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好了吃吃吃,都动筷子吧。”
瑞和先后尝过几样肉菜,再夹一块返沙芋头,那股甜味甜进心坎儿。再舀一勺子白果甜汤,喝下去更是甜滋滋的。瑞和完全不觉得太甜腻,实在是肚子里少油水,这样重甜重荤的菜吃得心满意足。
吃完之后已经是九点,瑞和拒绝了张大山说在他家坐着守夜的建议,帮忙洗碗之后出了门。
他来到没有人的河边,抱膝盖坐着看月亮。耳边响起零星的炮竹声,孩童们欢声笑语,来回奔跑。水面上偶尔有水声颤动,到处都热热闹闹的。坐了一会儿觉得冷了,瑞和才回去睡觉。
睡着睡着突然被炮竹声惊醒,他听着外面的动静才知道原来已经过十二点了。
“新的一年到了。”
大年初三到初五,生产大队唱了三天戏,戏台搭在矿山路的晒甘蔗场,戏名叫做“红色娘子军”,瑞和去看过一次,看得津津有味。这出戏在本地非常有名,是当地人根据以前战争时期的当地真实事件编的,虽然三天只唱这一出,大家的热情一点不减。
过年是忙碌辛苦一年的村民们难得放松的时候了,这时候没什么农活,到处都是热闹的人群,自己生产大队的大戏看完了,还走到其他生产大队去看。
瑞和看过一次戏之后就没再去,接连几天和张大山夫妻一起去走亲戚,等亲戚都走过了他就很少出门,连李大水找他出去放鞭炮看电影他都不去,问他在家做什么,他只回答:“看书呢。”李大水很是无法理解,可拉也拉不动拖也拖不走,只好自己去找别人玩儿去了。
看书还真的不是借口,瑞和手头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钱之后就特地去找书看,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他想读书,以后考大学。
原身以前念过书,只念到小学二年级,为了帮忙家里自留地的农活,和许多小孩一样随便念念就辍学了。
在工厂那几个月瑞和一直都有在思考,怎么样做才算得上“人生赢家”。
瑞和想,至少上辈子原身没有的财富,他要为张小山得到。后来他又想,一直在工厂里并不是长远之计。张小山的记忆又在告诉他,一直在厂里做苦力是没什么前途的。国营的厂子在现在是金饭碗,包分房,福利好,人人争破头要进去,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历迅猛发展的浪潮将把许多国营厂子企业拍死。
上美村竹器厂只是乡镇小厂子,是澄阳市南路的竹器厂下属外包的小厂子,因此在澄阳市的总厂倒闭之后,上美村这个小小的厂子就随着消失了。矿山路那边的糖厂多撑了两年,在七年后也要重新改制,大批工人下岗。
瑞和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再来找新出路。他将目光放在一九七七年高考恢复上,那是下乡知青实现回乡梦想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农村户口的人们想要进城的好时机。张小山的记忆其实并没有给瑞和留下许多有用的东西,他活得封闭沉默,不关注国家大事,知道股票却不会炒股,知道以后会有新功能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可他也没用过更谈不上知道其中的核心技术了。
张小山勤劳、埋头做苦力,这个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和他似乎毫无关系。
思来想去,只有读书上大学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他打算考师范大学,因为张小山记忆里有一个远房亲戚在高考恢复后考上师范大学,毕业后工作包分配,分在市里一个高中做老师,工资高又体面,当时在村里让村民羡慕极了。
而要高考,他就得有高中学历。时间太紧了,他需要在这五年里先得到小学毕业证,然后上中学,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一共四年。紧凑而无法喘息的计划令瑞和心里十分紧张,因此在还未放年假的时候就开始在夜里读书。
新年竹器厂放假,他终于有大量的时间看书了,新春的热闹凑过两场就够,什么放鞭炮看戏逛县城,对他来说都没有看书的诱惑力大。
瑞和现在看的书是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课本。原主和张大山以前读书用的是同一套课本,不过张大山只比原主多读了一年级,因此家中的旧书只有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课本是瑞和到村里其他人家里零散淘换来的,前后花了不到三毛钱。
白天看书真好,比夜里油灯下看舒服多了。不过等他将原主读过的一二年级知识复习过几遍之后,对着那些疑难困惑束手无策。他再次找系统求教,没想到系统460说:“宿主,和任务进度牵扯到的求助属于违规,我是不能提供帮助的。”
