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第3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诸葛玄听到这,兴奋万分,感慨道:“吾怎么忘却此人了!贤侄高见,高见啊!”

      两人收拾停当,便四处打听黄承彦的住处,顺着乡民的指引,两人终于来到了黄承彦家中。

      黄承彦很远就听到有故人来访,提前到门口迎接,见到是诸葛玄,连忙走出来,“诸葛兄,很久不见,曾听闻诸葛兄迁往下邳,今日怎得闲来此?”

      诸葛玄笑着走过去,“黄公生性淡泊,此地如此幽静,让玄好一番找啊!”

      说话间,几人便一同走到了黄承彦的房中,分宾客就座后,黄承彦看了看诸葛亮,不住点了点头,“不知这位少年是?”

      “哈哈,忘了介绍,这位是故兄诸葛珪之二子诸葛亮,亮儿,还不赶紧拜见黄公!”

      诸葛亮不急不缓拱起双手,对着黄承彦拜了一拜,“诸葛亮拜见黄公!”

      黄承彦捋了捋胡子,笑着点了点头,“令侄虽然年少,却也儒雅有礼,气度不凡,他日必成大器。”

      “黄公过奖了。其实,今日玄来此,是有个不情之请。”诸葛玄犹豫了下,还是直接说了出来。

      “诸葛兄不必多言,从你来此,吾便知晓。听闻吴公新为朝廷册封徐州牧,加振威将军;袁氏篡逆,吴公是为汉室讨之,刘景升不该如此不近人情。吾这就去见刘景升,劝他见诸葛兄。到时,成与不成,还要看诸葛兄之唇枪舌剑利害否!”

      听到黄承彦直接应允,诸葛玄喜出望外,“多谢黄兄如此仗义,玄先再次拜谢!”

      “好说好说,不过幸亏诸葛兄还记得来寻我,否则在这襄阳就是呆个几个月未必能见到刘荆州。”

      诸葛玄尴尬地笑了下,“实不相瞒,刘荆州不肯相见,玄心中急切万分,一时未曾想到黄公,只是被我这侄儿提醒,我才到此寻找黄公相助。”

      “哦?”黄承彦有些惊奇地看了看诸葛亮,“令侄年纪轻轻便有此般见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依我看令侄绝非池中之物,他日必能青史留名。”

      刚说完,诸葛亮脸上依然波澜不惊,微微欠了欠身子,“黄公,亮平生之愿便是得遇明主,一展胸中抱负,如管子之相齐,乐毅以将燕,太公之立周,子房之兴汉,诚为人生之快事!”

      听完诸葛亮这番话,让黄承彦拍案而起,“好,好,好!闻诸葛贤侄此番豪言壮语,黄某不觉惭愧,今番无以相助,只有先祖留下,赠予诸葛贤侄。”

      诸葛玄和诸葛亮俱是一惊,脸色微变,诸葛亮立即问道:“莫不是传闻之中姜太公所著兵书,后经黄石公传于我朝张子房的那卷?”

      黄承彦呵呵一笑,“正是!只是老夫无心于此道,倒是小女时常诵读。先祖曾有言:必得当世奇才方能赠此书。今番得遇诸葛贤侄,实在是大慰平生。”

      黄承彦走进内堂,看到一女正在怔怔呆坐着,黄承彦十分不解,问道:“月英何事如此沉思?快将那拿出来。”

      “刚刚外面那个叫诸葛亮的真的有父亲说的那般非凡?”

      “月英,诸葛亮之才,确实世所罕见,为父看人不差,他日诸葛亮必能青史留名,流芳千古。”

      黄承彦取了兵书,交给了诸葛亮,又随诸葛叔侄两人一同来到襄阳城。经过黄承彦的活动,刘表最终终于答【创建和谐家园】见徐州来使诸葛玄和诸葛亮。

      荆州俊才齐聚,文有蒯越、蒯良、王粲、宋忠等,武有蔡瑁、王威、文聘、魏延等。文武分列左右,静静看着缓缓走进来的诸葛玄和诸葛亮。

      两人走进,一起向刘表行礼,诸葛玄接着高声说道:“徐州牧帐下学官掾史诸葛玄拜见刘使君!”

