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万岁约阿希姆》-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件事你们母后还不知道,如果英国人就此罢手,我希望它不再为旁人所提。”

        说这话的时候,威廉二世有意多看了夏树两眼。夏树心知维多利亚皇后对夏洛特还是不太放心,若是让她知道了这件事,对夏洛特的印象就更不好了。同时,他的思维不止流于事情表象。皇储的委屈沮丧,皇帝的语重心长,多少都有些做作的成分在内,他们像是早已商量过了——至少达成了某种共识。

        如他们所愿,夏树满怀感激:“陛下的苦心,皇兄的情谊,我此生将铭记于心。”

        威廉皇储适时表现道:“我们本就是同胞兄弟,共进退是应该的。”

        德皇换上一副略为严肃的表情:“好了,说说你们擅自调动军队这回事吧!如果你们直接向我报告,我岂会对约亨的诉求坐视不理?有时候,你们太自以为是了,这种事若是沦为他人把柄,你们可知道会给帝国的稳定带来多大的危害?”

        威廉皇储接到:“陛下训斥的是,我们行事欠缺考虑,应当接受处罚。”

        “处罚?”翘胡子的德国皇帝昂着头瞧了瞧自己的储君,“我有说过要处罚你们了吗?”

        皇储的表情当即来了个阴转晴,他笑着用胳膊肘捅了捅夏树,恭维说:“我们的陛下真是全世界最好的父亲!”

        威廉二世不愠不怒地“哼”了一声。

        到了皇储的帮助,夏树也适时做出回报:“陛下,这些天,骑兵、步兵和海军卫戍部队共同担负着布洛姆堡王子领地的警戒。经过观察和对比,我对皇家近卫步兵团的官兵素质极为钦佩,经过皇储殿下的锻造,他们已是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剑。”

        “这一点,威利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皇帝颇为满意地说:“在不久前的军事演习上,他奉献了一场出人意料的精彩表演,就连最资深的几位将领也赞口不绝。不过……我听说约亨你也参与其中了?”

        夏树看了看威廉皇储,他的眼神和表情显然不希望夏树分享这块荣誉的蛋糕。于是,夏树一脸讶异地说:“要论海军战术,我自视还有些建树,可这陆军战术,我基本上是个门外汉。前一阵子,我确实跟皇储殿下及其军事顾问探讨过有关陆上战术的问题,但我的角色是求教者。”

        “求教陆军战术?”皇帝好奇地问。

        “是的。”夏树答道,“一方面,我希望从陆军战术中获得一些启发,用以改良现有的舰队战术;另一方面,我觉得海军的陆战部队可以在战争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战术作用。”

        “结果如何?”皇帝问说。

        夏树掩饰道:“因为我的陆战知识实在太匮乏了,现在对许多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所以还在继续向皇储殿下求教。至于如何发挥海军陆战部队的战术作用,我已经有了一些大致的想法,等拟好了完整的方案,容我再向您详细报告。”

        威廉二世不置可否,他接着又问皇储和夏树准备如何处理被俘间谍,皇储将自己跟夏树商量的结果如实相告。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很是沮丧地说:“我们总是一再忍让,英国人却从不领情,他们难道看不出来,我们为欧洲的和平做了多大的努力?”

        皇储连声附和,夏树默然无语,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恼火归恼火,威廉二世始终认为法国才是德意志的头号宿敌,唯有消除了这个威胁,他的帝国才能获得称霸世界的入场券,在这之前,他不想跟英国人撕破脸皮。于是,他给身居英国王储之位的乔治表弟去信一封,不仅大谈婚恋自由,还暗示对方,英国方面的举动已经威胁到两国的正常关系。与此同时,德国皇帝还谕令军事情报局展开反间谍行动,并调遣皇家卫队前往布洛姆堡,替换夏树和威廉皇储先前调集的部队。

      第103章 家族荣誉

        警察,记者,围观群众,这些人之所以出现在希尔庄园的大门前,却非震动英国高层的“夏洛特事件”消息外泄,而是为一人的魅力所吸引。

        在皇家骑兵队的护送下,数辆汽车沿路驶来,居中一辆银色的轿车格外惹眼。钟顶形散热器,阶梯状的双排座位,宽大的左右踏板,这便是劳斯莱斯的SilverGhost——“银灵”。自1907年投产以来,它已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汽车”。

