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思远还跟我说了一件事,他说他看我对国学感兴趣,他也报了一个教授的国学讲习班,问我有没有兴趣,跟他一起听听。

      我本不太相信这些所谓的“国学【创建和谐家园】”,但听他讲,这个人是从台湾来的。“你知道,化的传承并未因那十年而断绝,有一部分精英逃到台湾去了,比如说南怀瑾就是这样的,这个老师,在台湾也很有名,在我们学校客座,我觉得你应该了解一下,反正不给钱,也没坏处,是不是?况且,我们也成同学了呢。”

      我突然想起,董先生的老师也是大学教授,也许,这个班的老师也是这样的人?如果真是的话,那就太好了。

      酒气上冲,心情激动。

      “行,兄弟,做你一次同学。学他妈的!”

      当我起身举杯时,看到张思远的女同学在侧边,我突然不好意思起来。

      我不是贪官,但我很恶俗。哼哼!

      第二十七章 我是认真的

      “我是认真的”

      “国学”这个词在最近几年流行起来。但这个词并不准确,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家都对它作了批判。把它概括为化,又好像大了点。把它概括为化,又好像小了点。拒我观察,当今讲国学的,忽悠的多。

      我需要像南怀瑾那样包罗万象的老师,他会扩充你的视野,让你有一个俯瞰式的整体把握;我也需要像季羡林那样专攻一项的老师,让你有一个管窥式的精确瞄准。

      后来,我才知道,张思远的想法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他思考得真是有点远。

      一来这个班,我就明白,所谓的国学【创建和谐家园】,就是一个混饭吃的。讲了一些易经的常识,穿凿附会的多,其最大特点:毫无实用性。比如,他说一个手掌五个手指,就是对应五行,并且对应五脏,手背为阳,手掌为阴。但如果有学生追问,如何利用五指看病,他就顾左右而言他,语焉不详了。

      其实,只要学过黄帝内经的人,就知道五行生克及五脏间的相互关系。但这位“【创建和谐家园】”,连这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内经上讲,心肝脾肺肾对应火木土金水,如果随意补肾水,则会克制心火,导致心脏出毛病,这是基本原理,“【创建和谐家园】”竟然不知道,怪不得原来有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只听了一节课就走了。

      不仅如此,这位“【创建和谐家园】”可以把化的精华儒释道简单归结为儒家,把儒家简单归结为程朱,把程朱简单归结为“三字经”、“第子规”等,就不是知识不全了,完全是故意忽悠!

      我不反感儒家,我认为儒家必须从论语学起,程朱是儒家的堕落变异,我非常反感,因为它束缚了中国人生动活泼的创造力和质朴的价值观。我不反对三字经,但它只能作为开蒙参考读本,没多大学术意义。

      我最反感的,也恰恰是这个“【创建和谐家园】”最得意的:【创建和谐家园】规,当今是何世?还要搞奴化?这样的人如果在中国形成气候,中国将何以在现代社会自处?完全害人!

      我发觉有一双眼睛总在盯着我,没错,是他:张思远。他好像对老师的上课并无多大兴趣,而是总在观察我的表情,当我摆头看见他时,他那迅速躲闪的目光证明了我的猜测。不行,这小子有鬼,哥要找他聊聊。

      “哥,你听了两节课了,怎么样?”

      “就那样。”我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看这小子耍什么花样。

      “别,哥,我早就看出你已经不耐烦了,其实,我找你来听这课,是有目的的。”

      果然年轻,心里存不住话。“你小子,胆子大,敢诓我,说,憋什么大招呢?”

      “哥,你不会生我的气吧。”

      “有屁快放!”

      “其实,我早就看过这个老师的视频,我也觉得没什么水平。但我觉得你跟我父亲那事算命,挺准的。我想,算命应该也算是传统文化吧。如果,是的话,那么,你肯定对这个老师的课听不下去。但是,我对传统文化确实想学下去。对不起,哥,这是你把我的兴趣勾引起来的,你得负责,教教我,哥。”

      “原来是这。开什么玩笑,我自己还半桶水,哪敢教你。”

      “哥,我不这么认为。我听了很多人的课,但我觉得管用的东西少。就你能算命这本事,就值得学。如果,你说你是半桶水,那这些教授岂不是一碗水都没有?”

