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YB首发完结】反派儿子的炮灰娘穿书后我成了三个反派的娘黎宿姜亦》-第4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若是想去苏州,回头让你阿爹教会你骑马,男孩子家家,一匹马、一身衣,再带些干粮银钱便能上路;若你不想去那么远,阿爹和阿娘便在镇上寻一处学堂,或是请一位夫子,教你读书便是。”听了黎宿的话,姜亦心里也没有那么多负担了,便对余枝道:“余叔叔,我现在还没有考虑好,晚些给你答复,可以吗?”余枝愈发欣赏黎宿教育孩子的方式,还有姜亦独立的表现,他点头道:“那是自然。

      等你想好,我便给家中去信——”说着,他不由赞了一句:“姜亦小小年纪,便有这样的心胸和决断能力,日后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这句夸奖来自真心,黎宿笑了笑,没有说话。

      姜亦却陷入迷惑之中——余叔叔方才见二宝翻花绳,都能毫不重样地夸上半天……他真的值得这样的夸奖么?到了中午时间,黎宿给余枝炒了两个菜,又拿盒子给他装走了,自家才开始吃饭。

      饭间,阿思还在问:“哥哥,什么是书院啊?”姜亦也没有真的见过书院的模样,但是看过的话本、杂书,毕竟不是白看的:“书院和学堂差不多,都是大家一起读书……不一样的,是书院吃住都要和同窗在在一起,学堂只是读书的地方。”小阿思很快抓住了重点:“那哥哥要是去书院读书,是不是就不能回家了?”男孩点了点头。

      三宝睡醒了有些闹腾,见别人都在吃饭,自己也吭叽着,想要坐到桌前。

      黎宿一边哄着小儿子,喂他吃些辅食,一边问阿思:“若哥哥出去读书了,一年回家一次,二宝会想哥哥吗?”小姑娘不说话了,筷子也半晌没见动。

      姜亦见妹妹不高兴,便哄她道:“好了好了,哥哥没有说要去呢,快吃饭吧。”或许是从小一起长大,很多时候连姜亦都没有明白自己的想法,阿思却能察觉。

      她垂下头,闷闷地说:“哥哥没有说不去,心里就是想去的。”黎宿闻言抬头,看了一眼两个孩子。

      姜亦给阿思夹了一筷子菜,低声对她说:“二宝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不对?”小姑娘点头。

      姜亦又接着道:“哥哥喜欢做的事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苏物产丰饶,又是儒学的集大成之处,哥哥如果想去,二宝会支持吗?”阿思迟疑了一下:“可是,哥哥不能回家……”姜亦笑道:“行万里路的人,若是总要往家的方向走,永远都走不出小小的圈子,又何来万里路一说?”阿思的眼神懵懂,仿佛没有完全理解哥哥话里的含义,可是黎宿却明白了。

      她俯身三宝擦了擦嘴巴,掩饰了眼角的绯红。

      姜亦的话,确实在黎宿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从没有过这一刻,她清晰地认识到,原来在她眼中还是孩子的姜亦已经长大了。

      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寻什么。

      而她与他的缘分,不过是这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

      待黎宿平复了心情,把三宝也放下了,转过身来,坐到了桌前。

      她语调一如既往的温和,还带了些骄傲:“大宝长大了,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阿娘很欣慰。”男孩稚嫩的脸上并没有像黎宿想象的那般,露出坚定的神情,反而笑着对她道:“阿娘,我想去靖阳书院,可不是现在。”“嗯?大宝怎么想的,同阿娘说说?”姜亦理顺了思路,边想边道:“我现在年纪还小,连出门都不方便,若是去书院求学还需要阿爹阿娘来送,那又算的上什么游学?如今先在学堂读完四书五经,等过几年再去,也不迟。”黎宿赞赏地点头。

      她之前听到余枝说起靖阳书院,也是持这样的态度——书院是好的,若姜亦有意前去,也需等他年纪到了。

      黎宿摸了摸姜亦的头,微笑道:“你阿爹说的对,现在阿娘都不能拿你当孩子了。

      大宝这半年,变化真大。”想起刚刚见到姜亦的时候,他又瘦又小,连看人的眼神都带着些畏缩。

      如今虽然还是个有些害羞的男孩,却已经成长如斯。

      听到阿娘这样夸奖他,姜亦略带腼腆地笑了笑:“是大舅舅教的好。”若是黎峰在这里,一定会果断摇头——他是给孩子们启蒙了,也带着姜亦读了四书,可归根到底每日的学习时间有限,更多的时候,他是教会了姜亦识字。

