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世子爷今天转正了吗作者:虾仁丸子》-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今年的菌子价钱和白菜差不多,他估摸着总不能比菖蒲粉还多。沈清这几天送了不少食材过来,他还想着怎么不着痕迹地给她补贴一些。

        没想到,沈清开口就报了个数,“二十两!”

        “二十两?”山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就是二十两!”沈清自信满满。

        只要一过了季,菌子的价格成倍地往上翻,这还是她给书院打过折之后的价格。

        这二十两看着虽然多,可金泽书院是这附近最大的书院,学子少说也有一两百人。等到了十月份农忙过后,不少新学子会入学,书院的人一增加,用的食材可不也就上去了?

        所以说这二十两定金还真的不多。

        山长倒也不缺钱,除了书院自己的收入,朝庭每年还下放“学银”。其中不少都是用来管学子吃喝的,他又不干那贪墨的事,用在哪里不是用?他想看看沈清能弄出什么名堂来。

        除了这一点小小的波折,沈清和山长的契约签得很顺利,还没到午饭时间,二十两揣到了沈清兜里。

        两人谈完事,陶氏留沈清吃饭,沈清没有拒绝,还帮着陶氏做了几道菜,其中自然有沈清最为拿手的鱼汤。

        “清清,从你手里做出来的菜,怎么就是比膳堂的好吃一点呢?”陶氏对沈清赞不绝口。

        沈清当年为了谈下一个大客户,花了一整年时间投其所好,专门到闽省找名师学了药膳。学做菜的劲儿,可比得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好在她也算有天赋,那一个单子创下了集团的最高记录,还成了客户成了忘年交。

        当然,这些都是上辈子的事了,到了大齐当然都不能提。

        她把一些做鱼汤要注意的细节和陶氏说了,又解释道:“前几年有个老人家经过我们云来村,不小心摔伤了腿,我帮他采了草药,那位老人家就把手艺传给我了。”

        沈清没有说谎,只不过这是她上辈子拜师的时候的事了。

        以后除了菖蒲鱼汤,她还会拿出不少药膳来,为了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无论和赵诚还是山长夫妇,她都是这么说的。

        “菩萨保佑,真是善有善报。”罗氏赞同地点了点头,“当初你一个善举,现在就成了你的立身之本。只是不知那位你的那位师父,现在身在何处?”

      第47章 张秀娥学做账

        沈清脸色失落地摇了摇头,“师父他老人家喜欢云游四海,而且我几年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八十多岁了。”

        几年前就八十多岁了,又喜欢云游四海,现在说不定都已经仙去了!

        山长和陶氏脸上都露出惋惜之色,才教了沈清几天就教出这么好的手艺,一定是位少见的高人!如果不是这样,他们还想着见那位高人一面呢!

        吃完饭,沈清就向两人告辞。

        陶氏把人送到门前,依依不舍,“下回再来!”

        沈清以后来书院的机会可不少,笑着点了点头。

        陶氏又看了眼不远处的院子,沈文彬受山长的器重,两家院子离得挺近。

        “清清,你来书院这么多回,去看过你爹了没?”

        提起沈文彬,沈清就没什么好脸色,“我大伯娘估计不会欢迎我。”

        陶氏回到屋子里和山长叹了口气,“文彬的孩子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么好的一闺女,说放手就放手了。孝道固然重要,可也得学着变通。难道因为他娘的一句话,他就要孤独终老不成?”

        山长也头疼得紧。

        他让沈文彬去把妻女哄回来,可沈文彬倒好,回去一趟不仅没有把人哄回来,干脆还和张秀娥和离了。

        这也就罢了,回到书院后就有学子和他说,沈文彬最近脾气暴躁了不少,很多学子都开始有意见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他爱怎么办怎么办吧。只要他在书院不出问题,别的我也管不了了。”山长无奈道。

        沈清从山长的院子里出来,看也没看沈文彬家一眼,就直接往大门方向走。

        经过膳堂的时候还不小心和【创建和谐家园】傅撞上了,【创建和谐家园】傅不再像之前趾高气扬。看了一眼沈清,就立即扭头走了,只是他身边那个黑瘦的厨子好像姓刘,不知为什么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沈清也懒得理他,回到镇上找到孙大爷,没过一会儿就到了村里。

        回到村里,沈清没急着去做别的事,直接就回了家,把二十两银票塞进张秀娥手里,“娘,这是我今儿挣的银子,您好好收起来!”

