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有君子》-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盯着绝尘而去的马车,糜竺用力的揪着下巴上的胡子,恶狠狠地道:“借!为什么不借!押宝嘛!还差多押这万八千的?反正咱家有的是钱不过我收回刚才的话,此子脸皮真厚、断非善类,借钱奔儿都不打一个”

      第四章 龙兄虎弟

      糜竺不愧是徐州巨富,出手那是相当的阔绰,一万贯很快到账,直接送到了陶商派去的家仆手中。

      其实也正常,对于糜家这样的巨贾来说,借刺史家大公子千八百金挥霍一下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想为家族争出头还不付出一点,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只是陶商借钱借的如此突兀,糜家兄弟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陶商也不是那么不要脸的人,至少不是特别不要脸只因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又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刺史公子,眼瞅着乱世之秋即将到来,手里没点钱实在是不好办事。

      难道真的要到处去震虎躯、散王霸?

      或是靠慷慨激昂的演讲收买人心?

      再或是假装成大义凛然彰显人格魅力?

      或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和远大的志向去感动那些志同道合之士?

      拜托,饭都吃不上,谁跟你扯那犊子!

      次日清晨,方一破晓,陶商还在床榻上做着有冲水马桶和面巾纸的美梦,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

      “大哥!大哥!快起来!”

      陶商勉强睁着还有血丝的眼睛,强自挣扎着起来,满面狰狞。

      清梦被打扰了,陶商脑袋里嗡嗡直响,想哭,想闹想揍人。

      门房“呯”的开了,一个看似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冲了进来。

      “大哥!快起来!出大事了!父亲刚才说让你我去前厅参加廷议!”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陶谦的二儿子,陶商的便宜弟弟,陶应。

      陶商两只眼睛通红,木然的看了陶应半晌,伸出食指冲着陶应勾了勾。

      陶应一头雾水,不明白大哥是什么意思,迎着陶商的手势走到床边:“大哥,你什么意思?”

      陶商迷蒙着将身体向后卧倒,扬起一条大腿,全力收缩,然后猛直往前踢。

      “呯!!”

      “哎呦!”

      陶应错不及防,被躺在床榻上的陶商一脚踢飞出去,重重的贴在墙上,如同烂泥似的往下滑。

      “呼呼”陶商翻身倒下,继续蒙头大睡。

      陶应躺在地上,哼哼唧唧的半天没爬起来。

      身为陶家的二公子子,陶应不但跟他的大哥在模样上非常接近,连性格也是一模一样,哥俩平时都是唯唯诺诺,不求上进,整日就喜欢风花雪月,吟诗作赋,正事一件不办,但也不伤天害理。

      其兄弟常自感叹曰:“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意思就是出一分钱对国家有利的事我不干,国家把钱都给我们兄弟,我们也不要。

      没正事都能没到这么高的精神层面,陶谦这俩儿子真是不世出的奇葩而且哥俩断章取义,完全曲解了杨朱的思想理念,先辈若是在天有灵,非得从坟圈子里跳出来抽他们不可。

      陶二公子今早一起床,就见到老管家陶洪,说是刺史大人刚刚下令,今日上午的廷议,卓陶家俩公子须得列席旁听。

      自打来了彭城之后,徐州的政务俩公子从来就没有参与过,今日陶老爷子突然下令,着实把陶应给吓了一跳参加廷议,老爷子这是要让俩儿子开始任实职了?如此一来,这清闲日子今后岂不是没有了?美好生活岂不是转瞬即逝!

      事关重大,陶应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地来找陶商商量哪知道陶商现在的起床气这么大,自己话还没等说呢,迎头先挨了一脚被踹到墙上这是招谁惹谁了?

      想到这,陶应趴在地上,委屈的抽泣。

      淅淅沥沥的哭声将陶商从睡梦中拉了出来,这一个回笼觉还真是舒服嗯?怎么回事,屋里怎么好像有猫被夹尾巴的声音?

