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个时候,连那县令羽飒都有点不满刘易对这些百姓所说的一翻话,皇上捐出多少钱粮的事怎么能对这些百姓说呢?怎么能再挑起这些百姓的绝望
之心呢?这个振灾粮官似乎太年轻了,他不知道现下许多百姓因为活不下去了,绝望之下都会由民变匪吗?呃,如果这些百姓在绝望之下,真的变身为匪……额,现场足有大大几千人,羽飒想想都心惊。
刘易拨开身前的耿武及典韦,走前两步,走到了木台的边缘,举起双手,对下面总算是回复了一点生气,有点群情激愤的民众道:“各位请听我说,我刘易绝不会贪墨属于大家的东西,那五万两银子我也带来了,但却不能发给大家,为什么呢?”
“为什么?还不是你自己想私吞了。”
“就是……”
“呵呵,大家别急,我跟大家这样说吧,大家应该知道现在的粮食价格了吧?别的我不说,就说我们巨鹿仅有的那两三家粮店吧,整个城里就只还有那两三家粮店有粮出售,但这价钱的价格,买一斤粮食最少得要4、50铜钱,那么五万两银子又可以买多少粮食呢?可以买到100万斤粮食,嗯,100万斤的粮食,大家可能觉得很多,但是大家可以算一算,10万斤有粮食,仅可让你们多活10天,那么100万斤的粮食,也只可以让大家多活100天而已。可是,巨鹿郡就只有咱们城里的一两万乡亲了吗?估计咱们巨鹿郡区域之内,不少于10万的百姓吧?难道我们就只顾着我们自己能多活100来天,就眼看着城外广大村庄里的百姓活活饿死么?”刘易也不怕浪费口水,尽量把事情说得有说服力一点,列举起一系列的数据,让这些不识字不懂得算术的百姓都明白一些事理。
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产动力
“另外,本人也了解了一下咱们巨鹿城内的几个还有粮食出售的粮商,一共加起来,也只不过是二十万斤左右的粮食存量,就算我拿钱出来全买下来分给各位乡亲父老,也只仅可以维持大家一个月的生活,那么,一个月后呢?”刘易见台下的百姓稍为激动之后又慢慢的静了下来,便继续问道。
“你不是振灾粮官吗?那你说一个月后我们该怎么办?”
刘易听到终于有人问到实质性的问题,不禁扯动了一下嘴角,微笑了一下,面色一沉道:“天无绝人之路!如果大家还像今天这样,县令大人派人去把你们叫来却没有人想来的话,那么各位恐怕就只有听天由命,苟活一段时间之后,面临粮尽饿死的下场。”
刘易重重的说完,大声道:“要想活下去,最终还得靠你们的双手,靠你们自己来自救,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自救?哼,说的比唱还好听,我们怎么样自救?我们拿什么来自救?”一个面黑如炭的汉子不满的哼了一声,像故意针对刘易似的喊道。
“就是啊,你叫我们怎么自救?总得有一个说法吧?”
……
“方法很简单!咱们这里不是还有两三千的七尺汉子么?各位都是有气有力的人,为什么不去耕作?只要城里的老老少少,全城的人团结一心,把城外这些荒废了的田地都种上庄稼粮食,不出三、五个月,咱们就有了粮食,有了粮食,那么不就是能活下去了么?”刘易慢慢引起话题道。
“呸!我们没吃的,没穿的,也没有用的,就算是家里的铁器都被黄巾贼搜去熔炼成了器兵,耕作的农具都没有了。牲畜也早被抢走了,我们拿什么耕作?”
“你自己都说了,现在的粮食也就只能吃十天左右,把城的粮商的粮食都买来也仅可以让我们吃上一个月左右,现在就算是种上庄稼,那也要等到几个月之后才能有收获,等上几个月,我们早就被饿死了。”
“还有,我们哪来的田地耕作?那些田地都是地主家的,现在那些地主家的人要不是被黄巾贼的杀了,就是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在那些田地种下庄稼后,他们又回来要回去怎么办?”
