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小兵之霸途》-第6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哦?哪里不好?现在你们谁有异议,都可以提出来,反正今后只能按这个规定来做,谁也不能违反。说吧,谁还有什么意见的,现在都可以提出来。”刘易看了一眼站出来说话的人,见是耿家的人,便沉着脸问道。

      刘易是代表皇上来振灾的不假,但刘易始终都不是常驻此地的官员,不久后始终都要离开的,其中个别大有来头的商家及士绅,如果不是看在刘易一来到就几乎全权接管了巨鹿的军权政务,他们未必就会如此顺利的向刘易纳捐。

      所以,其中必然存在着不少只想胡混一下这个振灾粮官的人。

      第一百八十七章

      像刘易这样的一个振灾粮官,官职虽不大,但若到了巨鹿这样的一个地方,又能得到当地官府的重视拥护的话,那么他的身份倒也有几分尊崇。

      特别是像刘易这样,一来说几乎掌控了整个巨鹿的军政大权,那么刘易就有点像平时京城派来的钦差大臣差不多,又或者是朝中的宦官侍者一样。

      钦差及宦官侍者,每去到一个地方,特别是宦官侍者,他们到地方来只是想收取各地的贿赂罢了。他们收取了贿赂金之后,就会心满意足的回京去。

      这些商人豪绅之中,其实大部份人都把刘易当成是那些一般的钦差或宦官侍者来对待应付了。他们在表面上,对刘易做足功夫,表面诚惶诚恐,也依足规矩办事,该送的礼(也就是捐献的那些钱粮)也一分不少,也算得上是落足了本钱。在他们的心里,都以为这个振灾粮官拿足了好处之后就会像平时的那些官员一样,不会再追究他们所犯的通敌之罪,待完成他那所谓的振灾公干之后就会离开巨鹿,以后不会再来这儿,以后这个振灾粮官大家再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个,都以为和刘易只是一次的交易而已,应付过去后,那么就万事大吉了。

      可是,他们谁都想不到,这个振灾粮官虽然收了他们的“大礼”,也没有追究他们以前的那点事儿,但竟然规定巨鹿地区今后四、五年之内,他们这些人都不准私下做粮食收贩生意。如此强行用官府的名义来垄断此地的粮食收购。

      额,如此岂不是硬生生的断了他们的财路?面对这样的一个太过蛮不讲理的规定,如果没有人反对那就有鬼了。

      刘易也知道,如果规定这些商家在几年之内不可以在当地收购粮食,不可以往外贩卖粮食,如此

      也就等于是硬生生断了他们一直赖以经营生存的财路活计,那么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的。对于刘易来说,现在有人跳出来反对,总要比以后那些人在背后搞事好得多,所以,最好是先把那些不服的人找出来,再把他们打击下去,剩下的人,才是刘易需要拉拢及和他们作长久交易的人。

      首先站出来提出反对疑问的是代表巨鹿耿家的耿永,刘易在他们来付宴的时候,由高斗介绍的时候,已经把几个比较主要家族的代表记认住了。

      对于这个耿家,刘易可是从心底里警惕着的,知道自己在巨鹿上的发展,最大的对手或者说最大的阻碍可能就是这个耿家。像现在这样,自己想对这些商家颁布实施一个规定,如果这个耿家不表示支持赞成的话,那么恐怕这个规定最终也得不到实施。

      耿家,乃是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耿纯的那个耿家,其家族经过历代来的经营发展,在整个冀州地区的声望还远远在清河高家之上。

      无论是在官方或者是在民间,耿家都有着许许多多的人事关系,他耿家说出来的话,一般人都要忌惮几分,会给他耿家几分面子。

      在耿家人的眼中,一个县官算得了什么?别说像刘易这样的一个官阶相当于县官的振灾粮官,甚至是一州太守、刺史之类的,他耿家都可以不用鸟他。因为他耿家的背后站着的是皇室公主,公主代表着朝廷皇族。

      这个公主,是先帝最小的女儿,当今皇上的堂妹,长社公主刘本。而现在的耿家少主耿援,就是长社公主的附马。所以,对于刘易这个小小的粮官,如果刘易所做的事不是太过份,那么耿家的人也勉强可以糊弄过去就算了,但是刘易现在提出这个购粮的规定,这是耿家不能答应的。

