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踢在铁上了!
这声音、这速度、这勇猛,倒地的人估计是个练家子,力量很大,单独较量的话,跟我有得一拼。但是,暴力的本质是战争,不管你有多大力量,不管你有什么武器,只认结果。暴力,就这么简单。
单纯小武力论天下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我想起部队军事课上的一句话:周密细致的观察、灵活机动的战术。
不管他,我突然冲向那两人,有个要上,老大要躲,这就好办了,冲拳过来的,左手格档、左脚进身,右手锁喉,右脚绊腿,拿下并且向其小腹一拳,够他疼一会了。老大呢?想躲?白衣服,晚上你躲得了么?墙角拉出,边腿一扫,倒地,掐喉问道:“冲动不?”
“哥,饶了我!我赔钱!”
“不要你赔钱,走跟我到迪厅。道歉!”
丢下他两个在地上打滚的兄弟,他被我拖来到迪厅门口,鞠躬道歉,走人,开车去接他的兄弟去了。
赶快离开。
¡°¸ßåû£¬½ñºóÕâ¸öµØ·½ÔÙÒ²²»ÒªÀ´¡£¡±
“庄哥,一个打三个?你好厉害!快说,你是怎样把他们摆平的?”
“只是运气,妍子,这种地方危险时刻都会产生,你今后不要再来了。”
“庄哥是武警训练标兵,练过的。”小苏接话道。
¡°Á·¹ýµÄÓÖÔõÑù£¿½ñÌì×¥¸ßåûÄǸöÈËÒ²ÊÇÁ·¹ýµÄ¡£½ñÌìÕæÎ£ÏÕ£¬ÎÒÓ®ÊÇżȻ£¬åû×Ó£¬Ï´ÎÎÒÃDz»À´ÕâÀïÁ˺ÃÂ𣿡±
“不来了,庄哥,这是北京呢,怎么首都的治安还这样,刚才把我吓死了。”
“正因为是首都,才真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你知道【创建和谐家园】为什么叫【创建和谐家园】吗?”
“是心黑手狠的意思?”小苏自作聪明。
“天黑了他们才出来混的社会!这就是【创建和谐家园】。”
一路无语,到她家附近,我下车送她:“妍子,我觉得天天陪你浪,我对不起冯姨。不陪你,你又不高兴,我有个建议:找一个不那么激烈的娱乐方式,可以吗?如果你想好了,可以给我打电话,我还是陪你。”
良久沉默,“好吧,庄哥,听你的。”
过了几天,电话来了:“庄哥,今晚有球赛,AC米兰对中国队,看不看?”
答应了。到工体,人山人海,杂乱喧腾。有人手持巨型铁喇叭,鼓动【创建和谐家园】丝预热口号;有人舞动彩旗,仿佛召唤球迷冲锋;有人剃出球星发型,有人脸上贴满五星;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光着上身的红裤中年男子,面对观众跳着一种类似抽筋的舞蹈,来引得一些人哄笑的杂七杂八的掌声。
比赛开始,有的人在注视场上的攻防,有的人在自顾自地表演,这仿佛是一个杂耍的乐园,但荷尔蒙却人人高涨。原来在读大学期间,我宿舍的城市同学都有谈论足球的爱好,我却插不进话,我都没看过多少电视转播,更没到现场看过足球。后来,到部队,业余时间组织足球比赛时,才从战友们那里了解到,什么叫越位、什么叫蹬踏,后来,也下场比赛,不过是防守跑龙套而已。班长系统性地帮助了我知道关于体育运动的常识,什么叫奥林匹克精神,什么叫费尔泼耐。
今天,在这喧闹的场景中,我亲身感受了体育的鼓动力和对人性的宣泄感。
“庄哥,快看,意大利那个9号太帅了,你看那身材、那动作。那个守门员也太酷了,是不是?好冷静!”
其实,9号帅不帅我没什么感觉,守门员的冷静我知道,是因为中国队就没真正威胁过他的球门。
“好过瘾!庄哥,我觉得看球赛也很【创建和谐家园】哟。我原来怎么就不知道呢?”
问到这里,我忽然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想法:“大多数体育运动都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足球更为暴力,是不是?”
“对对对,铲得人仰马翻的。”
“这就是体育的价值之一。暴力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性力量,暴力【创建和谐家园】是最【创建和谐家园】的感觉。从这个角度上说,人人都有暴力需求。如果把这种需求不加控制,社会打斗、【创建和谐家园】甚至大规模战争就会带来灾难。控制不是单纯堵住,还要引导,将暴力引导到合理秩序的范围,有规则有限制地使用暴力,合理释放暴力需求,体育比赛就是最好的途径。所以,奥林匹克精神,就有促进和平的功能。”
“庄哥,你像个哲学家呢。我只觉得好玩就行了,不需要问为什么。”
“那我问你,喝酒过后、蹦迪过后、疯狂的派对之后,你是否感受到疲惫和空虚?”
