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吃饭的还要稀里糊涂地把钱送到人家日本人的手上。</p>
李骥和沈擒龙默然无语,这和人家被欺压的小老百姓没有关系。</p>
没有枪杆子的保护,人家直接就来抢,还做什么生意。</p>
还是得打鬼子啊!</p>
最后,李骥问:“那,那儿还有人能吃的东西啊?”</p>
跑堂的一点头:“我们这儿也能做,只是特别贵呀您哪!”</p>
沈擒龙叹了一口气:“算了,先吃饭吧!完事到我家看看我父母去。明天咱们再弄点那边需要的东西,回去以后再和他们算帐。”</p>
这一顿饭吃得更加不痛快。</p>
回到了家,沈擒龙的父母看到了久别的儿子,眼泪止不住地停下掉。</p>
两位老人拿出积攒很久的积蓄,就是放在箱子底下的银元,在黑市上弄到了一些吃的,款待儿子的战友。</p>
李骥终于见到亲人了,沈擒龙的父母就是他的父母。一激动,喝多了,大哭起来。</p>
几个人都非常激动,没有想到,院子外面来了一条黑影,在外面站了很久。</p>
</p>
其实李骥和沈擒龙要买的“特殊物资”并不出奇,它的名字叫做――电池。</p>
电池虽然不算什么先进东西,但是却是这时的军队必不可少的致命物资。</p>
因为,电台要用电池,没有电池,八路军就成了聋子哑巴,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p>
那时候,八路军电台用的是干电池,由于敌人对无线电器材控制得极严,专用的大电池很难买到,只好使用手电筒上的那种小电池。</p>
最小的电台是二点五瓦的,一部二点五瓦的小电台一次就需要几百节电池,常用的十五瓦电台就更惊人了。</p>
手电筒电池虽然在集市上买得到,但一次也不能够买得太多,鬼子当然知道电池的重要性,普通的物资都要控制中国人使用,这么有用的东西,那能不严加控制。</p>
队长派沈擒龙和李骥出来,还是想起了沈擒龙的那句话,在县城什么的没什么大搞头,要到北平去弄东西才多。</p>
沈擒龙就和李骥两个穿上沈擒龙的爸爸给借到的各种衣服,化装成不同的人,在北平城里到处转悠。</p>
两个人装成悠闲的居民,到各种商店,小杂货店买几节家里电筒上要用的电池。</p>
即使是这样被鬼子进行残酷经济搜刮的城市,沈擒龙他们两个的购买量也是朝大海里边投进一粒砂子,没有掀起任何波澜。</p>
这样,两个人在没有引起任何人怀疑的情况下买到了大量的电池。</p>
李骥坐在马路牙子上,一边揉着脚一边说:“哎呀我的妈呀,看着不起眼,这么点小东西,差点没把我腿累折喽!”</p>
沈擒龙也把鞋脱下来,掰着脚趾头说:“可不是,活不大,可是真够累人的!不过说起来,咱们就这么在鬼子的眼皮底下转悠,就把鬼子那么费劲禁运的东西弄到了。也算是对打鬼子有贡献了。”</p>
李骥长长出了一口气,慢悠悠地说道:“现在看来,指导员挺讨厌,鬼子更缺德。要是能有一个又没那么多规矩,又能打鬼子的地方多好!”</p>
沈擒龙没说话。</p>
他想起了昨天刚刚看过的报纸上面的一段新闻,1938年12月27日,前天津商会会长,现维持会委员王竹林,在丰泽园饭店门口遇刺,王肩臂腹胸多处中弹,还被打中后脑,送医院的路上就毙命了。</p>
1月11日,天津不少汉奸为王竹林进行风光大葬。当棺材行至日租界时,定时炸弹再次引爆,又使得一人死亡,三人重伤。</p>
抗日杀奸团的行动方式终于由只具备声势的纵火转换成了极具威慑的暗杀。</p>
沈擒龙真有点怀念那些肆意而为的时刻。</p>
军统对汉奸从来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为国家办事,自己也能捞到大量好处,比八路军强多了。</p>
沈擒龙在想,抗日杀奸团的行动重心已经在向北平转移,和他们的关系也不能算是断了,要不要回去找他们呢?</p>