      耿永现在也不演戏了,他挺直了有点瘦长的身躯,神态回复了一向的傲然,眼神带着点戏虐的味儿看着沉下脸的刘易道:“呵呵,刘大人好大的官威,竟然敢禁止民间的正常行商行为,想以官威强逼来进行垄断巨鹿粮草商务,这个……似乎做得有点过了吧?我们这么多在巨鹿世代经营粮食商业的家族,如果大人的规定真的实行的话,那么我们这些家族在未来几年内要如何营生下去?所以,本人觉得,大人这个决定有点草率了。”

      “草率?”刘易冷眼看着耿永道。

      “嗯,是草率了,我们给面子大人,携钱粮来付会,为大人的振灾事业尽一点绵力,可是大人也要为我们这些商家着想一下啊。我们的钱粮从哪里来?还不是从行商里得来的?如果大人真的要断了我们的财路,那么试问我等又从哪里来钱财送给大人你好处呢?”耿永带着明显的轻视道:“话说回来,我们到时候不按大人的规定来做,大人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嘿嘿,哪怕是现在……”

      耿永没有明说出来,不过,其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耿家不像高家粮店,包括另外的那些商人士族,当地的和外地的有很大分别。他们的家族,一般都有着几百家丁下人,说实在,他们也有底气不给面子刘易,不响应刘易的召见,他们拥有的力量,足可以左右一个郡城的政局。

      这也是像羽飒这样的县令上任之后没有办法整顿市场,调控粮食市价的真正原因,也是明知道这些没有受到黄巾军冲击的家族有通贼之事,一时半刻也不能追究他们的真正原因。官府要买粮来救济百姓,也得按市场价来跟这些粮商交易,也是这个实力的原因。

      这些人所拥有的势力,足可以把官府灭了一次又一次,这样的情况之下,像羽飒这样的县令,也只能是默默的忍气吞声,任由这些家族大敛其财。

      当然,像羽飒这样的县令,也不敢当真的追究他们通敌之事,因为一旦真的追究,他们势必会联合起来,那样,就是一股非同小可的力量了。

      可惜,这些人碰着的是刘易,一个不怕得罪所有地方士族的刘易。

      听耿永说了后,刘易一拍案桌,怒道:“哪怕现在又怎么样?难不成你们还敢造反?哼!我也实话说了吧,谁敢有违这个规定,不管你们是哪一家的人,一律诛灭全家,不信,你们尽可以试试。”

      “哼,如果大人决意要这样,那么我们就走着瞧吧。我就看你如何斩了耿家的全家!”耿永见刘易拍桌子,他也不甘示弱的瞪眼道。

      “果然是宴无好宴,大人的这个规定真的让人寒心,唉,也罢,耿大人,看来刘易大人的心意已经决,也没有什么好商议的了,我们告辞吧。”张家粮店的掌柜也寒着脸,拉了一下耿永,向刘易告辞道。

      第一百八十八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

      “刘易大人,并非我等有意和大人作对,而是这些事我等作不了主,所以,眼下耿某不能给大人什么的承诺,不敢答应刘大人所说的事。因此,我想,还是请大人到我们耿府去,和我们家主商谈吧。”耿永略为沉吟了一下,没敢把事态弄得太僵,转而又放软语气,对刘易施了一礼道。

      “耿家?嗯,也好,我刘易刻日必会去登门拜见的。各位,今晚就谢谢大家的慷慨解囊,为巨鹿的百姓捐钱捐粮,刘易谨记了各位的大义了,至于别的事,那就以后再议了。现在请回吧,不送了。”刘易沉着脸,想了想才勉强的点头,挥手让这些商人士绅散去。

      当然,刘易很想就命人把他们都拿下来再说,但是拿下了又能怎么样?当真的杀了他们?自己只是想着和这些人达成一种交易的关系,把此地今后所生产的剩余粮食搞到手而已,并非要搞到他们也没口好吃。还有,这些事现在只不过是提前和他们说一说,把规矩定下,但粮食采购的事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呢,粮都没有种下,现在说这些似乎也太过急了一点。

      刘易自己也确有点想当然了,没有考虑到这些商人豪绅的精神思想和自己的不同,他们的思想里,压根就没有什么的救困济贫的思想,不会像自己一样时刻都想着如何振兴大汉、振兴民族的崇高情怀。于他们来说,那些天下百姓受灾受困关他们屁事,如果想要让他们不顾自己的利益,放弃那样赚钱的机会,实在是有点困难。