      陶商直起身来,向着哭声望去,只看见陶应趴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抽泣,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二弟?”陶商不确定地叫唤了一声,脑中依稀记得这是自己的同胞兄弟。

      陶应更委屈了,哭声又大了些。

      “二弟你大清早的不睡觉,跑到我屋里练嗓子?”

      陶应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吃力地站起了身,哽咽道:“大哥,你忘了你刚才做了什么?”

      陶商皱着眉头,认认真真地想了一想,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

      陶应的脸色很难看:“大哥,你现在起床气这么大吗?而且记性还不好!”

      “二弟,为兄真的是记不得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陶应委委屈屈的一噘嘴,抬手指了指自己胸口上依稀可见的脚印子。

      陶商紧盯着陶应的胸口半晌:“我踹的?”

      “大哥,你别故意跟我装糊涂!难不成还是我自己踢的自己!”

      陶商呆了半晌,然后突然抬手猛拍大腿:“对了,我想起来了,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陶应:“”

      陶应虽然平日里懒散了一点,迂腐了一点,游手好闲了一点,但天幸他还不傻陶商的话很明显就是纯纯的敷衍,把自己当二货耍。

      自己的大哥,自己还不了解?别说杀人了,杀鸡都拿不住刀。

      闹了一通,陶商的睡意也消了,起身洗漱梳头,但见陶应站立在一旁,一脸愁容眉目不展。

      陶商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大清早的,愁眉苦脸的,死爹了?”

      “啥?!!”陶应闻言大惊失色。

      “呸!”陶商扭头啐了一口,角色身份转变有误,忘了自己跟他一个爹生的看在是初犯,就不抽自己耳刮子了,下不为例。

      “大清早的,愁眉苦脸的,吃瘪了?”陶商很快改口。

      陶应楞了楞神,抬手扣了扣自己的耳朵,真是吓人一跳,怎么话还听不清了?

      莫不是刚才让大哥一脚把耳朵踹聋了

      “吃瘪肯定是吃了,挨了你一脚不算,还要参加廷议哥,父亲他父亲他让你我参加今日的廷议,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陶商奇怪地看着陶应,好似在看一只怪兽一样。

      “参加就参加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陶应显得很着急:“可是,你我从来就没有参加过廷议。”

      “凡事都有第一次的啊,这有什么稀奇?”

      陶应急忙道:“可是大哥,父亲此番让你我参加廷议,只怕是有意授予你我官职,这日后只怕是没有清闲了”

      陶商的脑袋后面不由得直冒黑线,陶家这哥俩,平日是究竟是什么习惯作风?这话说的,简直太欠抽了!

      “父亲是徐州刺史,你我是他的儿子,为父分忧本就是分内之责,挨点累也是应该,咱们心里有个度,别把自己累死不就行了。”陶商无奈叹气。

      “”

      陶应不吱声了,只是幽怨的看着陶商,很显然对于陶商这番有别于平日作风的说辞陶应很不满意。

      陶商神色复杂的看着陶应。虽然自己回到这个时代还没几天,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陶应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兄弟,是除了陶谦之外,也是唯一一个能对自己推心置腹的人。

      而这个二弟陶应也像是陶商一样,陶谦死后,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留下任何讯息,是生是死,是福是祸,无从知晓

      针对此点,陶商对陶应的感情在不自觉间,又多了几分浓厚,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相惜,亦或是设身处地的同情

      陶谦年纪越来越大,待老人家百年之后,陶应唯一的依靠,可能就是自己。而自己虽然有了陶商这一身份,但在这个曾经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陶应又何尝不是自己的依靠?

      拍了拍陶应的肩膀,陶商露出了一个安慰的笑容:“二弟,闲暇的日子虽然很好,但却不符合实际,这天下没有真正的勤快人,若是能够犯懒,谁又想操那么多心,只是没有办法,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成长起来,不能总像是个巨婴一样。”

      陶应抽了抽鼻子,道:“大哥,什么是巨婴?“

      “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简称为巨婴。”陶商笑着解释道。

      “大哥,你是在讽刺我像个巨婴吗?“

      陶商摇了摇头:“当然不是,我只是给弟弟你打个比方而已。”

      陶应沉默了半晌,幽幽道:“大哥,我感觉你好像有点不太一样了?”

