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就别问了,就说借不借吧!”
瑞和摇头:“大嫂,我直话直说,我这一年累死累活就存了这两百块钱,你一下子要全部借走还不让我问个为什么,这也太不讲道理了。我们是亲人,如果是我力所能及的我一定帮,不过两百块钱绝对不行。”
“小山!”
张大嫂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再一次怨起丈夫。当初那么轻易地就让小叔子分家出去,现在多亏!可丈夫说什么“不要让外人笑话”“闹出去没有面子”“名声不好”。那都是狗屁!实实在在的钱捏在手里,管别人胡咧咧什么!现在好了,想借钱还得她低声下气来说好话,丈夫一个字儿都不敢提,孬!难道这是她一个人的事情?
她低头喝了一口气水,桔子果酱冲的水酸酸甜甜的很好喝,可她的心却有些酸于是嘴上也酸起来:“你的日子过得更好了,哥嫂的死活你也看不上眼了。”
这样的话瑞和听听就算了,也没往心里去,只问:“大哥呢,他怎么没来?”
张大嫂的脸又绿了。她将杯子重重一放,盯着瑞和:“真的不借?”
瑞和拿抹布擦了擦溅出来的水,边擦边说:“分家的时候大哥给了我二十块钱,而我将进厂后四个月的工资八成都给了大哥,除去买粮食的花费,分家后家里至少还剩下一百块钱吧?这还是我挣的,爸妈留下来多少我也不清楚,反正当时都是大哥在料理。我不多说不计较,大嫂就以为我好欺负,快大过年了还来我家和我胡说,将屎盆子扣在我头上。”说着他抬眼看向张大嫂,眼中是张大嫂从未见过的凌厉。
“要不我到外头敲锣打鼓把乡亲们都请过来,让大家评评理,我到底是怎么不顾你们的死活了。”
张大嫂气得直喘气,不可思议地看着突然口齿伶俐的小叔子:“你威胁我?”
“大嫂,是你先威胁我。”瑞和起身,“我要去洗被子了,大嫂如果没事就先回去吧。”
见张大嫂气冲冲地摔门出去,瑞和不甚在意地将被子拿出去洗。本来能好好说话偏偏不,张大嫂以为她还能拿捏住自己,那是在做白日梦呢。他虽然不想和原身的亲人闹得太僵,却不是顾忌那是原身亲大哥,只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分家的让步,也是在自己势单力薄下,想要顺利分家不节外生枝而做出的决定。他不后悔当初的做法,却不代表他在今天还要让步。
当日的推让,才是他今天拒绝张大嫂的底气,不管和谁说他都是占理的。
“不过,大嫂他们到底要拿两百块钱做什么?”瑞和左思右想不得其解。分家后因为住得近,隔壁有什么事其实他还是听得见的,比如说采购什么大件家具、生病用大钱之类的,可张大山家并没有这方面的动静。张大山手里至少有一百块钱积蓄,现在还和他要两百,难道是想要买房子?
“小山?”
瑞和回神,发现是许蔡恒到了,赶紧将人迎进来:“快坐喝水。”
“这次的桔子果酱比上回的味道更好了。”许蔡恒夸了一句,两人开始上课。
等今天的课程结束之后,许蔡恒说他二十八要结婚,请瑞和过去吃糖。这消息太突然了!
“你要结婚啦?新娘子是?”
“是庆楠,二十八中午就在小港角池鱼巷摆酒,你一定要来啊。”
“一定去!”
“明天我就不来了,这几天你把这三份卷子做了。”
送走许蔡恒,瑞和开始满屋子转。本来他在镇上买了半斤芝麻糕和半斤红糖糕,打算给许蔡恒做年礼。现在突然听对方要结婚,这份礼就太薄了,许蔡恒教他实在很尽心,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对方都是细心地告诉自己。这一年来他进步飞快,已经学到五年级的水平了,许蔡恒功不可没。
他将两包点心放在桌上,左瞅瞅右看看,确实没有好贺新婚的其他礼物。年中的时候,李大水的大姐李大美结婚他有去吃席,见亲朋好友都是送布啊、搪瓷缸子或者热水瓶、被单等。当时他送的也是一个热水瓶。这一次许蔡恒结婚,他打算买一对印着双喜字的搪瓷缸子,最后他再封五块钱礼金应该就差不多了。
吃过晚饭瑞和去找李大水说起这事,约对方一起出门。李大水拍着胸脯应下,他最喜出门玩儿,好朋友不用上课来约他一同出去,他可开心了。“庆楠这名字好熟悉啊,小山你认识吗?”
