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相比于曹操,如今袁绍的实力绝对是徐州世家大族所向往的。
要拿下徐州,可能非但没有难度,而且还会“自有大儒为我辨经”。
如今袁绍主力在应对幽州公孙瓒。
如果自己再次能够拿下徐州,这个徐州又落到袁尚手里。
一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二来,袁绍的地盘就被彻底瓜分。
三个儿子加一个外甥。
那兴许能够加剧内斗。
自己作为袁绍第四派系,或者能够窥探机会!
想到这,张遂对袁尚笑道:“三公子,刘备只是一介平原令,一下子从一个县令到州牧,这期间的跨越,可想而知。”
“就像一个刚刚才学会走路的孩提,如今突然让他做一家之主。”
“三公子以为,他能做什么?”
“刘备守不住徐州,那别人就会觊觎。”
“曹操此次前来勤王,是因为将吕布从兖州赶走了,没有了威胁。”
“三公子,吕布被从兖州赶跑,他能去哪儿?”
“北上是我们河北。”
“吕布之前才和我们闹翻,袁公还追杀他。”
“他不可能北上。”
“南下是豫州和扬州。”
“扬州不说,吕布最早被李傕、郭祀赶出长安,就是赶往袁术那,被袁术驱赶。”
“豫州暂时是无主之地,可豫州很多地盘,之前曹操也说过,都向他主动投靠。”
“如今曹操又带走了天子和文武百官。”
“豫州被曹操拿下是时间问题。”
“那吕布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东面。”
“兖州东面是青州和徐州。”
“青州被大公子掌握,吕布肯定不能去。”“那他只能去徐州。”
“吕布虽然不堪,但是也身经百战。”
说到这里,张遂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道:“三公子应该知道,我的先生是原并州牧丁公。”
袁尚点了点头。
张遂道:“我对吕布也很了解。”
“吕布昔日杀死丁公,接受了丁公的将士。”
“丁公的将士,都是并州抗胡老兵。”
“骁勇善战。”
“其中有张辽、高顺、成廉等人,更是以一当百。”
“刘备一个平原令,难以抵挡。”
“所以,我们不急。”
“坐看吕布和刘备厮杀,我们渔翁得利。”
“吕布是个三姓家奴,先是杀害丁公,后又谋害董卓。”
“徐州世家大族怎么可能甘心以他为主?”
“届时,等他拿下刘备,我们再以大军压境,你说徐州世家大族会支持谁?”
袁尚听张遂这么一说,拍了下巴掌,惊呼道:“你真是我的好姐夫!”
“我真没有想到,你对天下大事如此清晰!”
“这些,就是审公也没有提及。”
“姐夫,你还能如此信任我,全部说给我听!”
“之前还有人说,要和你保持一定的距离,说你成了三姐的夫君,对我也是威胁呢!”
张遂莞尔一笑,看着这个只有十几岁的俊美少年,柔声道:“三公子这是多虑了。”
“你是蜜儿的亲弟弟,那就是我弟弟。”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有血脉至亲的关系。”
“至于夺权,女婿就是女婿。”
“自古以来,爵位传承,有听过不传给儿子,传给女婿的?”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能力,唯独有自知之明。”
袁尚听张遂这么说,忙安慰道:“姐夫,你可别这么说。”
“你要是没有能力,那谁有能力?”
“曹操都见你就怕。”
“这要是换做其他人来,未必有你做得好。”
说着,握住张遂的手道:“我听姐夫你的。”
“下次谁说姐夫你的坏话,我就打他。”
张遂笑道:“可别。”
“虽然劝解的人不了解我的心思,污蔑我。”
“但是,他们的确也是站在三公子你的角度考虑。”
“他们是三公子你的幕僚。”
“作为幕僚,就必须为自己的主上设想好各种局面。”
“他们见到职责了。”
“三公子以后要位极人臣的话,就必须倾听所有人的意见。”
袁尚听张遂这么说,内心感动得一塌糊涂。
难怪父亲会给三姐选择这么一个夫君。
不只是有能力,还心胸如此开阔,如此体贴。
袁尚道:“之前刘氏一再劝告我,说让我和你打好关系。之前我还不明所以,现在看来,刘氏也很有眼光啊,难怪父亲能够那么喜欢她。”
张遂额了一声。
刘氏的话,那就难说了。
脑海里浮现之前刘氏将脚丫子搭在自己肩膀上,脚指头夹自己脸颊的场景,张遂讪讪道:“可能吧!反正,三公子有事,可以尽量找我。”
(本章完)
------------
第296章 张春华:司马家要是有所图谋,就抹平了!
袁尚又拉着张遂说了一会儿话。
这次却是关于他三姐袁蜜小时候的事情。
好久,他才让张遂离开。
张遂这里一离开,便遇到了李儒找上门。
李儒好奇地问道:“三公子找主公是?”
张遂也不撒谎,老实道:“邺城来了紧急情报,徐州牧陶谦要死了,准备将徐州让给平原令刘备。”
李儒眼睛一亮道:“这是个好机会!”
“区区平原令,如何守得住徐州?”
“如果我们能够趁机拿下徐州,三公子就能从邺城出来了。”
“届时,主公坐镇邺城城内,说不定有机会。”
张遂停住脚步,看了一眼李儒,笑了笑。
这个李儒,挺有能力。
出谋划策没有问题。
借助自己对历史的掌握,赵云的勇猛,徐荣的骑兵统帅之才,再加上李儒。
感觉能够保命活一辈子!
不过,急不得。
张遂道:“这事慢慢商量,不急。”
“你让人准备,我们要回去了。”
李儒应了一声。
大军这才继续开拔,从孟津港口渡河北上,登临河内郡。
进入河内郡,张遂先是去了司马家,在司马家待了一天。
第二天,张遂便跟着张春华,带着大军直奔她的父母家。
之所以说是她父母家,而不是她家,原因也简单:张春华还在三岁的时候,就因为聪慧被司马防选中,带到司马家,跟着司马懿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习武。
到现在,张春华很少回家。
据她自己说,两年才回去一次。
上次回家,还是一年前,她及笄的时候。
张春华牵着张遂的手,一脸得意道:“我很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