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也总好过婴儿时期被包成粽子的时候,所以当初王旭一现自己的手脚可以支撑自己体重时,立刻了疯的扯掉了包住自己的棉布,而且兴奋的滚来滚去,让他这一世的父母和家里的仆人们吓了一跳。

      再后来,王旭开始偷偷地学一些平日常用的文字,学习这里的语言。随着越来越深的了解,王旭肯定了这个世界的语言也是汉语,只是音有很大不同。文字似乎也是一种古老的繁体,可惜他在文字方面研究不多,无法真正识别。

      有着深厚的基础,再加上头脑是一个2o来岁的成年人,学这些简单的东西当然快了。可惜,没有任何人知道王旭是带着记忆重生的,所以,他也就成了旁人眼中百年难遇的天才。

      而且,他的奇异天赋也被家里人很快传了出去,再加上这一世的家人似乎很有影响力,所以王旭常常听到父母说自己已经远近闻名!

      尽管如此,王旭却一直都忍耐着,还刻意地伪装自己,始终将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只是静静得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悄悄的学习。

      他明白自己不能做得太过火,不然就不是要重点培养的天才,而是要除去的妖怪!尽管他能感受到这一世父母对他那浓浓的爱,但却不敢保证别人也会和他父母一样……

      光yīn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不知不觉又熬过了两年多的孤独,如果不是家人的关爱令王旭感到温暖,他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患上自闭症。

      但王旭在自己3岁生日那天却再也忍不住了。当宴请的宾客们走后,便一声不吭地拉着自己父亲的衣角往书房走去。

      虽然王谚完全不明白自己埋头前行的儿子究竟要做什么,但一向宠爱王旭的他在柔声询问好几次都得不到回答时,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

      直到走进书房,王旭才把他拉到胡netg上坐下,退后一步道:“父亲,孩儿有话想说,还望父亲先宽恕孩儿不敬之罪。”尽管他说的非常郑重,但却始终摆脱不了身为幼儿的nai声nai气!

      不过,这却是王旭第一次这样礼貌得与长辈说话,以前也就叫声父亲,母亲,叔父,叔母等称谓就直接开口了。而且,平日里也不过是询问一些自己不知道怎么称呼的东西。

      可即便是这样,已经算是非常出众,王旭也是实在忍不住了才决定展现一下自己,装一个幼儿实在太痛苦了。

      虽然同样不能表现得太过分,但至少要表现出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他也迫切想了解目前自身的基本情况!

      可他的话刚刚出口,王谚却被震住了,怔怔地望着他!

      就在王旭内心忐忑不安,开始胡思1uan想的时候,王谚却突然回过神来,开怀大笑道:“我儿不愧是天才啊,年方3岁竟然已经知书识礼!无妨,孩儿有话尽可直说,无论对错,为父都不责怪于你。”说着还忍不住心中的喜爱,伸手将王旭揽到了怀里。

      第五章 豪门王家(下)

      王旭这才暗自松了口气,他真害怕王谚把他当成怪胎。

      看到王谚并没有介意,当即直奔主题道:“父亲,平日里我总听别人称呼你的字,孩儿也只知道父亲字公直,但至今也不知父亲的名字。而且身为王家子孙,还不知道祖上何人,实在有愧,还请父亲明示。”

      “好,好,非常好……”听到王旭这番话,王谚却是jī动得连续说了三个好字,满脸欣慰。

      随后,左手用力地抱了抱王旭,柔声笑道:“我儿何错之有?这是为父的过错,倒是你莫要怪父亲才好。我也没想到你xiaoxiao年纪竟然已经这么懂事了。好!为父就给你说说我的名字。”

      说到这里,王旭现王谚的神sè渐渐严肃起来。沉凝片刻后,才语重心长地开口道:“为父的名字叫王谚,我们山阳高平王家世代官宦,乃是一大族。你的祖父,也就是我的父亲叫王畅,子叔茂,曾出任齐王刘喜的相国。嗯!齐王的相国就相当于是太守职务,你知道什么是太守吗?”