        四名佩戴军刀的皇家卫兵矗立在踏板之上,尽职拱卫着这辆敞篷汽车后座之人。

        这是一个蓝眼睛、狮王鼻,蓄着浓密胡须的中年人。他头戴传统船型海军帽,穿一身洁白的皇家海军礼服,神态威严又不失宽容亲切之感。

        汽车还未驶近,聚集于此的人群开始高呼“威尔士亲王万岁、王储万岁”。威尔士亲王本是威尔士公国的统治者,自1301年英格兰吞并威尔士之后,英王便将这个衔头赐予自己的长子,“威尔士亲王”也渐渐成为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英国王储——现任威尔士亲王乔治,在汽车上向他的支持者们挥手致意。因为曾长年服役于海军,他被民众称为“水手王储”。此人善于演讲,关心国民福利,因而颇得民心,又是海军投身造舰竞赛的重要决策者。面对德国人表现出的咄咄逼人态势,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赞同并支持本国的海军建设,得益于此,乔治王储在国内的声望水涨船高。

        汽车靠近庄园大门时,人群中有人高喊“皇家海军万岁!皇家舰队万岁!”

        听到这个声音,乔治王储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而当车队驶入庄园,身后的铁门缓缓关闭,他脸上的微笑旋即严肃的表情所取代。

        与此同时,在希尔庄园的一处仓库前,以希尔公爵为首的一干人等正恭敬地等待王储殿下的驾临。只是,他们脸上毫无光彩之色,反而一个个显得诚惶诚恐。在他们身后的仓库里单独存放着一堆残破不堪的飞机残骸,夹杂潮湿气息的风从透气窗吹入,拂动着残骸上撕碎的蒙布……

        从汽车上下来,乔治王储目光冷淡地扫了一眼现场众人,说话的时候,嘹亮的嗓音有意压低:“喔,这就是德国人用于跨海飞行的飞机,果然符合德国人一贯的审美。”

        “丑陋的机器。”随行者中,有人小声地替乔治王储说出了隐去之语。

        王储好奇地看了看周围:“它当初是在哪里降落的,那片草地?”

        希尔公爵连忙称是。只短短两个多星期,这位海军老将已显得格外憔悴。

        “喔。”乔治王储说道,“它之所以弄成这副模样,是因为降落的时候发生了碰撞?”

        “实际上,殿下,那片草地相当平整。事后勘察时,我们并未发现地面有异常凹陷或突起,它很可能是因为自身故障导致降落失败的。”希尔公爵答道。

        这时,原本恭候于此的一名灰发中年人向乔治王储报告说:“殿下,经过我们的仔细检查,这架飞机之所以出现致命性的损坏,确实是因为它的结构不够坚固。很显然,为了增加它的有效载荷及飞行距离,德国人对它进行了一些简化,所以……飞行员没丢掉性命实属侥幸。”

        乔治王储绕着飞机残骸转了一圈,扭头问希尔公爵:“确定是他亲自驾驶的飞机?”

        希尔公爵很肯定地答道:“我的一名随从亲眼见到他从飞机里出来,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顶多受了点无碍活动的轻伤。”

        乔治王储摇了摇头,似乎是对造物者的偏袒感到遗憾和失望。紧接着,他复述了事件的具体流程:“另一架飞机随之降落,连同飞行员在内,载了三个人重新起飞去了洛斯托夫特,然后从那里飞去了荷兰?”

        希尔公爵点头称是。

        灰发男子紧跟着补充说:“据我们推测,从洛斯托夫特到荷兰,飞机上应该只有两个人。否则,飞机燃料不足以完成这段航程。”

        乔治王储停住脚步,转身道:“两个人,两百多公里……那么,如果几年后爆发战争,德国人的飞机能否载着炸弹飞到英国,丢下炸弹再飞回德国去?”

        闻此,在场众人不禁愕然。

        思量片刻,灰发男子答道:“要想进一步提高航程,飞机的有效负荷必须用来搭载尽可能多的燃料,而且持续飞行距离越远,故障率越高,为了丢下区区几公斤爆炸物而冒着损失飞机及飞行员的风险,我个人觉得这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了,殿下,未来的事情谁也无法准确断言。十年之后,也许飞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届时战争的决定性战场也可能从海上和陆地转移到空中。”

        乔治王储显然不喜欢这个论调,他鄙夷地抖了抖胡子:“那恐怕要等到百年之后吧?”