      所以,刘易知道这些事急不来,没有再留难他们,先让他们回去。

      这些事还是慢慢来吧,眼下就是先要做好整个巨鹿郡内的百姓救济工作,把巨鹿郡的军政大权牢牢抓在手上。刘易来巨鹿振灾,花了那么多人力财力来把这个地方的民众救活,使其恢复生产,复原此地的生气,可不想在此地白费功夫。可不想把这里的民生搞好后,自己拍拍【创建和谐家园】一走,这里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当地商人士绅等家族掌握着的力量也太多太大了,刘易唯一可以与之对抗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及城内的那些新招募的两百士兵。但是,这些士兵都是本地人,和那些家族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关系,包括县尉耿武,他本身就和耿家有着不少的关系,如果想要调动这些士兵去对付耿家的话,可能还调动不了。若要调动自己的二百护粮队去对付他们,又有点不妥,因为刘易怎么说也是一个外来人,动用血腥手段去让他们顺服也不是长久之计。

      如此,刘易唯有先结交好他们,采取一些温和一点的办法,让那些人服从自己的规定,自然,这个利益也要给点他们。只是,这个巨鹿之地的粮食,刘易是要定了的,现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也不好拿莫须有的罪名来打击他们。等到春耕有收成之后,那都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到那时,自己在涿郡的基地已经建好,高顺所训练的军士也应该差不多具有一定的战力了。那时,完全可以派高顺率军到这里来把此地控制,以自己这个振灾粮官的名义来这里征粮,那时候看谁敢反抗。

      想通了这点之后,刘易的心怀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在巨鹿应该要怎么做了。

      县令羽飒是一个明白人,只要他还在这巨鹿为县令,那么必然会配合刘易这个振灾粮官的工作,该如何做的,他也没有含糊。这一点刘易也看出来了,这个羽飒是属于那种比较忠于朝廷,而又真心想为民众做点实事的人。只要刘易不是公开造反什么的,此羽飒就必会听从刘易的命令。特别是有利手救困振灾事宜的命令。

      这个人,刘易得要和他结好。至于羽则及耿武,此两人和羽飒都差不多的思想,刘易只要以救困振灾为主的,他两人都会勤勤恳恳的去做。愿意听从刘易的差遣,当然,如果是想调动耿武去对付耿家,可能就会有点麻烦。

      这件事暂时先放下了,刘易没再去多想。

      几天之后,刘易给这几个县官发布了全面救助整个巨鹿地区百姓的命令。

      经过几天的安排,城内的百姓都已经安排好他们的耕种事宜了,没有参加耕种事宜的老弱妇孺,刘易另外派人组织他们做一些手工活,如织布做衣什么的,反正不能让那些人闲着。一个战乱之后的城市,不是只靠耕种就可以回复元气的,百废待兴,柴米油盐什么都要考虑到。

      非城内的百姓,刘易让羽飒派人带着粮食,每镇每村去建立起一些施粥点,先让那些已经断了粮的百姓能够吃上点东西维持生命。然后再一处地方一处地方去登记人口,每村还有多少人这些,全都要登记好。

      没有一个人口统计,刘易也不好发放救济粮食。

      在山里的村民还好,他们不会像城里的百姓那样,没有了粮食就只有等死一条路。山里的村民没粮了可以挖点野菜树根或打点猎物什么的维生,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都会想着办法搞点吃的,只要还能动,他们都会自动自觉的到田地上去耕作,种上点庄稼。

      但村庄和城里的情况差不多,都是连种子都吃光了,所以,还得尽快把救济粮及种子发放到每家每户中去。

      不过,大部份的村庄的人口都是十存一二,青壮的百姓也极少,战乱之时,他们的村庄更容易受到黄巾军的冲击,许多人都是来不及逃跑就被杀了。个别的村庄,整村的人都被屠杀始尽。

      花了差不多十天的时间,才完全把整个巨鹿郡的救灾工作做好,全郡竟然还只有八万多人,居然十万都不到。

      救济整个巨鹿郡的百姓,八万多人,需要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还好,刘易从当地的商人手中弄到了几十万斤粮食。这十多年的时间,颜良、文丑也从虎牢关运回来了二十多万斤,暂时解决了一下当前的燃眉之急。

      救灾工作在有条不纶的进行着,刘易再次把颜良、文丑派回去虎牢关运粮之后,带着典韦及十八亲卫,正式去耿府拜访。

      耿家现时的家主,是耿显,刘易也忘了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开国大将耿纯的第几代玄孙了,反正刘易知道此个耿家在整个冀州地区都声名显赫,历朝都有人在朝里为官。