      “父亲只管说吧,孩儿曾听下人们谈论过,好像是可以管很多人的大官吧!”王旭故作稚嫩地拍了拍xiong脯,骄傲的说道。

      “恩!也可以这么说。既然这样,那为父就先说完再给你解释。”王谚rou了rou自己爱子的头,微笑着继续说道:“后来,你祖父因才华横溢先后迁升为司隶校尉,南阳太守等职,并且四次征拜为尚书令。前些年又转任长乐卫尉,不久后便升任司空,跃居当朝三公之列。”

      “而你的曾祖父王龚,字伯宗。曾任青州刺史,因功被安帝征拜为尚书,之后又先后做过司隶校尉,汝南太守。永建元年升为太仆,后又转任太常,永建四年迁任司空,位列三公。后来因为地震被免职,但永和元年又被提升为太尉,可五年后却不幸因病去世!”

      说到这里王谚自豪地笑了笑才又接道:“至于再早的祖上我就不一一讲给你听了。总之,我们王家世为豪族,mén生故吏遍布天下。将来你可以到我书房里去看族谱!上面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听了这么多,王旭总算了解了很多他想知道的东西。至少有一点他已经确定,自己是投生到了古代,而且年代很早。因为这些官职名称和古汉朝似乎完全相同。

      可惜他唯一听到的具体年号是永建元年,但永建元年是哪年他并不清楚,况且那还是曾祖父时候的事了。

      略微想了想,王旭便继续装可爱。睁着一双大眼睛,nai声nai气得故作好奇道:“父亲,什么是永建元年哦?那现在又是什么年啊?孩儿又是什么年出生的呢?”

      “永建元年是年号,是记录时间的东西。至于现在嘛,是熹平二年,你出生是建宁三年!”说完,王谚不由拍了拍王旭的头,笑着称赞道:“想不到xiao家伙还关心起自己的生辰来了,不错!有出息。”

      不管王谚此刻是多么高兴,但王旭却瞬间懵了,心里已经因为父亲的回答掀起了惊涛骇1ang。

      天啊!果然是汉朝,但更令他震惊的是,现在居然是汉灵帝熹平二年。王旭也算对历史略知一二,特别是这个著名的历史时期。汉灵帝熹平二年不就是公元173年吗?也就是黄巾起义前11年?

      随着这个时代的信息逐渐出现在王旭脑中,又联想到之前王谚的话。他眼睛猛然一亮,忍不住得脱口而出:“父亲,我是不是有一个亲叔父叫王谦?”

      “是啊!为父同父异母的弟弟,你的亲叔父就是叫王谦!平日里经常过来看你,还特喜欢亲你来着。你说他胡子戳得你疼,所以见到他就跑的就是你亲叔父!”

      话音刚落,王谚却疑huo的看了王旭一眼。“不知道孩儿如何知晓他的名字?”

      “恩?”王旭一愣,随即知道失言了,赶紧搪塞道:“哦!是平日里孩儿好像听长辈们谈论过这个名字,因此才询问!”

      说着,还故意不满的撒起娇来:“没想到那个老爱捉nong我的叔父就是我的亲叔父啊!他太讨厌了。”

      “呵呵!你这xiao子,你叔父那是喜欢你才逗你玩呢!”

      糊nong过去后,王旭已经无暇理会王谚了,心里正处于翻江倒海之中。

      天啊!果然没猜错。王龚,王畅,王谦,熟读《资治通鉴》和《后汉书》的自己怎么不知道这山阳高平的王家豪族。虽然在三国初期逐渐没落,没出什么治国安邦之才。但王谦有一个儿子却是流传千古的名人,自己在读书时候,还在课本上学过他的诗词。那可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啊!

      只不过现在应该还没有出生,记得他好像是公元177年出生来着。想不到自己竟然和王粲一样成为王公之后,不知道将来有没有人这么形容自己。唉!老天爷啊,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我喜欢三国,结果你就真的借着日食把我nong到汉末来了……

      看到王旭神sè变幻不定,一直呆愣愣的不说话,王谚立刻关心地问道:“怎么了?旭儿脸sè不好,可是有什么不舒服?”

      被招回神来的王旭连连摇头,他此刻心情有着些许jī动,但想到前世种种又伤感不已,正处于矛盾之中。

      不过,毕竟已经想了整整三年,他也认清了现实。因此还是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望着王谚关切的眼神,强自笑了笑道:“没事啦!刚才我只是要把父亲给我说的话牢牢记住而已!”