瑞和没办法只好作罢。
李大水再次来找他的时候就见瑞和苦巴着脸,惊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心情不好吗?”瑞和便说起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难处:“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没怎么认真,一回家就做农活,现在脑子里已经想不起多少当年学过的东西了。”
“你怎么突然想读书了,现在读书有什么用啊,认得几个字能写自己名字就行啦。”李大水很不解,他们家哥哥姐姐都是读到三四年级就没去上课了,只有他的小妹很喜欢读书,可他并不觉得上学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瑞和之前已经解释过许多遍了,可李大水听不进去。他是真心将好心肠的李大水当朋友的,很希望对方也能有个好前途,思来想去一咬牙,小声说:“如果以后高考恢复,咱们可以考大学去啊。大学生好找工作,我们就不用一辈子在地里一辈子在厂里了。”
“高考?”李大水摇头,“别说高考会不会恢复,就算恢复了我也不读书,读书太费脑子了,我学不来。”
瑞和本来还想劝,李大水可以和自己一样边赚钱边挤时间读书,听了李大水这话只好可惜地歇下再劝的心思。
第13章 13 穿越1972
李大水想不到朋友竟然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反过来劝瑞和:
“谁跟你说高考的事情的?那都是没影儿的事情!你现在在厂子里上班多好,一个月最高能拿四十块八毛钱,比人家城里的工人拿的死工资工钱还多呢!读书又怎么样,村里那些知青听说以前在城里各个都是读书人,下乡后不是也赚不到钱?就那个知青许蔡恒,说是高中生,抢破了头才在村里的小学占了一个老师的名,每个月也只拿十九块钱,赚得还没有你多呢!”
瑞和知道李大水的好意,可他定下来的目标绝对不会改,见李大水还要再劝自己,赶紧搪塞过去:“我就是想多认几个字,闲着也是闲着。”
没想到李大水狐疑地看他,看得他心慌慌:“咋、咋啦?”
“你不会是……又喜欢卢培音了吧?还是别的哪个知青?”
瑞和差点一口水喷出来,将搪瓷缸子放下忙摆手:“没有!没有!”
“那你怎么一副要上进的样子,真的不是看上哪个读书人怕自己配不上人家就琢磨着多读书吗?”
瑞和就差对天发誓了:“真的没有!”冤都冤死了!
李大水虽然总爱想东想西,有时候说出来的话总让人哭笑不得,但人是真的可靠,见瑞和实在烦恼,他就正经地给瑞和出主意:“我是不懂这些啦,不过你能找那些懂的人问嘛,村里那十几个知青,随便几个都能为你解决问题。”
那些知青……
瑞和有些胆怯:“我和他们又没有交情。”
“没有交情那就先做朋友嘛,你送点炒花生送点红薯送点菜,那不就有交情了?将东西一送,再把你的要求一提,少有不同意的。”
“你说得对,还是你聪明。”
“记得啊,如果真有不同意的,你得把东西再拿回来,别浪费了。”
瑞和回头就收拾东西,直接去了知青安置点。村里的知青安置点就在老爷庙里,早些年因为破四旧老爷庙被砸坏了,后来知青下乡村干部就把老爷庙收拾一遍做出隔间,专门给知青住,现在那里住了十一个知青,其中就有瑞和这一次的目标:在村小学任教的许蔡恒。
他想,许蔡恒是小学老师,教他绰绰有余。他不止带了糕点、炒花生,还带了两块五钱。现在小学五年级一学期的学费就是两块五毛。当然了,如果许蔡恒不满意觉得太少,他还能再加。
事实上,许蔡恒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看瑞和面目老实眼神单纯,不是个坏脾气,心里就肯了一半。再接过那两块五毛钱和糕点等礼物,直接就应了下来:“你想读书这很好,这样,村里小学正月二十开学,在那之前我可以天天给你上课,就按照学校上下课的时间来办。等学校开学了,我就只有周六周日有空,到时候我们再继续,直到暑假,你觉得成不?”
瑞和连忙点头:“好,就听你的。课本我都有了,那什么时候开始?”
许蔡恒说:“下午就能开始,不过知青点这里不太方便,你家方便吗?”
“我就自己一个人住,方便!”
于是两人约好了下午就开始上课,许蔡恒一点半会到。
等瑞和走了,知青点的知青开始问许蔡恒:“他找你做什么,你们有交情?”也有一个女知青闲闲地说:“我还以为是来找卢培音的呢。”“美书别胡说……”
老爷庙被隔出十二个隔间,五女七男,女知青住右边隔间,男知青住左边,瑞和来的时间正是早上十点多,正好是人最齐的时候。许蔡恒将糕点锁紧床头的小柜子里,隔间小,除了放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别的是真的放不下了。他见人都挤在他隔间门口,好脾气地笑笑:“你们不是都听见了嘛,还问我做什么?”