      刘表面色平静,毫无感情问了一句:“吾与吴公并不熟识,不知吴公派汝来此有何要事?”

      诸葛玄信口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使君与我主皆是大汉之州牧,皆为汉室尽忠,熟与不熟又有何妨?”

      这时,一人走了出来,冷笑一声问道,“既然同为汉臣,诸葛先生为何弃刘荆州而从吴公?”

      诸葛玄循声望去,原来是蒯良,诸葛玄识得此人,便说道:“当日家兄离世,玄为家兄治丧回徐州,无奈天下大乱,曹操挥军攻徐,吴公仁义,便提前接玄一家到下邳避难,玄不才,无以为报,只能略尽微薄之力。”

      蒯良继续问道,“不知诸葛先生此来是为何事?”

      诸葛玄道:“我主受陛下之诏,奉命征讨袁术;今番来此,便是相约刘使君共同伐袁。”

      蒯良慢慢走到诸葛玄面前,“既然是吴公奉诏,自当尽心尽力;我主无诏可奉,若擅自兴兵,一来师出无名,二来劳民伤财,如此差事,世之小儿亦知其利害,诸葛先生何敢相说乎?莫不是欺我荆州无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70、诸葛亮神辩服众 蒯异度密谋留贤

      『 』,。

      诸葛玄被蒯良猛然一问,支支吾吾,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脸色惨白,汗如雨下。正当蒯良哈哈一笑,甩了甩衣袖,转身欲走之时,忽然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

      “荆州多有虚名之士,却无忠义之人。”

      蒯良不禁心中微怒,回头一看,竟然是诸葛玄身旁的那个少年,“诸葛先生,这口出狂言的少年是何人?”

      “晚生诸葛亮,乃诸葛玄之侄。”

      这时,一位将军从一旁站了出来,怒声斥道:“黄口小儿,竟敢在这大庭之内口出狂言,莫不是嫌命太长了!”

      诸葛亮却不以为意,“敢问将军是?”

      “文聘!”

      “滴!检测到诸葛亮隐藏技能神辩触发,神辩——其与人舌战辩论之时,自身智力临时+5,对手智力临时降低x点,x为参与辩论对手个数。当前参与辩论者2人,降低文聘和蒯良智力2点,文聘四维属性为武力92,统率85,智力78,政治60,当前智力降低为76;蒯良四维属性为武力45,统率70,智力90,政治80,当前智力降低为88,诸葛亮智力提升为”

      吴立仁听到系统的提示,终于彻底拜服诸葛亮的舌战之才,这技能配合自己的高智力,真是无敌的存在。大概诸葛亮的口头禅可以改成——不服来辩!

      “文将军,岂不闻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今番袁术僭位,称帝于淮南,我主一心为国,忧心逆贼不除,汉祚难存。屡次兴兵讨袁术,是为国家。为国除此大贼,匡扶汉室。袁术奸贼,人人得而诛之!何谓师出无名?荆州满堂文武皆食汉禄,却无一人愿为国分忧,讨伐袁贼,岂不是无一忠义之徒乎?”

      文聘无言,脸色羞赧万分,退了回去。

      蒯良却还是打心底没有将诸葛亮当一回事,只是对着诸葛玄说,“令侄小小年纪如此牙尖齿利,当年袁贼初称帝时,我主亲率大军前往征讨,岂曰荆州无忠志之士?向时这位小诸葛先生大概年幼,不晓世事,但是诸葛先生岂能不知?”

