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济和几个手下偏将把刘易等人请进了军衙,军衙里也早就摆下了宴几,张济径自在主位坐下了才招手对刘易等人道:“想不到皇自亲口御封的振灾粮官是这么年轻的,呵呵,叫刘大人貌似也太生份了,还是叫刘易兄弟顺口一点,来来,各位都坐下,待张某好好敬你们一杯。”
“哈哈,张将军果然是豪爽之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嘛,叫兄弟正兄我意,恕小子打搅了,张将军盛情款待,我也只好生受了,来,我就借花敬佛,敬张将军一杯!”刘易也不和张济客气,有吃有喝,客气了就是笨蛋。
张济如此盛情请自己来喝酒,为自己等人接风洗尘,其中的原因刘易是猜得到的。
邹家粮米商行,和张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抛开邹玉是他的夫人不说,他是邹家的背后靠山也不说。这邹家粮米商行其实就是张济敛财的主要途径,他所克扣下来的军粮,及收购到的粮食,也只能够靠粮米商行才能够帮他转化为钱财,要不然,他弄到了那么多粮食,自己能全吃得了吗?
而刘易,从邹家粮米商行购买了那么多的粮食,他这个幕后的最【创建和谐家园】家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对刘易,他自然是会客气一点。再说,就算刘易以前没有从邹家粮米商行购买粮食,他张济也会好生招待,因为这个振灾粮官嘛,既然要振灾,自然是要购买大量的粮食的,皇上捐出的五万银及募捐到的五万银,再加上刘易公开说捐出来的十万两,如此,刘易的手头上也就足足掌握着20万两钱财,就这一点,也足以让张济看着都眼红了。
这样的一个财神爷,能不好好的招待着?
刘易离开洛阳的确是太匆忙了一点,要不然,振灾粮官府可能都会被那些粮商挤破门槛。
刘易也知道,只要自己和邹玉的事不让这张济知道,那么自己和这个张济不会产生什么的冲突,说不定,互相之间还有可能进行一些短暂性的合作,利益上的合作。
张济明里是朝廷官员,但他实质却是董卓的人,和朝廷里的各路势力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既不算是清流也不算是宦官一党,和袁氏等一众世袭豪门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刘易和张济并不存在什么直接的冲突,不用担心他是袁家或者是十常侍的人,如此,也就不用担心他会对自己不利。
“哈哈,同敬同敬。”
张济和刘易同时举杯,一饮而尽。
虽然刘易不担心张济会对自己不利,但是现在见到他,还是多留心一点,打量打量了张济。
此张济,身形高瘦,长相还算可以,算得上是一表人才吧,只是他的脸有菜色,不似表像的那般精神。呵呵,不知道他是否是受到过邹玉体内的寒气侵蚀的关系,留下了隐疾的原因。
他表面虽然表现得很和善,但却让人感到他始终都有点伪,嗯,或者说是诚府颇深吧,脸上笑着的时候,他的眼神总是有点飘的,闪烁不定。
此人多少也算是有点枭雄之姿吧,刘易知道,就算是和他合作,也不会太长久的,对着这个张济,多少还得要留上一手。
喝完一轮酒后,再逐个人互相认识了一翻,待酒过三巡之后。张济突然对刘易举杯道:“刘兄弟,你在张某夫人的粮店了购买了不少粮米,为兄在此多谢了,兄弟照顾内人的生意,这份情,张某记在心上了。”
“呵呵,张济大哥,说这些就见外了,反正我都是要购粮的,在哪购买不是买啊?说真的,不是我照顾嫂子的生意,而是嫂子帮了我不少忙,如果不是嫂子那里有粮米,我都不知道要去哪里购买那么多的粮食呢。”刘易知道开始说到正事,早就料到这个张济不会如此白请自己喝酒的了。
“哈哈,说的也是。话说回来,兄弟也的确要购粮的,我夫人的粮米商行,粮食还是有不少存粮的。”张济的眼珠一转,压低了一下声调道:“就是不知道兄弟你还要购买多少粮食?如果不够的话,为兄也可以为兄弟你想想办法。”
“哦?不知道张将军有什么办法?”刘易故意追问道。
“嘿嘿,兄弟你是知道的,去年由于反贼作乱的问题。大多地方都是失产失收的,哪里的粮食的缺口都很大,今年不到春收之后,估计都难以搞到大量的粮食,嗯……这事,一会为兄再和兄弟你私下聊聊吧。”张济嘿笑了一声却转开了话题不再说下去了。
第一百六十章 好处
