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H】余楚_林殊归》-第5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华章侯冷笑道:“说不定六部之中大部分官员都参与过此事,怎么收拾,牵一而动全身,不说能不能查出来,就算查出来了,一一清算,怕是朝堂上半数朝臣都要受到株连,到时候,整个大楚的政事都要处理的不顺。”

      叶如晦猛然惊觉。

      华章侯轻轻点头,对叶如晦的反应十分满意,“皇帝陛下不是不知道现状,可这些世家大族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传承时间比大楚建国时间还长,别的不说,就拿冗官一事来讲,朝中三省六部再加上翰林院疏谏阁等一众衙门,满打满算也不过才数百顶官帽子,可事实上呢,光是在册的官员就达千人之多,这多出来的数百人,一年所耗费的国库银两就有数十万两之多,这还不是最可气的,最可气的是,我辈武人要在刀山血海中才能抓到一官半职,而且说不定今天生,明日就死了。要是遇到现在这个世道,无仗可打,要想往上攀登,真是比登天还难。可这群人呢,一个个官帽子老子戴了儿子戴儿子戴了孙子戴,要是些有学识的也就罢了,若是些纨绔子弟,这些人为官,官场哪能不乌烟瘴气。宰辅大人早看清朝中形势,早有心改革旧制,可又谈何容易,这一改,损害的是整个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宰辅大人虽然有皇帝陛下支持,这么多年,新政仍旧是难以施行。”

      叶如晦开口问道:“那孙老爷子也是出身寒门,为何也是反对宰辅大人的新政?”

      华章侯想了想,缓缓开口说道:“这便要说这些世家大族的好了。”

      叶如晦皱了皱眉头,华章侯开口继续说道:“世家大族能够存在自然是有一定道理,这些豪门存在时间久远,再加上多数在朝为官,其中不乏有才能的人,要是一下子全部清理,势必会让整个大楚受到重创,若是一步一步清理,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唇亡齿寒的道理肯定懂,到时候联合在一起,仍然不好清理。孙老爷子一生求稳,他无非是作为一个缝补匠,哪里破了在哪里补上。为的是让大楚保持住这个局面,老爷子也不会看不出来现在这个局面,但他没有宰辅大人那样的魄力,宰辅大人所谋巨大,要一下子让这栋楼彻底倒下,要在原地重新建一栋新楼。至于倒下的后果,宰辅大人想到了,却仍旧想做,孙老爷子所忧虑的无非是楼倒下这段时间会生什么,他不敢赌,所以便和宰辅大人斗了这些年。现在老爷子西去了,朝中没有任何人再能和宰辅大人斗,刘海为的三省俯,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至少在明面上是不会再出现反对的声音,可私底下,这些世家大族搞点小动作还不简单?”

      “历代中兴之臣,都逃不出两个下场,要么变法失败,被人人喊打,要么变法成功,到时候功高震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咱们皇帝陛下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君主,可宰辅大人的结局如何,真不好说。”

      “所以我让你去边军,到时候若是能够不死,功劳足够大,再功高震主都不怕,皇帝陛下再想让你死,没有个切切实实的罪名,多半也是不敢下手的,毕竟士卒的刀枪要比文人的圣贤书锋利的多。天军侯被软禁在陵安这么多年,不管朝堂之上有多少大臣想侯爷死,可侯爷不是一直活的好好的,原因约摸有两个,一个是情义,是皇帝陛下和天军侯爷的情义,第二个也是情义,是大楚无数士卒对侯爷的情义,门生故吏这个东西,不只是读书人才讲的。”

      叶如晦看着这个已经是大楚军伍顶端的王侯,思绪万千。

      今日华章侯讲的这些,都是书上没写的,却实实在在是金玉良言。

      华章侯看着叶如晦这个样子,轻轻叹道:“要是数年之前,你让本侯说这些,本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这些年闲居在陵安,没事想明白的。”

      他还有一句话没告诉叶如晦,他看着叶如晦很像他的一位故人,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个故人是有个儿子,但是却不是叶如晦。

      此时车队猛然停下,叶如晦一个踉跄,叶如晦掀开帘子,只见车队最前方,有一个青衣女子一闪而逝。

      (本章完)

      第89章 宰辅让位,白衣临城

      虽说这袭青衣只是一闪而逝,很快车队便再度前行。

      叶如晦却实在是吓了一跳,在淮州城门见过这袭青衣也就罢了,后来在行驿见到第二次的时候,叶如晦便隐隐觉得没这么简单。

      按照华章侯的说法,光是茶水伤人这一手,就得需要第四境的修为,而且看样子,这袭青衣还不止第四境。

      而且最苦恼的是,这袭青衣貌似对叶如晦“不怀好意”。

      华章侯皱眉道:“此人能够无声无息的出现在本侯周围十丈,本侯没丝毫察觉,最次也是一只脚踏进五境的人物了。”

      叶如晦怔怔出神。

      华章侯自嘲笑道:“本侯多年未出陵安,不知道这江湖中有这么多人想要本侯的项上人头。”

      叶如晦没有搭话,他总不会傻愣愣的告诉华章侯,这个人倒是可能来杀他的。

      华章侯摇摇头,开口说道:“本侯年轻的时候也被认为是武道苗子,要不是后来从军去了,没那时间练武,不见得比这些所谓的高手差,也不至于连郭硬这个后生来的差。”

      叶如晦忽然开口问道:“那江湖上这么多高手,谁最厉害?”

