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6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接过陶浣娘递来的饭碗,刘辩朝她点了下头,背靠着树干坐了下去,用手抓着粟米饭吃了起来。

        刘辩接过了饭碗,陶浣娘朝他福了一福,先是面对他往后退了两步,随后才转过身,往一群正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妇人那边走了过去。

        囫囵的吃完饭,刘辩刚把饭碗放在一旁,还没等亲兵来收拾,陶浣娘已经走了过来,朝他福了一福,弯腰捡起地上的空碗,转身就要离开。

        “浣娘!”陶浣娘刚要走,刘辩突然站了起来,一把将她拉住,对她说道:“为何知道我的身份,你反倒与我生分了许多?”

        “殿下!”被刘辩抓住胳膊,陶浣娘不敢背朝着他,转了个身面对着刘辩,头却垂的很低,轻声说道:“奴家只是个乡野村妇,照料殿下衣食用度已是莫大的荣耀,如何敢奢望与殿下太过亲近。”

        “自从离开洛阳,陶家庄是我去的第一个村子!”放开了陶浣娘的手臂,刘辩轻叹了一声,对她说道:“当初我与唐姬露宿野外,为群狼围攻,是你哥哥与一些乡亲们救了我,我不知道当日的乡亲们还有几个活着,可在我心里,他们始终是我和唐姬的救命恩人,就如同我的亲兄弟一般。”

        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站在他面前、低垂着脑袋的陶浣娘,刘辩接着说道:“在陶家庄,你对我们夫妇也是极为照顾,许多生活用度都是你在打理。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我并没有报答你们,而是给你们带来了灾殃……”

        “殿下……”当刘辩说出给陶家庄带来了灾殃,陶浣娘连忙抬起头,一双美眸含着星点泪光,语调中略带着些哽咽的说道:“若不是殿下,乡亲们如今定是背井离乡,随着董贼前往长安去了。殿下视乡亲们为亲人,浣娘与乡亲们皆知,只是殿下乃是贵人,浣娘却是一乡野民女……”

        话说到这里,陶浣娘再次把头低了下去,眼泪却是禁不住大颗大颗的滴落在地上。

        刘辩并不知道,陶浣娘刻意避开他,并不是惧怕他弘农王的身份,而是这高贵的身份,又将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远了许多。

      第123章 钱粮紧迫

        看着满脸泪痕的陶浣娘,刘辩嘴角挂起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对她说道:“浣娘,我还是当日住在陶家庄的先生,我没有变,浣娘与乡亲们却与我疏远了许多。生来我便是帝王之后,我的人生已打上了皇家的烙印,可我最开心的日子,却是在陶家庄与乡亲们一起度过的那些天。”

        “殿下……”陶浣娘紧紧的抿着嘴唇,仰起脸望着刘辩,俏脸上已是糊满了泪痕。

        看着满脸泪痕的陶浣娘,刘辩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柔声对她说道:“当日在陶家庄,多蒙浣娘照料,在我心中你始终是个亲近的妹子。”

        陶浣娘又一次低下头,贝齿紧紧的咬着嘴唇,一句也没言语,眼泪却如同断线了的珠子一般,不住的顺着腮边滚落。

        她心中的凄苦刘辩并不懂得,她苦的是,在得知刘辩弘农王的身份之后,她与刘辩的距离又拉远了许多。她不要做刘辩的妹子,她想做的,是能侍奉刘辩枕席的女人!可她的身份……

        弘农王乃是帝王之后,权贵中的显贵。她一个乡野丫头,即便做妾,也是身份太过卑贱,刘辩虽站在她的身前,可在她看来,他们之间却隔着一道永远也逾越不过的天堑。

        “奴家告退!”与刘辩面对面的站着,俩人都是不知该再说些什么,陶浣娘紧紧的抿了抿嘴唇,微微矮了矮身子,向刘辩福了一福,告了声退。

      ¡¡¡¡Áõ±çҪ˵µÄ»°ÒÑÊÇ˵Í꣬ÔÙÓëÌÕä½ÄïһͬèÆÔÚÕâÀÖÕ¾¿ÊÇÓÐЩÞÏÞΡ£Ëû»º»ºµÄ³¯ÌÕä½ÄïµãÁËÏÂÍ·£¬Ä¿ËÍ×ÅËýתÉíÀëÈ¥¡£