      “哪不一样了?”

      陶应想了想,摇头道:“我也说不出来,总之若是原先的兄长,肯定说不出这样的话,至少他不会知道巨婴是啥”

      陶商笑了笑,道:“人总是要长大的嘛,在这个世道,要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东西,首先要狠下心做出改变。”

      “哥,那你想保护的东西是什么?”

      陶商微笑道:“现在我想要保护的,就是我在这个世上唯一还存在的家和亲人,也就是我自己、父亲、还有你。”

      陶应恍然地“哦”了一声,似有所悟,心中不知不觉间,竟似有了一丝触动。

      “原来如此,大哥,你对我真好”

      陶商和蔼地笑了笑,捶了陶应一拳:“傻小子,你是我弟弟,我不对你好,谁对你好?”

      陶应的眼圈有点发红:“那大哥,如果有一天,弟弟我跟你分家分财产,你还会保护我吗?”

      拍了拍陶应的肩膀,陶商笑的如沐春风:“放心吧二弟,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为兄我保证第一时间弄死你,绝不隔夜。”

      “”

      第五章 第一次廷议

      彭城廷议的地方在刺史府东南的正厅,跟陶商想象的不一样,廷议厅并不像他猜度的那样金碧辉煌,亦或是雕梁画柱,气势磅礴相反的,廷议厅的建设相对简陋,老旧的木廊,青灰的砖瓦,掉了茬的几排方案,看似不厚不薄的跪塌,只有陶谦的主位上放着一个低矮的蹲坐,象征着主持会议的身份,对于一位刺史级别的大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寒碜。

      陶商和陶应两兄弟到的时候,徐州有资格参加廷议的官吏基本上都已到场,陶谦拄着拐杖,静静地看着两个小子进入厅堂,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些许微笑,但随即消失,没有让任何人发觉。

      “父亲、诸公,我二人有事耽搁,来得稍迟,还望见谅。”陶商抱拳作揖。

      陶谦缓缓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因为两个儿子来得晚了着恼,很显然俩孩子没有旷工到场,就已经让老爷子相当满意了至于打卡迟到,根本就不算事。

      可怜天下父母心,陶谦对俩个儿子的要求,着实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陶商很怀疑,历史上的陶谦三让徐州期间那么快病死,跟曹操和刘备没什么关系,估计是因为给后代操心而导致心力交瘁,憔悴而亡。

      “诸位。”陶谦见众人到齐,当先开口:“数月前,京都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至陈留,组织五千义军,高举大旗,相约各州郡刺史太守,讨伐董卓。而上个月,东郡的桥瑁遣人送来檄文,言之奉京师三公密令,卓各地郡守出兵勤王而冀州牧韩馥亦是联合袁绍,在河北举兵,关东诸侯对于此事反应剧烈,老夫也屡屡受各镇相邀,欲辞难咎今召诸公至此,便是商讨此事,讨伐董卓,事关重大,老夫权衡左右,实是难以决断。”

      说完这话,陶谦便将目光扫向四周,询问式的打量在座诸人。

      在座诸人,皆不敢随意言语,都等着徐州四大辅臣率先发表言论。

      所谓的徐州四大辅臣,分别为糜竺、曹豹、赵昱、王朗。

      四个人都是豪强乡绅,其中糜竺最有钱、曹豹最能打、王朗最有才,而赵昱则心眼子最多。

      两年强,陶谦能够成功的入主徐州,除了本身有朝廷的敕封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来到当地,就与四大豪强做了筹码交易,以政策来换取四人的支持,方能够坐稳徐州。

      陶谦抛出来的问题,对于四大辅臣来说,也是个难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3: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