      "

      "第118章 直接同孩子说不就是了

      黎家书房里那些书,姜亦可都看了个遍,他很多想法,也都是从读书中慢慢成型的。

      黎宿一贯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姜亦有自己的主意,自然是好的。

      她给两个孩子们夹菜,示意他们边吃边说:“阿爹已经托人联系了镇上的学堂,改日阿娘带你们去看看。

      与镇上其他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多结交些朋友,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姜亦和阿思都不抗拒读书,反而十分享受,闻言乖乖点了点头。

      吃完午饭,黎宿又带着三宝出门玩,姜亦和阿思也跟着。

      娘仨去了一趟布庄,又在镇上溜达了一圈,等到天色擦黑,才买了一屉热乎的肉包子回了家。

      到了家门口,正巧赶上林桡骑着马从巡捕府的方向过来,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跑过去招呼他:“阿爹,阿爹!你回来啦?”林桡轻轻一拉缰绳,红棕色的高头大马便乖顺地停了脚步,马蹄抬了抬又放下,打了个响鼻。

      高大的男人利落地翻身下马,一手捞起一个,把姜亦和阿思一左一右放在了臂弯。

      他走近黎宿,低声唤她:“阿宿,我回来了。”暮色四合,夕阳已经悄悄落到视线不能及的地方,晚霞却染红了一片天色。

      在这夕阳的余晖里,林桡逆着光,凤眼定定地放在黎宿的脸上,专注的眼神灿若晨星,给人一种仿佛深情的感觉。

      黎宿的心被带着温度的夜风轻轻吹过,痒痒的、麻麻的。

      她笑着答应一声:“嗯。

      我们回家吧。”今日的她穿着一身浅色衣裙,眉眼柔和而温婉,怀里抱着张嘴“咿呀”的三宝,另一只手还提着热气腾腾的包子——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让林桡迷醉其间。

      他和她抱着几个孩子,一同跨进小院。

      笑声和交谈声被远风吹去,送到夜色里、院门前哗哗作响的柳枝间。

      ……一家人的晚饭并不复杂,出门前黎宿便在早上煮了小米粥。

      等到晚饭时间,小米的香气已经完全熬了出来;再加上几颗红枣,清香和甘甜混杂,香味扑鼻。

      两个孩子玩累了,就这香香软软的小米粥吃了好几个肉包子,就连三宝也喝了小半碗米粥。

      一家人吃完了一整屉包子,最后几个全是林桡解决的,黎宿见他吃完了,还怕他不够:“怎么样?是不是没有吃饱?我再去厨房给你下一碗面?”林桡摇了摇头:“不必了。

      晚上不需要多吃,今日你累了一天,也别麻烦了。”黎宿哭笑不得——这一整屉包子,够他们娘几个吃一整天了,没想到加上一个林桡,竟还有些不够吃。

      她果然还是低估了男人的食量。

      ÀèËÞÈýªÒàºÍ°¢Ë¼¿´×ŵܵܣ¬×Ô¼ººÍÁÖèã¶ËÉÏÍë¿êÈ¥Á˳ø·¿¡£

      她点上了油灯,回头却见男人已经开始洗碗了,不由一愣,问他:“黑灯瞎火的,不点灯你看得见?”林桡却点了点头,高大的男人弯着腰站在灶台前,深邃的五官也在橘色的灯光下显得异常柔和。

      “往日夜里集训,不能有一点火光,队伍需要借着月色穿过复杂的山地,全程不得发出一点声音……”他很少说起在边关的生活,偶尔提及,便足以吸引黎宿全部的注意力。

      她借着稍暗的灯光,看向林桡轮廓的侧脸,问他:“你们夜里还要集训?”男人手上动作不停,点了点头道:“嗯,夜行能力是兵士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将军训练的标准,需要达到一夜行军七十里。”他的语气没有多少波澜,可黎宿却从中听出了风霜的味道。