        张秀娥大字不识几个,银票还是认识的,上面的字样是十两的。

        一共两张,那就是二十两!二十两银子,不是二十文钱!

        要知道,赵诚一个酒楼的管事一个月才挣个三四两,二十两银子是赵诚至少五个月的月钱!

        “这么多银子都是咋来的?”张秀娥不知道自己的声音都有点打颤。

        这些天手头的银子就跟流水一样花出去,张秀娥不是不心疼,这些银子要是她挣的,她保证一文文地存在陶罐里埋起来。

        虽然银子不是种子,春天种到地下,再过八百个秋天不可能收获一大笔银子。

        但埋到地下胜在保险啊!以张秀娥的性格,打死她都干不出拿食材砸膳堂的事。

        沈清笑嘻嘻的,“还能是咋来的?当然是砸银子砸来的,咱送出去的那可都是真金白银!”

        这么大一笔银子,张秀娥脑袋有些发晕,还要再消化消化才能反应过来。

        “这银子咋这么好挣?”

        沈清好笑,指了指自己眼底的黑眼圈,“娘,天底下哪有好挣的银子?没看到我这些天都累坏了吗?”

        累是真的累,张秀娥亲眼看着沈清这五天忙得脚不沾地,连喝水的时间都没,经常忙到子时过后,天不亮就得起床。

        张秀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帮忙又帮不上,只能跟着干着急。

        “娘也帮不上忙,这些银子够咱们娘俩花的了。这事办好了,咱就不折腾了。你这每天跑来跑去的,刚长的一点肉都瘦回去了。”

        叫沈清不折腾,比要了她的命还难,沈清当然不可能同意。

        所以,她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了,脑中灵光一闪,就拉着张秀娥说道:“娘,我教你做账吧!”

        张秀娥哪里懂得这些,一听就怕了,头摇的比拨浪鼓还快,“不行不行,做账这事【创建和谐家园】不来!”

        她大字不识一个,平时就晓得干些农活,账房先生那都是得读过书的!赵诚读书从小读到大,才够得上格去酒楼做账,她肚子里一滴墨都没,她算个啥?

        且不说会不会的,万一做错了账,那不是把闺女给坑了吗?

        沈清要打定了主意,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打算教张秀娥做账,就算张秀娥是个傻子,沈清也得把她教会咯!

        “不成!”沈清是什么人,早把她娘那点心思摸清楚了,拉住她娘的袖子,故意把脸一沉,“您不是可怜我辛苦,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吗?现在您能帮上忙了,又这不行那不行的,您是不是压根不想帮我!”

        沈清也是真敢说,要换性格强势些的,早把沈清骂个狗血淋头了。

        张秀娥性子软,被女儿揪住了弱点,那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沈清见她脸皱得和苦瓜似的,又趁热打铁,“今儿就是您一句话的事,您就说吧,到底帮不帮我做账?”

        “唉……”张秀娥常常叹了口气,她怎么那么难呢,“学,娘跟着你学做账还不行吗?”

        搞定了张秀娥,沈清脸上重新露出笑容,又甜甜地忽悠她娘,“娘,过几天我带你上镇上去。天气马上要热了,您都没几件衣裳。”

        张秀娥哪里不知道沈清这是故意的?可她对上闺女,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听到沈清要给她做衣裳,嘴角不自觉地就扬起来了。

        “好,你个小姑娘家家的,到时自己多做几件!”

        沈清抱着张秀娥的胳膊,心里暖暖的,如果前世她妈没那么早就去了,一定也会和张秀娥一样。

        其实沈清要真想找个人做账,哪里找不到人?只不过,她是打定了主意要往前走的。

        张秀娥是她娘,是她在这个世界最珍惜的人,总不能把她娘给撇在半道。她娘才三十出头,理应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两人白天干活,晚上沈清就教张秀娥算数,过了两天赵婶子正好要去镇上看大夫,沈清和张秀娥正好要做新衣裳,三人一直结伴去了镇上。

      第48章 制造巧合

        村里的传言刚下去没几天,其实沈清是不愿意和赵婶子去的。她和赵婶子出去这么一趟,说不定又要传出什么婆媳和睦的话。

        赵婶子倒是没什么损失,她以后万一要说亲,还不被人拿这事埋汰死?

