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胡叔,可是膳堂出什么事了?”
胡广平的思绪从沈清的铺子上拉回来,可不就是膳堂出事了吗?
他刚才都准备雇马车下云来村找沈清,要不是顾含章告诉他沈清就在镇上,今天指定白跑一趟!
“是这样的……”胡广平赶紧把这两天膳堂发生的事说了。
原来,自从沈清把鲫鱼汤带进书院膳堂,【创建和谐家园】傅和刘魁两人就对胡广平很有意见,不少事情都不和胡广平商量,直接吩咐人落实下去。
今天正好轮到膳堂做鲫鱼汤,胡广平经过沈清的指点,做鱼汤的手艺最好,这道菜一直由他亲自负责。
直到帮厨把菖蒲粉拿上来,胡广平才发现用的压根不是沈清的菖蒲粉了。
胡广平原以为是底下人贪小便宜,拿了别的东西来糊弄他。他一路问到【创建和谐家园】傅那里,却被【创建和谐家园】傅告知,膳堂的菖蒲粉换了供应。
“换了人供应?”沈清不由乐了。
她和书院的契约白子黑字签着,换了供应商她怎么不知道?
可不就是这么着?胡广平一开始也不确定,后来找了人询问,才知道【创建和谐家园】傅说的都是真的。
沈清以前用来对付【创建和谐家园】傅的那套,被【创建和谐家园】傅拿回来对付了她。书院上下哪个不是读圣贤书的?哪怕他这种粗识几个字的粗人,因为在书院干活,也要被【创建和谐家园】傅拿着大道理压。
沈清把菖蒲粉送进膳堂最站得住脚的理由是什么?菖蒲鲫鱼汤实惠美味又有营养,能给书院省下更多钱,做更多的事。
现在出现了更便宜的菖蒲粉,书院没有道理还用着更贵的。
山长那边就算在重视沈清,家国天下的大道理压下来,他也不能咬死了非要用沈清做的菖蒲粉。
“怎么就突然出现了别人做的菖蒲粉,你可知道是谁供给【创建和谐家园】傅的?”
相比于书院不再用她的菖蒲粉,沈清更想知道这些菖蒲粉出自谁的手。
胡广平作为厨子味觉比常人灵敏,新的菖蒲粉味道上与沈清的有些差别。但正是这点差别,却让胡广平心惊肉跳。
若说味道一模一样,还有可能是有人眼红菖蒲粉的生意,故意弄到沈清的菖蒲粉,想进来分一杯羹。
可色泽和味道上的细微差别,正说明了这菖蒲粉是对方自己做出来的。
沈清的秘方已经被人发现了,以后这菖蒲粉还能不能挣钱实在难说……
“我也不清楚,谁供的货只有【创建和谐家园】傅和刘魁知道……”胡广平摇了摇头。
以他们现在的关系,两人不可能把供货人的身份告诉他。
沈清又问道:“山长那边怎么说?”
她和书院签订的契约总额有一百两银子,现在送货只送了一半,剩下的契约走不走完,山长那边总要有个结果。
胡广平想起契约的事,精神头总算好了些,“这……山长倒是还没说什么。”
既然还没说,这事就还没下定论,就算书院之后不打算要她的菖蒲粉,那十两银子的定金也拿不回去了。
沈清点头,“那就不着急,等等再看。”
上辈子做事的经验告诉她,遇事不能自乱阵脚,事情没弄清楚之前,必须沉得住气。
以前华国有部大热的影片里,不就有句经典的台词么?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狡兔三窟和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都是一个道理,沈清纵然急着用钱,却已经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就算菖蒲粉的生意做不下去,她也有别的办法生财。
沈清说不着急,可胡广平能真的不着急吗?
他和沈清不一样,菖蒲粉卖一两银子,他就能挣三百文。
没了菖蒲粉,他就只能守着那点死月钱过日子,过上了好日子的人,又怎么甘心跌回以前的境地去?
不过沈清既然这么说,他也就只能等着,谁让他没沈清的眼光魄力?几回下来,他悟出的最大的道理,就是跟着沈清走准没错!
“春柳,广聚楼那边可有人来说菖蒲粉的事?”沈清安抚好了胡广平转而问春柳。
春柳本来对这事没啥印象,经沈清一提才想起,“前些天好像有人来问过,但是我爹没理。”
伍金良理这种人干嘛?沈清用契约交换的是州府广聚楼的关系,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免费提供菖蒲粉给广聚楼。
伍金良又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花这个冤枉钱。
沈清想问春柳来找的人是谁,可春柳这边也问不出什么,那人压根没见到伍金良的面!
按照沈清原本的打算,她是准备把这回收来的东西卖完,再回村里去。开店的人手还要慢慢筹备,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
但现在出了这种事,沈清打算提前回村里,看看村里的情况再说。
“沈姑娘,您就放心吧。我家主子在书院读书,我闲着没事正好来帮你看铺子!”江越立马说道。
江越是顾含章的贴身侍卫,平时的任务就是跟在顾含章身边,哪来的什么闲着没事?
沈清摇摇头,“你跟着含章就好,我铺子里的事不着急。”
“你把钥匙给我,夜里总是闲着的。”顾含章说道。
金泽书院并不强制要求学子们住在书院里,有不少学子为了住得舒服,都在镇上另租房子住。
沈清在街上摆摊生意火爆,因为她出现的时间短,客人们都生怕买不着东西。可换成固定的铺子那就另说,客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会清闲上不少。
顾含章主动提出帮忙,沈清再拒绝那就是疏远了。
她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冲着顾含章微微一笑,“也好,要是耽误了学业,就关门谢客。”
第96章 菖蒲粉降价?