        陶浣娘离去的背影,多少显得有些苍凉,看着她娇小的后背,刘辩心内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却又说不清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眼看着陶浣娘的身影消失在一群妇人之中,刘辩转过身,向稍稍远离众人的地方走去,两名亲兵见他走开,连忙远远的坠在他身后跟着。

        刘辩想要独自静一静,想想为何弘农王的身份,会将他和陶家庄村民们的关系拉的如此之远。

        “军师!”刚走到离众人稍远一些的地方,刘辩看到徐庶正面朝着洛阳方向,站在两株老柏之间,他稍稍加快了一些步伐,走到徐庶身后轻唤了一声:“军师在思寻何事?”

        听到刘辩说话,徐庶连忙转过身,朝他抱拳深深一躬,轻叹了一声说道:“我在想,何时才能占下这洛阳城!”

        “军师不是已然定过计策,依照军师之计,想来占据洛阳城并不久远!”看着徐庶,刘辩微微拧了拧眉头,压低了声音向他问道:“莫非依照军师之计,将来仍不能占据洛阳?”

        “当然不能!”刘辩的问题刚问出口,徐庶就毫不犹豫的做了回答。

        他断然的回答,让刘辩感到很是意外,连忙向他问道:“莫非将来有了千军万马,也攻不破这洛阳城?”

        “非也!”徐庶摇了摇头,对刘辩说道:“攻破洛阳难,守住洛阳更是难上加难!”

        “请军师解惑!”刘辩双手抱拳,向徐庶深深一躬,对他说道:“本王只擅于奇兵突袭,对大局掌控,还需军师决断!”

        刘辩躬身行礼,徐庶连忙上前将他扶住,对他说道:“殿下不耻下问,元直何敢不说。”

        “殿下请看!”扶起刘辩,徐庶拉着他,转过身面朝着正在休息的官兵们,对他说道:“但凡攻城略地、守城护邦,皆须有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铁军。可殿下虽是收拢了不少兵马,却有着粮饷不济、甲兵残破、军纪涣散、无赏无罚、战心不整五大缺陷!”

        听着徐庶的话,刘辩缓缓的点了点头。徐庶所言不差,经过许多日子的招揽、兼并,眼下他麾下确实是已有了一支七千余人的军队,可队伍中的官兵却都还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军饷更是不晓得何时才能发放。兵器残旧、没有严整的军纪,官兵们眼下只是凭着一腔豪情在打仗,长此以往必定难以坚持。

        “强军者,须有五点!”徐庶伸出一只手,张开五指对刘辩说道:“军需充盈、兵甲齐备、军纪严整、赏罚分明、兵勇公战!有此五者,可谓强军!”

        “可是若要整备全军,需有个落脚处……”刘辩紧紧的拧着眉头,沉吟了片刻,才对徐庶说道:“莫非军师要攻破大阳,也是出于此等考虑?”

        “不!”徐庶摇了摇头,对刘辩说道:“大阳仅是我军的一条后路,攻破大阳,我军只能夺取县府一应财货,却不可动百姓分毫!我是要攻破虞城,以虞城为基石,在彼处练兵强军,待到全军面貌焕然一新,再行北进,以图白波军!”

