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大航海》-第7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步夫人叹了口气,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孙鲁班多次向凌烈挑衅。凌烈知道自己的身份,当然不敢还手,可是孙鲁班不肯罢休,几次把凌烈逼到墙角狠揍,终于把凌烈给惹火了,接受了孙鲁班的挑战。结果让人很意外,凌烈虽然动了真火,可是还不是孙鲁班的对手,被孙鲁班一拳打成了乌眼青,摁在地上吃了一嘴的泥。更严重的是,孙鲁班得势不饶人,逼着凌烈承认自己是犬子。这可有点欺人太盛了,凌烈虽然小,可是也不肯辱及凌统,因此不肯认,结果孙鲁班见一次打一次,凌烈见她就象见了鬼似的,哪里还敢陪她玩。

        “你把阿烈给打了?”孙权忍不住的笑出声来,举着孙鲁班晃了一下:“你还真是我的大虎啊。”

        “姑姑教的绝招。”孙鲁班屈起小胳膊,得意的笑道。

        “你姑姑教的?”孙权终于知道孙鲁班为什么这么嚣张了,她背后有更嚣张的孙尚香撑腰呢。

        “是啊。”孙鲁班嘎嘎的笑道:“姑姑说,这是大兄教的,可以增长力气。我们女子练了,就能打得过男人。”

        孙权的脸顿时一黯,搞了半天,祸根子又是孙绍啊。他有些怏怏的放下孙鲁班,孙鲁班却没有发现他的心情变化,指着案上刚刚送到的战报问道:“阿翁,这是哪来的?”

        “交州的战报。”孙权看了步夫人一眼:“平定交州了,士家的质子已经在路上。”

        步夫人一听,忍不住有些喜上眉梢,步骘到交州七八年了,总算把交州平定了。步骘的地位提高,也就意味着她的位置更稳了。只可惜,自己没能生个儿子,要不然,以后这皇后的位置就更没有悬念了。不过她知道孙权不喜欢太张扬的女人,便强抑着自己的喜悦,欠身道:“贺喜至尊。”

        孙权暗自苦笑,还贺喜呢,麻烦在后面呢。

        “大兄打胜仗了?”孙鲁班惊喜的叫道。

        “嗯,打胜仗了。”孙权随口应道。

        “哦,太好了。”孙鲁班跳了起来,“我要去找银屏嫂嫂,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然后向她讨一副新皮甲,大兄给我做的这身皮甲太小了,勒得我难受。”说完,不等孙权答应,一溜烟的跑了。

        孙权目瞪口呆。他这时才注意到,孙鲁班这一年好象长了不少,孙绍给她定制的皮甲穿在身上是有些小了。可是,可是他是想自己去告诉大桥这个消息的啊,孙鲁班这么一去,自己还拿什么当借口?

        “这孩子……”

        “至尊,大虎被奉先宠坏了,她现在无心读书,一天到晚想着和尚香、银屏学武,以后做个女将军,这可怎么办啊?过年都十一了,再不读书,可就迟了。”

        “女儿家的,读什么书啊,难道我的女儿不读书就嫁不出去了?”孙权不以为然,想起周循,他的嘴角露出了一抹不屑的冷笑。什么世家子弟,在权势面前不是还得乖乖的低头?我的女儿看得上他,是他的福气,是他周家的福气,他敢推辞吗,他会推辞吗?

        步夫人见他这么说,也不好再说什么。她知道一切法则到了孙鲁班这儿都会掉个,孙权喜欢文静的女人,可是他却从来不这么要求自己的女儿,相反倒是有些纵容。这样的心理她隐约能猜出一些,却从来不敢表现出来。

        孙鲁班冲进了隔壁的院子,一路闯到关凤的卧房,关凤正牵着儿子的手蹒跚学步,一看到孙鲁班象小牛似的冲了进来,生怕被她撞着,连忙将儿子抱起来,笑道:“大虎,什么事这么开心?”

        孙鲁班嘻嘻的笑着,手背到身后,得意的挺着小胸脯:“银屏嫂嫂,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该怎么谢我啊?”

        “什么好消息?”关凤笑道:“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叫嫂嫂就叫嫂嫂,不要再加上名字。”

        “那可不行,以后我大兄肯定还会娶别的女人,几个嫂嫂混在一起,谁知道是哪个,这样就能分清楚了。”孙鲁班口无遮拦的说道,却没注意到关凤的眼色一黯,神情变得有些不自然。“那你说吧,什么好消息,要我怎么谢你?”