宴席散去,张济留下刘易两个人在军衙大堂内说话。
刘易知道,目前的时世,要大量购买粮食,还真不是太容易,之前想到邹玉那儿购买,一下子都难以购买得到太多。这还算邹玉比较厚道,才肯答应卖给刘易的,要是一般的粮商,就算他们有大量的存量,也不肯随便平价大量出售。
他们不坐地起价,抬高粮价就怪了。因为,现在谁都知道去年大汉大部份地区的粮食都大量失产失收。今年,尤其是春收之前,粮食的价格肯定会大幅上涨,现在才刚刚过完大年一个月左右,还没有到正式抛售粮食的时候。估计到了三、四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有存粮的粮商才会开仓放粮,当然,到时候的粮食价格一定是一个天价。
现在洛阳城粮商的粮价,都已经开始风起云涌,去年年底,刘易和邹玉商议的粮价是5铜左右一斤,现在最少都要10铜以上,再过一点时间,粮食的价格肯定是一天一个样,升到几十铜甚至100铜钱一斤也不奇怪。
换算下来,100铜钱一斤粮食,也就相当于后世的30元一斤,呵呵,30元一斤米粮,这就是一个天价了。
所以,刘易现在手头上拿着一大笔准备用来购粮的钱财,也是必然用来购粮的钱财,张济不打这笔钱财的计划就怪了。他也算准,刘易这笔钱是必须要用来购粮的,他也不怕刘易不跟他交易。
“刘易兄弟,张某在这里就明说了吧,我娘子那粮米商铺里的粮食,其实都是我的。不过,她那里的只是小头,真正的大量粮米还在我的手上,这些粮食,我打算留到三、四月份才拿出来销售的,估计有上百万斤,嘿嘿……”张济给刘易报了一个粮食存量的数值。
上百万斤?刘易听到心里一突,丫的,想不到这个张济居然能弄得到这么多的粮食。而且,看他的样子,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或者他还会有更多。
不过,刘易一想到几年后董卓的20万大军,心里就不奇怪了,毕竟要养活那么多的军队,没有粮草是肯定不行的。这个张济,恐怕就是董卓的主要筹粮官,要不然,董卓也养活不了那么多军马。
万百斤粮食,只不过是20万大军的5天军粮罢了。如此看来,此时的张济估计已经完善了他的筹粮渠道,要筹得百万斤以上的粮食,应该是轻如易举。
“哈,张大哥,你有粮食那就太好了,如此也省得我到处求购,要不,你就把这些粮食售给我算了,如何?”刘易试探的问道。
“好说好说,你能从邹家的粮米商行里购买粮食,证明大家早就有交易了,老交情了。不过……”张济沉吟了一下道:“这粮价就不能向以前那样了,呵呵,我想刘易兄弟你应该明白的吧?”
“嗯嗯,这个我明白,要不你开个价吧。”刘易故作大方的道。
“这个嘛,我先跟兄弟你说说,嗯,怎么说呢,兄弟你拿来购粮的钱,皇上捐出来的有一部份,那些商人捐的也有一部份。嘿嘿,这些其实都不是兄弟你的钱财,怎么花你也不会心痛吧?”张济一边说着,一边拿眼色看了看刘易才像勉为其难的说出来道:“那就这样吧,你拿皇上捐出来的五万两及那些商人捐的钱财来和我换一百万斤粮食,怎么样?”
“呃,咳咳……”刘易一听,脸色一涨,一口气没有缓过来,差点没有咳得断了气。丫的,这个张济还真的敢想,10万两买他的一百万斤粮食,还真的等于是30元一斤粮米的天价了。
“嗯?兄弟你有意见?”张济见刘易咳得脸色都有点涨红,还以为刘易对此价格有意见,不由皱了一下眉道:“我刚才都说了,我这批粮食,本来就是想待到3.4月份才拿出来抛售的,到时候,粮价会涨到什么价位,我想兄弟你也能猜得到的吧?就怕到时候有钱都难以买得到粮食,再说,这些钱也不用兄弟你自己掏的,要不这样,我另外多送10万斤粮米给你了。”
“好!成交!”刘易顺了一口气,颤着手从宴几上拿过一杯茶来喝了一口道。
“成交?”张济想不到刘易会这么爽快,居然不还价就直接答应了,让他还真的不敢相信。
做生意嘛,自然是有来有往,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张济也是壮着胆子开了一个价,想不到刘易就同意了的。
“嗯,就按你说的价格,你那一百万斤粮食,我要了!”刘易看着张济,斩钉截铁的道:“不过,要等我从冀州巨鹿郡回洛阳京城才能付钱给大嫂,大概过两个月吧。”
“两个月……行,到时候你交钱给我夫人,我交粮给你。”张济也知道刘易现在奉旨振灾,是不太可能带着那么多钱的,能够一次达成交易,而且又是大赚特赚,张济当然不会有意见,总不能现在就让刘易返回洛阳拿钱给他吧?
