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世子爷今天转正了吗作者:虾仁丸子》-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娘,咱们今早就喝鱼汤,吃鱼肉!”在溪边洗漱的功夫,沈清拿了件旧衣服,从溪里捞了好几条鲫鱼上来。

        这个时候的环境不像沈清生活的时代,溪里小鱼多得能啄人脚。

        “清清,这泥鱼能吃吗?”张秀娥看着破水缸里养的几条鱼,虽然迟疑,但还是。

        云来村这边管鲫鱼叫泥鱼,平时很少有人捞泥鱼来吃,张秀娥吃过一两次,腥得能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不是嫌弃鱼腥的时候,帮着沈清把鱼收拾干净了。

        “等做好了,您尝尝就知道了!”沈清之所以敢拍胸脯保证,是因为在溪边发现了一丛菖蒲。

        这种菖蒲可不是后世用来当盆栽的观赏菖蒲,而是可以入药的菖蒲,只是很少人知道菖蒲还是去腥的一把好手。

        随着锅里的水烧开,菖蒲的香味也跟着溢了出来。

        香,是真的香。

        张秀娥平时没什么机会吃水产,稍微有些腥味都难以忍受。

        但今天,鱼汤的味道混合着菖蒲的香味,总结出一个字就是鲜!

        沈清胃里的馋虫也被勾了出来,也不和张秀娥说话了,两人直勾勾地盯着锅发呆。

        扣扣扣——

        门外响起一阵敲门声,张秀娥吓了一跳,慌张地看着沈清,“该不会你奶带人来抓咱们了吧?”

        沈清拍了拍张秀娥的肩膀,示意她别着急,“放心,不会是奶。您先看着火,我出去看一眼,说不定是我爹回来看我们了。”

        敲门声礼貌而又克制,根本不是沈老太的作风。

        沈老太昨天才把娘俩赶出去,再怎么着也不会今天就来找人,她可把脸面看的比啥都重。

        开了门,一个白净的年轻人站在门外,身后还有一辆高大的马车。

        沈清虽然不会看马,却也发觉马车上的装饰虽不华丽,但低调有品味,显然并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只是,这样的人家来这破庙敲门,始终有些违和。

        “请问您有什么事?”沈清礼貌地问道。

        齐铭本来以为只是外头旧了些,敲开门之后看到满院子的杂草,和穿的破破烂烂的沈清,顿时有些尴尬。

        他是老远闻到香味,一路顺着香味赶车过来的。

        但这种的地方的东西真的能入口?

        齐铭失望。

        可想到车上的人,他还是问道:“这位姑娘,我等从外地来要去金泽镇。今日朋友犯了胃病,想买些吃食填填肚子……”

      第5章 五两银子

        沈清带着年轻人进厨房,张秀娥看到面生的男子紧张地站起来,“清清!”

        别怪张秀娥太敏感,刚经历过王癞子的事,突然来了个面生的年轻男子,她一下子就联想到沈老太身上去,哪里还顾得上探究齐铭是什么身份。

        沈清赶紧道:“娘,这位公子是外地人,来买点吃的。”

        张秀娥发现齐铭一身的书卷气,有点像金泽书院里念书的学生,这才放下心来。

        沈老太再厉害,也收买不了这样的人。

        齐铭明白张秀娥的顾虑,抱歉道:“这位婶子,我们不是坏人。冒昧之处,还请见谅。”

        “没有,没有……”张秀娥哪里见过这阵仗,想说些客套的话又说不出来,只好连忙摆手。

        沈清笑着说道:“这位公子哪里的话,这么一大锅鱼汤我们母女两个也喝不完。你情我愿的事情,公子不必太客气。”

        沈清态度落落大方,一点也不扭捏,齐铭不由多看了她一眼,但也仅仅是一眼而已,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位公子,先喝碗点鱼汤尝尝鲜吧!”张秀娥用陶碗打了碗鱼汤递给齐铭。

        齐铭看了眼陶碗,摇了摇头道:“多谢婶子,我们自己带了汤盅,这就去车上拿来。”

        沈清倒是能理解齐铭,这个时候一般人家的卫生都讲究不到哪里去。

        不说消毒什么的,一只茶杯全家好几口人一起用,沈清就不愿意,她嫌弃别人的口水味。

        要是她有齐铭这条件,看到这做鱼的环境能调头就走,就算胃疼死也得撑到金泽县买口干净的吃。

        当然,也不是说这鱼做得不干净,这灶台附近能弄干净的,张秀娥都拿破布抹过一遍了,基本的卫生还是有保证的。

        没过一会儿,齐铭拿了个青花汤盅进来,沈清十分良心地给他盛了满满一盅汤,还挑了几块刺少些的鱼肉。

        齐铭心里本来还有些不想喝,可这鱼汤香味扑上来,他的肚子就开始“咕咕”叫。

        “小姑娘,这盅鱼汤你卖多少钱?”齐铭喝了口,顿时眼前一亮。

        沈清有原主的记忆,可手里从来没过钱,就道:“别的地方不说,整个金泽镇独一份儿,您就看着给吧。”