      说完,不等王谚开口,连忙转移话题:“那父亲能给孩儿说说我们家族现在的情况吗?”

      “哈哈哈……我儿真非常人也!三岁就已经知道这么多事情,好!为父今天就陪你好好说说。”听到王旭的问话,王谚顿时被成功地吸引了注意力。

      待他低头思考片刻后,便缓缓续道:“我们这一房人是高平王家最嫡系的一房,这是因为你曾祖父和祖父的功劳。只不过你祖父在你出生前就去世了,所以最终也没能见上一面。要是你祖父能看到你这样聪明伶俐,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第六章 王氏族人(上)

      说到这儿,王谚深深地叹了口气,才又接着说道:“你祖父有三个儿子,两个nv儿。大哥王皓,字悦和!”

      “父亲,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取字呢?还有,这字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取的啊?”其实这也是王旭前世就一直想nong明白的问题,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虽然说话被打断,但王谚并没有任何不满。mo了mo王旭的头,又耐心得解释起来。

      “字和名字一样,其实都是便于别人称呼的。但是有学识和有身份的人,其称谓当然要有礼法。所以,字就是我们成年以后供别人称呼用的,是别人对你尊敬的表现。一般只有长辈才直呼你的名,当然某些时候也有例外。例如战场点将,为了树立绝对的威严,也可以直呼其名。”

      “此外,字的另一个作用是与名互为表里,对你的名进行解释、补充。从古至今,一直有‘男子二十冠而字’,‘nv子十五笄而字’的说法,《礼记》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明确记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了成年的弱冠礼后就要取字,而nv子在15岁举行成年的笄礼,可以出嫁的时候也会取字!不过普通人家一般很少取字,nv子就更少了,就算是官宦之家的nv子如果不是特别出众也不会取字。也因为这个原因,取字很有讲究!”

      说着,王谚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慈爱的目光紧紧盯着王旭。“一种是同义反复,比如为父姓王名谚,字公直。谚就是直语的意思,所以和我的字相似,你祖父这样取就是希望我能心xiong坦dang,刚直不阿。而你徐伯,本名徐瑞,字昭祥,瑞和祥都是吉兆。战国名士屈平,字原,广阔的平不就是原吗?所以这就叫同义反复。”

      “而另一种是反义相对法,就是说字的意思和你的名刚好相反,以作平衡。比如你三叔父王谦的儿子王飞,因为单独一个飞过于张扬,所以你叔父准备等他成年后给他取字为‘子潜’。”

      “至于最后一种,叫连义推想法。比如你伯父王皓,字悦和。这里就是取自一个联想,太皓悦和,雷声乃。又如大哥长子王凯,字常胜。就是由凯旋联想到常胜,也是准备他成年以后用的。”

      一口气解释了这么多,王谚不由慈爱地问道:“我讲的这些话,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孩儿明白,其实孩儿有偷偷看书认字哦,父亲又解释得这么详细,所以勉强可以听懂!”随口找了个理由,王旭心里还在想着父亲刚刚的解释。

      原来如此,赵云,字子龙,就是联想到云从龙!关羽,字云长,也是由羽mao联想到天空的浮云!黄忠,字汉升,既然忠义,又身处汉代,取名汉升无可厚非!他们这种应该都属于连义推想。而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都一个意思!这是就是同义反复吧,用来补充解释。至于反义相对,宋朝大儒朱熹,字元晦,熹是火亮的意思,而晦指晦暗,刚好反义。

      想到这些,王旭更觉得古人的字很有趣,当然现在他也成为有趣的古人之一了。

      王谚当然不知道王旭有这么多想法,听到王旭说他偷偷看书识字,当即惊奇得睁大了眼睛。“哦?我儿竟然偷偷识字?”

      但看到王旭又在呆呆的神游天外,不由皱眉问道:“旭儿在什么愣呢?”

