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大航海》-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十一章 野调也堪听

        周循等人相视苦笑,阿母也真是,自家准备的美食不吃,倒看上客人准备的粥,这未免有些掉份了。可是纵使如此,他们也只能看着小桥捧着粥碗一口接一口的吃,速度之快,神情之愉悦,让他们目瞪口呆。而大桥居然也是吃得那么香,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大桥吃饭少在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了,忽然看到大桥一口气连喝两碗粥,纵使他们有涵养,也觉得不可思议。

        更重要的是,这粥还是孙绍熬的,那个只知道练武的粗人还会熬粥?

        看着还在胡吃海塞的孙绍,周氏兄妹三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不可理喻的表情,精心烹制的美食也没了滋味。

        各怀心思的吃完了饭,仆人们撤了菜,又流水般的端上了酒。汉代的饮酒习惯与后世有些区别,不仅是先吃饭后喝酒,而且喝酒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菜,只有一些佐酒之物。汉代的酒都是酿制酒,如果是买的,那就是过滤过的,而如果是家酿,一般是连酒糟一起搬上来,现滤现喝。因为酿的酒度数本来就不高,一旦过滤之后摆放的时间长了,酒香就会散许多,所以有钱人家通常都是家酿,而且是现滤现喝。

        酒端了上来,仆人们将一杯杯过滤好的酒摆上各人面前的漆案,一直有些郁闷的周氏三兄妹有些兴奋起来。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眼中不约而同的闪过狡黠的笑意,同时起身,端着酒杯来到大桥面前,躬身施礼,用清脆的声音齐声说道:“循儿(胤儿、玉儿)请为姨母寿。”

        大桥吃饱了粥,孙绍又给她长了脸,精神物质双丰收,再加上昨天为孙绍准备了好久,知道孙绍今天就在随后的酒席中赢不了眼前这三个小人儿,至少也不会太丢人,此行的目的已经达成,心情十分愉快,端起酒杯浅浅的饮了一口。

        周氏三兄妹坐回席,仆人又斟满酒,三人再次来到孙绍面前,向他敬了一杯酒。随后孙绍起身为小桥寿,再回敬三兄妹,这算是一巡过了。

        接下来,便到了戏肉部分。周循起身,给孙绍斟满了酒,朗声唱起了劝酒辞,同时摆动双袖,转动身子跳起了舞,舞姿虽然并不复杂,但是优雅得很,本来长得就好看的周循喝了点酒,脸上泛起红晕,越发的显得唇红齿白,俊俏迷人,这一且歌且舞,就更是漂亮了,颇比几分那前世的著名京剧贵妃醉酒片断。

        孙绍带着三分浅笑,随着周循的歌声打着拍子,他虽然对汉代的音乐并不太懂,但是拍子还是打得准的。周循舞完,孙绍饮了酒,接着周循又上前,再来一番,只是他的歌舞比起周循来少了几分优美,却多了几分豪气。最后是周玉。周玉几杯酒下肚,白净的小脸上已经堆起了云霞,更加娇俏动人,对于孙绍来说,这么一个漂亮的小萝莉在眼前一站就够赏心悦目、当浮一大白了,更何况她还扭着小蛮腰,唱着小曲呢,自然是连呼痛快,一连喝了三大杯。

        大桥、小桥坐在上首,看着小辈们嬉闹。小桥知道这兄妹三人虽然有些小心思,却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好胜心作祟而已,并无恶意,只是担心大桥面子不好看而已,她留神了一下大桥,却意外的发现大桥神情也很坦然,并不象以前那么尴尬,不免有些好奇。孙绍好久不来了,这次来里外透着古怪,难道有什么奇遇不成?有了这个想法,小桥自然对下面孙绍的表演上了心。

        在周府大小四人的注视下,孙绍喝光了杯中的残酒,又让人添满,这才站起身来,带着歉然的笑意拱拱手:“大弟大妹的轻歌曼舞在前,着实让我为难了。你们都是雅人,我只是个武夫,实在不擅此道。”

        周循听了,绷紧的心思这才放下,看了一眼弟妹,又大度的笑道:“大兄,这话说得可就见外了,这里没有外人,歌之舞之,不过是大家一点乐趣,你又何必如何拘束,岂不失了饮宴的本意。”

