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孟丁、孟轲兄弟的爷爷孟实见到他们回来,似乎松了一口气,赶紧招呼着刘易等人进入他的茅草屋内。
刘易没有和孟实客气,吩咐义兵们把随身带着来的粮米干粮什么的食物全都拿了出来,让他们全都交给孟实,只留一部份晚上吃喝。并让他们和村里的村民说说,看看谁家还有空房的,先在这孟寨村内借宿一宵。
孟实的茅草房就只有那么大,自然是住不下刘易、文丑以及十八个亲卫的。
这些义兵们自然懂得怎么做,他们现在可不是以前的穷义兵了,跟着刘易,时常都会得到一定的赏钱,每一个人的身家都颇算丰厚,给点钱村民,借个地方歇息一晚只是一件小事。
当然,刘易没有望记答应过典韦的事,让亲卫统领二虎拿着银两在养有家鸡的村民手上买来了鲜鸡,交给典韦去喂养他的一对小老虎。
文丑对于典韦想养虎做坐骑的想法非常感兴趣,也跟着典韦去喂弄小老虎,他还想缠着典韦送他一只小老虎呢,不过,那两只小老虎可能对文丑不感兴趣,文丑只要伸手去想抱,它们都会对文丑咧牙咧齿,不和文丑亲近。
就在孟实家里弄了晚饭吃了后,刘易便把想招孟丁及孟轲一起做护粮官兵的事和孟实说了。
孟实在山里打了一辈子猎,直到现在身子骨老了,才放下手里的弓箭,他自然也知道当一世猎人是没有什么出色出路的,如今自己的两个孙儿有机会投军,跟着刘易可能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而且,典韦也跟着刘易,他的两个孙儿一起跟着刘易,互相也有一个照应,所以,他对于孟丁及孟轲想投军的事并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说让这两兄弟去。
他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和两个孙儿相依为命,如果两个孙儿都跟刘易走了,那么他今后也无所依仗。从本心上来说,他也舍不得孙儿离开自己,如果两个孙儿只去一个,那么倒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让谁去呢?跟着刘易,这也是他们孟家的一个机遇,错过了,以后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他看得出,此刘易虽然年经轻轻。但是观其人,不管是言行举止都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气度气魄,有一种龙凤之姿。他相信自己两个孙儿跟着刘易的话,今后必然要比在山里做猎人好得多。
还好,刘易早就为他想到这个问题,义兵们留下来的粮食并不算什么,这些也不过是每个人带着的两三天的食粮罢了,全给了孟实也不过是一个来月的伙食。
刘易给孟实留下了两百两银子,这两百银,按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哪怕孟实活到一百岁都够用了。有了钱,孟实才真正放心让自己的两个孙儿跟随刘易而去。当然,刘易也不只是给了钱财孟实,包括孟寨村内的所有村民,刘易也给他们送去了几两或者十两不等的银两。
呵呵,别说送给孟实的两百银了,对于这里的村民猎户来说,哪怕是十两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啊,如此一来,每家每户都对刘易感恩戴德。
当然,刘易送钱给这些村民,并不是想要他们的感恩的,这些村民也是淳朴的山里人,知道无功不受禄,刘易无故白送银两给他们,他们还真的不敢要。对那些村民说明了自己要带孟轲、孟丁兄弟走,以后请他们帮忙照顾一下孟实这个老人家之后,那些村民才勉强收下了银两,算是答应了刘易,以后会照顾好孟实。
如此一来,孟轲、孟丁兄弟的事算是完满解决了。
不过,让刘易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刘易等人要离开孟寨的时候,居然有孟寨村的村民把他们的子弟送来,说想请刘易也收下他们的子弟。
对于这个,刘易倒没有意见,呵呵,终于有人主动要投靠自己了,这反而让刘易的心里感到高兴。