      “嗯?哦!不是啦,父亲!我只是觉得那字很有意思,所以在思考啦!”说完,王旭又故作神秘地望了望王谚,轻声接道:“告诉你哦!我不但能认字,而且已经认识万余字了!这事儿谁都不知道。”

      “什么?你已经认识万余字了?怎么可能?你怎么从来不和父亲说呢?”此刻的王谚已经被王旭吓到了。

      不过早有准备的王旭立刻装起了糊涂,虎头虎脑地望着王谚,大眼睛猛眨了几眼。然后又mo了mo自己的头,装作无限烦恼地抱怨起来:“我也不知道啊!平日里我就喜欢叫徐伯念书给我听,等他念完后,我只要翻看一眼就都能记住。可徐伯总说要等我长大了才能学会读书,还要有老师教才行。所以我从来都不敢说!父亲,你说我是不是怪物啊!”

      看到儿子这副担惊受怕的mo样,王谚顿时心疼地安慰道:“你怎么是怪物呢?只不过是你太聪明了,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不要胡思1uan想!”

      其实王谚是高兴到了极点,平日里只以为自己儿子是单纯喜欢听昭祥念书。但却没想到竟有这样骇人的天赋,再回想起当初王旭出生时就天有异象,心中的期望一下提高到了极点。

      “真的吗?我真的不是怪物吗?”

      “不是!”王谚坚定地看着王旭,朗声道:“我儿是天降奇才,又怎么是凡夫俗子能比的呢!”

      王旭心里暗笑,装可爱就是为了让父亲肯定自己是个xiao孩子的事实,同时又接受自己这非人天赋!只不过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过这关。

      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王旭又故作害羞,扭捏着道:“父亲,孩儿也只是记忆力稍微好了一点而已啦!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族文化博大jīng深,区区万余字仅仅得其皮mao而已啦!”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王旭心里非常不好意思……

      “好!好一个博大jīng深,好一个仅皮mao尔!我儿将来文才必定冠绝当代。”

      王旭可不是为了听父亲夸奖的。再说,他自己非常清楚这个所谓的天才根本就是冒牌货。“父亲,不要再说这个了,还是给我介绍家族里的人吧!”

      “好,好,好!为父这就给你一一讲来!”

      宠溺地望了王旭一眼,王谚这才再次说道:“刚说到你伯父王皓了吧!嗯……你伯父有一儿一nv,长子王凯,也就是你从兄,大你五岁。长nv王月,大你一岁。就是每次来都要拉着你一起玩的那两个,你上次还戏nong你姐姐来着。”

      第七章 王氏族人(下)

      看到父亲促狭的眼神,王旭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那两个xiao屁孩儿经常随着他们父母到王旭家玩,但王旭怎么会有兴趣和他们玩到一起嘛!

      更何况两人还装作一副哥哥,姐姐的样子!那天王月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非要拉他一起玩。王旭灵机一动就故意装作失足摔倒,并且躺在地上装死,把王月当场就吓得哇哇大哭。还把全家人都惊动了……

      不过王旭也是直到现在才知道两人的名字,因为从来就没有和他们真正jiao换过彼此的姓名,最多就是听到过大人们叫凯儿,月儿!

      王谚看到王旭尴尬的样子不由笑了笑,也没有再谈这件事,继续道:“你三叔父王谦,字公逊。有一子王飞,大你三岁,就是喜欢武枪nongbang,还说要教你武功那个。此外你还有两个姑母,长姑母王黛,字淑美。当年嫁给了下邳的陈家族子陈珪,字汉瑜。他们生有一子叫陈登,倒也有些名气,勤奋好学,机敏聪慧,长你六岁。”

      “而你的xiao姑母王香,字月柔。嫁给了本郡一富族子弟,姓李名虞,字子安。李家虽然不是士族,但是世代经商也算是山阳郡的豪富了。你xiao姑母经常来看你,总给你买一些xiao玩意儿,喜欢逗你那个就是。至于你长姑母,当初在你满月进行诞生礼的时候和你姨父一起来过。只不过那时的你还太xiao,恐怕也不记得了。这就是我们这一房所有主要成员,至于旁系的亲人们则实在太多,以后在慢慢给你介绍吧!”

      “恩!”王旭随便应了一声,但心里却惊疑不定地思考着刚才父亲的话。想不到长姑母竟然是陈珪的妻子,陈登的母亲。陈家也是士族,陈珪的才华在汉末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确实不算什么,治理一县之地还行,历史上也曾任沛相。

      但他的儿子陈登可就不是一般人了。虽说不能与周瑜,曹cao,诸葛亮这种千古英才相提并论,可是如果把人才分流,曹cao他们称为一流的话,那么陈登在内政上也可以说是一流,谋略可算二流!