……
这些百姓终被刘易引开了话题,一个个争着说出了他们面临着的无奈及受困的局面。
呵呵,他们所说的这些问题,刘易也一早就已经想到了。事实上,目前还在巨鹿城内的百姓,刘易知道他们都是一些比较淳朴纯良的百姓,绝大部份都是一些老老实实厚道的百姓。
那些不老实的百姓,估计也早就跟着张角加入了黄巾军一起造反去了,然后死的死逃的逃。就算是不安份的人,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也早就上山落了草,去做山贼强盗了。所以,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这部份,都是没有了出路,安份守己的老实农民百姓。
至于他们所说的问题,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百姓都断了粮,没有粮食可维持他们长时间劳作,他们眼下都快要饿死了,哪里还有心思想耕作的事?
耕作农具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古时候的铁矿产量很低,黄巾起义的时候,本来就缺兵少器的,每攻下一座城市,他们都会把所有值钱的钱粮搜刮干净,包括所有的铁器制品,个别的,可能连煮饭用的铁锅什么的都搜去熔了打制成兵器。
而田地,永远都是梗在农民心里的一根刺。自古至今,农民都是帮地主耕作,极少有农民能够自己拥有耕地的,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叫他们如何在吃都没有吃的情况之下去耕作呢?更何况,谁又能够保证他们在地主的田地上种下庄稼之后,所得到的收成上他们自己的?
所以,食无可食,劳无所作,耕无可耕的情况之下,这里的百姓产生了一种悲观绝望的心理也就不奇怪了。
还好,刘易的一翻话,最少都可以让这些百姓产生了一种疑问,有疑问,才可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嘛。只要再解决了百姓心中的疑问,那么就可以让他们产生生产的动力了。
刘易待百姓们争先恐后的把问题说了出来后,才对他们肯定的道:“皇上派刘某来到巨鹿,并不是只分发一点粮食给大家就算了的,刘易在受皇上御封为振灾粮官之前,曾这样对皇上说过,刘某不只是救济那些生活不下去的百姓,而是要让那里的百姓恢复生产,达到自给自足,不用再受救济,要让那些生活艰苦的百姓从今以后生活安足,不用再受贫困之苦。所以,你们所有的问题,我都已经为大家想好了。”
这次刘易不再对那些百姓提问,而是直接说出来道:“首先,我刘易私下捐出十万的银两,用来购粮援助巨鹿郡广大的百姓,你们,只是受救助的第一批百姓而已。另外,也有一些民间绅士,也捐助了一部份的钱粮,这些钱粮,估计可以足够让大家维持到春耕有收成的时候。我的人,已经返回运送粮食过来了,所以,大家不用再担心粮食的问题。”
“真的吗?”
“这振灾粮官一个人就捐出了十万两的银子购粮来救援我们?”
“哎呀!刚才错怪这大人了,他自己都捐了十万两出来,又怎么会贪墨了皇上捐出来的五万两钱银呢?”
“原来这个大人是个好官啊!他叫什么?刘易?”
……
听说到有粮,有足够的粮食,百姓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一个个终于露出了笑容来。
“咳咳!”刘易大力咳了两声,道:“大家听好了,现在粮食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不过,这些粮食可也不能随便分派下去的,只有听从官府的安排的百姓,才能领到救济粮。当然,官府的安排,也不是要你们做什么坏事,主要的就是耕作的问题罢了,你们能做到听从官府的安排从事生产工作吗?”
“刘易大人,只要有饭吃,你们这些做官的说要我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对,我们都愿意听刘易大人的。”
“刘易大人,你说吧,要我们怎么样做!”
