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诸葛亮恭敬的一躬身:“孝直所言甚是,但主公担心的也有道理。”
刘备有些不高兴,你这不是滑头吗?
“但是,臣以为,这件事要变通一下。”诸葛亮小心的看着刘备,欲言又止。
【创建和谐家园】有些不悦的看着他,诸葛亮好象是赞同他的意思,但是【创建和谐家园】不是傻子,诸葛亮真正的意思是说他错了,他另外有更好的主意。
刘备也听出了诸葛亮的话外音,轻轻的眯起了眼睛:“如何变通?”
“臣……以为,结亲可以,但不能和孙登结亲。”诸葛亮声音很轻,但是却很坚决:“关将军是国之重将,孙登是孙权长子,为国家计,他们不能结亲,否则必有物议。”
刘备眉头一耸,还没听出什么意思,【创建和谐家园】却恍然大悟,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自己最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究汉中的战局了,居然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没想到,白白让诸葛亮露了一把脸。
第九十章 渔翁得利
刘备也很快回过神来。
关羽是坐镇荆州的大将,而孙权是江东之主,他们如果结了亲,那他这个左将军怎么办?就算关羽对他忠心耿耿,可是关羽的不听话也是明显的,将来万一他死在关羽之前,儿子刘禅继承了他的事业,关羽还能对他忠心耿耿吗?如果他有点别的心思,谁能制得住他?
刘备惊出了一声冷汗,他看着【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却是又愧又恼,半天没有说话。刘备只好又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那依孔明之见,当如何?”
“关将军忠心日月可鉴,可是却不能避免别人会有想法,到时候只怕主公与关将军的君臣佳话将横生波折。”诸葛亮委婉的说道:“臣以为,必须挑一个不会引起别人猜忌的人选对结亲。更何况,孙登还是个孩子,确实也不适合迎娶关将军之女。”
“那……又有哪个比较合适?”刘备抚着颌下的胡须,手指在案上一下下的敲着。
诸葛亮却没有说话,低着头退了回去。【创建和谐家园】转了一会眼珠,却笑了起来:“主公,我倒想起一个人来了。”
刘备转过头看着他。
“孙绍。”【创建和谐家园】略有些得意的笑道:“孔明刚才的担心十分有道理,关将军确实不能和孙登结亲,但是和孙绍结亲却正合适。”他竖起了手,掰下一根手指头:“其一,孙绍和关凤年龄相当,又长得一表人材,这次在襄阳和关将军见过面,较文论武,和关凤也颇相衬,关将军必然不会反对。其二,孙绍身份特殊,孙权肯定不会让他带兵,可以避免别人的猜疑。其三,孙权如果不同意,那责不在我,而且江东人也会认为他对待孙绍太过,有伤仁义,名声必然受损。双方和亲之后,他也必然有所顾忌,不能再蹈孙夫人覆辙,授人话柄。”
一提到孙尚香,刘备的眼角就不由自主的抽了几下,那几年可被孙尚香这个悍妇吓得不轻,都有心理后遗症了。他想了想,觉得【创建和谐家园】说得颇有道理,更重要的是,如果孙绍真的如【创建和谐家园】所说,那么关羽那关就好过多了,要不然他还真没有把握让关羽听话。
“孙绍真能行吗?”
“孝直所言甚是,臣也以为孙绍可行。”诸葛亮适时的拍了一下【创建和谐家园】的马屁,然后又说道:“孙绍在江东不能带兵,现在只能经营酒业以自给。不过,他的这个酒,颇有几分说道。”
“酒又有什么说道?”【创建和谐家园】扳回一局,心情大好,见诸葛亮说得慎重,便带了三分笑意的问道:“难道这酒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孝直果然是言不轻出,出必有中。”诸葛亮笑着从怀里抽出几份密报送到刘备面前:“这是在建邺的探子送回来的消息,孙权在建邺建了一个作坊,并派孙夫人带兵守卫,闲杂人等一概不得入内,里面的人也不能随便出来。他们还购买了一些物资,这是清单。”
刘备看了看清单,禁不住笑了:“他是造酒还是炼丹啊,我怎么看着这些象是炼丹的材料?”