        也是凑了巧,今天一起结伴去镇上的人还真不少,不算上她们就有五六个。大多数还是村里的大娘婶子,这群人是村里八卦消息的主力军,一看见三人走在一起,就两眼放光地不停往这边看。

        沈清一看这阵仗,就能不说话就不说话,默不作声地跟在张秀娥身边。

        实在要开口说话,也都惜字如金,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

        赵婶子讨了个没趣,“清清这丫头平时见了我不知道有多欢喜,今天是咋了?”

        张秀娥知道沈清不想搭理赵婶子,连忙打圆场。

        “她婶子,这些天这丫头忙坏了。刚松下来,喉咙就肿起来了,说句话嗓子都疼。”

        全村人这些天都看见沈清每天一趟趟地往里正家里跑,赵婶子当然也知道沈清这几天有多忙。

        村里人私下聊天,都说沈清病过一场出息了,连书院的生意都能搭上。要不是赵诚在镇上酒楼当管事,好多人家都要按捺不住,找媒婆上门“抢亲”来了。

        不是赵婶子吹牛,云来村这么多年轻人,哪一个比得上他们家赵诚?

        沈清现在不紧不慢,是因为小姑娘家这方面还没开窍。赵婶子自信满满,觉得沈清这朵鲜花,一定会落在他们赵家。

        “这也太辛苦了,我看了都心疼!”赵婶子怜惜地看着沈清,“要说小姑娘家的,这么折腾干啥,早点找个好人家嫁了,在家里享清福不好吗?秀娥,不是我说,清清今年过完年得有十五了吧?你这个当娘的,也不替女儿打算打算。”

        赵婶子揣着明白装糊涂,沈清听了不大高兴。

        找个好人家嫁了,就能在家享清福?当初她娘嫁给沈文彬的时候,沈文彬可比赵诚还出息!

        结果她娘在家享清福了吗?沈家就压根没把她娘当人看!

        再说了,谁规定的女子就一定得靠男人生活?上辈子她三十好几还没结婚,有几个男人敢说比她能力强?

        “想过了,我打算给清清招个上门女婿,就不用嫁到别人家伺候别人了。”

        沈清正想说话,张秀娥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赵婶子一下就急了,“那咋行?上门女婿有几个条件好的!找上门女婿,不是白瞎了清清这么好的姑娘吗?”

        看到赵婶子的表情,沈清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她怎么不知道她娘什么时候,怼人的本事这么厉害了?

        不过看她娘一脸懵逼的模样,十有【创建和谐家园】压根没想到那层去。

        “赵婶子,您就别说这话了。”沈清搂住张秀娥的胳膊,朝赵婶子笑了笑,“我还小,还想多在我娘身边留几年呢!”

        在大齐姑娘家十五确实可以成亲,但不少疼女儿的人家,把闺女留到十【创建和谐家园】岁再嫁的也不是个例,云来村里就有不少。

        但赵婶子着急啊,沈清十【创建和谐家园】还得四五年,要都照这么下去。四五年后,这丫头还能看得上赵诚?

        好不容易到了镇上,赵婶子就和张秀娥打商量,“秀娥,你陪我去趟回春堂吧,让清清这孩子先在镇上逛逛。”

        赵婶子一说张秀娥就明白了,结了婚的女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带下病。村里的吴郎中只能这些头疼发热的小病,村里妇人得了这方面的病,都要到镇上的回春堂找专治这方面病的潘大夫。因为沈文彬不大在家里,张秀娥倒是没来过,只是同村的妇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难免会提到这方面的话题。

        沈清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确实不大方便跟着去。

        “娘,您就陪着赵婶子去吧。”沈清也猜到了,就主动和两人说道,“正好我去一趟书铺,你们抓好了药,就到书铺找我好了。”

        张秀娥在学做账,不能大字不识。沈清正好去书铺给她买些,《千字文》《三字经》这一类启蒙的书,每晚由她教张秀娥认字。

        “好,那娘陪你赵婶子看完了就来找你。”大白天的张秀娥还算放心,也就陪着赵婶子去了回春堂。

        沈清到了书铺,她上次买了纸笔之后,沈清还来过两回,和书铺的伙计也算混熟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2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