      “不能这样说,有的教授知道一些道,但他没有学过术,这不妨碍他教你。我学过一些术,但,道嘛,我也在寻找过程中。”

      然后,我把我师从董先生的故事简略地告诉了他,并把我到北京的两个目的也对他说了了说。唬得这小子一愣一愣的:“我靠,我真碰上个【创建和谐家园】!”

      “我不能教你。”

      “为什么?哥,你嫌弃我?”

      “不是,因为我自己并没有明白道,不具备授徒的本事。对术来讲,它只是谋生的手段,我个人隐约觉得,干这行有违因果,不是你发展的方向。你作为名校的研究生,谋生的手段已经有了,没有必要向这方面发展。但是,我的直觉是:你小子肯定还有其他目的。”

      当“有违因果”这四个字蹦出来的时候,也吓了我自己一跳。我相信因果吗?为什么它会从我嘴里冒出来?是自然的下意识反应还是神灵指引?

      “果然瞒不了你,哥,我就是想让算下自己的命。”

      “哈哈,绕了个大圈子,你尾巴终于漏出来了,说吧,算什么?”

      “我想算算我姻缘。哥,我女朋友你也见过了,我想算算我和她有没有戏。”

      “有没有戏那么重要吗?你演的戏还少了?”

      “哥,别笑话我,我是认真的。”说这话时,他居然脸红了,他居然脸红了

      “哥,你扎我心了。我跟她认识后,才知道什么叫爱情。有一句信天游唱的:高山上修庙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我找到那种感觉了。跟你说实话,我跟她到现在几个月了,别说跟她那个,就是拉手拥抱也是上周的事,还没发展到亲亲的地步呢。”

      “看得出来,我又不是瞎子,你是把她当仙女了。”

      “哥,你知道吗?她是农村考出来的,一直努力学习,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从未谈过恋爱,所以在感情上有点洁癖,我怕她知道我以前的事,那就惨了。”

      我知道,恨,能改变一个人,比如说我,因为恨,我至今都无法原谅我的亲妈。但在张思远的身上,我看到,爱,也能改变一个人。比如他因为爱他的父母,所以努力考上了名校。现在,因为爱他的女神,所以在改变自己的性情。

      但是,我不能跟他算这个命。我得保护他善良而脆弱的心灵,就像我不给我自己算命的道理一样,我不能破坏命运的自然流程,也不愿过早知道上帝的安排。

      让时光像流水冲刷我的灵魂,我甘愿接受被情感淹没的命运!我想起法国有个小说,名叫追忆似水年华,其主要特征是对细节和心理感受过度细微的描写,细腻得让人倒胃口。但其中有个场景我认为比喻是恰当的:我像是躺在河底的观察者,看时光的流水静静淌过,我要看清每一丝波纹每一根水草。这样就能留住时光吗?这样就能赋予过去以意义吗?佛说:过去心不可得。普希金吟唱到: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我们由过去而来,现实的转换并不是那么容易抹杀过去的情绪的。

      这是我感情受伤的后遗症,难道我还没从那个事件中走出来?

      是的,并没有走出来。在梦中闪现,或者误认了街上的背影,在床边听到自己的呼吸,仿佛还有她的声音。逛遍三里屯,隐约听到也曾经的歌声;偶过朝阳区,期望能偶遇她的眼神

      “哥,想什么呢?你是在跟我算吗?”

      “没有,我在想一件事情。”此时,我对这件事有了两方面的推理:第一,如果,我算出来的结果,是他俩好事有成,那么,张思远会在今后认为此为命中注定,他就少了追求牵挂的动力,为此爱减色;第二,如果,我算出来他俩没有结果,那么,提前增加了张思远的痛苦,都是划不来的。况且,古语云:宁拆一座庙,一拆一桩婚。我坚定了不给他算的决心。

      “思远,这件事我不能跟你算。你别起急,听我跟你慢慢说。算命,你要的是一个结果,但是爱情,最重要的是那个过程。你说,你会为今天的晚饭激动吗?你会为明天的课程激动吗?不会,因为,这是注定的知道结果的事情。但是你会为她激动,美,就在结果的不确定中,就在对预期的努力中,就在那一瞬间眼波流动的对视中,看得出来,你很享受这个过程。为什么要去破坏它呢?”