【创建和谐家园】接过去看了一眼,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这么说,倒是的确可疑了。如果仅仅是酒,又何必搞得这么神秘?孔明,这酒和孙绍有关?”
“正是。”诸葛亮郑重的点点头:“这酒的方子,就是孙绍所献。而且,孙绍自己也在卖酒,他和十三个县有协议,每年因此进帐六百五十金。”诸葛亮的眼睛炯炯有神,显得精明干练,和平时的温和迥然不同:“臣估计了一下,建邺那个酒坊的规模,比孙绍自己的酒坊大数十倍,足以供应整个江东地区,如果他和孙绍自己的作坊一样是做新酒的,那么他做这么多酒卖到哪儿去?为何孙绍自己还主动去监制,一点也不担心会受到影响?”
“有鬼。”刘备和【创建和谐家园】异口同声的说道。
“所以,臣建议请关将军将女儿嫁给孙绍,说不定有可能帮助我们得到这个秘密。”诸葛亮最后下了一个结论,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刘备,毫不掩饰自己的急迫。他听到建邺酒坊的消息之后就上了心,这次孙绍到成都来,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主意,眼下先否定了【创建和谐家园】的主意,然后趁势抛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刘备采纳,那他在刘备眼中的地位就要变一变了,而不是现在这个不尴不尬的军师将军。
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刘备虽然不知道这新酒有什么用,但是孙权搞得这么神秘,他一下子来了兴趣,恨不得立刻知道究竟是干啥的。【创建和谐家园】却是个聪明人,他对孙权了解很深,孙权能花这么大的代价搞这件事,那这件事就一定值得探究,而且他虽然和诸葛亮交情一般,但是他也知道诸葛亮也是个聪明人,他这么上心,一定也有上心的理由。
三人一商量,立刻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张承接到诸葛亮转达的决定,倒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犹豫了一阵之后才说,孙权的本意是孙登,现在换成了孙绍,他不好擅自决定,所以需要向孙权请示。这一来一去的,又得近两个月,恐怕要到年后才有结论,为了节省时间,请你们也先和关羽商量一下,如果他也同意的话,等孙权的许可一到,他们就可以下聘了。
诸葛亮二话不说,立刻表示同意。他信心十足的对张承说,你放心,这件事对双方都有好处,孙权一定会同意的。张承苦笑,是对双方都有好处,唯独对孙绍没有好处,如果孙绍真的没有野心,那也罢了,抱得美人归,也算是有所得,如果他并不如他所说的那样甘于淡泊,还想着带兵,那这次可就被套牢了——他娶了关凤,孙权怎么压制他都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孙绍还是那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只是觉得这件事有些太顺利了,他还在想着怎么移花接木呢,刘备倒主动成全他了,他可没想到自以为绝密的新酒已经引起了诸葛亮的怀疑。
江东的使者沿江而下,立刻赶回建邺,刘备的使者也同时出发,赶往荆州询问关羽的意见。张承和孙绍两个没有了事情,就在成都转悠开了。张承对学问感兴趣,他去拜访许靖那样的大学者,孙绍却对市场感兴趣,他一有空就往成都市跑。成都市的规模比吴县的规模还要大,物品丰富,有许多都是吴县闻所未闻的,而以漆器为天下冠,孙绍自然不能白来一趟。
这一天,孙绍从成都市上回来,身后的桥月两手抓的全是首饰,帅增却提了一套漆器,其他几个随从手上也没空着,主仆正在街上逛当,迎面看到了诸葛亮的马车。诸葛亮一看到孙绍就笑了,他看了一眼帅增手上的漆器笑道:“孙校尉喜欢成都的漆器?”
孙绍哈哈一笑:“是啊,成都市的扣器质量比吴县的要好多了。”
“这还不是最好的。”诸葛亮一边把孙绍请上车,一边笑道:“最好的都是官作,以前都是宫里御用之物,眼下陛下为曹操所挟持,不能进御,工匠们不能养活自己,便流出来了。”
孙绍眼前一亮,这御用之物那肯定是好东西啊,如果能搞几套带回去,那多拉风啊。
“哪有卖的?”