        “嘻嘻,大兄打胜仗了。”孙鲁班喜不自胜的咯咯笑道:“怎么样,是不是好消息?”

        关凤转过头看着孙鲁班,一脸的惊喜:“真的?”

        “当然是真的,战报刚刚送到的。”孙鲁育眉毛一挑,得意的笑道:“士家的质子都在路上了,还能是假的?阿翁说,大兄现在手下有近两万人了呢。”

        关凤忽然心中一窒,有些喘不上气来。两万人?那孙绍的处境不是好了,而是危险了。孙鲁班是个孩子,没听出其中的玄机。孙权这么说,绝对不是高兴,而是另有杀机。她想了想,把儿子交给奶母,拉着孙鲁班走到一旁,笑嘻嘻的说道:“果然是个好消息,你好好跟我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然后我再决定怎么谢你。”

        孙鲁班连连点头,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给关凤讲了。关凤着意问了孙权当时的神情,可惜孙鲁班还不懂得察颜观色,也说不上什么。关凤有些心神不宁,应了孙鲁班一套皮甲,便把她支应走了。自己坐在房里,半天没有吭声。她有些想不明白,孙绍一向比较低调,这次怎么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肆无忌惮的扩张自己的实力,而且还主动向孙权要朱崖。他不怕孙权对他起疑心吗?

        关凤想不出道理来,只得把消息告诉大桥,大桥也觉得奇怪,这件事和孙绍以前的隐忍截然相反,完全不是他行事的风格,倒和他生病之前的莽撞有些相似。难道这孩子因为最近比较顺利,就张扬起来了?或者,是孙鲁育听错了?

        时间不长,孙权派人来府中通报了消息,证实了孙鲁育所言不虚。大桥这次是真的慌了,她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根据以往的经验,她认为这可能不是什么吉兆,相反是一个很不祥的消息。

        “去周府把夫人请来,另外把阿玉也请来。”大桥思考再三,自己还是搞不清状况,下意识的想到了小桥和周玉。小桥倒还在其次,政治头脑比她强不到哪儿去,但是周玉思维缜密,分析事情可比她们强多了,比关凤就更是强多了。

        关凤有些尴尬,因为她的缘故,周玉这一年很少来府中,没想到有了事情,自己不能解决,却还要去求她。她十分担心周玉会记恨她,不敢帮忙,不免有些忐忑。大桥看在眼里,也有些不快,但却是对关凤的不满。

        “阿……母,上次……上次夫君寄回来的南行随笔,还……还有一本是给周玉妹妹的,我……”

        大桥看着期期艾艾的关凤,愣了一下才明白。孙绍每过半年左右,都会寄一本南行随笔回来,以前是只有一本,当然只能留在家里,第一本是在她的手里,那时候关凤还跟在孙绍身边,第二本就在关凤手里了,关凤给她看了,但是后来又收回去了。上次周玉来,曾经问过有没有更新的,关凤说没有,其实大桥知道是有的,她知道关凤那点小心眼,也没有戳穿,总觉得关凤护着自己的夫君,虽然有伤妇德,但也算是人之常情。可是没想到,关凤这么过份,居然还藏了一份给周玉的,连她这个阿母都瞒着。眼下到了要求人的时候了,这才拿出来。

        “你……”大桥气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关凤委屈的拜倒在她的面前,抽抽噎噎:“阿母,是我不好,我一看到她看着夫君的眼神,我心里就不舒服。她看夫君写的文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其他的意思,我自愧不如,我非常希望自己能象她那样和夫君投契,可是我做不到,所以……所以……是我……是我妒嫉了,有亏妇德。”

        大桥长叹一声,想责骂关凤,又不忍心。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丈夫和别人分享呢,更何况孙绍对关凤还是那样的宠爱。人总是贪心不足的,越是享福越是贪恋不已。关凤出身武人,在文事上她和周玉比确实相差甚远,有这心思也是可以想象的。

        “你拿来吧,下次不要这样了。”大桥沉下了脸:“你要知道,阿满以后肯定会有别的女人的,你是正妻,这点肚量要是也是没有的话,以后怎么能做到家庭和睦?”

