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安北月刚要破口大骂,就被安亲王拉住了,安亲王冷笑一声道:“苏三小姐好厉害的一张嘴啊!”
苏子余不落下风的回敬道:“嘴是我自己的,可道理是天下人的。若是王爷不信,可以问问各位殿下,忙碌一日回到府上之后,是希望看到自己爱妃写了一手好字,还是希望进门便有饭菜飘香,暖汤热茶呢?”
这还用问么,不仅仅各位殿下,就算是皇帝,也喜欢皇后亲手做的小点心。
抛开风花雪月,大家平日里过的还是柴米油盐啊!
皇后对苏子余愈发满意了,皇帝也觉得苏子余这副混不吝的气势,透着一股可爱。
皇帝笑了笑道:“投机取巧,你啊你,胜之不武,胜之不武啊!”
一句胜之不武,已经将比试定性了,虽然不武,可是她确实胜了!
第171章 :陛下的第三题
苏子余透过层层人群,看向没有凑过来的君穆年,君穆年也抬眸看向苏子余,四目相对之下,竟是感觉周围的人和物都变得虚无了!
苏子余挑挑眉,用眼神询问:“如何?”
君穆年轻笑一声,用眼神回复:“尚可。”
二人之间的互动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却偏偏被君穆岚看见了。
君穆岚气得险些捏碎手上的酒杯,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得到苏子余,也一定要让苏子余一辈子活在他的阴影之下。
与君穆岚同样生气的,还有那第二次被抢了风头的安北月。
看到众人都在夸赞苏子余,安北月气得险些坐不住,要冲上去抓花苏子余的脸。
可是昭文帝都已经宣布结果了,她只能把这口恶气,咽回肚子里。
眼看着自己女儿气得脸色发白,安亲王妃低声安抚道:“看她爬的越高,等下摔的越痛!”
安北月吐出一口浊气,对着安亲王妃点点头。
……
三十人很快选出了前十五个,接下来就要进行最后一场比试了。
苏子余下意识捏了捏自己的腰间的纸条,微微垂眸脑海里思考着对策。
皇后娘娘看着昭文帝,开口笑道:“陛下,这最后一题,不知陛下想好了么?”
昭文帝喝了一口茶,略作沉吟后,开口道:“皇后啊,你可还记得盛康十年。”
提起这个年头,皇后忍不住叹口气,而大殿中文武百官,也都脸色凝重了起来。
盛康十年,是十六年前,也就是苏子余出生的前一年,所以苏子余对昭文帝为何提起这个年头,并不知情,也无法揣测圣心。
皇后娘娘开口道:“怎么能不记得呢,那一年真是多事之年。江南水患,西北大旱,北楚进犯,南疆也虎视眈眈。咱们大周内忧外患,天灾【创建和谐家园】,民不聊生。陛下掏空了国库到江南赈灾,为免沿途官员盘剥贪墨,陛下亲自带着赈灾银两南下,还险些……”丢了性命几个字,皇后没敢说出来。
可这件事,几乎在场有些年岁的官员都知道。
¡¡¡¡ËÕØ©Ïà½Ó»°µÀ£º¡°±ÝÏÂΪ´óÖÜé龫½ßÂÇ£¬Ä˳¼µÈÖ®¿¬Ä£¡£¡±
户部尚书也开口道:“没错,当年灾情严重,陛下带着后宫娘娘们,都一日只吃两餐,一餐不得多过二两米饭。正是因为陛下如此爱民,才让咱们大周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是啊是啊,都是陛下治国有方啊!”
“没错没错,百姓都仰仗陛下龙恩浩荡啊!”
