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开局追杀刘关张作者:杨老三》-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换做是寻常将领,哪怕是死十个八个,董卓都不会在乎。

        却说华羽和吕布奉命来到皇宫,董卓也已经将事情的经过了解清楚。

        “义父……”吕布本想恶人先告状,但董卓不给他机会,一摆手,冷喝一声,“奉先,你可真是好本事啊。”

        “若是你认为府中的美女不够,大可跟孤说起,孤岂能慢待于你?”

        “不想,你竟然将手伸向同袍的妻子,更不惜做出灭门的事,孤对你甚感失望。”

        吕布见董卓已经知道真相,哪里还敢胡编乱造,急忙说道:“义父息怒。”

        “杜府的事,是麾下大将秦宜禄不遵号令所为,我也是刚得子翼告知。”

        “大错已成,无法挽回,那秦宜禄也已被子翼斩杀。”

        “我率领诸将在杜府门前下跪,也算是给杜府一个交代,还请义父明鉴。”

        董卓呵斥吕布,也只是装装样子,闻言就立即转首向华羽问道:“子翼,既然大错已成,无法挽回。”

        “那秦宜禄也已被子翼所杀,算是子翼为杜家报仇雪恨。”

        “奉先虽有包庇之过,却也向杜府磕头赔罪过,不如此事就此作罢,你意如何?”

        华羽当然不会不给董卓面子:“相国之言,末将谨从。”

        “只是,杜家只是洛阳的富户之一。”

        “若我大军迁都,如此不分青红皂白,任意杀戮,只恐日后会埋下隐患。”

        “以末将之见,若是愿意跟随迁都的,不可为难他们。”

        “当然,对于那不识抬举者,自应是痛下杀手,以绝后患,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董卓向李儒和田仪看看,二者都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好,就依子翼之言,李儒,你负责派人通传全军。”

        “若再有类似杜家的事情发生,参与之人全部诛杀,领军的将领连带受罚。”

        “喏。”李儒立即答应下来,本来他就不赞同杀戮过多。

        不然,人人自危之下,只恐会生出祸患来。

        “噢,险些忘记,还有一事。”董卓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昨晚,孤便已接到李肃所奏,汜水关大捷。”

        “子翼百骑劫营,无一折损,反杀得袁本初仓皇逃窜,实是让孤狠狠出一口恶气。”

        “孤有子翼如此虎将,纵然联军有百万之众,孤又何惧之有。”

        “孤已向天子请旨,升子翼为安东将军,以表嘉奖。”

        四安将军,比四平将军又高了一级。

        历史上,天子迁都长安之后,徐州刺史陶谦派人进贡,才被升为安东将军,徐州牧。

        现在可好,华羽把这个官职给抢了,自然就轮不到陶谦的头上。

        平东将军才几天啊,竟然又升官了?

        哼,百骑踏营,他华子翼能做到,我吕布一样能做到。

        吕布虽然眼红,但又不得不承认,他在虎牢关确实没有战绩。

        只有一战,还是被关张二人击败。

        同样相比,华羽不但战败刘关张三人,还百骑踏营,杀得联军大败,吕布只能无语。

        这时,李儒又说道:“启禀相国,我军西迁,袁绍或许会派人追击。”

        “以我之见,相国可在荥阳附近设伏,大败联军的追兵。”

        “如此就能更加震慑关东联军,迁都的事情才能安保无虞。”

        “好。”董卓点了点头,问,“文优,你的意思,该派何人可为将?”

        李儒笑道:“原本,子翼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子翼刚经历一场大战,必然疲惫,还须照顾府中家人,不宜再出征。”

        “以我之见,可派……”

        吕布立即一挺胸膛,既然不派华羽,自然就只能派他了。

        “……徐荣将军领两万兵马前往。”

        徐荣?

        吕布一听,登时就不爽了,正要为自己争辩,却听李儒又说:“徐荣精通兵法,善于择地设伏,只是武艺稍逊而已。”

        董卓听了,立即说道:“此事好办,传孤的命令,以徐荣为主将,奉先为副将,领军两万,前往荥阳设伏,务必痛歼联军追兵。”

        吕布暗想,这样也好,徐荣这厮打仗确是一把好手,就让他择地设伏。

        待我诛杀几员联军的上将,功劳自然就不会比华羽差。

        吕布领命而去找徐荣,传董卓的命令,前往荥阳。

        华羽正准备告辞,忽然又有士兵来报:“启禀相国,左中郎将蔡邕大人跪在东观门前,说是相国若不助他搬运书籍,他就跪死在东观门前。”

        蔡邕?

