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世子爷今天转正了吗作者:虾仁丸子》-第4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位姓常的学子也不是一般人,沈清这丫头是捅了富贵窝了么?一个接一个地来!

        沈清把几人带回家里,照例让里正帮着待客,自己则到厨房和张秀娥一起做午饭。

        午饭的菜式并不复杂,蜜煎樱桃,小葱拌豆腐,黄金鸡。荠菜水饺当主食,村里自家酿的米酒,还有昨天在溪边摸到的田螺。

        云来村山清水秀,田螺很是新鲜,门外头的树上随便扯两片香叶,加了辣子一起吵,就是一道绝佳的下酒菜。

        就连常鸿这种吃过无数美食的,都直呼过瘾。

        饭菜都上了桌,张秀娥在厨房里磨磨蹭蹭,沈清进来催她,“娘,碗留着我待会儿洗,快出来吃饭吧。”

        张秀娥不大想出去,书院那个非要用算筹算数的小呆子,居然是闺女的客人,张秀娥嫌他烦人。

        沈清哪里知道张秀娥的想法,拉着她娘到前院,“客人们都在等您,您辛辛苦苦做菜,哪有不上桌的道理?”

        张秀娥没办法,只好跟着闺女上了桌。一到桌上,常鸿蓦地一下瞪大了眼睛。

        这位算数奇快的婶子,居然是沈姑娘她娘!

        一顿饭吃下来宾主尽欢,沈清把顾含章三人送走,就开始整理要去州府的东西。

        大齐交通不如华国便利,科技高度发达的华国,只要想去哪里随时都能在网上订票。大齐却不行,要么自己想办法去,要么想办法雇辆马车。

        从金泽镇出发到州府光是坐马车就得一天,当天肯定没办法回来,需要在政府的客栈投宿,去之前不但得准备好银两,还得带够换洗的衣裳。

        张秀娥得知消息,赶紧用纱布给沈清做了顶帷帽。沈清以前戴个帽子都嫌碍事,但想起之前的王癞子,还是把帷帽拿上了。

        州府毕竟人生地不熟,防人之心不可无,她确实要多加小心。

        洗过澡,沈清终于把东西收拾好,正准备上床睡觉,外头有人敲门。

        她在屋里听见黑子从狗洞钻出去的声音,吠声并没有响起,来的应该是熟人。

        她穿了衣服打就看见。里正和郑德提着灯笼站在外头,沈清赶紧把两人请进来。

        到了堂屋,里正就把五两银子往桌上一拍。家里商量了一下午,决定跟着沈清干!反正这五两银子也是跟着沈清挣来的,就算事情没干成,他们也不亏!

        “您这是商量好了?”沈清没有立刻收银子,而是再一次向里正确认,“这五两银子咬咬牙,我也能拿出来。您要是觉得有风险,也可以算我向您借的。”

        里正摇摇头,要干事就干事,干大事最怕磨磨唧唧。他们说了要出银子,就是要出银子,不带临阵反悔的!

        沈清心里一颗石头落地,这事算成了!

        “行,那您回去收拾收拾,明天跟我去一趟州府。”沈清也不磨叽,上来直接给他们安排活干,“德叔您留在家里帮我找块合适的地,还有靠谱的泥瓦匠。最好等我从州府回来,就能开工建土灶。”

        沈清这办事效率完全是前世在企业里给逼出来的,里正父子两个哪见过这阵仗。

        “州府那边一定谈得拢吗?”里正琢磨着沈清白天的话,伍金良可没给沈清打包票。

        郑德也道:“是啊,清清。要是州府那边谈不拢,咱们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沈清笑着说道:“您二位想错了,我建土灶可不是为了广聚楼。”

        就算没广聚楼这条门路,她也得把土灶建起来,两人把前因后果倒过来了,才会觉得风险太大。

        既然已经合伙,沈清就把自己的打算和两人说了,菌子这种东西天生地养,如果不能做到量产,变数实在太大。

        她不仅要盖土灶,还打算自己种植,到时那房子大小的土灶就能派上用场了。

        不但要盖土灶,还要自己种菌子!

        里正父子两个哪里猜得到沈清的想法,听她说的话就跟做梦一样。可他们能咋样,银子都到了沈清手上,就算是艘贼船,他们也只能咬咬牙跟着沈清上了!

