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她处心机虑谋划这么多年,才让丧夫的自己,丧父的女儿背后有了依仗。
一直被她母女两个踩在脚下,粗鄙不堪的沈清,现在却像路边的野草,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婉宁!”沈老太在房间里叫朱婉宁,“你进来,娘有话和你说!”
朱婉宁推门进去,沈老太拿了几张银票塞到她手里。
沈老太一向吝啬,突然给了她这么多银子,朱婉宁心里一跳,连忙推拒,“娘,您这是做什么?”
“这钱不是给你的!”沈老太解释,“这是给文彬纳妾用的!”
沈老太要给沈文彬纳妾?朱婉宁脑子里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懵了。
沈老太越说越高兴,她刚才都想过了。沈文彬平时那么孝顺,为了她这个娘和离都成,怎么可能忤逆自己,一定是张秀娥给勾引的!
只要她给沈文彬纳个年轻漂亮的妾室,张秀娥还入得了沈文彬的眼?不过是个妾而已,一来影响不了沈文彬的前程,二来又可以给他们老沈家传宗接代,那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朱婉宁还没反应过来,沈老太就把银票塞进她手里,“你认识的人多,帮着给文彬物色一个!”
……
沈清回到家里,张秀娥刚从山上回来,听说村口的事情急坏了,正准备去沈家找人。
“清清,你没事吧?”张秀娥拉着沈清左右瞧了一遍,见她身上没问题,这才松了口气。
要早知道会是这样,她当时就不该让沈清要那二十两银子。
沈清赶紧拉着张秀娥哄了一通,然后拿出刚到手的银票,“娘,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沈清非但没觉得有什么,就算自己不担理沈家,沈家人看这架势也不会放过她。
她觉得自己先下手为强挺好的,再说了,从扣扣索索的沈老太手里抠出来的银子,它难道不香吗?
张秀娥本来还想多唠叨几句,可看着女儿的笑脸,她又不舍得了。从沈清手里接过银票,张秀娥展开仔细看了看,发现银票角上的一片淡淡的灰色,似乎画着什么东西。
大齐的银票和纸钞一样,流通的时间多了,难免会有些印记。要不是张秀娥提醒,沈【创建和谐家园】还发现不了。
“两张都有。”张秀娥在第二张相同的位置找到了,这张的印记清晰一些,像是个什么字,应该是经过某个人的手时留下的。
两人把藏在墙洞里的东西拿出来,又重新锁进箱柜里,沈老太被抓过一回,这段时间应该不会再来了。
到时沈清把买大狼狗的事提上日程,院子里有点风吹草动,有只狗都能看着。
无论有没有钱雇护卫,都是个好选择,狗有的时候可比人忠心得多。
既然要买狗那就买只好的,沈清自己没什么门道,第二天江越来拿早饭,她双眼一亮赶紧把人叫住。
江越闷头疾走,沈清叫了好几声,他才反应过来停下来,低着头不敢看沈清,“沈姑娘有什么事吗?”
粗衣麻布的沈清已经够好看了,新衣裳穿上身,那张脸晃得他心跳加速。
倒不是心动,而是紧张的!
要是别人,他还就大大方方地看几了眼了。可他家主子一看就对沈姑娘不一般,不然沈老太两天就能走了,怎么会在号子里蹲了五天?
“我是想问,你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买到好狗吗?”沈清笑着问道。
江越愣了下,“沈姑娘要买狗?买来看家护院的?”
沈清点点头,“我想买只大狼狗,要服从性好一些的。没有的话,别的狗也成。”
这么漂亮的姑娘,是该养只狗护着。买狗这事也不是什么难事,江越自己就能办,“好,我去帮你打听打听!”
第61章 买菖蒲种子
江越这种人能让他说出帮着打听打听的话,沈清就知道自己买这好狗的事情差不多成了。
托人办事总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沈清没立刻让江越走,回到厨房拿了几个热腾腾的青团出来,用油纸包成两包着递给江越。
一包是给江越的,另一包显然是给顾含章的。
“这是我和我娘刚做的,你尝尝好不好吃。”
翠绿色的青团颜色翡翠一样好看,热腾腾的烟气里带着草香和面香。
江越一闻到味道口水就漫上来了,拿起青团咬了一口。入口香甜软糯,除了豆馅儿的香味,还有股淡淡的油香。
江越双眼噌的一下就亮了,不同于京城大厨的做法,这样的食物简单,却经得起反复品尝。吃惯了沈姑娘做的菜,怕是京城的大厨都要被嫌弃了!