不过,刘易只从这些村民中挑选了三个人出来,别的就没答应带他们走。
一来,村里的人丁本就不多,平时耕作打猎什么的,也要青壮才可以,山里野兽多,青壮之人都走了,那么有猛兽进村来,村里的老弱妇人也赶不走,弄不好还会死人。二来,年纪太大的或太小的,刘易没要,只要了三个和孟轲年纪差不多的人,并和孟轲交流过才答应让这三人跟着。
孟轲、孟丁,另外一个大块头叫孟铜,一个脸上有一块伤疤的叫孟兴,一个和孟丁差不多是十六岁左右的小子,孟杰。
这孟寨村的五人,都是从小就一起长大的,都懂得在密林间如何安置陷阱,如果在密林间捕捉猎物。他们五人,随便哪一个,只要一进到密林之中,都如鱼得水,无论是隐伏奔跑、陷阱伏杀,都是他们的能事。一般人进了密林,肯定是寸步难行的,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密林之中奔跑如飞。
呵呵,刘易知道自己是检到宝了,当然,如果要把他们变成丛林杀器的话,还得要让他们真正杀过人,因为他们以前杀的,都是动物,不是真正的人,有机会,还得要让他们经历过战场的考验才可以。
不过,这些事还不急,刘易的本心只是收得典韦的,现在多收了几个人,也只是刘易见猎心喜罢了。在三国的时候,真正的丛林战斗其实是很少的,平时打的仗,也几乎都是战阵上冲杀,和丛林无关,也不知道他们今后能不能派上用场。
刘易、文丑、典韦,十八亲卫、五个孟寨猎户村民,共26人,在中午时分就回到了陈留城。
刘易本来想在城内多买几匹马,让孟轲他们骑的,但是他们一直都在山里打猎,并不懂骑马,如此刘易才作罢,当日就从陈留赶回虎牢关去。
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家兵将
从虎牢关出发到陈留寻找典韦,期间一共才用了5、6天的时间,能够顺利找到典韦,而且还顺便得到几个懂得丛林作战雏形的几个孟寨猎户村民,这不得不让刘易感叹一下自己的运气实在是不错,总算没有白行一趟。
回到虎牢关,也差不多要启程往冀州巨鹿郡行进了。
一早,张济殷勤的送刘易出关,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再次踏上了征程。
呵呵,按理说,救灾如救火,刘易是不能在虎牢关停留这么久的。相信在这个时候,也早就有旨意文书快马加鞭送到了巨鹿郡的地方官府,知会当地官府准备迎接刘易这个振灾粮官及接收救灾的物资了。
不过,刘易可不管那么多,这个灾是要救,但寻找典韦也一样重要,也不差在这几天了。再说,官职到了手,只要出了洛阳,要怎么振灾救灾还不是自己说了算?难不成自己迟到了几天,朝庭就能拿自己怎么样?就算张让等一众和自己有仇怨的朝官捉住这点来弹劾自己,刘易也不怕,绝不会像卢植那样,乖乖的任由那些宦官押送回京受审的。
事实,刘易故意在虎牢关停留几天,主要的还是为了能够安全把振灾粮食送到地方而作的安排罢了。
自从刘易从洛阳离开那时开始,刘易就对那两百护粮军士进行了特训。一边行军一边训练,使得这两百军士明确各自的责任、职责及各自应该掌握的战斗技巧,并且使他们的体力体质得到加强,增强他们的战斗能力。
一边行军一边进行整训,是非常见效的,最少,刘易亲自特训的那二十个充当侦察兵的斥候就已经初见雏形。并且,已经发挥了作用。
在还没有到达虎牢关之前的三两天,这二十个斥候兵就已经发现了有点不对路的地方。他们开始接受刘易的训练前几天,他们还没有真正的进入角色,但后来,经过刘易的指点后。他们在运粮队的四周散开侦察,以怀疑一切的目光去看待所有的路人还同路的人,结果,还真的让他们侦察到有问题。
他们先发现无论运粮队去到哪里,在粮队的后面都会有人盯着,时不时会有人骑着马在远处察看。其中两个斥候兵,看着怀疑,于是便悄悄的反跟踪那些在远处察看的人,终于发现原来在运粮队的后面,竟然真的吊着一支足有五百人左右的队伍。
这支队伍,离运粮队始终都保持在十多二十里左右的距离。粮队停下扎营,他们也停下扎营,反正让人感到非常的可疑。
他们本想捉住一个吊在后面察看粮队的人来审问,但刘易阻止了他们,让他们不要打草惊蛇,让他们继续暗暗盯着那支队伍就行了。
这支队伍,刘易不用猜都知道是谁的,和自己有仇怨,恨不得杀死自己的,有张让及袁氏兄弟。而可以出动五百人左右来跟踪自己的粮队,准备杀人抢粮的,应该就只有袁氏兄弟才可以。