        “军师可是要抢掠西凉军的辎重财帛,充实我军?”徐庶话说到这里,刘辩嘴角漾起一抹笑容,对他说道:“只是我军尽皆穿着董卓军衣甲,前往河北一带,恐与各路诸侯产生误解。”

        “衣甲可染!”徐庶微微一笑,对刘辩说道:“大汉乃是火德,以红为尚,殿下是大汉宗庙正统,自也是火德,得到贼军辎重,我等可在进入虞城之后,寻找染工织工,为全军裁制新衣甲。全军面貌焕然一新,精气神必然不是今日可相提并论!”

        “好!只是前往大阳,在山中穿行,还需一些时日才能到达茅津渡口……”刘辩点了点头,对徐庶说道:“待到攻下茅津、夺取大阳,扫清退路,我军便即刻南下,劫掠贼军!”

        “可遣赵云,带三百精兵从北侧下山,先行占领茅津!”徐庶一手捻着下巴,朝刘辩微微一笑说道:“待到殿下率军赶到,我等可直接渡河,直指大阳!趁大阳成无所防备,奇袭夺城!”

        “好!”刘辩点了下头,转身向跟过来,站在不远处警戒的两个亲兵喊道:“请赵云将军前来商议军务!”

        一名亲兵赶忙应了,转身小跑着找赵云去了。

        没过多会,一身白袍银甲的赵云走了过来,到了刘辩与徐庶身前,他双手抱拳朝二人一拱问道:“殿下、军师,唤末将前来,有何吩咐。”

        “赵将军,茅津渡口你可识得?”打量了白袍沾染着许多血渍的赵云一遍,刘辩对他说道:“本王与军师商议过,要你带领三百精兵,奇袭茅津渡,行踪一定要隐秘,切不可被人发现,能否做到?”

        “只有夜袭!”赵云拧着眉头,思忖了一下说道:“末将须带领三百名在夜间能够正常视物的兵士!”

        “好!由你挑选!”这次没等刘辩说话,徐庶在一旁说道:“夺下茅津渡口,换上贼军衣甲,在彼处候着我等前去!”

        “诺!”赵云抱拳应了一声,转身走向官兵们驻扎的地方。

        “天色渐晚,今晚且在此处驻扎!”仰头望着透过树冠,隐约可见的黯淡天色,刘辩对徐庶说道:“再过几日,恐怕我等想要歇息都是无暇。”

        “是!”徐庶轻叹了一声,点了点头,对刘辩说道:“尤其是大阳,必须一天之内攻破,若是围城僵持,我军未有补给,必然溃败!”

        “嗯!”刘辩点了下头,微微拧起了眉头。

        他没有去过大阳城,也不知道那里是否城池高坚,可他却很清楚,想要一天拿下一座城池,是何等艰难。

        夜晚悄悄降临,赵云已带着三百名视力正常的官兵从北面的山坡下了山,径直往茅津渡去了。

      ¡¡¡¡Áõ±çÑöÌÉÔÚÇ×±øÎªËûÆÌºÃµÄÈì×ÓÉÏ£¬Ë«±ÛÕíÔÚÄÔºó£¬ÑöÍûןÚ÷ñ÷ñµÄÊ÷¹Ú¡£

        徐庶的一番话,让他懂得在乱世中发展势力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他需要钱、需要粮、需要兵械装备更需要有块能够容身的地盘!

        可如今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着几千名凭着他几句空话就追随他的官兵。

        官兵们打仗,为的是能够像个人一样活下去!可如果这种没吃没喝,整日又要被敌军追击的日子过的久了,难保一些人的心内会不会产生动摇。

        贫家无孝子,穷国无忠臣!

