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东汉末年枭雄志》-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哎!这就对了!哈哈哈哈哈!”

      曹嵩满脸的愉快,亲热地拉着郭鹏的手就把他带到了内堂,曹嵩的妻子丁氏正在内堂等待着,看到曹嵩拉着郭鹏进来,立刻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

      “小乙,你可算来了,我和你岳丈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你盼来了!之前听说你遭了劫匪,可把我吓坏了,没事吧?”

      郭鹏立刻上前见礼。

      “小婿拜见岳母,请岳母放心,小乙无事。”

      “哎!无事就好!无事就好!”

      丁氏满脸开心的表情,上前也拉住了郭鹏的手,对他嘘寒问暖,叫郭鹏想起了生母去世之前对自己那般的爱护,这可是实打实的爱护。

      既然把关系说开了,就是自己人了,对于自己家族能招来一位士族子弟做女婿,曹嵩可是觉得老有面子了。

      他一早就在自己的京城朋友圈里炫耀过,不过今天给叫到家里一起给郭鹏接风洗尘的,也就只有曹炽一个。

      曹炽是在郭鹏抵达之后半个多时辰左右来到曹嵩府上的,见了郭鹏,厚着脸皮上来就喊侄女婿,硬是从郭鹏嘴里讨了一个叔父的称呼,看上去极为快活。

      然后就是丰盛的接风宴,但是参加宴会的也就四人,曹嵩夫妻两个带上曹炽一个,加一个郭鹏。

      曹嵩夫妻自己坐在上首,然后郭鹏和曹炽分别坐在左右两侧下首的位置,单人单桌,很多食材都是郭鹏在谯县没见过的。

      “小乙啊,尽管吃,赶路那么久一定累了,多吃一些。”

      曹嵩亲自走下来给郭鹏夹菜,郭鹏受宠若惊,忙称不可,将曹嵩扶上去,给他和丁氏都斟酒,然后也给曹炽斟酒,算是晚辈的一点礼仪。

      他们敬仰郭鹏的出身,郭鹏不能以此为傲。

      略微吃了一些东西,曹嵩还不断叫下人给郭鹏送来一些新鲜玩意儿,都是在谯县吃不到的。

      但是说真心话,这些或蒸或煮或烤的食物,郭鹏也算是吃够了。

      没有铁锅,没有炒菜,没那么多调味料,这个时期的食物说是精致,但是自然无法和现代比,调味去腥的方式也并不多,调味料基本只有盐和酱,烹饪技术和宋朝以后比起来要差得太多。

      就这还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寻常百姓连盐都经常性吃不上,所以千方百计的省盐。

      这一时期人们的口味淡的令人发指,叫郭鹏这位喜欢浓油赤酱的重口味人士遗憾难过了好久,恨自己没有重生在宋朝,或者明朝。

      不过这样也好,少盐少油,无法长胖,不会得高血压,至于糖这种东西,平民百姓一辈子都别想吃到,郭鹏家里不算太有钱,饴糖也没见过几块。

      健康生活,绿色饮食,远离三高,从我做起。

      他没兴趣搞铁锅炒菜,没兴趣搞各种调味料来丰富自己的口腹之欲。

      山雨欲来的乱世之中,容不得他做靠铁锅炒菜新鲜吃法富甲一方的美梦,整个经济上的大环境也不允许他这样做。

      开酒楼?

      大头兵过境分分钟拆了你的酒楼回去当柴火烧。

      他宁愿把这些功夫放在读书练字和习武上。

      至于口腹之欲,那就稍微吃吃,最多有些时候实在是嘴里淡出鸟了,那就自己弄一只鸡什么的,弄些盐调味,弄些姜蒜去去腥,然后泥巴一裹一烤,叫花鸡,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五脏庙了。