瑞和摇摇头:“我就听许先生说过一次,知道他们俩处对象。”
第二天一早李大水就来敲瑞和的门了:“我也带了钱,看看还有什么能买的。”
“婶子没说你?”李大水的钱都在秀娥婶子那里呢。
“嗨!我妈说男人出门不能空着手,做什么都没底气,给了我五块钱呢!让我看着买,过年好走亲戚用。”
两人走去镇上,路上闲聊时李大水主动说起许蔡恒的相亲对象。“巧了,我妈认识她,原来是张庆楠,也是咱们村的,就住在港口那边。听说是家里老四,上头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上美村的主体占地范围比较圆润规整,不过在和矿山路接壤的地位延伸出去的一小块地方,也是上美村的,那块土地临近港口,因此平时也被成为小港角。
瑞和恍然大悟:“原来是小港角的,怪不得我没什么印象。”他在那边没亲戚,平时根本没去那里走动。
“是吧!我也没印象,不过我妈见过,说干活很利索是个好姑娘。”李大水皱眉,“漂亮不漂亮我妈都不说,我真怕以后我妈给我找一个干活超级利落长得却是个母夜叉的对象,那我不得哭死。”
“别胡说。”瑞和忍不住敲他一下,“我觉得婶子说得对,会干活才好呢,你们两夫妻一起干活攒家底,以后过日子红红火火多好,脸是能吃还是能喝?”
他娘以前就是这么说的,准没错。
娶妻当娶贤。
李大水嗷一声捂住耳朵:“怎么你也这么说,咱们是好兄弟你可得站在我这边呐……”
瑞和忍俊不禁:“在路上呢,路边那小孩儿都在笑你了。”
两人说说笑笑地进城,走了两个小时路也不觉得累。瑞和很快买好两个搪瓷缸子,结果刚要走的时候看见有一个柜台突然人群涌动,许多人都往那里挤。
“怎么了怎么了?”
“有碎布头卖!不用票!”
听见旁人的对话瑞和和李大水眼前一亮,赶紧也冲过去挤着抢购。布票太少了!家里人多的哪里够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真的不是玩笑话,现在瑞和身上穿着的冬衣就是从张大山那里退下来的,到今年已经穿了四年,短得不能再接长、破得没法再缝补,因此瑞和才买了新的厚棉布来做冬衣。
至于去年年末买的十二尺薄棉布,今年年中的时候特地给秀娥婶子五毛钱,让她帮忙裁剪做了一条长裤、一个背心和一条短裤,全部都做得宽大。剩下的碎布也舍不得扔,留着做了两双千层底鞋以及继续做补丁用。本来那些布他还舍不得用,只是今年做工实在太繁忙,搬竹材和平时编织时总会磨损衣服,大夏天的从早做工做到晚,汗水也把衣服都浸渍坏了,这才不得不做新衣服。
百货大楼听说偶尔确实会有碎布头卖,价格低还不用票,不过瑞和一直没有机会赶得上,这一次运气好正好碰上,不买上一些太可惜了。
结果两个大小伙子长得高高大大,差点挤不过其他女客人!瑞和勉强抢到三捆碎布,花了五毛钱。碎布被绳子绑在一起,一捆差不多成年男子手臂那么粗,巴掌长,颜色杂乱无章什么都有。不过抢到的顾客都笑逐颜开,只觉得抢了大便宜了。
瑞和也高兴,这下子被单的补丁有材料能补了,还能为明年春夏多做几双千层底,夏天实在太费鞋了。还有,拼拼接接他也能换一条毛巾。
李大水苦巴着脸:“我就抢到一捆。”他长得壮实,身高随了他的父母不是很高,大概一米六五,人群拥挤,又有许多女同志,李大水不敢硬挤。
买到碎布是意外之喜,今天这一趟购物之行就算圆满结束了。瑞和和李大水打算回村,没想到在回去的路上看见巷子里有人在偷偷卖衣服。
“哥哥要买衣服吗?”