忙完了厨房里的事,沈清正打算和张秀娥一起去书院送菌子,外头里正的儿子郑德来找,“清清,上回你说收的菖蒲种子还收不?”
这段时间为了做菖蒲粉,破庙前的菖蒲都快被沈清割秃了。自家菜地靠溪边的地方,也被沈清从别的地方移栽过来了一部分。
但仅仅是现在这些菖蒲眼看着就不怎么够用了,除了去别的地方收购,自己最好也能种一部分。
“郑叔,要的!”沈清问道,“在哪里可以买?种子多少钱一斤?”
这个郑德就不清楚了,他冲沈清招了招手,“你要的话赶紧跟我来,那个药商就在吴郎中家里,说不定一会儿就走了。”
沈清赶紧点了点头,放下手里装着菌子的竹筐,“好,我现在就跟您去。”
“清清那这些菌子咋整?”张秀娥有些无措。
她这些天倒是习惯了在书院进出,可那也是和沈清在一起的情况下。叫她一个人送菌子,她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万一遇上沈文彬和朱婉宁……张秀娥想想就觉得窒息。
“平时该怎么送就怎么送,那些人您不都认得了吗?要有啥事就找胡叔去!”沈清顾不上张秀娥在想什么,跟在郑德身后拔腿就走。
沈清到了吴郎中家里,里正已经在了。简单地打过招呼之后,沈清才知道这药商是吴郎中的朋友,她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会儿药商,发现他虽然是做生意之人,也有商贾的习惯,但目光还算清正,并不像心术不正之人,也就放下心来。
余长东是来金泽镇探望老友的,正好碰上里正在吴郎中家里,问他能否弄到菖蒲的种子。
菖蒲临水而生,只要有水生命力就很旺盛,种植难度不大。余长东去过的地方就有人家专门种菖蒲为生,云来村环境不错,有人想中菖蒲他并不意外。
只是没想到,要种菖蒲的是个这么年轻的小姑娘,而且容貌还这么出众。
“小姑娘,你真想买菖蒲种子?”余长东有些怀疑地问道。
沈清理解余长东的怀疑,她这副长相容易给人留下刻板印象。以前她刚开始做业务时,许多客户都觉得和她合作有风险,保不齐哪天她不想干了,就拍拍【创建和谐家园】嫁人,扔下一堆烂摊子给他们。她吸引来的客户大多都是不怀好意,拿着订单和她谈别的条件的。现在到了大齐,男子为天,女子为地,又加上一条女子不能当家的“规定”。
两件事撞在一起,余长东要是不谨慎确定,沈清反倒要考虑了。
“余掌柜,您要是不放心,可以问问我们里正和吴郎中,我这生意是和金泽书院做的,您不用担心我的诚信问题。”沈清落落大方。
吴郎中也替沈清做证,“长东啊,你可不要以貌取人。这丫头本事可不小,既然找你买菖蒲种子,就不会毁约的。”
有了老友的保证,余长东总算放下心来,问道:“沈姑娘,菖蒲种子你要多少?”
沈清问:“多少文一斤?一斤可以种多大的地?”
沈清提的问题都很实际,余长东正色说道:“一百二十文到一百五十文一斤,一斤种三分田不成问题。”
沈清在脑子转得飞快,三分田大概在两百平米,她现在虽然没田,可以后会有,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再说,既然要种那就种最好的。
“一百五十文的先来两斤,您看这样成不?”沈清问道。
两斤确实有些少,如果不是因为吴郎中,余长东压根不会接这个生意。
看在老友的面子上,余长东答应了,实话实说,“这点货我不会送来村里,需要你自己到镇上取。”
沈清知道人家压根看不上这区区三百文,这已经算自己占便宜了。
她感激地冲余长东点点头,“这个没问题,到时我自己去拿就是。”
沈清大方爽利,还是个小姑娘,余长东对她的印象不错,好心提醒她几句,“沈姑娘种菖蒲是要卖给药店?菖蒲好养活利润不高,要是种的少,还不如种粮食。”
余长东作为药商,最清楚各种药材的价格,这是善意的提醒。
沈清也不藏着掖着了,别人不懂药材,吴郎中天天和药材打交道,还能尝不出她鲫鱼汤里的门道?