自己在整个军统华北区都算是人才,要是再加上一个枪法如神的李骥,他们还不得张开双手欢迎自己?</p>
参加了抗日杀奸团,那边可以抗日,打鬼子,这边可以在家里照看父母,又能有大笔的财富,在日本鬼子残酷压榨下的北平生活,足够的钱是生存的唯一保证。</p>
回家的路上,沈擒龙一直没有说话,李骥都有点奇怪,他问沈擒龙在想什么,沈擒龙没有说。</p>
沈擒龙准备把电池送回根据地之后,看情况,再和李骥讨论这件事。</p>
</p>
执行任务不是回家探亲,能够在家里住一个晚上已经非常难得了,电池一收集够,沈擒龙就得和李骥返回根据地。</p>
返回的路上,沈擒龙和李骥相当小心。</p>
城门那儿的警察已经被沈擒龙喂足了,完全不管沈擒龙进入,可以在使用了一定手法之后轻易地把这些违禁物资带出北平。</p>
但是,到了农村,不断出没的扫荡的日军,各种各样的“司令”、土匪,私自出外打野食的汉奸,让人防不胜防。</p>
这些人是不可能都套下交情的,一旦遇到其中任意一支队伍,沈擒龙他们携带的东西就可能被他们拦截,后果就不堪设想。</p>
多次执行特殊任务的李骥知道,有一条小径,可以到达距离根据地的村子,到了那个村子,就算到了八路军的控制范围,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大半。</p>
但这条小路极少有人行走,是贯连各处村镇的小径,曲折迂回,岔路甚多,极易迷路。</p>
因此除了各村镇附近的本地人和个别的在特定季节跑小生意的小贩以外,很难碰上几个行人。</p>
根据李骥的经验,鬼子对于这条小路几乎不了解,他在这条小路上往返多次,仅有一次遇到过鬼子,而且还很快脱身了。</p>
沈擒龙和李骥中午从北平出城,到了天黑之后,已经到了这条人迹罕至的小路。</p>
如果通过了这条小路,就可以一路平安地回到自己人身边了。</p>
黑沉沉的夜,风声掠过树梢,偶而传来一声枭鸟的尖叫。</p>
沈擒龙和李骥骑着装了几百斤重电池的自行车在黑夜中穿行。</p>
为了安全,他们连手电也不用,自行车顺着几乎看不清的浅色小路向前前进,沉重的自行车在起伏不定的路面上颠簸,车铃和车身不断发出轻轻的响声。</p>
突然,李骥叫道:“快停下!”</p>
沈擒龙一跃下车,左手用力握住刹车,右手已经掏出了匣子枪。</p>
好容易把车子稳住,沈擒龙回头问李骥:“怎么了?”</p>
“那边的鸟叫突然停止,虫子也不叫了,有人过来。”</p>
在这样的黑夜中,有人从几个方向无声无息地过来,会是什么人?</p>
沈擒龙和李骥急忙把自行车朝路边的草丛里边推。</p>
两人连拉带推,刚刚把自行车弄进灌木丛,几条黑影已经出现在不远处。</p>
如果不是有远处的天幕作为背景,还真的不容易看出有人从树林中钻出来。</p>
这几个人来到了刚才沈擒龙和李骥留下的地方,停住脚步,朝四周张望。</p>
这些人行动快速,脚下不发出一点声音,显然有丰富的夜间行动经验。</p>
从他们站立的样子上来看,他们的手里都拿着武器,而且,显然是【创建和谐家园】。</p>
其中一个人说道:“见鬼了,明明听到有声音,怎么一下子就没人了?”</p>
另外一个人说道:“是自行车,骑得还挺快。”</p>
一个嗓音很尖的人说:“半夜赶路,干嘛的?”</p>
几个人一齐笑道:“他妈的,总算碰上正主了,有了八路的探子了!”</p>
前面说话的人那个人冷笑着说:“总算不枉咱们哥们守这几个晚上,把这几个八路军的探子找出来,搜!”</p>
章节目录 95、钻进圈套
沈擒龙和李骥就躲在距离这些人不远的树丛里,对他们说的话听得一清二楚。</p>
沈擒龙和李骥紧张起来,原来这是一些专门在埋伏等着从这儿经过的八路军交通员和情报人员的特务。</p>