“哎呀果然进厂就是比下地赚得多,我听说那个张小山可拼命了,之前竹器厂订单多管事才规定一天要做十二个竹筐或者六套面包碗,后来那笔订单做完,他还是每天做那么多,同组的人都说做不了撑不住了,他竟然还能自己撑着继续做,啧啧啧,年纪轻轻比老黄牛还拼命啊!”
“人家不拼命哪里赚那么多工钱,一个月四十多呢。蔡恒,你的工资才十九块钱吧?”
耳边叽叽喳喳地,有些知青的话有些不好听,许蔡恒却还是笑眯眯的样子,撑住门做出要出去的样子:“我去学校办公室拿点东西,大过年的都出去玩一玩嘛,我听说晒谷场那里下午有猜谜。”
一个男知青拉住许蔡恒:“哎先别走,再说说嘛!你真答应教他啊?那你不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多累啊!”
“哪里累了,张小山看起来是个好脾气的人应该不难相处,我就坐着给他讲课一点都不累。”许蔡恒将人挤走,反身关门上锁,再转身时带着笑:“好了我真有事,都收了人家的东西了我肯定要好好备课,将人教好,等我回来再聊啊!”说完就走了。
“咱知青点也不止他一个高中生啊,凭什么张小山一找就找许蔡恒?”
“这有什么好酸的,蔡恒教了几年小学经验丰富嘛。”
“谁酸了?我就说说……”
知青点因为瑞和的来访而涟漪阵阵。竹器厂年前那几批国外的大订单,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只是竹器厂落在上美村,上美村有一大片竹林山,这才让本村的人吃到最大的甜头,别的生产大队的人要来应聘还得排在上美村人的后头。那几个月里,竹子一捆捆地被运进厂,编织品一车车地被牛车运到市里的总厂,一车一车都是钱啊。再有相熟的人将工资的消息放出来,更是激起千层浪。
张小山人虽然不爱说话,可他那死命工作的样子不少人看在眼里,粗粗一算就能算出对方一个月拿多少。七十年代,普通的工人工资才十几二十几块钱,竹器厂那些一个月拿四十块的人就显得非常突出。简直羡慕死个人!
“培音呐,你和张小山不是一个厂的吗?怎么他没找你补课呢?”
卢培音织毛衣的动作顿了一下,抬起头露出甜蜜的笑容:“是一个厂的,不过我在做竹席子那条线,平时也不熟。”说着微微皱眉,眉眼间好像笼着说不出的愁绪,“同是竹器厂的工人,我就差劲多了,一个月才做了十几块钱,张小山真是一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好同志。”
瑞和不知道知青点在他走后发生的对话,他步伐轻快地跑回家做准备,打扫卫生,煮热水冲红糖水,再把纸笔和课本笔记都拿出来。不到十二点他就吃好饭洗好碗,端坐着看书等许蔡恒了。
下午一点二十分许蔡恒就到了。不愧是有好几年教学经验的人,村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数学和语文都是他在教,不过二年级三年级他也会教。根据瑞和的要求,许蔡恒定下语文、数学和政治的教学任务,为了制定更详细的教学计划他带来了好些卷子,说都是学校的期末考试卷,要给瑞和摸摸底。
瑞和先做一年级的再做二年级的,许蔡恒就在旁边盯着他做,慢慢地心里就有了主意,拿着笔在笔记上写写画画。被人守着填卷子和第一次写卷子的新奇忐忑体验,让瑞和拿笔的手都在发抖。
“停一下,你握笔的姿势不对。”
在纠正握笔姿势之后,瑞和更加紧张了,大冬天的额头都是汗水。许蔡恒赶紧说:“你别紧张,我就是看看你的水平在哪里,什么地方比较缺,你就平常心做卷子就行。”
写好之后,瑞和只觉得像跑了几里路,累得手脚都提不起来。许蔡恒将卷子收好起身:“今晚我就帮你看,明天正式上课。刚刚我粗粗看你做题,大概知道你哪里该补,你先准备数学课本吧,二年级的。”
“好。”瑞和送走许蔡恒,心中还是很不安,于是去找李大水。太阳即将下山,李大水却还没回来,瑞和坐在榕树下等他。孩子们在嬉戏做游戏,他看着看着心就定了下来。
“我什么都不懂,不怕被嘲笑,许先生看起来是个好人,我一定能学会的。”瑞和低声说,揉吧揉吧自己的脸,精神又回来了。
“嗨小山!”