        “正是,大兄且莫推辞,舞上一回便是了。”周胤见孙绍服软,心里也痛快起来,一边大声叫着,一边将一大杯酒倒进嘴中。

        “是呢,大兄如果不愿意歌舞,不妨说个笑话来听听也可以啊。”周玉见孙绍那一封被逼无奈的样子,在舒心的同时又有些不忍,便说了个折衷的法子。在酒宴上,实在不能唱歌、跳舞的人也不是没有,说个笑话,逗大家一乐,意思到了也便是了。

        孙绍暗自感慨,周家兄妹虽然有些傲气,但到底是世家出身,有周瑜遗风,并不欺人太甚,以前的争斗意气,倒是本尊孙绍自己太在意了。他想了想,冲着周循曲了曲身,笑道:“今天是送阿循出征的酒,如果仅仅是讲个笑话,未免有些不够诚意。这样吧,我就用军中的横吹勉强奏上了一曲,且当为阿循壮行,祝阿循马到成功,旗开得胜,重现姨父当年大破曹军的威风,如何?”

        周循一听,心中大慰,孙绍说的这一番话在他听来再自然不过了。横吹虽然是军中之乐,用来给他这个未来的将军壮行却是再合适不过,再听孙绍祝愿他的话,他又不免替孙绍感到可惜。孙绍虽然只是匹夫之勇,但是他武艺好,如果有机会上战场,就算不能如他一样指挥大军,但是指挥两三千人,作一个如同甘宁之类的斗将却是绰绰有余的,只是他的身份尴尬,连这个愿意也是不可能的,只能用军中的横吹聊解心中的块垒了。

        “借大兄吉言。”周循离了席,敛容还了一礼。

        周胤、周玉的心思和周循大致相同,都有些为孙绍感到可惜,自然也不会反对。

        孙绍让桥月取来了自制的竹笛,试了试音,又用那副人畜无害的腼腆眼神看了一眼大家,只是看到大桥时,却从大桥的眼光看到了一丝笑意,他挤了挤眼睛,回过身来,又是那副拘谨的模样:“姨母,阿循、阿胤、阿玉,你们都是深通音律之人,姨父又是军中的名将,这普通的军乐,你们是耳熟能详的,我就算吹出来,也显不得诚意,碰巧我听了一些野调,想吹给你们听听,助个酒兴,还请你们不要嫌弃。”

        小桥见孙绍说得可怜,心中也颇有些不忍,摆手道:“阿满啊,自家人何必说这样的话,雅乐顾好,野调也有可采之处,朝庭不也有乐府嘛。”

        孙绍感激的行了一礼,这才直起身来,横笛嘴侧,吸了一口气,吹响了竹笛。悠扬的笛声一响起,周家四人便愣住了,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孙绍。孙绍这时却不看他们一眼,微闭着眼睛,全神贯注的吹着笛,身子随着节奏慢慢的摇晃着,一副神游其中的样子。周循、周胤只是被孙绍这横吹的美妙音色和旋律所吸引,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周瑜在世的时候,每次回府,鼓吹都是不可缺少的,横吹他们见得多了,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圆润清亮的音色,更没有听过这样优美的旋律。而周玉除此之外,却被孙绍那副物我两忘的专注给吸引住了,周玉盯着孙绍的脸庞,长长的睫毛闪了闪,脸忽然红了。

      第十二章 捉襟见肘

        小桥听了一会,心中暗笑,孙绍这只曲子优雅从容,分明是姊姊度的新曲,让孙绍来露脸的,却说是什么野调。有这么典雅的野调吗?她瞟了大桥一眼,忽然又想起了什么,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转向了周循和周玉。这两人都是聪明敏慧而又心高气傲之人,他们肯定和自己一样能猜出大桥的心思,好胜之心肯定又会作祟。

        周循的心思正如小桥所想,他稍微听了几句,便起了疑心,再也不信孙绍说什么野调的托言,但他却不认为是大桥所度,而认为是孙绍来考验他的见闻。他继承了父亲周瑜的雅度,见多识广,又有超强的记忆力,只要是有名的曲子,他大多知晓,而现在孙绍吹奏的曲子他却是闻所未闻的,那颗刚刚压下去的好胜心不可抑制的又升了起来。

        在自己的强项上被孙绍这个粗人给考问住,让周循很不是滋味,虽然他性格大度,但是毕竟还是少年人,不可避免的好胜心一时之间还是占了上风。

        一曲奏罢,孙绍貌似忐忑不安的回到了席位上,小桥看着神色各异的三个儿女,哭笑不得,再看看神色从容的大桥,越发肯定了这是大桥所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觉得大桥未免有些不厚道,只是想想姊姊这些年受的委屈,倒也不想较真。