巷子口有一个小女孩,见他们路过就跑过来小声问,还介绍说:“是上海来的衣服哦!”
上海。
瑞和有心看一看来自大城市的衣服,李大水也是如此,于是两人便走进巷子里。
第17章 17 穿越1972
这边巷子背光有些昏暗,瑞和看见地上敞开的袋子露出几抹艳丽的颜色。
一个年轻的男人蹲在地上招呼客人:“都是从上海来的,我亲自去买的,货真价实的好货,你们摸摸这料子看看这款式,都是现在上海最流行的……”抬头见来了两个年轻小伙,男人赶紧说:“我这里也有男款的,你们看看这种呢子大衣,穿起来又体面又保暖。”
瑞和蹲下去摸,料子确实不错,摸起来顺滑,再捏一捏也蛮厚的。外套的款式是现在最时兴的军装,颜色却是深蓝色的,翻领大口袋,笔挺,看起来格外精神,瑞和相信这人的话,这样的衣服穿起来肯定体面。
“多少钱?”
“三十四块钱。”
“这么贵?”
“不贵啦!我原价三十块钱在上海百货大楼买的,运到这里总要赚些路费和辛苦钱吧?你要是自己去上海买,加上来回车票都要快五十块钱呢!”
李大水听罢看向瑞和,瑞和将大衣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确实喜欢得不得了。这外套给他穿显大,可他还在长高,大一点以后还能穿好几年。
看出瑞和意动,李大水拉着瑞和说:“你要真想买,咱们再砍砍价?”
瑞和点头,看向卖家:“能不能便宜一点?”
“已经很便宜啦!你看看这料子,上好的呢子面料,穿十年都不会坏,而且我还不要票!绝对是新衣服,你看牌子还挂着呢。这么好的衣服,你就是有钱在百货大楼也买不到!”
瑞和有心买,李大水便加入帮他砍价,三个人压低声音互相压价,最后瑞和以三十二块五毛钱买下这件呢子大衣。不过他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刚和卖家商量等他回家拿钱,巷口放哨的女孩子哒哒哒地跑回来低声说:“有工商所的市管来了!”
一下子卖家买家都跳起来。
男人左右手同时一抓一拽再一绑,扛着大包裹拔腿就跑。
“快走快走!”
一眨眼间人四窜,李大水也拉着瑞和跑出巷子,远远地避开那群市管。市管穿着统一的制服,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看得瑞和有些害怕。他以前见过这些人将巷里偷偷做生意的人抓起来,听说所有的东西都充公,还要被关三个月。听秀娥婶子说,前些年被抓到要关好几年呢,这些年已经算比较宽松的了。
看上的大衣没买成,瑞和有些遗憾,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还总是想起这件深蓝色的呢子大衣,在昏暗的巷子里,那件大衣却似乎格外鲜艳,在他的记忆里扎根多年。等他以后买到更多的大衣,却总觉得没有当年那一件好看,那一件摸着柔软。
不过此时的瑞和与李大水一样,被那些工商局市管的突然到来惊吓到,一时之间也顾不上别的了,抄别的小路避开后赶紧回家。投机打把,买家也要受罚的。
晚上,瑞和坐在床上开始纳鞋底,今年年底刚从生产队里领到一捆线绳,平时他都忙根本没时间纳鞋底,现在只有一双千层底鞋能穿,如果哪天下雨了,那就连替换的鞋子都没有。
油灯光下,瑞和突然出神,他想起了下午那件事,忍不住和系统460诉苦:“不用布就能买一件呢子大衣,可惜没买成。你说如果我明天再出去还能再碰见那个人吗?”说完叹了一口气,自问自答,“我看是不成了,今天在那里碰见市管,那个老板肯定不敢再上那里去卖。我能去哪里找他呢?应该是找不到了。”
Ó͵ƵÆÐ¾àèžһÉùÌøÁËһϣ¬ÃŰ屻ÇÃÏìÁË¡£
“小山是我。”
是张大山。
瑞和下床去开门,张大山裹着一身冬夜的寒气进来,坐下后闲扯几句,只是两人分家后没什么来往,平日这个下地那个进厂上班,聊来聊去没什么好说的,在说完今年秋收收成比往年差这个话题之后,张大山咳嗽一声终于进入正题。
原来他想借钱,是想去买房子。不是重建现在居住的房子,而是直接买新的。
村里有一户叫做张从陆的人家,他家的房子是前年刚起的,簇新簇新的还是两层楼,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要卖房子,要价两百四十块钱。
“我就想着买下来,以后你想来住也是可以的。”
瑞和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张大山觉得自己会借这么多钱?就算真的要买,那也是他自己买,做什么要借钱给张大山买之后再去蹭住?
