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联想,他说过他五十而知易,又说过他五十而知天命,这之间是否有某种必然联系呢?”

      “庄哥,我明白了:孔子通过研读周易,达到了知天命的成绩。”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那么,说明,周易就是一部让人知天命的书。那么其中那句感叹:可以无大过矣,是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也对,他后来说,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行为达到了通达自由的境地。可以说,孔子虽然没有完成政治事业上的理想,但他至少达到了人生赢家的程度。我这个判断没问题吧?”

      “谨慎准确,科学判断。”

      “但是,无大过矣,不仅是指没有大的过错,而且在周易中是有具体所指的卦象,即大过卦,其含义更为深刻,在此我不作专业解释。但是,结合孔子一生活动,当他体味到大过卦时,就知道,自己一生的结局了。对此结局,他接受并且顺应了。安然地渡过了他的晚年。”

      “还有这种操作,你的推导有根据吗?”

      “大过卦的卦象是兑上巽下,即水上风下,这是个阴阳反背的象。我们知道,风行水上才是正常现象,风在水下就不正常了。周易卦辞的解释是:行事艰难。所以,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就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恐怕是行不通了。于是退而求其次,教书育人,编定诗经、撰写春秋,结果,成就了他最独特的价值:文化传承。”

      “是的,孔子的最重要身份是教育家而非政治家。”

      “是的,这就是周易对孔子人生道路选择的启发。并且,为了解释周易这种作用,他为其写了十篇论文,后人称为易传,这个传不是人物传记,而是阐发、解释的意思。这十篇论文,也有人把它称作周易的十翼,就是让周易光显于天下的十个翅膀。”

      “这个我倒没有接触过。它们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其内容宏大驳杂,无法细说,我自己也没完全读懂。但我所知道的是,这其中包含了周易的一些原则,以及算命的预测的一些忠告。”

      “伙计,这太专业了,你捡重点。”

      “比如,孔子得出一个结论是:善易者不卜。真正懂得周易的人,是不用它来算命的。我的老师董先生也说,易经的象是对自然的模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对自然规律的模拟,就是顺应规律,如果懂得了人生法则和规律,算命就没有必要了。孔子还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对乾卦其中一爻有这样的解释: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助者天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算命的意义何在?”

      “在于认识命运,更要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命运中的价值。我相信,你不是一个受命运摆布的人,你也有认识自己命运的能力,所以你完全可以以自强不息的方式把握命运的方向,为什么要算命呢?”

      “庄哥,你说了半天,我也似懂非懂,你不想给我算命,还搞出这一大段理论,我也是服了。”

      “好,具体到你这个所谓的选择,要按算命的法则来说,有两点:不动不占,不疑不占。”

      “啥叫不动不占,啥叫不疑不占?”

      “不动不占,在我这方面,没求出动爻,不解释卦象。在你那方面,没有巨大的思想冲动和行为变动,不算卦。这点你勉强符合。但在不疑不占这个原则上,你就不符合了。”

      “我没有疑问吗?我就是疑问纠结才问你的哟。”

      “你有疑问吗?那么,我来问你几个问题,用简单的逻辑就可以推导出结论,还需要用周易来算吗?”

      “我倒要看看,庄哥你用的是什么逻辑。我警告你,逻辑方面你可忽悠不了我,我自信自己的思维能力还是有的。”

      “那好,我问你,你喜欢目标导向思维方式还是底线思维方式?”

      “都喜欢,因为这可以思考我的出发点和顶点,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就是捷径。”

      “那好,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知道吗?在普林斯顿和成立公司之间,哪个更有可能你的目标?你应该有答案了吧。”

      “有。但我还是有点纠结,浪费机会太可惜,成立公司太冒险。”

      “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因为你的生命时长大约是个恒量,而变量是你前进的方向。但你肯定不愿意浪费时间成本而搞反方向、南辕北辙吧。”

      看着他在默默点头,我继续说到:“衡量是否值得冒险是属于底线思维方式,就是你愿意付出多大代价,能够作出多大牺牲。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否面对,是吧?”

      “可以这么说。”

      “那么,你所能想到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呢?”

      “公司失败,血本无归。”

      “即使这样,那你会穷愁潦倒,比今天更差吗?”