        “好曲。”小桥首先抚掌而叹,打破了沉寂。周循等人一惊,也连忙跟着赞叹。

        酒宴完毕,辞别了小桥一家,回到车上,大桥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陪在车侧的桥英心情也不错,笑盈盈的说道:“夫人,少主这次总算在他们几个面前占了上风。”

        大桥点了点头,沉思了片刻,又叹了口气:“阿循要去建邺领兵,他们一家都要走,按理我们要给他们送个行的。只是……”

        桥英闻言,也皱起了眉头,过了片刻说:“回去再查点查点,尽力而为吧,府中的实力终究是不能和周府相比的,想必他们也能谅解。”

        大桥无奈的点点头,刚才的一点得意消失得无影无踪。

        孙绍得意洋洋的坐在车上,一想起刚才周循等人的表情就觉得好笑,他也年少轻狂过,当然知道周循现在的感觉是什么,虽然这点胜负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对于一向占上风的周循来说,绝对是一个短时间内很难释怀的事情。

        “少主……”陪在他车侧的桥月指了指后面大桥的方向,轻轻叫了一声。孙绍回头一看,见大桥虽然看不见面容,但是桥英却面露愁容,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难事。他不免有些奇怪,刚刚出门的时候,她们还笑容满面的,怎么一转眼就变了脸?

        回府之后,听了大桥的担忧,孙绍这才明白过来,感情是钱紧。

        孙府现在没有收入,孙权按千户侯的标准每年拨付钱粮,听起来不少,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够。普通的侯只享赋税,每年收入大概在二十万钱左右,府中几十口人的吃喝用度全部在这上面,光是最基本的粮食消耗就要耗去一大半,再加上服装添置,仆人的月钱,算下来根本就不够用。算下来,千户侯的租赋收入还不如一个两千石的官员俸禄来得实在——因为官员还有权力带来的灰色收入。要想置办与周府同等规格的酒席,纵使人不多,那也得几万钱,对于孙府来说,这几万钱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倒也不是拿不出来,但是要精心筹措一下才行。

        孙绍感叹了一下贫富差距,本想说有什么吃什么的,可是转念一想,又把那句话咽了回去。

        “要不就到市上买些牛肉吧,有了牛,这规格也算是够了。”桥英见孙绍有些为难,开口说道:“扣器还是别买了,这一次用了,下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用得上,放着也怪可惜的。不如省下这钱,买些好酒。”

        大桥默默的点了点头,虽然觉得这样有些掉份,可是孙府眼下的情况也只能这么办了。

        “我倒有些想法。”孙绍抬起头看看大桥,又看看桥英,缓缓的开了口:“既然在贵重上不能和周府相比,不如整治出一些新花样来,也不至于落了面子。”

        “新花样?”桥英看了孙绍一眼,有些意外:“办法倒是个办法,但是府里那些厨子还能整治出什么周府没见过的花样?”

        “既然这个办法可行,那你就不用操心了,交给我办吧,到时候一定让你们吃一些新鲜菜式就是了。”孙绍胸有成竹的一笑,站起身来行了一礼,转身要走。刚走到门口,大桥叫了一声:

        “阿满,你等等。”

        孙绍站住,转身向大桥看去,只见大桥指着旁边的一个梳奁,桥英会意的走过去,从里面取出一个绣囊,塞到孙绍手里:“这些钱你先拿去用。”

        孙绍看了看手里的绣囊,绣囊虽然精致,却有些陈旧,看样子有年头了,虽然不大,却沉甸甸的,他打开一看,是两块马蹄金,一斤左右大小,按现在的市值换算,大概在两万五千钱左右。大汉的金价通常在一斤一万钱左右摆动,这几十年天下动荡,金价略有上涨,大概是一金一万两千钱的样子。

        孙绍本待不要,可是一想自己荷包里只有两千钱左右,要整治这些菜肴确实有些困难,但应了一声,顺手连绣囊一起揣到怀里,转身走了。

        “也不知道少主能不能办成?”桥英有些不放心的说道。

        “由他去办也好,东厨那些人,反正你也指挥不动的。”大桥淡淡的一笑,坐到琴案前,桥英连忙过来取掉上面的覆物,大桥拢了拢袖子,双手按在琴弦上,却没有弹,眼睛盯着琴弦出神了片刻,自言自语道:“如果他能安心过日子,倒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桥英有些意外的看了大桥一眼,想了想,也点头说道:“是啊,这府里没有个男子撑着,终究是不行的。少主既然不可能去领兵了,不如学些文书,就算以后不能当官挣俸禄,修心养性也是好的。”