        灰发男子恭敬地欠身退后。

        乔治王储朝着远离仓库的方向走出几步:“公爵阁下。”

        希尔公爵连忙上前。

        乔治王储示意公爵跟着自己往旁边走走,其余人等识趣地等在飞机残骸旁边。

        “从现有情况来看,那些德国人绑架希尔小姐是早有预谋的,而且得到了德国皇室的纵容,走外交路线恐怕行不通,特殊手段也因为德国人的严密防备难有效果,所以事情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此外,一旦消息泄露出去,愤怒的民众很可能要求惩治绑架者,无论我们应允与否,事态的发展都可能造成两国关系的突然恶化,这对我们既定的外交战略十分不利。”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本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希尔公爵很是自责地说,“保密局损失了多名情报战士,希尔家族背负的已不止是耻辱。无论如何,殿下,我恳请您允许我亲自解决这件事。”

        乔治王储迟疑了一下:“阁下有什么计划?”

        希尔公爵说:“我让夏萝的母亲写了一封信,只要她看到这封信,我相信,除非德国人强行拘禁,她一定会接受我们的安排回到英国。”

        乔治王储想了想:“然后呢?”

        “然后?”希尔公爵犹豫了一会儿,答道:“纵使她终生不嫁,也不会再同德国人发生任何瓜葛。我们将以家族的荣誉担保,今后绝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难道阁下准备将成立变成军事堡垒,或是把希尔小姐藏到某个德国人无法发现的隐秘地方去?”乔治王储反问。在希尔公爵做出回答之前,他有意压低声音:“您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让希尔小姐通过某种方式为自己的祖国效力,进而恢复希尔家族受损的荣誉?”

        琢磨出对方的用意,希尔公爵显得很是惊讶:“让夏萝当间谍?”

        “若能说服希尔小姐,让她迷途知返,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毕竟德国人视约阿希姆王子为海军天才,他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舰艇技术机密,这些情报能够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压制德国海军,尤其是高速鱼雷艇和新型主力舰的设计机密。”乔治王储说。

        “那如果她不同意呢?”

        希尔公爵问出这话之后,乔治王储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了公爵一个决然的眼神。公爵顿时领会了他的用意,愕然中带有无奈的悲怆。

        乔治王储拍了拍公爵的右上臂,扭头离开,徒留满头白发的希尔公爵无比纠结地站在那里……

        时光的脚步轻盈无痕,转眼已至深秋。

        这一天,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内旌旗招展、鼓乐喧天,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前来,为的是一睹德国海军新战舰的下水仪式。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造船厂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一号船台上,躺着一艘尚未安装炮塔和甲板建筑的战舰,它下半部分涂着黑色的防水漆,上半部分是亮眼的乳白色,线条流畅的舰体显得格外修长。

        当头戴金盔、身披戎装的德皇威廉二世在帝国公海舰队司令海因里希亲王和帝国海军国务秘书提尔皮茨等人的陪同下登上观礼台,黑压压的人群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在这个迅速崛起的国家里,人们渴望得到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尊重,空前高涨的民族情绪使得大海军建设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来自各界的热烈支持。日益强盛的舰队不仅是成年人津津乐道的对象,孩童们也以拥有一艘锡制的战舰模型为荣!

        船台尾部,人们早已为这艘新战舰的下水仪式准备好了搭台和香槟。万众瞩目之下,一位身材魁梧的陆军将领稳步走上搭台。没有冗杂的讲演,没有动情的表达,他神情严肃地从仪式官员手中接过香槟,道了一句“天佑吾皇”,便将香槟掷出。

        阳光下,晶莹的碎片华丽纷飞,飘扬的彩带寄托着万众的祝福与期待。在激昂的军乐声和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战舰缓缓滑下船台,在水面上激起一片洁白浪花……

        这是德国新战舰“毛奇”号的下水仪式,在英国无敌级战巡接连入役的【创建和谐家园】下,德国海军加快了新型快速舰艇设计建造及硬件配套进度。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的工人们日夜赶工,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旧船坞的扩建工作,“毛奇”号的建造日程得以提前,而该舰是继布吕歇尔、冯·德·坦恩之后德国建造的第三艘战列巡洋舰,同级姊妹舰“戈本”号较它晚开工半年,亦由汉堡布洛姆·福斯船厂承建。