      先帝的小公主,就是嫁入这个耿家,而刘易接到皇上的密函,就是要把这个公主从耿家带回京城。

      所以,不用那个耿永说,刘易也要拜访这个耿家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 耿家庄

      耿家在城内有一处大府,但是耿家的家主并不住在城内,而是住在城外几里处的一座山庄里。严格来说,城外的山庄才算是耿家的真正基业。

      所以,要拜见耿家的家主,也只能到城外的耿家庄园去。

      刘易和典韦一行人,午后才出城,不用多久就到了耿家庄之外。

      时下春阳正高挂,罕有的一片阳光灿烂,这样的天气,正适宜百姓下地去耕作,也更适合刘易等出门拜客。

      远远的看到耿家庄,几乎让刘易以为这里也有一座小城。

      此庄的外围有一座丈多两丈高的土石城墙,拉开足有一里多长,沿着一山坳把整个庄园都围在土石墙的里面。

      耿家庄园正好座落在两座山之间,里面依稀可见一幢幢的亭台楼阁,层层沿山而上,依山而建。

      好大的一个气派也,刘易亲眼来看到这个耿家庄,才知道这耿家的盛名并不是乱传的。能够在此地建成一个如斯宏大的庄园,需要花费多少的人力财力啊。

      其庄内,刘易估计不少于五百人的守卫力量,只不过是没有表露出来罢了。说实在,这样的一座庄园,一般的山贼强盗根本就不敢来惹。

      现在那土石墙上插满了旗帜,上面还有不少的庄丁在来回走动着,而那庄门前,站着一大队人,估计是在迎接刘易这个振灾粮官的人。

      刘易看到这个耿家庄园的规模,心里也有点暗暗吃惊,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庄园存在,他完全可以把整个巨鹿都可以控制住。而此庄园离巨鹿城又是这么近,他要出兵到巨鹿城去也只是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刘易想要控制巨鹿的想法,看来不得不考虑这个耿家的意见了。还好,刘易暂时还没有和耿家闹得太僵,要不然,这次恐怕也不太好说话了。

      当然,如果刘易和这个耿家真的闹僵,也不是说奈何不了他,只是,如果真的和耿家成仇,恐怕自己在这巨鹿发展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本地蛇毕竟都是本地蛇,没有耿家的配合,一般人谁会真的听从刘易的那个强购粮食的规定?

      这些根深蒂固的大家族,在当地官府以及商人士族抑或是民间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有时候,他们的一句话,恐怕都要比刘易这个振灾粮官的一道指令要更加有用得多。

      见到这个耿家庄园的规模,刘易也明白了他们耿家为何在这个黄巾暴乱之中没有受到什么的冲击,原因是他们自己都有着足够的力量来护卫自己家族的利益。同时,也让刘易的心里更加的清楚,这个耿家和太平道的关系非同小可。

      呵呵,张角这个太平道的首领在巨鹿活动了这么久,并以巨鹿为其太平道的大本营,在此地首先发起反汉事业,这个耿家没有事先知晓就怪了。但是耿家他知道,却没有对这个张角的发展进行压制又或者告密,由此可见,张角在此地的发展是必然得到耿家的默许的,要不然,张角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恭迎刘易大人光临本庄,耿显在此等候多时了。”

      刘易策马走近庄门,一个看上去有五十来岁,却异常精壮,一身锦衣的长须汉子排众而出,在刘易的马前躬身抱拳道。

      “哎呀!是耿老庄主?真是折煞小子了。”刘易赶紧从马上跃了下来,紧走两步,走近前去托着耿显的双手道:“小子来到巨鹿也有半个来月了,一直没有抽得出时间来拜会耿大人,是我刘易的错,怎敢让大人亲迎呢?”

      “哈哈!”耿显爽朗的大笑一声,然后眼闪精光,打量了一下刘易才道:“果然是少年出英雄,我看刘大人不过是双十年华,这么年轻竟然就能担任振济天下百姓的粮官官职,为皇上担当此重任,若不是今日亲眼所见,耿某还真的不敢相信啊。”

      “呵呵,哪里哪里,这只是皇上看得起咱,实在上,小子又有何德何能担当此任啊。只不过,既然皇上信得过小子,咱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了。”刘易也暗暗打量了一下这个耿显,才谦虚的应着道。

      刘易感到,此耿显年老壮健,精神奕奕,眼神深邃,微微眯起来的双眼,似有一股看透人心的精明。此人不好对付也,特别是他的行动举止,让人有一种有如沐浴春风一般的亲切诚挚,不似是在应付着刘易,也没有表露出对刘易有半点的轻视。

      呵呵,如果对方从一开始就和刘易对着来干,大家针尖对麦芒,摆明车马来,如此,刘易倒也不怕,怕就怕在别人太过热情,表面和你客客气气。暗里对你阳奉阴违,背后里给你来上一刀。但愿,这个耿显不是表里不一的家伙吧。