刘易见终于完全把这些百姓的生产动力激发了出来,便把羽飒叫了过来,由他宣布如何开展生产事宜。
至于如何开展生产这些细节事情,刘易当然不会再去管了,反正要如何做都已经交待过羽飒。呵呵,要不是想到眼下的时机不太适合,刘易还有点想推行后世的土地改革的办法。要想这些百姓能够主动【创建和谐家园】的投入生产运动,莫过于是把土地都分给他们每家每户,如此,不用刘易费太多的口水,这些百姓都会疯了似的去搞生产。嗯,华夏民族的土地情结嘛。
不过,这个土改的办法暂时还不能够推行滴。
第一百八十二章 打土豪主意
刘易交待县令羽飒如何开展春耕的工作很简单,首先就是将那些已经无主之地全部收归官府所有,然后由官府派人经过丈量之后,再分派给百姓去耕作。
当然,土地是算是官府的,但耕种出来的粮食收成,则是算是百姓所得,只不过,到时候看收成的情况,适当按亩产量收取一定的赋税。总之,一切都是以百姓在春耕有收成之后,能够有粮食维持生活为主,这一点,也是交由羽飒和巨鹿城内的百姓说清楚,以安广大百姓的心。
同时,何为无主之地,这个刘易也有非常清楚的交待。
凡是巨鹿郡之内,所有可以耕种之田地,没有人拿出地契出来认领耕作的田地,全都划归为无主之地。百姓也好,士族也好,富商地主什么都好,只要是没有拿出地契来的,那就列归为官府的土地,任何人不得异议。
其中,地方士族的人拿出地契来认领了土地,却又没有耕种的,官府勒令他们要立刻开展春耕播种事宜,命其自行招募百姓去耕作,百姓耕作所得,按一定比例缴纳给地主,再交纳一定的赋税给官府,如此剩下的就是耕作产出就是百姓自己的。
这个交纳赋税的问题,刘易暂定交纳给官府的是耕作粮食每亩所得的20%,包括那些地方士族的也一样。至于地方士族和百姓之间谁得多少粮食的比例,由他们自己去商议,官府也不去干涉他们之间的事。
不过,其实这个规定,主要就是针对那些地方士族的。不管他们的土地有没有耕种,到时候都要按这个基粮来收取他们的赋税,如此就可以逼得他们不得不尽快开展耕作事宜。
现在还安然无恙的地方士族,特别是黄巾暴乱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受到冲击的那些地方士族,明眼的人一定都能够看得出他们之中的猫腻。他们当初肯定就是和黄巾军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如此才可以保存他们的士族基业,要不然,他们的家族财富,早就被黄巾军抢夺了。
所以,刘易对这些士族不能够手软,现在正是缺钱缺粮的时候,尽可能的想办法在他们的身上搞点钱粮。如果他们敢不按官府的命令来办事的话,那么刘易也不介意抄了他们的家。
他们本身就有不少的家丁下人,是不太好控制的地方势力,刘易现在推行这些政策,肯定会牵涉到很多他们的利益。特别是收取赋税这一部份。
收取亩产量的20%,一视同仁的,那么在现在有无数土地分派给百姓耕作的情况之下,百姓肯定都会从官府这儿领取田地去耕作,那么就变成那些地方士族的田地没有人去耕作。
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些地方士族想要继续拥有原来的田地,那么就必须要想办法种上农作物,没有人手的情况之下,就只能用自己的家丁下人去做,这样一来,暂时也可把他们的注意分散在耕作上去,不会跳出来闹事。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地方士族肯定是想继续拥有原来的田地的,但想继续拥有原来的田地,那么就必须要向官府交纳钱粮赋税。这一点,也不是刘易现在才有的规定,大汉律例本就是这样的。每家每户拥有多少土地,就向官府朝廷交纳多少赋税,这个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的。
不管他们耕不耕作,都要交纳赋税。如此,为了吸引人去耕作他们的土地,地方士族想必也会出台一些措施来吸引百姓去耕作他们的田地,比如现在布施点粮食给已经揭不开锅的百姓,让他们去帮忙耕种。这样一来,也可以帮刘易减轻一点救济百姓的负担。不用整个巨鹿郡的百姓都是刘易这个振灾粮官来管。
但对于一些比较开明的地方豪绅,刘易还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的,比如,如果主动布施粮食给百姓,主动组织百姓搞生产的地方豪绅,官府可以适当减免他们的赋税,特别是那些主动救济百姓的有钱人家,刘易也会给予他们一些方便,免去他们今后一两年的赋税。
现在,像这些经过战乱或受到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政令早就已经不通,政令也约束不到许多人了。上面朝廷也管不到这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所以,在当地,谁的官大,谁就是王法,谁拥有真正的实力,谁就是王法。
这巨鹿郡,拥有还算忠正纯直的县令羽飒、羽则、耿武三人管治,但是却依然是缚手缚脚,只能够勉强维持城内的民生秩序,根本就开始不是生产事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虽然是此地的县官,但却没拥有绝对的实力,如此,他们想做什么事的时候,总会受到许多的制裁。受到地方豪族的制裁。
刘易来到此地,已经有了三几天了,但是,居然还没有一个地方豪族前来拜会他这个振灾粮官,这就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
所以,刘易把民众的生产热情调动了起来之后,就把所有的工作都交到原来县府里的这几个官员去做,让戏志才去督促着他们。他自己呢,自然是一一去解决那些地方豪门士族了。
城内,还有几家粮店有粮米出售,在受到兵灾最严重的巨鹿来说,这是极端不正常的。
呵呵,同样是受到兵灾,别的人早已经断粮了,他们现在都还有粮米出售,这说明了什么?