“没有卖的。”诸葛亮转过头看了一眼孙绍,又说:“孙校尉如果想要的话,我们不妨做个交易,可以送你几套也无妨。”
孙绍本能的起了警惕心,却嘻笑如常的看着这个后世近乎妖的智者:“将军想做什么交易?”
诸葛亮却避而不谈:“亮想请问校尉,如果亲事成了,你想以什么为聘礼啊?”
“聘礼?”孙绍笑了:“不是都给将军看过了吗?”
“那些……恐怕还不够。”诸葛亮带着三分笑意的看着孙绍:“左将军和关将军情义深重,如果关将军嫁女,左将军一定会赏赐甚多,你们那些聘礼都是给关将军的,可没有给左将军的。”
“左将军想要什么?”孙绍不动声色的反问道。
“酒。”诸葛亮目不转睛的盯着孙绍的眼睛:“建邺作坊的新酒。”
第九十一章 一试诸葛亮
孙绍眼神一闪,迎着诸葛亮看似平静的目光,思索了片刻,笑了。他转过头,看着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沉默着,眼神显得有些空洞,神情中有一些疑惑,有一些无奈。诸葛亮有些意外,他看似随意的一问,实则是敲山震虎,如果孙绍露出紧张的神情,或者有一点愤怒,他就可以肯定孙权在建邺的酒坊绝不是造酒那么简单,但是现在孙绍却没有紧张,而是很无奈,倒让他搞不清究竟是什么意思了。看着孙绍嘴角那一抹意思复杂的笑,他只好报以沉默,静等孙绍反应。
孙绍其实是在笑。
他早在造酒之初,就料到曹操和刘备都会有探子在建邺,所以才建议孙尚香主动要求保护酒坊,诸葛亮现在问这句话,其实可进可退。他可以理解成他真的想要高浓度的新酒,也可以理解成他已经知道了酒坊的真面目,借机向东吴提出要求,但是他又没有明确点出这个要求。
这就跟一只脚在门外,一只脚在门内,然后问你他是进门还是出门那样模棱两可。
这就是古人的机智。
可惜,自己对诸葛亮太熟悉了,远不象诸葛亮那样对他了解不深。
“将军,我可以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吗?”沉默了好久的孙绍终于扭过头来看着诸葛亮貌似镇定的侧脸,语气淡淡的问道。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孙绍对他刚才的问题避而不答,却反过来问他一个私人的问题,他是在转移话题呢,还是准备借题发挥?他转过头,迅速的看了一眼孙绍,随即笑了:“可以。”
“将军成亲多久了?”
诸葛亮这次是真的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孙绍会在这个地方问这个话题。他有些恼怒,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面无表情的应道:“十多年了。”
孙绍却对诸葛亮的不悦视而不见:“将军成亲十多年,却无一子一女,是将军公务繁忙,还是与夫人感情……”
孙绍说到这里,故意停住了,但是后面的意思却显而易见。诸葛亮这次是真的恼了,他成亲十几年,还没有生个儿子,只能向兄长诸葛瑾过继一个儿子,这确实是个很伤感情的事情。但现在孙绍怀疑他们夫妻感情不和,却是胡乱猜测,他的夫人黄月英虽然长相一般,但是心灵手巧,又家学渊源,对他事业上大有裨益,他们夫妻情深,岂容别人胡猜。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立刻反驳孙绍,他想到的是,孙绍为什么这么问?他略一思索,便笑了:“怎么,校尉对这门亲事有想法?”
孙绍赞了一声,和聪明人说话就是好,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明显,大家就能猜到了。这样好,你模糊来,我模糊去,大家猜着玩,不需要直接当面,就有回旋余地了。
“敢问将军,棋盘的棋子,能有什么想法吗?”孙绍脸上的失落更加明显,越发坐实了诸葛亮的猜想。
“关小姐文武双全,和校尉正是相称,将来必然是一对好夫妻。”诸葛亮淡定的笑着,安慰孙绍道:“校尉何必如此想。关将军爱女心切,那么多名将贤士提亲,他都没有同意,而校尉如果能抱得美人归,难道不是好事吗?”