        在观礼台的显眼位置,身着海军校官礼服的夏树安坐于一群奖章满胸的将官之前。功勋只代表过去,实力决定现在和未来。拿骚级战列舰成功服役后,对比英国无畏号和帕勒洛丰级战列舰,德国海军高层彻底意识到了“天赋”的非凡价值,他们终于放下早先的顾虑,在毛奇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给予了夏树绝对支持,让这位未及20岁的皇室成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总设计师。

        诞生于夏树手中的“毛奇”,源于历史原版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获得更为出色的防御力,它增重近10%,标准排水量达到2万4千吨,炮塔、司令塔和水线主装甲均为11英寸,整体防御力与拿骚级战列舰相当。火力方面,夏树的毛奇采用了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的四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且因克虏伯的技术改进而装备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50倍径炮管;动力采用了以帕森斯技术为基础进行改进的硕效蒸汽轮机,最大功率5万5千马力,过载时可达到6万马力,四轴双舵,设计最高航速25.5节。

        如此性能优异的战列巡洋舰,在海战中碰上任何一艘英国战巡都不用皱眉头,但即便如此,它也只是夏树的“得意之作”而非“满意之作”,过于高昂的造价和漫长的建造周期仍让这位“霍亨索伦天才”感到十分的困扰。

        为了弥补这种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根治的缺憾,夏树在技术性能上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优异的火力和防御配置,毛奇级还将是德国海军第一种安装弹射器并搭载水上侦察机的主力舰,预定使用的舰载机型为胡伯特航空生产的容克3-C,这种单发双翼双座的水上侦察机能够以105公里的时速持续飞行两个半小时(历史上的毛奇级战列巡洋舰也搭载了水上飞机,只不过未采用弹射方式,而是和交通艇一样吊至水面再滑行起飞),从而将舰艇的观察视野从肉眼距离扩大到飞机巡航半径。

      第104章 毛奇

        德国之所以将自己最新型的快速战舰命名为毛奇级,是为了纪念1891年逝世的名将贝恩哈特·冯·毛奇,即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老毛奇”。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老毛奇指挥普军获胜,终结了奥地利在德意志世界的传统领袖地位;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老毛奇指挥3个军团迎战法军,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终结了法国大陆强国和拿破仑三世的王权,直接促成德意志统一,他因此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

        老毛奇的成就不仅在于军事指挥领域,他还缔造了闻名天下的普鲁士总参谋部体制,使参谋部从军事幕僚机构变成了军事指挥、决策机构,并为各国纷纷效仿。值得称道的是,老毛奇的军事思想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观点,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重视总参谋部和参谋人员对于组织和完善军队作战指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军事上要充分认识和运用铁路和电报等最新技术,主张先敌动员、分进合击、快速突破、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在军事建设上,就战争动员、军队编制、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等等问题,都有论述和建树,他的军事理论为日后叱咤欧陆的“闪击战”铺垫了基础。因此,他与俾斯麦一道被人们尊为上帝赐给德意志的“百年礼物”,两人一武一文,为德意志的统一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功勋卓著的老毛奇活到91岁高龄,虽有过一段非常令人羡慕的浪漫婚姻,膝下却无儿女,故而对自己的侄子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这便是在毛奇号战列巡洋舰下水仪式上掷瓶的那位陆军将官,人称“小毛奇”的赫尔穆特·冯·毛奇。

        在大多数后世人的观念里,小毛奇简直是优柔寡断、中庸无能的代名词,极有可能一举击败法国的施利芬计划,在他的一再修改下最终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德军陷入了西线堑壕战的泥潭,最终拖垮了这个新兴的帝国。若以成败论英雄,小毛奇确实是一个失败的统帅,但以此评定他的能力难免有失公允。事实上,这位生于1848年的德军将领是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他先后在普鲁士近卫军和总参谋部服役,自1882年起任其叔父的副官,学到了大量的军事参谋知识,接受了大量的军事实践,他推崇叔父一贯提倡的速战速决思想,并多次表示,无论如何必须争取实施机动战,必须进行会战,而绝不能发展成为阵地战。在某些事情的运作上,小毛奇要比施利芬更正确更理智一些。此外,小毛奇还努力与海军司令部协调陆海作战计划,恢复了与同维也纳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及其总参谋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的联系,使得奥匈帝国方面对德军的作战策略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军事盟国并肩携手作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与施利芬不同,小毛奇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厚的肩膀,他待人和蔼,举止端庄,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凭借“堂堂的军人形象”,他颇受皇帝的宠信。因而在任命小毛奇为陆军总参谋长时,皇帝声称,德军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必会让所有的敌人望而生畏。