“有点,反正,快乐不久长。”
“这就对了,听流行音乐演唱会,在90分钟后,人也会感到疲倦,何况,你这是自以为嗨。”
“有没有保持更长久一些的快乐呢?”
“不知道。人人都在追求,人人各有不同”说完这番话,我兴味索然。
第四十一章 我在干什么
我在干什么
在陪高妍喝酒后的一个夜晚,回到房间,发现李茅和小苏都不在。酒醒后,独自泡茶,翻书,突然看到,书架上的【创建和谐家园】,猛然一惊:我在干什么?
我在学习周易吗?我在挣钱干事业吗?我在做大丈夫、求神仙道吗?
我是否被纸醉金迷花了眼?是否被男女之情乱了心?我挣的是谁的钱?我花的是谁的钱?
世界是多么的不平衡啊。张哥对我如此放心,我确对不起他;乔姐对我如此矛盾,我却念念不忘;冯姨想让我当她女婿,我却伙同她女儿欺骗信任;李茅托付的投资希望,我却换成了一顿晚餐。
更为无聊的是,小苏仿佛想让我成为他与高妍接触的媒介;金姨经常找我,把我当成了她的保镖。我虽然知道她的不安全感是一直存在的,但自从那事过后,她对我的依赖感也日益增强,经常不通过冯姨,直接打电话找我,甚至有两次陪客户喝酒也把我叫去了,这并非必要,更容易引人误会,我是当过武警,但我不想成为某人的跟班或者保镖,还要我跟她算,某项生意的吉凶或某个合作对象的好坏。更不想要她所谓的礼物和钱,因为,我知道,我不缺钱,我有某个大事要干。当然,我也理解她,她这么有钱,又没个相信的人,确实需要安全感。
我在干什么?初心远去,未来迷惘。
仿佛有无限多种可能性,隐藏在每一天每一个活动中,但与我的最初目标有关系吗?我连真正的快乐都没找到,更不谈对别人的价值。
我得跟自己谈谈。
我得有一个计划。每天用四个小时读书,把传统文化相关经典争取横扫一遍?做不到,因为我没有钱钟书的才华;拜在某位国学【创建和谐家园】门下?做不到,因为我不知道【创建和谐家园】在哪里;专心为董先生写个传记?做不到,我还理不清他的学术思路;办个公司发财然后做一番改变社会的事业,做不到,因为人群从属于人性而人性又从属于互相影响的内心。
我得跟自己谈谈,一如当年放羊的山顶。连绵的群山阻隔不了我的视线,变幻的云彩摇动着孤寂的内心。俯瞰山下,人群如蚁,仰观天象,昼日夜星。那时,总觉得在我之上,还有一双看我的眼睛,我不知道,他是讥笑还是冷静。
西语有云: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思考却是距离上帝最近的方式,现实束缚你的肉体,只有思考才能取得自由的飞升。
爱因斯坦论断:堕楼的人感受不到重量。但我想到的是:当分崩离析的那一刻,我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谁知道?WHOCARE?
孤独者是可耻的,那是因为孤独者感受到了自己的可耻,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者又是高尚的。但这种孤独却让我浑身发冷。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这不应当是上帝法则,我们一定是被蒙蔽了。“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也许是被镀金迷了眼,也许是没看穿,但我不想成为倒影。
听说郊外有座山,山里有个庙,我要去碰碰运气。不管有没有老和尚和小和尚,不管有没有故事,至少,那里有个山顶。
上午出发,中午到得一镇,乡村气息扑面而来,这是那个熟悉的我一直想逃离的世界,笑骂起伏、烟火呛人。从车站下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蔬菜批发转运市场,市场对面,看见一个招牌,歪扭地写着四个红色大字:剁椒鱼头。我忽然想起在董先生家时,那和善的厨师、那下饭的味道:我饿了!