这支五百人左右的军队,隐匿得很好,无论前进或隐伏,都很有门道,一般人根本就发现不了,如果不是有能人带领,绝对不可能做到如此隐忍的。张让的手下没有这样的能人武将,他的家丁也不过是三百人左右,也不可能把禁军派离洛阳城那么久的,所以,刘易断定,跟在后面意图不轨的军队,必定是袁氏兄弟的家丁家将无疑。
刘易知道,如果不在虎牢关停留,贸然运粮渡过黄河北上,势必会被这支军队追上,被他们从后攻击,那时候,才训练了几天的护粮军必不是这几百人的对手。
无论是护粮军士或者是所押运的粮食都不容有失,所以,刘易就干脆给时间颜良、戏志才,让他们再把整支护粮队的人整训几天,让所有护粮队的人都要明白,在发生战斗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按规定来行事。
刘易寻找典韦的这几天时间,整训果然有了不少的成效,整支护粮队的人都焕然一新,无论是精神面貌或是动作行为,都要比刚离开洛阳的时候好多了。
那最先在行军途中就进行训练的二百正式护粮队就不说了。另外的那些车夫及推着手推车的青壮,他们开始意识到什么是军规军律了,不再像刚离开洛阳时,一路上三三两两的聊天打屁,不时还有人喊苦喊累开小差。
现在的情况,只要一声令下,该行进的时候行进,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该扎营的时候就各自做着该是自己做的工作,反正,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纶。
早上离开虎牢关,下午时分就渡过了黄河,再行进二三十里路才命人安营扎寨。经过整训,每日的行程也快速很多了。
在虎牢关停留的几天,斥候早就探知那吊在粮队后面的几百人已经化整为零出了虎牢关,此时早就在前方的某处等着了。
刘易知道,就算没有袁氏兄弟来打自己的主意,一路上也肯定会有不少山贼强盗来打这些钱粮的主意的,在有了准备之下,也一点都不担心,袁氏兄弟的这几百人,只要想办法给予他们致命一击就可以了,关键的,还是要提防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来的山贼强盗。
洛阳至虎牢关的这一段路,是相对较安全的路程,因为附近的区域,都是有朝廷的军队在镇守着,完全受到正规军队的控制的,这也是袁氏兄弟那几百人不敢在这段路程动手的原因。
但是离开虎牢关之后,地方官府的兵力有限,而且又刚刚经历过和黄巾军的大战,其地域的控制力度很薄弱,那些逃窜到山上做了山贼的黄巾余贼很多,地方官府都是自顾不暇,是顾不了运粮队的。所以,一切都要靠刘易等自己的力量来保护钱粮了。
由于在虎牢关一停留就是几天,相信先一步出关的那几百袁家的家丁家将早就等得不耐烦了,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来侵击,所以,刘易已经做好了时刻应战的准备。
当然,刘易不会被动的等着他们来攻击的,只要掌握到他们的动向,刘易还想着要率先攻击他们呢。
现在多了典韦这员猛将,在大将的对比上,刘易也不逊色于袁氏兄弟手下的将领,将对将打起来,刘易相信自己这方绝对是占着上风的。
第一百七十三章
刘易猜想的没有错,不,应该是说他所训练出来的那二十来个等同后世侦察兵的斥候兵所侦察到的情况没有错。从离开洛阳以来,一直在运粮队后面跟着的几百人,的确是袁氏兄弟的人。
袁氏兄弟和张让曾暗里合作了一次,在洛阳城长街夜伏袭杀刘易,但是却没有成功,没能拿刘易怎么样。
正因为没能击杀刘易,袁氏兄弟及张让都对刘易更加的痛恨。
袁氏兄弟,他们本来对刘易在怡红楼里放话要灭了他袁氏一家的话并不放在心上,对刘易所说的大家一旦动手就成生死大仇的话不屑一顾。
他们兄弟都觉得,像刘易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义兵,无父无母,又没有任何的靠山,整的就是一个愣头青,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要弄死刘易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不过,后来随着事态的了展,应该说是随着刘易的发展,让袁氏兄弟不得不正眼看待刘易起来。