        能够在军界平步青云,终继瓦德西、施利芬之后登上了令人羡慕的总参谋长之位,小毛奇靠的也不光光是叔父的威名。在与德国皇帝的交往中,他要比自己的先辈们精明得多,他不是一个简单盲目顺从的士兵,也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宫廷侍臣。在接受总参谋长的任命之前,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使皇帝及其侍臣们为之瞠目——自他上任之时起,皇帝不得介入任何军队指挥问题,包括总参谋部的大型图上作业或皇家演习。

        出乎人们的意料,历来骄横的威廉二世居然痛快地接受了小毛奇的要求。

        尽管得到了皇帝的全力支持,但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对小毛奇而言可谓千斤重担,因为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他自惭形秽。在培养总参谋部军官的工作中,他不想让任何不熟悉军事情况的人介入。也许他已经看到了,皇帝在人品方面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在军事上却是个门外汉。如果说皇帝已经是一个性格复杂、神经敏感的人,那么小毛奇的性格就更加复杂和敏感。在接任总参谋长之职前,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以军需总监的身份独立自主地领导1905年的大型秋季演习,这其中含有几分验证自我的意思。根据施利芬的评价,演习的结果自然是出色的。小毛奇在上任之初遇到一些困难之后,便以惊人的速度熟悉了他所肩负的繁杂工作,其地位也与日俱增。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继承的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打上施利芬烙印的陆军总参谋部。

        ……

        在“毛奇”号下水当天的庆祝晚宴上,提尔皮茨同小毛奇谈起欧洲形势,夏树在侧旁听。这对陆海军首脑皆对德国的战略处境感到担忧,进一步谈及战争的可能性,提尔皮茨显然很关注陆战格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德国海军的作战策略。不过,小毛奇显然认为德国陆军在单独面对法国军队时有绝对的胜利把握,关键是俄军的动员时间和奥匈帝国的军事作用。只要东线无恙,德军将在西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挥师东进,将俄属波兰纳入德国的领土范围,“解放”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使之成为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我们认为英国人不会卷入这场战事,他们乐于看到大陆国家相互拼争,就算他们脑袋想不开非要插手,战争也会在他们的海上封锁奏效之前结束。假如英国派遣他们数量可怜的陆军部队登陆法国,我们强大的右翼兵团会像车轮碾蚂蚁一样把他们碾碎。”小毛奇很有自信地说道。

        作为后来人,夏树知道这番论断存在多么大的硬伤,他好意提醒说:“将军阁下,我听说法国人正帮助俄国修筑中部和南部的铁路线,这似乎意味着俄国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动员和集结兵力,您不担心这点?”

        “哈!”小毛奇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以法国人的诚意和俄国人的效率,那些铁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工呢!退一步讲,就算铁路完工了,以农民为主的俄军动员部队也需要很长时间完成集结,等他们开赴铁路沿线然后搭乘火车南下,我们的胜利之师已经在东普鲁士恭候他们了!”

        一旁的提尔皮茨不知所谓地笑了笑。

        小毛奇看了看提尔皮茨,大概觉得刚刚的话有什么疏漏,他皱紧眉头思考片刻,恍然大悟:“基于英吉利海峡不利于主力舰队作战,在西线作战期间,我建议海军舰队牢牢守卫本土海岸线并封锁波罗的海,隔断法国和俄国之间的海上联系。等到我们挥师东进的时候,必定需要海军的配合帮助,将俄国军队从波罗的海东岸赶走。”

        对于这种安慰性质的话语,提尔皮茨显得不怎么感兴趣,这位公海舰队的缔造者始终将目光放在更加辽阔的大洋上,而夏树则想起了历史上的阿尔比翁行动——1917年末,为了摆脱两线作战的困扰,彻底打垮实力较弱的俄国军队,德国海陆军在波罗的海展开了两栖登陆行动,企图攻占圣彼得堡。德国海军精锐尽出,但在遍布水雷的芬兰湾,他们并没有预期的发挥,反而有多艘主力舰中雷受伤,而海军部队的两栖登陆同样因为准备不充分和缺乏经验而收效甚微。