ÏÆÁ±½øÃÅ£º¡°Àϰ壬À´¸ö¶ç½·ÓãÍ·£¬×ϲ˵°ÌÀ£¬Ò»ÍëÃ×·¹¡£¡±
肩部受一猛击,自然反应侧身退步、半弓半马、含胸垂肘,抬头一看:一个胡子拉碴、身着军大衣的大汉站在我面前拉着我同样的姿势,好面熟。
“小庄,你要不说话我不敢认你,你这姿势一出来,还是没变形啊。”
“班长、班长!”我突然眼睛湿润了。我设想过多次与班长重逢时的场景:等我事业有成时,到部队去看他,他已经是军官,军装仍然笔挺;或者到了他的老家,看见他在新修的楼房,与嫂子孩子笑谈部队的的故事;或者他已经退伍,与战友们一起喝酒时,聊着对我的猜测,或者笑话我的酒量。
但,我没想到,我们重逢在异乡,今天的他是这幅模样。
拥抱,一起跳;拍打,一起笑;对视,一起哭。他没变,他就是我的班长,他就是我那个哥!
班长毕竟老练:“见面是个高兴的事,我没想到今生还能遇见兄弟你,我们喝酒,喝酒,高兴高兴,想吃什么,班长请客!”
“班长,你这是在干嘛?怎么这幅样子?”
听了班长的诉说,我才知道他这几年的经历,辛酸坎坷。他在部队本来已经成为三级士官了,因为家中父母多病,妻子照顾老人,无法随军,所以,就劝他退役了,他为了家庭着想,忍痛离开了他熟悉的部队。按规定,退役得由国家安排工作,回到老家后,就在本县一家县属企业上班,当了个保安队长,结果上班没两年,企业亏损改制,他下岗了。他父母生病多年,家里欠了一【创建和谐家园】债,不知是谁的原因,妻子也没生小孩,早就有怨言,结果他一下岗,妻子就跑了,据说是到南方某地打工去了,说是挣了钱再回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靠在县城打零工维持家用。有战友看他的处境,帮助他搞了点贷款,买了一台运输车,他就跑车拉蔬菜。
“现在还有二十万的贷款没还完呢”他嘿嘿干笑着:“不怕,反正,慢慢还吧,我身体还好,大不了辛苦点,有时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呢。”他端起一杯酒,自干一杯:那皱起的眉头夸张地舒展、长吐的气息收得戛然,仿佛将甘苦融入酒中,一饮而尽:“喝呀,还怕班长没酒钱么?”
一饮而尽,呛出几滴辛酸。
“你小子这几年都跑哪里去了?战友们都没你的消息,看你这装束,估计是发了吧,怎么漂到这里来了?”
我把这几年的经历约略向班长介绍了一下,隐去了乔姐的事,这不是我对班长有所隐藏,而是我想忘记这段经历。
“班长,我觉得,跑车,你不要干了,有个事情,想跟你商量,换个事做吧。”
“兄弟,说来容易,我好不容易有个来钱的生意,家里还等我的生活费,我还有贷款没还完,怎么换?”
“这事没有风险,估计对你来说,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比较挣钱。”
“挣钱我就搞,我现在最缺的就是钱。把稳吗?”
“等我运作一下,应该把稳。”我当即拿出电话打给了金姨,告诉他我的班长来北京了,武功比我高得多,人又非常可靠,愿不愿意见一见。金姨求之不得,高兴地说:“前段时间辛苦你了,我知道你不方便,我也感觉不过意,所以也不敢跟你冯姨说。你推荐的人,只要你信得过,金姨就信得过,就今天晚上,你们在哪里?我开车过来。”
“估计今天不行,我们还有些事要处理,明天,最晚后天,我们见面。”
挂了电话,对班长说了金姨的事情,班长酒有点多:“兄弟,你心疼我,我记着。你说这事,不就是当保镖嘛。过去当武警是当国家的保镖,后来回县里是当企业的保镖,现在给私人当保镖,没什么,也算是专业对口。只要挣钱,我啥都干!”
又是一杯。
“班长,”他伸手一拦“不要叫我班长,叫我哥。当年那个班长有理想、穿军装,现在就只是你哥了。”
我体会这种感觉,为贫所困,长使英雄泪沾巾。
“班长,叫惯了。哥,你也不跑车了,这样,明天到北京那个二手车市场,咱们把车卖了,还了家里的债。二十万的贷款我帮你还了,等你挣了钱,咱把嫂子接回来,凑齐一个家,好吗?”
“兄弟,我也不跟你说硬话了。但是,你还没成家,也需要钱,我不好要你的钱。”
“哥,我连对象都没有,成什么家。我老家也没人,北京更没有亲人,如果你在北京,我俩就算彼此有个亲人了,也不孤独,岂不两好?这样,这二十万就算你借我的,以后你发达了,咱们再算。反正,我现在也不缺钱。”
第二天,到二手车市场,车卖了,我把二十万打到他老家一个战友账上,让他帮忙把班长的贷款还了。还专门找理发店给班长洗理一番,买了两身应景的衣服,出来一看,那个英姿焕发的班长又回来了!