所以,刘易就要先拿他们开刀。
颜良、文丑两人领着护粮队到虎牢关去运粮了,戏志才则和县官们一起去处理城内百姓春耕事宜,所以,刘易的身边现在就只有典韦及十八亲卫。
人是少了一点,但对付那些地方豪族似乎也足够了。更何况,现在耿武在训练着新招募二百城兵,此耿武除了还没有公开表示要听从刘易的调令之外,平时所做的,都是听刘易之命是从了,所以,如果有哪个地方士族敢胆反对刘易所做之事,刘易就敢抄了他们的家。
三间粮店,分别是地方三家豪族的,其中一家耿家、高家、张家。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征用
说起在巨鹿城内的的三家粮商米店,还真的挺有来历的。
高家粮店,其背后的家族却不是巨鹿郡本地之人,乃是清河高唐镇的高家,其家祖祖辈辈在高唐经营,是清河一带首屈一指的地方豪强。
可能说起清河高家或者大家还没有太深的印象,但是若说起河北四将,可能就知道是谁了。不错,正是河北四名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四将之中高览的老家。
呵呵,说起这高览,其实刘易已经和他打了几次的照面,前不久想半路刺杀自己的时候,高览也一同出手了。事实上,当天若不是颜良、文丑两将联合起来可以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战力,要不然,还真的抵挡不住张合、高览、纪灵等几将的冲击。如果不是他们一心是想刺杀刘易,而是合力和颜良、文丑两人生死拼杀,那么颜、文两人肯定是不敌他们几将的。
张合自是不用说了,五子良将之一,其武艺早就有了公论,事实上,此高览的武艺也不差,他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上,能够和许诸大战而不分胜负,由此就可见其人并不是浪得虚名。只可惜,高览后来碰到了赵云,死于赵云枪下。
更可惜的是,他和刘易可是对头,所以,现在还不拿他家族的产业开刀更待何时?
对于这些有着深厚背景的产业,是必须要肃清的,要不然,待刘易在此地完成了工作之后,他们又会冒出来作怪,特别是那些名门望族。现在刘易在此,他们就已经轻视无视刘易了,如果刘易不在这里的话,他们岂不是又是冒出来和官府作对?
