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沈清早就计划好了,干脆把里正往书桌旁一拉,拿起笔在草纸上和他算。
“清清,话不是这么说的,咱可得脚踏实地啊!”里正再也忍不住了。
“脚踏实地,咋不脚踏实地了?”沈清早就计划好了,干脆把里正往书桌旁一拉,拿起笔在草纸上和他算,“这样,您就帮我以一斤五文钱的价来收,有多少收多少。要没毒能吃的,不管个头大小,新鲜没摘坏的都可以收。”
这有多少收多少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做过生意的都知道这说法,总体意思就是需求的量大。
至于能收多少,那都是买家说的算。
里正脑子顿时转了起来,这个价一报出来,他就知道沈清不是在开玩笑的了。村里种的青菜拿到镇上卖大概七文左右一斤,这五文钱一定是沈清仔细考量过的。
沈清让他用五文钱一斤的价来收,可没说他收的时候一定要给出五文的价。
这里头差的一点半点,那就是沈清给他的好处!
第41章 撞破秘密
一两文钱的差价,一百斤能赚一两百文,要有一千斤那不就是一二两银子?
光是这么想着,里正就觉得心脏砰砰跳,可心动归心动,他到底还当着这个里正不能坑沈清。
“清清,我觉得吧,你要不还是再考虑考虑?”
还考虑个啥?沈清连土灶都建好了,烤什么东西不是烤?
今年春天的菌子是贱是贱了些,可这东西不比菖蒲叶,一年也就吃那么一段时间。等这段时间一过,她把蘑菇干一拿出来,单价还不得成倍地往上涨?
即便金泽镇吃不下,外头也能卖得出去,在沈清看来这桩生意稳赚不赔。
“您就放心吧,我心有数。”沈清挑里正的痛脚故意说道,“前几天郑大娘不是还念叨着,要把虎子送去开蒙?这处处都要用钱,没了银子能成吗?”
里正也就嘴上这么一说,其实早就被沈清挑得动心了,老狐狸小狐狸相视一笑,当即拍了板。
就连里正都被沈清说服了,张秀娥只好跟着同意,但心里还是惴惴的,觉得这笔生意太冒险。
沈清送完里正回来,看见张秀娥皱着眉头,就坐在她身边和她解释一通。
“您闺女是冒进的人吗?您要不相信您闺女的手段,也得相信这么大一座宅子。”
提到宅子,张秀娥的心才定了下来。要不是之前实在没办法了,她也不会死马当活马医,跟着沈清去书院卖鱼汤。
上回菖蒲粉的生意能成,这回菌子的生意为啥不能成?
张秀娥这么一想也想通了,其实真要说起来,菖蒲粉这东西听起来比菌子还不靠谱呢!还是因为她太不相信自家闺女!
“好,那娘就跟着你干!”张秀娥说道,“只是娘不明白,菌子这东西咱自己收就是了,为啥还要麻烦郑伯帮咱?”
张秀娥脑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沈清和里正没明说,她压根想不到赚差价这事儿上去。
沈清笑道:“我还能亏着里正?您就别替他操心了!”
她当然知道亲自收菌子能省更多钱,之所以让里正就办。
一来以后她和张秀娥少不了里正照拂,总不能一点好处不给他。二来,她羽翼尚未丰满,中间过了里正这道,在乡里乡亲之间也能省去不少麻烦……
里正来了这一茬家里总算没有别人,吃过午饭之后,沈清就和张秀娥赶紧捣鼓起来。
两人也是第一回用土灶烤菖蒲叶都没什么经验可谈,这菖蒲叶一烤起来就不能断,等到了晚上沈清就决定让她娘先去睡,自己在炉子前守比较难熬的上半夜。
等到过了丑时后,再让张秀娥起来接替她,由张秀娥看一早上。
说是看土灶倒也不是全程一直看着,每隔一小段时间出门看看就是了。
沈清上辈子当惯了夜猫子,拿了几本书点了蜡烛看着,夜里倒也不难熬。只是穿过来这些天习惯了早睡早起,到了张秀娥起来接替的时候,到底是有些累了,上下眼皮直打着架。
也许是太困了,沈清这一觉一直睡到了巳时才醒。
得亏家里只有母女两人,这要是在沈家,沈老太非得拿着拐杖冲进来往她身上招呼不可。
“清清醒了?锅里娘熬了点粥,你自己打来吃!”张秀娥从村里人那里抓来几只小鸡仔,正拿了些米糠喂鸡。
沈清打了碗粥坐到桌上吃,揭开菜罩子就看见里面一小碟笋尖,几块炸的金黄的豆腐,还有一个流油的红心咸鸭蛋。
能让沈家人满意,张秀娥这些年做菜的手艺自然也锻炼得不错,沈清吃得津津有味。
“娘,灶里的菖蒲叶子烤得怎么样了?”沈清问道。
张秀娥把小鸡仔放到院子里撒欢,“我看差不多了。”
沈清有些意外,上辈子她问过乡下的烟农,烟叶烘干一般得五六天。她本来以为菖蒲叶片的水分比烟叶少,再怎么也得两三天时间。
这才过了多久,灶里的菖蒲叶居然已经烤得差不多了?
