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东宫媚作者:魏九九》-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妃颔首,立即有侍女端着红漆托盘上来,她笑道:“我才从江夏回京,也不知道京城女孩子们喜欢什么,正好王府上有个老工匠,于是一早就给姑娘们备下了几个小手炉。天儿冷,拿着暖暖手,这东西不值几个钱,还望姑娘们不要嫌弃才好。”

        她说得谦虚,五人哪里敢真的当“这东西不值钱”,忙起身又是屈膝道谢。

        “喜欢吗?”王妃笑着道,“打开看看,每个都是什么花纹?”

        赵昔微和赵承燕捧着盒子,都是愣了愣。

        赵承妙年纪最小,就有点跃跃欲试,见几个姐姐都没动作,便也不敢打开。

        王妃就笑道:“我亲自挑了五种不同的花色,又自己描的图样,才让工匠拿去做的,做好后我自己都没来得及瞧一瞧呢。”

        老夫人忙道:“这可太麻烦娘娘了,姑娘们打开看看吧。”

        几人忙应了一声是,轻轻打开了手中的红漆木盒。

        手炉精巧可爱,不过巴掌大小,纯银錾刻工艺,上面的花纹栩栩如生,一看就知道工匠的技术十分炉火纯青。

        虽然是临时起意来拜访,却能在礼物上花这么多心思,给足了对方该有的面子。

        如此的八面玲珑,这王妃可不是一般的简单人物。

        她垂着眸正在细细的琢磨,就听王妃柔和的声音响起:“孩子们拿到的都是什么花色呢?”

        赵昔微拿到的是一只芍药花纹的手炉,她捧着这精巧可爱的礼物,却看见赵承燕拿到的是一只牡丹花手炉,心情就有些复杂。

        芍药艳丽,牡丹端方,二者并称花中二绝。

        那在王妃心里是觉得牡丹好呢,还是芍药好呢?

        “多谢王妃娘娘,臣女是杏花!”赵承妙捧着杏花纹的手炉,两个浅浅梨涡盛满了天真无邪。

        赵承雅忙偷偷拽了一下妹妹,拉着她一起行礼谢恩:“王妃娘娘,臣女的是兰花。”

        赵承羽的玫瑰花纹最是漂亮,她也高兴地福了一福:“赵承羽谢过王妃娘娘,这玫瑰是臣女最喜欢的花了!”

        王妃喝茶的手就一顿,抬眸看了一眼面前的女孩儿。

        肤如凝脂,唇若点绛,她眼中闪过一抹惊艳,含笑对老夫人道:“你们家的孩子可真漂亮,粉雕玉琢一般。”

        老夫人笑得眼角都有了笑纹:“是啊,这是我二房的孙女儿。”

        二夫人忙起身,颔首道:“羽姐儿性子直爽,王妃的礼物太过精巧,她便忍不住失了言,还请王妃不要怪罪。”

        赵承羽满面笑容,乌黑的眸子闪着明媚的光泽,与旁边几个沉默的姐妹形成鲜明对比:“是呀,王妃的礼物臣女真的很喜欢!”

        “羽姐儿。”二夫人低声唤了一句,想要用眼色警告一下女儿,却被王妃打断。

        “袁夫人这样客气干什么。”王妃放下茶盏,亲自向前拉了赵承羽的手,“别听你娘吓唬你,这个失礼那个失言的,我哪里就有这么多规矩了?羽姐儿这样漂亮可爱,我看着很有眼缘,我喜欢还来不及呢!”

        赵承羽笑着福了一福:“谢王妃夸奖,承羽见着王妃也很有眼缘,也很喜欢王妃!”

        王妃看着更觉她可爱非常,就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笑道:“这孩子,不仅生得漂亮,人也乖巧,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孩子,怕是做梦都要笑醒呢!”

        这亲热的场面,让赵承燕觉得不太舒服,就悄悄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大夫人。

        却见大夫人一脸开怀,和身边的嬷嬷正在说着什么,似乎对这边发生的事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赵承燕一瞬间就有点失望,她烦躁地别开眼,又见身旁的赵昔微半垂着头,目光定定地看着地面的织锦地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退到了自己身后。

        赵承燕眉头蹙了蹙,有些疑惑:难道她不想进王府?还是压根不知道王妃此行拜访赵府的目的?

        正沉思着,耳边又响起王妃和赵承羽亲热的交谈。

        “羽姐儿今年几岁了?”