        大桥没有接她的话,轻轻拨动了琴弦。

        快要出后院的孙绍听到舒缓的琴声,停住了脚步,若有所思的回过头看了小楼一眼,微微的点了点头,嘴角轻轻的一挑,露出了些许笑容。

      第十三章 酒家胡

        第二天,孙绍揣着两块马蹄金,带着护卫敦武出了门,准备去市场熟悉一下情况,为几天后回请周循做准备。东市在吴县城的东南角,老远就看到一个长长的围墙,墙的正中间开了一道门,门上用篆书题着“西门”二字,孙绍看了一眼,觉得有些好笑,这怎么看起来象是到了西门吹雪家似的。

        “少主。”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孙绍转头一看,长得秀气如女子的帅增飞奔了过来,气喘吁吁,脸上却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琴妹妹,什么事这么开心啊?”敦武挤眉弄眼的笑道。帅增是东厨主事琴大姑的远房表弟,在府中护卫里混着,因为年轻,长得又秀气,那帮当兵的粗坯都戏称他为琴妹妹。他虽然不爽,可是要论动手,他根本不是敦武他们的对手,只得忍气吞声。一听敦武在少主面前这么叫他,他立刻变了脸色,气恼的叫道:“你这个竖子也不太讲信义了,上次喝酒的时候,你还说以后再也不叫的,今天怎么又叫了。”

        敦武脸一红,捏着鼻子不吭声了。帅增虽然身手不行,但是他能从东厨拿到吃的喝的,对于常年难得有酒喝有肉吃的护卫来说,也不能得罪他太甚了,要不然以后打牙祭可就轮不到他了。

        孙绍笑而不语,他们之间的那些破事,他心里有数,根本不屑于点破,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再说了,在孙府前途无望的情况下,这些护卫还能留在府中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他拍了拍帅增的肩膀:“请帖送到了?”

        帅增连连点头,又笑了起来:“送到了,送到了,周家少主亲自来接的,还跟我说了几句话。”

        敦武撇了撇嘴:“跟你说几句话,就把你乐成这样?”说着,眼睛还瞟了一眼孙绍,示意帅增不要在少主面前说错话。

        “跟我说话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他问的那些话。”帅增一昂头,随即又换了一副笑脸:“少主,他问我你最近都在什么样的人来往,有没有遇到什么名士,我就想来想去,这少主最近一直在府里没出去啊,哪有什么名士?可是他却不相信我,还特地赏了我二百钱又问。”

        孙绍眉毛一挑,有些明白了。看来周循还没放下心里的疙瘩,要查访他那首新曲的来路了。

        “少主,你是不是最近又学了什么新招,把他给揍了?”帅增讨好的说道。在他看来,孙绍能赢周循也只有武技一途了。

        “没有,我只是吹了一首曲子,他没听出来来历而已。”孙绍一边暗笑着,一边转身进了市门。

        敦武和帅增愣在那里,目瞪口呆,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少主吹曲子也能占上风?

        市门内人来人往,将笔直的市衢挤得水泄不通,高大的市楼矗立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高三层,顶层是一个四面敞开的鼓亭,悬着一面大鼓,早晚的开市闭市,都是通过击这面鼓来宣布的。几道墙将不同种类的市场分割开成一个个封闭的空间,井然有序,互不干扰。

        孙绍首先去了菜市,沿着市衢走了一趟,打听了一下菜价,特别是新鲜蔬菜的价格,现在是仲秋,天气还没有冷,市场上的菜种类还不少,价格也不算太高。然后又转过屠宰市,打听了一下各种肉类的价格,算是体验了一把汉朝的民生。与前世的经验不同,汉朝吃肉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普通人家一年也难得吃几次肉,相比于蔬菜的便宜,肉价高得离谱,而且种类也不太一样,前世的肉是以猪肉当家,这个时代却是以牛羊肉当家,牛肉最贵,羊肉次之,而猪肉、狗肉、鸡肉等又便宜一些。

        逛完了菜市和肉市,孙绍去了金市。金市当然不是卖金子的地方,而是进行金属用具交易的地方。他在厨房逛了一圈,知道这年头还没有出现炒菜原因在于这个时代的釜太深,适合于煮,却不太适合炒,所以他需要专门打造一只浅平一些的铁锅。