        一个一直被刘辩忽略的问题,在听了徐庶的一番话后,跃在了眼前,而且已经到了不尽快解决,将可能前功尽弃的边缘。

        官兵们之所以没有对军饷和粮草提出疑义,那是他们心内还期待着刘辩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可人的耐性都是有限的,何况官兵们还要用生命来消磨耐性。

        “抢!抢他娘的!”满脑子都是如何聚敛一笔财富和粮草的刘辩,猛然坐了起来,两眼圆睁,心内暗暗呐喊了一句。

        “殿下!”他坐起的动作太过剧烈,离他不远的几个亲兵连忙跑了过来,在他面前一字排开,双手抱拳轻唤了他一声。

        “没事,只是发了个梦!”亲兵们站在身前,刘辩自是不会把他心内的担忧告诉这些大头兵,他朝几名亲兵摆了摆手,对他们说道:“你等也都歇着吧,山高林密,纵然贼军知晓我等就在山中,一时半会也是寻不到。”

        “诺!”几名亲兵有些担忧的看着刘辩,应了一声,慢慢的朝后退了过去。

      第124章 只取府库钱粮

        大阳城外,一支八千余人的军队正疾速朝着城池方向进发。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七千余名衣甲残破、穿着杂乱,手中兵器也混杂不一的兵士。

        大多数兵士还穿着百姓的深衣,虽然所有官兵都是一脸刚毅,但从远处看去,他们却更像是一支逃难的流民。

      ¡¡¡¡×¹ÔÚ¶ÓÎé×îºóÃæµÄ£¬ÊÇһǧÓàÃûÀÏÈõ¸¾Èæ¡£

        千余人拖儿带女,紧随在官兵队列之后,妇人牵着孩子,老弱相互搀持,虽是步履略显踉跄,却并未拖延大军行进速度。

        经过十多天的跋涉,刘辩终于领着队伍离开了邙山,横渡茅津,再次来到黄河北岸。

        他们此时行进的方向,恰好是大阳一带。

        刘辩率军渡过茅津渡口后不久,斥候就带回消息,大阳令发现茅津渡口异动,已下令封闭城门。

        骗开大阳城已成了泡影,若要占领大阳,安顿随军百姓,让官兵们得到短暂休整,唯一的办法就是攻破城池!

        “殿下,大阳城就在前方十里处!”渡过茅津渡口,一路向东北行进,日色刚刚西斜,在茅津归队的赵云就指着前方一座隐约浮现的城池对刘辩说道:“某愿带领兵马,为殿下攻破大阳城!”

        “强攻?”看着远处的大阳城,刘辩一边缓马前行,一边摇了摇头,对赵云说道:“从此处看那大阳,城池虽不算高险,却也并非随意可攻破,若是强攻,没个十天半月乃至更久,恐怕是难以奏效!”

        “是!”赵云点了点头,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可大阳令已下令关闭城门,若不强攻,又如何进得城去?”

        “上善伐谋,将军莫急!”刘辩还未说话,骑马走在他另一侧的徐庶望着大阳城,对赵云说道:“殿下与我今夜便在此处驻扎,阻断城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谨防城中派出信兵,向外求援!”

        “恐怕已然派出!”刘辩拧着眉头,对徐庶说道:“若是大阳派出信使,向董卓求援,一旦西凉军渡河从背后截击,我军将无半点胜算!”

        “明日日落之前,大阳定在我军手中!”徐庶笑了笑,扭头对赵云说道:“赵云,你带所有骑兵驰往大阳,在城下搦战,待城内守军出战,只许败不许胜,引着追兵前往下阳一带,一旦伏兵杀出,你等立刻回身作战,务必将敌军全歼。”

        “诺!”赵云抱拳应了一声,朝身后喊道:“所有骑兵,随我前去大阳搦战!”

        百余名骑兵跟在赵云身后,策马朝着大阳方向疾驰而去,在落日的余晖下,他们的背影被披上了一层血色的霞光。

        “典韦!”赵云离去后,徐庶又扭头向稍稍坠在后面的典韦喊了一声。

        听到徐庶唤他,典韦连忙策马上前,双手抱拳,应了一句:“谨遵军师号令!”

        “你即刻带领六百原淮南军所部,赶往大阳城外蛰伏,待赵云引走守军主力,你等立即占领城池!”徐庶扭头看着典韦,对他说道:“全军精锐,尽在你处,务必一战夺城!”