      “那倒不会,我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生活能力还是自信的,虽然我不是什么天才,但在我们市,当年高考,我也是理科状元。”

      “这就是说,对你个人来说,你输得起。那你怕什么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

      说到这里,我看到他脸上释然和轻松。我继续:“你父母和家庭有很重的负担吗?”

      “没有。我虽然是独子,父母在农村,但他们的身体还好。父亲退休还有退休金,家里几亩地租给别人搞蔬菜大棚,一年也可以分得一些钱,生活没问题。况且,我如果不马上考虑成家在北京买房的话,以我这几年的积蓄,支撑他们养老是没问题的。”

      “你父母对你的期望很高吗?”

      “高,也不高。我父亲就是让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给他们丢脸就成。”

      “怪不得你有今天的成绩,你父母是如此通达的人啊!”

      “我当年考上清华,就已经给他们争脸了。他们的要求不多,只是有时乡邻来北京,我只要热情接待,他们就很高兴了,说给他们在村里长脸了。村里人说咱村有人在北京,去了有人管吃管喝,还开小车送到车站,还提前把票给买了,这是首长待遇,李老师养了个好儿子。”

      我看他说到这时,脸上露出了愉快满足的神情,我就知道,这个李茅也是把感情看得很重的人,只不过平时掩盖在他那貌似理性的外表下罢了。

      “那么,如果公司失败,你刚才说的这些会失去吗?”

      “庄哥,我明白了,即使出现最差的结果,我也只有金钱和时间的量的损失,对我人生的底线是没多大冲击的。”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风险是肯定有的,但你已经具备了抗风险的能力,为什么不去搏一搏呢?回到初心,我问你,假如你是孙悟空,是当齐天大圣好呢?还是当斗战胜佛好?”

      “齐天大圣,快意人生。”

      “我的逻辑有问题吗?硕士?”

      “好像没啥问题。管他呢,反正我不想去西天取经了,我要下龙宫上天宫,不折腾不叫青春,就是失败了,被压在五行山下,也不怕,因为孙悟空是不死的。大不了向天再借五百年!”

      “吾为汝安心竞。”

      “啥意思?”

      “这是达摩对二祖神光的话。”

      “庄哥,你越来越像【创建和谐家园】了,记住,我若成功了,一定给你合作一次;我若失败了,你也要跟我合作一次,我感觉,总有一天,你会拉兄弟一把。”

      “你又附加条款了,还没开始做生意,就学那付奸商的嘴脸。”

      “真的,庄哥,我觉得我的直觉有时挺准的。你会成为我的关键先生,不信,瞧好吧您呢。”

      他最后一句模仿的北京话,不伦不类,我俩相视大笑起来。

      这时,突然背后传出一个声音,吓了我俩一跳。

      第三十二章 接近大客户

      接近大客户

      我俩回头,看到小苏倒了进来,原来,他一直在门口偷听我俩的谈话,门是虚掩的,他不注意靠向门边,倒了。

      “小苏,你小子偷听搞基啊?你家伙还穿个睡衣!”

      “李哥,我,我,起来上厕所,听到你们谈话,才听就倒了。”

      “是吗?你怕是听了好久了吧?”我其实也是猜测。

      “庄哥,你真的会算?怪我有眼不识泰山,对不起,兄弟我尴尬了。”他红着脸站起来,准备退出去。

      “别动,我这里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李茅突然声色俱厉。

      “李哥,对不起。我去给你们泡茶。”

      “那茶叶就在我屋子的书桌上,泡一大壶,我们聊聊。”我这样说,是想缓和一下当时的气氛,不过,我也想喝茶了。

      不一会,苏明涵,端茶进来,还带了两个杯子。“杯子少了一个,你把你的杯子也带进来”李茅笑道“你既然已经听了,就参与进来,别想耍单”。

      “好的,李哥,你刚才把我吓着了,我来倒茶赔罪。”

      我和李茅坐床边,小苏把床头柜拉在我俩中间,把茶壶放在床头柜上,给三个杯子斟满茶,然后自己拉了把椅子坐在对面。

      “说说你的看法,小苏,你不能白听半天”李茅问道。

      “我也没听全,哥哥们都是高手,我不敢插嘴。但是,如果哥哥们不讨厌我的话,我厚着脸皮想说出自己的两请求。”小苏红着脸,热切地望着李茅和我。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跟我们磨叽!”李茅快人快语。