      “天下兴亡,不分童叟;子柔先生欺亮年幼,然黄口稚儿忧心国家,荆州万千将士却停驻不前,与孙文台相持于江夏,却无一兵一卒相加淮南,岂不为天下所笑?还敢旧事重提,大言不惭,不足与亮相论。”

      蒯良顿时也脸色难看,不知用和言语作答,悻悻退下。

      “小诸葛先生既知我主与孙氏有仇,何敢结盟于孙氏又约盟于荆襄,如此反复无常,岂不是鼠辈之为,还敢在此发此狂言,实在是让人不齿!”

      又一人站了出来,诸葛亮转身一看,武将中的一员,诸葛亮并不认识,只得问道:“敢问将军是?”

      “魏延魏文长!”

      “滴!诸葛亮神辩技能触发,降低魏延智力3点,魏延四维属性为:武力94,统率88,智力85,政治58,当前智力降低为”

      “文长将军!孙坚讨逆伐董,人言江东猛虎,于国多有大功,此人所共见。我主亲临拜祭,拜的是于国尽忠之人,哭的是国乱未定而忠义早亡。当今天下,愿忠心扶汉者,寥寥可数。今番袁贼未灭,天下忠义之辈皆可为盟;刘使君与孙氏是私怨,与袁贼乃是国仇,岂能因私废公,置汉室兴亡于不顾?将军之言,实非大丈夫之论,亮不屑再论。”

      “你!”魏延一时无语,气的满脸通红。

      这时,又一人走了出来,这次他的目光只是放在了诸葛亮身上,而诸葛玄在旁边已经惊得目瞪口呆,也不在意到底今天谁才是正角。

      “向闻吴公原为袁公路账下谋士,古言:一女不嫁二夫,一臣不事二主,今吴公先从袁术,再兴兵伐之,行此不忠之事,竟还在此以忠义之名说于我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诸葛亮缓缓走进,“公莫不是蒯异度?”

      蒯越没想到诸葛亮认出了字,点了点头答道:“正是,请小诸葛先生赐教。

      “滴!诸葛亮神辩技能触发,降低蒯越智力4点,蒯越四维属性为:武力60,统率80,智力94,政治70,当前智力降低为”

      “公以为天下之主为何人?”

      蒯越犹豫了下,还是说道:“自然是大汉天子。”

      “我主先从袁术,当是时袁术尚为大汉左将军,忠的仍是汉家社稷;而今其僭越称帝,实为大逆不道,若吴公再以旧主事之,岂不是背君臣大义?前朝王莽,篡位前人称周公再世,从者云集,而篡位之后,群起而反之,此乃大忠之事,异度先生以为如何?”

      蒯越默默不言,向诸葛亮拱了拱手,退到自己的位置上。

      又一武将走了出来,还没说话,诸葛亮就已经注意到,向他拱手示意。那武将也点头致意,接着向刘表行礼,高声说道:“主公!末将以为,袁术逆贼,人人得而诛之,愿主公早发大军征剿,威愿为前驱。”

      刘表挥一挥手,那将便回身退下,诸葛亮对他行了一礼,赞叹一声:王威将军真忠义之人也!

      刘表看着诸葛亮不住地点头,面有喜色,“诸葛兄,令侄口若悬河,才思敏捷,实在令人喜爱,不如两位留在襄阳,表必当重用令侄。”

      诸葛玄听到刘表此言,连忙行礼,“多谢刘使君错爱,只不过现如今我等为吴公之使,若只此留在此地,必为天下人所笑,玄虽愚钝,亦不敢行此之事,望刘使君恕罪。”

      刘表面有不悦,看着两人,“既然如此,那表也不勉强,来人,先送两位诸葛先生回驿馆,出兵之事,容我与诸公商议一番再做打算。”

      送走诸葛玄叔侄后,刘表看着账下文武,一言不发。这时蒯越走上前,开口问道:“主公是在可惜诸葛亮不能为己所用而烦恼吗?”