        华羽心下一动,就暂停离开的念头。

        蔡邕本来是避祸吴地,待了足足十二年。

        董卓掌控朝廷大权之后,听说蔡邕的名气,便强征于他。

        应征之后,蔡邕先被任命为代理祭酒。

        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

        三天之内,遍历三台。

        不久之后,蔡邕又升任巴郡太守,留任侍中。

        迁都之前,董卓又任命蔡邕为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随他一起负责天子和百官迁都之事。

        谁想到,蔡邕满眼里多都是东观的那些藏书。

        非要让董卓找百十辆马车,将这些藏书都带往长安。

        董卓是大老粗,在乎的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和美女。

        哪会在乎什么皇宫藏书,自然是没有理会蔡邕。

        蔡邕不甘心,一次次地又向董卓请求。

        数次无果之后,蔡邕竟然以死相逼。

        华羽心中暗想,蔡邕虽然胆子怯懦,但在有些事情上,还是很执拗,很大胆的。

        董卓登时暴怒不已:“蔡邕老匹夫,安敢如此,难道他真以为,孤不敢杀他?”

        “哼,子翼,孤命你即刻率军赶往东观。”

        “不管用何办法,必须把那老匹夫带往长安。”

        “哪怕是将他捆在马后,一路拖行,也必须将他带到长安。”

        “喏,末将领命。”华羽翻了翻白眼,他明白董卓之意,又不得不领命。

        董卓这么对蔡邕,必然会得罪天下士人。

        而作为执行董卓命令的人,天下士人岂能不将华羽也恨之入骨?

        董卓虽然是个粗人,但有些时候,做事还是很巧妙的。

      第33章 执拗蔡伯喈

        东观,是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以及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藏有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等等,

        自汉和帝时起(公元92年),班昭、刘珍、李尤、刘毅、边韶、崔寔、伏无忌、蔡邕等名儒硕学,先后奉诏于东观撰修国史。

        历时百年,广泛采用本朝档案典籍,陆续撰成《汉记》143篇 。

        因修撰于东观,也被称为《东观汉记》。

        后在董卓之乱,迁都之时,惨遭破坏。

        此刻,迁都进行中,所有人都在忙碌着。

        只有东观的大门前,有一高一低两个身影。

        低的身影,正是蔡邕,跪在地上。

        高的身影,是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乃是蔡邕的长女蔡琰蔡昭姬。

        “董卓残暴,爹爹却这般忤逆他,只恐董卓会治罪爹爹,还请爹爹速速起身。”

        “爹爹不为自己考虑,也须得为女儿与妹妹考虑一二。”

        “哼……”蔡邕冷哼一声,不起身,也不开口。

        蔡琰继续劝道:“爹爹何不去找太尉、司徒、司空,或许能帮爹爹弄一些马车来。”

        “太尉、司徒、司空?”蔡邕一听蔡琰提到三公,忍不住再冷哼一声。

        “此等人,满眼尽是权势,怎会将东观藏书放在心上?”

        “董卓专权,此等人心中都是不服,却苦无良机,不然,或许会是董卓第二。”

        “为父宦海沉浮一生,到如今已是大彻大悟。”

        “皇权既已旁落,无论谁人得到,都不可能归还于天子。”

        “为父既然护国无望,若是再护不住这些东观藏书,纵然可以苟存一条残命,又能如何?”

        话音刚落,一阵马蹄声响起。

        蔡琰大吃一惊,急忙转首看过去,却是二十骑飞奔而来。

        “爹爹快快起身,若是被董卓知道,爹爹依然长跪不起,必有大祸临身。”

        蔡琰急忙用力搀扶蔡邕,但蔡邕执拗,不但不起身,反而用力向下坠。

        蔡琰累得娇喘吁吁,也无法将蔡邕搀扶起来。

        很快,二十骑到了近前,一起翻身下马,向蔡邕父女走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6: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