        找了一家铁匠铺,给铁匠讲清了所需铁锅的形状和要求,孙绍已经口干舌燥,那个铁匠职业道德过强,生怕理会错了他的意思,打出来的东西不敷使用,耽误了客户的使用,详详细细的问了半天,最近逼得孙绍给他画了一张草图,他才算是理解了。

        “走,去酒市,顺便解解渴。”孙绍一挥手,粗声大气的说道。敦武和帅增一听,立刻眉开眼笑,暗自庆幸今天这一次是来对了,可以跟在少主后面过过酒瘾。从厨房里虽然能偷到一些酒喝,但毕竟数量有限,不能尽兴。

        酒市就在肉市的对面,酒市里不仅有专门卖酒的摊位,还有酒肆,除了卖酒之外,还卖一些如盐豆之类佐酒小菜,供客人在店里坐下来喝几杯。站在门口招呼客人的大多是些年轻美貌女子,涂脂抹粉,穿着花枝招展,操着软绵绵的吴侬软语,笑盈盈的招呼着客人,和前世的酒楼并无二样,更让孙绍吃惊的是,这些女子中居然还有金发碧眼的胡女。

        孙绍并不是不知道自从张骞通西域后胡女就出现在汉朝的酒家,乐府诗中就有“调笑酒家胡”的诗句,但是他没想到胡女的脚步居然能走这么远,在大汉东南部的吴县能看到。

        前世见惯了外国美女的孙绍都惊讶,敦武和帅增就更不能幸免了,四只眼睛几乎都不够用了,尽在那些酒家胡雪白的肌肤上扫来扫去,馋涎欲滴,那副丑样就不用说了,连孙绍都觉得丢人。还没等他教训这两个丢人的护卫,他们已经被几个热情的酒家胡拖进了一家门面最大,客人最多的酒肆,那些胡女是如此的热情,以至于孙绍进门之前连店前酒旗上的店名都没来及看一眼。

        “这位客官是买酒还是品酒?”一个打扮得很利落的中年女子迎上前来,只是扫了一眼,立刻把目光放在了孙绍的脸上。

        “买酒,也品酒。”孙绍呵呵一笑,眼光从女子的脸上一扫而过,立刻看向旁边的墙壁。墙壁上有客人留下的字迹,虽然书法上佳的不多,但是总比这个女子的妆容好看一些——这女子虽然只是化了一些时下稍显艳丽的妆容,但是孙绍一看到那张大白脸和鲜红的嘴唇,就想到前世的艺伎,十分不自在。府中的女人们虽然也化妆,可都是淡汝,没有这么浓的。

        那女子却是见惯了客人的,见了孙绍的神情,也不生气,客客气气的将他领到一排排的酒瓮前:“本店的酒都在些,君可自便,品一品,看哪种合君的口味,再做决定不迟。”

      第十四章 斗酒五金

        孙绍应了,敦武和帅增也当仁不让,取过酒匙尝起酒来。这些酒瓮少说也有十来瓮,就算每个尝一口,也不少了,这么好的揩油机会怎么能放过。不用孙绍吩咐,他们就自高奋勇的冲上前去,美滋滋的品起酒来。

        孙绍苦笑不已,怪只怪府里太拮据,这些人馋得很了。他也不管他们,自已舀了一匙尝了一下,酒倒是香,只是比起昨天在周府喝的酒来好象又淡了些。他摇摇头,又换了下一种,再尝,口味不一样,但淡还是依旧的,不免有些不解,便一样样的尝了下去。

        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女人见孙绍穿着并不华丽,他的两个随从又是一副馋样,知道这个客人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只是出于经商的需要,她并没有露出什么不快的表情,象孙绍这样借品酒为名来解馋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一般来说,店里为人气起见,都不会拒绝,但是孙绍一边尝一边摇头的样子,却让她看了来气,你白吃酒也就算了,何必要摆出这种神情呢?

        一直忍到孙绍品完最后一种酒,她才职业性的笑道:“客官,没有合口味的吗?”