        “回王妃娘娘的话,臣女今年十五岁。”声音清脆,甜丝丝的,像是一只早起的百灵鸟。

        “真是娇花一般的年龄。”王妃笑道,“可曾上过学?读过些什么书?”

        赵承羽道:“回王妃的话,府上请了先生,上了两年的学,读了一部《三字经》。”

        “不错!生得漂亮,人又聪明,真是个好孩子。”

        ------题外话------

        求推荐!求票票(∩???????????∩)

        投一张就变美!投两张就暴富!投三张走向人生巅峰!真的,不信你试试(* ̄3 ̄)╭?

      第31章 银鞍白马度春风

        王妃端了茶杯,跟老夫人笑着讲起了家常:“我年轻时候也是个喜欢诗词歌赋的,什么四书五经、史书兵法,都喜欢看着玩,后来嫁了人,王府里事情又多,忙起来一年到头没半日闲,就渐渐地丢开了。”

        王妃是觉得读书好呢?还是不好呢?

        这话正着听反着听,都是如此的滴水不漏,让赵昔微有些摸不清她真实的意图。

        “那可不是!”老夫人是个机灵的,接着话题道:“女孩子总共就那么几年的舒服日子,一旦嫁了人就忙得昏头转向的,哪里还有空赏花听戏的?所以我常跟媳妇们说,不要拘着孩子,她们喜欢什么就由她们去。”

        说着伸手一指赵承燕,笑着道:“别的到还好,只我这个长房的孙女,偏偏就喜欢读书。也不知道是不是随了她父亲!”

        “哦?”王妃的声音就有了几分兴致,朝赵承燕看了过去:“这位就是赵丞相的嫡女了?”

        赵承燕忙起身,轻声慢语地回答道:“臣女赵承燕见过王妃。”

        “好孩子,近前些来。”王妃携了赵承燕的手,还是那样笑语盈盈的模样,端详着赞叹了一番赵承羽的美貌,比之前夸赵承羽有之过无不及。

        赵承羽站在一旁,双颊突然就失去了红润的颜色!

        “可真是一个端庄的孩子!想不到还是那样的好学,可都读了些什么书?”王妃亲亲热热地问。

        “回王妃的话,早些年读了四书五经、还有半部史记、乐府诗集,可惜臣女愚钝,又不太上进,在外头也不敢说好学,只怕丢了父亲的脸。”

        “瞧瞧,老夫人您真是有福气,孩子们一个比一个乖巧懂事!”

        王妃开怀笑了起来,眸光温柔地看着眼前的女孩儿,道:“你父亲是当朝丞相,当年在博士子弟中便是万里挑一的才俊,莫说你一个闺阁女子,就是大魏朝堂,也难有第二个能跟他比的。”

        赵承燕适时地红了脸。

        王妃看着更加喜欢,就问道:“今年多大了?几月生日?”

        得知赵承燕上个月才过了十六岁的生日,忙从手腕上脱下一只羊脂玉的镯子,笑道:“这可就是我的不是了,也没给你准备礼物。”

        赵承燕忙推辞不受,王妃却不允,几番推辞下来,老夫人和大夫人都笑着道:“燕姐儿,这也是王妃的一片心意,你就接了吧。”

        赵承燕这才双手接过,又行了个标准的屈膝礼:“多谢王妃垂爱,臣女受之有愧。”

        王妃不住地点头,看起来十分高兴。

        跟老夫人聊起了一路北上的见闻,甚至还聊起了王世子:“他从小在江夏长大,养成了个无拘无束的性子,回京这段日子可把他闷坏了,这不,今天和太子殿下一起去西郊围猎去了。”

        老夫人就笑道:“老身也曾见过世子爷的。当年江夏王带着世子爷回京领赏,银鞍白马,那是何等的英俊潇洒。”

        “是啊。”王妃叹了口气,“那年江夏逆贼作乱,王爷被八千逆贼围困在夏口,要不是有这孩子,我怕是回不来京城了。”

        说着眼里便有了盈盈泪光。

        一人对八千,光是想想便已知道这是何等的凶险!

        就连年幼的赵承妙都听得入了神,好奇地追问道:“真的吗?!世子爷一个人打败了八千逆贼?那是不是比我哥哥、爹爹还厉害?”