      “哥,我还是想知道结果。”

      “那你知道结果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知道你和她会成功走入婚姻甚至一生相守,你会不这么疯狂地追求她吗,反正她终究是你的人?如果你知道你们长不了,你会马上会离开她,另觅新欢吗?”

      “那肯定不会。”

      “那就保持期待,让子弹飞一会儿。”

      我记得在北大的某次文学创作讲座上,我听到过一个老师讲过,要让文学作品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打破晕轮效果,别让人看到了开头就猜出结尾;二是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感漩涡,让读者在情感代入中激荡情绪;三是保持期待的张力,让最终的结局只在最后出现,甚至最后都不出现。这就是美!爱情这事,也这样。

      “保持期待,保持期待,哥,有时,这是煎熬!”

      “这就对了,有苦才有甜,幸福和煎熬是伙伴,这就是你的心灵体操、这就是你的情感秋千,玩去吧你!”

      “哥,我真的是认真的!”

      第二十八章 许多的世界

      许多的世界

      不要以为打开地图,你就看到了全世界。不必好高骛远地吹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也不必心灵鸡汤地宣讲:一人一世界、一心一世界。你只要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就感受了不同的世界。

      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机场的灯光是最亮的。雪白的光芒下闪亮的人群,那些闪亮的柜台闪亮的空姐、闪亮的旅客和闪亮的行李箱,甚至于闪亮的厕所闪亮的马桶。水龙头流出的水是软绵绵的,机场喇叭中播音员的声音是软绵绵的,候机厅内旅客的眼神是软绵绵的,连走向登机口的步态也是软绵绵的。

      软绵绵,是从容不迫,是气定神闲,是财务自由下对生活质量的敏感。

      火车站就不一样了,灯光略显昏暗,人声总是嘈杂。有挂满行李的壮士,也有拖儿带女的农妇。几个熟悉的人在候车室高声谈笑,也有胆怯的独行客猥集于墙角。南来北往的声音伴随着工作人员的喝斥,杂驳的脚步和急促的呼吸,这里没有从容的机会,不留给闲适一丁点的余地。

      在两者之间,是出租车的天下,它是两个世界的连接点。

      如果你在北京有多次座出租车的经验,那么,你会对连接点这个词的体会就更为真切。

      老北京的出租司机是调侃的:“兄弟,哪儿发财啊?”,“这个点出来,您可真忙”,“右边下车,慢走您啦。”

      他们的抱怨也有优越感:“北京特堵了,还不如石家庄,开车都不用带尿不湿。”“前门您知道吗,我住那儿的大杂院,老是老点,但是祖宗留下的不是?”

      先辈的荣耀和首都的骄傲,培养了他们大气的心态;收入的微薄和地位的式微让他们的口气有点尖酸。但这不妨碍他们是连接点,因为在与三教九流的乘客交谈中,他们是江湖的知道者和感受者。他们仿佛对中南海的掌故一知半解,也仿佛对金融街的新闻道听途说,其实,他们也是底层的民众,只不过杂乱信息汇集的错觉,让他们自己觉得视野辽阔在社会的顶端。

      我发现一个现象:越是低收入的群体的人越对政治话题感兴趣,越是收入高的群体越对专业或职业外的信息谈论不多。

      相类似的:一个研究数学的专家,走入了某个逻辑或哲学的怪圈而自得其乐;一个小学毕业的买【创建和谐家园】的人,埋头研究中奖历史号码的概率。

      比如说我,我目前对算命不感兴趣,因为我把它仅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我其实并不对其中包含了哪些绝对真理有信心,所以,我反而对今天社会流行的学术活动趣味盎然。

      如果说发财,我也曾试验过其他方法。比如,最直接的,就是用易经来预测【创建和谐家园】,或者用易经来预测股票。但效果总是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他终于说出了我心中的疑问。如果说预测有效或者说大体有效,即使像他说的那样70,那么以概率来推,他以等量10份的方式买【创建和谐家园】或股票,约70的中奖或上涨,不是直接发财了吗?