……
昭文帝抬抬手,打断了众人奉承的话,他开口道:“朕记得,当年粮食短缺,江南、西北、北楚边境,都需要粮草。可朕手上,只有不到两万石粮草。军中要粮,否则将士吃不饱,无法保家卫国。江南要粮,水没江南,许多百姓一夜之间家徒四壁。西北要粮食,连月干旱,让西北秋粮颗粒无收。可朕手上只有两万石。朕想问问你们几个孩子,如果这两万石粮草放在你们手上。你们要如何安排?这就是第三题。”
第172章 :君穆年的纸条
昭文帝说完第三题之后,宫人们立刻抬上来十五个桌案,上面摆放了文房四宝。
整个龙腾殿,宛如一个殿试的考场一般。
很显然,昭文帝这一次,要考验这些闺阁少女的学问,也要考验她们统筹能力,和术数的能力。
看到这个题目,所有大臣都忍不住心里紧张起来,因为这个考题,哪里像选妃,根本就像是在选可以母仪天下,辅佐君王的皇后。
众人开始努力回想,当年的困局是怎么过去的,可昭武帝却没有给他们太多作弊的时间,直接命这十五个少女开始解答。
圣旨一下,陈公公便在最前面的桌案上,放了一个香炉,上面燃了一炷香,这香比平日的要粗上许多。
估摸着,怎么也能燃烧半个时辰,而这半个时辰,便是考试的时限了。
眼看着一个个姑娘都白了脸色,大家便知道,她们无从作答。
是啊,这些少女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十八岁,最小的,才十四岁,十一年前的事情,她们怎么可能了解呢?
就算是了解,她们也无法想象那两万石粮草有多少,又能供给多少人。
这个题目对她们来说,根本就是戳到了知识的盲区。
同样,也戳到了苏子余知识的盲区。
苏子余站在桌案前,皱着眉盯着面前的白纸,好像和其他大家闺秀一样困扰。
可事实上,苏子余却并不是因为考题而困扰,而是因为君穆年给她的纸条而疑惑。
那纸条上其实只写了四个字。
那前两个字是——红苔。
苏子余知道红苔是什么,她研究那么多草药,自然知道红苔是番薯,也就是地瓜的别名。
她有些疑惑的是,君穆年是怎么知道陛下要考关于粮草题目?而且君穆年给她这个提示,算不算帮她作弊啊?君穆年是什么意思呢?同意娶她了?
就在苏子余神游思考的时候,安北月那边已经将对策都写好了,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跃然于纸上,任谁都会夸一句,才貌双全。
其他少女也都纷纷提笔急书,不管对错与否,总不能交白卷,那么丢人。
只有苏子余站在原地,动也不动。
¡¡¡¡ËÄÍõÒ¯¾ýijç¼û×´àÍЦһÉùµÀ£º¡°ÀÄóijäÊý¡£¡±
二王爷君穆岚也开口道:“苏三小姐若是答不出,便认输吧,莫要写出什么贻笑大方的东西。”
苏子余转过头看向他们兄弟二人,随后翻了个白眼继续盯着面前白纸。
君穆岚和君穆崇气得个不轻,因为苏子余刚刚那个眼神,分明就是在说“关你们屁事!”
君穆崇咬了咬牙开口道:“二哥,你说苏子余是不是中邪了,她怎么对咱们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别说一个丞相府的庶女了,就算是那安北月,见到我们不一样要毕恭毕敬么。她这是吃了什么大仙屁了。”
君穆岚冷笑一声道:“等为兄把她抓到床上,好好审问之后,再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君穆崇诧异道:“二哥,你还想……你吃的亏还不够吗?”
君穆岚颇为自信的狞笑了一下道:“这一次,为兄绝不会再失手。”
第173章 :帮助和试探
半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那一柱清香,很快就燃尽了。
君穆年状似无意的看着面前茶杯,可他一直在注意苏子余的动向。
眼看着所有闺阁少女都认认真真写下长篇大论,而苏子余只在最后一盏茶的时候,在纸上胡乱划拉了几下。
君穆年心中泛起了嘀咕。
他把一个五年后才会被东周发现的植物告诉了苏子余,不知道苏子余会不会利用,也不知道她认不认识红苕。
如果苏子余会利用,且认识红苕,那么是不是说明……
她也梦到了未来的事情?或者,她也重生了?
君穆年晃着手上的茶杯,碧青色的茶水在茶杯里打着转,竟是一滴也没有洒出来。
就在他要抬头看看苏子余的时候,君穆岳苦哀哀的声音响在了耳侧。
“完了完了完了,七哥,苏小姐要被淘汰了。”君穆岳的表情满是惋惜。
君穆年疑惑道:“为何?”这陈公公不是刚刚才收卷么,父皇还没来得及看,为何嘉安会这么说?