他抬头,看到李大水在巷子口出现,激动地朝自己挥手,他忙笑着挥手:“你回来啦?大美姐说你去霞路公社了,好玩吗?”
李大水和同伴告别快步跑过来,将背篓一放气喘吁吁地说:“好玩!看,我摘了这么多的桔子!”他将竹篓的盖子掀开,露出里面金色绿色交杂的桔子,光是看着瑞和就觉得嘴里唾液在淌。
“你哪里摘的啊?”
“就霞路公社啊,走走先去你家,我分点给你。”李大水示意瑞和将背篓抱起来,自己往前多跑几步,大声喊:“姐!大姐!我去小山家,一会儿回来!”
“知道啦!”李大美同样高声回他。
“行了,走吧!”
有孩子围过来叽叽喳喳地问:“水哥水哥,你带了什么啊?”
李大水眉毛一竖,佯装凶恶:“大人的事情小孩别问。”
“水哥~”
几个孩子抱住李大水的腿,各种甜蜜的话不要钱地往外丢,李大水咳嗽两声,抓出一把桔子给他们:“你们分分,没了没了,快走。”
赶走小孩子之后,两人继续往瑞和家走。
第14章 14 穿越1972
等到瑞和家,李大水自动地在墙角那堆竹编制品里扒拉出一个竹篮子,一气儿往里倒了整篓子的桔子。瑞和赶紧往回拿:“我就一个人,哪里吃得完,你拿回去给家里人一起吃。”
“我家里已经有十几斤啦!霞路公社那边有山林,小聪在那里有亲戚知道哪里有野生的桔子,特地带我们过去的,我已经去过两次了,家里已经存了很多,这些都是给你带的。”
霞路公社其实也是原身一个姐姐嫁的公社,瑞和知道那里有野生的桔子树,以前姐姐也给原身带过一些。瑞和的心暖暖的,可是:“我确实吃不完,怎么办呢?”
“这些果子因为是野生的不太甜,咳咳,其实是挺酸的。”李大水摸摸后脑勺,“不过不是说这种桔子有营养,我妈打算做桔子果酱。你家有没有白砂糖?有的话我去问我妈果酱怎么做,再来教你。”
“家里有糖,那你问婶子后再教我吧,这么多果子不吃太可惜了。”瑞和剥开一个果皮比较黄的桔子,果皮刚掰开一股酸味扑鼻而来,桔子小,他直接一口全吃了,结果酸得眼睛鼻子都扭成一团,口水几乎控制不住流出来。
“我都跟你说很酸了,你还一口吞啊。”李大水大笑,又觉得朋友有些憨,忙叫他吐出来。
瑞和忙捂着嘴巴,弯腰将桔子吞下去,眼泪都出来了。
“挺好吃的,好久没吃到这样新鲜的水果了。”瑞和终于缓过来,眼睫毛都被泪水浸湿,“做成果酱一定好吃。”
李大水叹气:“就是费糖,不过我妈说了,现在我也开始赚钱,买多两斤糖不心疼钱。钱真是好东西啊。”
“钱确实是好东西。”如果没有那两块五学费,瑞和还找不到老师来教他呢。“再过十天厂里就要开工了,我已经找到许蔡恒先生来教我。”瑞和将事情和李大水说了一下,“我打算这十天好好学习,等工厂开工就没这么多空闲时间了。”许先生说周末来教他,其实竹器厂并不一定每周末都有假放。事实上假期不定,如果有大订单的话,根本没有假期。因此这十天很重要。
李大水没想到瑞和的行动力这么强:“钱都花了,那你还真得努力啊。”两块五毛钱呢,白砂糖一斤七毛八,他妈用两斤都做果酱都心疼,没想到小山眼不眨就花了两块五找人来补习,他听着都心疼钱。
“我会的!”瑞和认真点头。
李大水:“……”他叹了一口气,拍拍好友的肩膀。
在他看来,这两块五花得冤枉、不值当。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小山自己当家做主,在竹器厂又十分拼命,一个月赚四十块钱呢,花几块钱好像也没什么。
李大水忽然也起了壮志,新年之后工厂开工,他一定也要和小山一样努力才行,赚大钱随便花!
瑞和不知道李大水立下的赚大钱宏愿,他的心情开阔很多,许蔡恒离开之后突然涌上来的低落和不安全部散去,他对明天的课程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