      这就要从我所学的预测的术中来研究了。比如,我以明日【创建和谐家园】开奖日间来起卦,测得某卦,得出吉凶,那么,有两个问题无法解决:一是起卦时间的确定不具备唯一性,因为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开票时间全国是统一的,只有一个大奖,如果有两人以上用此时间起卦,那么得出一样的吉凶,但中大奖的只有一个人,逻辑不通。二是解卦的模式如何匹配,如何把吉凶变为具体的数字?如何把数字排列出唯一的顺序?这既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也是我自身智力无法研究下去的难题。

      我发现,自己所学,仅对单一事项单一对象单一选择得出吉凶预兆,而且易经中大部分卦辞,都只讲大致趋势,并不讲绝对定论。用单一判断来模拟复杂模型,是做不到的。况且,所有经济活动中有个巨大的变量,那就是众人的人心推动,而人心是不可预测的。孔子在解释周易时,特别强调人心要遵循客观规律人道服从于天道,但是,人心之易变,正是易经之动爻的精华,难以定性把握。

      在政治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假如周易就是能够算出价值,但它无法确定某一时间点某一市场的具体价格。因为价格除了受供求关系而变化,其最难把握的还是人心:你觉得值不值,这是价值判断,但判断的出发点是心。

      火车晚点普遍被认为是坏事,但对那些堵在出租车上,还没来得及正点赶到火车站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好事情?假如我预测一个人明天出行是否顺利,总体来说,用我已有的办法,是可以预测的。但是,他明天也许先要步行上街,然后打的到火车站,然后上火车到目的地,如果,一中按预期时间安全到达,就算顺利,但也许会出现汽车堵车、火车晚点的情况,只要他今天安全到家,都算是出行顺利,中间的过程就无法精确预测了。所以,如周易之宏大,也许只能计算某种大致趋势,而不追求确定细节。所以,孔子指出的“善易者不卜”,也许是指明确大趋势的人,只需要顺势而为,不必在乎一时一地的细节成败了。

      在物理学中,也有这样的矛盾,比如,相对论在宏观世界中是准确的,但在微观世界里,与量子力学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用宏观的无法解释微观的,但宏观又是微观组成的,这个矛盾虽然有很多科学家试图用各种假设调和过,但无一成功。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人、各种事,每一个世界运行的方式都不相同,每一个人的人心也完全不同,但他们组成的世界却有大致的规律,这真是有些奇妙。

      那么,小世界,也有规律吗?预测学在这方面有发展的空间吗?像量子力学那样的微观世界在人类社会中有可供预测的模式吗?

      如果有模式,那是像熵那样的一个概率式描述,还是像墨西哥蝴蝶那样的突变式描述?存在不存在一个决定结果的奇点?存在不存在某个通向未来或溯回过去的虫洞?每一滴水都不一样,每一块泥都不一样,每一个海湾都不一样,但从某种宏观的角度,分形理论告诉我们,它们有时又会产生相同的规律。这难道表明了宏观与微观的割裂吗?这难道表明了不同层面的事物或不同的世界难以沟通协调但又大致同向?

      在反复的试验中,我根本理不清楚头绪,也没得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用吃来标定各个微观层面,你就会发现很有意思。按中国传统来讲,出有车,食有鱼,这才是美好生活,但是现在绝不仅限于此,比如武汉长春观的素菜馆,价格高昂但有富人趋之若鹜,而农村办酒席则以鱼鲜肉肥为标准。

      我见识过广东人,他们吃以向外拓展食材为追求,所谓吃遍了自然界;而北京的普通人,在杂酱面的历史和文化上向内挖掘,仿佛吃出了一点文化。

      我和李茅、张思远,虽然都算年轻人,但也处在不同的世界维度中。我是个生活散漫但对思想认真的人,李茅是个生活和工作啥都不想耽误的人,张思远思想比较散漫但生活却是有要求的人。