晚上,约好同金姨吃饭,班长的形象气质一出来,金姨当然是非常满意。“我算了一下,金姨,我哥命中能起到帮您的作用,八字很好的。”
“真的吗?小庄,金姨谢谢你了。冯姐收了个好侄子,给我也带喜了。不过,今后,我生意上遇到坎了,还是要找你算的,你莫推迟哟。”
“您叫我哥随时找我,我听他命令,叫冯姨找我也行。”
“我就再也叫不动你了吗?”
“啥话,金姨,我哥都交给您了,我还敢不来?”
当晚,班长就随冯姨走了,班长开的车。
回到家,我回想这两天的情景,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原来,帮助自己最爱的人,是如此的有价值。我没有到那个有庙的山,我也没遇到什么高人,我只是遇到了自己的班长,以及与班长那份真挚的情感,就把我从迷惘中拯救了出来。
要为值得的人做点事,自己的一生才值得。
我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段话,仿佛某些励志鸡汤的老调重弹,但是,对我来说,体会到它,我才获得了某种解放。我在干什么?不是问题,只要我明白了“我要干什么”,方向就清晰地摆在眼前。
第四十二章 偏见的形成
偏见的形成
如果没有信任的老师来指导,正确的结论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学习经典和观察实践。在任何生活场景中,要保持清醒的反思能力,用似乎的上帝视角或叫做第三只眼来观察思考。在读书学习方面,深刻领会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历史淘汰的传统经典,以吸取过来人的精华。
但是,偏见也是从这两个问题中产生。
来源于实践生活的偏见,就是【创建和谐家园】决定脑袋。比如,我第一次接触金姨时,就觉得她应该是粗俗的。但仔细一想,有点不对,这就是偏见。不能因为某人是暴发户,就理所当然认为粗俗。她丰富的感情、大胆的追求、坚定的选择、精明的盘算,显然是她优秀的地方,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水平。大家想当然的认为新富粗俗,有可能是对发财者的嫉妒。
来源于学习思考的偏见,就是对无法认知的事情拒绝。比如,我在学习时,经常碰到一些中年知识分子,堕落为愤青,指责中国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仿佛,真理在某个外部的国家或他自己的头脑中。其实,按理智来说,找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况且,他们找的问题大多流于表面。其实,是他们知识结构老化而无法系统分析世界的变迁。不能知变成了不可知,拒绝就成了他们的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理科生就好多了。当李茅碰到问题时,他不先作价值判断,而是思考解决办法或者主要原因。
【创建和谐家园】们宣扬一个高深学问或新的发现时,对内行用概念或数学模型来推演,对外行,有两个途径:一是打比方,形象地类推。二是贴标签,简化认识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带来信息失真,但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外行就是外行,扯多了反而更说不清。
在打比方上,爱因斯坦解释相对论时用了一个例子:与妙龄女郎呆一个小时感觉长?还是与一个老太婆呆一个小时感觉长?如果你觉得自己听懂了相对论,那就成笑话了。你得读懂公式,得知道概念。
在贴标签上,笑话就更多了。这是文学家的长项,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多好的标签;比如阿Q正传,多形象的标签。但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是多面或者是复杂的,不是任何一个标签所能概括的。文学是将人物典型化,标签可以突出性格特征,无可厚非,也容易取得大量读者的共鸣。但是对社会学问题或科学问题,这种失真就是不可原谅的。
很多小知识分子,所谓小,一是指格局小,二是指知识结构容量小,三是指心眼小。以为掌握了比方和标签就掌握了知识,凡是无法贴上标签和无法打出比方的东西,他们都要反对,其实是认知障碍带来的拒绝本能反应。
在与小苏的接触中,我发现了某种实践认识错误残留,尽管他是理科生,但由于出生贫困,所以对富人有本能的偏见。他倒不至于有基于嫉妒的仇富心态,但他总似乎觉得富一定有某种机窍、某种捷径。其实,机窍和捷径只不过是条件和时机成熟时的把握结果,并不是无条件的凭空产生。不能说得到某个咒语或会一两句行话,就可以无往而不利。手执利器,可以披荆斩棘,但不足以支撑江湖纵横。当然,小苏是个聪明上进的人,经过学习和工作的训练,他也开始变得踏实,也就是面对实践的大气,成功虽然有机缘,但必须有扎实的工作和不断的学习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