      如今吃这些雒阳本地的特产,还有据说是从宫里搞来的其他偏远地方的贡品特产什么的,吃起来也算是有点味道,别的不说,曹嵩家里的饭食至少在咸味上是足够的。

      但是说穿了,没有铁锅,烹饪工具基本上是陶罐之类的东西,做出来的也就是些汤汤水水的,他宁愿吃一碗麦饭,也比吃这个舒服。

      但是老丈人老丈母娘赐宴,一定要吃得非常香甜,吃得越多越香甜他们越开心,也符合他们的期待。

      于是郭鹏就非常香甜的吃,虽然吃得多,但是吃相很优雅。

      而且该说不说,一道香蒸鹿肉和一条酱蒸鱼的味道是真的不错,调味很好,这两道菜郭鹏是吃光了,一点没剩。

      至于那道蒸羊肉,说真的,膻味儿真的是太重,胡椒也没有放多少,郭鹏确实受不了。

      曹嵩和丁氏对视一眼笑了笑,记下了郭鹏爱吃的东西,原来是蒸出来的鹿肉和鱼肉最符合郭鹏的胃口,羊肉则不喜欢,好,记住了。

      十七 关系户的自我修养

      这时候虽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真正这样做的人家其实并不多。

      自家人在一起吃饭,不是那种老儒家庭,没几个人能忍受住只是吃饭什么话都不说的那种感觉,所以曹嵩不断的问一些家乡的事情,郭鹏也一一回答。

      酒足饭饱,郭鹏充分展现了大胃王饭桶的本色,叫曹嵩和丁氏非常开心,让曹炽也看得十分顺眼。

      对嘛,吃饭就要吃得多,吃得越多越好,和那些斯文败类讲究来讲就去不同,这样的人最对胃口了。

      天生就是咱们一家人!

      曹炽如此想到。

      看到郭鹏吃得那么多,丁氏还不断询问郭鹏是不是够吃,要不要再吃一点,再来点鹿肉啊鱼肉啊之类的,郭鹏忙说不用了。

      于是正餐结束,饭后,曹嵩家下人上了一些果品和糕点,还有茶水。

      “雒阳果品多,这些果品不少都在谯县吃不到,来,小乙,吃。”

      曹嵩招呼郭鹏吃水果,郭鹏也不客气,拿起一片切片的果品就放入嘴中,一咬,汁水充盈口腔,甜蜜可口,而且还是冰冰爽爽的。

      现在已经是五月中下旬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刚吃完饭,郭鹏感觉身上也出了一些汗,现在吃上一些脆爽清甜的水果,感觉也特别好。

      曹嵩还对郭鹏说家里的冰窖存放了不少冰块,天气一热,就拿一些水果放入冰窖之中。

      家里人吃一些,有贵客来了也招待一些,尊贵的客人来,还专门榨出汁水敲冰块放入其中供贵客享用,显得倍有面子。

      “小乙也不用担心,我已为你在太学的住所里挖好了冰窖,储存了一些冰块,到时候你若想用,就打开来用便是,这些果品,家里也多的是,想吃什么便叫人回来拿,总不能亏待了我家贤婿才是。”

      曹嵩不愧是土豪出身,举手投足间都是一个字,壕。

      而且曹家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感觉。

      曹炽也说自己那边个冰窖,说自己最怕暑热,回家就派人送一个冰窖的冰块去郭鹏那边,郭鹏要是冰块用完了,就派人去他那边弄,不客气。

      说老实话,这种不劳而获的感觉真的挺不错的,符合人类本性中最原始的惰性的需求。

      自然,郭鹏知道他们并非毫无所求。

      但是这并不妨碍现在郭鹏享受这些优厚的待遇不是吗?

      他也很怕热的。

      而且曹嵩真的准备的很齐全,而且性格方面也很好,不咄咄逼人,甚至还能考虑到郭鹏自己的一些想法,没叫郭鹏住在他家里,而是给郭鹏在太学弄了一间单人房屋给住,充分照顾到了郭鹏的自尊心。

      既然如此,郭鹏也只有认真的感谢,表达自己的开心。

      郭鹏如此表示,让曹嵩很开心。

      瓜果用完了,家常话题也说完了,丁氏便离开了,堂子里剩下三个男人,就是该说正题的时候了。

      “童子郎历来选拜的人数都不多,今年也不过寥寥数人,关于童子郎的策问不会很难,问题和解答你都已经知道了,相关的一些关节都已经打通,所以小乙,你只需要在太学里读书就好,其他的一概不必担心。”

      曹嵩将自己的能耐都给展现出来,告诉郭鹏让他完全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只要读书就好。

      其实郭鹏还是有点郁闷的,因为那些问题他是真的可以轻松解答出来的,可是曹嵩这样一弄,就把自己弄成一个彻头彻尾靠关系混日子的关系户了。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可不就是关系户吗?

      没有曹嵩的这层关系,自己能以童子郎的身份进入太学?

      寻常人家没有门路的读书人要五十岁才能进入太学学习,更是要到六十岁才有被朝廷选拔做官的机会,而自己十二岁就能进去,这是多么幸运而又不公平的事情?