这些特务不但已经把这个如此隐秘的通道掌握了,而且还对八路军的交通员的行动方式十分清楚。</p>
这次沈擒龙和李骥钻进人家的网里边了。</p>
如果只是沈擒龙和李骥两个人,对付这些特务本来不在话下,但是,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几百斤重的东西,想要行动都难。</p>
如果说把这些物资扔掉,两个人都不甘心。</p>
这可是他们两个在整个北平转了一天多累得臭死弄到的。再说,根据地的首长还在等着这些电池用到电台上,和上级首长通话。</p>
听说电台上面用的电池已经没有电了,只能在有最重要的电文时候才开机收听,而且根本不能发报。</p>
沈擒龙一直在想,既然有军队,怎么还会受这种气,干脆就去抢嘛,有上万人的军队,连一点电池都弄不到吗?</p>
现在一般的做法就是让一些在城里的地下人员偷偷摸摸地买一点,再让交通员送回来,这种软弱的办法经常受鬼子汉奸的欺负,那些地下工作人员经常会遭到鬼子汉奸的逮捕,因此而牺牲。</p>
可是没想到,沈擒龙自己才一出手,就被特务们堵住了。</p>
沈擒龙低声问李骥:“怎么办?”</p>
沈擒龙的经验毕竟不足,这样的遭遇战李骥以前不知道碰上过多少,当然要听李骥的。</p>
李骥也十分为难。</p>
他想的和沈擒龙一样,如果只是他们两个人,根本不把这些跳梁小丑放在眼里,但是,现在有这么多的物资带在身边,这就成了累赘。</p>
当初他就曾经说过沈擒龙,说沈擒龙太贪心,大致意思一下就行了,沈擒龙一下子弄那么多电池,比以前的交通员弄来的几倍还多,他们两个人用不着这么玩命。</p>
但是沈擒龙都是觉得既然东西这么好弄,干脆弄一个够本的,八路军的日子过得太惨,干脆来一次大的,大伙都宽绰宽绰。</p>
这样也好让部队上看到他们这种办法比以前的那样强得多,以后大家都七武力从鬼子那儿夺取物资,可以少牺牲很多同志,也能及时解决大问题。</p>
现在可好,他们两个让这些物资拖累死了。</p>
但是李骥也知道,过去八路军那过的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以他以前的行为,从来没有这么受罪过,沈擒龙的这种方法才符合他的心意,人活得才痛快。</p>
但是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晚了,需要在特务们的合围当中找出一条出路。</p>
李骥小声说:“带着这么多物资恐怕难脱身了,咱们把东【创建和谐家园】起来,先突围,然后再说。”</p>
沈擒龙明白,刚才他有点懵住了,八路军惯于把缴获的东西埋起来,机枪太重,带不走都埋起来。</p>
到了后来,八路军人马空前强大,部队地方化,各自为战,自己缴获武器物资无数,全都自己埋起来不肯上交,最后自己都找不到,一直到解放后东西都不知道那儿去了。</p>
沈擒龙觉得自己还是嫩,人家李骥就是有战斗经验,这个主意应当是摆脱当前困境的唯一可行的办法。</p>
但是,几百斤物资可不是小物件,要把这些东西从自行车上解下来,再埋起来,需要相当的时间。</p>
两个人各自把自己自行车上的东西解下来。当时为了搬运方便,行动快速,他们把电池捆绑得结结实实,极其牢靠,但是现在这反而成了麻烦。</p>
在这样的黑夜里,根本看不见绳子的位置,越着急越解不开。</p>
树林里边又没有了说话的声音,但是渐渐地响起了树枝树叶被物体擦过发出的响声。</p>
很快,又响起了脚步声,尽管特务们非常小心,但是树林深处毕竟不是被行人踩平的林间不小路,没有那样平整,人踩上去,总会有高低判断的错误,不能不发出一点声音。</p>
脚步声不是来自一个方向,而是从四周几个方向传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