“关小姐诚为佳妇,然而这种被人摆弄的滋味,却着实不好。”孙绍低下对,抚着衣角说道:“正如将军,也许你们夫妻感情确实好,但是在我这样的俗人看来,未免会以为将军迫于外力,心实不喜,强笑于人前耳。”
诸葛亮沉下了脸,心火顿时旺了几分,这孙绍果然是个莽夫,居然把话说得这么难听,真是一点礼节也不懂。可是转念一想,自己确实要想想办法了,这十几年成亲也没一个孩子,别人认为夫妻感情有问题也在所难免,而自己一直没有纳妾以延续血脉,大概也会被别人认为是惧内,迫于黄家的势力,这可不太好啊。他越想越多,又突然想到,刘备对自己一直若即若离,是不是担心被荆襄人挟持,不能一心为公?
聪明人的好处是想得多,聪明人的坏处是想得太多,而诸葛亮显然就是这种聪明人,不知不觉之中,他就被孙绍带偏了方向而不自知,思绪起伏,一时有些失神。
孙绍暗自得意了好一会,这才轻轻的推了推诸葛亮,轻声叫道:“将军,将军。”
诸葛亮一愣,这才回过神来,不免有些尴尬,连忙拱手致歉,掩饰道:“校尉多虑了,管他外人如何说,日子还是你们二人过的,何必管别人说什么呢。”
孙绍笑了一声:“多谢将军指点。刚才将军说要建邺的酒,是将军的意思,还是左将军的意思?”
诸葛亮见孙绍主动提起,连忙点头笑道:“是我的意思,可是我想左将军一定也会这么想。校尉想必也知道,张将军刚刚在巴郡大败张郃,左将军要犒赏张将军,仅有你送来的几坛酒哪里够?想来一定会借着这次双方联姻的机会,向孙将军讨一些新酒了。”
孙绍似乎也抛开了刚才的心思,他眼神闪了两闪,有些得意的笑道:“如果是左将军要的,那倒好办了。亲事成与不成,都没有关系。”
“为何?”诸葛亮听孙绍说得轻松,反而有些迷惑了,难道建邺酒坊真是酿酒而已?
“你知道建邺酒坊是谁的?”孙绍挤了挤眼睛,眼神越发的怪异。
诸葛亮摇了摇头,嘴角有些苦笑,他已经猜到了孙绍的意思。
“建邺酒坊是我姑姑的,左将军是我姑父,他要酒,又何必对我说,只要给我姑姑写一封信,我姑姑自然是有求必应。”孙绍哈哈一笑,又接着说道:“如果左将军嫌路途遥远,那只须求我姑姑回成都,岂不是连酒坊都可以搬过来?”说着话,他还伸手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挤了挤眼睛,一副恶作剧得逞的模样。
诸葛亮无可奈何,孙绍这个样子让他有些猜不透。让孙尚香回来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孙尚香太过剽悍,刘备对她十分忌惮,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她给剁了,就说现在刘备已经娶了刘瑁的遗孀吴氏,就已经决定了他和孙尚香的婚姻已经无疾而终——吴家在益州的身份特殊,吴氏的兄长吴壹是刘焉的旧交,二十年前随刘焉入益州,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他既不是益州人,又在益州颇有根基,与刘璋的旧部也好,益州本地的豪强也好,关系都不错,刘备娶吴氏,一方面是有相士说吴氏有贵人之相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要借助吴家与刘璋旧部、益州豪强拉拢关系,如果这时把孙尚香请回成都,那吴氏将置于何处?
诸葛亮想了想,又笑道:“又何必去求孙夫人,难道校尉就不能投桃报李吗?”
“你们要的建邺的酒,我在建邺可没有作坊的。”孙绍摊摊手,有些惋惜的说道:“再说了,这门亲事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我就是想送投桃报李,也未必有机会啊。”
“校尉觉得可能不成?”
孙绍点点头,笑了一笑:“孙刘联盟,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是天下大势所需,又岂会因为一门亲事而成败?我江东固然有曹操大军压境,可是益州也在和夏侯渊大战。”孙绍指了指来来往往的军人,“你觉得成都的情况,我家叔叔会一无所知?”