因为刘易的发展势头太猛了,猛得让他们都措手不及,事情似乎都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控制。
要说和刘易在怡红楼里发生冲突的时候,刘易只是一个一文不名的小兵,但之后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刘易就如像一颗闪亮的星星,以流星般的速度突然掘起。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刘易所掌握到的东西,足已经让袁氏兄弟感到了威胁。
如果说只是感到了威胁的话,在那次和张让一起配合着禁军伏击刘易也没能杀死刘易的事件之后,袁氏兄弟就真正的把刘易上升到了袁氏一家的最大死敌来看待了,对于刘易,他们也觉得已经到了非杀不可的地步。
原因无他,就是刘易的发展现在是太快了,快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首先是抢钱一般的弄到了几十万两的钱财,接着其名声名气激增,使得刘易在洛阳之内俨然成了一个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的名人。成了一个能文能武,惊艳绝才一般的大名人。
这还不算,竟然和一众朝官以及万年公主、益阳公主等打成了一团,甚至和皇上都似乎拉上了一点关系。
如此一来,让人竟然不敢在明里去对付刘易。
好了,明里对付不了就暗里对付刘易嘛,但竟然也杀不了刘易。
呃,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又让刘易像一匹黑马一般突然杀出,突然成了一个能够代表皇上的振灾粮官,此时再一看刘易。想对付刘易的人
都感到有点凝重无力,和刘易有仇怨的人都开始大大的感到了危机。
因为有了官职的刘易已经等于有了自己的私兵,等于有了自己了一个的势力,而且,这个势力大到连袁氏兄弟都感到有点无力对抗。
如此,不管是明里、暗里,他们都感到有点拿刘易没有办了。
刘易现在,有了名气财气,又是朝廷的官员、又和几个公主及一众朝官有着不错的关系。手下又有着一支运粮军队,另外,还有颜良、文丑这两个现在连袁氏兄弟手下的头号猛将张合、纪灵都自认不及的猛将。
袁氏兄弟就怕,如果再让刘易发展下去的话,其势力力量会大到真的可以灭了他袁家的地步,或者待刘易振灾回京之后,其势力已经大到可以和他们袁家对抗的地步。所以,刘易,还真的到了他们非要马上解决了不可的地步了。
呵呵,如果让袁氏兄弟知道还有高顺、黄忠等武将以及他们手下的兵马的话,袁绍和袁术可能寝食都会不安。
事实上,如果时机来临,刘易也不会放过袁氏兄弟,如果刘易现在的实力能够大到和任何人对抗的话,刘易也不介意先董卓一步灭了袁家。
当然,刘易也不会明里来做,毕竟,袁氏四世三公,其门生故吏太多了,真的要明里灭了袁氏一门,刘易恐怕会被世人千夫所指。所以,刘易还真的希望袁氏兄弟这次能
够亲自来对付自己,如此的话,刘易保证不让他们再活着回洛阳。
有些事,正如刘易在怡红楼内所说的,他本和袁氏兄弟没有任何的关系仇怨,本应该结识成友的,但是如果牵涉到原则的问题,踩到了刘易的底线上来,那么,就会成仇,生死大仇。事实上,如果刘易当初不是比较强势的话,恐怕也早被袁氏兄弟杀了,所以,现在掉转来,轮到刘易有能力有实力的时候杀了他们也很正常了。
不过还好,袁氏兄弟还没有到要亲手对付刘易的地步。
带队的主将,是袁绍手下的张合,副将袁绍手下的大将纪灵。纪灵受刘易一击的重伤已经痊愈,他正蹩着一股气要找刘易报仇呢。
另外,还了支持袁绍兄弟的行动,张让暗里也派人联系了一下袁术,给袁术送了一批粮草来。
呵呵,如果说最想让刘易死的人,却是张让。他在刘易手上所吃的亏也就算了,让他巴不得快点让刘易死去的是,主要是皇上御封刘易为振灾粮官的事。这件事,他事先是不知道的,全是皇上自己一早就决定好了的,而且所做的,又让张让无双反对。