        “喏。”关凤不敢回嘴,匆匆回房,拿来了一本崭新的南行随行,小心翼翼的捧到大桥面前。大桥接过来翻了翻,随手放到一旁,关凤却又提醒道:“阿母,你看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怎么了?”大桥有些不解,翻到最后一页一看,是一副画,却不是书中常见的插图。上面画着一个人骑着一匹瘦马,站在一座驿桥上,回首望着天边的落日,旁边一株老藤,一只缩着脖子的乌鸦停在上面。整个画面很简单,透着一股子萧索凄凉的味道。左上角题着字,象是一首诗,但是大桥试着断了几次句,却发现这不是一首诗,究竟是什么,却也说不清。

        “这写的什么?”

        “好象是一首歌,我也分不清。”关凤红了脸,指了指其中两个字:“我就是因为这两个字,生怕引起误会,这才不敢给玉妹妹的。”

        大桥顺着她的手指一看,发现其中有“小桥”二字,眉头一皱,思索了片刻,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银屏,你这也太多心了吧,这能引起什么误会?”

        关凤不好意思的红了脸:“是我多虑了。”

        “不过也怪不得你。阿满这孩子,虽然已经是个将军了,却还是有些孩子气,说话也不知道轻重,口无遮拦的,难免会惹人误会。不过,银屏啊,你是他的夫人,对他还不清楚吗?你有这样的心思可就不对了。”大桥越想越觉得好笑,关凤猜忌周玉也就罢了,怎么还猜忌到小桥身上去了,真是疑神疑鬼过了头了。

      第六十二章 天净沙

        “多谢大兄费心了。”周玉小心的将书收好,精致的脸蛋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显得平静而从容,并没有太多的兴奋,也不让人觉得冷淡。

        “阿玉,这写的是什么啊?”大桥笑着问道。

        周玉摇摇头:“看起来象首六言诗,但是又少了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只是感觉上应该这么在鸦家马下四字处断句方妥,至于对也不对,须得等大兄回来,当面问他才知道。”

        大桥沉吟了片刻,点头道:“还是阿玉聪慧,我也觉得这么读起来顺口,也和画上的景物相符,只是……只是这句子听起来也太枯寂了些,不似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断肠人在天涯,唉,听着总是让人心惊肉跳的。”

        周玉浅笑道:“大姨也不要担心了,文人骚客常有故作惊人之语,无病【创建和谐家园】的也是常事。大兄离家万里,想念大姨,偶尔断肠一回,也是有可能的。”

        大桥听她说得尖酸,忍不住和她开了个玩笑:“是不是想念我,倒也未必呢,也许是别个人,又不好意思说,偏偏要另有所指,借人喻意呢。我说阿玉啊,你过了年可就十六了,有没有相中哪家的少年啊?要是还没有,大姨帮你说门亲事?”

        小桥笑了一声:“姊姊,你也是的,没事和孩子乱开什么玩笑。阿满虽说是你的孩子,可是我对他也不差的,他就是想想我,也是应当的吧,总不能只能想你这个阿母,就不能偶尔想我这个小姨一次?至于阿玉嘛,倒是不敢有劳姊姊费心了。”她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有些勉强:“前些天步夫人到我府上去了一趟,问了阿玉的生辰,听着那个意思,恐怕是要为公子登迎娶阿玉。”

        大桥愣了一下:“公子登?他……他才十岁啊,是不是……”

        “是小了些,可是这样也好,可以让阿玉多陪我几年啊。”

        小桥虽然在笑,眼神中却有些无奈。先是孙鲁育看上了周循,孙权说要把孙鲁育许配给周循,周循便只能等着孙鲁育长大,即使到了适婚年龄也不能找人家,甚至连个侍妾都不敢纳,生怕孙权知道了不高兴。至于孙鲁育究竟是小孩子好奇的喜欢,还是男女之间的喜欢,他们谁也不清楚。周循自己不说,小桥自然更糊里糊涂,现在又闹出孙登要娶周玉的事情,更是让小桥挠头不已。孙登才十岁,至少要等到十三左右才可能成亲,也就是说,周玉至少还要等三年。

        小桥知道周玉的心里一直念念不忘孙绍,她对这门婚事是排斥的,但是为了周家的前途,她又不能拒绝。孙登虽然出身不高,但是他是孙权的长子,不出意外的话,孙登就是未来的江东之主,甚至可能是天下之主,那周玉就可能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周循就是尚公主,这样的荣耀是他们不能抗拒的,不管是周循还是周玉都无法拒绝。

        大概任何人在这个荣耀之前,都无法拒绝。至于当事人的心情,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虽然听说孙鲁育对周循看得顺眼,孙登也对周玉有好感,可是从来没有人问过周循和周玉是否也是如此。

        而实际上,也不需要问,因为他们都没有拒绝。

        “真是可惜,阿满没福气。”大桥遗憾的叹了口气,有些自责,都是自己耽误了事情,如果当初早点和孙绍说,也许不会走到这一步。她又有些怨恨孙绍,这孩子也是,看起来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对周玉的心思看不出来呢?难道他真的记恨周玉以前对他的戏弄?