“不不,张大哥,一百万斤啊,加上你送我的,一百一十万斤,一次交付,这么多粮食,我到时候怎么搬?这样吧,我这运粮队,你可以去看看,一次不过就是只能搬运25万斤左右,这一百一十万斤的粮食,最少要分5次才能搬运完。”刘易一脸老实,像是很无奈的对张济摊摊手道:“所以,等我这次把粮食送到巨鹿郡后,马上就派他们回来搬运,一个月一次,大概搬运两次吧,到时候我也就回洛阳了,那时就马上付钱,一次付清。余下的5.60万斤,我们到时再分派搬运。”
“啊?你的意思是说我先给粮食你,你以后再付钱?”张济一听,却有点不太愿意了。
“呵呵,不是这个意思,咱们谁跟谁?如果不是我有皇命在身,我马上就回洛阳去拿钱给你,咱们兄弟,谁先付还不是一样?难不成张大哥你怕我搬了你的粮食就会跑了?你想想,我就算是要跑,我又能跑到哪里去?”刘易比划着手脚道:“张大哥镇守着虎牢关,不管我要进要出,都受你节制,再说了,也不过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你就能马上收到10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我们一两个月也搬运不完粮食的,这还不信?难不成大哥你的粮食放着在这里就能生钱?”
“这……好!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粮食我会运来虎牢关里放着,我们立字为凭。”张济想了想,拍板决定道。
“好!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刘易心里暗笑着伸手和张济拍了一下手掌道。
呵呵,现在对于刘易来说,钱根本就不是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粮食,管他多少钱,现在也只有粮食才是真正有用之物。再说,这钱到时候支付给邹玉,嘿嘿,邹玉的,今后还不是自己的?
张济领军在外,钱财之物,必然是由邹玉打理的,他不可能带着钱银到处行军打仗,所以,只要刘易从张济的手里要到粮食,那么到最后,粮食是白要了,钱也是能拿回的。呵呵,这就是刘易和邹玉好上后的最大好处。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寻找典韦
刘易和张济达成了购粮的协议,张济的心里开心不已,比平时高出几十倍的价钱售出一百万斤粮食,这还不开心?张济的心里几乎乐开了花。
呵呵,老婆都睡了他的了,就让他在这些钱银方面占点便宜吧,做人要厚道嘛。嘿嘿,再说,那些钱最终还不是又流回自己的口袋?
