但唐馨儿也只是幼年听父亲说起过自己家祖籍在颍川,待父亲死后,她又深锁皇宫不得外出,如何知晓自家祖坟确切的位置,毕竟年隔久远,若想找到,无疑要费一番功夫。

        不过陈蓦倒是不介意在颍川多住些日子,唔,应该说他无所谓居住在何处,对他而言,颍川也好,长安也罢,都是那么的陌生。

        再者,陈蓦与唐馨儿如今是两情相悦只差媒妁,不拜祭一下她娘家祖坟,这实在也说不过去,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还是信鬼神者居多,唐馨儿也是如此。

        但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住所,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中介,得挨个地询问、查找,因为早先在荥阳、雒阳时,张素素几乎一手包办了一切,以至于陈蓦对于此事毫无经验。

        而唐馨儿更是不必多说,从小住在皇宫娇生惯养的她或许连上街买菜都是个问题。

        苦恼归苦恼,该找的还是得找,因为是在城内,街上百姓、行人居多,陈蓦与唐馨儿二人一骑实在太过惹眼,虽说陈蓦并不在意路上行人诧异的目光,但是唐馨儿却是羞地都不敢抬手了,毕竟在这个时代,一男一女骑着一匹马走在当街,哪怕是夫妻都会惹来旁人怪异的目光。

        为了顾及唐馨儿,陈蓦便翻身下了吗,让她坐在马上,自己则牵着马缰步行,这样一来,路人怪异的目光倒是减少了不少。

        在步行的期间,陈蓦也曾询问街上的路人,问城内是否有合适的空屋,但遗憾的是,这两年杀戮不断的他,身上戾气实在太重,哪怕陈蓦刻意收敛,无意间渗出的几丝杀气也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尤其是看到陈蓦牵着的马上还挂着一柄宝剑。

        这不,每一个被陈蓦喊住的行人都惊地一脸苍白,惶惶摆着手推脱不知,以至于在街上走了半个时辰,陈蓦却没有任何收获。

        就在这时,陈蓦忽然瞧见街口有一个算卦的摊子,摆着一张桌案,桌案旁插着两支竹竿,上面各自绑着一块白布,每块白布上都用浓墨书写着一行大字。

        上首写道[算前生琐碎无所不备,卦后世轮回周而复始],下首写道[仰知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知奇门、晓遁甲]。

        临末两支竹竿上还挂着一块横幅,画着日月星辰、阴阳二气,正当中也写着四个大字,[无有不中]。

        陈蓦看罢倒抽一口冷气,心中暗暗咋舌。

        “好大的口气!”

        若不是陈蓦知道自己是在颍川,他还真以为自己碰到了那位被神话了的谋士诸葛亮。

        尤其是仰知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和这一句,那分明就是赞誉诸葛亮的褒美之词,别看陈蓦对历史一窍不通,但也不至于连这个都不知道。

        当然了,陈蓦也没兴趣去管别人的闲事,但他还是朝着卦摊走了过去,倒不是他笃信这种神神鬼鬼的玩意,只是有些时候,算卦先生或许是城中消息最灵通的,问问他,或许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居住。

        陈蓦牵着马缰走到了卦摊前,他原以为算卦的是一位老者,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坐在卦摊后的竟然是一位身形消瘦的年轻先生,估摸在二十五岁上下,身穿青衫长袍,以青绸束发,目光坦荡,一脸正气,正侧着身子全神贯注地与人下棋。

        而坐在这名算卦先生对面的,则是一位身穿紫色长衫的儒士,但令人诧异的是他衣衫上纹的尽是些不知名的花朵,手中还握着一个拳头大小的酒葫芦,每下一步,便仰头喝一口,从始至终脸上都带着戏谑笑容,但却并不让人心生恼意。

        “先生?”陈蓦敲了敲桌案,借以提醒那位算卦的先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11: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