      “李哥,你要与别人成立新公司,那么,在老公司就没人带我了。我想跟你一起干,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当你的助理我也愿意。”

      “这个事我还没最后确定,如果确定了,你来我这里,我肯定是欢迎。但是新公司,在薪酬待遇和工作强度上,与老公司不能比,你要考虑好。”

      “没问题,只要跟着李哥,我就有饭票,是吧,庄哥。”他说完朝我看了看,我点点头。

      “别说好听的,现在,在我没离开老公司前,你不准向别人透露一个字,听到没?”

      “那肯定,这还用说吗?”他又转向我:“庄哥,你学问太高深了,我估计是学不会,但你抽空是不是帮我算一卦?”

      “算什么算,跟着李哥就有饭吃,我已经给你算定了。”

      满屋茶香,空气中蒸腾着躁动的气息。

      第二天,我继续去上我的经济学培训课。现在,我感兴趣的不是老师讲的课程了,我对上课的人感兴趣。

      今天我去年比较早,看见那个温州富婆也来了,这是个机会。

      “冯姐,您这么早就来了?”

      “小庄,你也早啊。我是年龄大了,睡不着,你一个年轻人,这么早,不简单。”

      “您年龄不大啊,冯姐,我看您最多四十岁,身体看来也很好啊。”

      “快五十的人了,不敢跟你们年轻人比。”

      “真的吗?我真没看出来。您估计生活顺心,身体基础好,才显得这么年轻,古人说,相由心生,我看您也是心地善良,所以,气质和神态就超越了年龄吧?”

      “你真会说话,把我说开心了。下次给姐一个机会,我请你吃饭。”

      看到其他同学陆续进入教室,我们各就各位,准备听课了。

      今天老师讲的是盐铁论,问了一个问题:盐铁论的产生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引人注意,我主动举手发言:我认为盐铁论作为章,已经成为引导后来历代献,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政府财政税收格局。之前,政府的财政税收主要通过纳粮来实现,但粮食作为人民生活的最重要保障,在受到自然灾害和饥荒情况下,不仅财政收入无法稳定,而且容易因税收造成官民矛盾,且这种矛盾经常是不可调和的,这就容易产生民变,影响政治稳定。而盐铁两种商品,虽然是总体恒量的刚性需求,但由于其需求价格弹性小,容易实行政府垄断,实现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且不像粮食那样,一旦突破税收边界,就会影响人民生存,造成民变。二、政府可通过市场准入控制供给,可通过改变价格调控收入总量,是国家财政调控的重要手段,也可借机为官方货币提供对应等级价物,保持货币购买力的信誉,即保持了政府对全社会经济的掌控。三、中央财政的稳定和扩充,为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打下了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这是合久必分的原因。但汉代以后,出现了分久必合的趋势,这是有其经济原因的。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财政,是很难实现大一统一的。故,盐铁论对大中华的稳定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依据。在此意义上,盐铁论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中华历史。

      老师首肯,同学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果然,下课后,许多同学都来对我表示赞赏,有跟我发名片的,也有请我晚上喝酒喝茶的,还有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一个富二代,拍拍我的肩,自来熟地跟我说:“哥,晚上蹦迪,去不?”

      “今天晚上有点事,下次我请,到时别说没时间。”

      “切,我请你不给面子,你请我就要去啊?但是,我等着你请客,我买单。”

      从这以后的几节课,我又故意在上课时坐在靠近冯姐的位置,在课间给茶杯续水时,也顺带帮她杯子续满,渐渐地我们的交谈多了起来,感觉也亲近多了。

      一个周末,接到那个富二代电话:“庄哥,出来噻,我在北京语言大学门口,洋妞在车上,来不来,你一句话。”

      “我正在与别人谈事情,来不了,你嗨你的,下次我们再约。”

      “又放我鸽子,庄哥,你记住,欠我两次了。”

      “下月估计闲些,我们再约。”

      “下次再不出来,我把你绑了。就这,拜拜。”

      其实当时我在寝室,我没答应他,是因为他现在还不是我的主要目标客户。还因为,过早与这种富二代接触,会给其他同学一种不靠谱的印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3: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