当然,如果不是有邹玉这一层关系,刘易当然不会这么笨,真的会拱手送出那么多银两。那时候,刘易粮食也要,但钱可不一定会真的如数给张济了,只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是假的,最主要的就是要见到粮食,把粮食搞到手里才是实实在在的。
刘易见张济如此高兴,和自己兄弟长兄弟短的,便顺势让他供应自己这运粮队伍的几天粮食,干脆在虎牢关上呆上几天再说。
只是刘易呆在虎牢关几天并不是在这里混吃混喝的,刘易而是让运粮队伍在这相当安全一点的虎牢关内休整整训几天。离开虎牢关后,势必会遇到麻烦的,这都要及早准备,先让护粮队的人有一个心理准备,让他们演练演练一个碰到意外之时应如何做。
押运的粮食,可都是刘易的宝贝,要凭这些粮食才有可能做好振灾事宜的,这里面可不能出一点意外。所以,整训演练是必须的。
整训演练,主要是针对碰到山贼强盗时的反应,如何让车夫及手推运粮的人把粮食保护起来,如何利用马车、牛车、手推车等结阵迎敌,训练他们如何配合那二百正规的护粮军士的反击行动。
运粮的人,除了个别的车夫是有点年老的之外,大部份人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他们,刘易也有意把他们当成是一般士兵来整训的,最起码的,让这伙人懂得一点最基本的行军知识以及一些战斗知识。
这些东西,刘易都像灌水一般灌给了戏志才及颜良文丑几人,也不用刘易亲自去执行了,交给他们自然就会去做。倒是文丑,刘易对他们说这些东西的时候,这家伙总是在打着呼噜,没脸没皮的,根本就不想管这些琐碎事儿,没有办法,只好让戏志才及颜良等人能者多劳了。
进驻虎牢关的第二天一早,刘易就带着文丑及二虎等十八个亲卫,离开虎牢关。
刘易在虎牢关停留,除了让手下的护粮队能够得到一次相对系统一点的整训之外,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那就是去寻人。
虎牢关离陈留已经不是太远,快马一天就基本可以到达,刘易准备花几天的功夫在陈留地区找一个人。
既然自己穿越到了这个三国世界来了,那么有些人物是自己不容错过的,一定要把他们收归帐下的。特别是在目前有可能收服得了的情况之下。
像张济这个武将,刘易只能和他做交易,却不能真正收服得了他,所以,刘易并没有去想过要收服他为自己所用。而像颜良、文丑、高顺、黄忠等人,他们都是适逢其会,让刘易碰巧碰上了,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把他们收服在身边。
而有一些人,却必须要刘易亲自去寻找,主动去收服才行,不可能个个文臣武将都会像田丰、戏志才等自己送上门来的。
刘易前世虽然不算是什么的三国迷,但他毕竟都拍过不少有关于三国的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尽管在剧中也只是一个龙套的角色。但是对于三国时代里的一些人物,刘易的心里还是有挺深刻的印象的,对于一些英雄人物,刘易的心里还是挺仰慕的,若有机会的话,刘易都想把他们收归帐下。
由于和张济打交道,使得刘易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古之恶来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建安二年(197),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这个古之恶来典韦,勇绝无伦,其勇足可力敌张飞,武艺更不在张飞之下,一双短铁戟使得出神入化。被张绣杀死时,如果不是被人先行偷走了他的双铁戟,典韦也大有可能杀出重围,不会被围困致死。
对于典韦的死,看过三国故事的人都会为典韦感到可惜,刘易亦然,如果能够找到典韦,刘易无论如何都要把典韦收归帐下,改变他在英年早逝的悲剧命运。
不过,现在刘易已经把邹氏拿下,现在的邹氏已经算是自己的女人了,刘易自然不会再让别人有机会染指邹氏,更加不会让邹氏有被曹操窥探的机会。没有了邹氏的这个祸根,曹操也就不会再睡了张绣的婶子,应该不会再发生张绣在冲冠一怒为婶子的反曹行为了吧?张绣不反曹,典韦估计就不会死了吧?
呵呵,不管怎么样,刘易都要把典韦寻到,收归帐下,他不死,就更加应该收服他,免得今后要和他成为敌手嘛。
一行二十骑,风尘朴朴的赶到了陈留。
如此寻一个人,有点像大海捞针,不是那么容易就寻得到的。不过,刘易却也有自己的办法,因为,他随身带着太阳能手机的,上面有不少关于三国的人物资料。
在陈留城找了一间客栈住下,刘易躲在房内看了看手机内的三国人物资料,对于如何寻找到典韦终于有了计较。
事实上,现在才185年,离典韦出山的时候常早,他是曹操发檄文讨伐董卓之时才真正投军的,他首先是投到了陈留太守张邈帐下,后来转辗才到了曹操族弟夏侯惇的帐下,斩敌首有功才被曹操察觉赏识,收归帐下做亲将的。
要找典韦,还得从他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之中寻找到他的去向。