就是这件事,让张让感到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内心也有一种恐惧感,因为,他担心害怕会失去皇上的圣眷。他害怕皇上会因此而宠信了刘易,从而不再宠爱他们这些宫中的内侍。这是张让不可以容忍的,所以,他不顾一切都要杀了刘易,这次刘易护送粮食到巨鹿郡去救灾,他就不打算让刘易再有命活着回洛阳。
所以,尽近他和袁氏一家不对路,但他还是放下身段,和袁术合作,给袁术送了一批物资,希望袁氏兄弟可以尽全力杀了刘易。除了给袁家兄弟支持之外,张让也有着第二手第三手的准备,反正。不近如何,他都不能让刘易再活着回到洛阳来。
张合不愧为今后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其人心性谨慎,用兵沉稳,他带着袁家家丁家将组成的军队远远的跟在刘易粮队的后面,只要时机来临,就随时都可以给予刘易的粮队致命一击。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引伏(求收藏)
春风微寒,细雨纷飞的滋润之下,万树抽新芽,一片嫩绿。
张合站在一座山岭的一块大石上,一手握着挂在腰间的佩剑柄上,另一手紧了紧胸前的衣襟。
他仰面极目前眺,盯着前方的官道,身形不动如山,任由细雨点打在身上、脸上。雨点有点冰凉,浸入他的发肤,使得他烦躁的心境得到了少许的平静。
已经十天了,张合和众将家袁家的家兵化整为零出了虎牢关后,在关外集结已经整整十天了。
他不知道刘易的运粮队为什么要在虎牢关里一停就是5.6天,好不容易才等到了运粮队离关北上,可是,一连三、四天,他都没有机会下手。今天,他的五、六百人已经在此处靠山的官道上埋伏好,就等着刘易的运粮队出现。
张合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杀了刘易,只要杀了刘易,他就完成了任务,然后再率人回洛阳去复命。可是,他的心里有点沉重,感到这次的任务不是太轻易可以完成得了。
他和刘易交过手,知道刘易的厉害,知道刘易的武艺不在自己之下。更让他心烦的是,刘易此次到冀州巨鹿郡去振灾,是带着颜良、文丑两将的,颜良、文丑两人,武艺非凡,张合曾分别和他们比过武,虽说是打了一个平手,但张合却心知肚明,他们刚投到袁绍的门下,给面子自己这个老人,并没有出全力,真要打起来,张合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他们的对手。如果不是袁绍的一时意气让此两将反目成仇,如此,此两将还在自己的这一边那该多好啊,有他们,要击杀刘易那还不是轻易易举的事?那里还用得着搞伏击?
尽管张合自己这方也有几个大将协助,纪灵、高览、乐就、俞涉等人都来了,但张合知道,真要打起来,这几个人都不是颜良、文丑的对手。
当然,张合知道,现在不是比将的时候,他现在的手上还有五、六百袁家的家兵,他相信,只要把刘易手下的护粮官兵冲散,那么在几百家兵的追杀之下,不管颜良、文丑有多勇猛,刘易也逃不过身首异处的下场。
不过,经过张合的观察,他隐隐的感觉,刘易手下的运粮队也不简单,其手下的人,进退有度,在行军途中,没见丝毫的纷乱,似乎经过在虎牢关停留的几天,整支护粮队的面貌焕然一新,不再是原来刚离开洛阳时的散漫,那些人似乎也不再是刚被招进护粮队时的民间青壮,宛然有一种人人成兵的面貌。
这些,才是张合感到凝重的地方,他有点担心,如果自己等人如果冲不散护粮官兵,那么想要在乱中击杀刘易的计划,似乎就变成了不可能。
但现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像纪灵等几个将领,他们也早就不耐烦了,如果不是自己力压着他们,他们恐怕早就要纵兵直接冲杀过去,想正面击散护粮队,要正面斩杀刘易。嗯,他们对于上次在洛阳长街没能击杀刘易都深感遗恨,一直都想再和刘易一比高下,他们一个个都是眼高手低的家伙,到现在都还不明白刘易的真正实力,还以为那次在他们的合力击杀之下,只是运气好才让刘易逃走的。
哼,如果刘易真的是那么容易被击杀的话,那刘易也不会活到现在了。
张合有点不满的看了看左右的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