        齐铭打量了周围的环境一眼,笑着应了声,从袖子里拿出个小银袋往灶台上一放,就提着汤盅出了破庙。

        沈清和张秀娥都饿得不行,要不是齐铭耽搁了一会儿,她们早就吃上了。

        两人捧着碗喝完了鱼汤,这才拿起灶台上的银袋看。

        银袋沉甸甸的,里面居然放子几块银子,一碗鱼汤付了整整五两的银子。

        “这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张秀娥吃了一惊。

        女儿做的鱼汤确实好喝,村里办喜事请来的厨子做的鱼汤,都不及今天这锅汤鲜美。

        她不知道镇里酒楼的菜能卖多少钱,可四两银子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沈清倒没怎么惊讶,说道:“娘,既然他们愿意给,那咱们就收着。等以后遇到,多做几道菜就是了。”

        前世要她下厨做道菜,比这更贵的都有,可名声现在毕竟还没打出去,第一位客人就能付这么多银子,自然应该好生对待。

        说完,沈清把银袋子交给张秀娥。

        张秀娥摇了摇头,把银袋塞回沈清手里,“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银子,娘不要。你把银子存着,以后嫁了人腰杆子也硬一些……”

        穿到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古代,嫁人这件事沈清想都没想过。

        不过,她也没反驳张秀娥的话,笑着说道:“那您先替我收着。”

        张秀娥这才收起银袋子,她没啥能耐,不能给家里挣银子,但也绝不会少一点银子。

        齐铭捧着汤盅,迫不及待地上了马车,汤盅里的鱼汤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引得他频频咽口水。

        宽敞的马车里四处都堆着书卷,书卷中间坐着一个身穿青衣的年轻男子,长相俊朗,就算穿着料子普通的青衣,也透出几分清贵。

        齐铭赶紧把鱼汤放在车上的小案上,“含章,快尝尝,我就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鱼汤!”

        顾含章目光不离手上的案卷,只是淡淡地点了下头。

        齐铭又道:“我知道你忧心青州的事,可总得吃点东西。”

        齐铭揭开盅盖,一股独特的香味在车厢里散开。

        顾含章闻到香味,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汤里放了菖蒲?”

        “菖蒲?我爹养的那种金钱蒲?”齐铭眉头一跳。

        他爹养的菖蒲,其中一盆因为颜色鲜嫩,就花了近百两银子。

        顾含章道:“不是金钱蒲,是用来入药的菖蒲。”

        什么菖蒲不菖蒲,齐铭不知道,好喝就对了!

        鱼汤色泽清淡,鱼肉炖得很嫩,放在嘴里一抿就化了。

        热腾腾的鱼汤进肚,齐铭也喝得浑身舒畅,也喝得心酸。

        平时他在府里想吃什么没有?可他和顾含章从京城一路南下青州,路上就没一顿好的!

        顾含章也是个狠人,嘴比他还挑剔,这一路上愣是一声不吭,把胃疾都饿了出来。

        两人什么时候过过这么凄惨的日子?

        马车缓缓驶动,齐铭说起刚才的见闻,“咱们一路走来,青州一带不说富庶,可这些年也都粮食丰足,就连街上的乞丐都少见。方才那对母女看起来不像乞丐,却住在破庙里,我看她们可怜就给了五两银子。”

        “不过,刚才那小姑娘长的是真好看,就是实在瘦小了些,要是放在京城可不一定比那些贵女差。”

        “最重要的是……”

        顾含章扫了他一眼,淡淡道:“要不然现在折返回去,问人家愿不愿意跟你回京城?”

        被看了一眼,齐铭一下子就不敢说话了。

        他和顾含章到云来村有正事做,可不是来玩乐的。

        两人进了一趟村子找人,又让马夫赶车去镇上。

        齐铭透过窗子看见路边两个熟悉的身影,不正是张秀娥母女?

        两人背上背着东西,手里还提着个木桶,看样子是要去金泽镇。

        要单他自己还能捎两人一程,想起刚才顾含章的反应,齐铭缩了缩脑袋。

        算了……他可不想因为这个挨顾含章一顿骂。

        沈清压根没注意身边经过的马车,去镇子的路并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还到处都是灰。

        两人一个提着桶,一个背着行李,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眼前冒金星。

        好不容易到了书院前,看门的大爷大声呵斥,“哪里来的叫花子?赶紧滚远点,别碍着学生们读书!”

      第6章 进书院

        张秀娥第一次被人当着叫花子,一下子涨红了脸,“叔,我们不是叫花子。”

        “走走走!你们这种人我见多了!”大爷又打量了两人一眼,压根不相信张秀娥的话。

        也别怪这大爷把两人当乞丐,母女两人脸色憔悴,灰头土脸。背上的被褥破破烂烂的,都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架子,一副逃荒的难民的模样,说不是叫花子谁信?

        青州这些年风调雨顺,周边地区遇上蝗灾干旱,总喜欢往这边逃难。

        金溪书院的学生胸怀天下,心肠又软,要是没人在外面拦着,书院的梁柱都要被他们啃了。

        沈清赶紧上前解释,“李大爷,我们真的不是叫花子,我是来找我爹的。我爹叫沈文彬,在书院里教书。”

        就算沈清他的名字,李大爷也压根不信,“你爹是沈先生?我儿子还是山长呢!”

        听到这里,沈清就只能默默叹了口气。

        原主不是没来过书院,相反的因为沈家人懒得跑腿。隔三岔五的,沈老太就要叫她进镇子送趟东西。

        要不然她怎么觉得原主傻呢?这么好的机会,原主居然一定都没利用起来,每回来都在大门外等着沈莲莲出来接就算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7: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