        三夫人温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头。

        赵昔微不由得有些好奇,侧耳细细听着。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逆贼把夏口的水源切断了,城内围困的将士不胜其苦,为了鼓舞军心,剩下的一口水井全部优先供给士兵们喝,我和王爷连沐浴都成问题……”

        “王爷紧急求援,可是离夏口最近的江陵城也隔着一条江,城中也无人能突出八千重围。世子爷向王爷自求请试。王爷一听就怒了,说,我手下的将士都说难以突破,你一个从没有上过阵的毛头小子,哪里来的自信敢一个人出城??我也很着急,老夫人您知道的,我四处寻医问药求神拜佛,才怀上了他,统共就这么一个孩子,哪能舍得让他去冒这个险?”

        “可是世子爷反倒劝慰我说:‘我们身为皇室宗亲,享受着万民供奉陛下恩泽,在如此危难时刻怎能畏缩不前?现在将士们不敢轻易突围,我更加要做出个表率鼓舞士气才对。如果我也选择退缩,任由逆贼日渐猖狂,不仅仅辜负了天下百姓和陛下,就连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对不住了’。”

        “王爷一听,沉默了半晌后,终于同意让他去试试。”

        王妃泪盈于睫,身旁的侍女忙递了帕子过来。

        王妃擦了擦眼泪,继续缓缓道:“那天天还没亮,他就带上箭囊,携了一张弓,骑着一匹马,我和王爷亲自开的城门。他一骑飞出,外面的贼人立即亮出了兵器。我吓得险些晕倒,心里不住地祈求神灵,只要能保佑他平安归来,就算是折我三十年寿命都行。”

        “我才祈祷完,外面忽然一阵骚乱,漫天箭雨纷杳而至,我紧紧地揪住了王爷的衣袖,这才没有倒下去。我不敢去看,可又不能不看,却见他飞越过重围,回首取箭,弓弦震颤,嗡嗡地的几声,在耳边如电闪雷鸣一样,我紧张得闭上了眼,等再去看的时候,就见为首的数名逆贼都已应弦倒在了地上。剩下的宵小都吓到了,一时间无人敢再动作……”

        “我以前只知道将士们为国争光,经历了这一遭才知道,那些儿郎们的母亲妻子,是有多么的揪心!”王妃说到此处,已经是泪如珍珠一般滚落。

        这一哭让众人都有些心酸,想不到高高在上的王妃娘娘也有这样的慈母心肠。

        三夫人想起了在外征战的丈夫和儿子,半捂着脸小声的啜泣着。

        二夫人抿着嘴角,神色肃然而寂寞。

        大夫人从小养在蜜罐里,听见王妃这样一般哭诉,却想到了自己。

        她虽然不用像别的女人那样体验生离死别之苦,可守在身边也得不到他的心。到底是哪样更苦一些呢?

        ------题外话------

        都看到这里了还不给我票票,你也太没良心了!(?`~′?)

      第32章 多子多福红石榴

        赵昔微却并没有太多的情绪,她甚至想悄悄的退下去。

        王妃是万金之体,比不得普通的命妇。

        在朝臣女眷面前,如此的真情流露,难道真的只是怜子心切吗?

        况且,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接受自己在别人面前落泪的。

        屋内气氛瞬间陷入低迷,每个人都沉浸在愁绪里,没有一个人想要劝劝王妃。

        赵昔微暗中着急,却又不敢贸然开口。

        恰逢周嬷嬷上来添茶,于是就上前接过了茶水,轻轻地斟了茶,低眉垂首道:“这是上好的金镶玉茶,冷了味道就不好了。”

        王妃拿手帕擦拭眼睛的动作显然一顿,抬眸看过来时,那边人影已悄然退至了人群之后。

        老夫人最先回过神来,就不露痕迹的转移了话题:“当年世子爷才十八岁呢!现在一晃五年过去,已是二十有三,想必更英俊威武了吧!”

        “老夫人记错了,世子爷当年十九岁,今年二十四了。”王妃转过头来,眼角还有些通红,“那孩子活泼好动,怕是不及你们家几位小姐乖巧懂事!”

        李世子竟然二十四了都没有定亲?

        赵昔微满腹狐疑。

        再又看王妃今日之行的目的,似乎并不是为了急着定下亲事,更多的是想探探口风、做个样子。

        赵昔微心里就警觉了起来。

        江夏王突然回京,父亲最近被御史台弹劾,在这样的时机下,江夏王妃和赵府走动,是为了什么呢?

        想要看清楚一个人的目的,就要看清楚他的利益。

        和那些需要经营关系的外戚、权臣不同,王爷不需要寻求外部的支持,也就不需要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05: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