      “小兄弟你过谦了,时下朝廷一片乌烟瘴气,老夫看着也心烦,想不到还有小兄弟你这样的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英雄人物,很好,哈哈。”

      “呃……”刘易想不到这老家伙居然一点都不避嫌,在给自己戴高帽的同时,居然也敢直批朝廷之事,这让刘易一时把握不准他说这些到底想表达点什么的意思。

      “老爷,这门口风大,我们还是请刘易大人进庄再说吧。”那耿永也是一个精通察言观色的家伙,他见到刘易一时语塞,赶紧上前来说道。

      “哦哦,对对,刘大人,请!”耿显故意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易,才装作有点失言的样子,为刘易引路进庄道。

      典韦等人也纷纷下马,自有耿家庄的庄丁为众人牵马,跟着刘易一起进庄内去。

      庄内一条镶砖大道,直达庄内主建筑的会客主楼。

      刘易看到,此耿家庄之内,到处都建着民房民舍,半山上的,才是真正耿家的住处建筑群。

      进入主楼大厅,大家分宾主坐下,那耿永才为刘易分别介绍了一下陪座的人。

      除了耿显、耿永之外,还有几个五、六十岁的家伙,他们几乎都是耿家庄元老级的人物,也有两个是异姓的,他们应该都是掌管着耿家庄各项事务,有实权的人物吧。

      刘易一一和他们见过,气氛倒也算是比较和谐。不过,刘易并没有见到那先帝的小公主,长社公主。也没有见到她的驸马耿援。

      “呵呵,刘大人,老夫有多年没去京城了,也不知道京城现在是什么样,不如,你跟我们这些老家伙说说现在京城的情况吧。”耿显趁着下人忙碌着摆宴上茶的时候,对坐在他下首的刘易套近乎道。

      “京城?嘿嘿,实不瞒耿大人说,小子对京城的情况并不是太熟悉,我也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粮官,因缘际会到了洛阳,混得这个官职罢了。”刘易见耿显不急着和自己说正事,自己也不急,和他调侃起来。

      第一百九十章 以退为进

      “我听耿永掌柜说,刘易大人你准备给我们巨鹿定一个今后几年来的粮食购买规定,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此事?大人是真的准备那样来搞?或者说,如果我们巨鹿所生产出来的粮食,剩余的那部份,不知道大人能够出什么样的价钱来进行收购呢?”耿显见刘易说来说去,也没有明说来拜访自己的意图,终于还是忍耐不住先问了出来。

      “嗯,这个嘛……”刘易听耿显终问到这个问题,面色一正,沉吟了一下道:“呵呵,刘某的确跟他们说过,也准备这样推行这个规定,不过,今天来见到了耿大人,却让我犯难了,觉得我所想的,未必就行得通,唉,这次来救济巨鹿的事,恐怕就有负皇上的圣恩了。”

      “哦?刘兄弟,尔又何出此言?”耿显听刘易说得似乎有点不尽不实,语气似乎也故意装作有点无奈的样子,只好装作一脸讶然的问道。

      刘易抖了抖衣袖,把手放到了矮宴桌上,把玩着桌面上的一只酒杯,眼睛定神看着耿显道:“耿大人可能不知道,刘某受皇上所托,受封为振灾粮官,其实,这个振灾粮官,不只是只来救济了这巨鹿一方一地就算了的。来这巨鹿振灾,只是对刘某的一次小考验罢了。皇上说,救济一个地方,不只是拿一点小钱来分派给当地的百姓让百姓暂时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就算了的,还要为当地的百姓解决今后生活上的问题,让那些百姓今后能够真正的摆脱灾祸,能够自力更生,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哦?皇上当真有此种说法?他……他真的如此和你说的?”耿显听了后,有点怀疑,似乎他不相信当今皇上有真正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心。

      “嘿嘿,耿大人,其实,是不是皇上这样说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我却要这样做,今天来到巨鹿,就得为巨鹿的百姓谋点福利,为解决百姓今后的生活尽一点力量。你说对不?”刘易没有正面回应耿显这些话是不是皇上亲口对自己说的,转而自顾的说道:“小官也在皇上的面前夸下海口,说就算我刘易散尽家财,也要做好大汉振灾救困的工作,此巨鹿只是小官振济的一个试验点,我要把此地真正的搞好,让此地的百姓真正的能过上好日子,以此,让皇上知道我这个振灾粮官的确是尽职尽能的把工作做好了,以这为基础,再到下一个受灾的地方去振灾救困。可惜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2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