他时此,和一个叫李永的人为敌,刺杀了李永之后才显其名声的,只要找人问问有没有发生了这件事,就基本可确定典韦的去向了。
如果这件事故还没有发生,那么寻找到那个叫李永的人就可以找到典韦,如果发生了呢,那么就只能转入深山去寻找典韦了。
相传典韦刺杀了李永之后,不了躲避官府的抓捕,曾躲到山中去。至于哪里的山?呵呵,哪里传闻有猛虎出没,应该就能找到典韦了,典韦驱虎过涧的故事,可是世人津津乐道的。
陈留地区,哪里有虎就往哪里去寻,相信总可以找到的。
第一百六十二章 孟寨
一个人再勇猛,也对抗不了朝廷军队这个杀人机器。在古时候,一般人在潜意识里都会对朝廷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心理。哪怕是强如典韦也是一样,他知道杀人要偿命的王法,他也知道杀人犯事会被官府通缉,如此,他才会在刺杀了李永后马上就隐匿于深山,躲避官府的抓捕。
刘易派出十八骑亲卫到处去打探典韦的消息,果然问到了关于典韦的一些事迹故事。原来这个时候典韦早已经刺杀了睢阳人李永,都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事了,他杀了李永后便不知所踪,再鲜有人见到他的踪影。
如此没有办法,只能像碰运气一样,到一些有虎的深山去寻找了。
不过,虽然说是碰运气,但也不能说全是靠碰运气的。
刘易有着穿越者的优势,可以从许多地方推测得到典韦的大致行踪。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典韦已经杀了睢阳人李永,如此,他为了躲避官府肯定是不会躲在城里,必定是躲在远离人迹的地方,毕竟,他的长相太过魁梧,很容易让人相认出来,所以,没事的话,他必不会随便露面的。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史上说典韦有大志气节。但对于古时候的人来说,何谓大志气节?呵呵,典韦应该是一个粗人,他又何来什么的大志气节?所以,对于典韦的大志气节来说,估计就是说他有志向投靠朝廷,有所谓的匡护汉室讨逆平贼的志向。
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志向,后来才会从深山里出来,投入到了陈留太守张邈的帐下。既然典韦一早有这样的一个志向,但他为什么在讨伐黄巾军的时候没有登场呢?以典韦之能,若在黄巾暴乱的时候登场,必然会像刘、关、张等人早就打出了名堂,但他为什么要等到几年之后才再出来投军呢?这就证明去年一年来,他都一直躲在深山里,不知道如今大汉所发生的大事,或者知道后也错过了投军的时间,如此才没有赶上这一趟车的。
终上所述,刘易觉得,典韦不管他原来躲在哪里,在稍为了解一下如今大汉的时势之后,他必不会远离家乡陈留之地。就算他以前已经躲到别处去,也会回到陈留来,以待下次朝廷再次证集义军的时候,他能够及时的出来投军。
所以,刘易断定,典韦此时必然会在陈留附近。黄巾之乱在去年已经平定,就算典韦在别的地方也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回到陈留来了,发生了这么大的情事,不管如何,典韦都会回家乡来看看。
当然,就算是回到家乡,典韦也还不敢就真正回自己的家中去的,必然是继续躲藏在深山无人处。如此,刘易只要找到陈留附近的山岭野林哪里传出有老虎的地方,就往哪里去,估计就会有找到典韦的机会。
刘易的时间并不多,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寻找典韦的,只有几天的时间给刘易,几天寻不到的话,刘易就要返回虎牢关,带上护粮队出发到冀州巨鹿郡去。
古时候的山中多猛兽,某山若有虎的话,远近的人必会有相传。
经十八亲卫打探,倒也搜集到不少有用的消息。不过,城镇附近肯定没有老虎出没的,老虎的消息没有,倒是打探到近一两年有人拿虎皮到城里来倒卖。
虎皮是非常罕见的珍贵嗜侈品,只有富商豪绅才有钱财购下,有人拿虎皮来出售,虎皮必是落到那些有钱人家的手上去了。
花了点钱,打探到购得虎皮的人家,上门去询问得知虎皮居然是完整无缺的。一般人猎虎,或是用陷阱来抓虎,必会弄伤弄损虎皮,而虎皮是完无缺的,那必然是只有典韦这样有着勇力的人,把老虎生擒后拳打至死才能弄到完整的虎皮。
拿虎皮来出售的人,并不是典韦本人。听那富有人家的人说,那个人是一个年轻人,姓孟,应该是山中的猎户,平时经常可见得到他拿猎物到城里来出售的,大概一个月就会来一次,每一次,都会购上不少酒食回去。
但那个人倒底是在哪里的山中,那富有人家的人就不知道了,只知道他是往西北方向走的。
陈留城镇西南的方向,就是陈留境内山峦最多,山峰最大最高的地方所在。住在那片地方的山民,多是猎户,靠山吃山嘛,他们那儿经常都会有人拿些山货到城里来换点钱粮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