        第二天沈清天不亮就走了,带上东西和里正出发去州府。

        江越赶着马车来给顾含章“取早膳”,开门的就只有张秀娥了。

        他没看见沈清就赶紧问:“张婶子,咋就你一个,沈姑娘呢?”

        “清清一早就去州府了。”张秀娥把食盒递给江越,“这趟少说得四五天,只能委屈顾公子吃我做的饭了。”

      第75章 州府广聚楼

        张秀娥的厨艺也不错,好多菜式都是跟沈清学的,味道差不到哪里去。

        可江越说的哪里是吃饭的问题,他平时来取早膳用得着赶马车过来吗?骑着马过来一趟多方便的事!

        不过,这里头的弯弯绕绕也不好和张秀娥明说,只好问道:“沈姑娘怎么突然去了州府?”

        沈清去州府的事也没什么好瞒的,张秀娥就把事情简单地和江越说了。

        ……

        沈清和里正到州府去,是里正找的马车,赶车的车夫和里正是老相识,经常在金泽镇和州府间来往,对道路情况很熟悉,总能在合适的时间赶到休息的地方。

        马车里不但坐着人,还放着一袋子菌子笋干,都是沈清挑了最好的,拿给州府的广聚楼看货的。

        “这是菌子干?”车夫见了之后有些惊奇。

        前段时间他倒是见过不少在乡下采了菌子,运到州府去卖的。这种东西在金泽镇卖得贱,到了州府却卖得不错。

        州府的百姓富庶,平时饭桌上没少荤腥,荤的吃多了总想尝点新鲜的,乡下来的山珍也就畅销了。

        可买菌子的人大多好的就是那口鲜味,菌子都做成干了,还有鲜的好吃么?车夫心里不大看好。

        沈清笑着说道:“这菌子鲜有鲜的吃法,干有干的吃法。两种吃法各有各的好处,都是互相替代不了的。”

        车夫虽然没怎么吃过菌子干,但笋干家里年年都有晒,笋干炖肉别有一番风味,菌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倒也是。”车夫笑呵呵的,“不过你们既然要卖,跑一趟京城一筐是不是有些太少了?”

        “就是拿筐货过来给酒楼看看,要是能要就签个契。”沈清笑着说道。

        这是有门路,车夫一听也就不再说什么,趁天黑之前把车赶到了州府,在州府找了间客栈下榻。

        里正也有十几年没到州府来了,再来州府很多东西都变了,两人提着筐干货,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广聚楼的位置。

        州府广聚楼的生意不错,还没到饭点就有很多人进进出出。沈清没立即进去,到附近的茶庄打算买包好茶。

        给人送礼不出错的,无非是烟酒茶。大齐抽烟的人还不像华国那么普遍,送茶叶一般不会有什么差错。

        “买什么茶?”茶庄的伙计懒洋洋地坐在柜台后头,连头都懒得抬。

        “小哥,你家有什么茶卖?”沈清戴了帷帽,隔着层纱布看不清她的长相,自然也就少了许多颜值便利。

        听到沈清的声音伙计抬起头来,估计看见沈清和里正穿得都不咋样,“我们这儿不卖粗茶,转条街卖菜的摊位上几文钱一斤。”

        沈清要送礼当然不可能送粗茶,不然还不如不送。

        里正赶紧说道:“小哥,我们不买粗茶。你们茶庄有啥好茶,给我们介绍介绍呗。”

        好茶当然有,不是伙计不愿意介绍。可每天来茶庄买茶叶的,大多都是只问不买。这一老一少一看就是乡下来的,能买的起什么样的好茶?

        好点的地方经常容易出现伙计看不起客人的情况,就是俗话说的以貌取人,沈清现在的身家又不是买不起茶庄的茶叶!

        “雨前龙井有吗?”沈清也懒得和伙计废话直接问道。

        伙计听说她要买雨前龙井,用看傻子一眼的眼神看着她。

        雨前龙井那可是上贡的茶,别说他们茶庄每年只能拿到一点,就是知府老爷家里也未必有多少。

        这姑娘怕不是知道点皮毛,就来他们茶庄买茶了吧?