      华章侯低头沉思片刻,说道:“除了百年前的李青莲可以说是第一高手,这百年来,江湖代代都不曾有人力压群雄一夺武道魁,天机阁的榜单虽说号称囊尽天下高手,不过也只限于六境之下罢了,而且这份榜单有太多的漏网之鱼,修为到了极致的武人,动辄就要活个几百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江湖水深的很,谁知道谁最厉害?”

      “不过这江湖之中总该是后浪推前浪的局面,远的不说,就说这叶长亭,在剑道之上,谁又敢说他断然敌不过李青莲。”

      “不去说叶长亭,郭硬都已经跨入了第四境,柳青不与想必也不远了。”

      “对了,叶长亭前两日已经到了陵安。”

      叶如晦摇摇头,叶长亭这个名字他自然不陌生,当初在洛城之外的山道上,第一次遇见的江湖人云姝给他讲的第一个江湖高手,就是叶长亭。

      其实想来,华章侯说的一点也没错,修为到了极致的武人,寿命自然要比普通人长的多。

      不去说其他,就说当世四大宗门底蕴有多深厚就不是旁人能够想到的。

      ……

      ……

      “要是汤槐安没离开,本侯这趟走的才算安稳,这位刀道宗师,在第五境,可从来未尝过败绩!”

      ——————

      陵安这座巨城,或许是作为整个大楚中枢的缘故,身在陵安的,大多有些优越感,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陵安的官员大多也看不起外地的官员。

      今日早朝正好是大楚每年仅有的两次百官述职的其中一次,在辰时,早就已经到达陵安行驿的各州主官便换上崭新的朝服坐上吏部准备好的马车缓缓向皇宫驶去。

      其实说是述职,也不过是表面上的说法罢了,早在到达陵安之初,这些各州的主官便早已经到吏部将过去半年治境内的情况尽数上报。

      今日朝会不过是象征性的走个形式,并不要他们真正一个一个述职。

      不过对这些外官看来,每年才能见到两次皇帝陛下,能够留下给好映象有些时候比政绩更重要。

      按以往朝会的惯例,武官在左,文官为右,武官以兵部尚书王同现为,而文官自然是宰辅大人领头。

      宰辅大人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到了皇宫甬道,这个文官领袖,自从在坐上宰辅这个位置以后,每次朝会都是雷打不动的第一个到这里的,就算是一向与宰辅大人不对眼的孙老爷子说起宰辅大人这桩事破天荒的也会赞扬两句。

      第二个到这里的是中书省主官刘海,门下省主官位置空悬,就海自然而然的便站在宰辅大人身后,两位文官领袖至始至终都不曾有过交谈。

      过了半刻钟,后面的文武官员鱼贯而入,显得一向宽阔的皇宫甬道竟然有些拥挤。

      不同于往日,兵部尚书王同现今日来的非常之早,在刘海到了不久之后,这个以往都是踩着点到的兵部尚书打着哈欠到了。

      看了眼面无表情的宰辅大人,王同现默默站在了左边。

      不过有心人却现,这位武官领袖,居然不同于以往站在和宰辅大人平行的地方。

      看来今天朝堂之上,会有大事生。

      ÔÚÁê°²µÄÎä¹Ù¾ÍÄÇô¼¸¸ö£¬±ÈÆðÀ´´Óð®µÀÍ·Åŵ½ð®µÀβµÄÕâЩÎĹ٣¬Îä¹ÙÕâÒ»ÁбãÏÔµÃÓÐЩÀäÇå¡£

      王同现不为所动,老神在在,心中却是冷笑不已,一向在朝堂之上插不上话的他早在前些日子便得到消息,今日朝会,在京的王侯一个不少的都要来参加这次朝会。

      他现在倒想看看,到时候这些一向眼高于顶的文人们会不会把眼珠子都给吓出来。

      果然,甬道入口,有一袭藏青色侯服缓缓步行而来,站在王同现之前。

      第一次见到这位王侯的后辈官员拉了拉前面年过半百的前辈的衣袖,前辈心领神会,轻轻笑道:“四海侯。”

      就在四海侯到后不久,后面数位王侯连袂而至,看起来颇为壮观。

      仔细一数,到场的王侯竟有六人之多。

      大楚的十二王侯,除了实在到不了的几位,其他闲赋在京的王侯竟然全部都到了。

      以往这种朝会,虽说也会有那么一两位王侯会来参加,但这样一股脑全部来的情况也实属罕见。

      但是更让人惊讶的事生在后面,随着数位王侯站好,又有一个身穿紫色侯服的男子缓缓而来。

      群臣转头,大楚礼制早有规定,只有军侯方可身穿紫色侯服,王朝四大军侯,天军侯已经被削去侯爵,华军侯和武军侯此刻正在北疆,来的人就不言而喻。

      大楚军伍第一人,冠军侯。

      这个大楚军伍第一人站在武官行列位,不一言,说来也奇怪,自从这冠军侯到了之后,有些嘈杂的场间竟然出奇的安静。侯在一旁的司礼太监也觉得奇怪,往日这些黄紫公卿什么时候如今日般安静了。

