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与南宋同行》-第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吴大鹏伸出一根粗壮的手指轻轻弹叩瓷器时,那个掌柜的已经完全失望了,这个海外客商哪里是真心喜爱瓷器之人?!他这是妇人挑碗呢……

      这件粉青大格纹春兰图八瓣式花觚一直是他比较喜欢的摆件,无论是它的形态,还是那上面的图案都是精品了。

      特别出人意料的是,那幅春兰图中有一丝极淡的蓝色釉变,使得图中粉色春兰有了一种难言的气韵。

      那种端庄淡雅的味道非常人能体味出。

      只是它出窑时略有形变,算是不足之处了。

      当年他陪同爹爹去龙泉进货时,一眼便看中了此种花觚,一共四件,三年中卖出了三件,只剩下这一件了。

      后来只好把它存放到仓库里了……刚才听闻有人专要仓库里的货色,他还以为遇到了又能做生意,又能交流的客商,难得还听他还是个海外来客。

      如今一看,与其他买者没有不同,而且更是粗俗。

      那个掌柜的见吴大鹏正认真地听自己叩击瓷器的声音,他吩咐伙记好生招待后,便转身离开。

      吴大鹏哪里关心他走不走?等打包讲价时再了。

      他听到那声音清脆、悦耳,这明这个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

      如果它的声音喑哑,就可断定它的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吴大鹏当然很会挑了。

      他注意到有一个瓷枕,是一个女孩子的造型,这个是白瓷的。

      他回想起好像在哪里见过类似的造型,是哪一张照片呢?他一时想不起来了。

      这个不急,回去对着笔记本里的图片查呗。

      吴大鹏又挑了挑其它的瓷器,特别是那些配套的造型。

      他打开那菊瓣式青釉子母瓷盒,比较了一下各配件吻合度,看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

      尤其是这样成套的青釉件,因为这个青釉呈色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即使同是青釉瓷件,它的这个颜色有深有浅,若是各件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还好吧,虽然非常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差异来,但是还算可以。

      吴大鹏一口气挑中了数十件,然后仍然大气地:“暂时就这些了,过来天我还来,你们不是乡下还有仓库嘛?!都拿出来让我挑选……算账吧,可以便宜许多吧?”

      最后算账时,还是不便宜……这个时空,瓷器不是便宜货,陶器才是,所以普通人家用陶器才是常态。

      特别是瓷器工艺品。比如那个粉青大格纹春兰图八瓣式花觚,竟然算到八百贯钱,不是会子而是铜子!会子则是八千贯钱,这是真是作死!

      就连菊瓣式青釉子母瓷盒,也要一百贯会子……明明就是只能装下两斤糖块的水平。

      剩下的都不便宜……

      吴大鹏这面只能启动了现代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计划,特别是他们竟然还收到了据是北宋官窑的产品,那是南下时散落民间,带到这里的……

      当时,吴大鹏像是听电视直售节目一样听着那个牙郎马云讲了半天的故事。

      在吴大鹏看来,其实只是一件吃饺子时蘸着蒜汁的件货色,好吧,人家叫笔洗……

      “你确定这是官窑?”

      吴大鹏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实在没有能力确认真假。

      那个牙郎马云拍着胸脯:“某保证!”

      吴大鹏不屑地:“好像你懂瓷器似的,大宋以前在开封时,它的官窑在哪儿?”

      “……”

      算了,人家用心办事情,这个没有错,该多给一些会子,也还是要多给的。

      负责书画和其它工艺品的人也是强烈要求启动第二批次现代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的计划。

      大宋的物价不便宜,而且他们的书画和工艺品也不便宜!

      王德发和万士达计划一是购买大宋时期的书籍,二是购买水墨画什么的。

      一开始时,他们不想买书籍,但是他们看了拍卖报告后也动了心。

      在一次拍卖中,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将整体拍卖,拍价几近两个亿。

      想想吧,一本书差不多要四十万!

      南宋这个时期才多少,几百文罢了,但是也不便宜,当然这只是对古人们来的。

      这两人去临安的书店里找旧书买,而且是成套的买。

      甚至去打听有没有读书人卖书或者喜欢以旧换新的。

      当这个责任也落实到那个牙郎马云身上时,他实在是忍不住了,:“某做牙郎有三十年了,从未闻有如此经商之事,就算是海外风俗怪异,也着实让人费解了!”

      当时王德发认真而严肃地:“告诉你实话吧,我们殷地安国的富人们都有病,他们需要把大宋的东西研碎了,泡烂了,比如这个瓷器、字画啊,然后送服下肚,这样病就好多了……”

      “那不如随便选些……”

      万士达也认真而严肃地:“马云同志,你做事情要有责任心!我们真诚相告,你不可虚与委蛇……在研碎了,泡烂了之前,那些富人们是要认真查看的,你以为他们会随便就吃?!”

      “……”

      当然,他们知道要想让人家活干得好,这报酬是不能少的。他们完全是按做事的件数和完成的质量付费,只是多给,从不打折。

      过去,他一天弄好了也就是几百文上下,自从遇到了他们,那是十几贯上下了,当然他们只是给会子。

      牙郎马云对这些人感觉很奇怪,他们的外形不必了,单单这个任何事情都能亲历而为,便是让人佩服。

      他们全能识字不,张口就能来长短句不,他们还会砌墙!