        “雨前龙井没有,那大红袍,太平猴魁,碧螺春总该有了吧?”沈清一连串报出几个茶叶名字。

        伙计这才直起身板,他可算明白了,这姑娘哪是不懂茶叶,明明是太懂茶叶了,明知他们茶庄拿不出顶好的茶叶,故意这么说的!

        “这位姑娘!”伙计脸上堆满笑容,赶紧赔礼道歉,“您说的这些茶叶我们茶庄每年也拿不到多少,好的铁观音有不少,要不拿点铁观音给您?”

        倒不是说铁观音就不好,青州这块靠近铁观音的产地,茶叶的产量上去了价钱自然就下来了。

        铁观音也分很多类,沈清选了种浓淡适中的,让伙计包了一包,花了快一两银子才往广聚楼走。

        到了广聚楼门口,两人提着篮东西实在不像来吃饭的,又被一个管事模样的人拦住。

        沈清拿出伍金良写的信,就顺利见到了广聚楼的汪掌柜。这位汪掌柜长得挺胖,衣着也比伍金良好上不少,看来州府广聚楼的生意比金泽镇的要好,沈清对自己的生意又有了几分信心。

        “你们是金良介绍来的?”

        汪掌柜和伍金良是一家酒楼出来的,从小伙计做到大掌柜的交情,两人的关系一直很不错。听说沈清是伍金良介绍来的,汪掌柜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金良叔看了我们的菌子觉得不错,就向我们介绍了您。”伍金良和沈清的交易关系,到沈清口中绕了一圈就亲近了不少。

        沈清说着,又赶紧把刚买的铁观音递过去。她对自家菌子的质量有信心,不存在完全靠关系的情况。有时候同样质量的东西,就是一句话的事,和客户拉近关系没啥坏处。

        “这些干货都是你们自己烘的?”汪掌柜打开茶叶闻了下,脸上笑容更深。

        沈清的菌子他看一眼就知道不错,原本以为做个顺水人情就是了,没想到沈清居然这么上道。

        这可是他自己平时都不怎么舍得喝的好茶!

        “您要是觉得行,以后每隔段时间我可以送货来州府。”

        菌子干和新鲜的菌子不一样,保存时间很长,也不怕坏了。

        汪掌柜管理酒楼这么多年,广聚楼每年需要多少食材他心里都有数,“不错是不错,就是有点少。”

        汪掌柜这么一说,沈清就明白了。

        州府广聚楼毕竟还是财大气粗,她这点干货放在汪掌柜眼里压根不算什么。要想长期稳定地供给汪掌柜,不但要保证质量,还要有一定的数量。

        汪掌柜的要求和沈清自己的计划不谋而合。

        “您放心,您要求的量我们一定给您供上。”沈清保证,“您要多少菌子,到时只管和我们说就是。”

      第76章 新商机

        沈清和里正本来都以为,州府广聚楼这么大的生意,怎么也得费个四五天。

        没想到,这半天的时间还没到,两人就把生意谈成了。

        拿着契约出了广聚楼,沈清和里正都很兴奋。

        沈清主要是因为卖菌子的事业逐渐步入正轨,里正更多的是一大把年纪了,又重新找回了年少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沈清要不是个女娃娃,他恨不得现在就拉着沈清去酒楼喝一杯。喝一杯这种想法一旦出来,里正就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回村里,和家里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可沈清好不容易来一趟州府,哪里愿意这么快就走?丝绸之路去的时候带丝绸茶叶,回来的时候还带琉璃香料呢。

        这一趟的车钱客栈钱都花了不少,她咋能空手回去,那得多亏啊?

        里正一大把年纪了,体力不如年轻人,沈清连着两天都在城里整条街整条街地逛,一天下来他就有些吃不消了。

        沈清看的都是些女子用得到的东西,什么首饰铺子、胭脂铺子,他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都不好意思进去。

        州府的治安还算不错,这些天沈清也看见不少女子独自出行,加上她又戴着帷帽,就让里正待在客栈里休息,自己则打算在城里再看一天。

        商机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事,沈清看到的东西要么利润太低,不值得出手倒卖。要么金泽镇的市场,已经被人占了,沈清再想挤进去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就比如说最受女子们喜爱的胭脂,州府有的金泽镇大多数也有,价钱和质量都差不了多少。

        即便拿去金泽镇,镇上的姑娘们也不会对它们更感兴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4: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