“行,那咱们去看看,要是好了就赶紧拿出来散散热,可别给烤焦了。”
不得不说,医书上说的确实对,菖蒲全株芳香,可以做香料或者驱虫。
沈清打开灶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伴着浓郁菖蒲的香气。闻到这股香气,沈清就更加庆幸自己把宅子选在了溪边,周围一大片地方都没有第二户人家居住。
这要是住在村里房屋密集的地方,还不人人都知道了她做鲫鱼汤的秘方是啥?
“确实好了,咱们快把东西弄到院子里去。”沈清用手拈了拈叶子,赶紧和张秀娥说道。
张秀娥也知道女儿的意思,这么香的东西确实引人注目,人家大夫还有不传之秘呢,现在这菖蒲叶子就是她们家的传家宝!
她赶紧进院子拿了个竹筐出来,等灶里的余热散了些,两人做贼似的把烤好的叶子往筐里装……
“清清,张婶子,这土灶这么快就用上了?”不知过了多久,赵诚的声音冷不防响起。
张秀娥吓得一哆嗦,手里的竹筐撒手扔在了地上。
“张婶子,要我帮忙吗?”赵诚凑过来帮着张秀娥提起竹筐,闻到一阵熟悉的香味,不由惊喜起来,“这是那天做鱼用的……”
“确实是做鲫鱼用的香料。”沈清打断他的话。
赵诚听见沈清的声音,连忙回过头去,却见沈清一脸冷淡地看着他,笑容凝固在脸上。
“清清,我只是……我吃完午饭得回镇里了,所以来找你道个别。”赵诚再迟钝,也知道自己看见不该看的东西了,立马和沈清解释道。
沈清对赵诚什么时候离开村子不敢兴趣,她只知道自己昨天已经够委婉了,识趣一点的人都知道,不该再凑上来找没趣。
可这赵诚不但故作不知,还把自己的秘密给撞破了!
“赵诚哥,我和我娘家里没有男人,你不觉得你一直跑来,会坏我和我娘的名声吗?”沈清冷声反问,“我既然避开你做这香料,就是不希望被别人知道,你觉得你冒冒失失地跑来,合适么?”
赵诚觉得自己够伶牙俐齿了,可面对沈清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第42章 打造招牌
沈清这两句话并不重,可赵诚被她这么冷冷地问着,只觉得脸上【创建和谐家园】辣的。
他是不知道沈清对他没意思么?要是换作一般的姑娘,里正不阴不阳地刺自己两句,就是倒贴他都不干了。
他马上就要正式升任酒楼掌柜了,什么样的姑娘娶不着?
可沈清好看啊,好看得十里八乡的姑娘都比不上他,重要的是还那么能干,他能轻易放手吗?
“清清,你误会我了。我没想坏你名声,我就是见不得你和张婶子受苦!”赵诚脸上满是失落,“这回是我考虑不周,给你和张婶子添麻烦了。”
张秀娥赶忙说道:“诚哥儿啊,你不是还要回镇上?快回去吧,可别误了时辰!”
张秀娥也没想到女儿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赵诚也是摆在面儿上的事了非要狡辩。
强扭的瓜不甜,他非这么胡搅蛮缠,等会儿她闺女摁不住脾气,非整得他脸上彻底挂不住。
她闺女生起气来,可是连亲爹的面子都不给的!