      中书省主官刘海看了眼身前的宰辅大人,又看了看对面的冠军侯,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这位现在坐着三省的实际第一把交椅的大佬,忽然退后一步,留出一人的空隙。

      刘海这一退,后面的文官便接着退,让原本就处于队列后面的外官几乎就要退出甬道。

      接下来,宰辅大人忽然也是后退一步,把文官位留了出来。

      这下子,一向都是文官位的宰辅大人便把文官领袖的位置“拱手相让”。

      在队列后面的官员大多不知道前方生了什么事,其实就连整个在场的官员也大多不知道宰辅大人此举何意。

      只有几个上了年龄的京官才隐约明白,这一切都是起源于一个已经入土的老人。

      “嗡……”

      从远处传来一阵悠长的钟声,这也就意味着到了上朝的时间。

      宰辅大人率先起身,刘海跟在身后。

      文武百官依次前行,一时间玉佩相碰的声音此起彼伏。好一派王朝鼎盛的气象。

      ´ýËùÓйÙÔ±¾¡ÊýÀ뿪Õâð®µÀÖ®ºó£¬ÓÐÒ»È˳ֵ¶¶øÖÁ¡£

      刀道宗师,汤槐安。

      一身布衣的汤槐安看了眼皇宫方向,想着那一派鼎盛气象。

      让他想起了当年第一次跟随父辈进大魏皇宫的情形,他摇摇头,一身气势磅礴,到了顶点。

      多年不持刀的汤槐安今日再持刀,修为已经几乎要临近那个玄妙的境界。

      ……

      ……

      皇宫之外,有一袭白衣已至。

      (本章完)

      第90章 入城难,出城更难

      (我都这么勤快了,你们还不给我投票?)

      汤槐安是天下屈一指的刀道大宗师,除了隐世不出的老怪物,在刀道一途,几乎只有南唐刀圣楼知寒。能够与他一较高下。

      当初从北匈归来之后,汤槐安便深居皇宫,不曾再在世人面前露面。

      这位刀道宗师早年家道中落,等报了国仇家恨之后,便把一生精力都放在武道上,皇宫内秘籍无数,汤槐安遍观无数武学典籍与自己的刀道相互印证,再加上皇宫内仍有数位宗师,平时互相探讨武道,这些年,汤槐安的武道修为竟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离那个悬之又悬的境界便只差一层窗户纸而已。

      汤槐安这些年被困在第五境,仍然是不敢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这死境,汤槐安牵挂太多,仍旧是不敢去碰。

      闲暇时候,他曾和同在皇宫中的宗师笑言世间的惊艳后辈谁能够最快破入第六境。

      虽说叶长亭这个惊艳后辈,武道修为一日千里,但大多人不看好这个后辈能够进入那个玄之又玄的境界。

      说起人选的时候,就连柳青不与都要比叶长亭的名字要靠前,有一两人甚至认为郭硬的机会都要比叶长亭大的多。

      毕竟武道一途天资虽说很重要,但越到后面越是要考察一个人的心境。叶长亭心境不稳,在皇宫内的高手之中是人尽皆知的。为了一个女子能够四入皇宫的男子,说起来,汤槐安都唏嘘不已。被誉为李青莲第二的叶长亭,说实话,汤槐安对他并没有丝毫敌意,反而是还有些欣赏。汤槐安甚至认为,这个剑阁不世出的天才,假以时日,未尝不能越李青莲,成为这江湖数百年的剑道第一人。

      所以叶长亭破入第六境的消息传来,皇宫众人大多都是惊骇,而汤槐安反而觉得理当如此。

      汤槐安低头看了手中刀,无奈摇头,年轻时候觉得该配一柄天下名刀才算符合自己的风姿,于是想方设法找到了这柄“黄铜”,这柄通体用黄铜打造的名刀与郭硬的鬼刀同为十大名刀之一,在排名上,隐隐还要胜过鬼刀。

      等到后来刀道大成,汤槐安反而是弃刀不用,胸中养有刀意,当时在山谷之中与冉无序交手,汤槐安也算不上倾力而为,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爱惜后辈,另一部分也是因为汤槐安胸中所养刀意一旦倾力而出,冉无序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

      今日他一人守着皇宫甬道,不是皇宫无人,只是他这胸中的刀意养了数年,想酣畅淋漓的好好打一场。

      他也明白,若是叶长亭存心要杀人,今日他绝没有可能幸免。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我汤槐安年轻时候也曾作过一人一刀入北匈的这种豪迈举动,最喜欢也是“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这等风流意气的诗句。

      陵安内剑气丛生,剑意浩然,只是瞬间,便有数位陵安的武道高手同时抬头,感受那股从未见过的浩瀚剑意。

      有人轻轻呢喃道:“以一剑战一城?”

      有年岁够久的武道高手感受着这森然剑意,骇然开口,“李青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2 0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