      第二十二章 现代小商品兑换大宋工艺品(二

      牙郎马云亲眼见到过,那个叫宋子强的人,曾经嫌弃一个年轻的泥水匠砌得砖墙不直,又见那个年轻的泥水匠满脸不服气,他便跳上了跳板,亲自拿起泥刀,开始砌砖了!只见他泥刀上下翻飞,拌着黄砂泥,砌起青砖来竟然还是像模像样!

      速度还挺快!

      那些泥水匠到底是服了宋子强的水平,这个海外行商确实是有料。

      宋子强当时一边抽烟,一边牛皮哄哄地:“你们的工钱这样高,差不多都要比上官员了,手艺上也要对得起啊……”

      宋子强不是胡,在南宋时,一个知府年薪是四百贯左右,而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要达到六百贯!

      那个年轻的泥水匠不服气了,:“若是我等天天有活计可做,明面上工钱是超过了知县大人,但是岂能是这样比较?!再言之,哪个知县大人能是靠着俸禄过活?”

      看着那个年轻的泥水匠的愤愤不平,宋子强高兴了,:

      “我靠,你是大宋官员**?!来来,给我讲两件事听听,这个临安县令贪腐不?!”

      泥水匠的头长呵斥了那个泥水匠几句,众人不再多言,只是闷头做活。

      都没有人再去偷着看宋子强抽烟的样子了,感觉宋子强在他们擅长的行业上打败他,让人心中不爽。

      这一下子把宋子强弄得无趣了,他只好回到房间和吴大鹏一样摆弄瓷器。

      他们眼下不太去买瓷器了,差不多攒了一屋子了,看看这数量,他们穿越回去时,还要再挑选一次,一下子带不过来。

      他们带了一个笔记本,这个省电,带了一个手摇充电器就够用了。

      吴大鹏通过以前下好的资料库,很快就查到了那个孩儿枕的资料。

      古人认为这个瓷枕能够明目益睛,到老了都可以阅读字体很的书籍,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喜好者,甚至连皇宫中也“多用之”。

      它始创于隋代,流行于唐、宋。

      瓷枕的品种多样,形制纷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绞胎纹花枕,以及豹头、白泽、伏熊等兽形枕。

      宋代瓷枕的形式更多,许多窑口纷纷烧制。瓷枕为定窑最拿手的新作,有长形,有方形,有孩儿状,也有作狮子驮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态,胎釉工艺也有创新。

      这件定窑孩儿瓷枕,就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吴大鹏摸着那女孩子版的瓷枕:“故宫的那一件宜男,咱这一件宜女……好东西呢。”

      宋子强:“能卖多少钱?”

      “几千万没有问题……”

      宋子强当时就要醉了,这个生意硬是要得,生命啊,真的太有意义了!

      吴大鹏等人放出了第二批货,这个主要是以货易货,他们再也不想要别人的现钱了,当然,换货时的差价,他们当然还是要向对方讨要了。

      至于税物啥的,也不操心,让他们自己算去,听商业税还不少呢。

      吃亏是不干的,他们在这大宋的生活还是要过好一的。

      相比吴大鹏和宋子强的忙碌,王德发和万士达就轻松了一些。

      这个临安县城,才几万人的样子,竟然还有一家印刷作坊,那里还能有七八名工匠。

      两人除了去搜集旧宋书外,还专门让那个牙郎马云带着他们跑到那里看了看。

      幸好有他的帮忙,那些工匠都是正宗的本地人,没太见过世面,双方之间都听不太懂对方的话。

      好在人家也并不不顾忌他们的参观。

      正和他们事先了解的一样,这个大宋时代虽然已经有了活字印刷,但是当时的活字印刷并不可靠,由于材质和油墨的因素,印刷效果不佳,所以人们只在一些廉价印刷品上使用,而正规的书籍仍然是雕版的天下。

      那些所谓廉价的印刷品,比如公文或者商家的榜牌,也就是海报之类的。

      真正需要大量而普及的书籍只能是用雕版。

      也不知道是谁故意把活字印刷当成推进大宋书籍印刷的发明的主要动力,它其实只是起了个补充的作用,被人盲目拔高了。

      这个王德发心里明白,化工水平发展不起来,解决不了油墨问题;冶金和机加工水平发展不起来,解决不了活字问题。

      没有这两样,这个活字印刷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王德发顺便订制了一份榜牌,内容简单:

      “常年大量高价收购旧书、旧字画和旧瓷器!可以货到付款,也可以上门收购。”

      牙郎马云翻译了他的要求后,那个印刷坊主开价要十文一张。

      王德发吓了一跳,你抢钱啊,这么贵?!资料上写着清楚,就算是在临高府,一张才两三文钱,而且你还一定会用活字印刷术来干,因为这个字数少啊!

      但是王德发没有和他讲价,却是同意了。

      那个印刷坊主一看就是一个苦逼。

      他的双手粗糙,手上的纹路里全是黑色,眼睛赤红。

      看样子他是把刻版、刷印的活儿自己全包了,这个印刷作坊里的人眼睛都赤红,就是因为用眼过度,或者是让松明子熏的……

      万士达则是感叹这个作坊的占地面积,真是想多大就可以多大了。

      在这个南宋,只要是不能种植庄稼和无主的土地,一般都是可以随便侵占,官府往往听任之。

      这和宋朝的根本土地政策有关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