“婶子,那我走了。”赵诚看着沈清恋恋不舍,“清清,我下回再来看你。”
赵诚终于走了,沈清也没功夫跟他生气,和张秀娥一起把烘干的菖蒲叶子剪碎研粉。
这道工序最费时间,粉不能磨得太粗,磨完之后还得用筛网给筛几遍,直到筛到没有碎屑了才算完。
现在没有专门磨粉的机器,只能用舂桶或者碾槽手工一点点磨。
张秀娥在沈家这些年落下不少暗病,脊椎病肩周炎什么的都是常事,就弄了一个下午第二天双手就抬不起来了。
“娘,您就别弄了,让我来。”沈清就果断不让张秀娥干了,把碾槽往自己身边一摆,打发张秀娥干别的事去。
几天下来,沈清累得腰酸背痛,才算把这批菖蒲粉都磨细了。
张秀娥看得心疼不已,“清清差不多就行了,反正都是要吃的,咱就别磨得那么细了。”
“那可不行。”沈清捶捶自己的酸痛的肩膀,“这粉末要是不磨细了,喝起来像汤里掺了沙子,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
不但是这样,沈清还特地到镇上的窑厂订了一批陶罐子回来,一只只罐子用油纸封口,再用磨绳扎紧。
外头还贴着写着沈氏的红纸,看上去总算有了华国产品包装的雏形。
等里正带着儿子,把刚收到的菌子背到沈清家时,就看见沈清家厅堂的八仙桌上摆满一个个巴掌大小的陶罐子。
沈清既然要和里正合作,这些事情也就不避讳着里正了。里正是个聪明人,不必她多说,都会自觉约束家人保守不外传。
“清清,你这些东西是要送到书院去?”里正在外头看见村里孙大爷的牛车了,对桌上整整齐齐的陶罐还挺感兴趣,不由凑近瞄了几眼,“哟,你这陶罐可不好运,别没运到镇上就被牛车给颠坏了。”
里头装的还是粉末,就别说撒在地上捧不捧得起来,万一遇到阵风还不都给扬了?
沈清花了这么大的工夫才磨出来的粉,当然想好了万全之策,“您放心,我和我娘连累糊了纸袋子,到时上车了都给套上,碎也是碎在里面。外面再塞点干草,除非牛车翻了,不然我这东西撒不了!”
“你想好了就成!”里正笑眯眯地让儿子把背上的竹筐放到地上,“第一批菌子我没敢多收,先收了五十斤,你看咋样?”
“您办事我还能不放心吗?”沈清找了个竹匾,把筐里的菌子倒在上面,一个个看过去。
只见颜色各异的菌子个个新鲜,个个至少都有小孩拳头那么大,可见里正收菌子的时候,就已经仔细筛过一遍了。
沈清倒不是检查菌子的质量,只是担心村民们误采了有毒的菌子。误食有毒的菌子可不是开玩笑,轻则上吐下泻,要是症状严重了眼前小人跳舞。这里的医学水平没华国那么发达,她可没辄帮他们治去!
沈清挑挑拣拣的,把菌子又检查了一遍,里正就在一旁看着也没生气。沈清要是闭着眼睛啥也不管,他反倒不敢和沈清合作,就是要这么认真负责他才放心呢!
倒是一旁里正儿子的皱了皱眉头,不过也没当着沈清的面说什么。
沈清挑完菌子回屋直接拿了一两银子交到里正手里,“我看没什么问题了,这一两银子您先拿着。”
“好,那我回去继续帮你收着。”里正也不推辞把一两银子往兜里揣。
五十斤菌子按沈清收的价格一共就是二百五十文钱,沈清这一两银子里的七百五十文算是提前给里正的。
沈清的意思是几百文钱抠抠索索地算来算去太麻烦,里正也是这么觉得的,两人都没什么异议,沈清还忙着里正也不准备多待了。
临走之前,沈清又交待,“您要是还忙得过来,山上的笋也帮我收一点!”
里正应下就带着儿子往外走,刚出门郑德就憋不住了,“爹,清清那丫头这钱也太不经使了吧?不就是弄个香料吗,那一个陶罐不得好几文钱,还不说油纸、麻绳、红纸、还有墨钱。要【创建和谐家园】都这么弄,银子不得流水一样花出去啊!”
这还是郑德说出去口的,他方才冷不丁多坛子摆在一处,他还以为是装骨灰的。
得亏他没说出来,要说出来里正都能在他头上敲出一个包来。
“你懂个屁!你要有清清那个脑子,我做梦都能笑醒!”里正没好气,他就不明白了,自己这么精明怎么就生出这么个蠢儿子来,“她不知道这钱能省?之所以那么做,是想把她家的招牌打出去。只要这东西能推出去,以后整个金泽镇买这香料都得认准了她家的。”
经里正这么一解释,郑德才算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