沈清回到村里,土灶的地基已经打好了。
土灶建到这么大其实应该叫土烤房了,造这种“房子”和平时的住宅还不大一样。
青州位于大齐南部,气候相对温和,平时的住宅也不用太注意保暖。但土灶是为了制作干货用的,为了减少热量的流失,得确保整个房子不漏气。
不但土墙夯好后要用灰浆填满缝隙,还要把墙砌成空心墙,提高保暖的性能。
菖蒲粉的生意里正父子也有份,沈清不好瞒着他们,连家都没来得及回,就到烤房那边找两人。
“里正,郑叔,你们先别忙活了,我有事和你们说。”
里正父子正忙着捣鼓灰浆的事,见选青脸色严肃,不由好奇,“怎么了?出啥事了?”
烤房这边人多耳杂,不方便说话,沈清干脆把两人叫到家里,喊张秀娥泡了杯茶,才坐下来把事情说了。
烤房还没建好,田里的菖蒲还是苗苗,就有人进来和他们抢饭碗了。
这回可不只是沈清的生意,里正一家就搭了五六两进去,听到这事瞪大了眼睛。
里正吃了一惊,“咋会这样?这才多久而已,就有人知道咱们做的是菖蒲粉了?”
“清清,那咱们现在咋办?”郑德着急得不行,“要不咱们也降价?把书院的生意抢回来再说!”
沈清不慌不忙,“郑叔,您先别上火,喝点茶润润嗓子。”
能不上火吗?
降价说的容易,那可是硬生生划拉了一半的利润。要是算上建烤房、烧柴火、种菖蒲的人力物力,这点微薄的利润,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郑德只要想起那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有人拿了把刀在他心上拉口子,也亏得沈清能面不改色,坐在这里谈笑自如。
“清清说的对,咱们别自乱了阵脚,先把人找出来再说。”里正毕竟一大把年纪了,生活经验比郑德丰富,短暂的焦急后也冷静下来,见沈清半点不见着急,双眼一亮,“咋的?你知道是谁抢咱们生意了?”
和聪明人合作就是轻松。
沈清思来想去,确实有了些头绪,笑着问里正,“郑老,您觉得咱们这菖蒲粉在镇上有名吗?”
菖蒲粉在镇上有名不?这个问题确实把里正问得一愣。
里正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有名的,书院学子百般推崇,广聚楼也上了这道菜,说没有名气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到街上随便抓一个人过来,问他们知不知道这菖蒲粉,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不清楚的!
事实上,除了少数的几个人,金泽镇上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鲫鱼做汤还能好喝,就更别提周边几个村子的人了。
既然如此,那排查范围就大大缩小,知道沈清这菖蒲粉,并且可能把它做出来抢生意的,满打满算也就那几个。
“这么说来,我倒是想起件事来!”郑德一拍大腿。
上回他打破庙那边过,发现破庙前那片菖蒲全都秃了,当时他还以为是畜生啃的,现在看来只怕是被人割去做菖蒲粉了!
里正睁大眼睛,“有这事你咋不早说?”
郑德委屈极了,他哪里想到,还有人能知道沈清的秘方就是那些菖蒲?
“肯定是村里人干的,要不咱们一家家地找,总能把人找到!”
“找到了能干啥?找到了还能把人打一顿,说他们偷了咱们的秘方?”里正没好气地瞪了郑德一眼。
他这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就生了郑德这个傻儿子?要是郑德能出息一些,他这么大把年纪了,还用得着跟在沈清后边忙前忙后。
菖蒲粉确实没有技术含量,只要知道法子大家都可以来做。
他是里正,又不是开善堂的,自己都还没挣着银子,当然不希望别人从他嘴里夺食。
想了半天,里正自己也没想出个法子,只好开口问道:“清清,你看这事咋办?难道咱们真的降价?”
沈清对降价这种事,倒是没什么意见,像菖蒲粉这种东西,不可能永远保持高利润。
不仅是因为技术含量低,华国那些制药大厂把研发成本转回来后,还得大幅降价以保持销售额,更何况区区一个菖蒲粉?
其实大多数商品,说到根本也就是赚个信息差。现在这个信息差已经逐渐消失,确实到了要降价的时候。
“郑叔说的对,咱们也降价!”沉吟片刻,沈清一拍桌板做了决定。
里正和郑德都惊呆了,真降价?那种菖蒲和他们种地有啥区别?
他们投银子进去,不就是图菖蒲粉挣得多吗?
沈清微微一笑,“是要降价,但不是现在降。我说了咱们得沉得住气,土灶照盖,菖蒲照种,就是水田那边得经常去看一看,防着别人偷咱们的菖蒲苗。”
父子俩面面相觑,他们本质上都是庄稼人,就算里正脑子灵活,也没经历过商场上的波诡云谲,哪里知道沈清在想什么?
不过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谁拳头大,谁讲话就有道理。
沈清年纪是小了些,可她挣钱的本事比村里谁都强,沈清说什么他们做什么就是了!
“清清……”张秀娥送走里正父子,望着沈清欲言又止。
这几天不知道为什么,刘金桂总到他眼前晃荡,还总是贼兮兮地问她,最近她家的香料是不是不挣钱了。
一开始张秀娥还不明白刘金桂这是在干啥,可刚才听沈清和里正他们一说,还能想不通吗?
刘金桂心里要没什么幺蛾子,能来她面前炫耀?偷偷做菖蒲粉,还到书院抢他们生意的,十有【创建和谐家园】就是沈家人!
里正父子对菖蒲粉的生意尽心尽力,当着他们的面,张秀娥有脸提吗?在外人眼里,她们娘俩始终和沈家脱不了干系!
“他们是他们,咱们是咱们。您放心,里正一家不是不讲理的人。”沈清其实也猜到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