      “异度可有办法?诸葛亮聪明过人,实在招人喜爱。”

      “不如派数十士卒将其羁押看管,令其不得随意行动,等时间一长,想必两人再也不思返徐。”蒯越建议道。

      “异度此计不可,留人之使而为己用,不义也!若如此,必为天下英雄所笑。况且吾已答应任其离开,岂能言而无信。罢了,今天就到此为止。”

      说完,刘表径直返回到内账中,留下诸多文武议论纷纷。

      蒯越将蔡瑁拉到一旁,小声说道:“蔡将军!主公内心喜爱诸葛亮,可是碍于名声不便强留。蔡将军可使心腹之人在半路上将其劫持而回,这样自然不会有人再说闲话,蔡将军在主公面前又可立一大功,岂不妙哉?”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三国大八卦】 宝宝怒杀宋吉吉 水镜曲谈马家女

      『 』,。

      蒯越正在房中看书,忽然下人来报,王威将军前来拜访。蒯越自忖与王威并无太多交情,心中猜不到王威的来意,只好让下人将王威请进来。

      王威者,字宝宝,冀州信都人士。初时家贫,有勇力,寻访名师,善使大刀,后游历襄阳,为刘表所喜,留在左右,以马氏女妻之。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一时间传为佳话。

      “不知王将军驾临寒舍,越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蒯越接着王威。

      “异度,威今天冒昧来访,实在有要事相商,还望蒯先生暂且屏退左右。”

      蒯越挥手让下人全部退下,接着说道:“王将军有何机密事情,要与越相商。”

      这时,王威忽然嚎啕大哭,跪在地上,抱住蒯越的腿,哀求道:“异度救我!”

      蒯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想要挣脱气力却不够,只好好言劝慰道:“宝宝不哭,有何为难事情,先慢慢说来。”

      王威止住哭泣,站了起来,平复了下呼吸,看着蒯越,“威杀人矣!”

      蒯越一听惊道:“王将军何故杀人?被杀者又是何人?”

      “从事宋忠。”

      宋忠,字吉吉,幽州人士,少有学问,游历天下。初到襄阳,恰逢黄巾贼起,忠于乱军之中,险些遇害,后为王威所救。威与之谈,以为贤,荐于刘表,刘表辟为五业从事。当时宋忠以恩公之礼事威。威以为两人年龄相仿,便约为兄弟。

      蒯越听到这个消息,吓了一大跳,“宋吉吉乃宝宝兄弟,缘何杀之?”

      王威叹了口气,“宝宝心里苦甚,却难以启齿。”

      “宝宝向来仁义,此番杀人,必是吉吉所为,【创建和谐家园】人怨。莫不是宋吉吉与宝宝素有旧恨?”

      王威摇了摇头,“非也!”

      “既不是旧恨,必为新仇;将军有仇,未寻主公,反来寻越,必为私怨。私怨难以启齿,怕是祸起于深闺之内。”蒯越一点一点分析说了出来,王威也点了点头。

      “将军之妻马氏,姿色颇佳;而将军领军在外,回家极少。若有登徒浪子,言语挑之,或者难以自持。”蒯越一边看着王威的反应,一边小心翼翼猜测道。

      “异度既然知晓,还望异度搭救!”

      “宝宝莫要着急!若是真是宋忠与马氏行苟且之事,其罪当诛,将军虽私下杀之,亦是人之常情。我当向主公为宝宝求情。”

      “多谢蒯先生!”

      “不知马氏现在如何?”蒯越问道。

      “马氏虽薄情,却与威育有儿女,威不忍杀之。已写休书一封,送其回去。”

      “将军有情有义,令人敬佩。当初马氏嫁与将军之时,可曾有悔?”

      “哎,威只恨自己愚鲁,不曾领会高人之言。”

      蒯越不解,问道:“宝宝此言何意?”

      王威叹道:“当日,襄阳名士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骑马而来,令下人将马牵至河边。吾不解,问之,水镜先生,笑曰:此马水性佳,喜扬花。而今思之,水镜先生之意暗指马氏水性杨花之辈,只恨当时难以明白其中深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