        关凤听了,心情很不好,原本对周玉的一点提防全消失了。她是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当然能明白周玉此刻的心思,周玉和孙登只见过一面,孙登虽然长得不难看,可是那时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怎么可能入周玉的眼。想到当初自己的无奈,关凤心里充满了对周玉的歉疚。

        “大姨放心吧,大兄这次虽然有些冒失,却不至于惹于祸事。”周玉强笑着安慰道:“他身边有虞仲翔那样的智者,不会坐视不管的,他一定有应对之策。”

        “但愿如此吧。”大桥有些心酸,没有心情再说孙绍的事情,既然周玉也说不会有事,那就只能如此了。她吩咐厨房准备了酒菜,招待小桥母女吃了午饭,又殷勤的陪她们说笑。关凤去了忌心,也极力和周玉拉拢感慨,一时宾主尽欢,只是说话之间,总有些抑郁。

        ……

        孙权犹豫了几日,找了几个近臣商议,有建议孙权提防的,也有说孙绍应该不会什么异心的,孙权最后还是拿不定主意,再次把陆逊找了来。

      ¡¡¡¡Â½Ñ·¿´Á˲½æïµÄÕ½±¨£¬Ë¼Ë÷ÁËÆ¬¿Ì£º¡°³¼ÒÔΪӦ¸Ã½±ÉÍ¡£¡±

        孙权默不作声的看着陆逊,静听他的理由。

        “以伏波将军的战功,至尊如果不下令奖赏,必然寒了将士们的心。在一年之内平定东海和南海,不管他这个做法是不是有可疑之处,都是一件大功。而且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说他和海盗们有勾结,用这个罪名来压制他,恐怕难伏众心。”陆逊不急不燥的缓缓道来,语气平静而又淡漠:“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至尊所主能收众将忠诚之道。至尊坐镇江东十四载,又有哪个对至尊的用人之明、赏罚之平不是心悦诚服?”

        孙权不动声色的吐了一口气。不错,他接管江东十四年,根基已稳,根本不用担心孙绍会利用亡兄孙策的名义生事。如今的江东,是他孙权的江东,不是孙策的江东。特别是这几年,孙策留下的旧部大部分都亡故了,剩下的几个,也都成了他孙权的亲信,这种情况下又何必总是担心孙绍?为了一个担心而伤了自己的名誉,实在不值得。

        “再者,我觉得伏波将军此举,还是为至尊着想的。”陆逊接着分析道:“朱崖早在孝元皇帝时为贾捐之所议弃守,到今天已经二百多年,早就不算我大汉的疆域。如今伏波将军重新取之,至尊如果在朱崖设县,与开疆拓土无异。敢问从光武皇帝以来二百年,历朝历代,有谁能做出此等壮举的?段颎不过是击破东羌,平定了原本属我大汉的疆土,便位居太尉,如今伏波将军取了朱崖,只是想在上面设县,当作自己的食邑,这个要求并不过份。就算不在朱崖设县,至尊难道就不给他食邑吗?”

        孙权连连点头,朱崖虽然没什么收益,可是这个名声好听啊。曹操那么能打,最多也是收复失地罢了,什么时候能开疆拓境的?刘备就更别提了,他从刘璋父子手上抢来的益州都没守住,北面被曹操夺去了汉中,南部的蛮夷作乱,真正能控制的地盘其实也有限。目前对抗的三家之中,只有江东能新得朱崖,可是很难得的事情,这说明孙家有进取心啊,比曹操和刘备还禀承天意。

        仅从这一点来说,孙绍就是大大的功臣,不仅要赏,还要重赏才行。

        “你说的有理。”孙权拢了一把胡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伯言,你觉得接下来是让他继续征服蛮夷,还是如何?”