        “定不辱使命!”典韦翻身下马抱拳应了,领着六百名原淮南军所部兵士,披着残霞,向大阳城方向疾奔而去。

        “周仓!”给赵云和典韦安排过任务,徐庶又回过头,向跟在刘辩身后的周仓说道:“你即刻带领两千原黄巾所部,前往大阳与下阳之间的山林中蛰伏,待赵云引敌军来到,先以弓箭射杀,封住敌军退路,尔后率军杀出,务必全歼!”

        “得令!”周仓对徐庶一直都是很不服气,可徐庶是在刘辩的委托下负责全军调拨,他下了命令,周仓也是不敢违拗,于是应了一声,带着两千原黄巾军所部,趁着天色尚早,快速朝大阳与下阳之间的地区行去。

        “陶虎!”三名将军全都被委派了出去,徐庶沉吟了一下,回头向跟在队伍后面、还与百姓们走在一道的陶虎喊道:“你即刻带领邙山一带丁壮,在附近设防,务必做到岗哨森严,连只蚊子飞过,都要给我分出个公母来!”

        还没有被刘辩收入军中的陶虎,得了命令后先是一愣,随后才快跑着来到徐庶面前,双手抱拳应了声:“诺!”

        等到徐庶把三员猛将都委派了出去,又安排了陶虎率领村民们在附近布防,刘辩才向他问道:“众人皆有委派,本王要做些甚么?”

        “殿下只管率军在此处扎营,明日傍晚,随我入城便是!”徐庶微微一笑,翻身跳下马背,对身后的官兵们喊道:“将士们,搭建帐篷,就地驻扎!”

        还骑在马背上的刘辩满脸迷茫,眼下他们距大阳城已是只有十多里,若是继续向前挺进,天黑之前绝对能跟着赵云等人抵近大阳城下,可徐庶却要他在此处驻扎,丝毫没有继续前进的意图,着实是让刘辩感到有些不解。

        “殿下!”见刘辩还骑在马背上,徐庶双手抱拳,仰着脸对他说道:“我军人数众多,大阳乃是一个县城而已,驻军不过数百,若我军全面抵近,他们如何敢出城追击赵将军?”

        “原来如此!”徐庶这么一说,刘辩才明白过来,连忙翻身下马,站稳之后对徐庶说道:“军师的意思是要我等留在此处,蒙蔽守军。”

        “是!”徐庶点了点头,对刘辩说道:“先锋搦战,主力却迟迟不肯推进,此乃兵家大忌!敌手必然料定我军主力怯战,正如殿下先前所说一般,我军渡河,大阳令必是已派出信兵前去求援,见我军如此怯懦,如何不悔?追杀赵将军所率骑兵,已是不争事实!”

        “军师果然妙计!”听了徐庶的分析,刘辩赞了一声,双手叉腰,眺望着远处的大阳城,隐隐的有种大阳城已被他揽入怀中的感觉。

        在焦急中等待了一天,转眼到了第二天黄昏。

        刘辩双手叉着腰,眺望着夕阳下远处的大阳城。徐庶则站在他的侧后方,与他一同望着大阳城方向。

        从远处看去,浸在一片夕阳余晖下的大阳城被镀上了一层昏蒙蒙的红光,很是有种萧瑟、孤寂的感觉。

        “报!”俩人正望着大阳城,等待着攻城官兵传来的消息,伴随着一股高高扬起的烟尘,远处奔来一骑快马,马背上的骑士穿着淮南军的衣甲,离刘辩和徐庶还有很远,就高声喊了起来:“我军攻陷大阳,俘获大小官员十余人,城内官兵尽皆缴械!”

        听到骑士的喊声,数千人的队伍全都站了起来,几千只眼睛都转向了正疾速奔来的那匹快马。

        “城中敌军尚存多少?”骑士刚到跟前,刚翻身从马背上跳下,刘辩就迫不及待的向他问了一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23: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