      世界上本来就没什么公平好讲,得了便宜还卖乖这种事情郭鹏是不会去做的。

      乱世将要来临,生存才是最大的问题,不在现在积累足够的政治资本,在未来求生就是个大难题。

      “多谢岳丈关怀,小婿不胜感激。”

      郭鹏认下这份情,表示自己没有不愉快。

      这倒让曹嵩松了口气,本来曹嵩还以为郭鹏会因为自己这番举措而有些不高兴,觉得自己轻视他的才学之类的。

      主要是曹嵩不懂公羊学,不知道这些策问到底是容易还是难,收了钱的尚书本着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理,就这样做了,他自然也就这样接受了,反正都花了钱了。

      但是看郭鹏没有不高兴的样子,曹嵩也就高兴了。

      “进入太学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小乙啊,进到太学以后,你想过要如何学习吗?”

      曹嵩这算是问到了点子上。

      西汉时期太学最早只有五经博士,五名博士分别对应《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五本儒家经典。

      一名博士可以传授数百甚至上千名子弟,而太学学子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三万。

      而后随着经学方面的发展,五名博士的传承者出现了对经典有不同解释的优秀者,每一经衍生出了不同派别和其传承者。

      于是到了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五经博士已经有了十四人,号称五经十四博士,一直到现如今都没有改变。

      比如研究《尚书》的就有欧阳氏、大小夏侯氏三家博士,而弘农杨氏家传的经典就是《欧阳尚书》。

      研究《易》的有施氏,孟氏,梁丘氏和京氏四家,汝南袁氏家传的经典就是《孟氏易》。

      所谓家传,一般都是顶级士族才有的权利。

      因为家中某一位先人跟随早期某位博士学习了经典,非常优秀,被博士承认,得到了开宗立派传承【创建和谐家园】的资格,就算是掌握了这一本经典的解释权。

      从此以后,出自这一家的家族子弟和学生,都可以不用通过太学,年岁到了直接走举孝廉之路就可以做官,省去中间环节。

      而不是这一家族的子弟和学生就要靠出身和运气,进入太学学习某一本经典,然后通过汉政府的统一选拔为官。

      也就是说掌握了某一本经典的解释权的人就能兴盛一整个家族,从此以后家族子弟就可以不用经过太学,直接举孝廉做官,还能广收门徒,门徒中优秀者也有资格直接举孝廉做官。

      汝南袁氏掌握了《孟氏易》的经典解释权和授徒资格,因此发家兴盛,形成了四世三公的局面。

      弘农杨氏掌握了《欧阳尚书》,同样出现了四世三公的局面,堪称天下豪族。

      至于在两晋登顶士族豪门之巅峰的琅琊王氏,则是家传《严氏春秋公羊传》。

      也就是说,这些掌握经典传承的家族和东汉政府一样,拥有让人做官的资格,其权威不下于东汉政府,甚至在地方高于东汉政府。

      他们教授出来的子弟学生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出去做官,东汉政府也是认同的,这些人散布到各地地方为官,即是所谓的门生故吏遍天下。

      换而言之,能学习这些【创建和谐家园】的人并不少,抄录收藏这些【创建和谐家园】的人也并不少,但是掌握解释权和授徒权的只有寥寥十四家所认可的传承者。

      十四家【创建和谐家园】流派的【创建和谐家园】们构成了整个东汉帝国官僚的基础,是主要的官员来源。

      通过垄断文化教育和经典解释权,士族也垄断了相当一部分政治权力,将学术和政治权力挂钩,引导舆论,从而掌握了可以对抗皇权的力量。

      随着东汉皇权的衰微以及士族的游戏规则的确立,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为标志,士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广大寒族则被限制了仕途门路,西汉时期的布衣天子和布衣【创建和谐家园】逐渐变得不可能出现。

      以此为代表,两晋司马氏皇帝本就出身河内司马氏,是士族自己人。

      而在游戏规则完全确立的前夕,借着乱世,郭鹏这种身上带着污点的人还有向上攀爬的机会,这条道路尚未完全堵死,他必须要在此之前找到破局之路。

      十八 近水楼台先得月

      郭鹏所读的【创建和谐家园】是《严氏春秋公羊传》,是祖父郭永抄录并且传给父亲郭单的。

      其后,郭单又用这本【创建和谐家园】亲自传授给郭鹏,郭鹏从小就读这本书,可谓是滚瓜烂熟。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22: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