她要是当宝贝一样瞒着,别人眼里反倒落了下乘,“实不相瞒,我是种来当香料用的,价格与药用自然不一样。”
一说香料,余长东也就明白,沈清要的是哪种菖蒲了。这种菖蒲香味浓郁,确实适合做香料。至于沈清到底怎么做的,他也就不方便问了。
几人聊完,沈清让郑德帮忙到河里捉了几条鲫鱼,亲自做鲫鱼汤给余长东品尝,顺便还送了余长东一罐子菖蒲粉。
“余掌柜要是喜欢,以后都可以来我这拿。”沈清特意说道。
余长东当了这么多年商人,当然知道沈清送他东西的用意。可直到最后他离开云来村,沈清也没把话说出口,他就不免高看了几分,老友说沈清本事不小,目前看来还真不是瞎说的。
沈清这边和余长东谈好了,张秀娥在膳堂送菌子,却不如沈清这边顺利。
第62章 张秀娥教算数
平时张秀娥跟着沈清一起来,当然不会有人说什么。
今天张秀娥是一个人来的,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妇人,做事畏手畏脚的,自然就有人挑起毛病。
【创建和谐家园】傅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当然不会去说张秀娥什么。可刘魁就不一样了,他是膳堂的管事,也没人知道他和【创建和谐家园】傅的关系,挑张秀娥的毛病越跳越起劲。
本来刘魁要是就事论事,胡广平还不好说什么。
眼看刘魁挑剔到张秀娥身上去,胡广平就忍不住了,“刘魁,注意点自己的身份。别人自己的私事,你管得着吗你?”
刘魁冷哼了一声,骂骂咧咧地走了。
胡广平做主把菌子收下,“秀娥姐,你别和他一般见识。【创建和谐家园】傅和清清有过节,他想捧【创建和谐家园】傅的臭脚,就是做给【创建和谐家园】傅看呢!”
张秀娥哪里不知道,刘魁在故意找茬,可她就是觉得心里不痛快。不是不痛快刘魁,而是不痛快自己。
她的嘴咋就那么笨呢?刘魁挑刺,说她比不上朱婉宁的时候,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胡广平和沈清很熟,张秀娥不敢让他看出异样来,勉强挤出个笑容和胡广平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张婶子,沈姑娘今日怎么没来?”
“是啊,上回说好了,要把书送给沈姑娘的!”
出了膳堂,几个学子看见张秀娥,纷纷过来询问沈清的情况。
张秀娥赶紧打起精神,“今天家里有事,清清就没来送菌子。”
再想说些什么,嘴巴就跟被浆糊粘住似的,再也张不开嘴了。
学子们也不晓得还能跟张秀娥说什么,在原地站了会儿,挠了挠头,“那……张婶子,我们就先走了。”
“好好。”张秀娥干巴巴地点头。
看着学子们远去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张秀娥忽然就不想立即回村里了。她之前来的时候,听见有学子喊朱婉宁师母,如果换成她这声师母他们还喊得出口吗?
望着人来人往的书院,张秀娥想看看,换了个地方住,人的改变真的就有这么大吗?
张秀娥背着竹篓,漫无目的地走在书院里。书院里书声朗朗,时不时有学子结伴走过。
不知走了多久,张秀娥来到几棵罗汉松底下的一座亭子前,亭子里坐这个学子,正对着书本抓耳挠腮,似乎极为苦恼书上的内容。
也许因为那个学子长得面善,也许因为这附近只有他一人,张秀娥鬼使神差地了过去。
薄薄的书本平摊在石桌上,书角翻看得磨了边……张秀娥看了一眼书上的内容,就再也移不开目光了。
常鸿正在做一道算学题,这道题已经困扰了他整整一个上午,算出来的数目却始终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