      七十里路,也就是三十五公里……军队不似常人,在夜里急速前进,既要保持队形、又要安排野外行进路线,着实不易。

      除了反复训练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

      黎宿的声音柔和了下来,轻声问他:“行军训练辛苦吗?”男人摇了摇头:“不辛苦。”黎宿却不肯信:“不吃不喝走一夜,连动静都不能发出来,能不辛苦?你们军营里恐怕这样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吧?”林桡刷碗的手一顿,迟疑地道:“最开始训练时,确实很多人叫苦连天,也有不少兵士走了一半便停住了……”或许是身体素质好,也或许是更善于忍耐,林桡在训练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半路叫停的情况,很多时候,他的表现比从军几年的兵士还要好。

      这也是将军能注意到他的原因之一。

      黎宿叹道:“太能理解了。

      兵士们也是人,也会累的,需要休息。”林桡皱了皱眉,显然不能全部同意黎宿的看法,他正色道:“训练的目的不是折磨,而是为了在战时活下来——若是因为累便要休息,因为饿便要吃饭,还算什么训练?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异族是不会给我们时间停下来的。”黎宿所能想象的,不及真正战场上残酷的万分之一,也只有从血色和刀剑中爬出来的人,才能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无情。

      将军在训练时从来都不假辞色。

      对于不合格的兵士,他宁肯重罚、乃至剔除军队,为的就是希望自己的人都能在战场上活下来。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黎宿不会妄加揣测。

      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你说的有道理。

      °¢è㣬ÄãÐÁ¿àÁË¡£¡±ÀèËÞµÄÎÂÈá´æÔÚÓÚϸÄåÖ®¼ä£¬¾ÍÏñÊÇãéãéÁ÷¶¯µÄȪˮ£¬Ã»ÓÐÌ«¶à²¨À½£¬È´×ãÒÔ½þÈóÈËÐÄ¡£

      ÁÖèã²»Öª²»¾õ¼ä£¬ÔçÒÑ»ººÍÁËÉñÉ«¡£

      “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将士应该做的……”他望向黎宿,双眼中露出坚定来。

      黎宿走近了一步,轻声道:“是,你们有自己的职责,可是,责任之余也需要保重自己……否则,会有人担心的。”林桡脸上的表情一下子明亮了起来,就连黎宿都能轻易感受到他突然变化的情绪:“阿宿,你是说,你会担心我吗?”黎宿没有躲避男人发亮的眼神,而是用坚定的温柔,对他道:“你在前线保家卫国,受伤会痛、流血会冷,用性命来保护的,不就是我和孩子们么?我们又如何放心的下你?”男人额角的伤疤再稍稍偏两寸,便会让他失了右眼——这是军功勋章,更多的却是真刀真枪的危险证明。

      »òÐí´Óǰ¶ÔÓÚÁÖèãÉÏÕ½³¡Ò»Ê£¬ÀèËÞûÓÐʲô¸ÐÊÜ¡£

      可如今他活生生地站在她的面前,温柔而强大,是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

      一想到他经历过那样的危险和残酷,黎宿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心疼。

      “山匪一事,也要你带兵去剿灭?”她有些担忧地问。

      林桡点了点头,安抚黎宿道:“山匪再穷凶极恶,也比异族好收拾些,况且今日在巡捕府上,二哥出了不少好主意。

      剿匪一事不会那么凶险。”话是这么说,可战场上,哪里说得准呢?意外总归会在人一个不经意间发生,而生命在意外发生之时,脆弱到毫无反抗之力。

      她抬起头来看向林桡,秀美的眉毛微微蹙着,道:“刀剑无眼,你一定小心。”“嗯,”男人低声道,“阿宿,我答应你。”灯光幽暗,可男人却把黎宿脸上最微小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她的担忧、她的心疼,完全化成细细密密的小刺,轻微却又存在感极强地扎着他的心。

      林桡虽然享受着被黎宿关心的感觉,可自私的心绪仅仅持续了刹那,便被不希望她忧心的情绪占了上风。

      他转移了话题:“今日都做了些什么?可有新鲜事不曾?”这些天的相处,两人也培养出了不少默契,黎宿顺着他的意思,放掉了这个话题。

      她笑着道:“上午余枝过来了,瞧见你不在,可是拘谨的很。

      恨不得连家门都不进呢。”林桡把手头洗干净的碗晾在了灶台的架子上,擦了擦手,闻言抬头:“余枝?他这些天住的可还习惯?”巡捕府上事忙,若是黎宿不说,他还真把这个年轻的读书人给忘了。