        孙绍还没注意到她脸上的表情,笑笑道:“口味不错,只是淡了些。”

        脸上已经微露酒红的敦武和帅增也附和了一句:“的确,酒是好酒,只是淡了些。”他们平时大声大气惯了,也没注意控制一下音量,大嗓门一喊,整个店里都听了个清清楚楚,不管是正在吃酒的客人,还是酒佣们,都将目光看向了这三个显然是打秋风的家伙,就连门前几个经过的人都好奇的把头探了进来。

        “我天然居的酒可是这酒市中最烈的酒。”一个肥头大耳,长着一个酒糟鼻子的中年人排开众人,慢慢进了过来,脸上虽然堆着笑,但眯着的两只小眼睛却露出些许不善:“这位客官说我的酒淡,莫非喝过更烈的酒?倒要请教一二。”

        孙绍皱了皱眉,虽然知道自己犯忌在先,但是对这个酒糟鼻子的傲慢却不以为然,他轻轻的放下手中的酒匙,淡淡的笑了:“好说,某虽不才,倒也见过一些烈酒,贵肆的酒虽然味道上成,但离烈酒还远得太多。”

        他这话一出,酒糟鼻子脸上的假笑都不见了,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孙绍,见孙绍虽然长得一表人材,看起来也是精悍,但身上却没有什么值钱的佩饰,并不象什么有权有势的人,想想这吴县有头有脸的少年子弟,他大部分还是认识的,好象并没有眼前这位,想来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再一想自己身后的靠山,他露出了傲然的微笑。

        “那能否请客官指教指教,我也好见识一下。”他皮笑肉不笑的看着孙绍:“我也是个爱酒之人,见到好酒,也是舍得花钱的。”

        孙绍心中一动,随即笑了起来,摇摇头道:“你见不着,这种烈酒,只有我府中才有。你就是有钱也买不着。”

        酒糟鼻一愣,脸上立刻添了几份恭敬:“敢问尊府是?君的名讳又如何称呼?”

        “我家少主的名讳岂是你一个商人所能打听的?”敦武喝了一声,上前拦在酒糟鼻面前。孙府虽然算是来头大,但吴县的人都知道孙绍这一支前途有限,和其他的孙氏宗室不能相比,因此立刻打断了酒糟鼻的打听。但是他这么一说,酒糟鼻反倒放下了心,这个汉子虽然叫得凶,但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心虚又岂能逃过他的眼睛。

        “恕我冒昧。”酒糟鼻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既然尊府有这等稀有的烈酒,那能否让我开开眼?如果君愿意的话,我愿意出一金一斗的价格。”他骄傲的举起一根手指,在孙绍面前晃了晃。

        一金一斗,旁边围观的人都吃惊的叫了起来。一斗酒通常不过十几钱,好的几十钱,上百钱千钱的那就少得可怜的,可是这个掌柜的居然出一金,那真是财大气粗。不过,看这三个穿着寒酸的主仆,估计他们也拿不出来,真要家里有好酒,又何必跑到酒市来沾便宜。沾了便宜也便罢了,你扭头走就是了,店家也不会为难你,可是你偏偏要说人家的酒淡,也难怪掌柜的不能答应。

        孙绍心里乐开了花,脸上的窘迫却更加明显了,他吱吱唔唔的不说话。帅增却急了,府里的酒他一清二楚,连人家这店里的酒都不如呢,哪有什么更烈的酒,少主想糊弄一下,却被酒糟鼻挤兑住了,看样子只好耍蛮了。可是已方只有三个人,对方却至少有十来个人,实力悬殊,这可如何是好?他打仗不行,脑子却灵活,眼珠一转,就想找合适的地方准备开溜。敦武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不动声色的向门口移动了两步。

        这三人的神色落在酒糟鼻的眼里,更坐实了他的猜想,当然不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这种事情店里遇得多了,酒佣们不用多说,只需他轻轻的一扭头,旁边就有人挤到门口,堵死了敦武他们逃跑的路线。

        “实在不好意思,一金一斗,你也买不着。”孙绍陪着笑脸,怯生生的笑道:“我如果一金一斗卖给你,岂不是能老本都蚀光了。”

        酒糟鼻冷笑不已,他鄙夷的看着孙绍,等他说完了,才说道:“那两金一斗行吗?”

        孙绍还是摇头。

        “三金一斗?”

        孙绍依然摇头。

        “五金一斗?”酒糟鼻出离的愤怒了。

        孙绍皱着眉,好象在做极其艰难的抉择,过了好半天,他才咬着牙点点头:“既然掌柜的这么爱酒,那我就回去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让个一两斗的给掌柜的,也算是交个朋友。”

        酒糟鼻被他的话气笑了,他一摆手,让人拿来十金,托在肥大的手掌上,看着孙绍冷笑道:“承君美意,我却不敢白占这个便宜。这是十金,请君报出尊府和名讳,我随即将这十金奉上,派人回去和你取酒。不过若是你没有这烈酒,还请你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我陪个不是。”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8: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