刘易虽然要借振灾之名打响自己的名声名望,但是也不会在此巨鹿做无用之功。待把这个地方的民生搞上去之后,刘易更想在这里打下自己的一个铬印,想把这个地方变成自己的一个粮食生产基地。
´Ë¼½ÖݾÞ¹֮µØÒª±Èäÿ¤äÃÏØµÄµØ·½¸ü·ÊÎÖ£¬¸üÊÊÒ˸û×÷ÖÖÖµ¡£¼½ÖÝÖ®µØÀúÀ´¶¼ÊDZ±·½ÓÐÃûµÄÁ¸²Ö£¬ºóÀ´º«ð¥Îª¼½ÖÝÌ«ÊØÊ±£¬ÕýÒòΪËûµÄÁ¸²Ý³äÔ££¬·Ö±ðÊÜÔ¬ÉÜ¡¢¹«Ëï趵ȿúËÅ£¬ÖÕ±»Ô¬ÉÜËùÃð¡£
刘易的意思,并不是想把巨鹿占为己有,不是想把巨鹿变成第二个属于自己的基地,因为此处地方乃属兵家必争之地,刘易暂时还没有那个实力把此地据为己有。哪怕有实力,刘易也不会占着此地,受到四面受敌的攻击。刘易想要的,只是在群雄起兵讨伐董卓的这几年之前,从这里获得大量的粮食储备。通过贸易的方法,把此地生产出来的粮食,偷偷的运到涿郡的基地去。
说白了,刘易就是想做此地的最大的一个粮食收购商。而想收购此地的粮食,那么就必须要打破本地豪族对此地的粮食垄断。或者说,要和当地的粮商达成一种粮食采购的协议。
而高家的粮店,是不可能会和刘易产生交易的,他们只会忠于袁氏一族,决不会再和刘易做交易。再说,他们本是清河郡的豪族,把手伸到了巨鹿来也太长了,所以,高家就是刘易要打的第一家。
至于另外的张家、耿家,他们在本地根深蒂固,打是要打,但也不急在一时,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家一家去解决。
现下城里正在县令羽飒等县官的安排下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春耕自救工作。没有农具的百姓,到官府衙门去领取由羽则等县官收集起来的农用工具,一切都有秩序地进行着。
高家粮米店前,门可罗雀,没有一个客人。
城里哪里还有人有钱购粮?就算有,也早就被他们用高价出粮搜刮干净了。当初巨鹿城落入黄巾军手里的时候,他们的粮价高达50铜钱以上一斤,在黄巾军被打败之后,粮价也是居高不降,直到任命了新的县令之后,在县令羽飒的压力之下,才慢慢的降到了现在20铜钱左右一斤粮食。但是,现在的情况,别说是20铜钱一斤了,就算是2铜一斤,百姓也没有钱到他们的粮店里去购粮了。
20铜钱一斤,只是他们售给官府的粮价。
巨鹿城并不大,方圆的城墙也不过是十多里,城内有几条主干道。高家的粮米店铺就坐落在城东面的街道之内,占了一个最大的店面。
刘易和典韦及十八亲卫步行到了高家粮米店前,也不用他们通报,直接走了进去。
高家粮米店中,有十来个彪形大汉在看守着,另外还有一个掌柜及几个小斯。城中太乱,没有一些彪悍的打手看守粮店,恐怕早就被饿极的百姓群起而抢了。
店内的人,并没有因为刘易这二十个官兵打扮的人进来而太过惊慌,也没有表现出太过热
情招呼的意思,都是在冷眼的看着。他们似乎一点都不担心刘易会拿他们怎么样,也有可能,这样的情况他们也见得多了,并没有把刘易等人放在眼内。
说也不奇怪,他们高家在冀州也算是名门望族,当初黄巾军占据了巨鹿城的时候,都没有拿他们怎么样,回归官府之后,也没有官府的人来要拿他们怎么样,所以,他们都感到有点有持无恐。
刘易走进店内,随便的看了一眼店内堆积着的一袋袋的粮食,然后才走到了柜台的面前,对店内的掌柜道:“掌柜的,你们店的粮食,我们官府全部征用了,现在是非常时期,城里的人都在忙着救济春耕工作,你们的人也征用了,明天开始,全都用官府衙门领取农用工具,听从安排去耕作。”
除了粮食要收归官府充当救援物资之外,他们这些人都是青壮的彪形大汉,不去搞生产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刘易不客气的直接说道。
“什么?征用?”那个掌柜似乎想不到刘易会这么直接,连人带粮都想征用,一时回不过神来,有点愕然的问道。
“不错!还用本官再说一次吗?”刘易冷眼看着他,面无表情的道。
“你?想征用我们高家的粮食?还想征用我们的人去搞春耕?”那掌柜终于听清楚了,霍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感到很好笑的样子,哧的笑了一声道:“哈哈,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振灾粮官吗?就想来征用我们高家的东西?哈哈,也不去打听打听,我们的粮食和人是你能征用得了的么?”
“哼!放肆!”刘易双眼一瞪,怒道:“在本官面前别说你们什么的高家了,就算是【创建和谐家园】老子来了,本官说要征用就征用!”
“你敢!”那掌柜不知厉害,居然敢一招手,招来他店内的那些打手,和刘易针锋相对起来。
第一百八十四章 杀头还是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