      在胡同口,两个老头正在路边下棋,斑驳的搪瓷缸子暗黑的茶,劣质的卷烟花白的发,他们为吃掉对方一个兵而洋洋自得,也为悔掉一步棋而怒发冲冠,喧嚷声中,看棋的更不耐烦了,甚至恨不得自己动手帮人动子,这是中国常见的场景,这是一个群体参与的世界;在公园角落,一个中年拉着京胡,没乐谱没伴唱,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旋律中,时而闭眼晃头,时而怒目园睁,仿佛自己就是一台大戏,路过的人有时看他一眼,他就来了精神,闭眼沉浸、继续沉浸,仿佛他进入了某种高深,再睁眼瞧,行人已经离开,他的自我表演也进入了尾声,这是一个独自形成的世界。对于拟剧人格的人来说,所有人都是戏精,世界就是舞台,人生就是以自我为一号的大剧,我们互为观众,互为配角。当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接生婆一巴掌:请开始你的表演!我的哭声就是第一句台词,母亲就是第一个观众。

      近年来,最引入注目的是广场舞的大妈们,她们成群准点蜂拥而来,用简单节奏【创建和谐家园】,用过时老歌抒情,搞得楼上睡觉的人心烦意乱、广场边的老头们心痒难耐。有的还定制了统一的服装,打出了旗帜,用集体的力量掩盖自身的渺小,用夸张的形式对抗青春的消逝。

      站在高楼之上,仿佛拥有整个天空,俯看马路人群如蚁,车辆如龟,所有的喧嚣犹如一个笑话:你们能大得过天去?

      但回到路面,我又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纵使你高深得洞穿时光、把握未来,但还得行走在路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谁在乎?

      第二十九章 贫穷限制的

      贫穷限制的

      贫穷是一种经济状态,如果它牢牢约束了你的行为,就进入了贫困为贫所困。

      贫穷困住了我的童年,它让我只能在大山之中村镇学校,用星空来点燃自己的想象,用寂寞来营养自己的深沉。贫穷困住了我的价值,穷人对他人的评价只有两个标准:好人或者坏人。好人就是能给我带来好处的人,坏人反之。

      记得在经济学课上,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选择题:如果成本50万,收益时有两个选项,请二选一:选A,可直接拿走100万;选B,可能拿走1000万,也可能什么都没有,几率各占50。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选B是在赌博,当然选A啊。落袋为安,况且1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

      结果,我错了。班上的同学们各自出现了N种答案,最让我震惊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她一个人给出了正确答案的3种方法。正确答案B。方法一:找一个有钱的合伙人,告诉他,请给我50万,我们合伙共同做一个生意,每个人都选一次B,得到1000万,然后平分,各得500万。他先给我的50万,作为他付给我的信息费。方法二:找投资银行,说明我有一个挣1000万的50机会,现在我标价400万卖给你,但我先预支50万。方法三:找银行直接贷款100万,自己执行两次按B的机会,如第一次成功,就不执行第二次机会,即使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也应当成功,然后还款,余额扣除资金成本,800多万就是我的利润。

      这是什么鬼?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100万的现实诱惑让我丢掉了巨额的财富。

      但仔细一想,她的答案似乎也有点问题,要实现起来都必须附加某种条件。比如方法一,她必须有一个这样有钱的朋友,并且自身信誉很好,可以做合伙人。方法二中,她必须有这样一个50的机会,并且必须熟悉投资银行的规则。方法三中,她必须有足够值100万的抵押品,才能到银行贷款。

      巨额的财富大多来源于杠杆,但杠杆必须有支点。我贫穷,没有任何支点,不仅建立不起行为的杠杆,连思想的杠杆也失去了。

      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这位中年富婆是温州人,早年拿着老公办小五金厂的赚来的钱到北京和上海炒房,结果大发。每一次炒房都利用贷款,首付30的话,她的杠杆就是3倍,但她利用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信息规则不对称,循环抵押,其杠杆估计已达10倍以上,家业才有今天这个规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5: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