        当着陆海军两位首脑,夏树试探道:“如果未来需要在波罗的海东岸进行登陆作战,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组建更大规模的海军陆战部队。”

        “殿下所言极是。”提尔皮茨给了一个看似肯定其实很含糊的回答。

        提尔皮茨老练世故,出身名门的小毛奇能够当上陆军总参谋长,这方面必然不差,他同样模棱两可地说:“陆战队是海军的传统兵种,曾在殖民时代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勤奋而专业的训练会让他们具备不逊于正规陆军的战斗力,非常适合在舰炮射程内的登陆进攻行动。”

        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的海军陆战队主要是随舰配备的战斗人员,他们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冷兵器时代,到了风帆炮舰时期,战船上仍搭载有为跳帮作战准备的近战兵,到了近代,他们虽然不再参与海战,却在列强国家的殖民侵略行动中担当先锋,殖民地战争基本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通常情况下,一艘巡洋舰级别的战舰可以搭载数十乃至上百名陆战队员,必要的情况下,部分经过训练的船员也会参与陆上作战行动,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和正规的陆军相提并论,且缺少重武器及辎重,只适合在有舰炮掩护、陆军配合或对手极为弱小的情况下作战。受战略地理的制约,德国主力舰队尚无远洋作战之需,通常只有那些执行殖民地巡航任务的巡洋舰配足陆战人员,其余战舰,例如一艘编员500人的战列舰,往往只配备一支四五十人的陆战队,这些人往往还兼了舰上的其他岗位。执行登陆任务时,其余舰员们虽可临时抽调,但如果不经专门训练,用于陆战纯属“业余”,实战效用可想而知。

        夏树当然不想从陆军首脑这里得到一个打哈哈的答复,他明确问道:“海军陆战队的表现必定配得上它的悠久历史,只是现代化的登陆作战已不同于从前,仅靠单艘战舰的陆战队难以单独完成作战任务。鉴于此,我们希望对编练操演模式进行调整,以营、团或是旅的规格对海军陆战部队加强陆上作战训练,并适当增强他们的武器装备。不知总参谋长阁下以为如何?”

        如果提尔皮茨或者夏树是赫尔曼·戈林式的人物,那么德国海军组建师级规模的陆战部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两人的威望和影响力仅限于海军领域,海军在德国的地位又远未达到可以和陆军平起平坐的程度,海军陆战队的整编势必要得到陆军的认可——至少不是反对。事实上,近年来德国海军之所以能够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与陆军的“认可”态度是分不开的,而德国陆军之所任由德国海军扩大规模并占用更多的军事资源,考虑的其实是保持军官队伍的“纯洁性”。在军队高层看来,如若陆军大幅度地扩充编员,势必会有一些平民出身的士兵进入军官行列,这些当当中难保没有革命分子。如此一来,忠于皇室的军队有可能成为革命的摇篮,进而威胁到帝国的安危。

        小毛奇终于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如殿下所言,现代战争的形式已不同从前。海军陆战队扩充规模、增强配备,只要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我个人没有任何异议,而且陆军也理应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至于海军陆战部队的编成,我觉得这取决于军官团队的素质和能力……恕我直言,目前海军缺乏一批真正有陆战指挥能力的军官将领。”

        夏树进一步问:“那么,海军能否在不影响陆军实力的前提下,通过正常的人事途径,从陆军引入一些有经验的指挥官?”

        小毛奇笑道:“若以此为前提,王子殿下,那就只能在预备军官的名单上进行挑选了。”

        夏树看了看提尔皮茨,两人皆在揣摩这位陆军总参谋长的真实想法,而紧跟着,小毛奇又补充说:“关于海军陆战队的扩编规划,皇储殿下之前与我有过一次交流。目前陆军内部确实有一批渴望进阶但又不那么符合条件的军官,他们大多数人是称职的,符合低级指挥岗位要求的,但不排除他们有一部分人思想过于激进。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海军仍决定接纳这些人员,经陛下同意之后,我们无条件配合。”

        有了小毛奇的应允,后面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夏树礼貌微笑:“总参谋长阁下,非常感谢您对海军工作的支持,关于这件事,我们将择日向陛下详细汇报。”

        小毛奇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又说了一句:“基于陆上作战的特性,在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高级指挥官之前。我个人建议,海军陆战部队暂以营为单位进行编整训练。”

      第105章 右翼扫过海峡(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