        陆逊皱了皱眉,轻轻的摇摇头:“拿了朱崖,也就罢了,再多增加一些小国,也无非是锦上添花,并不能起太大的作用。以我看,伏波将军于用兵颇有天赋,应该让他回兵丹扬、豫章一带,平定山越,稳定腹心,比征服一些蛮夷更有用。”

        孙权没有说话,他琢磨着陆逊的话。把孙绍放到丹扬去平定山越,其实是一个明升暗降的事情。孙绍的手下现在以水师为主,离开了大海,他就是鱼离开了水,威胁要小得多。平定山越看起来是给他增加实力的机会,其实是变相的剥夺了他的水师权利,他就沦落为一个普通的将领,而不是唯一能在大海上称雄的水师。但是他又有些担心,现在孙绍掌管水师,他的注意力可能在外面,还不在江东本身,如果让他去平定山越,且不说他会不会愿意,就算他愿意,会不会再次养虎为患?他在一年内以十五条船起家,现在拥有近千战船,两万水师,又焉知他不能迅速的平定山越?到时候他既有强悍的水师,又有山越精兵,那还有谁能治得住他?

        “先把奖赏的事情办了吧,至于如何安排他,待与群臣商议之后再定不迟。”孙权决定分两步走,很快下达了南海功臣的封赏。孙绍由伏波将军升为后将军,封甘泉乡侯,虞翻参谋有功,华亭侯,越海封镇海将军,古田亭侯,苏羽即苏粗腿为横海将军,关内侯,崔谦为定海校尉,其他人等各自有赏。

        文书刚刚发出去,刘备派来的使者邓芝到达建邺,向孙权传达了一个紧急消息。

        七月,曹操抵达汉中,指挥大军由南郑进入巴西郡,牢牢的牵制住了刘备的主力,前锋已经攻击到汉昌一带。夏侯渊为右翼,率领归义羌人进入武都、梓潼,接连击败刘备派出的马超和吴兰,直逼剑阁,随时都可能和曹操在剑阁会师。刘备压力很大,为了阻挡住曹操的攻势,他下令军师将军诸葛亮将益州所有能够调动的人马都送到了前线,挤出了益州最后一点粮赋储备。益州如今人心惶惶,诸葛亮甚至担心成都发生动乱,不敢征兵了。仅管如此,刘备在前线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听说,曹操为了一举攻克巴蜀,还在继续增兵,看他那样子,这次不夺取巴蜀是势不罢休。

        益州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刘备觉得自己独力难支,不得已,接受了【创建和谐家园】的建议,派邓芝到建邺来,请孙权出兵攻击江淮一带,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减轻刘备的压力。

        在派出邓芝到建邺的同时,他还给荆州的关羽下令,让他攻击襄阳、樊城一带的曹仁,只是这个军事行动要在孙权出兵江淮的情况下才能发动,万一关羽和曹仁打起来了,孙权却在他背后捅一刀子,那就不仅是巴蜀吃紧了,荆州也有可能失守。刘备以已之心度人之腹,对孙权是极度不放心,生怕他记恨以前的事情,转而和曹操联手,先灭了他刘备。

        孙权是聪明人,虽然邓芝没有全说,但是他一下子就猜到了刘备的那点心思。他向邓芝打听完了刘备前线的事情之后,笑着问了一句:“我在江淮之间与夏侯惇开战,左将军能给我什么好处?”

        邓芝一笑:“将军可能想错了,这不是我们向将军求援,而是要与将军并肩作战,共灭曹贼。”

        孙权无所谓的一笑:“伯苗,你唬我啊?曹操在攻打巴蜀,又不是攻打我江东,我有必要和左将军共肩作战吗?去年年初,我和曹操血战的时候,他可没有和我并肩作战啊。”

        邓芝不慌不忙,拱手行了一礼:“将军,左将军尽益州之力与曹操对抗,不仅是为益州,也是为江东啊。如果左将军放弃巴蜀,他还是皇叔,就算不能做益州牧了,可是做个九卿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到了那个时候,江东……能独完吗?”

        孙权苦笑了一声,无言以对。他就是对这个情况心知肚明,才和邓芝讨价还价的。要不然,他直接把邓芝轰出去了。可是,邓芝显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赖皮样,你不救我?好啊,大家一起完蛋。他话里还有话呢,如果现在刘备投降了曹操,顺江而下,帮着曹操来打江东,你怎么办?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孙权每次和刘备打交道,都有这种郁闷感。刘备就是那种老无赖,别的没有,烂命一条,你不让我活,我就把你拖下水。而孙权偏偏对他这招没有办法,每次吃了亏,都只能忍气吞声。要不然的话,他早在建安十四年就把刘备干掉了,哪会等到今天。