“大哥,这钱我不能借。我一直在补课你也是知道的,我打算明年夏天就去读中学,所以我进厂赚的钱都是以后的生活费,轻易不能动用。你要是想买房,我可以借你二十块钱。”当然是打欠条那种。
张大山被这个说法惊住了:“上中学?你是得了什么失心疯不成,大好前程不要去上学?”
上中学这件事是许蔡恒建议的,他说:“小学好办,现在不少学生根本没五年都呆在学校的,家里事情忙,带弟弟妹啊下地帮忙啊,学校管得也不严格,只要来结业考试就给你毕业,考不考得上中学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他摆摆手,“不过如果一年到头没怎么来学校的学生,一般也没有心思上中学。但是中学就不一样了,小山,中学的内容我的确能教你,但你如果要顺利地中学毕业,就一定要去上课,按部就班地学习,不然的话学校不可能让你毕业。”
不能毕业,就不能上高中,就不能取得高中毕业生资格去参加高考。
许蔡恒说了可以在明年六月底小学结业考把他的名字也报上去,让他也去考一考,收五分钱考试费就行。只要明年去考结业考试成功,就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常被中学录用,学籍就在上美村小学。手续上是不差的。
为此,瑞和才做出辞工上中学的打算,和张大山这么说并不是借口。
但是和张大山解释说不通,放弃工厂的活儿去读书这件事,外人根本无法理解。瑞和也不愿意多说,只将自己的态度晾出来。
张大山的手在桌下狠狠攒在一起,脸上却多了几分愁苦,嘴里换了说法。
“原先我和你嫂子是打算买房子的,还到宋家借了三十块钱,没想到钱还没凑齐,你嫂子的老父出事了,半夜里突然想去田地看看,不小心跌了一跤,脑门磕到石头破了个窟窿,现在正在镇上医院呢。”张大山叹一口气,“我把借宋家的三十块钱还了回去,还送过去一百块钱。这样一来买房子的事情便遥遥无期了。小山,咱爸以前在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
瑞和从记忆里搜索,好不容易才在原主七岁时的记忆里找到原身父亲说过的话。
“恨没有一钻一瓦遮身挡雨!”
当年分房子,张老爹的运气着实烂得堪比臭水沟。他竟然不在村子里,正在市里摆摊做生意呢。等回来的时候村里的好房子好院子,全部都被分完了。以至于张老爹占了这排三间土屋之后,还念念不忘当年和好房子失之交臂的遗憾痛苦,特别是几个儿女相继出生之后,住得狭窄破旧,更让他难过。
张大山叹气:“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再跟前,小弟难道不心动?不想着全爸爸一番心愿?”
瑞和差点也绕进去了。
不过钱在他心里目前是仅次于读书的东西,一提及钱他的警惕心就立刻升起。张大山这话说得对,也不对。
“爸爸的心愿我都知道,那好吧,房子我去买,反正我们两兄弟谁买不是买?爸一定高兴。”
张大山的脸这下子是真的黑了,走的时候把门摔得大响。瑞和更加莫名其妙了,这两夫妻的行事太过没道理,两百块钱啊!难道是他们三言两语说借就能借的?是自视甚高,还是觉得他是傻瓜?
系统460见宿主嘀嘀咕咕,忍不住说:“他们是将原身看得太透了,没想到现在的你不是他。”
瑞和恍然大悟,对原身更加怜惜。原身可不就是如此?在几年后市场重新开放,做生意的人翻了好几番,原身勤劳,在市场宽松之后常在农闲时到外面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