诸葛亮笑了一声,没有说话。他们有探子在江东,江东自然也有探子在益州,这是无须多言的。如果仅从天下形势来看,这门亲事成不成的确实不重要,可是他通过这门亲事给孙权送了一副礼,孙权又岂有不收之理?他信心满满的说道:“校尉放心,我相信这门亲事会成的。”
“你这么有信心?”孙绍也笑了笑,见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点点头,也稍微放了些心。说实在的,他还真怕孙权会不同意呢。他想了想,忽然说道:“如此,那就看左将军给我多大的桃,我再决定报多大的李吧。”
诸葛亮心中一动,稍一咂摸,便品出了孙绍话中隐含的意义。
“将军,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孙绍不给诸葛亮多想的时间,又接着说道。
“校尉请说。”
“闻说将军卧居隆中之时,自比为管乐,孙绍不才,想向将军请教一二。”
诸葛亮灵机一动,立刻点头道:“街衢非论道之所,亮敢请校尉屈尊光临寒舍,略致薄酒。”
第九十二章 天道
孙绍看到诸葛亮的家时,很是吃了一惊。在成都这些天,他虽然知道现在刘备并不象传说中那样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是诸葛亮毕竟是军师将军,又主掌着左将军府的事情,怎么可能住得这么简陋呢?眼前这座小院,可比自己在吴县的那院子寒碜多了。
“将军就住在这里?”孙绍指着院门,面色有些怪异。
诸葛亮却神态自若的一笑,抬手示意:“真是惭愧,亮家徒四壁,不能和校尉相比,还请校尉包涵一二。”
孙绍苦笑了一声,跟着诸葛亮进了门。说是家徒四壁当然太夸张了,可是说简朴却一点不过份,院子虽然面积不小,可是空荡荡的,除了一个老眼昏花的老仆正在院中慢悠悠的打扫落叶之外,居然看不到其他的佣人。孙绍从那个老仆身边经过时,老仆一点反应也没有,自顾自的扫着,好象根本没有看到孙绍似的,更别指望他赶上来端茶送水了。
到了堂上坐下,一个年轻人才匆匆的赶了过来,一看到孙绍就深深鞠了一躬,歉意的说道:“不知有客光临,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这是我三弟诸葛均,草字子平。”诸葛亮很随和的笑道。
孙绍连忙见礼,诸葛均不敢大意,连忙还了礼。孙绍虽然年少,可是诸葛均知道,诸葛亮平时从不把人带回家,孙绍这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不能怠慢。
“兄长,你陪孙校尉坐着,我去准备一下?”诸葛均看着诸葛亮,用眼神询问他是不是要准备午饭,如果要留客的话,家里的酒菜可都不上档次,他还要赶到市里去采买才行。
诸葛亮笑了笑:“你不用多事了,孙校尉什么没见过?你去告诉你嫂子,到后园子里摘点新鲜的菜,你到市里去酤两斗酒,割点牛肉,便也是了。”转过脸又对孙绍笑道:“孙校尉,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的,只能意思意思了。”
孙绍一直在看着诸葛亮,他觉得诸葛亮似乎有些过了,凭他的俸禄,难道一家人只能过这么的俭朴的生活?如果自苛的人,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真的甘于平淡,可是诸葛亮如果真的甘于平淡,他又何必跟着刘备趟这浑水?可是你说他伪君子吧,好象也看不出有这个倾向,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得很自然。
“将军客气了。”孙绍淡淡的摆摆手,一点客气的意思也没有。诸葛亮也不解释,请孙绍入座,诸葛亮送上了茶,便出了门,想来是酤酒买肉去了。
“将军,我闻说曹操手下有一诸葛诞,与你可是同宗?”
诸葛亮愣了一下,怔怔的看着孙绍:“公休在曹操手下吗?”
孙绍也愣住了,他只知道三国时诸葛家族有一龙一虎一狗,龙在他眼前坐着,虎在江东,那狗可不就是诸葛诞?所以才随口一问,怎么诸葛亮却不知道?
“哦。”诸葛亮笑了,连忙解释道:“公休确实与我同宗,他比我小一岁,是我的从弟,只是失败已经十多年,我一直不知道他的下落。校尉又是从哪儿听说的?他现在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