      黎宿点头:“余枝看着娇养长大,除了读书之外一概不知;可他身上却有些韧劲,看着适应的还不错,今日跟大宝二宝还玩了一会儿呢。”林桡倒是有些诧异:“哦?”黎宿递了干布巾过去让他擦手,一边道:“陪着二宝玩了半天翻花绳,是个有耐心的。

      后来同大宝说话,考了考孩子的学问,还问大宝想不想去江苏的书院读书……”男人闻言,眉头轻皱:“去江苏?姜亦还小,便是想去游学,也要晚几年才合适。”黎宿见这父子两个想法一致,弯了弯唇角:“你们父子倒是连心,就连说的话都一模一样。

      姜亦也是这个意思。”许是夜色过于静谧,就连最警惕的人都不由自主卸下心防。

      忙碌了一天之后,被这样安宁的笑容吸引了一般,林桡凑近了些,连声音都放柔了。

      “那你呢?你舍得让他去那么远的地方?”黎宿自然是不舍的。

      她别过了头去:“孩子自己有想法,作为母亲,我支持他的决定。”林桡见状,只安慰道:“还有几年呢,届时再说也不迟。

      况且大燕朝书院林立,又不是只能去江苏。”黎宿轻轻“嗯”了一声:“我倒希望大宝去个近些的书院……”到底还是说出了心里的话,林桡算是看出了黎宿的别扭。

      他心里好笑,问她:“直接同孩子说不就是了?”“别说,”黎宿嗔怪地看了林桡一眼,“若他真的想去靖阳书院,何必徒添负担呢?”男人低下头去,为她整理了一下头发,轻声道:“都随你。”两人收拾好厨房,黎宿拿起油灯,率先走了出去。

      林桡紧随其后,站在了风来的方向,用身体给她挡住了夜里微凉的风。

      "

      "µÚ119Õ ÀèêËÊÇÔõô֪µÀµÄ

      姜亦游学一事,就这样暂时抛到了一边。

      黎宿抽时间去找了一趟余枝,同他说了小儿子的想法。

      余枝倒没有什么意见,反而赞赏地点头:“姜亦小小年纪,头脑却很清楚,也有自己的主意。

      即便如今不去书院,我也会给祖父去一封信,相信他会赞我眼光不错,为他收了一个预备徒弟!”黎宿告辞离去后,余枝果然伏案奋笔,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信。

      信中倒也不是单单说姜亦的事,而是把月余来的遭遇统统叙述了一遍,包括堂兄们提出的赌注、出门遇到的商队、在客栈盘缠被偷……还有如今困于青桐镇的窘境,和黎宿他们的慷慨帮助。

      至于余家收到这封信,众人会作何感想,便不是余枝考虑范围内的事情了。

      写完信后,他托人寄了出去,便转身进了书房——余枝这边在为科举考试做准备。

      ÁÖèãÕâЩÌìÔÚѲ²¶¸®£¬Ò²Í¬¸®ÉÏÖÚÈËÉÌÒé³öÁ˼¸¸ö½Ë·ËµÄ·¨×Ó¡£

      养虎为患。

      山匪一日不除,便会发展壮大一日,留给众人的时间不多。

      这一日,到了决断的日子,巡捕大人召集手下,在前厅议事。

      Ñ²²¶´óÈËÄêÊÂÒѸߣ¬È´¾«ÉñÛÇî壬˵»°Ò²ÖÐÆøÊ®×㣬ÌýËûÃǸ÷×Ô˵Á˸÷×ÔµÄÒâ¼ûºÍÏë·¨£¬×îºóµÀ£º¡°Èç½ñ¿´À´£¬°¢èãµÄ°ì·¨×îÊÇ¿ÉÐС£

      黑虎山、白虎山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如今贼寇又有所防备,我们只能智取,遣先行部队潜入山中,再见机行事。”郑安等人都点头称是,却有一个年过四旬、身着紫袍的中年人皱眉道:“大人,咱们商议了这么些天,提出来的法子也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暗中潜入敌营为上计,先前早就谈过了,只是苦寻不到办法。

      如今又提出来,有什么用呢?”紫袍中年人姓李名阳,家是青桐镇上的大户,也在巡捕府上混了大半辈子,平日里与府上有些关系的人颇为亲密,却对郑安、林桡这样毫无后台的兵士嗤之以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1:49:34