        之所以和邓芝讨价还价,其实只是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能捞点好处。可是对方摆明了帮忙没好处,但是不帮肯定有坏处的情况下,孙权只得再次捏了鼻子,答应出兵牵制曹操,不让刘备一个人死扛。

        孙权立刻召集众臣议事,商议出兵声援刘备一事。江东众臣虽然对刘备都没什么好感,可是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看着曹操把刘备干掉,那江东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出兵是必须的,要议的只是如何出兵,出多少兵的问题。

        吕蒙建议,出兵庐江、九江,和夏侯惇开战,以吸引曹操注意力为主,不需要全力以赴,主要战场放在荆州,由关羽出兵攻击曹仁,一来那里离许县近,如果进展顺利,可以迅速的震动曹操的腹心,把曹操从汉中吸引出来,减轻刘备的压力,二来关羽是刘备的部将,他理应出力,而且只有他带领大军去攻击曹仁了,江东才更安全,不用担心被关羽捅刀子。说实在的,江东吃刘备君臣的亏不是一次两次了,关羽对江东又一直有心思,不把他牵制住,江东就随时要准备两线作战,就是想出手帮刘备也不能尽心。

        吕蒙的建议得到了包括邓芝再内的所有人的赞同,邓芝当即表态,只要江东愿意在东线吸引住夏侯惇的注意力,关羽自然会出兵攻击曹仁,眼下形势紧急,益州自顾不暇,怎么可能来图谋盟友呢?再说了,江东和益州有婚姻之好啊,关羽的女儿关凤可就在建邺呢,上次孙绍的儿子满月,关羽还专门派殷观来道贺呢。

        大方向定了,接下来就讨论作战细节安排。这个时候,蒋钦提出要孙绍的水师助阵。孙绍的水师现在是江东最强大的水师,如果他能来参战,那么青徐水师对江东水师的威胁就可以抵消了。青徐水师现在是江东诸将心头最大的担忧。自从去年那场大战之后,装备了霹雳炮的青徐水师一扫以前的疲软,每次出手都把江东打得很狼狈,要不是他们的战船数量不够,也许早就打到建邺来了。

        这个提议获得了所有将军的一致赞同。当然这里面的出发点就有些不一样的,有的是真心希望孙绍来能克制住青徐水师,有的则猜想孙权是想趁机把孙绍调到身边来好控制,至于究竟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反正结果是一样的,要孙绍从南海赶到大江参战。

        孙权随即又追发了一份命令。

        命令到达交州刺史步骘的手中时,孙绍还在日南郡。形势的变化让步骘和张昭都有些意想不到,他们不敢怠慢,立刻派人火速通知孙绍,大战在即,从南海赶到建邺还需要一段时间,请后将军立即起程。

        ……

        “什么破海图嘛。”苏粗腿眼睛一翻,鄙视的瞥了崔谦一眼:“你看你这图,把爹带哪儿来了?”

        “你怎么知道这是海图的错?”崔谦冷笑着反驳道:“焉知不是路上走偏了方向,一千多里海路走下来差个一二百里的也是很正常的啊。”

        “你这么说,是说我带的路不对了?”虞翻抚着胡须,很温和的笑着。可是他这温和的笑容在崔谦的眼里,却比苏粗腿一脸的横肉可怕多了,他脖子一缩,躲到一旁不吭声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是谁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搞清楚现在我们在哪儿。”孙绍拦住了他们,对他来说,这点误差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你难道能指望这个时候的海图能和后世的卫星地图一样精准,你能指望刚刚改进的指南针和GPS一样准确?

        “把商人们叫来,他们经常走这条海路,应该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虞翻镇静自若的说道。

        商人们来了,他们挨个用孙绍手里的千里眼看了一下,几个人一商量,最后确定了地点,这里应该是在日南的南端,再往南走十几里,应该就是林邑国的岘港,往北走大概八十里,便是卢容县的港口。那里有一处地势极佳的港湾,两座长约百里,宽约十里左右的海岛和陆地之间有一条长长的水道,正适合停泊,上岸不远便是卢容县治。海岛上当然有海盗,可是对孙绍来说,这些海盗不是问题。

      第六十三章 林邑国太子

        孙绍放了心,虽然有误差,但是误差并不大,总算还在日南郡内。他随即下令,由越海将商船护送到林邑国,自己带着人向北行,赶往卢容。他派敖雷带着几个南海的海盗上岸打听一下情况,直到第二天天亮,敖雷才回来,身上还带着伤。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16: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