君穆岳叹口气道:“七哥,我刚刚看到了,别的姑娘都写密密麻麻,这么长一篇文章,就算不会句句有理,也能跳出一两句事宜的话吧。可那苏小姐……她一个字也没写啊,她在上面画了一幅画。”
君穆年诧异:“画?”
不等君穆岳回答,昭文帝已经当场开始阅卷了。
“胡说八道!”嗖一张考卷被扔了出来。
¡¡¡¡³Â¹«¹«¼ñÆðÀ´¿ª¿ÚµÀ£º¡°Àô²¿ÉÐÊéñûС½ã³ö¾Ö¡£¡±ñûС½ã°××ÅÁ³ãùÈ»ÓûÆüµÄÅÜ»Ø×Ô¼ºµÄ×øÏ¯¡£
“不知所云!”嗖,又一张考卷被扔了出来。
陈公公再次捡起来,开口道:“归德将军王小姐,出局。”王小姐叹口气,也离开了大殿当中。
眼看着一连五六个人都被出局,皇后苦笑着按住昭文帝的手,开口道:“陛下,您这是选儿媳妇呢,不是选内阁!”
皇帝愣了愣,片刻后无奈的叹口气道:“那你来看,朕看不下去了!”很显然,在昭文帝眼中,这些文章狗屁不通,这些少女都是蠢货。
皇后笑了笑把考卷接到手上,片刻后开口道:“北月这个文章写得不错,攘外必先安内,江南虽有水患,可江南植被茂盛且大水褪去后,寻找野菜菌菇果腹并不难,且江南水域多,水中有游鱼,也可用来填饱肚子,所以粮草要先供给西北干旱之地……”
皇帝微微点头,虽然安北月文章写的并不秀丽,可她的法子,确实和当年他做出的决策一样。
将粮草分给了西北,得了粮草的人家必须出一个男丁到北楚边境参军,抵御外敌。
昭文帝看了一眼安亲王,心想这件事安亲王是知道的,看来他给安北月叙述过。
不过这并不能算他作弊,毕竟安亲王也不知道他今日会以此为题。
皇后继续看下去,最后矬子里拔大个选了几个人,直到皇后看见苏子余的画时,实在忍不住有些疑惑,拿到昭文帝面前,开口道:“陛下,您看这个……”
第174章 :苏子余的答案
昭文帝低头看过去,脸色更加难看了,随手将那张纸扯过来扔了出去,怒声道:“苏子余!”
苏子余连忙近前跪在地上开口道:“臣女在。”
昭文帝冷声训斥:“不要仗着你自己有些小聪明,就在朕面前故弄玄虚,你也说过民以食为天的话,难道不知道这个考题的严肃性么?画这么个鬼东西,你什么意思?朕可以容你不懂,但是不能容你不屑!”
苏丞相身子一抖,连忙就要起身告罪,可苏子余却先一步说道:“回陛下话,臣女没有半点不屑,反而臣女非常用心的思考这个问题,足足思考了半个时辰。”
昭文帝蹙眉道:“那你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这花不花草不草的东西?”昭文帝指着被扔到地上画,满脸都是怒容。
毕竟当年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好事,如今旧事重提,依旧让他这个做皇帝心情沉重,如此严肃而悲戚的事情却被苏子余当做笑话,让他这个一国之君如何能不怒。
苏子余叹口气,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径自站起身,朝着那张被扔出来的图画走过去。
陈公公刚想训斥一声大胆,就被皇后一个眼神瞪了回去,皇后想看看这苏子余到底如何自圆其说。
苏子余捡起了那幅画,没有急着开口解释画上的内容,而是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女五岁的时候,娘亲带臣女到山上采草药,偶然得到五个小兔,娘亲将五个小兔带回家中饲养,臣女很喜欢,经常把小兔们从笼子里放出来嬉戏,结果有一天,五个小兔中莫名丢了两个,后来发现,是因为臣女没有把笼子关好,导致小兔丢失,而丢失的小兔上了旁人的饭桌。臣女后悔莫及,想去弥补,想为小兔讨个公道,甚至希望时间倒回到前一日,臣女一定会关好笼门。娘亲见臣女难过不已哭声不绝,便开口安抚道……”
说到这里,苏子余声音有几分哽咽,不知是不是受到原主的影响,此时此刻,她真的特别想念袁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