      史上记载的陈登,字元龙。二十五岁时举孝廉,曾任东阳县长,后因治理有方,被徐州牧陶谦提拔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的农业生产。后来陶谦死,刘备任徐州牧,陈登拥戴刘备。但没过多久,吕布乘刘备打袁术的时候偷袭了徐州全境,此后的陈登在名义上就从属于吕布。但他非常看不起吕布,曾设计助曹cao破吕布,被曹cao赏识而迁任广陵太守。

      吕布破后,曹cao又迁升其为伏bo将军,仍为广陵太守。公元199年,孙策派遣孙权攻打广陵郡,围陈登于匡琦城,面对多余自己十倍的敌军,陈登沉着镇静,最终击退了江东大军。不久,孙权卷土重来,陈登一面派遣功曹陈矫向曹cao告急,一边做好迎敌准备。不久就再次设计,使得孙权军大1uan,从而挥军攻击,取得大捷,获得了广陵保卫战的胜利。

      因为他在广陵郡治理有方而深得广陵百姓爱戴,陈登后来转任东郡太守时,百姓竟然要随其一起搬迁,陈登费尽心思才劝阻了这一疯狂的举动。只不过陈登命不好,身患重病,年仅39岁就英年早逝!

      等王旭回忆完曾经看过的典籍,才回过了神来。转头一看,现王谚只是一直微笑着看他,也没有说话。他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就继续想着王家的事情。

      突然,王旭脑袋里灵光再次一闪。对了,山阳高平王家。山阳郡,xiao姑母嫁给了李家?想到山阳姓李的,他瞬间就联想到一个人。既然连陈登的母亲是自己大姑母这么离谱的事情都生了,不会这方面也能联系上吧。

      刚想开口寻问,但却又不知道何从问起,总不可能突然说出一个名字来吧。犹豫了片刻,王旭最终还是决定算了,以后年龄大一点了在慢慢打听吧,如果现在问了出来那就不是天才,而是能预知了。

      王旭不得不放弃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深问下去。想了想,又离开了父亲的怀抱,微微退开几步,装模作样的拱手道:“父亲,孩儿有一个请求,还望你能应允!”

      “呵呵,你尽管说!只要父亲能够办到的,都满足你。你可是我的心头rou啊!”一直微笑着注视王旭一举一动的王谚听到他的话,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应允。

      王旭当然能感受到王谚对他的疼爱,不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叫他父亲了。不过也没有多说,反而眨巴着眼睛说道:“我这个要求可能有点困难哦!”

      看到王旭那虎头虎脑的样子,王谚喜爱极了。当即笑道:“困难?你xiaoxiao年纪,有什么要求能难倒为父呢?说吧,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有什么请求!”

      听到王谚夸下了海口,王旭也不客气,当即说道:“父亲,我想习武!”

      “恩?”听到王旭的要求,王谚倒真愣住了。

      “父亲,难道有什么难处吗?”

      王旭也没有料到自己刚出口,王谚就愣,后面的话他还没说呢。因此,也睁着一双mí茫的眼睛,疑huo起来。

      “哦,这倒没有!”很快就反应过来的王谚笑着摇了摇头。

      但随即脸sè一肃,非常郑重地问道:“但为父很奇怪,你聪明伶俐,又那么喜欢读书,将来必定是治世之才,为何不学文,反而习武呢?”

      原来是这样!看来王谚是误会自己了。

      想到这里,王旭不由拍了拍自己的xiaoxiong膛,用稚嫩的童音豪气地说道:“父亲,孩儿何曾说过不愿习文了,孩儿不仅要学文以安邦定国,更要习武而威震四海。因此恳请父亲应允!”

      随着王旭的话,王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刺jī,瞳孔不停的紧缩。当话音落下时,“唰”得就jī动地站了起来,声音都有些颤抖:“真不愧是王家子孙啊!好一个文要安邦定国,武要威震四海。”说着竟然忍不住心中的喜悦,在这书房内来回走动起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4: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